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湘教版必修3

试卷编号:110167

录入者:HONGKONG(HongKong)

试卷总分:100

出卷时间:2011-04-14 13:17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

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观察到罕见的日全食天文现象,图1示意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图中体现的天体系统有

[1分]

A

太阳系、地月系

B

河外星系、太阳系

C

河外星系、银河系

D

河外星系、总星系

2.

太阳外部圈层与太阳活动,对应正确的是[1分]

A

日冕层—耀斑

B

色球层—黑子

C

光球层—黑子

D

色球层—太阳风

3.

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生存活动痕迹被沉积物所掩埋,经过“石质化”过程形成的。下列岩石可能含有岩石的是[1分]

A

岩浆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4.

毛主席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水拍云崖”反映了下列哪种作用[1分]

A

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冰川作用

D

风化作用

5.

对图2所示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1分]

A

北半球反气旋

B

北半球气旋

C

南半球反气旋

D

南半球气旋

6.

下列辐射中,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1分]

A

太阳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2010年上半年发生的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1分]

A

西南地区特大旱灾

B

我国北方大范围遭遇沙尘暴

C

湖南遭遇强降雨

D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

8.

图3为北半球某区域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1分]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9.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会议精神的是[1分]

A

提高能源利用率

B

废热回收循环利用

C

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D

开发利用新能源

10.

2009年甘肃酒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这顺应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方向是[1分]

A

由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

B

由煤炭为主转向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

C

由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转向新一轮煤炭开发

D

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

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读下表,完成11—12题。

11.

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1分]

A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

“高一低一高”模式

D

“低一低一低”模式

12.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1分]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

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D

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13.

图4是某发达国家与某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示意图。下列工业中,最可能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是

[1分]

飞机制造

B

电子装配

C

精密仪表

D

宇宙航天

14.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1分]

A

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

B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低

C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D

发展中国家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5.

电动公交车低碳环保、安静舒适,有利于减轻下列城市环境污染中的①噪声污染②光污染③水污染④汽车尾气污染[1分]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②④

16.

以长沙市、常德市(地级市)、耒阳市(县级市)为例,符合中心地理论的叙述是[1分]

A

长沙服务职能最高

B

耒阳服务职能最高

C

三市规模大小相同

D

三市服务范围相同

17.

湖南某丘陵地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1分]

A

修建梯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

增产粮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18.

图5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从环境因素考虑自来水厂应选址在

[1分]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9.

关于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1分]

A

区域与区域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B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

所有的区域均有明确的界线

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读图6,完成20-22题。

20.

20世纪初至20一纪80年代,洞庭湖由大变小顺序正确的是[1分]

A

甲一乙一丙

B

甲一丙一乙

C

丙一乙一甲

D

乙一丙一甲

21.

洞庭湖面积减少导致其作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最不可能的是[1分]

A

生物多样性受损

B

提供的农副产品减少

C

航运能力下降

D

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

22.

1998年以后,洞庭湖面积扩大了,体现了下列哪种人地思想观念[1分]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定胜天

C

绝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D

人地协调发展

23.

图7为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其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1分]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4.

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我国辽中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1分]

A

大力发展单一重型工业部门

B

大力发展能耗大的工业部门

C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D

大力开发铁矿资源

25.

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1分]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26~27题。

26.

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1分]

A

干旱

B

寒潮

C

沙尘暴

D

滑坡

27.

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

A

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B

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

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D

植被破坏对造成该灾害没有影响

28.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1分]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

乙图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甲图中何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经验[1分]

A

a

B

b

C

c

D

d

30.

甲图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乙图中的哪处相似?[1分]

A

B

C

D

图7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

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2分]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2.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2分]

A

从赤道向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带性

D

随纬度而变化

图8是“中国近年来民工流出、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

影响我国民工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2分]

A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B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C

国家政策

D

文化背景

34.

从图中看出,近年来我国民工主要流向[2分]

A

西北内陆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35.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2分]

A

国家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市场需要

气候条件

图10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36-37题。

36.

此图反映的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2分]

A

与交通要道交叉的距离

B

与市中心的距离

C

土地面积的大小

D

建筑物和设施条件

37.

如果仅考虑图示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应是[2分]

A

扇形结构

B

混合结构

多核心结构

D

同心圆结构

图11是“甲、乙、丙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读图回答38-40题。

38.

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2分]

A

市场指向型

B

劳动力指向型

C

原料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39.

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2分]

A

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

产品科技含量高

C

产品体积小,质量轻

D

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40.

现阶段,丙类工厂不适宜布局在我国[2分]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

D

中、西部地区

二、非选择题

41.

我国东、西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20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温家宝总理主持审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目的是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额旗中学2011—2012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试卷班级考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4、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 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 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 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10、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和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和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和地震有关联。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学生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1.区域的定义 2.区域的特征 3.区域空间结构的定义 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5.区域的分类 6.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联系与区别 7.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分布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地理事物分别是什么? 8.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 9.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0.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1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构成 12.说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3.说明同一区域不同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差异

14.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5.说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6.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17.区域发展阶段比较(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劳动力就业,中心城市交通,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联系,状态等角度比较) 18.四大地区是那些?划分标准?如何判定? 19.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次产业对比,工业结构) 20.四大地区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原因)

21.四大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分布密度,小城镇建设) 22.四大地区对外开放差异(时间,空间) 23.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地理意义 24.比较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因素) 25.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6.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27.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8.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9.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30.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1.比较南水北调东、西、中线工程(起止点,优、缺点) 32.南水北调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 33.比较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途径省区,主要地形区,起止点) 34.西气东输一线经过陕西向北弯曲的原因

(完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多米尼加共和国为西半球岛国,境内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下图为该国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恩里基约湖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较高,有结冰期 B.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7月份盐度最高 D.5~10月,湖泊水位持续升高 2.关于该国交通运输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分布较为均匀 B.铁路主要沿海沿河分布 C.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港口数量北部比南部多 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低压向东移动。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未来几天内,P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6.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7.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下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拍摄时,太阳位于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9.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B.9:00C.15:00D.19:00 下图为某山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图中山峰为该区域最高 峰,读图完成10~11题。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一)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 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 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中线西线 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较大较小大 水质差较好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 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 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 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 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 动相关产业。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 a.有一定的界限模糊的:植被区、气候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明确的:行政区(国家之间、两省之间、两州之间、两市之间等) b.相似性、连续性(区域内部) c.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注: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 甲乙为东部季风区:年温差较 小,降雨量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 量少,温差大,植被覆盖率极低, 生物多样性缺失, 丁为青藏高原区:酷寒,极冷, 温差最大。 注: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和北方 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降水量,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海拔,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

A为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 B为一二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 C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脉 D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划分(总体上看):乡村地域:范围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地域:范围小、非农业生产活动 关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带动乡村地域发展3、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地域——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或者网状 城市、工厂——点状, 城市群、工业区——岛状 结论: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 、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加工、制造、生产、装配、采掘业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通讯、信息、金融、银行、保险、旅游、博彩、商业、酒店等 3.三次产业的结构差异 (1)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例:第二产业轻重工业的比 重,第一产业种植业和林业的比重)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 案(全册完整版) 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3)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 第二章 (19)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 第1课时 (24) 第2课时 (31) 第3课时 (38) 第三节大气环境 (47) 第1课时 (47) 第2课时 (58) 第3课时 (67) 第4课时 (73) 第5课时 (80) 第6课时 (88)

第7课时 (96) 第8课时 (103)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 第1课时 (113) 第2课时 (121) 第三章 (130)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 第1课时 (139) 第2课时 (148)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 第1课时 (159) 第2课时 (170) 第四章 (179)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 第1课时 (179) 第2课时 (182)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前预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高二地理文(3)班2012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文3班共49名同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宠溺下长大,加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亟须改善的的地方。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常以一种消极逃避,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据初步了解,不少学生是觉着认为文科容易、省事,学不了理科才选择了文科。这样的错误认识,加上高一较为薄弱的基础,使得高二地理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材情况分析 文三班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与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学习任务重。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必修3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运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材除了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任务分析 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理 论知识基础打牢。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 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本班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这对 他们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在课堂教学中,需尽量结合所讲 知识,使学生积累地理空间的常识,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检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I》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答题栏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B.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C.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地球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色球B.黑子和日珥C.黑子和耀斑D.日冕和太阳风 4.下面四幅图(图中阴影代表夜半球),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5.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B.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C.只适用于北京地区的范围D.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6.美国哈佛大学(西五区)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收件时间以当地区时2月15日23时截止,要求直接用E-mail传送假如西安的张同学要参赛,请问他最迟应在北京时间下列哪个时段前将作品发出 A.2月15日10时B.2月16日07时C.2月16日12时D.2月15日23时 7.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8.岩石圈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 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A.大气圈、水圈、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地壳、地幔、地核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 10.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B.搬运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B.地垒C.地堑D.褶皱 12.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1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6.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②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 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 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2)差异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 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 ▲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 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 2 PPT课件 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开始新内容: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 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 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日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 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单元卷

地理必修3第一章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 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 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运能力 读图7我国经济格 局模式图,回答4 -6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①④ 5.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 经济带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①③ 6.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①劳动成本②土地成本③科技成本④原料成本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①④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7—10题:

7、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温热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8、西气东输工程管道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A、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 B、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京包线、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 D、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京广线 9、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 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0,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A、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B、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C、人均国民收入 D、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必背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