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与培训体系架构

当今社会,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完整的知识管理包括:有效地管理知识创造价值的流程及环节,包括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实现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活动的融合,将工作中的知识自然而然地积累,让知识辅助做好工作;建立支持知识创造价值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分享、创造的环境,形成知识管理的文化。

一、有效管理知识创造价值的流程:知识管理应当是对知识创造价值的全过程中的这四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1、知识的产生与获取环节:管理知识来源的各个渠道,重点是提供一个便于获取知识的平台,将可能产生知识的源头与渠道都纳入到管理的范围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企业内部图书馆,丰富员工知识。

(2)引入外部专家或组织参加各种专题学习与培训,获取和丰富某方面的专业知识。

(3)员工内部就某项工作的沟通交流、项目的阶段汇报等等。

2、知识的整理与存储环节:重点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分类体系,以及一个便于将知识文档化、归档管理的平台。例如多维度的分类体系、便于查找使用的知识库等。

3、知识的发布与分享环节:不具备条件、缺乏动力、缺乏信任是员工

不去分享知识的三个主要原因。所以提供一个便于发布与分享的平台,建立激励知识分享与创新的环境。

4、知识的学习、使用与创新环节:即利用已有的组织知识、提高个人工作绩效;对组织而言,表现为知识应用与创新成为组织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形成河蟹的知识管理文化,重点是提供一个便于员工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分享与创新的环境。

二、实现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活动的融合。

知识管理应当为企业的业务服务,所有的业务活动都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一方面借助于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将业务流程活动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的平台。(例如:提供给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助手”,将与本岗位有关的制度、规范、岗位责职、工作说明、前人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窍门、以及与本岗位有关的业务流程,推送到员工的桌面,从学习到工作成为一体。)另一方面,员工通过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会自然而然地将相关知识积累到知识库中,丰富这个员工学习与工作的平台。例如:员工与客户交往的记录(可以是邮件交往,也可以是一次拜访的活动记录),给客户传送一份文档,向上级呈报一份工作总结,在完成这些本职岗位应当做的工作后,相应的知识也就留在了这个工作平台上,而这一部分知识可以被有权限的其他人员检索、引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建立支持知识创造价值的条件

促进知识在个人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转移,形成一个以知识分享的环境与氛围是知识创造价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具备条件、缺乏动力、缺乏信任是员工不去分享知识的三个主要原因。

1、树立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分享、应用和创新的价值观。

2、建立基于网络文化的交流模式,鼓励分享并提供便于分享的平台。

3、进行员工行为规范,约定员工在他们工作中应如何创造、分享和利用知识。

建立支持知识创造价值的条件,一方面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一个鼓励分享、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的知识管理平台,而另一方面还需要一些信息技术之外的建设来结合,例如:激励政策等等。

四、知识管理建设的九个步骤

围绕以上三个方面,有效的知识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逐步展开:(1)确定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成立专项小组或一个部门,如果是专项小组建议有副总以上的人员做为主管领导。

(2)进行知识管理系统基础平台建设。

(3)建立企业的知识分类体系,建设企业统一的知识库,将已有的文档进行分类、导入。根据知识管理现状的调研分析,建立企业知识分类体系(详细过程可见另文《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论》),同时为了配合执行,需要制定知识文档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开展相应的培训。

(4)建立制度流程展示页,建立岗位助手,将员工工作所需的相关制度、岗位工作要求等进行关联。完成此项工作即可达到第一个目标——让员工便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文档(有企业知识库做支撑)。

(5)建立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工作流程与知识管理的关联,逐步积累工作中的知识。本阶段需要辅助以培训,以及相关的制度要求(启用系统替代传统手工)。达到第二个目标——让知识积累与工作相结合,形成初

步的工作中知识积累的模式。

(6)营造创造与分享的文化。进行网络沟通、分享环境的建设,利用博客、论坛等工具进行知识分享的文化宣传与引导,同时也需要结合相应的奖励政策、表彰活动等,不断强化分享的文化。达到第三个目标——初步形成知识管理文化。

(7)完善知识分类体系。根据企业发展变化,对于知识分类体系进行维护完善(例如增加、调整等)。达到第四个目标----知识管理与企业发展变化同步。

(8)完善协同工作平台。将各项业务工作统一在一个集成的平台上,加强工作中知识积累,达到第五个目标----扩大工作中的知识积累,提供决策帮助。FORP的高集成性,为此提供了条件。

(9)转型为学习型组织。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多种活动,如头脑风暴、最佳实践转移、建立知识社区、实施标杆管理、建立事前、事中学习与事后反思的体系等,逐步将企业转型为学习型组织,结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最终实现完善有效的知识管理。

组织的知识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及期望、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组织的知识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及期望、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工程施工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第三条、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终身制。 第四条、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及管理部门应独立履行质量检查、监督、控制、职责。各级人员必须支持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依章行使职权。 第五条、制度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以上级规定为准,各分公司、办事处、项目部依据本制度制定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项目部的质量责任制 第一条、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

1、项目经理是第一质量责任者,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负全责。 2、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 3、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4、决策、审批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制度、各级责任制。 5、完善和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体系 6、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和支持质量否决权。 7、领导、组织、检查内的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持续改进措施。 8、掌握质量动态,协调整个项目质量工作关系。 第二条、项目部生产经理的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2、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3、制订公司的质量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落实制订公司质量责任制,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 实施。协调公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领导和组织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支持和行使质量否决权。 7、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领导质量预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知识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知识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1.1知识的定义与分类(了解) 1、知识的定义:《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只是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版说法:“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 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的分类: 第一,根据知识的可沟通程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隐形知识和分析知识。 第二,根据知识的产生、使用的情境,知识可分为通用知识和专门知识。 第三,根据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或为专有知识和公共知识。 第四,根据其载体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第五,从知识的围来看,知识可分为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第六,根据知识表达的容,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1.2六种类型的知识管理定义: 一、面向知识生命周期、功能或过程的定义:这种定义视知识管理为一种生命周期或一种复杂的 组织“功能”、“任务”或“过程”,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些子任务、子功能、子过程事务。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改进这些子任务,大多数情况下即为知识的创造或生产、采购、识别或获取、确认与评价、转化、组织与连接、定型或储存、提炼或开发、分发、传播、传递或共享、表示或格式化、应用与发展。 二、面向战略或管理的定义:这种定义从管理角度详细说明知识管理,集中关注知识管理先导计 划、程序或议程的战略相关性。 三、面向信息或技术的定义:这种定义建立在数据与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的 观点。(信息管理对象扩展到知识,既包括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储存与传播更有价值的或语境丰富的信息,也包括人们头脑中的知识) 四、面向集体或组织知识的定义:这种定义视集体或组织为一个社会系统,并把集体或组织知识 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 五、面向个人/集体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的定义:这种定义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智力/智慧 的管理,开发与共享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个人与集体智慧,壮大个人或集体的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六、综合论观点:这种定义对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过程相关的技术、人员及管理问题作综 合性的概括。 七、本书认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知识及其相关无形资产的审计、获取、生产、吸收、应 用和保护等过程的系统管理来达到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6 知识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6个)P25 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与支持(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影响组织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是指一个公司的价值观、理念、商业原则、传统、经营方式和部工作环境,其主要根基是企业如何处理其事务的理念和哲学。一般支持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至少包括合作、信任与激励三方面容) 三、信息技术设施(促进知识共享) 四、培训(学习)(帮助员工认清执行知识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新职责,使员工掌握必备的技能来促进知识创造、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 五、知识结构(部知识库结构,外部客户与供应商知识共享结构) 六、绩效测评(评价知识管理是为了确保组织预期目标正在或已经得到实现) 第二章知识管理战略与模式 2.1 知识管理战略的目标

(KM知识管理)设计院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设计院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设计院来说尤为如此。目前,国内多家设计院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愿景,并依此制订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体现了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但是大部分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却未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能将员工工作中形成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存储。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职业观念的转变,员工的工作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这让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源的设计院面临更高的知识流失风险。当企业成员离开企业时,企业往往会失去其所积累的知识,包括电子文档和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隐性知识等。第二,未能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知识的利用率较低。企业内部知识多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存放单位,知识的创造、获取和共享缺乏有效手段,大部分知识仅存在于核心技术人员头脑中,这种现状导致员工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旧知识的发现或重新创造过程中,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人力使用入不敷出,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业务拓展。第三,由于受竞争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员工担心其他人学会后会超过自己甚至取代自己,使得员工间不愿意与别人进行知识交流,尤其是自己在实践中辛苦总结的经验,更是不愿意轻易告诉别人。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团队意识:团队成员内外有别是知识分享的另一个障碍。经验可能在一个团队内部共享,但是为了保护团体利益,对于小团体外部的需要则可能拒之门外。 由于知识管理瓶颈的存在,设计院的战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经笔者对多家设计院知识管理体系的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企业要想克服知识管理瓶颈,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益,就应该通过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制度,培养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来加速企业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进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如下图所示。 知识管理体系运行机理图 一、知识管理活动的主要环节 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知识获取指对存在于组织内部已有知识的整理积累或外部现有知识的获取。对设计院来说,应收集整理多方面知识,包括技术设计成果、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等,并使沉淀下来的知识具有重用价值。知识创造指将获取的知

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教学内容

第1章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意义 ?KM=(P+K)S ?知识管理六大构面 ◆组织知识管理愿景与目标 组织进行知识管理首需确立愿景与目标,依据不同的组织风格建构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以及各个阶段性的目标、计划的优先次序等。 确立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与目标(愿景目标) 1.知识管理组织愿景 2.阶段性目标为何? 3.各级目标的优先次序 ◆组织结构与风格文化面 确立组织中所需要的关键知识项目,对于组织核心竞争力以及关键知识确认,关键知识中哪些是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哪些是组织尚未取得而必须要取得的。依据关键知识找到该项之知识的所有者,可能是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家,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机械式与有机式两大类;○1机械式组织(如官僚体制、阶层式组织),对于新兴价值的创造常为由上而下的产生与传递;○2有机式组织(矩阵式或网络式组织架构),对于核心价值的创造则为由下而上的建立。 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领域专家与关键知识间的关联地图。再依据组织知识管理目标与范畴的确立,再进行知识领域专家的专长、学经历、核心知识间关联度,进行整合分析。透过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进行支持、联系与协助,以建立影子幕僚与专业团队对组织贡献的环境。

◆文件知识内涵面 知识分为外显化与内隐两类,外显化知识如同文件一般,可视为组织中易于取得与呈现的知识。 外显化的知识可以透过『文件内涵分析』的过程,依据知识分类、索引典、关键词之建立,将不同来源文件的属性、专业别、外部特征等信息,透过全文或关键词等检索方式,完成传递外显知识的目标。 文件为外显化知识的表征,依据不同知识分类结构,建立知识来源的管理,以符合文件知识内涵。 ◆信息架构面 组织中经由探讨、体验、分析、萃取等过程,可找到组织中核心问题,以及正确的认知方法,此称之为『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的信息架构分为:○1知识蓄积机制○2知识转化与分析机制○3知识分享与学习机制○4知识加值与创新机制○5回馈与奖励机制;以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评量与绩效。 ◆流程管理面 1.知识获取与创造流程 组织知识的获取与创造流程包含由知识学习、引用、训练到导入,一连串内化与深化知识的过程,最后再透过知识归纳、分析、整合、更新以及运用,进行知识加值与创造。 2.知识产权化流程 将组织中有经验与价值的记忆保存,纪录重要的事件、成功案例的纪录,经由关键的员工储存关键的核心知识,透过奖励制度进行组织知识创造的激励与保存。 ?执行组织知识管理的六大步骤 (一)、确立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目标(愿景目标) 1.知识管理组织愿景 2.阶段性目标为何? 3.各级目标的修先次序 (二)、确立组织中所需要的关键知识项目(组织结构与风格文化面) 1.组织核心竞争力 2.关键知识确立 3.组织已经存在的知识有那些? 4.组织尚未取得而必须要取得的知识有那些? 5.关键知识的所有者(内部与外部专家)为何者? 6.确立组织所需的知识地图(知识、流程、关键知识者) (三)、关键知识与关键知识者的确立(人力资源与学习分享面) 1.关键信息来源 2.知识内涵与属性数据标准化分析

组织知识管理规范

1目的 知识管理以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工作效率和技能素质为目标,是全员参与管理过程。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使用环境进行管理的一切活动,包括知识管理的组织、知识产品的产生、知识产品的评定、知识产品开发项目、知识产品的使用、知识贡献考评与奖惩等。 3职责 3.1从事知识管理的主要部门为技术部,参与管理的包括各级研发人员 3.2技术部的主要职责是: 3.2.1 组织建立公司知识管理的基础结构、包括技术基础结构、人力基础结构和环境基础结构等。 3.2.2提出并组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营造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 3.2.3组织建立知识产品体系,指导知识产品的具体开发,提升知识资产价值。 3.2.4负责公司信息管理。 3.2.5为知识传播、储存和利用提供信息系统的保障支持。 3.2.6组织公司知识库的开发及维护,并负责知识库的保密与安全。 3.2.7协调各事业部和领域专家组,协作实现知识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3.2.8协调管理各知识产品开发项目。 3.2.9组织知识管理的有关活动。 3.2.10积极探索知识管理的新方法并付诸实施。 3.2.11参加各领域的项目,保持对XX公司领域知识的敏锐把握。 3.3技术总监 3.3.1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研发,不断追求知识创新; 3.3.2组织并指导研发部负责的知识产品开发项目; 3.4研发工程师 3.4.1利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参加具体知识产品的开发,保证知识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3.4.2在项目实践中推广应用知识产品。 3.4.3不断学习并吸收知识,将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产品。 4流程 4.1过程的输入: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内部人员知识和经验、顾客供方合作伙伴知识、竞争对手比较、组织战略方针、合格产品服务需求等

设计院发展全面解决方案1

设计院发展全面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政策和战略变革,WTO要求的对建设领域全面开放,国外工程公司和设计事务所大规模涌入,必然会对我国设计院过去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形成强烈地冲击。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压力之下,我国的许多设计院都在逐步向工程公司转型,伴随着价值链的延长,企业的管理难度必然增大,这也就对设计院的内部管理和效率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且随着区域和行业分割和垄断的市场被打破,设计院的运作将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必须打造内部动力,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同时,作为智力产品的提供者,技术创新和知识沉淀积累是设计院必须保持的核心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以蕴育设计院的持久发展力。基于上述内外部环境的要求,设计院必须向“效率化、市场化、知识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设计院的效率提升机制、内部市场链和知识管理体系给设计院带来的价值,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1. 效率化——建立效率提升机制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设计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众多有实力的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这对国内的设计院形成了很大的发展压力。为了使国内的设计院能够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是提高设计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整体效率的提升有两个主要途径:设计人员个人效率的提升和设计院组织效率的提升。 1.1.设计人员个人效率提升 由于设计院中设计人员是占比例最大的知识型员工,因此这类员工的工作成果将对设计院的整体效率直接产生巨大的影响。设计人员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设计院需要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实现个人效率的提升。对于有力无心的设计人员,需要采取短期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其提升动力。然而员工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当员工的潜力完全被激发出来之后,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绩效的提升促进力就不再显著,此时员工处于有心无力状态,需要对其进行能力上的培养。通过对其动力激励机制和能力培养机制,最终设计人员达到心力合一的状态,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率。 激励机制 如果说战略目标是员工发展的指路灯,那激励机制就是推动员工前进的动力系统,要到使企业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仅仅依靠强劲的动力系统是不行的,如果动力系统所推动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动力越强,偏离目的地也就越远,所以定期进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并且及时根据变动调整激励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外部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而内部又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时,应当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市场份额的获得上,将设计人员的薪酬调整为低固定高绩效的结构,并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设计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这将促进设计人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提高工作效率以生产出更多的成果,从而抢占市场份额。然而,当外部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或者设计人员的能力已经无法跟上设计院整体的发展速度时,则需要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内部能力的培养上,此时需要调整设计人员的薪酬结构为高固定低绩效型,并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设计人员的能力提升上,这类措施将会令设计人员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在下一轮宏观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苦练内力。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

Kmpro知识管理研究院https://www.doczj.com/doc/8a15049336.html,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于保平 ——2012知识管理最佳实践与新技术年会 作为此次年会的承办方,北京深蓝海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蓝海域”),国内著名知识管理软件与咨询服务提供商。总部设立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在金融、客服、运营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深蓝海域长期专注和致力于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以自主创新的“人类认知世界5大模式”、“多维知识管理体系”等的知识管理理论;获得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认证,目前有超过20万的各类型企业知识员工在使用深蓝海域KMPRO知识管理软件和服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于保平主任发表了题为《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的主题演讲,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变革,及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保存、管理与分享。 于保平:谢谢主持人。先声明一下,我本身不是研究知识管理的,我是研究加工企业,主要是研究加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因为大家也知道,信任涉及到信息交涉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跟知识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第一;第二,因为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跟大家做的一个新的事情,可能是全国所有的大学都没有的一个事情。我们看到今天的主题名字叫做“商业知识与传播中心”。我们管理学院可能大家也很纳闷,像复旦大学,像管理学院,这是一个知识非常密集的地方,按道理应该不存在知识管理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觉得,知识管理现在对大学或者对知识密度的地方,特别非常值得去突破的一个领域,而且它可以给人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开始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管理学要分享知识的,希望用翻译的方式。大家知道这个图可能看不出什么来,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印象,他是一个孤独的一个人,他自己全副武装去在茫茫毕业生中去寻求他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这是一张图。 这是第二个图,相对比较模糊。大家看到这是一群原始人,他们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打猎回来。大家如果是了解一些我们社会人类进化史,大家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就是我们在远古时代,当个人去通过自己的技能获得食物来进行生存的一种方式,转变为我们叫做大斗争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时候,它的发展会不一样。因为我们把个人的技能变成

IATF16949组织知识管理程序.pdf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QTBJ-QP-004 版本版次 A/0 制订部门行政人事部 制订日期 2016.05.05 制订审核批准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修订记录

流程性文件页次2/4 生效日期2016-05-05 制定/修订日期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本/版次总页数2016.05.05 IATF首次发行-- A/0 4 1.0目的 为了组织确定的运行过程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加强对组织知识的

流程性文件页次3/4 生效日期2016-05-05 保管,规范组织知识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程序。 2.0适用的范围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知识。 3.0职责 3.1 文控中心:公司内外部组织知识的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保管和利用。 3.2 各部门:参与组织知识的收集及使用。 4.0定义 本程序中所称的组织知识,包括: a) 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获 得和分享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b) 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从客户和供方收集的知识、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等。 c) 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组织知识。 5.0工作程序 5.1 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议、工作总结、网络、报纸杂志刊物、 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 面搜集。 5.1.1 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 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 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 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5.1.2 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 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 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5.2 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5.2.1 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文 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 文或存档。 5.2.2 办公室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 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5.2.3 外部信息传递流程:收集、查询、记录、接收信息→初步筛选、分类整理→领 导签阅批示→传阅、贯彻、办理→归档或存放品质部→员工查阅利用。 5.2.4 组织知识分享的机制、途径、形式: a) 健全内部电脑信息联网; b) 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c) 建立报刊、杂志传阅制度; d) 深入开展 QC 小组活动; e) 举办专题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会; f) 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g) 建立传、帮、带制度; h) 建立重大信息定期通报制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知识管理案例图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_知识管理案例(图文) 被誉为知识管理界“奥斯卡”的MAKE(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最受尊敬的知识型组织)大奖,自2011年首次被引入中国以来,已有PICC、招商银行、青岛啤酒、华夏基金、上海通用、新东方、建发地产等优秀企业获此殊荣,为分享众标杆卓越成就,推动中国知识管理发展,特推出MAKE获奖企业案例巡礼,以飨各位。 获2017年China MAKE大奖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BIAD),历经近七十年发展,已成为建筑设计、工程咨询及相关科研领域业绩卓越的行业领军机构。从天安门广场规划到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从第十一届亚运会到北京奥运会,BIAD 设计作品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许多都已成为国家和城市的地标,在建筑设计行业中享有极高声誉。 当中国的建筑市场进入飞速发展后的新常态时,面对白热化竞争,BIAD认为必须从品牌价值、人才优势、技术水平、客户资源等方面重构优势,而作为一家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强大支撑尤其关键。 1、设计院是一个以知识为生命的组织 BIAD认为:建筑设计产品不像制造业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每一个设计产品都需综合解决设计项目自身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属性、城市规划、使用功能、建筑性能和建造技术等问题,合理运用设计语言、方法、技术、工艺、材料和部品,才可能完成建筑产品的设计。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过程。

纵观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从师傅带徒弟,从借一整套施工图来看看到专业初级实务班课程,从审核审定发现的问题中学习到专业中级实务班课程,再到专业培训讲座、工程主持人培训班课程,这是一系列的知识传承、应用的过程。 建筑设计企业是靠着知识不断积累、加工和再利用创造价值的,是以知识为生命的组织;作为从创建初期 40 余人发展至现在逾3000 人的BIAD,无数专家经验及项目成果(300+万张设计图纸和几百项科研成果),形成一座可供深度挖掘的知识金矿。 2、架构多角色、一体化知识管理体系 2013 年起,知识管理理念被正式引入BIAD,从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的课题研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验与知识管理。 3.0权责: 3.1行政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 3.2文管中心负责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3.3文管中心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3.4文管中心负责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和记录。 3.5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文管中心归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料在当年由 该专业部门归档保存,年度终了应统一移交主管中心保管。以后可根据文件借阅权限借阅或使用。 4.0作业内容: 4.1.经验与知识的获取: 4.1.1内部知识来源 a.制程重大品质异常; b.技术人员以往的经验累积; c.现有工作中的缺失的经验汇总; d.部门内部相互学习,相互培训的经验交流; e.厂内部门间的经验交流。 4.1.2外部知识来源 a.品质异常客户投诉; b.组织外部培训,学习前沿的学术及技术; c.对客户的资料分析,学习; d.从互联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技术资料。

4.2.经验与知识的应用: 4.2.1 将品质异常信息记录在图纸背面的异常履历表中,并重新评估检验标 准的正确性,通过新制订或修订以完善检验标准。后续制程品管查找对应图面,同时查阅异常履历表信息,避免异常重复发生。 4.2.2 品保部每季度汇总客诉异常,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学习,针对以 往发生的品质异常事件,学习改善预防对策,并提升品质意识。 4.2.3 将建立起来的资料库,经常组织学习; 4.2.4 在部门内建立资料库存,以便查询。 4.3. 经验与知识的传承: 4.3.1 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整 理,内部建立资料库,并分类存档; 4.3.2 重要文件应进行版本管理,更新后的旧版本应存档备案; 4.3.3 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随时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查 看,并有权随时删除禁止发布或不宜发布的信息,禁止发布与不易发布的标准由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制定 4.3.4 一定期限后对文档要进行归档处理,保证公开资料的时间有效性 4.3.5 知识的限制级别应由公司组织专门会议讨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授 权级别,并规定相应的使用人权限; 4.3.6 保密文档不得擅自发布; 4.3.7 任何人均可提出知识公开、限制与保密的建议; 4.3.8 离职人员,需做好离职交接清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ISO9001-2015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苏州祥利机电有限公司 QPY26—A1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2017.4.1发布2017.4.1 实施

拟制蒋科批准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1. 目的 为了对组织的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3. 定义 3.1 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 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 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3.3 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 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 职责 4.1 总经理:知识资料的限制级别的审批;负责知识小组组长的任命。 4.2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工作。 4.3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发布工作。 4.4 公司各部门:负责配合知识组提供相应的资料。 5. 工作程序 5.1 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a. 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b. 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 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 内部知识的积累和交流 a. 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1)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 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2) 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工艺、APQP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目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b. 公司信息由知识组组长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 c. 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1) 研发、技术知识由工程部技术助理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 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2) 工程应用知识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 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d. 项目积累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 完善该信息库。 5.3 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a. 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1) 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 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2) 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跟我们学做知识管理

跟我们学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最佳实践案例集 (AMT研究院葛新红黄斯涵编著) 作者简介: AMT集团是中国本土领先的“管理+IT”综合服务机构,是国内最早引入知识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在知识管理领域,AMT一直站在该领域的前沿,并以自身的实践,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AMT提出的“流程管道,知识活水“,已经成为业内著名的商标;并已持续为3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过知识管理咨询服务。 AMT研究院,结合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进行管理前沿和最佳实践的研究;同时负责AMT 内部的知识管理工作推动,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生态系统。AMT研究院已推出超过50辑管理和信息化类丛书,进行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每月出版《 AMT前沿论丛》,为中国管理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6个视角:向知识管理要增值 1战略视角看知识管理:打造核心能力,促进战略落地 2业务视角看知识管理:流程管道、知识活水 3人力资源视角看知识管理:加速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满意 4 IT视角看知识管理: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获得合适的知识 5 文化视角看知识管理:从协同共享到学习型组织 6 变革视角看知识管理:算出知识管理的价值

第二章知识管理实施落地方法论 1 知识管理战略规划 2 知识内容体系梳理 3知识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4 知识管理系统实现 5 知识管理文化转变 实践篇 案例1:AMT——让“共享”成为企业的DNA 1 建立一个稳定可持续积累的架构 2 打造以共享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3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 4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生态系统 5 IT平台,把触角伸到每一个知识角落 案例2:建立设计研究院所可持续积累的企业智库 1.一体化知识管理推进整体思路框架 2.找准知识管理针对公司战略的支撑点 3.全方位评价把脉知识管理现状 4.四大蓝图解决方案 5.蓝图的落地与知识管理的持续推进 案例3:推进集团型企业知识管理一体化 1. 基础与挑战:集团型企业知识管理实践面临的问题 2. 六步骤开启集团知识管理实践 3. 实践出真知:集团型企业知识管理难题的突破 案例4:构建知识螺旋—开启研发型组织的全脑 1. 研发组织面临的新挑战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1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之源泉(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 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知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具体而言,我们会遇到以下种种问题: (1)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同人的办公室、文件柜、计算机和大脑中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和创新? 企业机构多地区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常态,资料档案分散、人员分散,如何能让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及时地、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经验而少走弯路? (2)如何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管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技术资料、图纸、规范、体系文件、生产数据、计划总结、经营报表、客户信息等等的管理倒不是难题,只要严格要求也可以收集得到,但如果将收集管理的工作都压给知识管理部门,那可是既吃力而效果又不好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管理自然而然,不增加业务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如果说技术资料等以上的知识文档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那么一个决策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也都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又该如何完成这些知识的积累?其他的,例如与客户交往过程信息、记录以及信件、文档报告这些也是一种知识,如何进行管理? (3)如何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让有限的经验交流,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师傅如何才能多带几个徒弟,让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4)如何解决规章制度(例如ISO9000体系文件等)和行为相分离的问题? 如何避免数据上报不及时、资料归档不统一的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培训员工花了很多精力,可是在做的时侯总是有人不按规则办事,如何规避? (5)如何更好地营造一个沟通、交流、创新、信任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激励知识工作者?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1、整体介绍 知识管理就是对用户组织知识的管理,是以实现组织知识的有效收集、挖掘和共享为最终目的的。根据部门职能设置和各个部门、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知识需求确定合理的企业知识资源,确定合理的知识资源分类体系,实现部门和岗位的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汇创协同管理平台知识管理模块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利用与创新的全程管理!为组织内部信息发布及传播提供场所,使组织的新闻、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各种类型文档等能快速传播;收集组织的各类信息资源,文档资料,专家技能,形成内部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从而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门户,在这个个性化的门户中,员工只能找到与他职位和权限相关的知识,并且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门户中积累知识,并与大家共享自己在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知识管理主要流程和内容:

2、系统目标 通过导入知识管理的模式,整合企业门户,集成知识、办公、业务、管理为一体,以岗位为基本功能单位,将原有的传统的模式改造为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实现人与岗位分离和实时管理,将使各组织单位都能有效地进行目标和资源管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知识资源,促进团队学习、进化与合作,向知识型组织发展,具体来讲: 建立统一存储机制,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增加组织知识储备,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 建立内外部信息聚合的平台,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全面获取相关资料,辅助领导层进行战略的决策和调整。 通过岗位模式将知识和岗位联系起来,帮助岗位人员低成本获得知识,降低知识扭曲,同时完成岗位知识的积累。 建立知识仓库,方便组织的后续者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提供交互的功能,帮助建立内部学习交流体系,从系统中接受知识,形成“边干边学、在干中学”的终生学习机制。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目标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分为短 期目标及中长期目标来逐步实现: 第一期目标 收集内部知识,引进外部信息源,并进行统一集中有序的管理

蓝凌知识管理赋能全员,打造基准方中智慧设计院

蓝凌知识管理赋能全员,打造基准方中智慧设计院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型综合建筑设计服务企业,客户以地产百强企业为主,部分项目已成为所在城市地标,如成都、重庆、西安万象城,棕榈泉中心、晶蓝半岛、蔚蓝卡地亚等。 公司在中国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名中位列民企榜第3,总榜第9,并屡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民营设计企业”、“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等荣誉。 公司现拥有20个分子公司及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4500多人。伴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和集团一体化管控、跨区域协作、知识资产复用、培训赋能员工等需求的涌现,基准方中认识到必须重构“知识化、移动化、平台化、智慧化”的企业协作平台,才能更好地支撑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 选型思考 通过多方造型对比,基于以下方面,基准方中选择蓝凌一起进行多期合作: 1、协同办公平台先进:可支撑多维门户构建、多领域流程应用,PC+移动多端一体化;

2、知识管理应用成熟:以知识仓库为首的多功能知识应用,覆盖企业知识从收集、分享到应用的全周期管理,可支撑知识多业务场景的应用; 3、学习培训系统可靠:方便构建线下线下自主学习平台,统一管理学习活动、企业讲师、课程等资源进行,有利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帮助企业员工更好成长,同步企业发展。 方案规划 携手蓝凌,基准方中决定构建集“协同办公+知识管理+学习管理”三位一体的全新协作平台,并通过统一门户、统一流程、统一移动、统一应用、统一知识、统一集成,促进以人/角色为导向的信息聚合,提供一站式的全业务应用体验和随时随地随需的碎片式办公,支持企业更好发展。 应用场景 多专业、多领域门户,实现知识大连接:基准方中业务范围包括咨询顾问、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环境景观设计、EPC、BIM、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产业化等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知识,如何让相关知识快速汇集,高效连接用户?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1、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 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指的是组织通过外部市场的采购、策略联盟的合作或与相关团体间非正式的交流等,来获取外部有价值的知识。 2、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 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指的是除通过外部获取知识外,在组织内部还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各种形式的沟通,来强化原有知识或者发掘有 价值的新知识。 组织知识内部创造可分为内隐知识的内部传递、外显知识的内部传递、内隐知识外显化、外显知识内隐化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方 式的知识传递,使知识有效地流动起来,利于知识的良好创新与利用。 3、组织知识的分享与转移 组织知识的分享是指通过各种沟通方式,组织内部员工或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或跨组织来对知识进行商讨、交换,旨在通过进行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以产生对知识的更好利用效果。在组织 内部进行知识分享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使 员工对知识分享的益处有良好的认知,使员工乐于主动的分享知识。 4、组织知识的利用 组织知识的利用是指组织成员将采纳、吸收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进程中,对这些知识的利用程度,是衡量知识发挥价值的重要 指标。在知识利用进程中,要鼓励员工勇于挑战和创新知识,对知 识存在的纰漏要及时予以修订。 5、组织知识的储存

组织知识的储存是指,将加工、提炼过的知识以适当的结构,存储在适当的媒介中,并且设计多元化的索引目录,方便员工对知识 的提取和利用。对于存储起来的知识,也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更新,以维持知识库的时效性。 (一)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适时识别、获取、分享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有关的各类知识。包括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 知识,进而将之转化成为组织知识。 (二)将知识创新作为组织创新的一部分,与时代保持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组织应随着外部 环境的变化及时创新知识结构,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各种必要工具方法,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流程的各环节,包括更新原有的作业流程和标准。从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三个 阶段导入具体的知识管理工具、方法。 1、生成阶段,通过搜集外部知识和从组织内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中获取隐含的、有意义、高价值的知识,利用工具或整理手段将 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供使用,确保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业务周围的 关联知识。 3、转移阶段,确保知识及时、流动,建立网络培训系统、推送 系统,让员工及时获得与其工作相关及组织战略的知识,让知识创 造价值。 (四)把知识管理放在组织战略高度进行考虑,建立部门并分配人员负责,以实现知识管理持续改进,构建长效工具、方法和机制。 (1)成本高。 (2)高度市场化。 知识管理强调应用性和实用化,针对市场所需而构建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使知识的使用者了解其应用 价值,并将知识运用于价值创造中,从而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3)企业员工间的需要相互信任。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曾阐明知识已是一种生产的要素,而且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但是,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仅有20%的企业经验知识被保存和文件化。换句话说,企业组织内外仍有非常多的和企业获利及竞争力有关的知识被隐藏起来而不自知。因此采用知识管理手段把遗失的80%知识充分应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便是知识经济下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蓝凌软件总结) 时至今日,国内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不仅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工具,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正呈现出一种务实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热烈的知识管理概念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知识管理实践。这种转变从我们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的调查中就能看出端倪。 1.1 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明显增加 在“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变化”方面,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就“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来说,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在业务中被自如应用”等,某种程度上已经有效地将知识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运作中,如青岛啤酒、天狮集团、宝钢集团等;有24%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得到战略关注”,比如华为公司、摩托罗拉中国技术公司、西门子中国、招商证券等;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但没有处于战略高度”;也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而“从来没有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比例只为5%。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文件号:DJ-QP-17 文件分发号: 目的

为了组织确定的运行过程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加强对组织知识的保管,规范组织知识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程序。 范围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范围。 职责 体系推行小组:负责公司内外部组织知识的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保管和利用各部门:参与组织知识的收集及使用。 定义 本程序中所称的组织知识,包括: a)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 获得和分享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b)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从顾客和供方收集的知识、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等。 c) 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组织知识。 工作内容 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 主要是通过会议、因特网、报纸杂志刊物、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面搜集。 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人事行政部收文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人事行政部。 体系推行小组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