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

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且社会危害大,致残率高。因此,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一直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对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性症状有显著成效,但大多数西药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及前景。现将中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概况综述如下。

1中医理论

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多属“癫狂”的范畴。其病因不外内外界的“邪气”压倒了机体的“正气”,即六淫的侵袭,七情过伤及劳倦、外伤、遗传等,以致机体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痰火搏结,蒙蔽心窍,而产生或虚或实的癫狂病证。主要病变在肝、胆、心、脾。《难经》详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床表现,如《难经·五十九难》说:“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

视。”《丹溪心法·癫狂症》说:“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癫狂虽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故又有虚、实杂症。

2临床辨证分型

2·1中医辨证分型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虽然多属“癫狂”的范畴,但不能画等号。其辨证是以主证、舌质、舌苔、脉象为主要依据,以八纲为基础,结合病因、病机,对精神症状进行辨证。王志勇等[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癫病、狂病的诊断依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癫病和狂病。谭惠军等[3]根据证候表现分为癫证(痰气郁结型、气虚挟痰型、心脾两虚型)、狂证(痰火扰神型、火盛伤阴型)、癫狂合并症。石向东[4]分型为痰火扰神型、脾肾阳虚型、气血瘀滞型。凌可与[5]参照1984年苏州会议制定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分为肝郁气滞、痰气交结、心经痰火、肝经火旺、阳明火郁、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七型。

2·2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精神疾病辨证同其他疾病一样,应求同存异便于交流,但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尚未有确切的辨证指佂,且抗精神病药物对舌脉象又有所影响,故缺少客观定性、定量。而且中、西医有不同的理论体系、诊断

方法和治疗思路,为了明确中医关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方法等相关问题, 198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指导下,制订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将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诊断标准化结合起来。其中1991年修订的《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应用较广,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CCMD-Ⅱ为依据,再结合中医辨证分为:痰火内扰型,痰湿内阻型,气滞血瘀型,阴虚火旺型,阳虚亏损型及其他型[6]。分别从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每一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从而使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逐渐趋于客观统一。

3纯中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相当复杂,多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王志勇等[1]用温胆汤和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分裂症28例,治愈23例,好转3例,未愈2例,有效率92. 86%。李东海[7]对100例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用愈神丸(胆南星、天竺黄、茯苓、橘红、石菖蒲、远志、炒枣仁、郁金、甘草等)治疗,临床治愈48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刘宝泉等[8]自拟三生礞石汤加减(生石膏、生大黄、生铁落、青礞石、赭石、芒硝)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再选用调补方剂:偏阳虚用补心丹化裁,偏阴虚用当归六黄

汤加减,偏于脾虚用归脾汤加减,治疗4周,总有效率92. 86%。梁开容[9]对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阳为纲辨治。阳证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阴证用四逆汤加味,均治疗65 d,总有效率为84. 13%。刘振杰[10]对阳性精神分裂症和阴性精神分裂症各30例,予改良葛根液(赤芍、丹参、川芎、冰片、黄芪、茵陈、柴胡、当归、银杏叶)治疗,并与服用维思通的阳性组、阴性组比较。发现改良葛根液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均有效,并与利培酮疗效相当。

4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下丘脑神经递质的改变、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活动过度、额前叶多巴胺活动下降、免疫障碍、遗传等因素有关[11]。对中枢神经系统,中药具有调节体内多巴或多巴胺代谢的作用,可能减轻DA代谢活跃造成的损伤,清除损伤神经元的有害因素,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使其功能趋于正常,减轻精神症状[12]。

4·1自拟方剂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陈振华等[13]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设计,将120例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自制壮阳胶囊加利培酮组(附子、巴戟天、淫羊霍、仙茅、肉桂、干姜、党参、黄芪、熟地、龟板、陈皮、砂仁、甘草)和安慰剂加利培酮组,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结果:壮阳胶囊加利培酮组的有效率为56. 9%,安慰剂加利培酮

组为36. 2%, 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壮阳胶囊组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显著优越于安慰剂组。高存友等[14]在用原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成汤剂扶正开窍口服液Ⅱ号(附子、肉桂、干姜、炙甘草、人参、丹参、节菖蒲、茯神、远志、炒枣仁、夜交藤、莪术、红花、赤芍、桃仁、郁金、白矾、生半夏)治疗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用原抗精神病药物;以脑诱发电位和PANSS为主要指标探讨中药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脑诱发电位P300和AEP主要波幅指标明显提高,部分潜伏期指标缩短,且以反应额叶功能的FPz点各指标变化最为明显。提示大脑兴奋提高,信息加工过程加快,思维的逻辑性得到有效的改善,表明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恢复。PANSS评分显示中药调理没有激活精神分裂症症状,反而在反应缺乏及阴性症状方面取得改善。张宗伦[15]将60例具有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或肌注抗精神病药同时给予自制中药汤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丹参、栀子、茯神、远志、酸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琥珀、甘草),对照组口服或肌注抗精神病药。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激越症状的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抗精神药联合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与抗精神病药合并苯二氮类药相当。

谭斌[16]应用自拟中药泻火定狂汤(由黄芩、黄连、黄柏、当归、龙胆草、大黄、知母、芦荟、生地、生石膏、代赭石、甘草组成)协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设3个组,中药组用中药治疗,观察组用中药合并利培酮,对照组用利培酮,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杨晓[17]采用自制中药解郁开窍丸(青礞石、夜交藤、珍珠母、磁石、生龙骨、生牡蛎各、柴胡、白芍、黄芩、黄连、大黄各、郁金、石菖蒲、白矾、水牛角、地龙各、人工牛黄)结合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88例,并设单用西药治疗84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88例,显效6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 9%;对照组84例,显效48例,有效1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1. 4%,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2中药制剂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吕红艳等[18]随机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舒血宁并用氯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氯氮平治疗, 2组患者均保持原服氯氮平剂量不变。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王国富[19]采用抗精神药物舒必利、氯氮平合用银杏叶片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86例,与单纯用西药治疗8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41例,显效38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49例,有效12例,无效3

例。2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赖群清等[20]将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抗精神病药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31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倪秀英等[21]用活血化瘀中成药复方丹参片观察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91例,试验组在原服药量(氯丙嗪)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片,对照组加服等量安慰剂。3个月后,经SANS、TESS评定显示复方丹参片能起改善阴性症状及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4·3传统名方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关于痰与癫狂的关系,早在《内经》中既有“治疗癫狂宜下其痰”的说法,对痰火内扰型精神分裂症,多用生铁落饮、温胆汤、礞石涤痰汤等镇心涤痰、清肝泻火的方剂加减治疗。常蔚[22]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Ⅰ为单纯用温胆汤治疗,实验组Ⅱ为温胆汤加氯丙嗪治疗,对照组为氯丙嗪治疗,用PANSS 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显示:实验Ⅱ显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实验Ⅰ与对照组间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胡海燕等[23]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礞石涤痰汤。治疗6周后, BPRS 评分2组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思维障碍和活动增多因子尤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对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多用理气化痰、开窍醒神的方剂治疗,如导痰汤、

顺气导痰汤、解郁化痰开窍汤等。刘景利等[24]将符合痰湿内阻型6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服用导痰汤及小剂量利培酮,对照组单用利培酮。2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病理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频率低,程度轻。王建荣[25]用顺气导痰汤联合氯氮平治疗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采用氯氮平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顺气导痰汤。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 8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气滞血瘀型精神分裂症,多采用癫狂梦醒汤等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的方药。王吉祥[26]将10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分为2组,A组(56例)在原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B组(52例)根据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疗程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CGI)、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A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2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愈显率62. 50%; B组则痊愈6例,显著进步14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愈显率38. 46%;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王喜龙[27]用癫狂梦醒汤加减合并小剂量利培酮(维思通)治疗门诊患者86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单用利培酮的对照组,且见效快。

5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药味丰富,组方灵活,专人专方,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少;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但可降低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减少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可提高抗精神病药疗效,甚至对一些难治性患者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中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①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见效慢,急性期部分患者服药困难;②中医辨证难统一、用药分散、尚无比较定型的方剂,与西药相比较,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难以推广和普及;③目前临床报道多局限于临床疗效观察,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文献缺乏。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段飞茹,高少才.温胆汤和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分裂症2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3): 9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98-116

[3]谭惠军,陈翠霞,苏玉枝.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J].国医论坛, 2009, 21(6): 35-36

[4]石向东. 76例精神分裂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J].光明中医,2005, 20(3): 60-61

[5]凌可与.辩证分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35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 2005, 21(5): 11-12

[6]沈渔邨.精神病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03-939

[7]李东海.愈神丸治疗精神分裂症100例[ J].中国民间疗法,2003, 11(4): 37

[8]刘宝泉,谷不,张立霞,等.先涤泻后调补法治疗精神分裂症42例[J].新中医, 2004, 36(4): 56

[9]梁开容.阴阳为纲辨治精神分裂症12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8, 14(3): 3-4

[10]刘振杰.改良葛根液治疗精神分裂症及改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6): 643-644

[11]蔡焯基,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病因、治疗、康复[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4-71

[12]刘俊德.泻火定狂汤治疗精神分裂症100例[J].中医研究,2004, 17(5): 30-31

[13]陈振华,王高华,陈仁云,等.壮阳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9):1889-1892

[14]高存友,甘景梨,杨代德,等.中药调理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 33(5): 312-313

[15]张宗伦.抗精神病药联合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

越症状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6): 648-649

[16]谭斌.泻火定狂汤协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J].陕西中医, 2006, 27(3): 297-298

[17]杨晓.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88例[J].四川中医, 2008,26(3): 71-72

[18]吕红艳,杨旭荣.舒血宁合并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02, 25(1): 9-10

[19]王国富.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 2003, 19(5): 13

[20]赖群清,李志彬.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03, 26(4): 19

[21]倪秀英,郑荣.复方丹参片治疗Ⅱ型慢性精神分裂症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 2001, 13(4): 31

[22]常蔚.温胆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4(3): 54-55

[23]胡海燕,朱未名,郑虹.礞石涤痰汤结合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 2007, 48(2): 129-130

[24]刘景利,马丽,王勇,等.导痰汤加减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3): 208-221

[25]王建荣.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32例疗效观察

[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8(6): 45

[26]王吉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 25(6): 383

[27]王喜龙.中药联合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86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13): 61

护理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

护理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 篇一: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院 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毕业论文年5月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来说,只有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要知道错误的方法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将是非常不利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是同样如此,那么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才是正确的呢?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总结出了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三个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1、家属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心理上的疏导对于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根据患者自身的病发程度,合理的选用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所有的治疗都只是控制,首选药物控制,病情确诊后就得对症治疗,不要相信网上的特效药,要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服药后病情一旦减轻,也不能擅自的停药减药,否则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2、良好的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为了保证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正确性,除了需要重视心理治疗以外,病人还要与医生配合,其家属也要给予全面的支持,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家庭干预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家属应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心理治疗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及支持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降低复发、改善功能、减少家庭负担,以及提高家庭功能。 3、切勿私自停药增减药量

专家呼吁:选择药物不当可能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 直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差异较大,病情也不同。 很多人私自更改药物的治疗剂量,这是不对的,精神分裂症的暂时病情缓解,可 能是假象,大家要注意巩固治疗。同时,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前有数十种,虽 然这些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像抗生素那样有着明确的抗菌谱,但是每一种药物都 有其相对的"靶症状",这也是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为住院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道理。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大家应有信心、 有恒心,科学认识,正确对待,这样才能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 目前国内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药物控制治疗,但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药物 治疗精神分裂症就算治愈,也有非常高的复发率,相比于长期复杂的药物控制,脑立 体定向微创手术是一次性的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脑立体定向手术可在直视下、按个 体差异,精确定位,可精确的阻断精神分裂症的传导通路抑制发作,从而提高难治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患者只要住院15天,2-3个小时的手术,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治愈。 【权威分析】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为什么能治愈精神分裂症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为什么能治愈精神分裂症呢?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通过立体定向仪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在定向仪引导下与显微镜结合,在直视 下对颅内病灶进行微创修复。通过立体定向开颅术用于功能区病灶及脑深部病灶定位 神经调控,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范围,避开重要功能区、使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脑立 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不需开颅,不需全麻、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中 国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篇章,给中国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家具有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 疗精神分裂症资质的医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所采用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是斥巨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一】: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特殊用药护理、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的经验。结果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结论加强心脏病孕产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护理,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尤其是出现心力衰竭时,对母婴危害极大[1]。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及产生的影响,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使母婴安全渡过孕产期,降低母婴危险系数及围产期病死率,是医护人员和孕产妇最关心的问题[2]。本院4年多共收治了9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现将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为20241例,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93例,年龄21~39岁,平均29岁;孕周30~41周,平均35周;初产妇57例、经产妇36例;初中以下文化76例;外来流动人口61例;心功能Ⅰ~Ⅱ级66例、Ⅲ~Ⅳ级2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8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原发性心肌病3例、围生期心肌病2例、心律失常45例、妊娠合并其他心脏病8例;78例行剖宫产结束分娩、12例阴道自然分娩、3例行产钳助产;发生心力衰竭18例,其中孕期15例、分娩期1例、产褥期2例;90例产妇均于6~14d出院,3例因心衰控制不佳转内科进一步诊治,无死亡病例。 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自患者入院开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并做好记录。注意宫缩、胎心、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时采用心电监护仪24 h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1 早期识别心衰症状 尽早识别心衰早期症状,对心衰的诊治和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除收集一般产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doc

题目:老年高血压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学院: 专业名称:护理学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7月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医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应用药物的护理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2010-2011年共管理的高血压病人中抽取患者56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 1.2 方法 1.2.1 住院后24~48 h检测高血压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脑出血、心力衰竭、遗传因素、动脉硬化以及各种社会因素。 1.2.2 采集病史:记录在发病阶段产生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确立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肥胖症、精神压力、体育活动量、饮食习惯、季节差异、酒精消耗量)。体位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 min,取平均数。对于可疑对象应逐日多次测血压,然后探讨、总结。对有疑问的患者,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1.3 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1],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正常血压为130/85 mm Hg以下,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1.4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机会要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冠心病。盐摄入过多:盐摄入量越多,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病率越高[2]。我国南方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人的饮食较清淡。高脂血症: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又导致高血压。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动脉内膜,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便血压升高。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大量饮酒:饮酒量越多,人的血压水平就越高,长期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顽固性高血压。酒精可使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心理因素: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和抑郁都可引起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如久坐的室内工作。 1.5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1.5.1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2]。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 mm 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医学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5篇

医学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5 篇医学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1 实习阶段对于每一个即将跨入社会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新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现代社会激烈地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实习护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学习和得到锻炼,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为自己将来的独立l 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下面就儿个方面的问题与人家共同学习和讨论。 1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来展开的。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她)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外,其他大量工作都是根据病人需求去做的。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曰常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2 、要严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一、病因及病理学研究 1.1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基于早年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曾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包括多个微效基因突变,近几年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几项GWAS研究已经从700多个基因中筛查出近百个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关联的易感基因。美国精神疾病全基因组研究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汇总了来自19个国家60个研究所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五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共享着同样的致病基因(跨疾病易感基因)[3]。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包括多个常见微效基因突变和少数高效能罕见 基因变异,罕见基因变异可能占到约20%的贡献。这些发现让研究者非常兴奋,并且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抗精神病药的遗传学靶点。未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而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寻找疾病致病基因需要很大的样本量。如2013年Ripke等[4]从21,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22个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将样本量扩大到35,0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和47,000名健康对照,PGC的目标研究样本是100,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未来跨国多中心的合作非常必要。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标语:“精神分裂症:一个最后揭示的现实(Schizophrenia genetics---a reality at last)” [5],反映出未来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挑战。 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可以解释为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障碍” [6]。虽然说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但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如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在城市环境中成长、使用毒品或大麻、经受过早年创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损伤或产伤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早年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育与成年期精神健康非常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认知改变和精神病性症状,不仅仅涉及到个体注意、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和推理过程,还包括社会认知领域的异常,如归因、意图、情感等[7]。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代表个体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及个体行为的基础。因此社会认知的损害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妄想可能是个体对他人行为的伤害性错误归因所致。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了环境因素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早年的忽视或者生命周期中的环境伤害,使体内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 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且社会危害大,致残率高。因此,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一直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对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性症状有显著成效,但大多数西药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及前景。现将中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概况综述如下。 1中医理论 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多属“癫狂”的范畴。其病因不外内外界的“邪气”压倒了机体的“正气”,即六淫的侵袭,七情过伤及劳倦、外伤、遗传等,以致机体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痰火搏结,蒙蔽心窍,而产生或虚或实的癫狂病证。主要病变在肝、胆、心、脾。《难经》详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床表现,如《难经·五十九难》说:“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

视。”《丹溪心法·癫狂症》说:“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癫狂虽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故又有虚、实杂症。 2临床辨证分型 2·1中医辨证分型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虽然多属“癫狂”的范畴,但不能画等号。其辨证是以主证、舌质、舌苔、脉象为主要依据,以八纲为基础,结合病因、病机,对精神症状进行辨证。王志勇等[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癫病、狂病的诊断依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癫病和狂病。谭惠军等[3]根据证候表现分为癫证(痰气郁结型、气虚挟痰型、心脾两虚型)、狂证(痰火扰神型、火盛伤阴型)、癫狂合并症。石向东[4]分型为痰火扰神型、脾肾阳虚型、气血瘀滞型。凌可与[5]参照1984年苏州会议制定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分为肝郁气滞、痰气交结、心经痰火、肝经火旺、阳明火郁、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七型。 2·2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精神疾病辨证同其他疾病一样,应求同存异便于交流,但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尚未有确切的辨证指佂,且抗精神病药物对舌脉象又有所影响,故缺少客观定性、定量。而且中、西医有不同的理论体系、诊断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朱文明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朱文明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 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 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 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 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 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 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 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 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 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 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另外的25名患 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 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 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 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 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 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所有入 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 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 量和社会功能。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精神分裂症治疗新方法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疾病恶化,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在我国,精神分裂症1年复发率是40.8%,有59.4%的患者出院后未能返回到工作或学习岗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是症状控制的最大障碍以及增加复发风险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等是导致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确保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建立医患治疗联盟促进持续治疗和预防复发,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在治疗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疾病波动等问题,增加社会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在长期治疗康复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降低复发,顺利回归社会就变得尤为关键。 据了解,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不同的症状,有病理性、心理性、病理心理结合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其治疗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尤其是针对刚刚患病的患者,因为精神分裂症在早期,病情活跃,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药物治疗能很好的控制疾病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只是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因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暂时消失而私自停药或者是更改药物剂量、种类等,否则很容易使病情再次复发甚至是加重。如果因为私自停药出现病情复发,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时,效果就会大大减退,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药物治疗时绝对要保障足量、足疗程治疗,这样才有治愈的可能性。 在临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不当停药而导致病情复发加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药物副作用十分的明显,又该怎么办呢?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治愈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复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病情的再次复发。这类患者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时,效果也是远不如之前治疗的效果。针对这类患者又该怎么治疗呢?难道就只能看着他们被无情的病魔折磨吗?当然不能!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创新。药物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很难奏效。那么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方法是什么呢?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异常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主要是由于外界不良因素使脑部相对于的神经核团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生化递质代谢失衡而出现的。精神病治疗中心采取的由国外引进并融入自身实践经验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微创的,不需要开刀,可明确病理结构,找准病因,利用立体定向的三维坐标原理及计算机对神经影像的图像处理技术,术中实时显现患者颅内任意结构的解剖位置,准确指示术前预设的解剖功能区进行手术,并对颅内针尖大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颅骨上开两个直径约1cm的小孔,将直径为1mm左右的电极缓慢推入脑内,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及电生理学技术,找到与病变密切相关的"点",进行神经调控修复,2-3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完全达到了安全、微创的标准,术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不复发,没有后遗症和并发症,成功率高达90%以上,有效率达到100%。该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界内数百位专家教授的认可,得到了广大受术者的一致好评,为广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让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这种治疗技术实现了微创、无痛、安全性高、恢复快、术后无后遗症及并发症、术后未见复发现象的优点,是可以逐渐代替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将疾病治愈,又能完全避免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身体损伤,是精分分裂症治疗发展史上的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本文就目前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病程、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78-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功能逐渐丧失的慢性精神障碍,其发病率约为1%[1]。目前认为它是病因不明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集合。 1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然而近来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更新发展,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及人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2]。目前基因组学和神经环路研究两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揭示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可能[3]。以下为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发病机制。 11多巴胺假说:最初假说为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再到皮质下多巴胺功能亢进与前额叶多巴胺功能低下假说,再到现在的“最终的共同通路”假说。最终的共同通路”假说提示了多种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提出了最终共同通路为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下导致突触前纹状体多巴胺功能亢进[4]。 12神经发育障碍假说:该假说提出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突触可塑性等发育相关基因及其调控基因的异常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而前额叶、海马及杏仁核影像学的改变,为这种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5]。 13失连接假说:既往大量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失连接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即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脑活动过程的异常功能整合现象。该假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病理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异常,它参与了神经突触可塑性过程,该病理变化又是由于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或乙酰胆碱)对NMDAR异常调节导致[6]。 14表观遗传学假说: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是由于γ-氨酪酸能神经功能低下,同时细胞信号转导受损,最终导致谷氨酸能信号传递增强,从而引起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病理症状[7]。所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应当重视Reln 和GAD67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及DNMT1的过度表达这一原因。 2疾病病程 近年来,国际基本同意分裂症分为:进行性衰退型、发作衰退型和再发性3种基本类型。其中,发作衰退型患者会随着病程的进展,以及发作次数的增加,其症状会日益贫乏,系统的妄想变得片断,零碎,而以精神衰退为主要表现。 3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既往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多巴胺受体。第一代药物对精神病症状疗效较好,但是对运动功能有不良反应[8]。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很有效,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9]。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降低了锥体外系方面的副反应,但是依然存在较高风险导致代谢方面的问题(如体重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等)[9]。尽管研究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然而在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控制仍然是一个挑战[10]。 3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称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要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最为重要(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初及60年代后期上市),它们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作用,从而发挥抗精神病的

精神分裂者社会现状问题论文

飞越疯人院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严重的连续的显著的慢性的精神科疾病,是基本的性格 方面,思想方面,情感方面和行为方面的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分裂行为,主要特征表现在 环境精神活动的不合理以及不协调的一个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最棘手的精神类疾病,更多的疾病的患者很大程度上来说都聚集在了大多数的年轻的成年人,这将影响他们 的行为和情绪。现有的一些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不仅与它的发展、预后和结果(1)有联系,还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关键词:社会关爱现状精神分裂症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the soci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bstract: schizophrenia,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sychiatric disease, is a kind of continuous and significant chronic mental illness, is the basic character, thought, emotion and behavior,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ental activity of incongruou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ntal illness, more disease gathered in the majority of young adults, and this will affect their behavior and mood. Some existing research shows that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not only, prognosis, and the results (1), is also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illness. The relatively a bit of a special group, I will pass the paper writing process in various ways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can obtain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survival quality. Key words: social care status of schizophrenia

护理_学综述论文范文

姓名:学校: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 【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护理 临床应用 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不畅。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金永红等报[1]告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依据;马龙等[2]采用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需求。 2.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林晓燕[3]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黄新武用[4]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取代近年采用Quinton-mahurlar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进

行血液透析,血流量充分,取材方便,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好的选择。 3.用于癌症化疗肿瘤患者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段小芳等[5]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邱萍等[6]采用经锁骨下路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1.8%,低于以往报道23.6%. 4.用于各种引流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7]。王翔等[8]以类似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留置钢丝,循导丝置入16G深静脉留置导管约15cm,退出导丝。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时排除心包积液。黄新武[9]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不引起起疼痛,不影响引流。解志贤等[10]报道,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5.用于静脉高价营养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优点,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