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咨询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婚姻家庭咨询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婚姻家庭咨询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婚姻家庭咨询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第一章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能够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二、职业道德的6个特点: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严格的纪律性;

5、相对继承性;

6、利益相关性。

它具有导向、规范、整合、激励四个基本功能。

它具有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和有利于完善从业者人格的社会功能。

三、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包括6方面:

1、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

2、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

3、坚持诚实守信、禁止滥用信用;

4、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

5、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

6、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四、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规范: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邻里互助;

5、勤俭持家。

第二章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重点强调两性、配偶身份、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

二、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对婚姻家庭应该做狭义的了解:婚姻家庭是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

三、婚姻家庭的三个社会功能:

1、实现人口再生产;

2、组织经济生活;

3、教育。

△四、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7个主流特征:

1、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

2、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或多样化;

3、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

4、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5、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6、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

7、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

△五、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6个主要问题

1、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

2、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

3、婚姻质量有待提高;

4、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

5、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

6、独生子女问题。

备注:

A、当代中国婚姻价值观念的七大特征:

1、婚姻更加自主;

2、男女地位较为平等;

3、强调婚姻是个人私事;

4、对离婚的负面评价减少;

5、对婚前性行为更加宽容;

6、对婚外性关系的认识多元化;

7、独身主义者增多。

B、近代中国夫妻关系的共同特征:

1、以公认的形式结合为两性关系;

2、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夫妻一体;

3、养育后代生儿育女。

C、健康夫妻关系的七个特征:

1、尊重宠爱和友谊;

2、紧密的情感联结;

3、高质量的沟通;

4、共同有效的沟通处理方式;

5、接纳包容的心态;

6、明确长期的承诺;

7、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

D、健康夫妻关系的6重点:

1、信任;

2、承诺;

3、技能;4关心;5尊重和感激;6努力。第三章性别平等理论

一、性别是指男女或雌雄的特质。

二、生理性别,又称自然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

三、社会性别(针对于生理性别而言)。通常指作为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的社会含义,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或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性别特征和行为举止。

四、社会性别角色(相当于社会性别行为):是指在某一既定社会社区或人群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女性或男性的行为。不同的社会形态都给男性和女性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和机会,人们的角色已被社会化。

五、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相当于社会性别行为标准):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中往往被固定和强化,变成人们的意志、社会期待、规范和评价。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六、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的传承和巩固过程(即社会性别动力关系)

1、社会性别观念影响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家庭的角色和责任分配和要求;

2、不同的社会、社会角色和责任,导致男女所享受的社会资源不同;

3、由于对男女两性的期望、要求和社会资源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传统的社

会性别所期望的能力、专长,并导致不同的社会评价;

4、不同的能力、专长和社会评价又导致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不同;

5、权利分配模式又强化了男性和女性的身份不同以及支配和服从的关系,这些不同又被法律或习俗规范化;

6、这种规范化体制化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性别观念,从而不断循环。

▲简化为:性别观念—角色和责任分配---资源分配--能力专长--地位权利--规范化--强化观念

七、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

也称性别观点主流化、性别平等主流化、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全称是“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八、我国妇女发展中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

1、受教育不平等;

2、妇女参政比例偏低;

3、妇女就业严峻;

4、社会丑恶现象损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九、我国妇女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观念问题);

2、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挤压(计划经济向市场转轨导致女性地位回落、市场转型时期政府职能不能一步到位导致性别问题突出、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劳动力成本降低导致女性利益受损)。

第四章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5个特征:

1、从目的和性质上看是两性结合;

2、从本质上看是社会的细胞,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从发展规律上看是复杂的社会关系;

4、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上看是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

5、从内部关系上看是平等;权利义务也是统一的。

▲婚姻家庭的本质和职能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只是婚姻家庭的前提条件。

■■二、恋爱伦理的3个基本要求:1、爱情应该是恋人的内在逻辑和道义基础;

2、要处理爱情、事业和友谊的关系;

3、严肃对待婚前性行为。

■■参考:

恋爱中的道德标准:

1、情爱和性爱的统一;

2、道德情感和道德义务的统一。

恋爱中的道德责任:

1、向恋人奉献爱心;

2、理解恋人的向往和追求;

3、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

4、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如何走出恋爱误区:

1、防止爱情至上论;

2、防止爱情庸俗化;

3、防止爱情理想化。

三、婚姻伦理的5个基本要求:

1、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2、婚姻自由;

3、一夫一妻制;

4、男女双方权利和义务平等;

5、遵守两性道德。

四、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基本规范相同):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平等(应为“互助”)、勤俭持家。

五、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体征:

1、是一个历史范畴;

2、有明显的地域性;

3、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4、有一定的继承和相对独立性;

5、全球性和普遍性。

六、婚姻家庭伦理的主要功能:

1、调节家庭关系;

2、影响个人道德;

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七、正确对待恋爱挫折:

1、端正恋爱动机,恰当表达爱意;

2、正视恋爱现实,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

3、调整恋爱心态,做到失恋不失态。八、人类性行为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

九、社会属性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

1、人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满足性要求的途径反映出文化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

2、人类性行为的目的取决于人的社会需要(生育目的、政治目的或者经济目的);

3、人类性行为能够改变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原有的秩序(可以扰乱社会结构,所以不是私欲范畴)。

十、离婚自由实质的2个方面:

1、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

2、是婚姻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婚姻既然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无爱情就可以解除义务)。

十一、良好家风的内涵:

1、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

2、积极的情感氛围;

3、较好的智力氛围;

4、良好的道德氛围。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总和。家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第五章家庭社会学

一、家庭的定义:

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

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7个主要问题:

1、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变迁;

2、家庭关系变迁;

3、婚姻问题;

4、代际关系问题;

5、性别问题;

6、老龄化问题;

7、家庭制度的比较。

■三、社会家庭学的主要理论:

1、功能分析论(主要强调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和关联性,代表人物帕森斯和默顿。帕森斯和贝尔斯在合著的《家庭社会化和互动过程》中,最不可以缺少的功能为儿童早期社会化和成年人人格的形成。);

2、社会冲突论(个人自由导致家长无法控制);

3、社会交换论(缘于行为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霍曼斯创建,核心是互惠);

4、家庭发展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5、符号互动论(布鲁默创建,通过解释自身所遇到的事物,形成自己认为的意义。本理论主要用于社会化和人格形成);

6、性别理论(性别平等理论)。

四、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成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组合情况。

▲家庭结构不同,其家庭功能、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生活的管理也不相同。▲五、家庭结构的七种类型:

1、单身家庭;

2、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和未婚子女);

3、主干家庭(两代以上成员但每代最多只有一对夫妇。包括完整型、残缺型、非直系型);

4、扩大(联合)家庭(含有三代以上成员且每代有两对夫妇);

5、夫妻家庭;

6单亲家庭;

7、隔代家庭。

六、家庭生命周期:杜瓦尔的8阶段说法和贝尔的5阶段说法。

1、杜瓦尔的8个阶段:

a婚后尚无子女阶段

b生儿育女阶段

c家有学龄前儿童

c家有学龄儿童

d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

f孩子另立门户阶段

g中年父母生活阶段

h老年家庭生活阶段。

2、贝尔的5个阶段:

a建立家庭阶段

b初为父母阶段、

c学龄家庭阶段

d子女成年家庭阶段

f老人家庭阶段

3、本书第十章所述的家庭发展周期的6个阶段(此论述不合理):

a单身青年脱离家庭、

b通过婚姻联结家庭

c孩子诞生进入家庭、

d家有青春期的孩子

f孩子长大后离开家

g晚年的家庭生活。

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择偶标准的变化:政治标准---文化标准---经济标准。

八、5种婚姻类型(婚姻状态):

1、习惯冲突型;

2、失去活力型(满足+不稳定);

3、消极迎合型(自始至终没有激情);

4、充满活力型;

5、整体型(有活力、有民主、有沟通、有共享)。

十、粗离婚率:是指某一年离婚总数除以该年中包括男女老少总人口数。

十一、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1、宏观因素:与法律相关因素、经济因素(繁荣时上升)。

2、微观因素:个体思想观念的转变、双方性格无法调和、家庭暴力引发离婚、生理障碍、婚外恋。

3、其他因素:家庭聚合力减弱、离婚手续简化。

■十二、离婚后果:

1、对当事人的影响;

2、对子女的影响

a. 孩子心理反应的三阶段:

初期阶段,震惊和生气;

过渡阶段,逐渐适应父母离婚的现实;回忆阶段,适应单亲家庭生活;b. 孩子心理反应有性别与年龄方面的差异:离婚对男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小男孩和大女孩负面影响较大;

3、在经济上的影响;

4、对社交方面的影响。

十三、再婚遇到的主要问题:

1、经济纠纷引起的矛盾;

2、心理距离引起的问题;

3、别人的孩子引起的问题;

4、性不和谐出现的问题。

■十四、幸福再婚的必要条件:

1、再婚前的自我调试(心态平衡,不和

过去配偶比较);

2、扮演好继父继母角色(包括不奢望取

代生父生母地位、不刻意营造和谐假象、

不希望立即改变继亲子关系、不要急于

表现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

十五、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

1、对象的特定性;

2、行为的隐蔽性;

3、主观的故意性;

4、行为的违法性;

5、发作的反复性;

6、后果的严重性。

根据家庭暴力侵害目标的不同,可以分

为针对生理的、针对心理的、针对性的。

十六、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5点建议:

1、重视婚后第一次家庭暴力;

2、充分利用110报警电话;

3、积极寻求帮助;

4、树立证据意识;

5、对婚姻做理智选择。

十七、我国老龄化的特征:

1、老龄化速度快;

2、东部比西部先老;

3、农村比城市先老;

4、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5、未富先老。

十八、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社区养老。

第六章婚姻和家庭心理

一、爱情的定义: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鲁宾认为爱情有3个主要成分:依恋(如想念)、关怀(如利他)、亲密(如敞开心扉)。

二、爱情的5个特点:

相异性、成熟性(身心)、高级性(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生理性、利他性。爱情和喜欢的不同:利他还是为我、幻想还是现实、矛盾还是快乐、渐消还是稳定(主要是指激情之爱中的激情消退)。

■三、爱情的产生理论:

1、情绪二因素: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生理唤起×认知标记”。

2、异性吸引:外貌吸引、邻近吸引(地理位置相近)、相似吸引、互补吸引。

四、爱情的形式(相当于爱情的种类):激情之爱(动荡)、同伴之爱(稳定)、游戏之爱、占有之爱、合理之爱、无私之爱。

▲激情之爱、同伴之爱两者是哈特菲尔德的分类。

■五、爱情三角形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每个爱情都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不同的成分组合就会形成七种类型:

3种单一爱情:喜欢之爱(只有亲密)、醉心之爱(只有激情)、空洞之爱(只有承诺);

3种两项爱情:浪漫之爱(无承诺)、同伴之爱(无激情)、发昏之爱(无亲密);换一种表达方式:浪漫之爱=亲密+激情;同伴之爱=亲密+承诺;发昏之爱=激情+承诺

1种理想爱情:完美之爱(三者齐备)。玩笑算法:喜欢之爱(只有亲密)+醉心之爱(只有激情)=浪漫之爱

斯腾伯格认为,这三种成分将随着时间的持续出现变化。首先是激情消退,然后是亲密程度提高(自我暴露水平提高),最后是承诺使爱情长久。

六、爱情的心理效应:

1、一见钟情(内心幻像);

2、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3、罗密欧与朱丽叶(逆反抗阻---因外

界阻力而关系加强)。

■七、两个重要的择偶理论:

▲三阶段理论:1、刺激;2、价值;3、角色(逐渐深化,类似个人社会化的进程-----服从、认同和内化)。

▲交换理论:1、取样和评估;2、互惠;

3、承诺;

4、制度化。

补充:技能教材中的8个择偶相关理论▲:

1、父母偶像理论(弗洛伊德);

2、需求互补理论(温奇);

3、刺激、价值、角色理论(默斯坦);刺激阶段是感官信息,价值阶段是是价值观是否相容,角色阶段指的是是否深度兼容问题。

4、进化心理学理论,它包括亲本投资理论(投资多的一方更挑剔—比如女性)、性策略理论(以生育成功为最终目的)、好基因模型(好的基因往往具备好的吸引力)、二元模型(含亲本投资和遗传基因二因素)。

5、社会学习理论(海斯):正好和进化心理学理论相反。

6、社会交换理论:包括取样和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四个环节。

7、择偶坡度理论:男高女低(女找高男找低)。

8、相似性或一致性理论:表现在三个层面,完全先赋的因素(种族民族)、价值观(宗教和文化)、个人层面(反映人的社会属性,如教育程度)。

■八、择偶过程中的自我调控:1、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要控制自己的感情;

2、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建立;

3、求大同存小异,发现重大分歧不凑合;

4、不追求感情表面的强烈。

九、青年男女择偶类型:

1、精神满足型;

2、感官满足型;

3、功利满足型。

十、夫妻类型:

1、从动机上分:爱情型和功利型。爱情型有两种:(1)美貌和吸引力结合;(2)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结合两种。

2、从生活方式上分:平等合作型、分工型、一方依赖型(家庭财产管理与支配类型分为各自为政型、一主一辅型、完全依赖型)。

3、从生活存续方式上分:建设型、维持型、失望型、一体型。

■■十一、影响婚姻幸福的7个主要因素:

1、身体条件;

2、心理条件:对配偶的认知能力、情绪稳定(自我控制)、意志品质(决策能力)、独立性(如果一方过度依恋父母则不适应);

3、经济条件(包括收入的绝对量、对这一绝对量的判断双方是否乐观或较高、经济支出的安排方式双方是否一致);

4、职业;

5、受教育程度;

6、结婚前和父母的关系;

7、父母的婚姻状态。

参考:家庭社会学中的婚姻类型(属于状态上分类,但也可以归入类似存续方式分类)。

1、习惯冲突型;

2、失去活力型(满足+不稳定);

3、消极迎合型(自始至终没有激情);

4、充满活力型;

5、整体型(有活力、有民主、有沟通、有共享)。

■十二、婚姻适应的5个基本因素(实际上是指婚姻适应包括的5个方面内容):

1、对配偶的适应;

2、性的适应;

3、家庭经济状况的适应;

4、姻亲的适应;

5、为人父母的适应。包括:⑴生育动机;

⑵对孩子性别的态度;⑶角色变化能力;

⑷对孩子的期望;⑸没有能力当好父母的感觉;⑹女性对职业的态度------职业女性有更多的不适应)。

■■十三、影响婚姻适应的6个因素(相当影响婚姻适应的6个问题):

1、婚前准备不足;

2、早婚;

3、夫妻角色期待:夫妻是一种双边关系,如果双方对夫妻角色的认识一致则容易适应,如果有不同看法,则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

4、背景不同(门当户对有一定科学性,印度学者古普塔有所研究);

5、恋爱时间(不要短于六个月);

6、浪漫程度(越浪漫越难以适应)。■参考:幸福婚姻的6个调适原则:

1、降低过高期望值;

2、建立一定的夫妻默契;

3、相互满足双方独立人格的需要;

4、共同承担家庭事务;

5、协调夫妻性生活;

6、呵护感情。

■十四、如何对夫妻冲突进行处理:

1、认识到冲突不一定是坏事;

2、采纳在夫妻冲突对抗中具有建设性的几个普遍原则:⑴妥协双赢;⑵就事论事;⑶换位思考。

3、认识到良好的沟通在解决夫妻冲突中的作用:⑴不要过高估计互相理解的程度;⑵养成聆听的习惯;⑶新婚夫妻更需要沟通。

十五、与离婚有关的因素(了解):

1、与早婚有关;

2、与婚前性关系有关;

3、与未婚先孕有关;

4、与婚前彼此不了解有关;

5、与家庭背景不同有关;

6、与太早为人父母有关;

7、与儿童期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关;

8、与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关;

9、与家中孩子的数目有关;

10、与当事人的社会阶层有关;

11、与生活环境有关。

■■十六、婚姻失败的心理原因:

1、需求不满足(自我价值得不到承认、情感得不到满足、爱好差异过大);

2、价值观念不一致;

3、二人的“自我”不相容(表现为:

⑴只顾自己目标不顾他人目标;

⑵动机利己只顾索取;

⑶遇到分歧互不相让;

⑷婚姻适应过程缓慢。

十七、离婚后的心理:

1、解脱感;

2、孤独与心理震荡;

3、社会压力;

4、对前配偶态度(准备复婚的71%)。

■■十八、再婚心理的两个适应:

1、再婚夫妻的心理适应;

2、继家庭的亲子关系心理适应。

■■参考:再婚遇到的主要问题:

1、经济纠纷引起的矛盾;

2、心理距离引起的问题;

3、别人的孩子引起的问题;

4、性不和谐出现的问题。

十九、个体社会化: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和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是人一生的任务,但早期社会化最为关键。

二十、个体社会化的任务:

1、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自理;

2、掌握有关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

4、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二十一、个体社会化的5个特点:

1、有一个遗传素质基础(生物条件,如精神病遗传导致个体社会化障碍);

2、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条件);

3、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关键期(早年);

4、具有社会强制性;

5、具有能动性。

二十二、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包括:服从、认同、内化(由浅入深)▲

二十三、个体社会化的两个结果:

1、形成自己个性;

2、获得社会角色。

■■二十四、社会化不良:是指个体再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不良的人格,表现出问题行为,包括社会化不足(如不遵守社会规范)和过度社会化(如丧失独特性和创造性)。注意:不要和行为矫正中的“问题行为”混淆。

■■参考:行为与问题行为:

1、行为既包含了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包含了内隐的心理过程。

2、需要矫正的行为称为“问题行为”,包括:行为不足(期待的行为没有发生,如四岁不会说话)、行为过度(不良行为太多,如一直不遵守记录)和行为不当(期待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如5岁儿童把玩具扔入垃圾桶)。

二十五、家庭对0-6岁儿童的社会化起着垄断作用,对7-12岁儿童的社会化也

有着重要作用。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家庭客观因素包括:

首先是家庭生活环境;

其次是大家庭比核心家庭社会化程度高;

最后是家庭经济地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父母对家庭经济现状的态度所决定).

二十六、父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1、父母的教养方式(喂奶、陪睡、管教方式);

2、父母的榜样作用;

3、亲子关系。

■■二十七、父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相当于儿童社会化过程):1、对性别角色的认同(先是被动地被父母指定或安排,然后是儿童对性别楷模的主动模仿和认同);本条内容是从父母角度阐述子女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对应着影响对象的服从、认同和内化过程。

2、自我概念的形成;

3、道德观念的建立。

第七章婚姻中的性学

一、关于性学:

性学囊括了性研究、性教育和性治疗领域。性学的三大支柱是性医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

二、性生理:

1、男性正常的性功能包括性兴奋、阴茎勃起、性交、射精和性高潮等过程。

2、女性正常的性功能包括性唤起、阴道润滑、性交和性高潮等过程。

三、紧急避孕的方法:

1、药物(72小时内服用);

2、放置带铜IUD(5天内)。

四、女性不孕的原因:

1、阴道因素;

2、宫颈因素;

3、子宫因素;

4、输卵管因素;

5、卵巢因素;

6、其他因素

五、性反应周期可划分为:

1、性欲期;

2、兴奋期;

3、高潮期;

4、消退期。

六、性心理障碍的形式:

性认同障碍;性偏好障碍;性取向障碍。

七、性取向的评定方法:

1、性取向连续谱(分布在绝对异性恋位置上的人数最多,完全同性恋的人数则最少。);

2、性取向的自我判断方法。

八、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分类:

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不射精症及逆行射精。

九、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分类?

性欲低下;性厌恶;性欲亢进;性唤起障碍;女性性高潮障碍;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十、性咨询的定义:

性咨询是由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向求助者提供某种方式的服务,帮助他们应付在性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

十一、性咨询和性治疗的区别:

咨询主要解决正常人面临的性不和谐的问题,是心理冲突或性困惑;而治疗主要解决求助者的问题,处理的是性障碍或有关疾病。

十一、性咨询与性治疗的实施:

性咨询与性治疗和其他治疗一样,咨询师或治疗师首先要采集病史,详尽地占有第一手资料。

首先对夫妻双方同时进行性知识、性功能的再教育。

其次,加强夫妻之间、救助者与咨询师之间的交流,要及时交换治疗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新的不协调或某些意外情况。

再者,要找出焦虑与畏惧的原因,并加以指导。

十二、性传播疾病的定义(STD):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疾病,旧称“花柳病”,意指寻花问柳而得的病,包括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其他皮肤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HIV)等。

第八章婚姻家庭理财一、理财规划:

是指个人或者专业人士专业机构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依据个人(家庭)财务及非财务状况,运用规范的科学的方法,并遵循特定程序制定的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某一方面或或一系列相互协调的规划方案,最终实现个人(家庭)的终身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

▲婚前理财主要包括:婚后居所、婚礼筹备、婚后日常消费、家庭紧急储备金。

■■二、婚姻家庭理财的四大基本财务体系:

1、风险防控体系:包括现金规划、保险规划、税收筹划、退休养老规划四种。其中现金规划应为每月日常支出的3--6倍);

2、消费管理体系:首先是日常,其次是大额;

3、投资获利体系;

4、财产传承体系。

三、夫妻财产管理与支配的三种类型:

1、一主一辅型;

2、各自为政型;

3、完全依赖型。

四、婚姻居所不动产的分割方法:

1、评估折价;

2、竞价;

3、共同使用。

第九章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性质:1、终身性;2、非正规性;3、私人性。

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家庭教育“生态系统理论”:

1、微系统(家庭);

2、中间系统(学校、同伴);

3、外层系统(父母的职业条件);

4、宏系统(政府的就业工作条件政策)。

■三、家庭教育的优势:

1、针对性强;

2、灵活性和随机性强;

3、内容全面性和丰富性;

4、强烈的情感感染性;

5、特殊的权威性;

6、稳定性强。

四、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1、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和权利意识,容易感情用事;

2、容易忽视儿童个性特点;

3、家长素质层次不齐对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影响。

■■五、影响儿童发展的4个家庭因素:

1、家庭的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2、家庭结构;

3、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

鲍姆林德提出的三种教养方式包括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放纵型被后来的研究者分解为容许型、忽视型);技能教材中将“放纵型”称为“放任型”,“放任型”又分成“溺爱型”、和“忽视型”。

4、家长的期望水平。

■■六、合格家长应该具备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1、一般素质是指家长本人作为一名社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诸如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和身体健康状况。

2、特殊素质是指对子女进行教育所需要的素质。包括:⑴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⑶科学的教养方式;⑷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

⑸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⑹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备注: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

1、科学的儿童观;

2、正确的人才观;

3、家长的亲子观;

4、家长的教育观。

■七、家庭的教育原则:

1、以身作则;

2、因人施教;

3、教育应该一致一贯;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5、民主平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6、坚持正面教育(表扬奖励为主)。

▲第十章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一、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定义:

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以系统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家庭心理咨询技术为指导,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心理、社会、伦理、教育、法律、经济整体辅导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消除异常情况、调整不良关系、发挥正常积极的家庭功能,使家庭和谐、每个家庭成员健康发展。

■二、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特点:

1、从系统角度解决个人的问题;

2、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3、着重于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

■三、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局限:

1、家庭成员不能积极参与咨询全过程;

2、婚姻家庭咨询师自身素质的局限;

3、家庭成员对咨询的态度;

4、有一定的适用面(如重症精神病、偏执型人格障碍、性虐待等特殊情况不适合心理咨询)。

■四、婚姻家庭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问题:

1、婚姻关系紧张;

2、代际关系冲突;

3、家庭教育的困惑;

4、重大生活事件(离婚丧偶失业);

5、心理障碍问题;

6、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心理问题(下文中的六个阶段)。

五、家庭发展周期的六个阶段:

1、单身青年脱离家庭;

2、通过婚姻联结家庭;

3、孩子诞生进入家庭;

4、家有青春期的孩子;

5、孩子长大后离开家;

6、晚年的家庭生活。

■六、应用系统论可以发现家庭系统的特征:

1、家庭具有作为系统的整体性;

2、家庭系统存在着亚系统;

3、家庭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家庭不足以抗衡外部冲击的时候就要开放系统,引入未接资源来平衡内部的失衡状态);

注:本说法按照技能教材中家庭系统的四个特点而整理。

■■七、婚姻家庭系统存在着两个机制与两个控制系统:

两个机制是指平衡机制和改变机制。----前者保持内部系统的稳定,但内稳过强就会导致病态的出现。对后者而言,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变化会打破系统的平衡和秩序,带来暂时的混乱,但也将增强系统活力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

两个控制系统是指第一控制系统和第二控制系统:

第一控制系统:家庭自组系统,主要通过系统的规则、等级、结构和角色构成。第二控制系统:共组咨询系统,由咨询师和家庭组成的。家庭咨询师向系统输入一些扰动,以改变家庭的模式。

■■八、家庭咨询的主要流派:

1、结构式家庭咨询:创始人是梅纽钦,他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结构,有的是纠缠的、混乱的,有的是脱离的、孤立的,而且内部由各个子系统组成;

2、沟通式家庭咨询:创始人萨梯尔(萨提亚),她认为困扰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沟通障碍导致的情绪问题。人的基本学习来自原生家庭,人们所面对的压力或情绪困扰都可以在家庭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每个人都难逃父母的影响力。

3、策略式家庭咨询:创始人艾里克森。他相信人们可以快速改变,本咨询流派具有快节奏的特征。

4、系统式家庭咨询:创始人鲍文。他最早提出了“自我”分化的概念,并设计了分化量表。鲍文关注寄生式的母子互动关系,他认为着这种互动关系下长大的人不能完成自我分化,他们往往与家庭纠结过密,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差。

▲鲍文的设计出的“家谱图”意义重大。

短程焦点心理咨询和策略派婚姻家庭咨询是近年来在婚姻家庭咨询中比较突出的新典型。

九、婚姻家庭咨询的应用技术(10种):倾听与回应技术、提问技术、非语言信息识别与沟通、咨询策略、家庭作业、沙游戏、家谱图、家庭系统排列、去诊断、积极赋义和改释。

十、回应技术使用的方法:

1、运用非语言关注(让咨询者有被关注感,也要给以适当的回应);

2、运用语言重复或澄清;

3、运用情感回应。

■■十一、提问技术:

1、直线式提问(就事论事—如你为什么不爱上学);

2、循环式提问:

⑴让A评价BC之间的关系或者矛盾(你觉得他们两个关系如何?);

⑵让其自己提出反应程度的排序(你认为这件事谁最难过?);⑶可能性变化询问(离婚后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变化?);

⑷难以回答的问题通过假设提问(如果你的丈夫在现场,他会说些什么?)。

3、策略式提问:

⑴前馈提问(想一想明天会怎样?);

⑵差异提问(你什么时候较重什么时候较轻?);

⑶例外提问(他虽然经常骂你—但什么时候不骂你?);

⑷假设提问(如果你不赌博,家里现在该是个什么样子?)。

十二、求助者的非语言信息种类:

眼神的沟通、面部表情的沟通、身体姿势、空间距离、辅助语言、求助家庭的时间观念。

■十三、咨询策略(361-363页):

1、咨询作为扰动:咨询师作为游戏破坏者身份出现,以此发现问题;

2、假设-循环-中立:探索家庭脉络三原则,通过“假设”瓦解家庭中的固化规则、通过“循环提问”收集家庭成员的各种关系信息,通过不做评价的“中立”态度得到有关推论);

3、情景化(关注与咨询问题有关的背景因素,然后通过重新定义改变原有的情景意义);

4、合作创作(通过全新的描述和解释,与咨询者一同将原有的行为不再标签为问题);

5、资源取向(强调症状的功能意义和病人的健康资源,从而促进病人自立)。

十四、关于“家庭系统排列”:

是德国心理咨询大师伯特●海灵格提出的理念。他认为在家庭系统中,“爱的序位”操纵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爱的序位”不跟随社会和文化的标准运行而是在这些标准和规则之上运行,如果跟随爱的序位,则关系会更好。

十五、建立良好咨询访问关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2、共情理解;

3、真诚。

▲罗杰斯认为“共情”就是婚姻家庭咨询师体会求助者内心世界的态度和能力。

▲本书认为“共情”:是指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指个体能够并且愿意去觉察对方的情绪状态,并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彼此理解。

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坚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通常分为: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尊重他人;

2、人是独特的;

3、人是有潜力的;

4、人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是可以转变和进步的。■■三、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其实是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论):

1、发现和得到信息的途径往往先从个人开始;

2、从家庭整体的角度理解个人的问题;

3、以家庭为本(或者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

4、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参考:家庭系统观如此看待家庭和家庭问题:

1、个人的情绪行为是在家庭人际关系互动中产生的;

2、循环因果关系(此成员的行为是其他成员的结果也是其他成员的原因);

3、症状反映的是冰山一角;

4、原生家庭的影响。

四、家庭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指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或者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五、个案工作的模式分类:

1、心理社会学派;

2、问题解决派;

3、行为修正学派;

4、理性情绪治疗学派(ABC性格理论);

5、人本治疗学派。

第十二章咨询礼仪与程序

一、家庭心理咨询访谈程序:

1、预备性访谈;

2、首次访谈;

3、咨询的早期阶段;

4、中期阶段;

5、结束阶段。

二、咨询各个阶段的任务:

早期阶段:主要目的是验证婚姻家庭咨询师有关问题持续寻在的假设,以及着手开始解决问题。多数咨询师能够提出需要改变的内容,但优秀的咨询师能够“促使改变发生”,这是一种挑战模式。

中期阶段:主要是帮助家庭成员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并且获得相互理解。咨询中咨询师应发觉家庭的力量,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不是起主导作用。

结束阶段:重点是回顾和道别。结束咨询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家庭感到自己前来咨询的目的已经达到,一个是咨询师感到咨询已经达到了最佳效果。

第十三章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一、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亦称婚姻家庭法或家庭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

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范围包括婚姻家庭中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及婚姻家庭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动态运行过程及该动态运行所形成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三、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2、一夫一妻制原则;

3、男女平等的原则;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5、实施计划生育原则

四、结婚程序的类型有几种?

仪式制;登记制(我国);登记与仪式结合制。

五、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即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是指男女双方的结合因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违法结合。

六、可撤销婚姻:

指已成立的婚姻关系,因欠缺婚姻合意,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可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违法结合。

七、夫妻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夫妻关系包括夫妻人身关系和夫妻财产关系。

夫妻人身关系: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

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八、登记离婚的条件:

1、实质要件:

a当事人之间有婚姻关系存在;

b当事人自愿解除婚姻关系;

c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d当事人具有离婚的合意,并就婚后财产分割、债务清偿、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

f离婚协议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形式要件: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九、收养的概念:

收养,是指公民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将本属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领养,从而使原本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当事人产生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十、寄养的概念:

寄养是父母因特殊原因不能直接抚养子女而委托他人代为抚养的行为。寄养仅是对子女抚养方式的改变。

十一、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的原则

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3、平等、自愿的原则

4、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

5、不得违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原则

十二、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1、收养人的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

2、被收养人的条件:不满14周岁;孤儿、被遗弃或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应当征得年满10周岁以上被收养人的同意。

3、送养人条件: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生父母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监护人不得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十三、特殊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1、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女儿或收养继女,不适用本条。

2、我国公民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不受“不满14周岁;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限制。

华侨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十四、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

收养应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十五、收养的效力:

收养的拟制效力和收养的解消效力。

十六、无效收养:

指不具备收养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因而不能产生收养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行为,也就是不发生收养法律效力的收养行为。

十七、继承法律关系主体定义:

是指在继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十八、继承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上述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是继承权。

十九、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继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遗产)。

二十、继承权的行使与放弃的定义?

行使实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实现自己的继承权;放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的放弃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的表示。

二十一、继承权的丧失情形: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3、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有悔改且被继承人生前表示宽恕的,不丧失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

二十二、法定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父母、配偶、子女;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十三、代位继承:

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和方式。

二十四、遗嘱继承:

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来确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二十五、遗嘱有效条件:

1、立遗嘱时具备行为能力;

2、是遗嘱人的真诚意思表示;

3、遗嘱的内容合法;

4、遗嘱的形式合法。

二十六、法律承认的遗嘱形式:

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二十七、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指自然人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全部或部分无偿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于其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和抚养人之间签订的由遗赠人将其财产在其死后转移

给抚养人所有,并由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的协议。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就是阐释与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就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与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与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第一章 1、概述: 是什么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⑴定义:做什么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怎么做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工具) ⑵特征: 1)以货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信息有专门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财务管理) a、分类:会计检查方法(审计) 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7成本计算 登记账薄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核算 c、基本职能 监督

3)核算:确认、记量、记录、报告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a、特点核算发生事中、事后 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 4)会计的本质: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对象(资金运动) a、定义: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工业企业会计对象 银行存款 资金的调整与退出 库存现金机器设备库存现金 工业企业:供产销 商品流通业:供销 二、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6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 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定义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 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b、按资金运动分: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注:商誉不是无形资产) 2、负债:

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定义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a、分类 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1年以内) 按流动性分 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 1年以上) 3、所有者权益 a、定义:资产扣出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b、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又称留存收益)备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日期或某一时间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4、收入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 a、定义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都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a、范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度资产的使用权 主营业务收入 b、分类 其他业务收入 备注:为客户或第三方代收的款项不作为收入处理. 5、费用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 ③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①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气候 昼夜晨昏的变化 地域环境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

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脏象学说采用以表知里的方法,着重通过活动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象”与“脏”的关系。 形体: 形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人体的身形和体质。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五体与五脏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五脏所主”。所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脉: 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三指诊脉法,属切诊、脉诊范畴。四指疾病名称,属五不女之一,即螺、纹、鼓、角、脉中之脉。

解剖形态:在五体中,脉即脉管,又称血脉、血府,主要指血管,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是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它遍布全身,无处不到,环周不休,外而肌肤皮毛,内而脏腑体腔,形成一个密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网络。脉与心肺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血在脉中运行,赖气之推动。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相互为用,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因此,脉遍布周身内外,而与脏肺的关系尤为密切。脉与经络、经脉的关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其中纵行的主要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分支为络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脉则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络、经脉的含义较脉为广。实际上,言经络、经脉,则脉亦在其中了。 运行气血:气血在人体的血脉之中运行不息,而循环贯注周身。血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脉中气血数量减少,营养亏乏,就会导致全身气血不足。若脉中气血运行速度异常,运行迟缓则血瘀,血行加速、血液妄行则出血。 传递信息: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各脏腑组织与血脉息息相通。脉与心密切相连。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谓之脉搏。脉搏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不仅与血、心、脉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点汇总 1、会计计量: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例如: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不同2.处理依据不同3.处理时态不同4.计量单位不同5.质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 (1)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两者的区别: (1)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2)在同一时期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可能不相同 (3)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盈亏较为准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盈亏不够准确 (4)“权”计算盈亏的手续比较麻烦,“收”比较简单。 10、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1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1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1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1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1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1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基 ppt word版 最全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导论 何谓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的健康、疾病、预防的生命科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 集结于汉族地区 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何谓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中医学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研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 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元气论Essential Qi Theory、阴阳五行学说Yin-yang Theory and Five Phase Theory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藏象visceral manifestation 气血津液Qi,Blood, Fluid and Humor 经络meridian and collateral 体质constitution 中医学对人体病理的认识:病因cause of disease、发病occurrence of disease、病机 mechanism of disease 治则治法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therapeutic method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学奠基、形成阶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补充《内经》的不足。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神农本草经》:奠定中药学理论的基础。 晋、唐时期:学科分化、临床发展 专科专著问世,学科不断分化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 医学教育规范化:设立太医署 宋(金)元时期:学派涌现、理论突破 学派:金元四大家(four medical schools)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学派the school of cold & cool ) 主火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从火化” ——张从正(张子和)(攻下派the school of purgation ) “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汗、吐、下” ——李东垣(李杲)(补土派the school of invigorating the earth ) “脾胃一虚,百病乃生”、“健脾养胃”、“甘温除热”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

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考试高频考点) 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写: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写的有:货币资金、存货 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应收、预收、应付、预付 总账+明细:长期借款 总账+备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其他应收款 7、应收账款=两收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预收账款=两收明细贷方余额 应付账款=两付明细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两付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8、凡是明细账一般使用活页式账簿,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添加空白账页。订本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9、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其账簿的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基本相同的。 10、不属于账户的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的是原始凭证编号,而是记账凭证的编号;账户的作用:将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记录,为算账、报账等提供基础条件。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3) 李本强 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

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彻彻底底的医学本科教材.作为中国医学/哲学的文化瑰宝,中医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演进上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她系统的科学观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深深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正是如此,我才打算读一读中医的入门书籍,通读之后发现它所蕴涵的思想是如此的有冲击力,我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中医基础理论》一书,分为9章,系统的介绍了古代经典中医理论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中医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中医哲学基础,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它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为或阴或阳。阴阳两性是相互对立却又统一的整体。凡属发热、表面、上升、光明等即为阳;反之则为阴。而且不仅事物整体可以又阴阳之分,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可有阴阳之分。总之,阴阳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中医又发现了五行学说。五行是阴阳的再分化,用以描述不同的脏腑的行为特性。就这样阴阳、五行就组成了中医的哲学基础。 至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则是中医理论在医学上的实际应用,中医不是完全照搬解剖学结论,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创举。说它是创举,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体现了中医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论。在中医看来,人体甚至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系统和系统之间都时时刻刻相互影响着。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医学中的疾病转移、变化规律。 中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里论和研究方法。也许,他的研究方式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又很大差异,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医对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医再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中将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

2013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 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写: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写的有:货币资金、存货 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应收、预收、应付、预付 总账+明细:长期借款 总账+备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其他应收款 7、应收账款=两收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预收账款=两收明细贷方余额 应付账款=两付明细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两付明细借方余额-坏账准备 8、凡是明细账一般使用活页式账簿,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添加空白账页。订本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9、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其账簿的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基本相同的。 10、不属于账户的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的是原始凭证编号,而是记账凭证的编号;账户的作用:将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记录,为算账、报账等提供基础条件。 11、会计账簿 账簿的日期按记账凭证日期填写 两栏式账簿。只有借方和贷方。普通日记账、转账日记账。 三栏式账簿。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个主要栏目的账簿。一般适用于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多栏式账簿。在借方栏或贷方栏下设置多个栏目用以反映经济业务不同内容的账簿。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利润分配类的明细账,如:管理费用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等。 应逐日逐笔登记的有:固定资产、债权债务 可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的是: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收入、费用。 每年应更换一次的有:总账日记账、多数明细账 不必每年更换的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明细账 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属于序时账 12、不是财产清查的基本程序的有复查报告 13、不在“库存商品”科目核算的是已完成销售手续,客户月未尚未提取的库存商品 14、“销售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按月归集,月末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确定当期经营成果。 15、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16、会计基本假设所作的合理设定内容是指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 17、累计折旧是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18、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是按照经营与决策的需要而设置的账户,归集并汇总各类信息,反映资金运动的各种状态、形势极其构成。 19、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 20、红字更正法的具体内容不包括在账簿上划红线冲销多记金额,包括用红字在记账凭证上冲销多记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用红字登帐冲销多记金额 21、汇总收款凭证应按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设置 22、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其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23、首先"累计折旧"是属于资产类帐户, 他是'固定资产'的'备抵'户所以"累计折旧"的增加与减少的记帐方法就应该与一般资产类的记帐方式相反,也就是说"累计折旧"增加数应该在贷方,减少数应该在借方,计提累计折旧时记贷方 计提折旧时: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谁受益,谁负担) 贷:累计折旧 当报废,盘亏,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先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净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原值) 24、账证核对指核对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时间、字号、内容、金额。 25、账簿错误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法(账簿错,凭证没错):用红线划,蓝字写。文字可划部分,金额应全划。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 1、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2、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细目二:辨证论治 1、病、证、症的概念:病: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证: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疾病过程中的 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别证候,讨论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相同的病出现不同的证候,治法不同。异病同治, 不同的病出现相同的证候,治法相同。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内涵。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来说明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其意义是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对立:事物的阴阳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之间相互抑制,相互削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