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滕王阁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滕王阁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滕王阁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滕王阁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滕王阁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教学重点】理解、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设想】讲读赏析,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

2.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

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重九节,王勃南下探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3.滕王阁: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李元婴为洪州刺史时为了享乐修建滕王阁。这座楼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从唐至今,该楼历经天灾人祸。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

4.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5.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所以又称骈俪文。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夹有杂言。唐代以后,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又称骈文为“四六文”。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过分注重形式,束缚思想,所以到唐代韩柳古文运动后,骈文走向衰落。但是,利用其优点,避开不足,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6.范读正音:

第二课时

1.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译文:

这里是当年的豫章郡,如今的洪州府。天上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飘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子设下几榻。雄伟的州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