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方法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已知: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ABM和△CAN,

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FE,求证:DE=EF

证明: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与中

、、分别是、、的中点,

,,

.

方法2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2.已知点M为△ABC的边BC的中点,AB=12,AC=18,BD⊥AD于D,连DM.

(1)如图1,若AD为∠BAC的平分线,求MD的长;

(2)如图,若AD为∠BAC的外角平分线,求MD的长.

解:(1)如图,延长BD交AC于E,

∵AD为∠BAC的平分线,BD⊥AD,

∴BD=DE,AB=AE=12,

∴CE=AC-AE=18-12=6,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DM是△BCE的中位线,

∴MD=1/2CE=3

(2)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E,

∵AD为∠BAC的平分线,BD⊥AD,

∴BD=DE,AB=AE=12,

∴CE=AC+AE=18+12=30,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DM是△BCE的中位线,

∴MD=1/2CE=15.

3.如图 , 在 Rt△ABC 中 ,∠ACB=90°,D 为△ABC 外一点 , 使∠DAC=∠BAC,E 为BD 的中点 ,∠ABC=60°,求∠ACE 的度数。

解:延长 AD 、 BC 交于F.

∵ 在 △ABC 与 △ACF 中,

∠DAC=∠BAC ,AC=AC ,∠ACB=∠ACF=90° ,

∴△ABC ≌ △ACF(ASA) ,

∴BC=FC,∠F=∠ABC=60° ,

∴∠CAF=30° ,

∵E 为 BD 的中点,

∴EC ∥ AF ,

∴∠ACE=∠CAF=30°.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 =90°,BA =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F =90°,M 为AF 的中点,求证:CF ME 2

1 .

证明:如图,延长EF 到D ,使DE=EF ,连接AD 、BD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BFE=45°,BE ⊥DF ,

∴BE 垂直平分DF ,

∴∠BDE=45°,

∴△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BF,∠DBF=90°,

∵∠CBF+∠ABF=∠ABC=90°,

∠ABD+∠ABF=∠DBF=90°,

∴∠CBF=∠ABD,

在△ABD和△CBF中,

AB=BC

∠CBF=∠ABD

BD=BF

∴△ABD≌△CBF(SAS),

∴AD=CF,

∵M为AF的中点,DE=EF,

∴ME是△ADF的中位线,

∴ME=1/2AD,

∴ME=1/2CF.

方法4已知一边中点,取另一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BD,若AB=10,CD=8.求MN的取值范围.

解:作BD中点E,连接ME、NE。

∵M,N分别为AD,BCc的中点

∴ME=1/2AB=5 NE=1/2CD=4

∵ME-NE

∴1

6.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AD 的中点,延长BP

交AC 于点N ,求证:AC AN 3

1 .

证明:作DM ∥BN 交AC 于M ,

∵AB=AC ,AD ⊥BC ,

∴BD=DC ,又DM ∥BN ,

∴NM=MC ,

∵点P 是AD 的中点,DM ∥BN ,

∴AN=NM ,

∴AN=NM=MC ,即AN=1/3AC .

构造中位线巧解圆锥曲线题

构造中位线 巧解圆锥曲线题 徐志平 (浙江金华一中 321000) 在求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题目时,通常需要先构造出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然后借助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来求解,现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求点的坐标 例1. 椭圆13 122 2=+y x 的一个焦点为1F ,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1PF 的 中点M 在y 轴上,那么点M 的纵坐标是 ( ) A. 43± B. 2 2± C. 23± D. 43± M 的坐标,只需先求点P 的坐标即可。 连接PF 2,由于M 是PF 1的中点,O 是F 1F 2的中点, 所以MO 是21F PF ?的中位线,又轴x MO ⊥,则有 轴x PF PF MO ⊥22,//,3312=-=P x 2 3±=,43±=∴M y ,故选(D )。 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端点在抛物线y 2 =x 上移动,记线段AB 的中点 为M ,求点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 的坐标。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定义,结合梯形的中位线性质 定理可以解决问题。 解:抛物线的焦点)0,41(F ,准线 方程:41 -=x ,上分别作点A 、B 、M 的射影A 1、B 1、M 1,则由MM 1 是梯形AA 1B 1B )(21 )(21111BF AF BB AA MM +=+= ,在ABF ?可以取等号) 通径∴>≥+AB AB BF AF (,2 211=≥AB MM ∴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 。 4 5 4123=-即45=M x 。 ∴显然这时弦AB 过焦点),(04 1F 。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12 1x y = ① 22 2x y = ②,①-②得M y x x y y x x y y y y 21))((2121212121=--?-=-+

相似三角形-构造相似辅助线双垂直模型

构造相似辅助线(1)——双垂直模型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2,1),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与线段OA的夹角是4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7.在△ABC中,AB=,AC=4,BC=2,以AB为边在C点的异侧作△ABD,使△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

8.在△ABC中,AC=BC,∠ACB=90°,点M是AC上的一点,点N是BC上的一点,沿着直线MN折叠,使得点C恰好落在边AB上的P点.求证:MC:NC=AP:PB. 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 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D点的坐标为() A. B. C. D.

10..已知,如图,直线y=﹣2x+2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以AB为短边在第一象限做一个矩形ABCD,使得矩形的两边之比为1﹕2。求C、D两点的坐标。

6.答案:解: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过点A作AB⊥OA,交待求直线于点B,过点A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x轴于点C,过点B作BD⊥AC则由上可知:=90°由双垂直模型知:△OCA∽△ADB ∴ ∵A(2,1),=45°∴OC=2,AC=1,AO=AB ∴AD=OC=2,BD=AC=1 ∴D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1,3) ∴此时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3x 第二种情况,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过点A作AB⊥OA,交待求直线于点B,过点A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y轴于点C,过点B作BD⊥AC 则由上可知:=90°由双垂直模型知:△OCA∽△ADB ∴

构造全等三角形种常用方法

名师堂 校区地址: 南充 市顺庆区吉隆街 咨询电话: 2244028优学小班——提分更快、针对更强、时效更高 构造全等三角形种常用方法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选择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SSS ”,“SAS ”,“ASA ”,“AAS ”,“HL ”)中,至少有一组相等的边,因此在应用时要养成先找边的习惯。如果选择找到了一组对应边,再找第二组条件,若找到一组对应边则再找这两边的夹角用“SAS ”或再找第三组对应边用“SSS ”;若找到一组角则需找另一组角(可能用“ASA ”或“AAS ”)或夹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边用“SAS ”;若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优先考虑“HL ”。上述可归纳为: () ()() ()S SSS S A SAS S S SAS A A AAS ASA ??? ????????? ?用用用用或 搞清了全等三角形的证题思路后,还要注意一些较难的一些证明问题,只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构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截长补短法 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E , 求证:AB+BE=AC . 解法(一)(补短法或补全法)延长AB 至F 使AF=AC , 由已知△AEF ≌△AEC ,∴∠F=∠ACE=45o, ∴BF=BE ,∴AB+BE=AB+BF=AF=AC . 解法(二)(截长法或分割法)在AC 上截取AG=AB ,由已知 △ ABE ≌△AGE ,∴EG=BE, ∠AGE=∠ABE,∵∠ACE=45o, ∴CG=EG, ∴AB+BE=AG+CG=AC . 2.平行线法(或平移法) 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对Rt △,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 例2.△ABC 中,∠BAC=60°,∠C=40°AP 平分∠BAC 交BC 于P ,BQ 平分∠ABC 交AC 于Q , 求证:AB+BP=BQ+AQ . 证明:如图(1),过O 作OD ∥BC 交AB 于D ,∴∠ADO=∠ABC =180°-60°-40°=80°,又∵∠AQO=∠C+∠QBC=80°, ∴∠ADO=∠AQO ,又∵∠DAO=∠QAO ,OA=AO , ∴△ADO ≌△AQO ,∴OD=OQ ,AD=AQ ,又∵OD ∥BP , ∴∠PBO=∠DOB ,又∵∠PBO=∠DBO ,∴∠DBO=∠DOB , ∴BD=OD ,∴AB+BP=AD+DB+BP =AQ+OQ+BO=AQ+BQ . A B C P Q D O D

【精品】2021年八年级数学解题技巧训练7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八年级数学解题技巧训练7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 方法含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经典试题 1.如图,已知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AM⊥CE于M,AN⊥BD于N.求 证:MN=1 2(AB+AC﹣BC). 二、技巧分类 技巧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2.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2)求∠MPN的度数. 技巧2 已知角平分线及垂直构造中位线 3.(2019秋?诸城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 A.3B.9 2C.5D. 15 2 4.(2018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中,已知AB=6,AC=10,AD平分∠BAC,BD ⊥AD于点D,E为BC中点.求DE的长.

技巧3 倍长法构造中位线 5.如图,△ABC中,∠ABC=90°,BA=BC,△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M为AF的中点,求证:ME=1 2CF. 技巧4 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6.如图,在△ABC中,∠C=90°,CA=CB,E,F分别为CA,CB上一点,CE=CF,M,N分别为AF,BE的中点,求证:AE=√2MN. 7.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点P是AD的中点,延长BP交AC于 点N,求证:AN=1 3AC.

2021年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7小题) 1.如图,已知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AM⊥CE于M,AN⊥BD于N.求 证:MN=1 2(AB+AC﹣BC). 【专题】证明题. 【解答】证明:延长AN、AM分别交BC于点F、G.如图所示:∵BN为∠ABC的角平分线, ∴∠CBN=∠ABN, ∵BN⊥AG, ∴∠ABN+∠BAN=90°,∠G+∠CBN=90°, ∴∠BAN=∠AGB, ∴AB=BG, ∴AN=GN, 同理AC=CF,AM=MF, ∴MN为△AFG的中位线,GF=BG+CF﹣BC, ∴MN=1 2(AB+AC﹣BC). 2.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ABD和等边△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 (1)求证:PM=PN;

相似三角形解答题难题含答案个人精心整理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Rt△ ABC中,∠ACB=90°,AC=3,BC=4,过 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C方向 以每秒5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 从点C沿射线 AC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 于H,过点E作EF⊥ 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 连接DG.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t 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 (2)当△DEG与△ACB 相似时,求t 的值. 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 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 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的时间为x. (1)当x 为何值时,PQ∥ BC? (2)△APQ 与△CQB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 若不能说明理由. 2.如图,在△ ABC中,ABC=90°,AB=6m,BC=8m, 动点P 以2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AC 向点C 移 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 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 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① 当t=2.5s 时,求△ CPQ的面积; ② 求△ 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 解析式; (2)在P,Q 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 时,求出t 的值.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BC=6cm,点P 沿 AB 边从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Q 同 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 t <6)。 (1)当t 为何值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当t 为何值时,以点Q、A、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3.如图1,在Rt△ ABC中,ACB=90°,AC=6,BC=8, 点D 在边AB 上运动,DE 平分CDB交边BC 于点E, EM⊥ 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 (1)当AD=CD 时,求证:DE∥AC; (2)探究:AD 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 二、构造相似辅助线——双垂直模型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2,1), 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与线段OA 的夹角是45°,求这个 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7.在△ABC中,AB= ,AC=4, BC=2,以AB 为边在 C点的异侧作△ABD,使△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所示,在△ ABC中,BA=BC=20cm,AC=30cm ,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 辅助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点 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方法一:倍长中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 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C E D B A 常见考点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 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 2AC AE =. 举一反三 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 2AB DE =.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复习过程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1.70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步骤(教师版)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 一、相似、全等的关系 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 二、相似三角形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①;②;③. 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 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 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找另一角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边对应成比例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 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三边对应 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找一个直角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找另一角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两边对应成比例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 4 找顶角对应相等判定定理1 找底角对应相等判定定理1 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判定定理3 e)相似形的传递性若△1∽△2,△2∽△3,则△1∽△3 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效果并不好,应当运用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 例1、已知:如图,ΔABC 中,CE ⊥AB,BF ⊥AC. 求证:BA AC AF AE = (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例2、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BAC 的 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点E 、F ,AC ·AE=AF ·AB 吗? 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 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 例1、 已知:如图,△ABC 中,∠ ACB=900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延长线于F 。 求证:CD 2 =DE ·DF 。 分析方法: 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 六、过渡法(或叫代换法) 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 1、 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 遇到三点定形法无法解决欲证的问题时,即如果线段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都在图形中的同一条直线上,不能组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虽然组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那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式中某条线段相等的一条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如果没有,可考虑添加简单的辅助线。然后再应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只要代换得当,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当然,还要注意最后将代换的线段再代换回来。 例1:如图3,△ABC 中,AD 平分∠BAC , AD 的垂直平分线FE 交BC 的延长线于E .求证:DE 2=BE·CE . 分析: 2、 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 当用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三角形,同时也无等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用等比代换法,即考虑利用第三组线段的比为比例式搭桥,也就是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找到与求证的结论中某个比相等的比,并进行代换,然后再用三点定形法来确定三角形。 例2:如图4,在△ABC 中,∠BAC=90°,AD ⊥BC ,E 是AC 的中点,ED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DF AC AF =. a)已知一对等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 c)己知一个直d)有等腰关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 理 例3、如图5所示,AB∥CD,BC∥AD ,DE⊥BE ,DF=EF,甲从B出发,沿着 BA、AD、DF的方向运动,乙B出发,沿着BC、CE、EF的方向运动,如果两人的速 度是相同的,且同时从B出发,则谁先到达?

相似三角形解题思路赏析

相似三角形解题思路赏析(3.29) 姓名_______ 评价 内容解读:人们在对两个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认识时,全等和相似的感知是伴生的.在数学上全等和相似是特殊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形状相同是二者的共性.全等形是相似比等于1时的相似形;同时我们应学会应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题讲解: 1、如图,在Rt △ABC 内有边长分别为,,a b c 的三个正方形,则,,a b c 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b a c =+ B 、b ac = C 、2 2 2 b a c =+ D 、22b a c == 2、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3cm 6cm AB BC ==,.某一时刻,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D 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 /s 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 △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 面积的 1 9 ? (2)是否存在时刻t ,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 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D BC ⊥于点D ,点O 是AC 边上一点,连接BO 交AD 于F ,OE OB ⊥交BC 边于点E . (1)求证:ABF COE △∽△; (2)当O 为AC 边中点,2AC AB =时,如图2,求 OF OE 的值; (3)当O 为AC 边中点,AC n AB =时,请直接写出 OF OE 的值. 4、已知9023ABC AB BC AD BC P ∠===°,,,∥,为线段BD 上的动点,点Q 在射线AB 上,且满足PQ AD PC AB = (如图1所示). B A D E C O F 图2 B A C E D 图1 F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 方法1 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已知: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ABM和△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FE,求证:DE=EF 证明:连接、, 和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 、、分别是、、的中点, ,, .

(2)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E, ∵AD为∠BAC的平分线,BD⊥AD, ∴BD=DE,AB=AE=12, ∴CE=AC+AE=18+12=30,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DM是△BCE的中位线, ∴MD=1/2CE=15. 3.如图 , 在 Rt△ABC 中 ,∠ACB=90°,D 为△ABC 外一点 , 使∠DAC=∠BAC,E 为 BD 的中点 ,∠ABC=60°,求∠ACE 的度数。 解:延长 AD 、 BC 交于F. ∵在△ABC 与△ACF 中, ∠DAC=∠BAC,AC=AC,∠ACB=∠ACF=90°,∴△ABC ≌△ACF(ASA) , ∴BC=FC,∠F=∠ABC=60°, ∴∠CAF=30°,

∵E 为 BD 的 中点, ∴EC ∥ AF , ∴∠ACE=∠ CAF=30°.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 =90°,BA =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F =90°,M 为AF 的中点,求证:CF ME 2 1 . 证明:如图,延长EF 到D ,使DE=EF ,连接AD 、BD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 ∴∠BFE=45°,BE ⊥DF , ∴BE 垂直平分DF ,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平面几何中十分重要的定理,它说明中位线的位置与第三边平行,长度是第三边的一半,应用它可解许多几何命题,如: 1.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例1 如图1,AD是△ABC的中线,E为AD的中点,BE交AC于F. 证明:取CF的中点H,连接DH,则DH为△CBF的中位线,EF为△ADH的中位线,故DH=1 2 BF, EF=1 2 DH. 2.证明两线平行 例2 如图2,自△ABC的顶点A向∠B和∠C的平分线作垂线,D、E为垂足.求证DE∥ BC. 证明延长AD、AE交BC与CB的延长线于M、N. 由∠1=∠2,BD⊥AM,可得AD=DM;同理可得AE=EN.故DE为△ANM的中位线. ∴DE∥MN,即DE∥BC 3.证线段相等 例3 如图3,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为BE、CD 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

证明取BC中点F,连接MF与NF. ∵BM=ME,BF=FC. 同理可得NF∥BD,且 又BD=CE,∴MF=NF,故∠3=∠4, 又∠1=∠4,∠2=∠3, ∴∠1=∠2,故AP=AQ. 4.证两角相等 例4 如图4,在△ABC中,M、N分别在AB、AC上,且BM=CN,D、E分别为MN与BC的中点,AP∥DE交BC于P. 求证:∠BAP=∠CAP. 证明连接BN并取中点Q,连接DQ与EQ,则DQ∥BM,且DQ=1 2 BM,EQ∥CN,且EQ= 1 2 CN, 又BM=CN. ∴DQ=EQ,故∠1=∠2, 又∵∠1=∠BAP,∠2=∠CAP, ∴∠BAP=∠CAP. 5.证比例式 例5 如图5,AD为△ABC的中线,过点C的任一直线与AD、AB分别相交于E与F,求

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构造相似基本恩图形,为解题打开一扇智慧之门

构造相似基本恩图形,为解题打开一扇智慧之门 相似三角形问题解答时,常遇到或构造一个重要解题基本图形,这个基本图形构成元件非常简单,但是这个图形的解题内涵非常丰富,能为很多问题的破解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支撑.一起走进这个基本图形. 一、认识基本图形 如图1,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ADE∽△ABC. 常见基本结论: 一“=”型比例式: AD:BD=AE:EC;AD:AB=AE:AC;AD:AE=BD:CE. 连“=”型比例式: AD:AB=AE:AC=DE:BC. 二、基本图形的解题应用 (一).直接应用型 1.1探求被截线段的长度 例1 (2019年四川内江市)如图2,在△ABC中,DE∥BC,AD=9,DB=3,CE=2,则AC的长为() A.6 B.7 C.8 D.9 解析:因为DE∥BC,所以=,即=,所以AE=6,所以AC=AE+EC=6+2=8. 所以选C. 点评:这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简易图形,是定理的一个重要缩影,更是解题的一个重要工具性图形,识记图形是基础,活用图形解题是根本,据图正确选择比例式是解题的关键. 1.2探求与截线平行线段的长度 例2 (2019年广西贺州市)如图3,在△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DE∥BC,若AD=2,AB=3,DE=4,则BC等于() A.5 B.6 C.7 D.8

解析: 因为DE∥BC,所以△ADE∽△ABC,所以=,即=,解得:BC=6,所以选B. 点评:基本图形中,当求与截线平行的线段长时,要转换解题思路,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转型为“A”字型的三角形相似问题解决,这种转化思想很重要. 1.3探求非比例线段,非平行线段的线段的长度 例3 (2019年广西贵港市)如图4,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ACD=∠B,若AD=2BD,BC=6,则线段CD的长为() A.2B.3C.2D.5 解析:设AD=2x,BD=x,所以AB=3x,因为DE∥BC,所以△ADE∽△ABC,所以=,所以=,所以DE=4,=,因为∠ACD=∠B, ∠ADE=∠B,所以∠ADE=∠ACD,因为∠A=∠A,所以△ADE∽△ACD, 所以=,设AE=2y,AC=3y,所以=,所以AD=y, 所以=,所以CD=2,所以选:C. 点评:在“A”字型基本图形中解题,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一是三角形相似,构造连等比例式;二是巧妙引进未知数表示未知线段,化抽象线段为具体表达线段,利于计算;三是依托基本图形为基础,提供新条件,为新三角形的相似奠基,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搭桥. 1.4 甄别比例式 例4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如图5,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和AC上,DE∥BC,M 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M交DE于点N,则() A.=B.=C.=D.=

典中点平行四边形专训5 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典中点平行四边形专训5 构造中位线解题的五种常用方法 ?名师点金? 三角形的中位线具有两方面的性质: 一是位置上的平行关系,二是数量上的倍分关系.因此,当题目中给出三角形两边的中点时,可以直接 连出中位线;当题目中给出一边的中点时,往往需要找另一边的中点,作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典例剖析:如图,在△ABC 中,BD,CE 分别平分∠ABC,∠ACB,AM ⊥CE 于点M,AN ⊥BD 于点N. 求证:MN=21(AB+AC-BC) 解题秘方:图中不存在中点,但结论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很类似,因此应设法寻找中点,再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要证明MN=2 1(AB+AC-BC),可找以MN 为中位线的三角形,故延长AM 交BC 于点F,延长AN 交BC 于点G,易证明2MN=FG,而FG=BC+FC-BC.又易证明BG=AB,FC=AC,故问题得解。 方法1: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1.如图,点B 为AC 上一点,分别以AB,BC 为边在AC 同侧作等边△ABD 和等边△BCE,点P,M,N 分别为AC,AD,CE 的中点。 (1)求证PM=PN ; (2)求∠MPN 的度数。 方法2:已知角平分线及垂直构造中位线 2.如图,在△ABC 中,点M 为BC 的中点,A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且AD ⊥BD.若AB=12,AC=18,求DM 的长。

3.如图,在△ABC 中,已知AB=6,AC=10,AD 平分∠BAC,BD ⊥AD 于点D,点E 为BC 的中点,求DE 的长。 方法3: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4.如图,在△ABC 中,∠ABC=90°,BA=BC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M 为AF 的中点, 求证ME=21CF 方法4: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5. 如图,在△ABC 中,∠C=90°,CA=CB,E,F 分别为CA,CB 上一点,CE=CF,M,N 分别为AF 、BE 的中点, 求证AE=2MN 方法5:已知一边中点推理得出另一边中点再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6.如图,在△ABC 中,AB=AC,AD ⊥BC 于点D,点P 是AD 的中点,连接BP 并延长交AC 于点N ,求证AN=3 1AC

第27章.相似——专训2:巧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第27章.相似——专训2:巧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名师点金:解题时,往往会遇到要证的问题与相似三角形联系不上或者说图中根本不存在相似三角形的情况,做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这类几何证明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常作的平行线有以下几种:(1)由比例式作平行线;(2)有中点时,作中位线;(3)根据比例式,构造相似三角形. 巧连线段的中点构造相似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E ,F 是边BC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D 是AC 的中点,BD 分别交AE ,AF 于点P ,Q ,求BP :PQ : QD. (第1题 ) 过顶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2.如图,在△ABC 中,AC =BC ,F 为底边AB 上一点,BF :AF =3:2,取CF 的中点D ,连接AD 并延长交BC 于点E ,求BE EC 的值. (第2题) 3.如图,已知△ABC 中,AD 为BC 边上中线,过C 任作一条直线交AD 于E ,交AB 于F ,求证:AE :ED=2AF :FB . (第3题 ) 过一边上的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4.如图,在△ABC 中,AB >AC ,在边AB 上取一点D ,在AC 上取一点E ,使AD =AE ,直线DE 和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证:BP CP =BD EC . (第4题 ) 过一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5.如图,在△ABC 中,点M 为AC 边的中点,点E 为AB 上一点,且AE =1 4 AB ,连接EM 并延 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BC =2CD. 作辅助线的方法一: (第5题①) 作辅助线的方法二: (第5题②) 作辅助线的方法三: (第5题③) 作辅助线的方法四: (第5题④)

找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题(教师)

找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在三角形中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现介绍几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二、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利用此定理可证明线段平行,从而可证明两角相等;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利用此定理可证明两条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 三、应用举例 1、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边中点,就直接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E 、F 、G 分别是AD 、BC 、BD 的中点,H 是EF 的中点,试说明线段GH 与线段EF 的位置关系; 简析:在△ABC 中,E 、G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可连接EG ,则 有AB EG 2 1 =;在△BCD 中,G 、F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可 连接GF ,则有CD FG 2 1 =, 而AB=CD ,所以EG FG =,即△ EFG 是等腰三角形,又H 是底边EF 的中点,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知GH ⊥EF. 2、如果已知三角形一边中点,则可以取另一边的中点连接起来构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例2、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B=2∠C ,AD 是三角形的高,点M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DM= 2 1 AB 。 分析:看到结论的表达形式,我们就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我们就可以构造AB 上的中位线,再证明这条中位线与DM 是相等的。 H G F E D C B A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学生版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 一、相似、全等的关系 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 二、相似三角形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① ;② ;③ . 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 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 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两边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4 找顶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 找底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 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3 e)相似形的传递性 若△1∽△2,△2∽△3,则△1∽△3 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例1、已知:如图,ΔABC 中,CE ⊥AB,BF ⊥AC. 求证: BA AC AF AE (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 a)已知一对等 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 c)己知一个直角 d)有等腰关系

1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秘籍》中点模型的构造1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

学生姓名学生年级学校 上课时间辅导老师科目 教学重点中点模型的构造(倍长中线法;构造中位线法;构造斜边中线法) 教学目标系统有序掌握几何求证思路,掌握何时该用何种方法做辅助线 开场:1.行礼;2.晨读;3.检查作业;4.填写表格 新 课 导 入 知识点归纳 1.已知任意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一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已 知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接两中点形成中位线;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性质. 新 课 内 容 做辅助线思路一:倍长中线法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给出下列结论: ①AE=2AC;②CE=2CD;③∠ACD=∠BCE;④CB平分∠DCE,则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 BF=2,∠GEF=90°,则GF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 3.如图,在△ABC中,点D、E为边BC的三等分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BD=DE=EC;②AB+AE>2AD;③AD+AC>2AE;④AB+AC>AD+AE。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 中,A B>BC,E 为BC 边的中点,AD为∠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 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5.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上的一点,连接BE 并延长交AC 于点F,AE =EF ,求证:AC =B F. 6.如图所示,在△ABC 中,分别以AB 、AC为直角边向外做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ACE,F 为BC 边上中点,FA 的延长线交DE 于点G ,求证:①DE=2AF ;②FG ⊥DE . F G E D B C A F D B C A E G F B C A D E

(完整版)初中数学_巧添辅助线__解证几何题

巧添辅助线 解证几何题 [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 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一、倍角问题 研究∠α=2∠β或∠β=1 2 ∠α问题通称为倍角问题。倍角问题分两种情形: 1、∠α与∠β在两个三角形中,常作∠α的平分线,得∠1=1 2 ∠α,然后证明∠1=∠β;或把 ∠β翻折,得∠2=2∠β,然后证明∠2=∠α(如图一) 2、 ∠α与∠β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三角形常称为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问题常用构 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添加辅助线(如图二) [例题解析]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 1 2 ∠BAC. 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12(180°-∠BAC )=90°-12 ∠BAC 。 ∵BD ⊥AC 于D ∴∠BDC=90 ° ∴∠DBC=90° -∠C=90° -(90° - 12∠BAC)= 1 2 ∠BAC 即∠DBC= 1 2 ∠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 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构造中位线巧解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定理。它是一个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在解题时,往往只知道一个中点,而另一个中点就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去寻找。本文就向同学们介绍三种在不同条件下寻找中点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的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应用时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定理的使用前提:三角形或梯形。 ②定理使用时,满足的具体条件: 两条边的中点,且连接这两点,成一条线段。 ③定理的结论: 位置上:与第三边是平行的;与底是平行的(梯形) 大小上: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 在应用时,要灵活选择结论。 4、梯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二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已知中位线长度和高,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 S梯=2Lh÷2=Lh 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二、什么情况下该用中位线 1、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1、小峰身高,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 cm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例2、如图3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则DE的长为。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