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第一讲 语言研究的目的(陆俭明讲课文字版整理)

语法分析——

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一)(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

1.1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从世界学上来讲,语言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语言学有四个传统:①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②古希腊语言学传统,从逻辑哲学方面研究语言问题,确定了西方句法研究的基本模式;③古代阿拉伯语言学传统,作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研究,主要研究语法,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同,而且开始注意构词的问题,比如说词根;④古印度语言学传统,主要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语言现象,注重研究词的意义。过去的传统语言学最早都是为了解经(解释经典),后来为人们的阅读写作服务。像中国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都是最早的语言学著作。

《尔雅》是对字词训释的汇编,一般认为它是周秦间的人编的,现在看到的《尔雅》是出于众人之手,收录字词4300多个,分为19篇(就是19类)来进行训释,比如说《释诂篇》就列举一组一组古人所用的同义词,每一组的最后用当时同行的词加以注释,比如说“初、哉、首、基、肇、祖、元、落、权舆,始也”,《尔雅》就是这样一种注释的方式。《方言》是西汉杨雄所著,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方言词汇对比的一本专著,列出了当时各个地区的方言情况,然后作出说明。《释名》是东汉刘熙所著,它一共收词1502个,基本上是仿照《尔雅》,但却是采取声训的方法,就是用同音或者近音的词加以释义,开创了声训法,比如说“尔,昵也,昵,近也”,再如“光,晃也,晃晃然也”,“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实际上是词典性质的书,共收9353个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方块汉字有两种,一种是独体字,像“一、水”,一种是合体字,像“肝”。“说文解字”中的“文”就是独体字,“字”就是合体字,过去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这部字典是从音、形、义三方面注释。

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我们汉语专业是专门研究汉语言文字的一门专业。到了20世纪后半叶,也别是21世纪,语言学这个学科逐渐开始为社会所重视。现在我们研究语言的目的:①研究分析描写清楚语言的共时概况和历时状况;②对种种语言现象作出尽可能合理、科学的解释;③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各个语言的特性;④加深对语言本身的认识,构建并逐步完善语言学及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构架和体系;⑤为应用服务。

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二)

1.2研究分析描写清楚语言的共时概况和历时发展状况

对某个发展的长河中的某一个共时平面,特别是当代共时平面语言面貌进行尽可能如实、详尽的、清晰的描写和说明。

语言的共时面貌:

㈠语音面貌。元音和辅音的状况、音节结构的状况、语流音变的状况、句调状况和整个韵律状况。

㈡词汇面貌。词汇构成状况、词的构造状况、词的构词状况、词义系统乃至一个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㈢语法面貌。语法的形态状况、词类状况、短语结构(句法结构)的类型、各种句法规律、不同语义范畴的表达形式、各种句法格式的使用规则。

㈣修辞面貌。主要的修辞手段、包括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手段。

㈤篇章面貌。信息流及其结构特点、焦点类型及表现手段、话题类型及话题链接状况、篇章中的指称和回指状况、篇章的连贯手段、篇章中前景化和背景化状况。

㈥方言面貌。各方言的音系面貌、各方言的常用词面貌、各方言的构词和词类状况、各方言里句型句类句式的状况、各方言主从关系的面貌、各方言的指代系统状况、各方言的词

的重叠状况、各方言的语序状况、各方言的语义范畴的表达状况。

㈦文字面貌。常用字和非常用字状况(多少、哪些)、汉字的部首笔画和结构状况、汉字的规范状况(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语言的历时面貌是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篇章、方言、文字面貌的发展脉络和轨迹。其中要注意词汇化、语法化、重新分析,语法化最基本的就是由实变虚,重新分析包含①A和B原先不在一起,后得分析为一个整体,②A和B原是甲关系,后发展分析为乙关系。无论是共时平面还是历时平面的描写,以往都非常不注意词和句法格式的用法问题。研究分析描写清楚语言的共时概况和历时发展状况,是语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三)

1.3对各种语言现象作出尽可能合理、科学的解释

㈠文字语音方面。像“税、说、脱、悦”,有一个共同的“兑”,其实“兑”是这些字的声符,旁边的都是这些字的义符,既然是同一个声符,为什么到现代汉语中其读音都不同了?再如,(甲)稿、搞、篙、镐、蒿,(乙)敲,甲组是舌根音,乙组是舌面音,这些字有一个共同部件“高”它是声符,为什么乙组的发音就变化了?这就是汉字和音韵学者需要做出解释。

㈡词汇方面。比如说“还”(huán/hái),前者的音是表示动词,后者的音表示副词,他最早的意思就是“回到原来的地方”,那么作为动词的“还”和作为副词的“还”是不是同一个词,如果是同一个词为什么意思不同?如果是不同的词,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再比如“看”,本身意义就是“通过视觉器官来来感知客观事物”,像“你去看一下那里的灾情严重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看”就有“考察”的意思;像“我去看个朋友”这里的“看”就相当于“拜访”的意思;像“你别老用旧眼光看人”这里的“看”是“对待人”的意思;像“你看今天会下雨吗?我看不会。”这里的“看”就有“觉得、认为”的意思;像“你闻闻看,香不香?”这里的“看”是“试探”的意思。那么这些句子中的“看”是一个词还是不同的词呢?如果是一个词怎么解释它们意义上的差别,如果是不同的词它们之间内部是否有联系呢?这就需要从事词汇研究的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㈢语法方面。汉语中“形+名”有两种形式:①形—名;②形—“的”—名。像“粥、饭、馒头”两种都行,“热粥、热饭、热馒头”和“热的粥、热的饭、热的馒头”,而像“鱼、肉、烤鸭”也有“冷热”的问题,常说“冷的鱼、冷的肉、冷的烤鸭”,却通常不说“冷鱼、冷烤鸭”,这个是为什么?朱德熙曾经研究过,用“选择性”揭示,汉语里面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是有选择性的。那么为什么汉语里有这种“选择性”?现在朱德熙的博士张敏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用认知语言学里面相似性原则里的距离准则作出解释,这比朱德熙的解释更为深入,因此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还有一个深浅的问题。

再如,“把字句”,“把”的宾语一定是有定的,像“我把那件衣服洗干净了”、“我把我们的衣服洗干净了”这些都可以,但却不说“我把三件衣服洗干净了”,当也不是绝对不能说,像“我叫他把裤子洗干净,可他把一件衣服洗干净了”,为什么这话又能说?像“我要跟他借一块橡皮,他把一支笔递给我了”,我们通常说“把那支笔递给我”,但是前面那种场合却可以说,这又是为什么?

再比如说,“下”是一个动词,它后面可以带宾语,“下+宾语”,像“下岗/下楼”这里的“岗”和“楼”都是“下”的起点,还有像“下乡/下海”这里的“乡”和“海”都是位移的终点,像“下船”这里的“船”既可以是“下”的起点,也可以是它的位移终点,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下”,它后面带的处所宾语既可以是起点又可以是终点?

再比如说,“那孩子的脸气得鼓鼓的”、“那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表面上这两个句子是一样的,都是主谓结构,谓语是一个相同类型的述补结构。前者可以说成“气得那孩子脸

鼓鼓的”,但是后一个句子却不说“瞪得那孩子眼睛大大的”,这是为什么?

再比如说重叠的问题,比如说“洗”和“洗洗”,“我去洗”和“我去洗洗”可以说,“我去洗洗了”却不行,“我该去洗洗了”又可以了,为什么加上“该”就可以了呢,不加“该”就不能带“了”呢?这就需要从事语法研究的专家学者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四)

1.4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各个语言的特性

当今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形式派、功能派、认识派。形式派强调语言的天赋性、自主性,着重探索语言的共性,主要是在句法运算的系统上、在句法和语音的接口上、探索参数的差异。功能派强调语言的本质是功能,主要指交际功能,他们认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既是语法研究出发点,也是语法研究的归宿,他们所考虑的就是语言为什么是这样,答案就是由交际功能决定的,提出用法先于语法,像语言的社会变异、语法化的问题、话语篇章分析、语言类型、会话交际都是他们研究的课题。认知派认为语言研究的基本功能是象征,语言研究句法格式实际上是人的认知领域的概念化结构,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象征,象征是语言的结构被赋予认知内容的一种基本手段,它在研究相似性、意象、图示、主观性、主观化、隐喻、转喻、有界、无界等就是认知派研究的课题。

三个派别共同点是都将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课题。

形式派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主要是运作系统,像“张三吃苹果”为了表达的需要,就从词库里边去取出这些词,取出来之后要进行句法运作,这当中形成一个被描写的结构,这个结构再来跟具体的音韵结构、逻辑语义结构相结合,就形成我们看到的“张三吃苹果”,在词库选词上的共性、在句法运作上的共性,与音韵结构和逻辑语义结合的共性,探索人类在这一方面的共性。

功能派探索的是蕴涵性共性,像如果有P,就一定有Q,它的共性是类型学上的共性,如果有这一方面共性,就会有另一方面的共性,像“和”(跟、同、与),“我昨天与李老师进城了”,那么“李老师”就是一个伴随者,英语中引介伴随者的主要前置词是介词“with”。汉语中的“和”,一个是介词“引介伴随者”,一个是连词“表示并列”。“with”只有前置词,没有连词,作为前置词要比汉语中的“和”意义复杂的多,“with”可以引介伴随者、引介工具、引介原因、引介方式。为什么“with”作为前置词可以表达不同的作用?这个从功能派角度来讲,实际上蕴涵着一个类型性的共性。汉藏语和非洲一些语言中就跟汉语情况一样,有表示引介的介词,同时也有表示并列的连词,而印欧语中像法语、德语、俄语,它们来引介伴随者的介词只有前置词的用法,在引介的内容上要比汉语的“和”复杂的多,原因就在于位置的不同。“和”的位置,“主语+‘和’+介宾+动词性词语”,“介宾”是一个名词性成分,“主语”也是一个名词性成分,用着用着就成了表示并列的连词,像“我和小王在下棋”这个“和”是连词还是介词有时就说不清。英语中是“主语+动词性词语+with+介宾”,“with”放在后边便没有可能形成表示并列的连词。这就跟位置有关系,像处在前者的位置上便有可能形成并列连词,而处在后者的位置上便没有可能形成并列连词。功能派的探索是跟语言的类型紧密结合在一块儿的。

认知派探索的共性是人从感知客观事物到用连词把感知所得表达出来,这个中间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个在不同语言中所经历的过程是不是共同的。

有共性是一方面,但是也有特性,特性就在于都是参数的差异。

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五)

1.5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构建语言学科的理论构架和体系

语言到底是什么?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从语言的本体上来讲。语言是思维的

物质外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三种说法都是从语言的功用上来说。乔姆斯基将如上定义称为“外在语言”(E—language),语言是人脑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脑心智的自然客体,首先要将其看作是“内在语言”(I—language),这种内在语言应该是自然性的。德国洪堡特讲过“语言是心灵最初的表达”,索绪尔之后一般都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和认知语言学派,开始认为“语言是人脑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脑心智的自然客体”。划分外在语言和内在语言。乔姆斯基从儿童学话受到启发,认为语言存在一种内部机制,但毕竟这是一种假设。乔姆斯基很强调语法是自主的、不受外界影响的,他是就内在语言来说,反对他的人说语言受社会、交际的影响,是从外在语言来讲的。

语言是不是该这么认识,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因此语言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深对语言本身的认识。不断完善语言学理论,不断更新语言理论的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发展的关键,从语言研究角度,对语言事实的考察、描写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研究的基础,它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真正的科学研究必须对考察、描写的语言事实及其规律作出科学解释,而科学解释就需要理论指导,通过这样的解释来进一步从中总结出具有解释力的原则,进而升华为理论,用这样一些理论来解释更多的语言事实。因此语言研究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在保证描写和解释充分性的基础上来维护语言理论的一致性、独立性和完备性。所谓一致性就是语言理论体系的前后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所谓独立性是指语言当中没有多余的公理,每一条公理的存在都有独立的动因;所谓完备性就是所有符合要求的定义都能从公理推出来。至今在语言学领域,还没有能够像数学、物理学一样建立起有关人类语言的公理和定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当代的语言研究中,在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描写的语言,充其量是一种分类的科学”,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在朝自然科学的路子上走。

第一讲语言研究的目的(六)

1.6为应用服务

在科学研究当中,任何一个学科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语言研究也不例外。现代语言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科需要语言学成果的支撑。

当前应用最主要的方面:

①为国家制定良好的语言规划、语言政策服务。这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讲非常重要,我们没有因为语言问题爆发战争,但是国际上、历史上由于语言问题爆发战争的不在少数。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搞的非常好,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拉西亚独立出来,华人占80%,还有马来人、印度人、欧裔,那么以什么为第一语言?最终决定是马来语为第一语言,施行双语政策,一个是母语,一个是英语,从而促使其发展,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语言政策帮助新加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规范字是全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同时规定各民族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奠定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基本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处理,一方面要坚持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处理。语文教学中文言和白话的关系。文字上有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处理。

②为母语教学的需要开展应用研究。现在很多公式化,作者介绍、作品时代背景、生字生词、领读几遍、发动学生分组讨论段落大意、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发动大家分组讨论主题思想、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发动大家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点。像鲁迅《祝福》采用倒叙手法,祥林嫂跟读者见面最早形象是乞丐形象。既要考虑文章的主题思想,又要考虑上下文、作者视角,这样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式。像《桃花源记》也是名篇,也是上面的套路,一些词语非常有价值跟学生讲。

③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服务的汉语研究。

④为信息科技服务。

部编版小学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在第三单元事物说明文的基础上组编的一系列事理科普说明文,也是事理说明文,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学习这一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理清文章的 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 理地说明事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

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朗读法。2.讨论法。3.涵泳品味法。4.延伸拓展法。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大自然告诉人们春天来了;“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是大自然告诉人们雨过天晴了;“猪衔草,寒潮到”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麻雀屯食要落雪”是大自然告诉人们冬天来临了。同学们,大自然是不是在和善的跟我们说话呢,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抒情而又概括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联想的天地,农谚的使用有使学生回到了儿时的天空,激起学习的兴趣,拉近距离】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注音与解释 2、介绍作者 【落实双基,巩固语言和常识】 第三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问题,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

讲课 开场白与结束语精编版

讲课开场白与结束语 一、常见的六种开头法 开场白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演讲的成败。对开场白的基本要求是简洁而富有吸引力。 常见的开场白类型有以下6种。那面结合讲课内容和形式,可以适当运用。 1.故事式 故事式开场白是通过一个与演讲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或事件作为演讲的开头。这个故事或事件要有人物,有细节。 大家一定会记得这样一个传说吧:阿拉伯有个神奇的山洞,里面收藏了40个大盗偷来的金银财宝和珍珠玛瑙。只要掌握了一句咒语,洞门就会自动打开。有一天,一个叫阿里巴巴的人无意中知道了这句咒语,他打开了这个财宝之门,成为巨富。 2.开宗明义式 开门见山,用精炼的语言交代演讲意图或主题,然后在主体部分展开论证和阐述。这种开场白方式可称之为开宗明义式。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内容不多,就三个重点知识点,20分钟就能讲完,剩下时间是做练习与答疑。 3.幽默式 幽默式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或事例作为演讲的开场白,它能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之中很快进人演讲接受者的角色。 1965年11月,美国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中国庆祝她的80寿辰,周恩来总理特意在上海展览馆大厅举行了盛大的祝寿宴会。周总理的开场白是: 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参加宴会的祝寿者为"40公岁"这个新名词感到纳闷不解)在中国,"公"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40公斤等于80斤,40公岁就等于80岁。 周总理巧妙的解释在几百位祝寿者中激起了一阵欢笑,斯特朗女士也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幽默式开场白切忌低级庸俗的笑话或粗俗的语言。 4.引用式 演讲开场白也可以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为展开自己的演讲主题作必要的铺垫和烘托。 例如,: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_把_字句_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177期)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 陆俭明 提要 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把”字句教学之不足,由此提出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的新思路。文章对语言信息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所遵循的八个准则。接着文章从语言信息结构这一视角分析了表“处置”义的“把”字句,指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表“处置”义的“把”字句的特点在于:(一)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运用介词“把”其目的是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清楚地告诉外国学生,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告诉外国学生,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 “把”字句;语言信息结构;句子信息结构遵循准则 一 从“把”字句教学一直令人有挫败感说起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无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还是在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句式。可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外国学生在做“把”字句的造句练习时,一般都能造出符合老师所讲的有关“把”字句的语法规则的“把”字句来;但是在实际说话、写作中,老是用不好“把”字句。(田靓2012)普遍的毛病是,不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上了“把”字句,而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又没有用。马真(2008)在《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一文中就曾举过这样两个留学生的很典型的跟“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把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冲光了,……。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她整理得干干净净。 马真(2008)指出,就一个个小句孤立来看,都合语法,但是例(1)冒号以后的部分,是要具体描 作者简介:陆俭明,男,江苏吴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电邮:lu_ma2008@pku.edu.cn。 *本文得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3JJD740001)经费的资助。 1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完整定稿版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完整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龙村镇洞口小学张淑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龙村镇洞口小学的张淑玉。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第八课《大自然的语言》。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课出自语文出版社的小学S版教材第九册第八课。本节课分为两个内容,分别是:(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二)、教材的意义:这节课为以后的两篇文章奠定基础,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意识。 在孩子们的眼中,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无比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文中3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筝”四个生字。 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我班的学生大多数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孩子喜欢把自己探索获得的大自然的语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他们不拘泥于教材,能放飞自己的思想,去自由的广阔天地翱翔,尽显风采,充满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尽情感受说流程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3、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5、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6、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7、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8、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9、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10、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11、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12、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13、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14、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15、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16、面对互联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如何引导学生辨别、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要首先熟悉并运用互联网技术。 17、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 18、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 19、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20、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一致,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陆俭明)

“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和教学法 *苏丹洁 陆俭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提要本文就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提出三个观点:第一,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不能囿于 “主—谓—宾”“施—动—受”这一传统的句法研究和教学思路。第二,在语法研究中要树立 “从认知角度去认识语言共性和个性”这一观念。第三,“构式—语块”分析法和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补充性的句法研究与教 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一方法建立在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共性基础之上, 在分析和教授一些汉语句式方面,优于传统的思路。文章对上述观点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认知共性语言共性构式语法“构式—语块”理论语法研究与教学 一传统的语法分析思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的语法理论,不管是形式派、认知派还是功能派,基本上都是从古希腊语言学传统 发展而来的, 只是每一流派的研究角度、所用术语、所要达到的期望值不同而已。它们在对句子结构的描写上,都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路— ——句法上的“主—谓—宾”(主语—谓语—宾语)、语义上的“施—动—受”(施事—动作—受事),但这一思路难以涵盖、解释一切句法结 构。 我们看到,当前发展迅速的应用语言学对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1存在句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汉语里有一种存在句,其格式是:处所成分+动词+着+名词语①。或码化为:NPL +V +着+NP 。例如: A 组:(1)门口站着三个孩子。 B 组:(5)墙上挂着两幅地图。(2)教室里坐着许多学生。 (6)花瓶里插着一束玫瑰花。(3)床上躺着一个病人。 (7)门上贴着一副对联。(4)桌子底下趴着一条小狗。(8)柱子上刻着一个“忍”字。 7 55* ①本文初稿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三教’ 问题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2009.10)上宣读,与会学者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也给予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本次发表对初稿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错谬之处是作者的责任。 包括名词和名词短语。

教授讲课经典语言摘录

陈爱吾教授讲课经典语言摘录 一、企业管理: 1、企业管理者,就是在组织中指挥别人干活的人;优秀的管理者, 是善于指挥别人干活的人。 2、借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常用的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 3、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 4、借用曾国藩语录:“集万人之私,以成我一人之公”。 二、人力资源: 5、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个体内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的 总和。人力资源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组织绩效。 6、人力资源有四个特性:生物性、能动性、社会性、差异性。 7、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根据人力资源的特性,运用科学的方法, 进行有效的调配,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和活动。 8、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了解“人性”。 9、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也就代表着人力资源 将朝着精细化管理迈进。 10、选才是人力资源的质检系统,一个好员工的业绩是一个差员工 的三倍。 三、员工激励: 11、人有使不完的劲,管理者若无法去激发员工的潜能,只能说明 没水平。 12、工作中多用赏识管理,多发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表扬,形 式可以多样,口头表扬、发信息或写个纸条都可以。这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也会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 13、“用心”与“认真”是两个境界。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 只有激励员工“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团队管理: 14、人是会相互感染的。就如:一群绵羊,如果被狮子带领,不久

之后便会变成狮子;一群狮子,如果被绵羊带领,不久之后便 为沦为绵羊。 15、没有无用之人,只有用错之人。 16、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宝贝,也没有真正的垃圾。垃圾用得好就会 成为宝贝;宝贝用得不好就会变成垃圾。 17、欲望是管理之源泉,员工有“欲望”才好管理。“欲望”是人活 着存在的必要、存在的理由。 18、领导的风格塑造了员工的行为,员工的行为塑造不了领导的风格。 19、在管理上要有包容心怀,要能接受冲突、接受不同的意见。 五、制度管理: 20、“劳动分工”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第一要求,只有职责界定清 晰,才不会出现扯皮和责任推诿。 21、工作要有人监督,没人监督的工作,分工也没用。 22、“管理”与“员工”就是“造时”与“造钟”。管理是“造时” 的,员工是“造钟”的,简单理解就是“做规矩”与“守规矩” 的差别。 23、企业员工对谁负责?对工作岗位负责,所以员工在岗位上需要 尽职尽责才能按劳取酬。 24、对员工的管理,生活上可以人性化,工作上必须制度化。制度 颁布之前可以人性化,多征求员工的意见。制度颁布之后必须 制度化,严格执行。 25、“人性化”并非“人情化”。人情化是对员工无理需求的满足; 人性化则是对员工合理需求的满足。企业管理不能人情化。 六、培训管理 26、员工素质差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却是你的责任。 27、管理者的责任不光是要完成业绩指标,更重要要为企业培养人才。 28、培养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以此为生,善于此道。以此为生, 精于此道。以此为生,乐于此道。 29、微笑服务是一般要求,增值服务是最高要求。

大自然的语言听课心得

《大自然的语言》听课心得体会 上周三,学校组织了学校老师们听了赵凤娟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大自然的语言》,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赵凤娟老师气定神闲、明晰的教学思路、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亲切的语言,在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赵老师的师范课后,我认为她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从课题入手,让孩子们谈谈看到课题后说说自己想到的问题。再让孩子初读课文,纠正字音,解决不理解的生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第三步是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从诗中找出属于大自然的语言,(让孩子喜欢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本节课上。对于孩子们出现不懂的地方,赵老师都适时的给予学生指导。例如:对于“镶嵌”一词的理解,学生说的不到位,老师给孩子们讲解的自然、清楚等。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赵老师的课上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指导:“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这句话时,问问孩子们去掉红色的字好不好,孩子们能体会到去掉不好,接着告诉孩子们这两个词可以重读。再让孩子们试着读读。这时孩子们读得特别好。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赵老师的课上个个环节中都体现着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读书时要求学生书拿正、45度打开,身体坐直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把手举规范。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是终身受益的。另外,俗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赵老师的课上这点体现的特别好。需要孩子们做笔记的地方都会提醒孩子们。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赵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第六、多媒体运用的恰到好处。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教学工作的,赵老师在课上运用自如,非常好的配合的我们的教学,更好的让孩子们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还要向富有朝气、有思想的年轻教师学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山的那边》听课心得体会 上周三,听了赵凤娟老师的《在山的那边》一课,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赵老师在执教《在山的那边》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构式语法 陆俭明

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 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Adele E. 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Goldberg 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斗LAKOFF 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博士论文是《A Construction: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从句式这个平面说,按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独立的意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 举例说明。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词说”。其中以第三种理论的解释力最广,简单地说,就是假设该句式中存在一个轻动词,台上v主席团坐着,墙上v一幅画挂着,其中的轻动词v表示“存在”,但在表层结构中缺省,因此造成了后置动词的前移,最终形成了该类句式。轻动词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上述三个问题,但是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在于,由假设所造成的理论循环论证:如果问,存现句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回答,是因为句中有个轻动词;试再问,句中为什么有个轻动词,又会回答,因为它是存现句。很明显,这种假设在科学论证中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祥霖铺中学的王好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都是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下面我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介绍: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 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从小接触到了许多物候现

专家授课主持词结束语范本

专家授课主持词结束语范本 【篇一】 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花博会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都和顺义的发展都站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该如何把握当前的宏观经济以及新形势下北京和顺义的发展,相信王教授的讲课能够带给我们启迪和思考。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教授为我们授课! 刚才,王瑞璞教授围绕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政策走向以及首都在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教授还紧密联系地方发展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为我们解读了一些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想这对于我区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我区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使顺义重点新城成为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功能区,成为建设“三个北京”的典范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在会后继续认真思考,深刻领会。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王教授的精彩授课表示感谢! 【篇二】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石勘教授。 石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在人力资源管

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石勘教授将为我们进行首场讲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石勘教授为我们讲课。 感谢石勘教授!今天石勘教授针对当前青年就业创业,不同职业特点需求,职场要求和规划,结合案例为我们进行了深入、精彩的传授!相信会对我们如何找准职业规划定位,实现个人成才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我提议,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石勘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志们,今天是元宵节,团区委以及东升方圆集团的刘宝平先生专门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晚餐和元宵。 请大家在这里共进晚餐,共度元宵佳节。 晚餐时间是6:00,之前这段时间请大家参观“观光南瓜园”。 现在散会。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课件配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A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 章的能力。 B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 要点。 2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 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作者介绍 2、正音、解释

3、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 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2、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图片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

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5.《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5.《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新教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成因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 2.学习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体会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认真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 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创造一些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 2.学习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逻辑顺序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那么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语言吗?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一、二自然段。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数学教师精彩评价语言摘录

数学教师精彩评价语言摘录 学习刘可钦老师的精彩语言和精彩的故事 今天在看博客时,我无意中发现了刘可钦老师的博客。读后真是觉得意犹未尽。爱心,我们很多老师也有,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这份爱呢?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的魅力所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处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和说话,而忘记了听我们说话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怎么能跟我们比呢?所以我们总是随意的说出一些孩子们不爱听的话,这会拉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的,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是比较冷漠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喜欢学你所教授的课程呢?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自教学语言的表达。平时的教学中,我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一次,我不是也进步了吗? 精彩语言: 举手回答问题站起来却不会 孩子举手要回答问题,结果站起来却不知所云。经过向孩子询问得知:是因为想好了的时候老师没有点名,但是没有想好的时候老师点到了他。 你是不是这样说:“瞧你多虚伪呀,不会你举什么手!”“左下坐下,以后回答问题要想好了再说。”“浪费时间。” 刘可钦这样说:“这不怪你,怪咱们师生之间还没有达成默契。知道什么叫默契吗?就是说刘老师的一个眼神,你的一个手势,双方都能明白。这样吧,咱们约好,当你还没想好又想举手呢,你就举右手,刘老师不叫你;当你想好了,你就举左手,刘老师再叫你。” 学生迟到了 当学生迟到了,战战兢兢的站在门口。 你是这样说的吗:“怎么迟到了,睡懒觉了吧?” 刘可钦这样说:“你瞧,我们都在等你呢。”“我们都在为你担心呢!” 检查学习效果 检查学习效果时不知道学生同动了没有。 你是不是这样说:“不明白的请举手!”“还有谁不明白?” 刘可钦这样说:“听明白的点点头”、“完成任务的笑一笑”。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学习写读书摘要。 2、了解一些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 3、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物候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顺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新吐绿芽的柳枝、亭亭玉立的荷花、翻飞如火的枫叶、傲雪独开的梅花)同学们,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特的语言更是魅力无穷。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子燕翩舞、落叶翻飞,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是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二、出示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有四个: 1、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 2、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 3、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 4、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三、感知一篇摘一摘 首先,我们来进入第一个环节: 1、积累字词(指名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齐读)出示: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我们知道课文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所提示的问题,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取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内容要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我们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 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 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随机板书:物候、关系、因素、意义) 2、出示“摘录卡”

教师文案精选说课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大自然的话

教师文案精选说课《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大自然的话》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大自然的话》,教材选自江苏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这首诗歌科 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 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 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我在课前利用了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 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让幼 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 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结构特点,而重点则 是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第二部分:播放配乐诗歌录音。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在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说了 些什么?接着教师配上大自然景象挂图进行诗歌朗诵,让幼儿进 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诗歌图谱分段欣赏画面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教 学过程中我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大自然中谁在 说话?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一道道圈圈说 明什么?”教师在这段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孩子学习

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经典语句摘录

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经典语句摘录 1、老师一定要有课程意识,凡是优秀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 2、美国只有课程标准,小学里没有统一的语文教材,都是老师自己根据课程标准自主开发教材,都有自己的课程。 3、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语文老师不是你,也不是我,是书。 4、一位美国学者写的《朗读手册》中这样说:最好的作文辅导老师是课外读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5、对于学生的读书,不要太相信诱导,仅仅靠诱导是无法形成阅读兴趣的。一开始总要强迫,在老师的要求下开始阅读,逐渐读进去,有了收获,尝到了甜头,才可能有兴趣。一开始骑自行车谁也不会有兴趣,但似会非会时兴趣就来了。 6、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老师素质的教育,你有什么素质,你才能给学生什么素质。一个老师素养很高,那么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语文,都散发着巨大的魅力,都影响着学生。 7、教育不是说教,教育是示范。老师做了,才有说服力,我让学生做笔记,首先把我的笔记给学生看,给学生以震撼,这个时候教育才有效果。 8、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读课文,首先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寻找文字后面的内涵,找出童真童趣;然后朗读,用自己的声音再现童真童趣;第二课时,整本书阅读《呼兰河传》,片段的精彩回放还是围绕一个中心:童真童趣。 9、语文课程中的读课外书,不是仅仅获取信息和知识,是学语文的,

学词学句,积累语言,读写结合。所以读课外书,一定要让孩子遇到生字就查字典。 10、由一篇课文,可以带出一本书,比如,我今天上《祖父的园子》,带出《呼兰河传》,也可以带出一位作家。 11、我有一位学生,教一篇课文,带出一位作家,如她教《只拣儿童多处行》,带出冰心:走进冰心。和孩子们一起,用一个月的时间,研究冰心,阅读冰心。到高年级,一个学期,她至少带出两部名著。 12、小学生学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口袋里没有钱,花什么?所有语文素养好的人,都是读了大量的书。先存钱后花钱。所以语文评价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考察积累:字,词,背诵的量;然后再考察运用。13、我考察阅读很简单,第一,读这篇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意思写出来;第二,思考题很简单: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都很浅显。 14、我进行作文考察时,允许带字典词典,不会写的字马上查;允许带读书笔记,想运用名人名言,马上翻翻读书笔记,抄下来就行了。这样的考试,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5、我还进行第三种测试:开卷测试,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表达信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比如,我搜集各种超级战机的图片,略作讲解,孩子兴趣大增,然后布置作业:1、请上网浏览各国战记并记下名称;2、超级战机的性能;3、写下来。 16、我们的老师能想多远,我们的学生就能走多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