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几何几个经典题型(理科)(推荐)

立体几何几个经典题型(理科)(推荐)

立体几何

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平面ABCD,

AD CD

⊥,DB平分A D C

∠,E为的PC中点

1,

AD CD DB

===

(1)证明://

PA平面BDE

(2)证明:AC⊥平面PBD

(3)求直线BC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切值

2、(本题满分15分)如图,平面PAC⊥平面

ABC,ABC

?

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E F O

分别为PA,

PB,AC的中点,16

AC=,

10

PA PC

==.

(I)设G是OC的中点,证明://

FG平面

BOE;

(II)证明:在ABO

?内存在一点M,使FM⊥平面BOE,并求点M到OA,OB的距离.

3、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 ⊥平面ABCD, 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

AF=AB=BC=FE=1

2

AD

(I) 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II) 求平面AMD与平面CDE所成角的大小;(III)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

B

C

4.如图,在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垂直底面)111ABC A B C -

中,1AB =,

D 是11A B 的中点,点

E 在11AC 上,且

DE AE ⊥。 (I ) 证明平面ADE ⊥平面11ACC A

(II ) 求直线AD 和平面1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5在四棱锥P -ABCD 中, 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 ,AB =3,BC =1,PA =2,E 为PD 的中点.

(1) 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面PAC ,并求出N 点到AB 和

AP 的距离;

(2) 求(1) 中的点N 到平面PAC 的距离.

6、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

P 是侧棱1CC 上的一点,CP m =。

(Ⅰ)、试确定m ,使直线A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切值

(Ⅱ)、在线段11AC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使得对任意的m ,D 1Q 在平面1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AP ,并证明你的结论。

B

C

C1

P

B

7、如图所示,等腰ABC △

的底边AB =高3CD =,点E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

PE AE ⊥,记B E x =,()V x 表示四棱锥P 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8、 如图,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

P 为侧棱SD 上的点。 (Ⅰ)求证:AC SD ⊥;

(Ⅱ)若SD ⊥平面PAC ,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

(Ⅲ)在(Ⅱ)的条件下,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 使得BE ∥平面PAC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 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C

B

答案: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解答题(理科)

1、【解】 证明:设H BD AC =?,连结EH ,在ADC ?中,因为AD=CD ,且DB 平分

ADC ∠,所以H 为AC 的中点,又有题设,E 为PC 的中点,故PA EH //,又

BDE PA BDE HE 平面平面??,,所以BDE PA 平面//.

(2)证明:因为ABCD PD 平面⊥,ABCD AC 平面?,

所以AC PD ⊥

由(1)知,AC BD ⊥,,D BD PD =?故PBD AC 平面⊥ (3)解:由PBD AC 平面⊥可知,BH 为BC 在平面PBD 内的射影,所以CBH ∠为直线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

CD AD ⊥,2

2

3,22,22,1=

=

====BH CH DH DB CD AD 可得 在BHC Rt ?中,3

1

tan ==

∠BH CH CBH ,所以直线B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3

1。

2、证明:(I )如图,连结OP ,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 、OC 、O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则

()0,0,0,(0,8,0),(8,0,0),(0,8,0),

O A B C -(0,0,6),(0,4,3),P E -()4,0,3F ,由题意得,

()0,4,0,G 因(8,0,0),(0,4,3)OB OE ==-

因此平面BOE 的法向量为(0,3,4)n = ,(4,4,3FG =--

得0n FG ?=

,又直线FG 不在平面BOE 内,因此有//FG 平面BOE

(II )设点M 的坐标为()00,,0x y ,则00(4,,3)FM x y =--

,因为FM ⊥平面BOE ,所以有//FM n ,因此有0094,4x y ==-,即点M 的坐标为94,,04?

?-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B

中,AOB ?的内部区域满足不等式组008x y x y >??

,经检验,点M 的坐标满足上述不等式组,

所以在ABO ?内存在一点M ,使FM ⊥平面BOE ,由点M 的坐标得点M 到OA ,OB 的距离为94,

4

. 3、分析:本小题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用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考查空间想像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解】方法一:(Ⅰ)解:由题设知,BF//CE ,所以∠CED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F 与DE 所成的角。设P 为AD 的中点,连结EP ,PC 。因为FE //AP ,所以FA //EP ,同理AB //PC 。又FA ⊥平面ABCD ,所以EP ⊥平面ABCD 。而PC ,AD 都在平面ABCD 内,故EP ⊥PC ,EP ⊥AD 。由AB ⊥AD ,可得PC ⊥AD 设FA=a ,则EP=PC=PD=a,CD=DE=EC=a 2,故∠CED=60?。所以异面直线BF 与DE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60°。

(II )因为.CE MP MP .CE DM CE M ⊥⊥=,则连结的中点,所以

为且DE DC .

CDE AMD CDE CE .

AMD CE M DM MP 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而平面,故又⊥?⊥=

故平面AMD 与平面CDE 所成角的大小为

2

π

. (III )因为,所以因为,的中点,连结为解:设.CD EQ DE CE .EQ PQ CD Q ⊥=

.E CD A EQP CD PQ PD PC 的平面角为二面角,故,所以--∠⊥=

由(I )可得,.2

2

26EQ a PQ a PQ EP ==

⊥,, ,

中,于是在3

3

cos EPQ Rt ==

∠?EQ PQ EQP 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点A 为坐标原点。设,1=AB 依题意得(),,,001B (),,,011C (),,,020D (),,,110E

(),,,100F .21121M ???

?

?,,

(I )(),,,解:101-= (),

,,110-=

.

2

1

2

2

1

=

?

+

+

=

=

于是

所以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60.

(II)证明:,

由?

?

?

?

?

=

2

1

1

2

1(),

,1

1

-

=()0

2

0=

?

=,可得

,,

.

AMD

CE

A

AD

AM

.

AD

CE

AM

CE

.0

AD

CE平面

,故

因此,⊥

=

=

?

.

CDE

AMD

CDE

CE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而⊥

?

(III)

??

?

?

?

=

?

=

?

=

.0

D

)

(

CDE

u

CE

u

z

y

x

u

,则

的法向量为

解:设平面

.111(

1

.0

,可得

于是=

=

?

?

?

=

+

-

=

+

-

u

x

z

y

z

x

又由题设,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为).

1

0(,

=

v

.

3

3

1

3

1

cos=

?

+

+

=

?

=

v

u

v

u

v

u,

所以,

【点评】纯几何方法求角:求角的思路一般是将空间角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平面角的计算问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需要选点平移,一般是设法在其中一条直线上选出一个恰当的点来平移另一条直线,然后计算其中的锐角或直角;线面角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需要由直线上的某一点向平面作垂线,求出的应当是一个锐角或直角;面面角的计算通常找到平面角或面积射影定理来完成,找平面角的方法有定义法、三垂线定理法(利用三垂线定理求解。在新教材中弱化了三垂线定理。这两年高考中求二面角也基本上不用三垂线定理的方法求作二面角。)、垂面法,计算出来的角是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向量法求角给解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规律见后面的【温馨提示】。

4、【解】(I)如图所示,由正三棱柱

111

ABC A B C

-的性质知

1

AA⊥平面

111

A B C,又DE?平

面A

1

B

1

C1,所以DE⊥AA

1

.

而DE⊥AE。AA

1

AE=A 所以DE⊥平面AC C

1

A

1

,又DE?平面ADE,故平面ADE⊥平面AC

C

1

A

1

(2)

解法2 如图所示,设O 使AC 的中点,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

A A 1=2,则AB=2,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A(0,-1,0), B (3,0,0), C 1(0,1,2), D (2

3

,-2

1

,2)。 易知=(3,1,0), 1AC =(0,2,2), =(2

3

,-21,2)

设平面ABC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有

20

n AB y n AC y ??=+=??

?==??

,解得x=-33y , z=-y 2, 故可取n=(1,-3,6)。

所以,cos ,n AD

=3103

2?=510。

由此即知,直线AD 和平面AB 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5

10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和线面关系,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本题着眼于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几何法在书写上体现:“作出来、证出来、指出来、算出来、答出来”五步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所成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因此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向量法则利用斜线和射影的夹角或考

虑法向量,用公式计算sin θ

∈M 直线l ,P ∈面α,θ是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有22

ππθωθω=-或=-)

B

C

6、【解】(1)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BDP ,则A 、B 、C 、D 、P 、E 的坐标分别是A(0, 0, 0)、B(

3

, 0, 0)、C(

3

, 1, 0)、D(0, 1, 0)、P(0, 0, 2)、E(0, 2

1, 1),依题设N(x , 0, z ),

则=(-x , 2

1, 1-z ),由于NE⊥平面PAC ,

∴??

???=?=?00 即?????=+-=-????????

=?--=?--0213010)0,1,3()1,21,(0)2,0,0()1,21,(x z z x z x ??

???==?163

z x ,即点N 的坐标为(6

3, 0, 1),

从而N 到AB 、AP 的距离分别为1,

6

3.

(2) 设N 到平面PAC 的距离为d ,NE 是平面PAC 的法向量,则d |

|NE

1233121|

)0,2

1

,63(||

)0,21,63()1,0,63(

|=?=--?.

〖例9〗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

P 是侧棱1CC 上的一点,CP m =。

(Ⅰ)、试确定m ,使直线A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

切值为

(Ⅱ)、在线段11AC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

使得对任意的m ,D 1Q 在平面1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AP ,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直线于平面所成的角的有关知识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考查运用向量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C1

P

9、【解】法1:(Ⅰ)连AC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AP 与平面11BDD B 相交于点,,连结OG ,因为PC ∥平面11BDD B ,平面11BDD B ∩平面APC =OG,

故OG ∥PC ,所以,OG =

21PC =2

m

. 又AO ⊥BD,AO ⊥BB1,所以AO ⊥平面11BDD B ,

故∠AGO 是A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的角.

在Rt △AOG 中,tanAGO =232

22

==m GO

OA

,即m =31.

所以,当m =

3

1

时,直线A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Ⅱ)可以推测,点Q 应当是A I C I 的中点O 1,因为

D 1O 1⊥A 1C 1, 且 D 1O 1⊥A 1A ,所以 D 1O 1⊥平面ACC 1A 1, 又AP ?平面ACC 1A 1,故 D 1O 1⊥AP .

那么根据三垂线定理知,D 1O 1在平面APD 1的射影与AP 垂直。

〖例10〗如图所示,等腰ABC △

的底边AB =3CD =,点E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

P 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C

1

B

A

P

C

B

10、【解】(1)由折起的过程可知,PE ⊥平面ABC

,ABC S ?=

22

54BEF

BDC x S S ??=?=

21

()(9)12

V x x =

-

(0x <<; (2

)21

'())4

V x x =

-,所以(0,6)x ∈时,'()0v x > ,V(x)

单调递增;6x <<'()0v x < ,V(x)单调递减;因此x=6时,V(x)

取得最大值

(3)过F 作MF//AC 交AD 与M,则

,21212

BM BF BE BE

MB BE AB BC BD AB

=====,

PM=

MF BF PF ===

=

在△PFM 中, 84722cos 427PFM -∠=

=,∴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

7

; 【点评】本题采用了函数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例11〗 如图,四棱锥S-ABCD

P 为侧棱SD 上的点。 (Ⅰ)求证:AC SD ⊥;

(Ⅱ)若SD ⊥平面PAC ,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 (Ⅲ)在(Ⅱ)的条件下,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 使得BE ∥平面PAC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 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11、【解】法一:

(Ⅰ)连BD ,设AC 交BD 于O ,由题意SO AC ⊥。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所以AC SBD ⊥平面,得AC SD ⊥.

(Ⅱ)设正方形边长a

,则SD =

又OD =

,所以060SOD ∠=, 连OP ,由(Ⅰ)知AC SBD ⊥平面,所以AC OP ⊥, 且AC OD ⊥,所以POD ∠是二面角P AC D --的平面角。

由SD PAC ⊥平面,知SD OP ⊥,所以0

30POD ∠=, 即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为0

30。

(Ⅲ)在棱SC 上存在一点E ,使//BE PAC 平面

由(Ⅱ)可得PD =

,故可在SP 上取一点N ,使PN PD =,过N 作PC 的平行线与SC 的交点即为E 。连BN 。在BDN ?中知//BN PO ,又由于//NE PC ,故平面

//BEN PAC 平面,得//BE PAC 平面,由于21SN NP =::,故21SE EC =::.

解法二:(Ⅰ);连BD ,设AC 交于BD 于O ,由题意知SO ABCD ⊥平面.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S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O xyz -如图。

设底面边长为a

,则高SO =

。 于是

),(,0,0)S D

,0)C

,,0)OC =

(,0,)22

SD a =-

- 0OC SD ?= 故OC SD ⊥,从而AC SD ⊥

(Ⅱ)由题设知,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

)2DS a =,平面DAC

的一个法向量)OS =, 设所求二面角为θ

,则cos OS DS OS DS

θ?=

=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030 (Ⅲ)在棱SC 上存在一点E 使//BE PAC 平面.由(Ⅱ)知DS 是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

量,且

),(0,)DS a CS =

=

设 ,CE tCS = 则(,(1)22BE BC CE BC tCS a t =+=+=-- 而1

03

BE DC t ?=?=

,即当:2:1SE EC =时,BE DS ⊥ 而BE 不在平面PAC 内,故//BE PAC 平面。

【点评】解决存在性问题一般是两种思路,一是直接去找存在的点、线、面或是一些其他的量;二是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通过推理论证或计算如果得出了一个合理的结果,就说明其存在;如果得出了一个矛盾的结果,则说明其不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