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高级生态学试题

大学高级生态学试题

大学高级生态学试题

安徽大学

试题名称:高级生态学学号:姓名:

1、名词解释(20分)

生物生产;逆行演替;限制因子;生态位释放;种群内禀增长率;年龄锥体;驯化;生态工程;最大持续产量;密度制约因子

2、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分)

3、如何理解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的概念,集合种群理论对自然保

护有何意义?(10分)

4、什么是集团(Guild)?这个概念在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究竟有何意义?(10

分)

5、简述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内含及其生态学意义?(10分)

6、假设一块草场只有一年生禾草、兔和狼,那么,在这一系统中:

1)兔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如何建立?

2)如果将狼去除,兔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又如何建立?

3)写出这些模型中参数所代表的生态学含义。

4)狼在这一生物群落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维持系统稳定的?

(20分)

7、谈谈你对分子生态学的理解。(10分)

8、在高级生态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你阅读了哪些生态学书籍,查阅了哪些生态

学期刊?谈谈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你对生态学的认识。(10分)

试题名称:高级生态学共1 页/第1页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植物生态学

1.与植物密切相关的生态条件(生态因子)包括水条件__温度条件__主条啤__空气和风__土壤条件___地形条件__生物条件_和_人类影响___等八类。 2.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有___旱生植物__中生植物_____湿生植物___和___水生植物 3.水生植物因其生长和水层深浅不同,可分为汽水植物____浮水植物____、和__挺水植物___ 4.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有_最适点__最低点__和_最高点_称为温度三基点。 5.由于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和要求不同,植物可分为___酸性土植物____中性土植物__和___碱性土植髓__三大生态类型。 6.对某一特殊的生态环境有指示作用的植物称为___三指示植物___ 7.温热多雨地区的森林,常常包括____乔木层_灌木层_____草本层_和____地被层_等层次。 8.同一生活型不同种的组合称为____层片 9.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活周期性变化的起止日期称为___物侯期__________________。 10.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貌,称为______季相 11.植物种间关系的形式有_____竞争、寄主、共主、附生、种间结合_ 12.中国植被可分为如下八个区域: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夸常绿阔叶林区域、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漠区域、青藏高原植被区域 13.群落最上层的优势种对群落的外貌、结构具决定意义,特称__建群种 1.何谓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的任务是什么? 2.何谓生态条件? 3.某植物从播种到出苗期间的平均温度为18"C,经历7天,该作物从播种到出苗的有效 积温是多少? 4.植物从播种到出苗,当月均温度为15℃时,需15天才能出苗,问此阶段棉花的活动积 温为多少? 5.樟不过长江,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6.为什么西藏高原的白菜,萝卜比其它地区的要7.简述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8.为了合理利用光,生产上采用了哪些措施? 9.禾谷类作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10.简述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1.以稻为例说明稻的不同生态型。 12.植物群落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3.决定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何谓群落结构?植物群落有哪些结构特征? 15.何谓植物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哪些 16.植物群落旱生演替有哪几个阶段? 17.举例简述水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 18.在桦林中,若出现较多的云杉幼苗,桦林植物群落可能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19.地球上常见的植物群落有哪些? 20.我国的植被分为哪几个植被区域?湖北省、湖南省属什么植被区域? 21.植被区域命名的原则是怎样的? 22.举例说明我国植被群落的分类单位。 23.群丛命名的根据是什么? 1.答;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植物生态学的使命是利用植物生态学的原理,揭示植物和环境之间正常的或失常的关系.掌握自然规律,以便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和保护环境,使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达到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答:在植物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只有那些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间或地点,对植物的代谢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密切联系的条件,如对植物特征、特性的产生,类型的形成,分布的限制,具有深刻影响作用的环境条件,才能称为生态条件。如水份、光照、温度、空气、风、土壤、地形、生物等生态条3.答:根据有效积温的公式计算:K=(18一10)×7=56(℃) 4.答:根据活动积温的公式计算:K(15—0)×15=225(℃) 5答:樟不过长江、云杉不能栽种在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温度的限制。樟不 越长江,是受到长江以北低温的限制,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是受到华北平 原的高温限制。这表明温度条件是限制植物南北分布的主要因素。 6.答:植物生长的呋慢幸要求有一定的温度条件外,还要求有一定的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比较显著的地巨千毛芝的生长和产品芒更量有良好的影响。西藏高原地 区的昼夜温差大。白天的高温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夜间的低温使植物的呼吸 作用减弱,因此白天产生的光合产物积累得较多。因此植物生长快而大,品质好。 7.答:太阳光在绿色植物芝兰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植物的生活中需要利 用光能进行物质生产,把二氧化碳和水加工成糖和淀争。三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需 要。植物的一切产量都是依靠这种作用而取得的。此外.尤其是影响植物生长和 发育厂一个重要生态条件。因为光的强弱和光的波长官目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器官 的分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植Q:器言芝形态和组织结构。而且,日照时间的 长短,还限制着很多植物的发育。由此看来,光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因 此,在生产活动中如何提高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使植物生产更多的有机物质, 这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8.答:生产上为了协调植物与光芒关系.满毛植物对光的需要,合理利用光能,充 分发挥植物的生产潜力,采用了合理密植、间套复种这些提高作物对日光能利用 的有效措施。 9答:禾谷类作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往往会出现生育期延长,发育推迟的现象。 因为南方为短日照、高温条件,到北方后变为长日照、低湿条件。使禾谷类作物 出现生育期延长,发育推迟的现象。因此应先选引早熟类型或对光、温反应迟钝 的品种,以免发生以上现象。 10答: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土壤能经常不断地为植物提供一定数量的水 分,养料、温度和空气。植物要在土壤里扎根和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肥沃土壤是 植物丰产的基础。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证。 11答:根据稻对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而分别形成对这些条 件的特殊要求.从而声生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型。如籼稻和粳稻是不同类型的温度 生态型。早稻、中稻、晚稻是不同类型的光照生态型:陆稻、水稻是不同类型的 土壤生态型。 12.答:植物群落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有关群落的外貌与结构,群落的生态与动 态,群落的分类与打芒等有关基本内容。 13.答;群落外貌是指群落的外表形态和相貌,它是群落和外界环境条件长期适 应的结果。而群落外蓑三要取决于植物种类的形态习性或长相,生活型或生长型, (特别是优势种的生活型)叶形以及周期性等几方面.因此群落的外貌特征主要反映 在群落的高度、种类组成、季相变化、成层现象、树冠类型、颜色、树皮特征、 芽的位置、类型、叶子形态、生活能力、以及变态根等因素有关。 14.答:销构是指群落所有种类及其个体在空间中的配置状态。结构是群落的一 个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动态和机能。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群 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和同生群。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 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垂直结构主要包括群落的地上成层现象,地 下成层现象与阶的特点。群落的水平结构,反映出不同群落在空间水平分化或镶 嵌现象的情况。时间结构反映出不同群落因组成成员不尽相同,群落在时间上的 周期变化或更替情况不一样。同生群能反映出群落的重要生态结构特征。 15.答;植物群落演替是指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 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替现象.植物 群落演替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个类型。原生演替即植物群落的演替是从操迪 上‘芒芦簧譬:生演替即植物群落是从被破坏的群落中开始的演替。 16.答:群落旱生演替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首先在岩石上出现的是地衣檀 QF举摹;纂二簧孟.田蓍募植物阶段;第三阶段,即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第四阶 段,即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17.答:水生植物群落演替共有六个阶段,其简单过程为冲口低等藻、菖植物巧 弓三浮爵植物阶段一如轮藻等沉水植物阶段一如睡莲、莲、芡实等浮叶根生植物 阶段一如芦苇、香薄,予百等羹荩植物阶段一如莎草、禾本科等湿生草本植物阶 段+木本植物阶段。 18.答:在桦林群落中,若出现较多的云杉幼苗,今后以择卞为建群种缩植物群 落,将可能变为以云杉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所代替。因为云杉比桦树耐阴.当云 杉处在苗期耐对棒树影响不大,当云杉生长超过桦树时,由于桦树不如云杉耐阴, 所以很快衰弱下去,而云杉生长得更好.成为以云杉为建群种的群落了。这说明 植物群落形成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应运用植物群落的知识把握群落变化 的方向和速度,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19.答:地球上常见的植物群落有热带雨林群落,红树林群落,雨绿木本群落, 硬叶木本群落.夏绿木木群落,针叶木本群落,雨绿干燥草本群落,夏绿干燥草 本群落,中生草本群落,湿生草本群落,水生草本崔落.冻荒漠群落等。 20.答:《中国植被》将我国植被区域划分为八个植被区域。即:寒温带针叶林区 域,温带针叶筒卜逞交林区域,暖湿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热带季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羹巨壤.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湖北、 湖南两省均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21.答:植被区域的划分是按照热量带加上占优势的地带性植被型或其组合.再 加上区域QF食名万式命名,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22.我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将植物群落分为三个“级”,即植被型(为高级单位), 群系(为中级单位)和群丛(为基本单位)。在每个“级”之上设辅助单位“组”, 级以上设"亚型"为分类单位的补充。例如: 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等植较茎如寒温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 植被亚型如山地杨桦林,河岸落叶阔叶林群系组如温带松林,石栎林等 群系如大针茅草原,芨芨草草甸等亚群系如羊草十中生杂草类 群丛组如杜鹃、落叶松林群丛如羊草十大针茅十寸草苔草原 23.答:群丛命名一般以优势种为根据,通常依照群落的层次由上而下地依次写 出各层的优势种。如狗尾草十马唐群落。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 1 页共1 页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得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得场所,它包括岩石圈得上层、全部得水圈、大气圈得下层。 环境:就是生物赖以生存得外界条件得总与。它包括一定得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得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得生态环境。 尺度:就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得样方占整个样方得百分比,表示物种得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得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得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得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得存活后代得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得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得多少。 物种得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得分配状况,它反映得就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得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得生物种群不受其她因子限制时得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得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得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得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得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得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得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得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得空间.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高级植物生态学试题

《高级植物(生理)生态学》课程考试试题 生命科学学院周晓丽学号:G2004477 一、名词解释(30分) 1.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低于阳生植物,C3植物低于C4植物。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 CO2饱和点: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环境中CO2的浓度称二氧化碳饱和点。 CO2补偿点: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就是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 3.量子产率与羧化效率 量子产率:体系吸收每一个光子所引发的某种事件的数目。符号为ψ,Y。积分量子产率为Ф=事件数/吸收光子数。对于光化学反应,ψ=反应物消耗(或产物产生)的数量/吸收光子数量。微分量子产率为φ=(d[x]/dt)/n。式中d[x]/dt为某可测量量的变率,n为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光子数(摩尔或爱因斯坦)。ψ可用于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反应。 羧化效率:在低CO2浓度条件下,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直线的斜率(CE)受羧化酶活性和量的限制。因而,CE被称为羧化效率。CE值大,则表示Rubisco的羧化效率较高。 4.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植株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5.植物的碳同位素区异:主要指C3、C4在植物体内的不同含量。

二、简答题(40分) 1、画图示意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并标示出暗呼吸、光补偿点和光饱和 点。 光和响应曲线 2、如何理解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中的F V/F m和NPQ,它们在分析植物光合生 理分析有何意义? 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我们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 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三大技术。由于其测量快速、简单、可靠、且测量过程对样品生长基本无影响,目前已成为光合作用领域发表文献最多的技术。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的工作原理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教授Ulrich Schreiber 博士利用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荧光仪——PAM-101/102/103。 所谓调制技术,就是说用于激发荧光的测量光具有一定的调制(开/关)频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分 1.趋异适应 2.顶级群落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 4.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 6.生态幅 7.生态入侵 第 1 页共 8 页 8.生态阈值 9.边际效应 10.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 得分: 分 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 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和

、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 ,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为信号。 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和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和 两类。 第 2 页共 8 页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得分: 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德国,HAECKEL,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美国Odum,1983);生态学是研究影响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加拿大Krebs,1985)。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 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生态学前沿科学领域与热点问题: (1)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 (2)生态系统服务 (3)生态健康与生态修复 (4)全球变化 (5)生态环境变迁与重大疫病和人群健康效应 (6)转基因生物释放的生态效应 (7)生态入侵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 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物资和非生命物质的枢纽正是由绿色植物所组成的植被。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物理环境所组成的总体,是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的产物所集中的圈层。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区域环境:由于地球环境的非均一性而形成的区域环境,各个区域都是气候和地

基础生态学终结复习题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作者:————————————————————————————————日期: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事物和其他生物 生存因子: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内稳态: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基因型:种群内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小气候: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就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哈-温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个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种间竞争: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业。竞争的结

生态学考研试题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因子生活型谱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林德曼效率群落排序生态对策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3、用能量流程图简述在最适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形成净初级生产力(千卡·米-2·天-1)。 四、计算题(15分) 用比例重叠法计算A、B两物种利用食物资源(以食物大小表示)的生态位重叠值? 物种食物资源大小(mm) 1-10 11-20 21-30 A 11 2 0 B 5 2 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生态型协同进化生态入侵演替群落排序 生态位食物链初级生产力负载量(carrying capacity) 同资源种团(GUILD) 二、问答题(70分) A 必答题(10分) 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基本特点。 B选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5、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一、名词解释 生态位内禀增长能力生物地化循环生态入侵生活型顶极群落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生态学入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非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 问答题:1生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2叙述被子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及主要时期 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 4虫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 5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 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生态学》 问题题:1生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 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3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5群落结构及意义 第一部分、传统面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自己,你能告诉我些什么?) 这一问题如果面试没有安排自我介绍的时间的话。这是一个必问的问题。考官并不希望你大谈你的个人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生活动力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下面是一个积极正面回答的好例子:“在高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一直努力提高各项运动的成绩。大学期间,我曾在一家服装店打工,我发现我能轻而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我很有竞争意识,力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你可以事先和其他的MBA交流一番。问问他们在毕业后在公司的头5年都做了些什么。可以这样回答:“我希望能在我的职位上尽力做好工作,由于在同一领域工作的许多人都被提为区域负责人,所以我亦有此打算。”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D.生物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答案:C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集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频度:某物种在调查X围内出现的频率. 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 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