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第10、11章习题解答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第10、11章习题解答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第10、11章习题解答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第10、11章习题解答

第10章

1、将两只相同的金属应变片粘贴到图10-1-7所示筒式压力传感器外壁的圆周上,一个应变片R 1作工作片,另一个应变片R 2作补偿片,怎样将这两应变片连入电桥,请导出电桥输出电压与压力P 的关系式,并说明R 2的作用原理。

解:两只相同的金属应变片粘贴到图10-1-7所示筒式压力传感器外壁的圆周上,当温度变化时,它们都会产生电阻变化,据公式(4-1-24),此电阻相对变化折算成“虚假视应变”为t k t t Δ=ε。应变片R 1粘贴到筒体空心部分外壁的圆周上,在流体压力P 作用于筒体内壁时,筒体空心部分发生变形,产生与压力P 成正比的周向应变P k P P =ε,因此应变片R 1的电阻相对变化为)(01

1P t k R R εε+=Δ。应变片R 2粘贴到筒体底部实心部分外壁的圆周上,在流体压力P 作用于筒体内壁时,筒体底部实心部分不发生变形,应变片R 2的电阻相对变化为t k R R ε02

2=Δ。将这两应变片连入电桥相邻两臂,电桥的其他两臂用固定的平衡电阻,代入公式(4-1-39)得,电桥输出电压为

()[]P k k E k E k E R R R R E U P P t P t 0002

211444)(4==?+=Δ?Δ=εεεε 2、试说明图10-1-13所示差动式光电压力传感器与只采用一个狭缝和一个光敏元件构成的光电压力传感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答:在图10-1-13中,当被测压力P 作用于膜片时,膜片中心处位移引起两遮光板中狭缝一个变窄,一个变宽,从而使透射到两光敏元件上的光强度一个增强一个减弱,把两光敏元件接成差动电路,差动输出电压可设计成与压力成比例。这种差动结构不仅可提高灵敏度,而且能消除光源亮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如果只采用一个狭缝和一个光敏元件,光源亮度变化引起的光敏元件上的光强度变化,同被测压力P 变化引起的光敏元件上的光强度变化,无法区分开,从而带来测量误差。

3、图10-T-1和图10-T-2分别为为二极管和三极管测温电路实例。试说明图中各电位器的作用,并说明应怎样进行调整。

图10-T-1 图10-T-2 答:图10-T-1和图10-T-2中电位器都是用于调零,都是用于调满度或调灵敏

1P R 2P R

度。调零就是当温度为0℃时,调节电位器,使输出电压或DVM 读数为零。调满度或调灵敏度是当当温度为100℃时,调节电位器,使输出电压或DVM 读数为100。

1P R 2P R 4、说明图10-2-13晶体管测量温差电路的工作原理,导出输出电压与温度差的关系式。 答:图10-2-13中,A 1和A 3为电压跟随器,A 2为减法电路或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 1),输出电压为两个晶体管管压降的差。图中100kΩ电位器用于调零,使两个晶体管的电流相等即D D D I I I ==21,代入公式(7-5-7)得,输出电压为

)())(ln ()ln ()ln (21212111210t t C t t I B q k I B q kT U I B q kT U U U U D

D go D go ?=?=???=?= 当两个晶体管放在一起即温度相同时,输出电压为零。输出电压与两管温度差成正比。

5、简述辐射式温度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功能。为什么辐射式温度传感器中大多设有机械 调制盘?

答:辐射式测温法是基于热辐射效应。任何物体受热后都将有一部分热能转变为辐射能,物体温度愈高,则辐射到周围空间的能量就愈多。热辐射同其它电磁辐射一样,无需任何媒介物即可传播,因此无需直接接触即可通过检测物体的热辐射来测量物体的温度。这是实现辐射式测温的基础。辐射式温度传感器一般包括两部分:

1)光学系统,用于瞄准被测物体,把被测物体的辐射能聚焦到辐射接收器上。

2)辐射接收器,利用各种热敏元件或光电元件将会聚的辐射能转换为电量。

6、将图8-4-6所电容式差压传感器接入图4-2-7(b)变压器电桥构成差压计与图10-3-3(a)节流件一起组成节流流量计,试导出变压器电桥输出电压与所测流量Q 的关系式。为使输出电压与流量Q 成线性正比关系,应加接什么电路?

解:根据(10-3-14)式,;

21Q k P =Δ代入(8-4-11)式,21222

121Q k k P k C C C C ?=Δ?=+?; 代入(4-2-25))式,2212121122Q k k E C C C C E U ??=+??=

。为使输出电压与流量Q 成线性正比关系,应加接开方电路。开方电路输出为

Q k k E k U k U ?==2131302

,与Q 成线性正比关系。 7、电磁流量计为什么要采用交变磁场?

答: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永久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直流,会导致电极极化或介质电解,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在工业用仪表中多采用交变磁场。

8、为什么超声波流量计多采用差频法

答:超声波测量流速分别称为时差法、相差法和频差法。据公式(10-3-23)、(10-3-24)可知,时差法、相差法的测量结果与超声波在被测流体中的流速有关,据公式(10-3-25)式可知,频差法的测量结果与超声波在被测流体中的流速无关,只取决于流体本身的流速。因此目前超声波流量计多采用频差法。

9、图10-3-11中RP 与R 2两个电位器各有何作用?应怎样调整?

答:图10-3-11中电位器R 2用于调零,当管道中的液体静止不流动时,调节电位器R 2使电流表读数为零。当管道中的液体流量达到满量程值时,调电位器RP 时电流表指针满偏转。

第11章

1、怎样用两支热电偶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答:用两个热电偶取代图11-1-3所示干湿球湿度计中的两个温度计,并将这两个热电偶连接成图10-2-11电路,测得电路输出电压,即可测得“干球”和“湿球”的温度差,从而测量出空气中的湿度。

2、怎样用电容传感器分别测量固体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湿度?

答:由于水的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82倍,干物料吸收水分以后,其介电常数将大大增加,根据物料介电常数与水分的关系,通过测量以物料为电介质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即可确定物料的水分。

用具有迅速吸湿和脱湿能力的绝缘性高的高分子聚合物做成感湿薄膜,复盖在叉指形金电极(下电极)上,然后在感湿薄膜表面上再蒸镀一层多孔金属膜(上电极),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由于水的介电常数比高分子聚合物的大得多,当环境中的水分子沿着上电极的毛细微孔进入感湿薄膜而被吸附时,高分子膜的介电常数随着其吸水量增加而增大,从而,高分子湿敏电容的电容值也随着其吸水量增加而增大,而吸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气体湿度的大小,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高分子湿敏电容的电容值与气体中相对湿度之间成线性关系。测量出湿敏电容的电容值即可测量出空气中的湿度。

3、为什么振筒式传感器既能测流体压力,又能测流体密度?依据的原理有何异同?工作情况有何异同?

答:因为振筒内流体压力和流体密度都能使振筒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所以通过测量振筒振动的频率就可测量流体的压力或密度。依据的原理都是公式(6-3-14)即振筒的固有频率由振筒的刚度和振筒的质量决定, m

Ek a f = 区别是,振筒内流体压力变化是通过改变振筒的刚度而使振筒振动的频率变化,振筒内流体密度变化是通过改变振筒的质量而使振筒振动的频率变化。

k m 对比图6-3-6和图6-3-7可见,二者都是用激振器激励振筒振动,拾振器产生感应电压,放大振荡电路也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振筒的结构有些差别。

4、热导式气体分析仪与磁式氧量分析仪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采用热电阻传感器电桥,将热电阻随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电桥电压的变化。通过测量电桥电压以测出被测量。

不同点:在热导式气体分析仪中,热导池内的热电阻随被测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变化,从而使电桥电压变化,因此通过测量电桥电压可测出被测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如果测出两种导热系数已知的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就可依据公式(11-3-1)计算出这两种气体的百分数含量。在磁式氧量分析仪中,被分析的气体含氧量越高,流过热磁式对流检测器中间通道里的气流就越强,两热电阻丝元件的温差越大,相应阻值变化就越大,电桥输出电压越大,因此通过测量电桥电压可测出气体含氧量。

5、图10-2-16所示光电比色温度计与图11-3-4所示用于气体分析的光电比色计有何异同?

答:图10-2-16(b)与图11-3-4对比可见,二者相同点:都分成两条光路和两个光电检测元件,并对两路的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以确定和显示被测量。

不同点:光电比色温度计是根据两个波长的亮度比,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实现测量的。因此图10-2-16(b)中,光源是被测对象,被测对象发出的光分成两路,分别通过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两种颜色的光信号经检测和放大处理,得到被测温度值。

用于气体分析的光电比色计是基于被测介质对通过光束的某些波长有一定的吸收作用, 测量被测介质的含量。因此图11-3-4中,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路,分别通过被测介质比色皿和参比介质比色皿,两路光信号经检测和比较放大,最后显示出被测介质的含量。

6、试将图11-3-5改装成一个司机酗酒报警断电器,当司机酗酒进入驾驶室时,发出报警,并切断汽车点火电路。

答:图11-3-5改装成以下电路。QM—J1为酒敏元件,当司机酗酒进入驾驶室时,使A、B间电阻下降,功率开关集成电路TWH8751的2脚电位也随之降低。当酒气浓度超过安全值时,使TWH8751的2脚电位降到1.2V以下,TWH8751的4脚变为低电平,继电器J线圈通电而动作,其常闭触点JKl断开。此时即使司机打开锁头开关,也不能使汽车点火器得到电瓶供点而点火发动汽车。与此同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K2闭合,报警器报警。电位器W2应依据规定的酒气的安全值进行调整。

7、设计一个婴儿尿湿踢被报警电路。

答:婴儿尿湿踢被报警电路如下图所示。两晶体管组成振荡器。热敏电阻包裹好放到婴儿腹部,梳状电极包裹好放到婴儿尿布上。当婴儿没有尿湿也没有踢被时,BG1的基极电位低于0.7V, 振荡器不振荡,喇叭不发声,LED也不闪光。当婴儿尿湿时,热敏电阻R t增大, 当婴儿踢被时,梳状电极间电阻R d减小,都会使BG1的基极电位高于0.7V, 振荡器振荡,喇叭发声,LED也闪光。

8、分析图11-T-1所示家用煤气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电位器的调节功能。

图11-T-1 家用煤气报警器

答:见第四章第7题答案。

第10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 第十章 电气照明 10-1.电气照明有什么特点对工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电气照明是供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的电气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工作人员视力健康的必要条件。 照明是人工照明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照明方式。实践和实验都证明,照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因此电气照明的合理设计对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2.什么叫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常用单位各是什么什么叫配光曲线 答:发光强度是表示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坎德拉(cd )。 照度是表示受照物体表面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勒克司(lx )。 ' 亮度是表示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单位为cd/m 2。 配光曲线也叫光强分布曲线,是在通过光源对称轴的一个平面上绘出的灯具光强与对称轴之间角度α的函数曲线。 10-3. 什么叫反射比反射比与照明有什么关系 答:反射比是指反射光的光通量ρφ与总投射光通量φ之比,即ρρφφ=。 反射比是一表征物体的光照性能参数。 10-4. 什么叫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试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例,说明各自的发光原理和性能。 、 答:利用物体加热时辐射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热辐射光源。常用的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白炽灯的发光原理为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到白炽状态从而引起热辐射发光。这种照明光源结构简单,价格低,显色性好,使用方便,适用于频繁开关。但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耐震性差。 利用气体放电时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气体放电光源。目前常用的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汞蒸气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电弧放电,发出少许可见光和大量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励管内壁涂覆的荧光粉,使之再发出大量的可见光。二者混合光色接近白色。荧光灯的光效率高,寿命长,但需要附件较多,不适宜安装在频繁起动的场合。 10-5. 试述荧光灯电路中的启辉器、镇流器和电容器的功能。 答: 启辉器的功能是控制灯丝加热时间。镇流器的功能是产生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电动势。电容器的功能是用来提高功率因数。 10-6. 在哪些场所宜采用白炽灯照明又在哪些场所宜采用荧光灯照明 答:照明开关频繁或因频闪效应影响视觉效果和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的场所,宜采用白炽灯。识别颜色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日光色的荧光灯。 、

第11章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1.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与铅球都浸没在水中,则() A.铜球受的浮力大 B. 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C.铅球受的浮力大 D. 无法比较 2.两只乒乓球分别用细线吊在同一 高度并相距8cm左右,如图9-14所示, 如果向两乒乓球中间吹气(气流方向与纸面垂直),则两乒乓球将() A.不动 B. 向两边分开 C.向中间靠近 D. 向纸内运动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后,它所受的浮力() A.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不能确定 4?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它的浮沉是靠改变下列哪个物理量来实现的 () A.所受的浮力 B ?水的密度 C ?自身的重力 D ?水的压强 5.把一个重为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后该物体将() A.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水选种时,瘪谷子会浮起来,饱满的谷子会沉下去,因为盐水对饱满谷子无浮力作用 B.铁块放在水中要沉下去,放在水银中会浮起来,因为只有水银对铁块有浮力作用 C.一块石头从屋顶上自由落下,可见空气对石头没有浮力作用 D.所有的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 7.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8.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9.大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9-15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 P甲、p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p甲〉p乙F 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乙〉p甲F甲<F乙 D.p乙〉p甲F 甲=F乙 10.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9-16 (a) —立方体木块,下 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 ( ) 11.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 为饺子受热膨胀,浮力______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 图 9-15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16 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9-16 (b)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9-17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甲无 图 9-17 图 9-18

药物化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复习进程

药物化学第十章习题 及答案

第十章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0-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是:E A. 增加胰岛素分泌 B. 减少胰岛素清除 C.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D. 抑制α-葡萄糖苷酶,加快葡萄糖生成速度 E. 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慢葡萄糖生成速度 10-2、下列有关甲苯磺丁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结构中含磺酰脲,具酸性,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B. 结构中脲部分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 C. 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 D. 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E. 可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 10-3、下列口服降糖药中,属于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的是 B. A. Tolbutamide(甲苯磺丁脲) B. Nateglinide(那格列奈) C. Glibenclamide(格列本脲) D. Metformin(二甲双胍) E. Rosiglitazone 罗格列酮 10-4、下列有关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可水解生成磺酰胺类 B. 结构中的磺酰脲具有酸性 C. 第二代较第一代降糖作用更好、副作用更少,因而用量较少 D. 第一代与第二代的体内代谢方式相同 E. 第二代苯环上磺酰基对位引入了较大结构的侧链

10-5、下列与metformin hydrochloride不符的叙述是 C A. 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B.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C. 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D.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E. 肝脏代谢少,主要以原形由尿排出 10-6.坎利酮是下列哪种利尿药的活性代谢物? B. 螺内酯 A. 氨苯蝶啶 B. 螺内酯 C. 速尿 D. 氢氯噻嗪 E. 乙酰唑胺 3、下述哪一种疾病不是利尿药的适应症C A. 高血压 B. 青光眼 C. 尿路感染 D. 脑水肿 E. 心力衰竭性水肿 10-7.N-[5-(氨磺酰基)-1,3,4-噻二唑-2-基]乙酰胺的英文通用名:A A. Acetazolamide B. Spironolactone C. Tolbutamide D. Glibenclamide E.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10-8.分子中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利尿药是: E A. 氨苯蝶啶 B. 洛伐他汀 C. 吉非罗齐 D. 氢氯噻嗪 E. 依他尼酸 10-9.下述哪一种疾病不是利尿药的适应症 C A. 高血压 B. 青光眼 C. 尿路感染 D. 脑水肿 E. 心力衰竭性水肿 10-10.螺内酯和异烟肼在甲酸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黄色产物,这是因为螺内酯含有 B 结构 A. 10位甲基 B. 3位氧代 C. 7位乙酰巯基 D. 17位螺原子 E. 21羧酸 二、配比选择题 [10-16-10-20]

第3章 习题与解答

第3章习题与解答 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节点数和支路数各为多少?KCL、KVL独立方程数各为多少? (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a) (b) 题3-1图 解:图(a) (1)如图所示:支路数b=11,节点数n=6 b-n+1=6 KCL独立方程数为n-1=5、KVL独立方程数为 (2)如图所示:支路数b=8,节点数n=4 KCL独立方程数为n-1=3、KVL独立方程数为 b-n+1=5

图(b) (1)如图所示:支路数=12,节点数=7 KCL独立方程数为n-1=6、KVL独立方程数为 b-n+1=6 (2)如图所示:支路数=9,节点数=5 KCL独立方程数为n-1=4、KVL独立方程数为 b-n+1=5 3-2 试画出题3-2图所示四点全图的全部树。 ① 题3-2图 解:

3-3 如题3-3图所示的有向图,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列出独立的KVL方程。 (1)任选一树并确定其基本回路组作为独立回路; (2)选网孔作为独立回路。 ③ 1 8 题3-3图 解:以2、3、5、6支路为树,1、4、7、8支路为连支。这样选网孔正好是基本回路,所以,(1)、(2)两个问题可合并。KVL如下: 2540 u u u +-= 5860 u u u +-= 3760 u u u +-= 1230 u u u ++=

3-4 题3-4图所示电路中,12310,4,R R R ==Ω=Ω458,R R ==Ω62,R =Ω 310,S u V =610,S i A =试列出支路法、支路电流法及支路电压法所需的方程。 i 题3-4图 解:电路的图为 3 设每个回路都为顺时针方向。 列支路法方程如下: 节点① 1260i i i ++= 节点② 2340i i i --= 节点③ 4560i i i -+= 回路1l 2310u u u +-= 回路2l 4530u u u +-= 回路3l 6420u u u +-= 支路特性方程: 111u R i =

10.第十章 习题解答汇总

第十章 波动光学 选择题 10—1 两个LC 无阻尼自由振荡电路,它们的自感之比12:1:2L L =.电容之比 12:2:3C C =,则它们的振荡频率之比12:νν为 ( C ) (A) 1 33. 10—2 平面电磁波的电场强度E 和磁场强度H ( C ) (A) 相互平行,相位差为0; (B)相互平行,相位差为π2 ; (C) 相互垂直,相位差为0; (D)相互垂直,相位差为 π2. 10—3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间的距离稍微增大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 (A) 变密; (B) 变稀; (C) 不变; (D) 消失. 10—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了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B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双缝的间距变小; (C) 使双缝的间距变大;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入射. 10—5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纹.若将缝2S 盖住,并在1S 、2S 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则此时 ( B ) (A) P 处仍为明纹; (B) P 处为暗纹; (C) P 处光强介于明、暗纹之间; (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 10—6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点A 沿某路径传播到点B ,其相位的变化为3π,则路径AB 的光程为 ( A ) (A) 1.5λ; (B) 1.5n λ; (C) 3λ; (D) 1.5n λ. 10—7 在透镜上镀一层折射率为n (比透镜的折射率大)的透明介质薄膜,要使波长为λ的单色光增加透射,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 B )

仪器分析第十九章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第二十章习题及答案 1. 进行纸色谱时,滤纸所起的作用是 D 。 A.固定相B.展开剂 C.吸附剂D.惰性载体 2. 试样中A、B两组分在薄层色谱中分离,首先取决于 C 。 A. 薄层有效塔板数的多少 B. 薄层展开的方向 C. 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 D. 薄层板的长短 3. 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迁移速度快的组分是 B 。 A.极性大的组分B.极性小的组分 C.挥发性大的组分D.挥发性小的组分 4. 在平面色谱中跑在距点样原点最远的组分是 A 。 A.比移值最大的组分 B.比移值小的组分 C.分配系数大的组分 D.相对挥发度小的组分 5. 纸色谱法分离糖类,应选用的展开剂是 D 。 A.烃类 B.卤烃 C.醛类 D.醇类 6. 平面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展开剂分子的类型越相似,组分与展开剂分子之间的 C 。 A.作用力越小,比移值越小 B.作用力越小,比移值越大 C.作用力越大,比移值越大 D.作用力越大,比移值越小 7. 某组分在以丙酮作展开剂进行吸附薄层色谱分析时,R f值太小,欲提高该组分的R f值,应选择的展开剂是 A 。 A.乙醇 B.氯仿 C.环己烷 D.乙醚 8.配伍选择题 A不加粘合剂的硅胶 B. 加有煅石膏的硅胶 C. 加有煅石膏和荧光剂的硅胶 D. 不加粘合剂,但加有荧光剂的硅胶 1. 硅胶GF254+365 2. 硅胶H 3. 硅胶H254 4. 硅胶G 答案[CADB] 9. 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反相薄层色谱。 答案[较小;较大;较大;较小] 10. 在薄层色谱中定性参数R f值的数值在之间, 答案[0~1]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习 题 解 答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21S 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21S S 、的光成相等,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 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向下移动S '时,由S '到达21S S 、的两束光产生了 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将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21S S 、传到O '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明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11-2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附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 , 且n 1<n 2,n 3<n 2, 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为( ) (A )e n 22 (B )1 1222n e n λ- (C )2 2112λn e n - (D )2 2122λn e n - 习题11-2图 解 由于n 1〈n 2,n 3〈n 2,因此光在表面上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所以他们的光程差2 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 3 n S S ’ O O ’

长,与1λ的关系是11λλn =。 故选C 11-3 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发生( )变化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 (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 (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 (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B 方向移动 解 空气劈尖干涉条纹间距θ λ sin 2n l = ?,劈尖干涉又称为等厚干涉,即k 相同的同一级条纹,无论是明纹还是暗纹,都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 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l变小. 和原厚度相同的地方向顶角方向移动,所以干涉条纹向O 方向移动。 故选C 11-4 如图所示的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 )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习题11-4图 解 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光线垂直入射0=i ) ??? ??? ? ???=? ??=+=?) (,2,1,0,,2,1,0,2)12(明纹(暗纹)k k k k λλ 在接触点P 处的厚度为零,光经劈尖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后的光程差主要由此处是否有半波损失决定. 当光从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射向光密的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 结合本题的条件可知右半部有一次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是2 λ ,右半部暗,左半部有二次半波损失,光程差是零,左半部明。 故选D .162 .A θ B O 习题11-3图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 《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1.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解: υ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空 λλ= 变小;υλn u =变小. 2.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介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式2π ?δλ ?=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 长,为什么? 解:nr δ=.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t C δ ?= . 因为δ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连线方向的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4.在空气劈尖中,充入折射率为n 的某种液体,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解:干涉条纹将向劈尖棱边方向移动,并且条纹间距变小。 5.当将牛顿环装置中的平凸透镜向上移动时,干涉图样有何变化? 解:透镜向上移动时,因相应条纹的膜厚k e 位置向中心移动,故条纹向中心收缩。 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中心距离为0.60mm ,紧靠双缝的凸透镜焦距为2.5m ,焦平面处有一观察屏。 (1)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测得屏上条纹间距为2.3mm ,求入射光波长。 (2)当用波长为480nm 和600nm 的两种光时,它们的第三级明纹相距多远? 解:(1)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D x = ?,得 332.3100.6105522.5 x d nm D λ--?????=== (2)由明纹公式D x k d λ=,得 9 2132.5()3(600480)10 1.50.610 D x k mm d λλ--?=-=??-?=? 7.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

电子电路第十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十 10-1 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如何用二—十进制表示十进制数 答:在数字系统中采用二进制数有许多优点,其主要优点有:①对元件参数的要求较低;②不仅具备算术运算功能,而且具备逻辑运算功能;③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④便于长期保存信息;⑤安全、可靠;⑥通用性强。 通过二进制的编码来表示十进制数,这种编码称为BCD 码,BCD 的编码方式有很多种,最容易理解、最直观的编码是“8421”码,这是一种有权码,常用的BCD 有权码还有“2421码等,除此之外,在BCD 码中还有无权码。如格雷码、余3码等。 10-2 什么叫编码用二进制编码与二进制数有何区别 答:由于数字系统中用0、1两个数表示所有的信息,对于数字信息可以直接用二进制数表示,但是对于一些图形、符号、文字等信息,要用0、1来表示,就必须按照0、1的一定规则组合来代表。这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的代码,并赋予一定含义就称为编码。 二进制编码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或代表图形、符号、文字、颜色等),而二进制数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它代表了数值的大小和正负。 10-3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① ② .1001 ③ 111111 ④ 解:①()B =(27+26+22 +1)D =(128+64+4+1)D =(197)D ②(.1001)B =(27+25+22+21+2-1+2-4 )D =D ③(111111)B =(26 -1)D =(63)D ④()B =(211+210+27+26+23+22 )D =(3276)D 10-4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① 57 ② ③ ④ 解:①(57)D =(111001)B =(71)O =(39)H ②D ≈B =O =H ③D =B =O =H ④D ≈(0.)B =O =(E7)H 10-5 把下列十六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进制数: ① H ② H ③ (3AB6)H ④ H 解:①H =B =O =D ②H =(.)B =O ≈D ③(3AB6)H =(0)B =(35266)O =(15030)D ④H =B =O ≈D 10-6 什么是模2加它与逻辑代数加法有何区别 答:模2加就是一位二进制加法的运算规则(不考虑进位)、而逻辑代数的加是逻辑关系的一种表述。。它们的规则分别如下: 模2加:011110101000=⊕=⊕=⊕=⊕ 逻辑加:1111101010 00=+=+=+=+ 10-7 将下列十进制数用8421BCD 码表示。 ① D ② D 解:①D =(0011 0111. 1000 0110)8421BCD ②D =(0110 0000 0101. 0000 0001)8421BCD 10-8 根据格雷码与二进制数的关系式,列出四位二进制数所对应的格雷码。

第10章习题解答(DOC)

第10章 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 习 题 10 10.1 振荡电路与放大电路有何异同点。 解: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都是能量转换装置。振荡电路是在无外输入信号作用时,电路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交流能量;放大电路是在有外输入信号控制下,实现能量的转换。 10.2 正弦波振荡器振荡条件是什么?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的条件是什么?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 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为1=? ?F A ,电路为正反馈时,产生自激的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条件为1-=? ?F A ,电路为负反馈时,产生自激的条件。 10.3 根据选频网络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解:正弦波振荡电路可分为RC 正弦波振荡器,LC 正弦波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RC 正弦波振荡器通常产生低频正弦信号,LC 正弦波振荡器常用来产生高频正弦信号,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频率稳定性很高。 10.4 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解: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和稳幅网络。放大电路实现能量转换的控制,选频网络决定电路的振荡频率,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反馈信号等于输入信号,稳幅网络使电路输出信号幅度稳定。 10.5 当产生20Hz ~20K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当产生100M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当要求产生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正弦波时,应选用什么类型的振荡器。 解:产生20Hz~20K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RC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100MHz 的正弦波时,应选用LC 正弦波振荡器。当要求产生频率稳定度很高的正弦波时,应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10.6 电路如图10.1所示,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哪个电路可能振荡,哪个不能振荡,并简述理由。 解:(a) 不能振荡,不满足正反馈条件;(b) 可能振荡,满足振荡条件。

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 古华琼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 A.20XX年 B.20XX年 C.20XX年 D.20XX年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C) A.广覆盖 B. 可持续 C. 高水平 D. 保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 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

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一、选择题 1.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A )。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2.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C)。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3. 事务的持续性是指(B )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4.SQL语言中的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C)。 A. 结束程序 B. 返回系统 C. 提交事务 D. 存储数据 5.SQL语言中用(B)语句实现事务的回滚 A. CREATE TABLE B. ROLLBACK C. GRANT和REVOKE D. COMMIT 6.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A )。 A. 介质故障 B. 运行故障 C. 系统故障 D. 事务故障 7.在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B D )。 A. 安全管理子系统 B. 完整性管理子系统 C. 并发控制子系统 D. 恢复管理子系统 8. 后援副本的作用是(C)。 A. 保障安全性 B. 一致性控制 C. 故障后的恢复 D. 数据的转储 9.事务日志用于保存(D C)。 A. 程序运行过程 B. 程序的执行结果 C. 对数据的更新操作 D. 数据操作10.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C)。 A.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数据库后备副本 B.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日志文件 C. 日志文件、数据库后备副本 D.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数据库后备副本 选择题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B (6) A (7) D (8) C (9) C (10) C 二、简答题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单片机第11章习题解答

第11章思考题及习题1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对于电流输出型的D/A转换器,为了得到电压输出,应使用。 答:I/V转换电路 2.使用双缓冲同步方式的D/A转换器,可实现多路模拟信号的输出。 答:同步 3.一个8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是,若基准电压为5V,该A/D转换器能分辨的最小的电压变化为。 答:1/28,20Mv 4.若单片机发送给8位D/A转换器0832的数字量为65H,基准电压为5V,则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答:1.973V 5.若A/D转换器00809的基准电压为5V,输入的模拟信号为2.5V时,A/D转换后的数字量是。 答:80H 6.常见的数据采集的软件滤波中的算术平均滤波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的信号的滤波; 滑动平均滤波法:对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偶然出现的的抑制作用差;中位值滤波法:能有效地克服因的波动干扰。对、等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但对、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一般不宜采用此法;防脉冲干扰滤波法对消除由于而引起的误差较为有效。 答:随机干扰,周期性干扰,脉冲性干扰,偶然因素引起,温度,液位,流量,速度,脉冲干扰 二、判断对错 1.“转换速度”这一指标仅适用于A/D转换器,D/A转换器不用考虑“转换速度”问题。错2.ADC0809可以利用“转换结束”信号EOC向AT89S52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对 3.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量称为A/D转换器的分辨率。错 4.对于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可使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并选择合适的积分元件,可以将该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带来的转换误差消除。对

三、简答 1.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都有哪些?设某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试问它的分辨率是多少? 答: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分辨率:D/A转换器的分辨率指输入的单位数字量变化引起的模拟量输出的变化,是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 建立时间:建立时间是描述D/A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参数,用于表明转换速度。其值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输出达到终位误差±(1/2)GB(最低有效位)时所需的时间。 转换精度:理想情况下,精度与分辨率基本一致,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严格讲精度与分辨率并不完全一致。只要位数相同,分辨率则相同.但相同位数的不同转换器精度会有所不同。 当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时,分辨率为1.22 mV 2.A/D转换器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答: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1) 转换时间或转换速率 (2) 分辨率--习惯上用输出二进制位数或BCD码位数表示。 3.分析A/D转换器产生量化误差的原因,一个8位的A/D转换器,当输入电压为0~5V时,其最大的量化误差是多少? 答:量化误差是由于有限位数字对模拟量进行量化而引起的;最大的量化误差为0.195%;4.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D转换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逐次逼近式转换器、双积分式转换器、∑-△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在精度、速度和价格上都适中,是最常用的A/D转换器件。双积分A/D转换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但转换速度慢,近年来在单片机应用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式A/D转换器:具有积分式与逐次逼近式ADC的双重优点,它对工业现场的串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不亚于双积分ADC,它比双积分ADC 有较高的转换速度。与逐次逼近式ADC相比,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高,线性度好,不需要采样保持电路。 5.在DAC和ADC的主要技术指标中,“量化误差”、“分辨率”和“精度”有何区别? 答:对DAC,分辨率反映了输出模拟电压的最小变化量。对于ADC,分辨率表示输出数字量变化一个相邻数码所需输入模拟电压的变化量。量化误差是由ADC的有限分辨率而引起

第十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10.1表10.10是某国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其中,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PDI为个人可支配收入,PCE为个人消费支出,利润为公司税后利润,红利为公司净红利支出。 表10.10 1980~2001年某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单位: 亿元)

1) 画出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并直观地考察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2) 应用单位根检验分别检验利润和红利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3) 分别检验GDP 、PDI 和PCE 等序列是否平稳,并判定其单整阶数是否相同? 【练习题10.1参考解答】 1) 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如下, 从图中可看出,利润和红利序列均值和方差不稳定,因此可能是非平稳的。 2)利润序列有截距项,在Eviews5.0中选取截距项,同时最大滞后长度取11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 PFT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inear Trend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11)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1.797079 0.6978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4.066981 5% level -3.462292 10% level -3.157475 t 统计量大于所有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 临界值,故不能拒绝原假设,该序列是不平稳 的。 红利序列有截距项和趋势项,在Eviews5.0中选取截距项和趋势项,同时最大滞后长度取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1 . 下面是测定As2O3-As2O5惰性物试样中两组分含量的分析流程图, 请将条件填在横线上。 (2) (5) 滴定剂______ 滴定剂______ (3) │(4) (6) │(7) pH______│指示剂______ 酸度_____│加______试剂 (1) ↓↓ 加______试剂┌──────┐┌───┐┌───┐ 试样──────→│As(Ⅲ)As(Ⅴ)│─────→│As(Ⅴ)│→│As(Ⅲ)│ 溶解└──────┘└───┘└───┘ [ 测As(Ⅲ) ] [测As(Ⅲ)+As(Ⅴ)含量] 2. 某同学配制0.02 mol/L Na2S2O3500 mL, 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Na2S2O3·5H2O 2.482 g, 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 冷却,转移至500 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摇匀, 保存待用。请指出其错误。 3. 今有含PbO 和PbO2的混合物,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其含量。称取该试样0.7340 g, 加入20.00 mL 0.2500 mol/L 草酸溶液, 将PbO2还原为Pb2+, 然后用氨水中和溶液, 使全部Pb2+形成PbC2O4沉淀。过滤后将滤液酸化,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0.04000 mol/L KMnO4溶液10.20 mL。沉淀溶解于酸中, 再用同一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 用去30.25 mL。计算试样中PbO 和PbO2的质量分数。 [M r(PbO2)= 239.2, M r(PbO)= 223.2] 4. 设计用碘量法测定试液中Ba2+的浓度的方案, 请用简单流程图表示分析过程, 并指出主要条件: 滴定剂、指示剂以及Ba2+与滴定剂的计量关系。 5. 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L Na2S2O3, 请指出其三种错误(或不妥)之处, 并予改正。 称取0.2315 g 分析纯K2Cr2O7, 加适量水溶解后, 加入1 g KI, 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 用Na2S2O3滴定至蓝色褪去, 记下消耗Na2S2O3的体积, 计算Na2S2O3浓度。[M r(K2Cr2O7)= 294.2] 6. 为何测定MnO4-时不采用Fe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而是在MnO4-试液中加入过量Fe2+标准溶液, 而后采用KMnO4标准溶液回滴? 7. 称取0.8000g含Cr和Mn的钢样,溶解处理成Fe3+,Cr2O72-,Mn(Ⅱ)的试液。先在F-存

机械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习题及解答

第10章习题及解答 10.1答:根据所承受载荷的不同,轴可分为转轴、传动轴和心轴三类。转轴:既承受转矩又承受弯矩,如减速箱中各轴、机床主轴等;传动轴:主要承受转矩,不承受或承受很小的弯矩,如汽车的传动轴、螺旋浆轴等;心轴:只承受弯矩而不承受转矩,如自行车轮轴、火车轮轴、滑轮轴等。 10.2答:转轴所受弯曲应力通常是对称循环变应力。转轴所受扭转应力则常常不是对称循环变应力,有可能是静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或对称循环变应力,根据实际受力状况判断。 10.3 答:轴的常用材料有碳素钢、合金钢、铸钢和球墨铸铁。按轴的工作场合、受载情况、使用状况和制造成本等选用材料。10.4答:从公式[]333 62.01055.9n p C n p d ≥?≥τ可以看出,在采用相同材料并忽略功率损耗的条件下,轴的最小直径与转速成反比,低速轴的转速远远要小于高速轴的转速,故低速轴的直径要比高速轴粗很多。 10.5答:因为开始设计时,支承的距离、受力大小、方向及作用位置均属未知。10.6答:轴的结构设计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轴的合理结构和全部几何尺寸。轴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是:轴及安装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轴上零件要便于装拆、定位和调整;轴的结构不仅要有良好的工艺性,而且有利于提高轴的强度、刚度以及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10.7答:轴上零件周向固定方式有: 1)键:广泛采用; 2)花键:用于传递载荷大、高速、对中性好、导向性好、对轴的削弱程度小等场合; 3)过盈配合:用于对中性好、承受冲击载荷等场合。 轴上零件周向固定方式有: 1)轴肩:可承受大的轴向力,结构简单、可靠; 2)轴环:可承受大的轴向力,结构简单、可靠; 3)套筒: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用于相邻两零件之间距离较短、转速较低的场合; 4)圆螺母: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用于便于零件装拆、轴的强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5)轴端挡圈: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用于轴端; 6)弹性挡圈:只能承受较小的轴向力,用于不太重要场合; 7)圆锥面:通常与轴端挡圈或圆螺母联合使用,用于高速、受冲击载荷等场合。10.8解: 36.28()d mm ≥取d =38(mm ) 10.9解: []33660.20.23514505571.61()9.55109.5510d n P KW τ???≤==??10.10解:因轴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由表16-1查得 B σ=650MPa ,由表16-3查得 许用弯曲应力[1b σ-]=60MPa ,取α=0.3,则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大学物理3第11章习题分析与解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习 题 解 答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21S 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解 由S 发出的光到达21S S 、的光成相等,它们传到屏上中央O 处,光程差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S 向下移动S '时,由S '到达21S S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0,它将上移到图中O '处,使得由S '沿21S S 、传到O '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仍为0.而屏上各级明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B 11-2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附图所示,若薄膜厚度为e , 且n 1<n 2,n 3<n 2, 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为( )(A )e n 22 (B )1 1222n e n λ- 3 n S S ’ O O ’

(C )2 2112λn e n - (D )221 22λn e n - 习题11-2图 解 由于n 1〈n 2,n 3〈n 2,因此光在表面上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所以他们的光程差222λ-=?e n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 长,与1λ的关系是11λλn =。 故选C 11-3 如图所示,两平面玻璃板构成一空气劈尖,一平面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劈尖上,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干涉图样将发生( )变化 (A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O 方向移动 (B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B 方向移动 (C )干涉条纹间距减小,并向O 方向移动 (D )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并向B 方向移动 解 空气劈尖干涉条纹间距θ λ sin 2n l = ?,劈尖干涉又称为等厚干涉,即k 相同的同一级条纹,无论是明纹还是暗纹,都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 当A 板与B 板的夹角θ增大时,△l变小. 和原厚度相同的地方向顶角方向移动,所以干涉条纹向O 方向移动。 故选C 11-4 如图所示的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 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习题11-4图 解 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光线垂直入射0=i ) .162 .A θ B O 习题11-3图

第十章习题解答

第十章 信号产生电路 10.1 证明:题10.1图所示R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为2 121R R C f o π= F = 因此,对应的关系式为 即 0ω=因此振荡频率为 C R R f 210 0212π π ω= = 10.2 题10.1图中,R 1=2k Ω,R 2=1k Ω,R 3=5.1k Ω,R F =10k Ω,R 3大致调到多大时,电路才能起振?估算R 3=4k Ω时输出电压的幅值。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6V 。

解:20 12 11()222 4 R F j R R ω== = ++ 3 1R R A F += 由起振条件:AF ≥1 得 Ω=≤ k R R F 3.33 3 即R 3大致调到3.3k Ω时电路就能起振。设R 3=4k Ω时,电路有稳定的正弦电压输出,则根据平衡条件,有 1)1(413 =++ ?R R R D F , 为R 和R 1的阻值。系数电阻应是R F 。由振荡频率公式RC f π210= 得 Ω=?????= = -k C f R 27.110 1.01025.114.321 216 3 0π 由平衡条件311 =+=R R A F 得 Ω== k R R F 22 1

10.4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题10.4图所示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并说明理由。 解:三个电路均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a 电路中,对并联谐振频率2 1210C LC C C += ω,A ?=180°,而 (a) 题10.4(a) (c) (b) 题10.5图

01212 002 1 11j C C F C C j C j C ωωω== ++ 即 =F ?0 因此,要使电路能自激振荡,需再接入一级反相放大电路,使A ?=360°。 b 图电路中,u B =0。电路不可能有交流输出,要产生自激振荡,应重新连线,改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振荡频率2 1210C LC C C += ω c 图电路中,集电极交流接地,故无交流输出,加入放集电极电阻R C 并改变L 2的同名端,则对并联谐振频率 有 A ?F 10.6 ,U Z =7V 。 T 2=Z H T f 3 103.21?== 电容电压的幅值V U R R R U U Z cm 5.372 12 11=?= += =+ 10.7 在图10.4.4(a)所示电路的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中,已知U Z =7V ,R 1=20 k Ω,C=0.1uF ,三角波的峰峰值为14V ,频率为500H Z ,试确定R 2、R 4的阻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