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Zhang Yongxue

Mainly Contents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rCBF ?Cerebral metabolism imaging ?Neuroreceptor imaging

?CSF space imaging

?Radionuclide cerebral angiography

Brain static imaging

反映血脑屏障功能的显像

局部脑血流显像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rCBF ?静脉注射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显像剂后,将随血流进入并分布于脑细胞内,应用显像仪器可以获得脑血流灌注的分布状态,从而评价脑血流与功能情况。

脑血流断层显像横断面

矢状面

冠状面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Cerebral infarction

?Epilepsy (癫痫)

?Dementia (痴呆)

?Brain tumor (脑肿瘤)

?Brain function ,etc

TIA

诊断阳性率

与病期有关

发病后2个

月内阳性率

较高

rCBF不<23ml/

100g/min

虽有缺血但无症状asymptomatic ischemic

rCBF<23ml/1

00g/min

出现缺血症状

(Functional threshold)SPECT

abnormal

rCBF<8ml/

100g/min

出现脑结构改变(Structure threshold)

CT、SPECT

abnormal

Normal 50ml

脑中动

脉梗塞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Characteristic of brain infarction

in rCBF

?显像剂分布缺损或稀疏,范围较CT大Distribution defect or decrease,more than CT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过度灌注

Luxury perfusion

Cerebral thrombus formation

Pre-treated Post-treated

脑梗塞左

侧颞肌贴

附术前后

rCBF变化

Left temporal lobe epilepsy

Left frons lobe epilepsy(间歇期)

神经胶质瘤术

后复发(浓聚

量与恶性程度

有关,IV浓聚多,I-II浓聚少。

脑膜瘤

脑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激发试验

运动、视觉、听觉、感觉等生理性刺激等?负荷试验

乙酰胆碱、二氧化碳、过度换气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1 1、 X 线成像掌握: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X 线图像特点, X 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掌握: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了解: CT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超声成像熟悉: USG 图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 USG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USG 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掌握: MRI 分析与诊断熟悉: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了解: MRI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了解: 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1、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 3、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 USG 图 1 / 11

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 5、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观看卫生部录像带)1、掌握: 正常胸部的 X 线、 CT 解剖 2、掌握: 纵隔正常 X 线、 CT、 MR 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 横膈、胸膜的 X 线、 CT 解剖(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2、骨性胸廓: 肋骨、肋软骨钙化;肩胛骨、锁骨、胸骨及胸椎;各种肋骨先天性变异(二)肺野和肺门: 1、肺野: 肺野的划分;特殊的肺区肺尖区和锁骨下区;肺段、肺叶和肺纹理 2、肺门: 肺门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神经组织的总和投影;左右肺门的部位;右侧肺门角和肺门点(三)气管支气管树:气管支气管树的 X 线命名;胸片气管、主支气管的 X 线解剖;体层片叶段支气管的解剖;支气管造影的 X 线解剖(四)纵隔: 1、正位纵隔的 X 线、 CT、 MR 影像,左右纵隔缘的组成 2、侧位六分法,纵隔的分区和各区的 X 线解剖 3、纵隔的生理性变化(五)胸膜:

影像诊断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空洞: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 肺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肺内瘀滞,称为肺淤血。 横“S”征:是指右上肺中央型肺癌阻塞右上肺引起肺不张,X线表现为右上肺野肺门处肿块与不涨呈横行S征象。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克氏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粘膜线征: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成为死骨。 脑积水: 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 问答题 1.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如何?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是什么? 一、原发性肝癌:肝内圆或卵圆形肿块,多为低密度。周围假包膜形成晕圈征 ,动态增强CT 扫描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肿瘤内出现的静脉分流现象为特征性表现之一 门静脉癌栓在增强后为门静脉内的充盈缺损 二、肝血管瘤: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CT未见病变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三、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动态增强CT扫描:原发性肝癌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肝血管瘤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3.叙述肝硬化的CT表现 CT:①直接征象:形态学变化,可为全肝萎缩、变形,但更多的表现为部分肝叶萎缩而部分肝叶代偿性增大,结果出现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肝轮廓常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密度变化,肝的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等因素,导致肝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肝硬化结节可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多与其余肝实质强化一致。②间接征象:脾大,腹水,胃底与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征象;增强扫描及CTA可清楚显示这些部位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由于肝功能异常,常合并胆囊石及胆囊周围积液。 4.急性肺脓肿的X线、CT表现。 X线: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病灶较早时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其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气—液平面。①急性肺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②慢性肺脓肿: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吸收减少,空洞壁

影像诊断学实验大纲

影像诊断学实验大纲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影像诊断学实验大纲 总论 第一次: 内容:结合课堂讲解,到放射科观看各种影像学检查设备。 第二次: 内容:阅读各种传统放射学的各种检查的像片,对传统影像学的常规检查、特殊检查、造影检查有一个基本了解。 第三次: 内容:结合磁共振成像的各种成像方法, 了解MR成像的基本原理 了解MR图像成像优点与不足 了解MR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了解各种组织和病变成像依据 了解纵向迟豫时间(T1)和横向迟豫时间(T2)以及扫描参数在成像中的作用 了解MR成像的特点, 了解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密度图像的诊断意义 呼吸系统 第一次:实习内容: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1).重点掌握常规X线检查(透视、照像)、特殊检查中的摄影和造影检查中的支气管造影在呼吸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2).掌握CT、MR、DSA在呼吸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3).了解超声、核素在呼吸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4).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软组织、骨性胸廓、气管支气管、肺叶肺段肺野、肺门、肺纹理、胸膜、纵隔、膈肌) 第二次:实习内容:基本病变 1).掌握支气管阻塞性改变(肺气肿、肺不张)和肺部的基本病变 2).重点掌握肺部基本病变(渗出、实变、增殖、纤维化、钙化、空腔、空洞、肿块) 3).重点掌握肺门病变(增大、缩小及移位) 第三次:实习内容:基本病变

重点掌握胸膜的基本病变 第四次:实习内容:气管支气管及先天肺发育异常 1).重点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支扩、气管支气管异物、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及肺隔离症的X线表现 2).掌握先天性气管狭窄、肺不发育及发育不全、肺动静脉瘘的X线表现 3).了解巨气管支气管瘘的X线表现 第五次:实习内容:肺部炎症 1).重点掌握大叶肺炎、小叶肺炎、肺脓肿、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X线表现2).掌握间质肺炎、过敏肺炎、放射肺炎、肺炎性假瘤X线表现 第六次:实习内容:胸部结核 1).重点掌握原发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及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X线表现 2).了解结核不常见性表现:直径大于4cm的结核瘤,肺段肺叶阴影/特殊形态的空洞,两叶多段病灶,胸膜肿块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成人)、支气管内膜结核、老年肺结核的X线表现 第七次:实习内容:肺肿瘤 1).重点掌握肺错构瘤、原发行肺癌(周围性、中心性)及肺转移癌的X线表现2).了解肺腺癌及肺肉瘤X线表现 第八次:实习内容:纵隔疾病 1).重点掌握纵隔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2).重点掌握常见纵隔肿瘤(胸内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经原性肿瘤)及囊肿(支气管囊肿)诊断 3).了解纵隔气肿、纵隔炎及纵隔血肿 4).了解神经原性囊肿、淋巴管性囊肿、胸内脊膜膨出 循环系统 第一次: 1).通过观察正常成人及小儿心脏各体位摄影片,掌握正常心脏、大血管各弓的意义;强调左、右前斜位片的区别,正常肺血管纹理及与食道的关系。 对照正常X线片,从中找出各房室增大的特征性表现及临床意义。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

医学影像学复习 总论部分 医学影像学定义: 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 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技术,属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发展史 X 线:伦琴于1895 年发现。 CT :Computer Tomography ,出现于上世纪70 年代。90 年代螺旋CT 用于临床。 超声:出现于上世纪50 年代。 MRI :出现于上世纪约80 年代。 CT成像原理 体素:图象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地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象素:CT 扫描重建的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象素。 螺旋CT特点 使用滑环技术,解除电缆束缚 速度快,时间小于或等于1 秒 容积扫描 普通CT 图像与传统X 线图像相比,空间分辨率低,密度分辨率高 CT 值:单位HU ;组织的吸收系数与(骨、水、空气)三种组织之相 对值 骨组织:+1000 HU ,水:0 HU ,空气:-1000 HU CT 图像上由白依次变黑的顺序是骨、肌肉、脂肪、空气 窗宽与窗位 因为CT 机能分辨2000 的CT 值,人的肉眼只能分辨黑白的16 个灰阶,因此人为 引入的概念 窗宽:是指图像(由黑到白)所包含CT 值范围 窗位:是指图像上所包含CT 值范围的中心值 CT 图像要有适当的窗宽窗位才有利于病变的观察 用于观察肺组织:窗宽1500HU 、窗位-700HU CT图象后处理技术 CTA :CT angiography , 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 扫描的图象重组技术,可立体地显示血管影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 术 目前MRI 多用氢核或质子来成像 MRA 是利用了流体的流空效应 组织特点 水的T1、T2都长或T1低信号,T2高信号 脂肪的T1 、T2 均短。 病变组织如肿瘤常比周围组织含水量高,故T1 、T2 常较长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

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精彩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围一般较小。 2 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X线:1 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2 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牙本质吸收。X线: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致密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X线: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牙骨质增生:X线: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 牙骨质结构不良(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 X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随病变的发展,在纤维结缔组织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 3.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可在根尖形成类似骨硬板和牙周膜间隙的改变。 牙周炎分类:1.慢性成人牙周炎 2.青少年牙周炎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4.青春前期牙周炎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 (1)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 (2)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 (3)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

诊断 第一章总论 1.X线的特性 (1)X线具有穿透性 (2)X线具有荧光作用 (3)X线具有感光效应: (5)X线在均匀、各向同向的介质中,直线传播 (6)X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2.CT值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称为CT值。单位为HU 第二章呼吸系统 前后肋骨相差4个肋间, 如第6前肋相当于第10后肋的高度 ※1.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透明的区域。 划分:为了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之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三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2.肺门: 是由肺动、静脉、伴行支气管等构成。构成肺门的影像主要是血管影,在正位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

右侧高1-2cm。 3.肺纹理 (1)定义:肺纹理是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2)组成:由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等组成、构成肺纹理的主要影像是肺动脉的分支影。 4.纵隔 以第4、8胸椎椎体下缘划两条水平线,分成上、中、下纵隔。 以气管心脏升主动脉前缘之前为前纵隔,食管前缘之后为后纵隔,两者之间为中纵隔。 5.膈 右膈顶较左膈顶高1~2厘米。 肋膈角:指膈肌与侧胸壁之间的夹角。 6.阻塞性肺气肿: X线表现:(局限性和弥漫性) 肺体积增大,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7.阻塞性肺不张: X线表现: 阻塞远端的肺组织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周围结构呈向心性移位。 8.肺实变:(炎性实变) X线表现:密度略高,较均匀的云絮状影,边缘模糊,可扩散至整个肺叶。

消化系统诊断学试题

消化系统诊断学试题 1. Puddle sign——水坑实验,可检出的最低腹水量是ml。120ml 2. 关于蜘蛛痣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分布的区域(上腔) B.与肝对体内雌激素灭活减弱有关 C.健康妇女在妊娠时可出现 D.肝硬化患者常出现 E.是皮肤小动脉末端扩张形成 3. 下列有关肠梗阻的叙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 E A.动力性肠梗阻是临床最常见的(机械性) B.机械性肠梗阻不会转化为麻痹性肠梗阻(可以) C.结肠梗阻不会出现呕吐(很少,但是有) D.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消失) E.十二指肠梗阻会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大量呕吐胃酸所致) 4. 下列哪个不属于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E A.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E.食管静脉曲张 A.原发性肝癌AFP一定升高 B.AFP升高可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C.AFP动态升高临床意义较大 D.AFP大于500ng/L,持续一个月以上,原发性肝癌可能性极大 E.AFP升高者,γ球蛋白一定升高(不一定是肝脏的疾病)

A.胰腺癌 B.结肠癌 C.宫颈癌 D.甲状腺癌 E.胃恶性淋巴瘤 7. 鉴别肝性腹水与下腔静脉阻塞所致腹水,下列哪个体征最为重要() E A.腹壁静脉怒张 B.下肢凹陷性浮肿 C.肝性面容 D.蜘蛛痣 E.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 A.左腰部呈蓝色Grey-Turner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 B.脐周围发蓝 C.脐部向四周放射的一簇曲张的静脉 D.肝血管瘤时上腹部较明显的搏动 E.肝包虫病时触到的一种肝细微震动感 9. 腹部反跳痛的病理机制是() D A.肠腔胀气和炎症 B.腹腔内脏肿大及淤血

龙华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

2014龙华影像诊断重点 ●重点 ?了解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entgen)在做物理实验时发现一种能穿透人体的看不 见的射线,称为X线 ●X线的特性: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1)穿透性: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相关,电压越高,所产生的X线的波长越短,穿透 力就越强;另一方面,X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物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密度高、厚度大的物体吸收的X线多,通过的X线少。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是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空气的电离程度与空气所吸收X线的量成正比。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 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厚度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 骨骼、钙化灶 > 软组织、体液 > 脂肪组织 > 含气组织 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或低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 ?X线的优缺点: 缺:不易发现细微病变;缺乏永久的客观记录,不便于观察病变的长期动态变化,不利于对比和会诊;以及不易控制X线射线量等。 优:观察实时的动态变化,在大多造影检查的摄片前还需要透视辅助,比如胃肠钡剂造影,血管造影等。此外也可以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一种补充方法,如需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时。 ●软X线摄影: 以钼、钼—铑或钼—钨合金代替钨做X线阳极靶面,X线球管管电压较低,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穿透力弱,故称...主要适用于软组织病变如乳腺疾病。 ●X线造影对比剂: 钡剂为医用硫酸钡混悬液,主要用于食管和肛肠造影

碘剂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用于肾盂及尿路造影。要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检查方法: (1)直接引入法:即将造影剂直接引入器官内或器官周围。如口服钡餐食管造影、逆行肾盂造影、 子宫输卵造影、心血管造影等 (2)间接引入法: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和器官内,后经吸收/排泄积聚于欲造影的某一 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吸收性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如口服胆囊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等 ●CT值:是反映组织对X线衰减或称吸收系数,即量化密度的相对值,其单位为HU 水:0HU 体液:10HU 软组织(肌肉、肝、脾、胰、肾):40HU 骨骼(密度最高):1000HU 脂肪组织:-100HU 含气组织(最低):-1000HU ?CT增强扫描:是经周围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进行CT扫描的检查方法。 目的: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显示平扫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通过分析病变组织是否强化、强化时间、程度、方式来判断病变组织的血供情况,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生物体内某种物质(如氢原子核,即质子)在次场内收到射频脉冲的激励,发生磁共振现象,从而产生的此信号重建图像。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在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形成将不含对比剂结 构影响减去的一系列图像 ?目前常用的MIR对比剂为离子型非特异性细胞外分布对比剂,即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MRI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1)带有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脑动脉瘤介入后,人工心脏金属瓣膜生等体内有金属或磁性物植入史的病 人及早期妊娠的患者不宜进行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2)所有金属物以及磁性物不得带入监察室,以免发生意外或消磁而失效 (3)做腹部检查者,应禁食4小时左右,检查中可能需要屏气,检查前要训练患者配合呼吸。 (4)增强检查病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等症状。 (5)作头颅、颈部检查者,检查时不得做眨眼、吞咽的动作 ●影像学诊断分为:肯定诊断、否定诊断、可能性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线平片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正、侧位或正、斜位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精编版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 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

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 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消化道功能性检查等)。 (三)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章慢性胃炎 一教学目的 系统地学习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各类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 (二)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 (四)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采用新悉尼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类。 (二)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指出幽门螺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 (三)介绍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四)临床表现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出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症状轻重与胃镜及病理改变无肯定相关性。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 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 2 HP检测。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4 胃液分析。 (六)诊断确认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七)治疗根除HP,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异型增生的的治疗。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

医学影像学复习 总论部分 ●医学影像学定义: 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技术,属活体器官的视诊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发展史 ●X线:伦琴于1895年发现。 ●CT:Computer Tomography,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螺旋CT用于临床。 ●超声: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 ●MRI:出现于上世纪约80年代。 CT成像原理 ●体素:图象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地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象素:CT扫描重建的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 的小方块,称之为象素。 螺旋CT特点 ●使用滑环技术,解除电缆束缚 ●速度快,时间小于或等于1秒 ●容积扫描 普通CT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相比,空间分辨率低,密度分辨率高 CT值:单位HU;组织的吸收系数与(骨、水、空气)三种组织之相 对值 ●骨组织:+1000 HU,水: 0 HU,空气:-1000 HU ●CT图像上由白依次变黑的顺序是骨、肌肉、脂肪、空气 窗宽与窗位 ●因为CT机能分辨2000的CT值,人的肉眼只能分辨黑白的16个灰阶,因此人为 引入的概念 窗宽:是指图像(由黑到白)所包含CT值围 窗位:是指图像上所包含CT值围的中心值 ●CT图像要有适当的窗宽窗位才有利于病变的观察 ●用于观察肺组织:窗宽1500HU、窗位-700HU CT图象后处理技术 ●CTA:CT angiography ,是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象重组技术,可立 体地显示血管影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目前MRI多用氢核或质子来成像 ●MRA是利用了流体的流空效应 组织特点 ●水的T1、T2都长或T1低信号,T2高信号 ●脂肪的T1、T2均短。 ●病变组织如肿瘤常比周围组织含水量高,故T1、T2常较长 ●造影剂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两大类,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复习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重点

10级《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3章 1.放射防护的三个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的限制 2.放射防护的四个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 2)屏蔽防护 3)减少无效X线射线量 4)距离防护 第4章 1.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 2.两种根尖片投照技术的描绘见课本P24~P25。 3.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胶片分配(成人和儿童)见P24。 4.牙颈部Burnout征象:有时因投照技术问题而造成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呈低密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 5.如何区别上下颌牙片: ①髓腔形态:上颌呈圆形或卵圆形,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牙根数目:上颌第一磨牙多为三个根,下颌多为两个根 ④解剖结构:上颌切牙位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颌磨牙位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下颌切牙位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下颌前磨牙位根尖片常见颏孔;下颌磨牙位根尖片常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6.华特位片:患者坐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使颏部靠暗盒下缘,头后仰;外耳道口上缘至外眦连线与暗盒成37°角。 7.唾液腺造影:最常用的造影剂是40%碘化油和碘的水溶剂(60%泛影葡胺)。 8.唾液腺造影的适应证: (1) 阴性结石、异物及阻塞性疾病(2) 涎瘘(3) 唾液腺炎症和唾液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4) 唾液腺良性肥大及唾液腺肿瘤(5) 唾液腺周围组织病变是否侵及腺体与导管 9.唾液腺造影的禁忌证:1) 碘过敏者 2) 阳性结石 3)急性炎症期 第5章 1.龋病的分类:(1)按病变进展情况:急性龋、慢性龋、静止龋、继发龋。 (2)按解剖学:he面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3)按病变深度:浅龋、中龋、深龋。 2.继发龋的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 3.X线检查仅对牙内吸收和牙髓钙化有诊断价值。 4.牙内吸收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有局部扩大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像或髓腔呈现局限的边缘不规则扩大影像。 5.致密性骨炎: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持续性的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6.阻生牙:因位置不够或因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牙,称为阻生牙。下颌第三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 7.阻生牙X线检查目的: (1)阻生牙的位置(2)阻生牙的方向(3)阻生牙本身状况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 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

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影像诊断学

一.填空题 1.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 2.影像检查肠梗阻主要目的是明确肠梗阻类型,位置和原因。 3.上消化道Ba餐造影常见胃形态有牛角型,瀑布型长钩型和钩型。 4.成人颅骨分为颅内板,外板和板障结构。 5.常见的肾脏对比剂回流方式有肾小管回流,肾窦回流,淋巴管回流,血液周围回流。 6.尿道外口向内分为舟状窝,海绵体,球部。 7.在颅脑侧位片上从前往后依次可见颅前凹,颅中凹,颅后凹依次呈梯状下降,蝶鞍位于颅中凹。 8.颅内压增高的基本X线征象有颅缝增宽,脑回压迹增多和蝶鞍的改变。 9.头颅副鼻窦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其中华氏位主要显示上颌窦。柯氏位主要显示额窦。 二.名解 龛影: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 A环:上升的下食管括约肌收缩形成的环。与其上方的食管蠕动无关。 B环:当胃食管前庭段上行时,因其上皮交界环位于膈上,管腔舒张时,显示为管腔边缘的隔状切迹,即食管胃环,或称B环。 黏膜纠集:表现为黏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或车辐状。常因慢性溃疡性病变产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收缩造成。 憩室: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 环形征: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形或环形,称之为环形征。 枯枝征(软藤征):由于下端的阻塞或狭窄引起上段胆管全程扩张,胆总管直径超过1.1cm以上,胆总管到肝外周单管由大到小扩张形成~ 排泄尿路造影(IVP):因造影剂如范影葡萄胺等注入静脉后通过肾分泌、排泄两种途径来观察。 肾自截:肾结核随身体抵抗力增强,病变趋向好转,出现钙盐沉积,而发生局部钙化,甚至全肾钙化,这种改变称为~ 窦口鼻道复合体:指上颌窦自然开口,筛漏斗、半月裂孔和中鼻道,是额窦、上颌窦、前筛窦的共同引流通道。 胆脂瘤:为中耳乳突腔内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为非真性肿瘤。 膈壶腹:食管Ba剂造影,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膈肌上方4~5厘米长食管一过性膨大呈壶腹状。此膨大部分就是膈壶腹。 半月综合征:腔内龛影于切线位观察时横跨角切迹或胃小弯垂直部,显示为半月形,外缘平直,龛底不规则,周围有环题的溃疡性病变,提示溃疡为恶性。 跳越佂:由于炎症溃疡时消化道敏感性增加产生不规则的痉挛局部钡剂排空加快消化道显示不连续的现象。 Cushing综合:由于某些病因引起肾上腺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形成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如向心性的肥胖依病因分为垂体性异位性和肾上腺性。 蜘蛛足征:多囊肾在IVP上表现为多个肾盏受压肾小盏受推压移位拉长或聚集呈蜘蛛包称球状蜘蛛足征。 充盈缺损:由于消化道内的占位性结构造影时其位置造影剂无法充填呈造影剂缺损的现象。 激惹征:受钡剂刺激病变消化管局部痉挛,排空加快,显示不清的现象,是炎症的溃疡活动的影像的表现。 三.问答题 1绞榨性肠梗阻的X线特征 答:小肠内扩张积气肠腔内积液假肿瘤症咖啡豆症多个小跨度蜷曲肠绊长液面

(完整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1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 其范围一般较小。 2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 X 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 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 牙本质形成,故洞底 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 X 线可见较大的 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 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 X 线检查确诊。X 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 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 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X 线:1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系。后牙髓石往往 表现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 2弥散性牙髓钙化表现 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牙内吸收: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产生破骨细胞引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 X 线:患牙髓腔 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甚至发生折断 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脓肿 致密性骨炎:是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X 线:患牙根 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牙骨质增生:X 线:由于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 牙骨质结构不门 (常有牙松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根尖周炎的表现) X 线: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 X 线片上表现 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2 ?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随病变的发展,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 骨组织。X 线表 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 3 ?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 X 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 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可在根尖形成类似骨硬板和牙周膜间隙的改变。 牙周炎|分类:1.慢性成人牙周炎2.青少年牙周炎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4.青春前期牙周炎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 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 (1)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表现为多数牙或全口牙的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吸收程度比 较均匀一致。 (2)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 (3) 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在水平型吸收的基础上,又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牙槽骨的垂直吸 收,多见于牙周炎 晚期。 牙发育异常I (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障碍,造成牙发育异常。包括形态、结构位置及数目 等的异常。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或上颌前磨牙,磨牙偶尔可见) X 线:中央窝处有一突出的小牙尖。中央尖发生磨耗和破损导致牙髓和根尖感染,造成根尖发育障碍。片上显 示牙根变短,髓腔粗 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多见于上颌侧切牙):X 线:牙内陷表现为牙体形态异常,牙呈圆锥状,体 17特点 根尖肉芽肿 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