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解大班额的调研报告

化解大班额的调研报告

关于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的思考

县教委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县城区学校就学人数逐年增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大班额”现象,对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的提升。为有效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县教委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对如何化解“大班额”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状

目前,我县城区有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别是玉屏实验小学、后西小学、桂花园小学、学院路小学、棠香小学和荣昌初级中学。2011年春季,6所学校有在校学生13848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2.06%。其中,小学8724人,初中5124人。有教职工715人,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11.67%。其中,小学教职工382人,初中教职工333人。有教学班222个,平均班额为62人。6所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7779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2.84平方米。

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中小学班额达到46-55人每班,均为“大班额”。据调查,2011年春季,城区中小学所有班级均为“超大班”(详见表1)。

表1:荣昌县2011年春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情况统计表

二、“大班额”现象的影响和危害

学校大班额现象的存在,给教育事业发展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室内学生人数过多,学生人均生活学习空间狭小,教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4.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教室拥挤吵闹,62.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曾经出现过多名同学同时感冒的情况。52.5%的受调查学生所在班级一周调整一次座位,学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影响脊椎正常发育。21.7%的受调查学生上课看不清黑板或者需要佩戴眼镜才能看清。120名受调查学生中有34名学生近视,高达28.3%,其中2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

(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大班额”的存在,导致教师的教学负担沉重。以70人的“大班额”为例:每天一次课堂作业和一次家庭作业,教师就要批改作业140人次。若教师平均每次批阅每本作业需要2分钟,教师每天仅批改作业就需近5个小时。

11.7%的受调查学生反映其作业由家长或者成绩好的学生批改,这大大降低了批阅质量。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势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影响教学改革推进。新课改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逐渐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式学习所代替。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点拨、创新思维、拓展空间。由于教室内学生人数严重超标,空间狭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条件受到较大限制,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成效。

(四)影响学校师生安全。目前“大班额”教室内学生过多、桌凳拥挤、通道狭窄,基本是只留了一个门出入,如发生突发性事件,学生很难及时疏散和撤离。为避免拥挤伤人事件发生,部分学校不得不分时分段放学、出操,学生集体上下楼、进出校门必须安排教师疏导管理,对学校管理造成了较大压力。

三、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形成原因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主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大量增加,学生剧增,而城区学校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大额班由此产生。

2004年我县城区面积仅仅有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仅7万多人;到2010年10月已扩充到33平方公里(骨架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8万人。伴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城区人口迅速增加,不少个体户、乡镇干部及部分先富起来的农

民纷纷进城落户,不少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到城里生活,加上我县招商引资力度日益增大,外来人员到我县主城区经商、购房、定居的越来越多。与此相应,学生人数也逐年上升:2004年,我县城区有学生12807人,到2010年,城区学生达21109人,比2004年净增8302人,增长40%。而且,城区学校每年还至少要增加学生600人左右。与之相对比的是,近四年来,我县城区却没有新建一所公办学校。因此,日益扩大的城区面积、不断增长的学生数,与毫无增长的学校校园之间的矛盾,导致原有城区学校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就学需求,大班额自然形成。

表2:荣昌县主要新建楼盘及小学适龄儿童情况统计表

(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了给孩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选择学校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是转业、调动、

购房、经商等均以孩子学习环境为首要条件;二是将孩子户口挂靠在学习环境好的社区的亲属户口上。如玉屏实验小学学学区内每年秋期的适龄儿童数约为300人,但挂靠户口的却有50人左右;人民群众强烈的愿望与“学校发展、教师配备、设备的配置”的不均衡,一部分学校出现大班额就成为了必然。此种现象导致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教师相对过剩、学校资产闲置,城区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缺、生均校园面积严重不足。如:桂花园小学学校占地仅仅只有5600平方米,却有学生1489人,生均占地仅有3.7平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生均15平方米的标准;后西小学占地为7927平方米,学生为2262人,生均占地仅有3.9平方米。

(三)户籍管理不严。我县义务教育教育普及后,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00%。虽然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但因户籍管理不严,很多家长把户籍迁移到有好学校的片区,或者将子女户口挂靠在城区的亲戚户头上,因为,只要有户口均须安排入学。此外,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较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免除学杂费,免费提教科书费,家长都愿意选择到质量高、条件好、环境优的学校就读,导致城区人口膨胀,大班额随之产生。

四、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的原则

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的存在,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

度。因此,必须花大力求化解“大班额”现象。在化解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着眼长远,做到适度超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投入,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动《荣昌县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2009-2020年)》和《荣昌县2010-2030年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的实施;在新城区规划时,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的数量,科学预测学生人数,作好新建学校的规划。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督开发商按规划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同时,积极鼓励并出台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分担“大班额”的压力。

(二)促进均衡,加强源头治理。城乡办学条件差异的存在,是导致部分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的重要原因。因此,继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大班额”问题。坚持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通过建新校、支教帮扶,分散优质学校的压力,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以创建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为契机,按规划分步骤将每所学校按照省颁标准建设成合格学校,减小城区教育资源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三)规范办学,严格学籍管理。要继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从起始年级,严格将班额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学籍管理,严把转学关。各级领导要坚持原则,支持学校

规范办学行为;学生家长动员子女按学区入学;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制班额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将督查结果作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评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加快主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为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对中小学布局、容量的需求,根据《荣昌县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2009-2020年)》和《荣昌县2010-2030年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做到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现急需加快主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一是扩建学院路小学。为满足中科丽园、财富广场等新建小区适龄儿童入学需要,缓解老城区几所学校“大班额”问题,需将学院路小学容量由现在的12个班扩大至24个班(需补充校地1500平方米、校舍5000平方米,资金800万元)。建议2011年底前启动,2012年建成。

二是迁建联升中心校。为解决学校化工污染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满足学校原招生范围及恒荣半岛、拓新红城等西部宜居区新建小区适龄儿童入学需要,需将联升中心校迁建至联升大桥附近,新建办学规模60个班,校园占地5.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的联升小学(预计投资4800万元)。建议2012年启动,2013年建成。

三是新建昌州小学。为满足因修建南部新区而拆迁的海螺、朱桥等小学原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就学需求,解决仁和小区等

南部新区新入住居民子女入学问题,需投资3400万元,在南部新区新建办学规模36个班,校园占地3.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4万平方米的昌州小学(暂定名)。

四是迁建荣昌中学。争取中央、市补助政策,在北部新区新建荣昌中学,满足人们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需求,消除主城区普通高中学校“大班额”现象。同时将荣昌中学老校区改建为初中,满足城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