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

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

C73/D09.302/D34/D4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一版)。

2.定义

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

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

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5;ICD:50.2905);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

9-CM-3:06.2-06.4 ICD:50.2905) 。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疗效评价标准

结节性甲状腺肿: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进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进。

甲状腺腺瘤: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治疗方法

1.中医外治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郁痰阻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2)痰结血瘀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3)肝火炽盛治法:清肝泄火。方药: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

(4)肝阴虚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肝。方药:天王补心丹

加减。

3. 其它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灸、脐疗等。

4. 护理:辨证施护。

(八)出院标准

1.创面愈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基础病变,住院期间病情发作或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28 内分泌科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1)瘿病诊断确立; (2)突眼,突眼度>18mm; (3)常有畏光流泪、眼部胀痛、复视、斜视,视力下降; (4)常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甚至固定,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溃疡,眼球炎甚至失明。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年),《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1)Graves病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诊断确立; (2)突眼,眼部表现分级达ATA分级标准3级(含3级)以上(见下表)(3)常有畏光流泪、眼部胀痛、复视。斜视,视力下降等症状; (4)常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甚至固定,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溃疡,眼炎甚至失明等体征。 (5)必要时作眼CT检查。 (二)证候诊断 1.肝气郁结证:双眼突出,胸闷,颈前肿大,质软不痛,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2.肝火旺盛证:双眼突出,烦热汗出,消谷善饥,面部烘热,颈前包块,手指震颤,眼球突出。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

3.风阳内动证:双眼突出,畏光流泪、眼胀涩,眼球运动障碍,颈前包块。头晕头胀,头部、肢体颤抖。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或数。 4.气阴两虚证:双眼突出,畏光流泪、眼胀涩,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颈前包块。头晕心慌,失眠多梦,体倦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5.痰结血瘀证:双眼突出,胀痛,颈前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呆。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 6.阳虚水泛证:双眼突出,畏光流泪、眼胀涩,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颈前包块。面色晄白、形寒肢冷、浮肿、腰背冷痛、精神不振。舌胖嫩有齿痕,质暗或红,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理气、消瘿散结 (1)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柴胡、郁金、青木香、陈皮、枳壳、芍药、玄参、浙贝母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风池、瞳子髎、攒竹、丝竹空、太冲、肝俞、胆俞。 操作:风池穴作导气法诱导针感传至眶区, 瞳子髎、攒竹、丝竹空不行手法,太冲、肝俞、胆俞用平补平泻。 (3)饮食疗法 宜进食疏肝理气、降肝火的食品,如丝瓜、山楂、绿芽菜、芹菜、胡萝卜、山药、蘑菇、银耳等食品。 2.肝火旺盛证 治法:清热泻火、消瘿散结 (1)推荐方药:栀子清肝饮加减。生地、当归、山栀、丹皮、黄芩、黄连、浙贝母、酸枣仁、牛蒡子、柴胡、川芎、白芍、龙胆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风池、瞳子髎、攒竹、丝竹空、阳白、阳陵泉、太冲、内廷、侠溪操作:风池穴作导气法诱导针感传至眶区, 瞳子髎、攒竹、丝竹空、阳白不行手法,阳陵泉、太冲、内廷、侠溪用泻法。 (3)饮食疗法 宜进食清肝降火的食品,如雪梨、苦菜、荸荠、苦瓜、西红柿、绿豆、绿豆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药物敷贴 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 3.哮病(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一、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有甲状腺毒症。 2.体征:心率加快,甲状腺肿大(可伴血管杂音),手震颤,甲状腺相关眼病表现,胫前粘液性水肿或类杵状指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FT3)水平增加,血清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S-Ab)阳性,和/或摄131I 率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甲状腺手术 3.同位素131I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05.0 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沉; (3)甲功全项、心电图 (4)131I摄取率; (5)胸片、心电图、甲状腺彩超。 2.酌情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甲状腺药物 2.放射性碘治疗 3.中医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病情改善。 2.甲功(主要是FT4 、FT3)好转。 3.治疗方法选择明确。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出现甲亢危象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 一、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瘿病(TCD编码为:BNG1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编码为:E03.9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瘿病临床常见证候: 气郁痰阻证 痰结血瘀证 肝火旺盛证 心肝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医内科学》。瘿病临床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CD编码为:BNG120 ICD-10编码为:E03.9 )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血清甲状腺素(TT4、TT3、Fl、FT3)、血清TSH测定 (4)甲状腺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甲状腺抗体检测(TgAb TPoAb TRAb、心肌酶、心脏彩超。 (八)治疗方法 1.内科基础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4.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5. 外治法。 6. 其他疗法。 7. 护理:辨证施护。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 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302/D34/D4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08第一版)。 2.定义 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

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 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 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5;ICD:50.2905);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 ICD-9-CM-3:06.2-06.4 ICD:50.2905) 。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疗效评价标准 结节性甲状腺肿: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甲状腺腺瘤: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精编WORD版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一、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瘿病(TCD编码为:BNG1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 编码为:E03.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瘿病临床常见证候: 气郁痰阻证 痰结血瘀证 肝火旺盛证

心肝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内科学》。瘿病临床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CD编码为:BNG120、ICD-10 编码为:E03.9)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血清甲状腺素(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 (4)甲状腺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甲状腺抗体检测(TgAb、TPoAb、TRAb)、心肌酶、心脏彩超。 (八)治疗方法 1.内科基础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4.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5.外治法。 6.其他疗法。 7.护理:辨证施护。

新增60个中医临床路径一览表

三县中医院新增临床路径(60个)序号科室疾病名称主要治疗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1眼科圆翼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皮肤科丹毒(丹毒)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白疕(寻常型银屑病)实施性中医临3皮肤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床路径白驳风(白癜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4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径5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发(蜂窝织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治疗皮肤科瓜藤缠(结节性红斑)临床路径溃疡(下肢溃疡)实施性中医临床路中医中药+中医外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7皮肤科径疗8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瘤(皮下肿物)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9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湿疮(湿疹)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10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皮肤科隐疹(荨麻疹)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痹证(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实施性中11皮牵引制动+中医中药治疗骨科医临床路径12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中医中药+特色治疗骨科肱骨干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中药+基础治疗+必要时打压支撑植骨骨蚀(股骨头坏死)实施性中医临床13骨科术、选择性血管介入、带肌蒂血管骨块植路径入等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桡骨骨折)实施性14骨科手法复位+内/外固定+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15骨科手法复位+外固定+中医中药+特色治疗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暴盲(视

网膜静脉阻塞)中医临床路16眼科中医中药+基础治疗径17眼科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疗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18眼科中医中药+西医治疗性眼病)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19风湿科痹证(结缔组织病)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中药+中医外治+西医治疗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实施性中医临20风湿科中医中药+特色治疗+西医治疗床路径风湿痹证(系统性红斑狼疮)实施性21中医中药+西医治疗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臌胀(肝硬化腹水)实施性中医临床22肝病科中医中药+中医外治+西医基础治疗路径心胀病(扩张型心肌病)实施性中医23心病科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治疗+西医基础治疗临床路径噎膈病(食管癌)实施性中医放临床24放疗科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路径(放射治疗版)经腹/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25妇产科癥瘕(卵巢良性肿瘤)+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经腹子宫全或次全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26妇产科癥瘕(子宫平滑肌瘤)术+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7内科肺络张(支气管扩张症)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8内科风眩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中药+西医治疗29内科吐酸病(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中药+西医治疗30内科积聚(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中药+西医治疗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中医中31内科肉瘿(结节性甲状腺肿)药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页脚内容1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页脚内容2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药物敷贴 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 页脚内容3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规定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 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 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 C73/D09.302/D34/D4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一版)。 2.定义 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 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 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5;ICD:50.2905);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

瘿病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中医临床路径 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TCD 编码:BNG1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 指南》 (ZYYXH/T42-2008)。 (中华医学会,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类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 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瘿病 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肝气郁 结证 肝火旺盛证 风阳内动证 气阴两虚证 痰结血瘀证 阳虚水泛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 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TCD 编码:BNG120)和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FT3、FT4、TSH) (2)甲状腺特异性抗体(TPOAB、TM、TRAB) (3)突眼度 (4)甲状腺超声 (5)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6)心电图 (7)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8)胸部透视或X线片 (9)眼科检查 (10)眼部C 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SAB 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消瘿散结。 (2)肝火旺盛证:清热泻火、消瘿散结。 (3)风阳内动证:育阴潜阳、消瘿散结。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5)痰结血瘀证:化痰软坚、活血化瘀。 (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消瘿散结。 2.中成药治疗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 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 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 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 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 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 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

内分秘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 断 标 准: 参照中华 中 医 药学会《糖尿病 中医防治 (ZYYXH/T3.1~ 3.15—2007)。 (2 )西 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 分会《中国 2 型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 、糖化血红蛋白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规范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经管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药物敷贴 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 3.哮病(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其他外治法:敷贴、熏洗、涂擦、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膏摩、中药离子导入。 康复训练 2.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外治法:外用膏药、外用洗药。 3.骨蚀(股骨头坏死): 外展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术治疗 4.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针灸、雷火灸、电针、穴位注射。 针刀治疗:分析病情,寻找高应力点、神经卡压点及引起功能障碍畸形的原因,选择不同治疗点,进行松解与解锁。 七、针灸科: 1.面瘫(面神经炎): 针灸治疗:采用循经及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包括体针、电针、灸法、拔罐。 2.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针灸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刺激、温针灸、平衡针疗法、拔罐、穴位注射、TDP照射、腹针疗法、热敏灸疗法。 八、内分泌科: 1.消渴病(2型糖尿病): 中药外用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 2.消渴病痹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熏洗(蒸)法:适用于各种证型,对阳虚寒凝证尤为适用。 针灸疗法:体针、耳针、电针、推拿疗法。 3.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

消渴临床路径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概述】 消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根据消渴的临床特征,主要是指西医学的糖尿病,其它如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诊断】 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一)诊断要点: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可能。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类证鉴别: 1、与口渴症鉴别: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2、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二、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 年)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一天内随机测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空腹至少8小时)FPG≥7.0mmol/l(126mg/dl); 3) OGTT(葡萄糖75g)服糖后2小时血糖(PG2h)≥11.1mmol/l。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规章制度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管理规章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药物敷贴 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 3.哮病(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