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分数:2.00)

A.福建船政学堂√

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C.北洋大学

D.劳工教育运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的新式学堂。福建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将设厂造船和培养人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因此,本题选A。

3.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 )。

(分数:2.00)

A.1890年

B.1897年√

C.1895年

D.1898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湖南时务学堂的理解情况。湖南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新式学校,由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赞助,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因此,本题选B。

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是 ( )。

(分数:2.00)

A.严氏女塾

B.福州女塾

C.经正女学√

D.爱国女校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识记范围,考查内容为女学的发展。经正女学又名经氏女学,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女学之一。1898年5月由上海电报局长、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倾向的民族资本家经元善创办。因此,本题选C。

5.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分数:2.00)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之洞

D.严复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丈论述师范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因此,本题选B。

6.严复的文化教育观可以概括为( )。

(分数:2.00)

A.体用一致√

C.中西融合

D.中体西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综合掌握情况。在确立中国未来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上,严复以强调“体用一致”而独树一帜。因此,本题选A。

7.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是( )。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有关学制的基础知识,要求考生清晰地识记。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因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因此,本题选C。

8.晚清学部成立于( )。

(分数:2.00)

A.1905年√

B.1898年

C.1860年

D.1907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的教育改革情况。1905年12月,清廷批准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并将原来的国子监并入其中。学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其次为左、右侍郎等,并聘请咨议官作为学部的顾问人员。因此,本题选A。

9.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是( )。

(分数:2.00)

A.《中华教育界》

B.《教育杂志》

C.《新教育》

D.《教育世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教育史实。1900年,罗振玉应湖广总督兼参预政务大臣张之洞之邀,出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张之洞非常重视教育,早前就有著名的《劝学篇》。清政府立意“变法”后,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上奏三折,即有名的“江楚会奏三疏”,其第一疏就是论育才兴学,所言以教育制度改革为主。与之相呼应,罗振玉闲暇之时,组织其学生王国维、樊炳清等人翻译国外教育规制学说,并于次年初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期刊——《教育世界》。因此,本题选D。

10.( )科举考试被废除。

(分数:2.00)

A.1898年

B.1905年√

C.1903年

D.1901年

解析:解析:本题既属于考查晚清时期的教育改革内容,也属于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内容。1905年9月2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四日)上谕:“著即自丙午年(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亦即停止。”这宣告了自隋朝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终结。因此,本题选B。

11.京师同文馆建立于( )。

(分数:2.00)

A.1860年

B.1862年√

C.1840年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查内容为“京师同文馆”,出题点为其成立的时间。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诉、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对于京师同文馆,考试中可能会以多个角度进行出题,所以考生应该从多方面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本题选B。

12.( )标志着中国新教育的开端。

(分数:2.00)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英华书院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查内容是“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因此,本题选C。

13.京师同文馆最早开设是( )。

(分数:2.00)

A.英文馆√

B.日文馆

C.法文馆

D.俄文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京师同文馆的发展情况。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诉、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设管理大臣、专管大臣、提调、帮提调及总教习、副教习等职。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欧礼斐、马士等。中国教习有李善兰、徐寿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自1869年起任总教习,历二十五年之久。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因此,本题选A。

14.中国近代“幼童留美”的成行,主要得力于( )的倡导。

(分数:2.00)

A.曾国藩

B.严复

C.李鸿章

D.容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的留美教育。中国留美幼童是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因此,本题选D。

15.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合法地位始于( )。

(分数:2.00)

A.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B.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

C.1902年“壬寅学制”的制定

D.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虽离全面开放女子学校教育相差甚远,但这是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合法地位的开始。因此,本题选A。

1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家是( )。

(分数:2.00)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是王国维提出的教育宗旨。他说:“人的能力分成身体和精神两种。”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这两种能力,与之相应,教育的宗旨分体育和心育两方面。心育中又有智育、德育、美育三类,以配符于真、善、美的境界。只有包含着这些内容的教育才是完全的教育,只有完全的教育才能育出完全的人物。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国维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因此,本题选C。

17.壬子癸丑学制的主系可划分为( )。

(分数:2.00)

A.三段五级

B.三段四级√

C.四段六级

D.四段四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内容。“壬子癸丑学制”的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预科三年,本科除法科和医科中的药学门为3年外,其他文、理、商、农、医、工等科均为4年,共6—7年。此外,下设蒙养园。上设大学院,不计在年限内。因此,本题选B。

18.“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的教育政策”的是( )。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壬子癸丑学制的进步性。“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其明显的进步性,主要特点有:第一,缩短了学制年限,较之癸卯学制,共缩短3~4年,有利于增加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第二,取消了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第三,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等小学已经可以男女同校同学,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设立了女校。第四,从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来看,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反对体罚。要求教育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本题选B。

19.我国最早设立的电报学堂是( )。

(分数:2.00)

A.福州电报学堂√

B.上海电报学堂

C.直隶电报学堂

D.天津电报学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教育的有关内容。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电信业已相当发达,然而中国尚且无电报通信,更不用说电报学堂了。直到1874年日本出兵侵占福建省台湾府恒春半岛南端时,被派驻台湾巡察的钦差大臣沈葆桢上奏皇帝,提出“在台湾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拟于闽台敷设电线的计划。为配合沈葆桢的计划,船政大臣丁日昌于1876年4月初在福建船政局增设电气学塾,即电报学堂。因此,本题选A。

20.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 )。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壬寅学制”的历史地位。1902年8月5日奏呈颁布,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因此,本题选A。

21.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令废除( ),改试时务策论,规定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

(分数:2.00)

A.八股取士√

B.科举制度

C.忠君尊孔

D.八旗学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百日维新”中清政府的改革措施。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令废除八股取士之制,改试时务策论,规定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另设经济特科,并设法律、财政、外交、物理等科,以此来选拔新政人才。因此。本题选A。

22.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

(分数:2.00)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随着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开展,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其中出现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因此,本题选C。

23.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北京,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出于在华长远利益考虑,后来部分国家退回了部分赔款。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 )。

(分数:2.00)

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C.法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D.德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解析:解析: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府专门拟定了《遣派留美学生办法大纲》,规定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作为管理留美学生的机构,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考选派遣事宜,从1909年起实施。游美学务处在直接选派留美生的同时,又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清华学校。清华学校学生经过8年的高强度学习,到美国后一般可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大部分能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回国。清华学堂对提高中国留芙学生的层次和系统引入西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B。

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

2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5.在1898年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中,清政府明确了废除科举制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是错误的。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曾下诏宣布从下一科开始,一切科举考试都不再使用“八股文”,改试策论,并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但是,对于废除科举制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在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中并未明确,而是等到清术新政,即在1904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定的《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奏呈并获得照准时,才予以明确的。所以说,上述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解析:

26.“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以欧美学制为主要参照的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并颁布施行的全国性学制系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表述是错误的。“壬寅学制”于1902年8月5日奏呈颁布,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所以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个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但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并颁布施行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小是“壬寅学制”,而应当是“癸卯学制”。尽管“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学制,但它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得以正式颁行。另外,清末学制主要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其间虽然有学习欧美之处,但并不以之为主。)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7.简介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最初在华举办的教会学校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举办地主要集中在香港和五个通商口岸;第二,学校规模一般较小,甚至只有两三个学生;第三,招收对象主要是贫苦民众的子弟;第四,学校等级普遍较低,多在中等教育程度以下,大抵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第五,重视女子教育;第六,办学目的是在中国人中培养一批传教助手,扩宽和加速宗教的影响;第七,教学内容除宗教和某些儒家思想外,重视自然科学的传授。)

解析:

28.简述师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创立和发展历程: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月清廷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訢等人奏请,批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年6月11日,学馆终于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名为同文馆,其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学习年限为8年。同文馆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学生10人,其后相继增设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以及算学和天文馆,从而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1887年的120人。1898年,在维新变法高潮中,京帅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1902年1月,京师同文馆完全并入京师大学堂。 (2)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立,表明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它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在实践上把2 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第二,京师同文馆地处的帝都北京乃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以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象征意义。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解析:

29.概述洋务派所办新式学堂的主要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洋务学堂与封建官学、书院、私塾等中国传统学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人们常称其为新式学堂。所谓“新”,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洋务学堂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广泛分布于外交、律例、水陆军事、科技出版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它是专门训练各种人才的专科性学校。大多数洋务学堂带有部门办学的性质,是洋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单位,直接针对本部门和机构的需要培养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课程包括外语、数学、格致、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意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偏重死记硬背的传统学风。洋务学堂注意教学中的例证与实践结合,很多学校安排有实

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不像传统学校完全把学生禁锢在书斋之中。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洋务学堂普遍制定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 解析:

30.简述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早期改良派是19世纪7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思想群体,在他们的礼会观念和治国方略中,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他们都认识到,改革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他们在义化教育上的主张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学习西学。早期改良派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进了一步,认为西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求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和领域,深化学习的层次。马建忠在1884年指出,洋务运动热衷讲求的“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者也”。郑观应之后在《盛世危言.西学》中,将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内容包括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早期改良派对中学和两学关系的思考已经突破了民族的范围和封闭自固的观念。 (2)改革科举制度。随着新式学堂的产生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阻碍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第一,中国教育近代化主要是学习西学,而科举考试重经史,严重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和课程化。第二,近代教育强调培养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人才,而科举考试以选取单一的政治人才为目的。早期改良派虽猛烈抨击科举制度,但并未彻底否定,在他们设计近代学制时还考虑到与科举制度接轨。(3)建立近代学制。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的是郑观应。郑观应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适应近代工商业发展的人才。他通过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屑讲求商贾农工之学,而西方教育是“无事不学,无人不学”,可谓一语道破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普及化的特征。在此认识基础上,郑观应提出仿照西方学制,并结合中国按行政区划设学的传统,分别在京师、省府、州县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三级学制系统,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学习年限各为三年,以考试的结果为升学的标准。还建议将各省、府、县的书院改为学堂,成为国内最早倡导改书院为学堂的人。学制中的“小学”已略相当于中等教育的起始程度,初等教育主要在家塾、公塾中进行,未纳入正式学制系统,学生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小学”。这种学制设想虽然还显得粗糙,且明显有和科举挂钩的痕迹,但它反映了早期改良派要求系统地改革封建教育体制的思想,也远远超出了洋务派教育实践的水平,克服了洋务学堂孤立、分散和应急性的缺点。 (4)倡导女子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只对男性开放,与女子无缘。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最早关注起女性的社会地位。到甲午战争前夕,他们普遍发出了重视女子教育的呼声,认为占人门半数的妇女不读书,不能服务于社会,是“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同时还出现了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女教》等集中讨论女子教育问题、倡导女子教育的专篇文章。)

解析:

31.什么是“中体西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由于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必然引出一些问题:要不要移植新学(西学)?移植西学能否解决中国的问题?如果要,是否全盘移植或是部分移植?如何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文明的关系?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守旧派对西学采取顽固拒绝的态度,认为提倡西学就是舍本逐末;洋务派应付守旧派的攻讦,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在突出“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西学”为辅,这一思想也是两个派别思想斗争的结果。张之洞于1898年著成《劝学篇》,提出“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并按此思想路线进行湖北的教育改革。)

解析: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

32.必答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3.试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评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形成和发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必然地引出这样一些问题:要不要移植“西学”?移植“西学”能否解决中国面临的困难?如果必要,是全盘移植还是部分移植?如何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文明之间的关系?在同答以上问题时,守旧派对“两学”采取了顽固拒绝的态度,认为提倡学习“西学”就是舍本逐末;洋务派应付守旧派攻讦和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典型方案就是“中体西用”,认为在突出“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有人用“主辅”“本末”“体用”这些巾围传统文化巾固有的概念范畴来表达“中学”与“西学”两者应该何为主导、何为从属的观点。如1861年,冯桂芬在《采两学议》中提出:如果以中国的伦常名教为原本,再辅之以各国富强之术,不是更好吗?到19世纪90年代,发表类似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表达方式越来越明确,并逐渐定型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流行语。如1892年郑观应就在《西学》篇中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此外,沈寿康、孙家鼐等人也对此有过相关论述。但直到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主旨,进行集中阐述,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观点。张之洞的《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并试图为之后的中国改革提供理论模式。《劝学篇》从学术、教育入手提出和论证其纲领,符合张之洞一贯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的思想方式。《劝学篇》共24篇4万余字,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专从“中学”发题,外篇则专就“西学”而论。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其中,他尤其强调“明纲”,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中国所以成为中国的根本所在;指出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学习“两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在他看来,“西学”包括西史、西艺和西政:西史即西方各国的历史;西政是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而西艺则指近代西方科技。并提出,在办理教育和个人学习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出西政与西艺的轻重缓急:西艺难学,适合于年少者,着眼于长远;西政相对易学,适合于年长者,着眼于当前急需。(3)历史作用和局限。第一,洋务运动时期,封建传统教育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封建旧文化充斥整个社会,“西学”动辄受到守旧派的指斥。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第二,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也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第三,在维新思想兴起之际,张之洞出台《劝学篇》,起到了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实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第四,从学理上看,“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它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解析: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常考考点

教育学专业课复习,中国教育史部分复习要把握教育的发展脉络,各类教育观点和各阶段教育特点,下面总结20个复习要点,大家抓紧记忆。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3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我国教育史上,深刻阐述“深造自得”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2 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 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 )。 (A)性善论 (B)明人伦 (C)盈科而进 (D)大丈夫 4 在先秦诸子中,提出绝对“性恶论”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纵横家 5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 );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 (A)孟轲、墨翟、荀况 (B)墨翟、荀况、孟轲 (C)墨翟、孟轲、荀况 (D)孟轲、荀况、墨翟 6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对社会文明进行猛烈批判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 )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8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 )的一所著名学府。 (A)鲁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9 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 )。 (A)《中庸》 (B)《大学》 (C)《学记》 (D)《论语》 10 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的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018考研中外教育史的脉络梳理

2018考研中外教育史的脉络梳理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我们的考研备考中,制定学习计划一是要注重计划的周期性。周期过长,计划就显得呆板,不切实际:太短了又效果不大。处理这个矛盾我认为可以制定两套计划。一套大计划,处于纲领性地位。主要规定全国统考的总目标、理想的分数必备条件。二是要以月为周期的小计划,处于战略性地位。这就必须尽可能地详细,以至于可达到每天该干些什么的详细程度。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带来重要备考信息点拨。 一、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

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0年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721参考书目 (本文根据19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为方便广大考生,凯程老师特意整理了以下资料以供大家参考,更多信息可登陆凯程官网进行了解。 一丶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 二、贵州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不少院校推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有学校一般会有指定的参考书,但是对于报考统考院校的20年的考生来说,参考书就成为了大家备考过程中的第一个障碍,教育学考研统考的院校,教育学考研的科目有: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科目。对于没有参考书,根据历年的统考的和大纲,凯程教育的老师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统考的同学推荐以下主要参考书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推荐的以上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 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 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从这几本书的编写来看,推荐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比如考试大纲“课程”这一章内容,从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阐述课程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基础》P16 3、P161、P16 4、P176都可以找到想对应的内容,同时在这本参考书中,增加了很多实例,比如在讲课程类型的时候,引用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例子,这样理论与事实想结合,考生更容易理解。 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教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推荐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代表了教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 特别说明,721大纲与311统考大纲吻合,凯程有覆盖贵州师大721教育学所有知识点的初试教育学网课,欢迎试听。 附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721教育学基础综合)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脉络图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 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 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3.了解学校的产生; 4.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 5.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 2.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 3.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 4.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 5.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育思想; 6.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 7.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文教政策的确立过程。 2、掌握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3、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体制、制度措施。 4、了解选士制度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线索。 5、掌握董仲舒有关封建教育政策和目的观点。 6、掌握王充的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观点。 7、掌握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观点。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教育体制的发展。 2、了解唐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3、掌握隋朝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度以及中国封建教育的产生的重大影响。 4、掌握韩愈的师道之说。 [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1、掌握宋代官学和科举制度的创新举措 2、理解宋代的三次兴学和三舍法 3、了解书院的产生,重点掌握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 4、掌握蒙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5、全面掌握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明至清中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文教政策的特点 2.了解明清时期封建官学的衰落。 3.全面掌握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4.了解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5.了解颜元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1、熟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教育侵略 2、了解太平天国的教育情况 3、了解洋务教育的情况 [第八章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早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早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教育>教学目标]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作者:————————————————————————————————日期: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本复习全析是分为七册,组织仙林南师大与高分研究生共同整理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该书通过总结南师大教育学专业课的总体考试概况、最新题型特点、指定教材特点与大纲解读等,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南师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同时,本书系统总结梳理了《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心理学(张大均)》、《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现代教育学基础(冯建军)》六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并对各章节的课后习题进行解答且配备相关的名校真题,再对南师大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适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德育学】 金陵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

适用科目: 620教育学基础综合 内容详情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620教育学基础综合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南师大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南师大考研专业课620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南师大教育学各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单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参加全国统考的311教育学综合考试,考试内容随同311大纲,其参考书是: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 311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 2.《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311必看的参考书,内容稍有陈旧,但是知识体系最接近311大纲。 3.《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为补充读物,重在理解教育学原理,是前两本书的重要补充。 教育史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也是体系最完善的教材,并且,这本书与311大纲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时间,还可以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补充读物,如果没有时间,孙培青的一本书就足够了。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吴式颖的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311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这本书内容已经很多了,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建议读这一本即可。 教育心理学 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的必读教材,专业词汇很多,理论介绍也多,但是由于专业词汇多,所以初次读书有点难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读书到第2-3轮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的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小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教心考试一定可以过关。

考研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考研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②教育不是专内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正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二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1)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P17)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P22) A、射 B、御 C、诗 D、数 ()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P41) A、孝 B、礼 C、忠 D、仁 ()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30)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二、判断题 ()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P20)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P20) ()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P34) ( ) 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

“性”是指先天素质,“习”是指行为习惯。(P31) ( ) 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P47)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 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 C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 D )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P41)A、孝 B、礼 C、忠 D、仁 ( B )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P30)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二、(╳)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答案 目录 答案 (1) 目录 (1)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2)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5)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9)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1)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12)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14) 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17) 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18) 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20) 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21)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22) 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25) 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26) 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28) 第十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32)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经典笔记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经典笔记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 (2)夏朝:序和校; (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2.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教学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 人伦”为核心,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治术人才 (2)国学和乡学:国学(大司乐负责)分大学和小学; 大学考核制度:一年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小成),九 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大成) 乡学(大司徒负责)分闾塾、党庠、州(国学按年龄和程度划分) 序、乡校等,学习内容为“乡三物”:“六德、六行、六艺” 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大学与小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东序、成均、瞽宗、上庠;诸侯设大学称“泮宫”; (4)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 3.“六艺”教育 (1)礼的作用:明确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乐的作用:是一切艺术教育的总称,包括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 (3)礼乐的关系:“礼”是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道德精神修养; (4)射御:军事技能训练;“五御”:一鸣和鸾,二逐水曲,三过君表,四舞交衢,五逐禽左》是西周的小学文字教学用书;“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实践对象,即各级各类学生,他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形。 学校文化: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 课程论:研究课程的理论。包括课程基本理念的研究探讨,关于课程编制和设计的探讨。班级: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申诉制度: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与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从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教育的目的:教育主体对其所希望达成结果的设定,具体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能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生何种性质的影响。 课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懂得。 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法律救济: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当公民权利收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或其它机关给于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受到补救。 学校物质文化:只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完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医学博士萝扎洛夫创立,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是理智与感情统一,尤其是发觉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愉快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信息。 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包含定性描述或价值判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有。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机器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任务是德国的梅益曼和拉伊。该学派所强调的是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美育: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追求人的情趣和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学模式:一某种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和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 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标准化测验:在试题编制、施测和评分过程中有着严格规范的测验。 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该学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的需要,在劳动过程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应该看什么书好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应该看什么书好 中国教育史是311教育学考研统考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科。在选择中国教育史复习参考书的时候,我们推荐王炳照等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 王炳照等着《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中拥有任何一本都可以,可以根据考生的报考学校来进行选择,如果是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就选择王炳照等人编着的,如果是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就可以选择孙培青的书,这两本书都是很不错的,体系性较强,知识点涵盖的也比较全面。 以下为复习中国教育史最常见的几个版本的书目: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编北师大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大出版社 《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另外大家可以参考下附加参考书 《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简编》毛礼锐教育科学出版社 那么使用这些考研参考书呢? 1、《简明中国教育史》可作为考研复习中的主要教材。这本书不厚,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的精华,言简意赅,完整的论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脉络。最重要的是他是北师大的老师编的,北师大老师的思路可见一斑。 2、《中国教育史》书很厚,内容翔实,也是教育史学的一部好教材。与北师大的思路不太对,在复习的时候作为参考。 3、《中国教育通史》正如名字所示,他的内容包括有古至今的几乎所有与教育有关的历史。内容过于庞杂,不太适合考研复习使用。作为参考即可。还是等考上了再看吧!

4、还是要提到《同等学力》这本书。 教育史这部分比教育学的归纳的体系更好。条理清楚,分门别类的列出了教育史学的一些专题,非常便于复习。 ??5、《中国教育史简编》出版时间很早,可能现在市面上不容易买到。它主要是利用专题的形式,就教育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打破时间朝代的限制,横向的分析问题。在进行过全面复习之后,再看有利于理清整体的思路,宏观上把握教育史。 凯程每年都成功辅导很多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学子,顺利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如果现在考研的你有意向了解凯程,可向我们的老师咨询详细信息,或者登录凯程网站进行了解

教育学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 一、单项选择 1.《论语·为政》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A .教育的政治功能 B .教育的文化功能 C .教育的人口功能 D .教育的经济功能 2 .英国学者米尔顿说:“他(昆体良)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我终身服膺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都可以溯源于少年时代阅读昆体良的著作。”这一著作是()。 A .《理想国》 B .《雄辩术原理》 C .《尼可马可伦理学》 D .《法律篇》 3 .对英国“公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同样是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教育思想的源泉的人物和著作是()。 A .洛克的《教育漫话》 B .斯宾塞的《教育论》 C .康德的《论教育》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4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这一理论是()。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 .神话起源论 5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A .1957年 B .1958年 C .1978年 D .1985年 6 .下列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表述有误的是()。 A .富勒和布朗的关注阶段论 B .叶澜的关注阶段论 C .伯林纳的教学专长阶段论 D .费斯勒的职业生命周期论 7 .下列教材不是宋代至民国初年最流行的儿童识字教材的是()。 A .《三字经》 B .《百家姓》 C .《千字文》 D .《急救篇》 8.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小学稳定的领导体制的时间是()。 A .1953年 B .1963年 C .1978年 D .1993年 9 .教育研究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伦理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10.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属于()。 A .原始文献 B .一次文献

2016年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大纲

2016年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大纲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中国教育史完整版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以及影响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官家主办,私家主持。 特色:1.学术自由。2.教师待遇优厚。3.学无常师。4.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影响:1.稷下学宫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分化。2.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孔子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的前提出发,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教育目标是培养贤士、君子。教育内容: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包含两个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重心在前者。在继承西周六艺的基础上,编著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的教学内容论三方面特点:1.偏重社会人事,宗教成分较少。 2.偏重文事,轻视武事。 3.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 “庶富教”思想—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庶富教”思想是说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反映了孔子初步意识到教育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性相近,习相远”---教育与人的发展 主要讲人的本性很接近,后来之所以有较大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习相远说明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发展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早期的教育。教育作用巨大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第一,人的先天素质并无差别,生来平等。这是醉倒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是他有教无类的依据。第二,他认识到人的个性差异,主要是有环境习染不同所致,是后天的结

湖北师大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考研真题

湖北师大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考研真 题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考研真题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 教育学原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共有4个选项,请选择其中正确的一项,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2教育目的的四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育总目的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5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教育学》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7()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A.规章制度 B.班级的学生干部 C.学风 D.科任教师

8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10《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11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1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考研中国教育史复习的二十个要点要记住

中国教育史部分复习要把握教育的发展脉络,各类教育观点和各阶段教育特点,下面总结20个复习要点,大家抓紧记忆。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着。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笔记整理

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笔记整理 一、制度篇 (一)西周的学校制度 §“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称大司乐,大司乐负责宗教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的礼乐官,兼管国学教育事务。大司乐属下的一些官员,就是学校的教师。 §西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大司徒,也往往称为“教官”,说明其主要职责是教化,从西周地方官学(乡学)的教育内容来看,与地方行政长官的职责大体相同,可见地方教化是地方行政长官的主要任务。 §西周学校确有较完备的制度,大而言之,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私学的兴起 一、原因 1. 士阶层的崛起 2. 封建土地私有制经济的形成 3. 学术下移 4. 官学失修 5. 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二、私学产生的意义 1. 西周官学是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的,以“学在官府”为其主要特征,在管理上是“官师一体”、“政教合一”,教育是政治组织的一部分,教师由政府官员兼任,私学是由私家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需要设立的,以政教分设、官师分离为主要特征,有独立的组织机构,以具有知识技能的贤士为师,教师逐步成为社会中一种独立的职业。 2. 西周官学受到贵族身份的限制,少数贵族子弟袭断了受教育的权利,私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学校向平民下放,使文化知识得以下移到民间。 3. 西周官学限于传统的“六艺”,灌输的是奴隶制政治观念和道德思想,偏重于历史文化,私学则有思想自由,各家各派不必有统一的思想,教育内容以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至新的知识、技能为主。 4. 西周官学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相应的基本设备,制度上较为规范。私学则不一定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它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也较简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5. 私学的产生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产生,形成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高潮,对后代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齐国的稷下学宫 一、产生原因 1. 是战国时期养士用士之风发展的结果。 2. 是齐国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3. 稷下学宫的产生与齐威王开明的文教政策有关。 二、办学特点 1. 待遇优厚。 2. 不治而议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