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一)大清神龙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几带交通运输的创议。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二)造火轮车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三)铁路之初

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简称,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这条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清政府以285,000两白银于次年赎回,并于1877年10月拆除。

唐胥铁路及其展筑

唐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9.7公里。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于1881年建成,为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为了开发开平煤矿,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1886年,成立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后开始展筑,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改称津榆铁路。

台湾省铁路

台湾原属中国福建省。中法战争后单独设省。刘铭传于1887年奏准修建台湾省铁路。线路以台北为中心,向东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别于1891年和893年建成,两段共长约107公里,轨距1,067毫米,轨重每米18公斤。

大冶铁路

为筹筑芦汉铁路并制造枪械,张之洞着手开采大冶铁矿和创办汉阳铁厂,为了从大冶运矿石到长江边,于1894年建成大冶铁路,长28公里。

(四)路权外沦、豪强争夺

1903-1905年施工中的京汉铁路黄河大桥。在修建黄河大桥时,比利时公司不顾工程质量,基桩深度不够,施工期间就有8个桥墩被洪水冲毁。桥成后,保固期只有15年,桥梁载重为E-35级,行车时速仅为10-15公里。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割地赔款,国力大损,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或假借“合办”,或通过贷款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随后,他们按照各自的需要,分别设计和修建了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工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他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从1912年到1916年各国夺得的路权共达13,000多公里,只是由于当时帝国主义正在进行世界大战,他们没有力量把得到手的路权变为显示。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在关内修了约2,100公里铁路,大都是原有铁路的展筑和延续;在东北修了约1,800公里铁路,多数是日本帝国主义采用借款、垫款或“合办”等方式修建和控制的,还有一些是官商合办的铁路。

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建铁路,从而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从1928年到937年在关内修建了约3,600公里铁路;在东北以官商合营方式修建约900公里铁路(1928~1931)。从192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在西南、西北“大后方”修建约1,900公里铁路。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妄想独霸中国,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整个东北地区,成立了伪满政府。继而于1937年又发动了“七。七”事变,掀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铁路大部伦于敌手。从1931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共修建了5,700公里铁路;从1937到1945年,

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占领区修建了月900公里铁路。综上所述,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1928~1948),在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000公里。

(一)帝国主义在中国强行修建并直接经营的铁路

1894年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的铁路有:俄国修奖的东省铁路,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日本于日俄战争期间擅自修建的安奉铁路。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主权,又夺取了南满铁路支线,并于1906年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通过“满铁”疯狂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路权和其他权益。

东省铁路

1894年甲午战后,俄国乘机通过华俄道胜银行掠夺了东省铁路的建设权和经营权。华俄道胜银行是一个政治、金融的混合体,上俄国财政部的分支机构,总行设在彼得堡。1897年成立东省铁路公司,修建、掌管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到旅顺)及其他一些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国铁路的1,524毫米轨距,于1897年动工,1903年完工。干支线相联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

胶济铁路

1897年,德国借口山东曹州教案,出兵强占胶洲湾,并攫取了修建胶济铁路直至山东边境的独占权及铁路两侧30华里以内的采矿权,随后,强筑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1899年由倾倒动工向西修建,由于高密县境内义和团的反抗,到1904年才全部建成通车。胶济铁路干支线共长440多公里。

滇越铁路

继俄、德两国之后,法国夺取了滇越铁路的控制全。滇越铁路全线分南北两大段。南段在越南境内,称越段,长389公里;北段在中国境内,自老开跨越红河进入河口,竟碧色寨到昆明,称滇段,长469公里。越段于1901年动工,1903年告成。滇段于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滇段工程远比越段艰巨,桥梁425座,有的两端紧接隧道,下临万丈深涧;隧道155座,占滇段全长的36%。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

安奉铁路

安奉铁路是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借口战时军运的需要,强筑的轻便铁路。从安东(今丹东)到苏家屯,长261公里,1904年动工,1905年竣工。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1906年成立之初就攫取了长约1,100公里的铁路。从1907年6月开始,把攫取的干支线全部改为标准轨距,先是安奉铁路的改轨和变线,在改轨的同时,修建了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铁路桥。从1908年开始,分别修建了大连至长春、苏家屯至抚顺等线段的第二先工程;与此同时,大规模地扩建大连港。

(二)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

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强行修建、直接经营中国铁路以外,更多的是通过贷款来控制中国铁路。贷款控制的方式,是从获取铁路贷款权入手,然后以债权人、受托人的身份,修建和经营这些铁路。如京汉、正太、汴洛、关内外、沪宁、粤汉、津浦、广九和道清等铁路,都按此方式为帝国主义所控制。

京汉铁路

俄、法两国在取得东省和滇越铁路的直接经营权益之后,又串通、拉拢比利时合股公司出面套取芦汉铁路(芦沟桥至汉口)的贷款权。芦汉铁路的芦沟桥至保定段,原已于1897由清政府按合同规定,将以上两段于1897年10月统交比利时公司接办。比利时公司接办后,南端重点改为汉口玉带门;北端起点改为经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前门)西车站。1898年底,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5年11月15日黄河大桥建成。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214公里,改称京汉铁路。

正太铁路

1896年,清政府决定兴建太原至正定的铁路。华俄道胜银行首先取得贷款权。合同签定后不久,道胜银行将贷款全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公司。清政府与1903年1月再次核准,并将正太铁路原起点正定改在石家庄,全长243公里。法国借口贷款不敷,改为米轨轨距,于1904年5月开工,1907年10月竣工。

汴洛铁路

自汴梁(今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是依照芦汉铁路的支线修建的。1904年10月开工,以郑县车站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施工。1909年12月竣工,全长183公里。

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

关内外铁路起自北京正阳门东车站,止于奉天城(沈阳)站,干线长842公里,另建支线数条。这条铁路的修建,由于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修建贷款权,清政府举棋不定。最后英、俄两国直接谈判,以互换照会的方式,订立谋求路权的互不妨碍协议。这样,中英于1898年10月正式签定的关于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才得以实施。英国人金达任总管兼总工程师,这条铁路的实权,也落到了英国人手中。1907年8月改称京奉铁路。1912年至奉天全线通车。

沪宁铁路

当清政府与比利时签定修建芦汉铁路借款合同时,英国胁迫清政府于1903年7月签定沪宁铁路借款合同。沪宁铁路自上海至南京,长311公里,1905年4月开工,1908年7月竣工。

粤汉铁路广三支线

1898年,清政府与美国合兴公里签定粤汉铁路(汉口至广州)借款合同,1900年又签续约。按规定,到1905年就应通车。但美国公司直到1901年12月才动工修建广州至三水的支线。广三支线长48.9公里,至1903年勉强完成。当时,湘鄂粤三省各阶层人民强烈要求收回路权,废约自办。1905年,清政府借英款赎回粤汉铁路路权。

津浦铁路

1898年9月,英、德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于1899年5月签定了借款草合同,1908年签定了借款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全长1,009公里。北段自京奉铁路天津总站以南两路接轨处起,至山东韩庄,长626公里;南段自韩庄至浦口,长383公里。两段分别于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开工,1911年9月接轨。

广九铁路

1898年,英国强索广九铁路的贷款权,并于1899年签定了借款草合同,1907年3月签定了借款合同。广九铁路分两段。北段自广州东郊的大沙头起至深圳至,长142.8公里,由英国贷款修建;南段自深圳起至九龙海港至,长35.8公里,由英国自建。两段共长178.6公里,于1907年8月同时开工,1911年3月和9月先后竣工。

道清铁路

道清铁路是由英、意两过合作的福公司承建的。后来,福公司遇到资金短缺等困难,由英国出面要求清政府兴办道泽铁路(道口至山西泽州),其中原道清铁路一段修建费用作为清政府向福公司借款。这样,就把福公司的困难转嫁给了中国。道清铁路从道口至清化镇(今博爱),长150公里。1902年7月开工,分三段施工,直到1907年1月才修到清化镇。

株萍铁路

株萍铁路自江西萍乡矿区至湖南株州,长89公里,1899年开工,1905年12月竣工,通车至株州北站。

(三)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清政府决定自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会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面对外国人的冷言恶语和封建官僚的嘲笑议论,毅然挑起重担。从3月开始,他亲自率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背上标杆,分别勘测了数条线路。经过缜密计算和反复比较,最后选定关沟段进行复测。8月定测完毕,10月开始动工。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到张家口,全长201.2公里。其中关沟段穿越军都山,最大坡度为33‰,最小曲线半径182.5米,隧道4座,计长1,644米,采用“之”字形线路,工程非常艰巨。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全线提前胜利完工。

(五)抢修恢复、重新起步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铁路反复遭受战争破坏,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巨的抢修、抢通斗争。1946年7月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统一管理全区约5,000多公里铁路。以后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发展,先后居间铁道团、游击纵队,同铁路职工一起抢修了大量铁路。1949年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各解放区铁路,5月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作为抢修铁路的突击力量,加快抢修速度,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任命滕代远为部长,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接管新解放的铁路,进行民主改革,继续抢修、抢通全国铁路,修复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设施,支援解放战争和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810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314.01亿吨公里。

1950年开始,国家进入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在这期间,全国对战时临时修复通车的线路、桥梁、隧道,特别是京汉、粤汉两大干线,进行了大规模的复旧工程。津浦铁路淮河大桥,京汉铁路黄河大桥相继修复。“南京号”渡轮也在1950年5月复航。1952年6月18日,满州里至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多公里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全路开始了新线建设工程,一些主要干线和关键区段相继开工,并且部分竣工通车。

在此期间,对机车车辆工业做了调整,确定各厂产品方向,增添了设备,改善作业条件,同时修复了1,400多台机车,近900辆客车和7,000多辆货车。1952年8月1日,四方铁路工厂诞生了第一台完全由中国独立制造的蒸汽机车。

1950年6月日,全路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从此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状况。

在完成以上艰巨任务的同时,铁路职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到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876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802.24亿吨公里。

“毛泽东号”机车是原哈尔滨机务段304号蒸汽机车,于1946年10月30日由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命名,1949年随解放军入关,配属在丰台机务段。该机车包乘组在全路历次生产运动中屡屡带头立功。1951年2月22日,铁道部授予该机车司机长李永“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毛泽东号”机车在超轴、安全、节媒、正点等方面都成绩卓著。到1976年10月30日,该机车安全行走300万公里。1985年铁道部将该机车作为展品陈列在铁道部科学技术馆。图为“毛泽东号”机车行驶在京(北京)山(山海关)铁路上。

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部门以学习苏联和推广中长铁路经验为方针,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的管理制度。同时继续在全路开展“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从而大大铁高了运输效率。在新线建设方面将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地区以改变旧中国铁路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在此期间,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铁路已全部修通外,对一些主要干线区段增修了第二线,并建成跨越长江的第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26,708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1,707亿吨公里。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出现了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铁路部门曾错误的废除了许多规章制度,破坏了集中统一的领导,一度导致运输秩序混乱,设备和各项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1961年开始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经过三年调整,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加速了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建成了干线12条,支线30条。宝鸡到风州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完成,揭开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改革的新篇章。同时,有5个机车车辆工厂相继建成投产,机车保有量较前增加46.7%,客车增加25.5%,货车增加62.1%。到196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34,406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3,174亿吨公里。

第三、四两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值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铁路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再度遭到破坏,铁路运输曾一度陷于半瘫痪状态,但是由于铁路职工的努力,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期间,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桥梁;宝成铁路全线实现了电器化;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已开始批量和小批量生产。到197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45,992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大5,199亿吨公里。

1976年,中国人民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动乱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出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铁路工作又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 2003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张照片上的“中国火箭号”与中国保存的那张照片上“中国火箭号”有明显地不同之处:机车的烟囱一个细而高,一个粗而矮;机车两侧水柜前,一个有鞋形块,一个没有;司机室上,一个是№1的标记,一个是圆形标记……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少,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之谜依然扑朔迷离,一时难以真相大白。 目前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着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0号”机车。专家考证后认为唐胥铁路通车后,“1882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2—0式(只有两对动轮)机车(称0号),参加运行。”被认为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机车。 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间,是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3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18个省市修筑了铁路计9137.2公里。这些铁路有的是官办,有的是商办,有的是官商合办,还有一部分是中外合办,或者干脆就是外国人修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1、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2、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 箭号”而造成的,并 把它命名为“中国 火箭号”。因为中国 工人在机车两侧各 刻一条龙,于是把它 叫做“龙号”机车。 3、清政府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 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 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 4、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 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 收归国有。 5、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6、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7、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1975年7月完成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成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陇海铁路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 8、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9、2003年10月12日, 秦沈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专线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最高时速为300公里。 10、2006年4月27 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 试运,正式投入营运。这 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化 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能够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东风”是个大伙儿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90公里/小时

1974年“东风”4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DF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该车从首台下线使用开始距今已超过30年的历史,至今仍旧在使用当中,而且数量仍旧相当庞大。即便是我国铁路差不多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旧没有坚决,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旧是运输的主力。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差不多上差不多上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75年“北京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确实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迷昵称为“小北京”;另一种确实是8轴双节重联型,这种双单节的北京型机车共生产了6 组12台,被车迷昵称为“大北京”;第三种是北京6001型轴式D-D只生产了一台,不久便拆解改造成两台“小北京”。

铁路发展简史

铁路发展简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1、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2、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 箭号”而造成的, 并把它命名为“中 国火箭号”。因为 中国工人在机车两 侧各刻一条龙,于 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3、清政府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 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 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 造。 4、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 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 收归国有。 5、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

线,总长20万公里。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6、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7、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1975年7月完成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成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陇海铁路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 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 8、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9、2003年10月12日, 秦沈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专线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最高时速为300公里。 10、2006年4月27 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 试运,正式投入营运。这 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化 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23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18年了。 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和由弱变强的渐进过程,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乏平坦与坎坷,欢欣与痛惜,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 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这50年又自有其曲折的变化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23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18年 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 高速铁路的实际应用发源于日本。1959年,日本国铁开始建造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并在1964年开通,全长515公里,时速210公里,称为东海新干线。随后向西延伸,于1975年开通至冈山,1975年开通至终点站博多,大阪至博多称为山阳新干线,全长1069公里。 1 高速铁路中的几个概念及建设模式 高速铁路是指既有线路列车最高速度达到200km/h,或新建线路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50km/h的干线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归纳起来,当今世界上建设高速铁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日本新干线模式:全部修建新线,与既有线不接轨,旅客列车专用; 法国TGV模式:部分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接轨,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 德国ICE模式:全部修建新线,与既有线接轨,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英国APT模式:既不修建新线,也不对旧线进行大量的改造,主要用由摆式车体的 车辆组成动车组,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混用。 从我国的国情、路情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一方面既有线中的繁忙 干线和条件较好的双线(如胶济、武九)区段,通过提速改造,将旅客列车最高速度提 高到200km/h及以上;另一方面在客运繁忙的区段,新建时速250km/h~350km/h的客运

铁路的发展历史

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 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 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 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 %;亚洲179900公里,占13.8 % ;美洲557600公里,占42.6 % ; 非洲80800公里,占6.2 %;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 %。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高 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10公里。此后,法、英、美等国和联邦德国都开始修建行驶咼速列车的咼速铁路。在咼速铁路出现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大宗煤炭或其他矿产货物输送任务的国家开

看看——中国铁路发展史

看看——中国铁路发展史 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 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尽管如此,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 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图为吴淞铁路(上)与唐胥铁路(下)资料照片。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 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图为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第三人)与同事合影。 图为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字型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 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广地区革命党人乘清政府派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造成武汉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促使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 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山又 进一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民国时期,中日苏三国在东北围绕中东铁路的权益争夺,也从另外一面显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 曲折。中东铁路原是由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一段铁路。该铁路最早由俄国控制,1922年苏联 成立后改为中苏共管。1929年张学良试图用武力强行收回中东铁路,结果东北军败给了苏联红军。 30年代,日本侵入东北后,苏联很快就将该铁路卖给了满洲国。1945年后,苏联重新获得了控制权,并在解放后将其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1937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落成。钱江大桥横跨 钱塘江,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该桥由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设计建造。然而竣工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尽管如此,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图为吴淞铁路(上)与唐胥铁路(下)资料照片。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 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唐胥铁路胥各庄站(1882年)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图为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第三人)与同事合影。 图为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 字型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广地区革命党人乘清政府派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造成武汉兵力 不足的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促使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一)大清神龙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几带交通运输的创议。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二)造火轮车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三)铁路之初 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简称,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这条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清政府以285,000两白银于次年赎回,并于1877年10月拆除。 唐胥铁路及其展筑 唐胥铁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止,全长9.7公里。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于1881年建成,为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为了开发开平煤矿,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1886年,成立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唐胥铁路后开始展筑,并独立经营铁路业务。开平铁路公司是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关间通车,改称津榆铁路。

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铁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25年,英国在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铁路建成后加快了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西方列强见此也争相修筑铁路。而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却举步维艰,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道路。 在1840年以前,西方传教士就已经开始将有关铁路知识传入中国。1835年7月,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在广州出版的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上发表名为《火蒸车》的文章,文章指出:“利圭普海口,隔曼者士特邑,一百三十里路,因两邑的交易甚多,其运货之事不止……故用火蒸车,即蒸推其车之轮,将火蒸机,缚车舆,载几千担货。而那火蒸车自然拉之……倘造恁般陆路,自大英国至大清国,两月之间可往来,运货经营,终不吃波浪之亏。”这篇文章里,郭实腊既对铁路、火车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愿望。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封闭大门。林则徐、魏源、洪仁轩等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外大势和铁路有关知识,促进了铁路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841年,林则徐在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介绍美国的交通时提到:“国中运河长3500里,火烟车陆运货物每一点钟可行二三十里,皆穿凿山岭,砌成坦途”。后来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也提到了火轮车和铁路,虽然只是一些简要的记述,但却表明了他对铁路、火车的认识。徐继舍在其所撰述的《流环志略》中介绍“陆有铁路石路浇以铁汁,火轮车通行并精能之至”。太平天国干王洪仁歼在1859年写的5资政新篇6中建议:“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1865年2月12日,总理衙门专门行文曾国藩、沈葆桢、李鸿章等地方抚督大员。江苏巡抚李鸿章认为:“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江西巡抚沈葆祯认为,“至铁路一节,窒碍尤多,平天险之山川,固为将来巨患,而伤民间之庐墓,即起目下争端”。两广总督毛鸿宾认为:“开铁路则必用火轮车,方可驰骋如飞,无论凿山塞水,占人田业,毁人庐墓,沿途骚扰,苦累无穷,而此路一开,遂专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车马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困,诚如指示,于中国地方大局种种关碍,实属断难准行”。湖广总督官文也指出:“至轮车电机等事,论者不一,其显而易见者,则垄断牟利也,其隐而难窥者,则包藏祸心也”。江西巡抚刘坤一认为:“轮车电机,益令彼之声息易通,我之隘阻尽失,以中国之贸迁骚传,固无须此,而地势物力均所不能,断不可从其所请”。这些言论表明,尽管他们各自论说的角度不同,但在反对修筑铁路这一点的态度上是一致的,由此也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对铁路的排拒心态。 1863年,在上海的英、法、美等国27家外国洋行联名向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建议,兴造一条自上海至苏州间的铁路。他们以“火轮车路之益,难以枚举,不独利便贸易”为由,请求清政府准许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李鸿章在同治四年二月十七日(1865年)致总理衙门的信里回顾说:“苏城初复时,该领事等请由沪开铁路至苏,当经削切禁阻”。对于西方列强的筑路要求,李鸿章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清政府以“三国同声造请,必有为之谍者,未必尽出商人”,坚决予以拒绝。对于列强的要求,总理衙门束之高阁,李鸿章表示:“只有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铁路,才会对中国人有利。而且一旦筑路而剥夺中国人民土地的时候,将会引起极大的反对。”“他认为有反对外国人追求铁路让与权的企图的责任。因为这种让与权将使他们在中国取得过分的势力”。这表明,李鸿章虽然反对洋人在华修筑铁路,但主张中国自己创办铁路,对铁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铁路历史简单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也已经要66岁了。 时间流逝,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生活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变了,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春运的时候,最繁忙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国人民最爱用的交通工具---火车就派上用场了。 而火车离不开铁路,铁路铺到哪里,火车便能开到哪里,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在中国铁路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标志性、里程碑式的铁路。 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办理营业的铁路,使中国在19世纪成为继日本及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当时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但这条铁路是帝国主义分子用欺骗手段,非法修建的,通车后16个月就拆除了。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的铁路。1912年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就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提到晚清政府,人们一直以来的印象和看法是腐败无能,卖国求荣,一无是处,不过京张铁路是个例外。在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上,却不失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借鉴,那就是晚清政府在修建京张铁路上所体现出的难能可贵的人才观。孙中山先生就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晚清政府能够修建京张铁路,离不开詹天佑这个关键性人才。而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不止是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更重要的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这方面急需的爱国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京张铁路的修建也恰恰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着实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现代京张铁路沿线围绕旅游主题开发。

铁路发展简史

铁路发展简史 1、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 2、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尽管如此,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3、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4、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字型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5、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广地区革命党人乘清政府派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造成武汉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促使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 6、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山又进一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7、民国时期,中日苏三国在东北围绕中东铁路的权益争夺,也从另外一面显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曲折。中东铁路原是由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一段铁路。该铁路最早由俄国控制,1922年苏联成立后改为中苏共管。1929年张学良试图用武力强行收回中东铁路,结果东北军败给了苏联红军。30年代,日本侵入东北后,苏联很快就将该铁路卖给了满洲国。1945年后,苏联重新获得了控制权,并在解放后将其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8、1937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落成。钱江大桥横跨钱塘江,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该桥由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设计建造。然而竣工不到2个月,杭州城被日军攻陷。为了切断交通枢纽,茅以升不得不亲手炸毁这座耗时3年完工的大桥。因为民国时期频繁的战乱和外部势力影响,中国铁路在这一时期一直发展缓慢。

看看 中国铁路发展史

看看——中国铁路发展史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 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 恐惧。尽管如此,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图为吴淞铁路(上)与唐胥铁路(下) 资料照片。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 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图为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车前右第三人)与同事合影。 图为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字型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 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广地区革命党人乘清政府派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造成武汉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促使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 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山又 进一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民国时期,中日苏三国在东北围绕中东铁路的权益争夺,也从另外一面显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 曲折。中东铁路原是由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的一段铁路。该铁路最早由俄国控制,1922年苏联 成立后改为中苏共管。1929年张学良试图用武力强行收回中东铁路,结果东北军败给了苏联红军。 30年代,日本侵入东北后,苏联很快就将该铁路卖给了满洲国。1945年后,苏联重新获得了控制权,并在解放后将其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1937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落成。钱江大桥横跨 钱塘江,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该桥由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设计建造。然而竣工

中国铁路火车速度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火车速度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1958年“巨龙号”内燃机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韶山ss1型电力机车,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车长19400mm。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SS1型机车性能不但稳定,而且运行时还十分的安静,直到现在该型机车还在全面的使用中,并且已经成为电力机车中的一个黄金经典。SS1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也是我国第一代轨道牵引的绿色动力。现在为客货两用型机车。但货物运输占主要。SS1型 电力机车被车迷称为:“芍药”。

铁路的发展历史

布磊5『彳 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 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 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 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 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 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 %;亚洲179900公里,占13.8 % ;美洲557600公里,占42.6 % ; 非洲80800公里,占6.2 %;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 %。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高 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10公里。此后,法、英、美等国和联邦德国都开始修建行驶咼速列车的咼速铁路。在咼速铁路出现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大宗煤炭或其他矿产货物输送任务的国家开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1958年“巨龙号”内燃机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90公里/小时?

韶山ss1型电力机车,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车长19400mm。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SS1型机车性能不但稳定,而且运行时还十分的安静,直到现在该型机车还在全面的使用中,并且已经成为电力机车中的一个黄金经典。SS1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也是我国第一代轨道牵引的绿色动力。现在为客货两用型机车。但货物运输占主要。SS1型电力机车被车迷称为:“芍药”。 1974年“东风”4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DF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该车从首台下线使用开始距今已超过30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使用当中,而且数量仍然相当庞大。即便是我国铁路已经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然是运输的主力。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基本上都是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75年“北京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就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