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

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

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
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

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

参考文献:

Legge, James.The Chinese Classics. Hongkong: 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0.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王辉,“理雅各与《中国经典〉”. 《中国翻译》,2003年第3期.

段怀清,“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缘起及体例考略”. 《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王辉,“理雅各英译儒经的特色与得失”. 《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儒学和基督教两大文明开始对话和碰撞,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学开始通过翻译被介绍至欧洲,并对西方思想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19世纪重新入华的基督教(包括新教和天主教)传教士中有一部分继承前人衣钵,从事儒家经典的翻译工作,如法国耶稣会士顾赛芬(Seraphin Couvreur, 1835-1919)、德国传教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等,其中贡献最大、最有影响的人物要属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

译者、译本简介

理雅各1815年生于苏格兰, 自幼喜爱文学。学生时代成绩优异,曾获英国皇家学院奖学金。1837年起在希格伯利神学院攻读神学,翌年加入伦敦会。1839年被派至马六甲布道,任英华书院院长,兼管教会出版事务。1843年6月,英华书院迁至香港,理雅各随续担任院长。从任英华书院院长开始,理雅各就把研究和英译中国经典作为其重要工作。他计划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及其他中国文化经典译成英文,并各自附以原文、注释及长篇绪论,以〈中国经典〉为名出版一部7卷本译著(后来只出了五卷)。翻译工作开始于1848年。1861年,第一卷(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由香港伦敦传道会印刷所印刷出版:同年,《孟子》译本作为第二卷出版;1865年,包括《书经》和《竹书纪年》的第三卷分为两册出版;1871年《诗经》译本作为第四卷出版,本卷也分为两册;1872年,内含《春秋》、《左传》的第五卷分两册出版。1873年理雅各离港返英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他所翻译的《尚书》、《易经》、《礼记》、《孝经》以及道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和《太上感应篇》,连同按照宗教因素重新编排的《书经》和《诗经》节译,被收入英国比较宗教学家穆勒主编的

《东方圣典丛书》之《中国圣典》。至此,理雅各完成了《四书》、《五经》的翻译工作,使得儒家主要经典第一次有了完整的英译本。译本影响

《中国经典》陆续出版后,立即在西方引起轰动。据费乐仁(Lauren Pfister)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统计,《中国经典》牛津大学修订版至少有9次重印,〈四书》和《论语》以单行本付印也各有11次和6次。欧美人士由此获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本凭借,理雅各也因在翻译上的成就与汉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于1876年获法兰西学院儒莲汉籍国际翻译奖。同年,牛津大学聘任理雅各为首任汉学教授,继续宣讲、注释儒学,直至其去世。前后二十余年,他培养了一批儒学研究者和传播者,为儒学在西方的进一步传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理雅各译本至今虽逾百年,但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理雅各结束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献业余水平的研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

曾经担任过山西省太原府大学堂、山西大学西斋总教习、继理雅各之后主持牛津大学汉学教席的苏慧廉,是《论语》另一英译本的译者,其译本兼收理雅各、晁德莅(Zottoli Ange,1826-1902,意大利耶稣会士,来华后于徐家汇传教)和辜鸿铭等的译文之所长。他在译本序言中这样说道:“理雅各博士在中国典籍方面所作的里程碑式的工作太著名了,不需要再说了;他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阅读他的译作,每每为其博大精深的学识、忠实严谨的译笔、令人叹为观止的探索和明白清晰的表达所折服。”王韬在“送西儒理雅各回国序”中说道,“译有四子书、尚书两种。书出,西儒见之,咸叹其详明该洽(广博),奉为南针。”

著名汉学家翟理思曾任剑桥大学汉学教授,他曾与理雅各进行过长期的论战,但他也为理雅各的勤勉与精确而折服。他说:“理雅各的译作是迄今为止对汉学研究的最大贡献,必将为后世人所铭记、研究。” 翟理思之子、汉学家翟林奈也称赞理雅各的译本,认为“五十余年来,使得英国读者皆能博览孔子经典者,吾人不能不感激理雅各氏不朽之作也。”

理雅各之后,中外《论语》英译新本不断问世,迄今已有30多个。这些译本各具千秋,但就广度和深度而言,尚无人能超过理雅各的译本,而从后世的每一个译本中,我们都不难找到理雅各的影子。

译本优点

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时所面临的许多困难是今天难以想象的。作为英国传教士,面对复杂程度远较其他语言为甚的汉语,尤其是古代

汉语,要熟练掌握实在不容易。特别是《论语》这样的经典,其思想的深邃和语言的复杂更是难以形容。加以当时的经典只有简单的句读,没有现代标点,无疑也增加了解读的困难。另外,经书真伪难辨,官方正统的诠释又日渐受到考证、校勘等近代学术的挑战,使得译者无所适从。最后,西方近代汉学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工具书以及可资参考的资料,既有译本又不可取。这一切都使得理雅各的译经过程艰辛备至,同时也使得他的工作因此具有了里程碑的意义。理雅各所译经典其他译本比较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旁引博涉,对原文的理解深入透彻。经无达诂,这是注家的共识,但构成文本意义的一些基本要素还是有其确诂的,至少有其相对确定的解读和诠释边界,注家的训诂诠释受此边界的制约,不能太率性随意。要了解构成文本意义的基本要素及其解读和诠释的边界,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训练。理雅各早年曾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后来在神学院学习时,又曾在《圣经》的释读上受到严格的训练,对《圣经》的释读方法有系统的了解。所有这一切都为他解读诠释儒家经典提供了必要且难得的学术准备。同时,为了翻译中国经典,他还下功夫对中国注家的成果加以钻研,广泛参考他们的观点,为其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理雅各治经,既能利用西方的科学方法,又克服了当时欧洲汉学好作比附假说、轻视中国经学传统的偏见。他每治一经,必先广泛搜集历代评注,详加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理雅各最得力的助手王韬在“送西儒理雅各回国序”中也说:“先生独不惮其难,注全力于十三经,贯穿考覆(考察审查),讨流溯源,别具见解,不随凡俗。其言经也,不主一家,不专一说,博采旁涉,务亟器通,大抵取材于孔(汉经学家孔安国)郑(汉经学家郑玄)而折中于程朱,于汉宋之学,两无偏袒。”王韬的评价并非溢美之辞。据费乐仁教授统计,理雅各在五卷本的《中国经典》里列出的参考书目达250种,中文183种,字典工具书17 种,英文译著22种,法文13种,拉丁文7种,俄文1种,可谓学贯中西。理雅各于群经皆有着力,故能互文见义,触类旁通,对儒家思想有整体全面的把握。

二、理雅各译本紧扣原文,采用了语义翻译的方法。纽马克认为,翻译权威作品和哲学著作应采用语义翻译法,以不失原著的特色。语义翻译是指“在译入语语义和语法结构允许的前题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因为体现原作思维过程的语言形式和句法都是“神圣”的,所以语义翻译采用较小的翻译单位,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译者首先要尊重作者,其次要尊重原语,最后才去考虑读者。理雅各是将语义翻译和详尽注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原文意思的传达,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并通

过脚注照顾到了读者的需求。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在各国经典的互译中是值得借鉴的。

三、理雅各译注结合,凸显了译本的学术性。理雅各翻译《论语》,每章都附有详尽的脚注,脚注的篇幅甚至超过了译文本身,从而使得他的译本具有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在这一点上,其它译本是无法与其相比的。其脚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篇章主题。给出各章主旨,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章内容,便于读者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各章的内涵。这一点在每一章脚注的开头大写体部分都可以看得出来。

2、文字训诂。经文中的关键词语、语法现象初次出现时均加以解释说明。理雅各对词义的研究仔细认真。他很清楚,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对词义把握不准,将会导致对经义的误解。另外,他根据汉字四声的特点,常注明汉字的发音,并与英语中的多个对应词比较,根据上下文选取对等词汇。他有时甚至引经据典,从词源学的角度探求,以准确地把握词义。

3、注疏选译。既可以作为翻译的依据,又可以提供其他注家的观点供读者审择。

4、文化背景。将经文放回历史、社会、文化的境中还其本来面目。经书中涉及的人物、地名、事件、习俗、制度均加以说明。以《论语》为例,〈论语〉记录了2500多年以前孔子及其弟子对当时社会和人生各种问题的探讨和看法。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中外在政治体制、历史沿革、习俗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各方面的差异,给外国读者理解《论语》造成了巨大障碍。理雅各的脚注则尽可能多地为读者提供有关这些方面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他们结合译文理解《论语》各章的内容,把握其内涵。如《雍也》中有“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外国读者仍然会感到纳闷:孔子见南子,子路为什么不高兴?因此,理雅各在脚注中对南子(卫灵公夫人,孔子粉丝)的生性淫荡加以说明,这样一来,读者的疑问也就释然了。

5、参照引用。既可解释经书中引文的出处和义,又可引导读者对多次出现的同一主题或表达参照阅读,以达到互文见义,加深理解之目的。

6、发表己见。理雅各研究翻译《论语》并不等于他放弃了西方文化概念,他经常在脚注中发表对孔子某些言行的不同看法。如《雍也》中的“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

后,是马跑得不快。’”)孔子是在宣扬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美德,而从西方人的价值取向而言,这并不是美德,而是不够实事求是。因此,理雅各在脚注中反问道: But where was his virtue in deviating from the truth? And how could Confucius commend him for doing so? 理雅各对中国人不喜张扬的处世之道提出了质疑,客观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冲撞。

7、提供意译。直译不可解时译者有时会提供浅白的释意。

理雅各的注释包罗万象,对正确、深入理解经文极为有利。儒经言简意深,意义往往不在浅表。注释的好处,正在于阐幽发微,弥补翻译的不足。理氏译注俨然一部英文注疏,为读者理解经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其功用远非单纯的翻译所能取代。理译持久的生命力说明,译注并举的学者型翻译才是经籍翻译的正途。理译至今被奉为标准译本,原因也正在于此。

四、绪论索引,善为读者考虑

和交际翻译相比,语义翻译强调忠实原著而非语气效果,考虑作者多于读者。理氏译注儒经,第一考虑是忠于原作,其次是尽可能为读者理解经文提供条件。除注释外,读者还可以了解译本的绪论、索引和排版方式。

理译儒经各卷卷首均有长篇绪论,或概论儒家经书(主要是四书五经)的构成及其地位,孔子、孟子生平及其学说;或分述各卷成书过程、历史背景、版本考证、经文真伪,注疏集集释和译者的参考资料,不一而足。如果说从译注中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翻译家的理雅各,那么从绪论中我们领略的则是作为汉学家家的理雅各。理氏对儒经的个人见解和评价,包括不少批评,基于学者和译者职责的区别,更多的出现在绪论而不是译注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理雅各对中国经学传统尊重而不迷信,有褒扬也有批判。理氏的不少观点,如质疑儒家古胜于今的历史观,批评孔子思想中的保守倾向和负面影响等,对于破除当时国内学者对经书和孔子的迷信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从翻译的角度看,这些绪论有利于读者从具体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认识儒家经典。例如,为帮助读者理解《书经》中的年代问题,理雅各在《中国经典》第三卷的绪论中收入天文历法专家湛约翰(John Chalmers, 1825-1899)牧师所作的“中国古人的天文学”;为帮助读者理解孟子对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其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一毛不拔”)、墨翟的批评,〈中国经典》第二卷的绪论中特别翻译、介绍杨、墨二人的学说。

理译儒经各卷均附有详细索引,包括主题索引、专名索引和汉字

索引。从三至五卷的序言判断,主题和专名索引应当是湛约翰牧师代作。索引有助于读者快速定位信息,查找经文。主题索引更能帮助读者对散落各处的有关同一主题的经文进行归纳,参照阅读,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汉字索引相当于一本小型字典,按部首笔划排列,标明注音、义项和相关词语,对语言学者颇有价值。

理译儒经,尤其是《中国经典》的排版也善为读者考虑(《东方圣书》的各卷受丛书体例的限制未收入汉语原文)。主体部分每页原文在上,译文居中,注释在下。原文各章分为若干节,译文、注释通过章节序号和原文对照,页眉标明该页篇章序号,显得清楚明白,便于查对。如此排版,依当时的印刷条件,其艰辛可想而知。这也反映出译者对译文接受检验的自信。理氏译经,决不偷懒取巧,不漏过一字一句,惟其如此,才敢于以英汉对照的形式面世。理译至今为英美大学汉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一卷在手,几乎可以不假他求。

译本不足

以《论语》为例,自面世以来,肯定褒奖之外,也有不少批评意见。如辜鸿铭在其英译《论语》序中即说:“自从理雅各博士开始发表关于《中国经典》翻译的最初部分,迄今已40年了。现在,任何人,哪怕对中国语言一窍不通的人,只要反复耐心地翻阅理雅各博士的译文,都将禁不住感到它多么令人不满意。因为理雅各博士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他的文学训练还很不足,完全缺乏评判能力和文学感知力。他自始至终都表明他只不过是个大汉学家,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对中国经书具有死知识的博学的权威而已我们遗憾地得知这位大汉学家最近刚刚去世,但为了公正地纪念他,必须指出,尽管他的工作尽了力所能及的努力,是完全严谨的,但他却没能克服其极其僵硬和狭隘的头脑之限制,这是他的性情气质造成的结果。”

汉学家、理雅各的传教同仁欧德理(Ernest Johann Eite,1838-1908,德国传教士)也曾谈到理雅各的译文呆板笨拙。且不论辜鸿铭和欧德理等的评说是否有言过其实之处,理雅各译本存在不足应该是不容否认的。

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行文古涩呆板,文体止于可读。理雅各的译文显得呆板、呆滞,正如辜鸿铭在自己的英译《论语》序中所说的那样:“对于一个能够以哲学和文学的敏锐去研究像理雅各博士所译的《中国经典》这样的巨帙的笃实学生来说,无疑会对那种道德文化,或者称之为中国人文明的东西有所洞察,透见其真相。但对于绝大多数英国读者而言,我们却不能不认为,理雅各博士在其译著中所展示的中国人之智识和道德的装备,正如同在普通英国人眼中中国人的穿着和外表一样,必

定会使其产生稀奇古怪的感觉。”对此,理雅各当然有自己的解释。在《中国经典》第一卷前言中,理雅各就对自己翻译中国经典所遵循的原则作了说明。在30年后的再版前言中,他几乎直接重复了他早年为自己所定下的翻译原则:对原文的忠实超出对于文体的关注。在达意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形似,几乎一字不漏,非必须,则鲜有增益,结果必然显得呆板。这虽然合乎语义翻译的原则,自有其长处,但呆板的译文很难反映孔子亲切自然的风格,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第二,误解和误译。理雅各译文存在一些误解误译,这其中包括理解方面的失误,如:“和为贵”中的“和”,理雅各译成a natural ease(不紧张);“明衣”(古人在斋戒期间沐浴后所穿的干净内衣),理雅各译成clothes brightly clean。

第三,语篇缺乏衔接。在语篇中,衔接手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使得语篇前后浑然一体,又能补足原文隐含却未明示的信息。在这一点上,理雅各的译本显然存在欠缺。当然,这也是起因于理雅各经典翻译的原则:严格忠实于原文,绝不轻易损益。

拟声词翻译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用于模拟各种声响的词。拟声词在英汉语言中都有。《诗经》第一首诗第一句就有“关关雎鸠”,其中“关关”便是模仿鸟鸣的拟声词。《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的“唧唧”便是模仿织布机的声音。英语中的拟声词也是俯拾即是。如crash(哗啦),clash(当啷),splash(扑通),croak(呱呱),yelp(汪汪)等,都是人们日常经常使用的拟声词。英汉语中的拟声词丰富形象,极大地增强了英语和汉语表现力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成为这两种语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一、英汉拟声词对比 (一)构成比较 拟声造词是拟声词独特的构词方法。如giggle(咯咯地笑),twitter(叽叽喳喳地讲,吱吱叫),hiss(蛇、沸水等嘶嘶作声),rustle(树叶、纸等沙沙作响),baa(羊等咩咩叫),quack(鸭子嘎嘎地叫),bang(砰砰作响)…… 从语言学角度讲,语音是拟声词的载体及原始形态。研究拟声词的构成离不开对其语音成分的分析。拟声词的语音构成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s/表示如蛇、沸水等的嘶嘶声;/l/表示流畅、欢快的声音,如小溪流水声等;/m/,/n/表示郁闷、沉长的声音;/k/,/*/表示急促、尖锐的声音。元音也一样,单元音、双元音和三元音柔和、婉转,短元音急促、粗硬(黄任,1996)。以gr-开始的音指沉闷而令人不快的声音,如growl, grunt等;以h-开始的音则有猛烈的意思,如hack, hunt等;而以-ump结尾的一些单词有重、厚、沉闷的意思,如clump, dump, hump, thump, stump等。 英汉语中都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拟声词,且均是双音节居多、单音节次之、三音节和四音节的词最少。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是通过重叠单音节词而来,如:哗哗、嗖嗖、刷刷、嘟嘟。有的三音节词是通过重复双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而来的,如:呼啦啦、哗啦啦、呼噜噜。有的四音节词是通过分别重叠两个音节而来,如:叽叽喳喳、淅淅沥沥等。英语里也有重叠拟声,如pit-a-pat, pitter-patter, tick-tack分别是重复pat, pater, tack,只是把元音字母a改成了i; 还有把两个拟声词合在一起来拟声,如uproar, jingle jangle, cling-clang。 (二) 逼真度比较 拟声大都只是大体上像某种现实的声音,有的比较接近,有的不过大体表现出声音的简单轮廓或部分轮廓,有的则相去甚远。但相比较而言,汉语的基本拟声词逼真度较高些,至少不会像英语那样用同一个词来模拟好几种声音,如 rustle用来模拟“唰”、“哗啦”、“刷拉”、“瑟瑟”、“飒飒”几种声音,而rumble可以表示“轰隆”、“咕隆”、“咕噜”这三种声音。 (三) 用法比较 英汉语中,拟声词的使用都很复杂,但如下两点较为明显。其一,英语的拟声词可以用作动词(包括限定式和非限定式)和名词(作介词宾语构成短语作状语等);其二,汉语基本拟声词直接作状语或与“……的一声”连用作状语修饰动词。如:(1)The car rolled bang into the telegraph pole. 汽车砰的一声撞在电线杆上。 (2)The bullets whizzed over his head. 子弹嗖嗖地飞过他的头顶。 (3)Her heart went pit-a-pat.

传教士在中国

传教士在中国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文出自《腾云》044期。推荐人:苗曦 四川日报区域中心副主任 推荐语: 如果说300多年前已经出现了最初的全球化浪潮,甚至已有了全球贸易网络的雏形,那么当时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们,比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无疑都是最早的全球化信使,而这批全球化“先行者”之所以能在中国立住脚,和当时的中 国最高统治者对西方文明持相对宽容和学习的态度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历史证明,当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心态更加包容和自信时,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会带来很多奇妙的产物。 以文治武功著称的康熙就是一个科技爱好者,尤其对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洋乐器、机械玩具和各种西方科技知识充满热情。比利时人南怀仁曾记述,朝鲜人曾向康熙进献活海豹,康熙询问他欧洲何书中记载了这种“鱼”。南怀仁深得康熙信任, 后来得以执掌钦天监,当上国家天文台台长,1688年死后 也尽享哀荣,以国家之礼厚葬。4年后,康熙甚至下保教令,

宣布信奉天主教合法,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 虽然大门打开了一道细缝,但仅仅依靠难以捉摸的皇帝个人爱好来推动与西方的交流并不靠谱,需要理性缜密的制度设计与民众的启蒙。事实上此后清廷也不断在开放和封闭之间反复摇摆,既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思想启蒙,也没能融入当时的世界贸易与货币体系。而这一年的世界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688年开始,中国距离外面的世界反而越发遥远。 300多年后,采取开放政策的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甚至都这样吓唬美国的CEO们:“想想亚洲、拉美、东欧吧,那里的人聪明、反应快又廉价,而且离你们这么近,他们是你们最可怕的噩梦。”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今天全球化的新驱动力,如何实现经济和市场全球化之后的新制度建设、新文明培育、新文化输送正成为中国下一个全球化课题。

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2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3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4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6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7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8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9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10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 1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12 中式菜名的英译 13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5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6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 1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1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21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 22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23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24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25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2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27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28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29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 3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31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32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33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34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 3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3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37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 3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39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 40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41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42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拟声词的翻译》

拟声 the rataplan of the drum the clangour of the gong the clanking of the chains/kettle s the ding-dong of the hammer the clashing of the knives & swords the tick-tack of the clock &

watch

the tinkling of the piano the tinkling of the phone (the tingling of the glass) the jingling of the bells the jangling of the bicycle the screeching of the brakes the squeaking of the radio

the creaking/ rattling of the handcart the rumbling of the cart the rumbling of the truck (the rumbling of the thunder) (the rumbling of the stomache) (the booming of artillery)

the bumping of the van the clanging of the tram &trolley the humming of the subway the puffing of the train the tooting of the bugle & horn & train whistle the shrieking of the siren (fire~/air-raid/ambula nce) the whee-ee-ee of the

当前常用政治术语的英文翻译

当前常用政治术语的英文翻译 作者:夜孔守望| 来源:沪江博客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reform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社会主义制度socialist system 社会变革social transformation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the gre 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the basic theory, line and program of our Par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改革开放政策the polic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马克思主义政党Marxist political Party 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first (second\third)generation 人民民主专政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国民经济体系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综合国力aggregate national strength 国内生产总值th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strengthen and improve Party building,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reativity, rallying power and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always maintain its vigor and vitality. “三个代表”就是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拟声词的翻译1

英语动物拟声词及其翻译 一、引言 英语与汉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但是都有着丰富的拟声词。英语拟声(onomatopoeia) 与汉语修辞格拟声完全相同,都是模拟事物自然声音的一种构词方法。 各种动物的声音在经验世界中随处可闻,动物拟声词也就应运而生。动物拟声词在英语拟声词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它比汉语动物拟声词还要丰富多样。汉语动物拟声词往往用简单和笼统的一个“叫”字来表述,而英语一般都用专门的拟声词来表达各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正确地翻译动物拟声词,能够烘托气氛、显示意境、增强声势和实地情景感,使平淡的句子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创造出一种使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氛围,达到传声达情和闻声解意的语用目的。 二、英语动物拟声词的类型与翻译 英语动物拟声词可以分为直接拟声( Primary Onomatopoeia) 和间接拟声( Secondary Onomatopoeia) 两种类型, 在翻译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别。 直接拟声指的是动物的声音与意义基本吻合,能够直接产生音义之间的相互联想。如听见[mu : ]的声音使人想到母牛的“哞哞”声。英语中许多表示动物鸣叫声的词是直接拟声,它与汉语的拟声词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发音上十分接近。如猫叫声,英语拟声词为mew , miaow , 汉语拟声词为“喵”;鸽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oo ,汉语拟声词为“咕咕”;鸭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quack ,汉语拟声词为“呱呱”;鹅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ackle ,汉语拟声词为“咯咯”; 青蛙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roak ,汉语拟声词为“嗝嗝”。这类拟声词摹拟动物的发音,英语与汉语基本上相同或相近, 翻译时只要借助汉语的习惯表达法,就能够使读者达到动物如在眼前的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 间接拟声指的是词的发音并不直接唤起某种听觉的经验,即并非对动物自然声音的直接模拟,而是引起一种运动的感觉,或者某种物质与精神特性的感觉。换言之,间接拟声是指音与某种象征性意义发生联想。张培基先生认为, S是咝音字母,它的发音可使人联想到许多动物的相似声。比如,蛇的嘶嘶声,马喷鼻息的嘶嘶声等。英语中snake 和serpent 都作蛇解,由于两词都带S 字母,音义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联系。文体学家认为H 字母能象征一种努力或费劲,这是因为H 字母是个吐气音。如发haste , hasten , hurry , hurl等词语时,吐气音和发音器官的动作都能使人联想到用力时的气喘。“sn2”的辅音组合,既能使人联想到呼吸时发出的声音,如sniff , snuff , snore 等,又能表示快速敏捷的动作,如snip , snap , snatch , 还能使人联想到滑溜溜的爬行动物snake , snail 等。M 是个低沉的鼻音,能象征鸟雀的喃喃声和昆虫的嗡嗡声。如: The moan of doves in immemorial elms ,

第七讲 拟声词的译法

第七讲拟声词的译法 凡以模仿事物或动作的声音而构成的词都称为拟声词。拟声不仅是一种构词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英语中,尤其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拟声词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 由于词义的转变,英语拟声词往往不仅仅指声音,并兼指产生声音的动作(转义后可作动词或名词用);例如,flap本指扁平物拍打时发出的“啪嗒”声,但转义后也可指动作“拍打”(动词to flap;名词a flap),又如bang本指“砰砰”的敲物声,但也可指敲物的动作“敲打”(动词to bang;名词a bang)。汉语有同样的情况,例如,“隆隆”本指雷、大炮、巨型车辆等的深沉宏大的响声,但转义后也可兼指

“打雷”、“炮轰”、“行车”等动作(作动词或名词用)。 拟声词的翻译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一、英语原文有拟声词,汉译时也运用拟声词(一)英语拟声词同感叹词一样,独立使用,不作为所在句中的任何句法成分。汉语拟声词有同样的情况,因此汉译时较简便,把英语原文中作独立成分用的拟声词相应地译成汉语中作独立成分用的拟声词即可。例如: 1)Two heavy guns went off in the woods --- BRUMP! BRUMP! 两门重炮在森林里开始发射了---轰隆!轰隆! 2) Thump! A table was overturned! “哗啦!”桌子推翻了。

(二)英语拟声词大多作动词、名词或动词派生词(如分词、不定式、动名词)等使用,而汉语中的拟声词则大多是动词附加语或名词附加语,如“枪声砰砰地响着”中的“怦怦地”是动词附加语,“我们听到了砰砰的枪声”中的“砰砰的”是名词附加语。因此,英译汉时往往可把原文中的英语拟声动词、拟声名词或拟声动词派生词转译成汉语拟声动词附加语或名词附加语。例如: 1) But as the door banged, she seemed to come to life again. 可是当门砰地关上的时候,她好像又清醒过来了。(动词附加语) 2) They heard the twitter of birds among the bushes.

英语动物拟声词及其翻译

英语动物拟声词及其翻译 摘要:英语动物拟声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有直接拟声与间接拟声两种基本类型。汉语动物拟声词通常比较简单笼统,而英语动物拟声词则既丰富多采又具体生动。对动物拟声词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翻译的正确性。 关键词:拟声词;动物;翻译 Abstract :The English animal onomatopoeia has substantial content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onomatopoeia and secondary onomatopoeia.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animal onomatopoeia which is rather simple and vague , the English version ismore vivid and specific. Making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the two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from one to the other. Key words :onomatopoeia ; animal ; translation 一、引言 英语与汉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但是都有着丰富的拟声词。英语拟声(onomatopoeia) 与汉语修辞格拟声完全相同,都是模拟事物自然声音的一种构词方法。各种动物的声音在经验世界中随处 可闻,动物拟声词也就应运而生。动物拟声词在英语拟声词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它比汉语动物拟声词还要丰富多样。汉语动物拟声词往往用简单和笼统的一个“叫”字来表述,而英语一般都用专门的拟声词 来表达各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正确地翻译动物拟声词,能够烘托气氛、显示意境、增强声势和实地情景感,使平淡的句子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创造出一种使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氛围,达到传声达情 和闻声解意的语用目的。 二、英语动物拟声词的类型与翻译 英语动物拟声词可以分为直接拟声( Primary Onomatopoeia) 和间接拟声( Secondary Onomatopoeia) 两种类型, 在翻译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别。 直接拟声指的是动物的声音与意义基本吻合,能够直接产生音义之间的相互联想。如听见[mu : ]的声音使人想到母牛的“哞哞”声。英语中许多表示动物鸣叫声的词是直接拟声,它与汉语的拟声词存在 许多相同之处,在发音上十分接近。如猫叫声,英语拟声词为mew , miaow , 汉语拟声词为“喵”;鸽子 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oo ,汉语拟声词为“咕咕”;鸭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quack ,汉语拟声词为“呱呱”;鹅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ackle ,汉语拟声词为“咯咯”; 青蛙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roak ,汉语拟声词为“嗝嗝”。这类拟声词摹拟动物的发音,英语与汉 语基本上相同或相近, 翻译时只要借助汉语的习惯表达法,就能够使读者达到动物如在眼前的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 间接拟声指的是词的发音并不直接唤起某种听觉的经验,即并非对动物自然声音的直接模拟,而是 引起一种运动的感觉,或者某种物质与精神特性的感觉。换言之,间接拟声是指音与某种象征性意义发生联想。张培基先生认为, S是咝音字母,它的发音可使人联想到许多动物的相似声。比如,蛇的嘶嘶声, 马喷鼻息的嘶嘶声等。英语中snake 和serpent 都作蛇解,由于两词都带S 字母,音义之间就有了一定 的联系。文体学家认为H 字母能象征一种努力或费劲,这是因为H 字母是个吐气音。如发haste , hasten , hurry , hurl等词语时,吐气音和发音器官的动作都能使人联想到用力时的气喘。“sn2”的辅音组合, 既能使人联想到呼吸时发出的声音,如sniff , snuff , snore 等,又能表示快速敏捷的动作,如snip ,

英语拟声词大全

英语拟声词大全 ———————————————————————— 走兽怎么叫: 1、狮子(lion) roar, howl; 2、老虎(tiger) roar, howl; 3、豹子(panther) howl 4、大象(elephant) trumpet; 5、豺(jackal) howl 6 、狼(wolf) howl 7、狗(dog) bark,yap,yelp,bay,howl,growl,snarl,whine 8、狐(fox) bark, 9、猫(cat) mew,miaow,miau,meow, 10、鼠(mouse) squeak,cheep,peep " 11、猪(pig) grunt, whick, aqueak 12、野猪(swine) grunt 13、公猪(boar) girn 14、熊(bear) bruzz, growl 15、无尾猿(ape) gibber,gueriet 16、猴(monkey) screech, gibber, chatter, snutter, jabber, howl 17、骆驼(camel) nuzz, grunt 18、鹿(deer) call, bell, bellow 19、牛(cattle) cow,bleat 20、公牛(bull) bellow,low 21、母牛(cow) low 22、小牛(calf): bleat 23、水牛(buffalo) boo 24、羊(sheep,goat) baa, bleat 25、马(horse) neigh,whinny,nicker

26、驴(ass,donkey) bray, hee-haw 27、兔子(rabbit) mumble 虫子怎么叫: 1、青蛙(frog) croak 2、蟾蜍(toad) shriek 3、蛇(snake, serpent) 4、蜜蜂(bee) buzz,hum,bumble,drone 5、黄蜂(wasp) hum 6、蟋蟀(cricket) chirp(chirup) 7、甲虫(beetle) drone,boom 8、蚱蜢(grsshopper) chirp 9、蚊子(mosquito) hum,buzz,drone 10、苍蝇(fly) hum,buzz,drone 飞禽怎么叫: 1、公鸡(cock) crow 2、母鸡(hen) cackle,cluck 3、小鸡(chicken) cheep 4、火鸡(turkey) gobble 5、鸭(duck) quack 6、鹅(goose) cackle,hiss,creak,gaggle 7、鸽子(dove,pigeon) coo,crood,croud,croodle, 8、鹌鹑(quail) curkle 9、鸠(stock-dove) murmur 10、斑鸠(turtle-dove) wail 11、天鹅(swan) chant,cry 12、乌鸦(crow,raven) caw,croak 13、白嘴鸦(rook) caw 14、鹧鸪(partrige) call

传教士翻译活动概述

传教士翻译活动概述 1.跨越时间 明清之际的天主教耶稣会士在我国的翻译活动,一般以明万历年间利玛窦东来为始,到清康熙帝晚年禁教止,约为二百年。 2.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兴起原因 世界: 明末清初,正值欧洲国家经过文艺复兴,产生了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十六世纪欧洲一部分国家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作为资产阶级先遣队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中国: 国力衰微之时,中西科技落差悬殊,士大夫希望国富民强,对西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并且明末清初岁月动荡,处在一个被理学窒息的时代,士大夫阶层发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基督教义的新鲜之处正能吸引一部分思想前卫的文人。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批耶稣会士联翩来华。当时,他们肩负着罗马教廷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的使命而来,为了掩盖文化扩张的意图,同时为了迎合士大夫对科技的需要,耶稣会士以自然科学来开路,采用了“学术传教”的方针进行传教。因为当时在中国文人士大夫一直都握有社会的话语权力,因而基督教入华所引发的种种接受与反对的声音,多来自他们那里。基督教入华就必须得到他们中一部分人的认可和接受。例如利玛窦引经据典地将天主教的宗教教义与儒家理论进行比附、调和,试图说明二者之间本是同宗同祖、根源相通的,更得到这些人的认同。他还通过讲学,访谈等形式,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广交朋友,广结中国官吏和文人.买通宦官,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拜神宗,以报时自鸣钟,万国图志,西琴,天文图像,珍珠镶嵌十字架,三棱镜等上供,终于使天主教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至此,以传教为目的,科学技术作为副产品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兴起了。 衰落原因 根据孙立忠的总结 (一)西方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分歧。基督教中的众生平等与中国传统儒学中的尊卑贵贱、三纲五常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二)双方在目的上的差异。耶稣会士来华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其宗教和为其本国利益服务,并非为了传播科学技术;而清统治者和士大夫对于其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超过对其宗教的兴趣。 (三)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内政的介入,使清统治者对其保持戒心。 (四)清王朝的特殊情况及其对百姓的戒备心理是他对任何外来的东西都特别敏感。 (五)西方海盗式的殖民活动对中国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直接原因:到十八世纪初,由于罗马教廷干涉中国内政,又有不少传教士违背了“利玛窦规矩”,不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和习俗,导致了原本重视西方科学的康熙皇帝的反感。至雍正帝即位后,于1724年下令禁止天主教传教,同时采取闭关政策。 3.翻译者队伍 组成:西方主要是传教士,中国主要是懂科技的士大夫,官员和科学家。 西方:利玛窦,汤若望,罗亚谷,南怀仁等为代表 中国: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中国圣教三柱石),王徵,李天经等代表 翻译方式:中西合璧”的合译 鉴于中西方语言文字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巨大差异,对耶稣会士来说,独立翻译几乎不可能。利玛窦虽对中国语言文字及儒家经典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熟练程度,对于中西文翻译仍感

【词汇】常用政治与行政术语英文翻译

【词汇】常用政治与行政术语英文翻译 ——————摘自知米背单词官方论坛 专八专四中常常会有一些政治类的文章,有些词汇分开认识,放在一起就傻眼了,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词汇吧。 -------------------------------------------------------------------------------- 大家仅供参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Jiang Zemin “Three Represent’s”important Thought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reform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社会主义制度socialist system 社会变革social transformation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the basic theory, line and program of our Par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改革开放政策the polic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马克思主义政党Marxist political Party 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first (second/third)generation 人民民主专政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国民经济体系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综合国力aggregate national strength 国内生产总值th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strengthen and improve Party building,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reativity, rallying power and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always maintain its vigor and vitality “三个代表”就是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Three Represent’s”shows that our Party must always repres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China, they are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the Party, the cornerstone for its exercise of state power and a source of its strengthen,only by doing so can we really ensure that our Party always stan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 and maintain

浅谈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翻译之影响

浅谈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翻译之影响 引言 我国古代,自佛经翻译高潮过去之后,直至明末清初才出现了第二个翻译高潮。第二次翻译高潮的兴起,是与欧洲一批传教士的相继来华分不开的。他们虽然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客观的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又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 第一章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兴起 这次由西方传教士引起的翻译高潮“无论从延续时间、译者队伍与译著数量上来说,都远不能与前一次佛经翻译相比;与此相应,在翻译理论上也没有重大成果。不过,在这次翻译高潮中,除了翻译一些宗教著作外,还翻译了一些虽然仍与宗教相关,但却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哲学、伦理类著作,特别是翻译了一些天文、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类著作”【1】。这也是此次翻译高潮的重要特色。 翻译之初大多由传教士口译或初译,中国人笔受或润饰。传教士在华译著的第一本书,是意大利人罗明坚口授,华人笔录润色的《天学圣录》,罗明坚和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1583年一起进入我国内地的。他们最早认识到了语言和翻译为宣传宗教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利玛窦与另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获得万历皇帝的赏识并留居北京这一事件象征着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终于在北京立住了脚。随后,耶稣会士的译著便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版了。随着翻译工作的加强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传教士们发现在翻译时,议论最多的便是译事之难。“如万历丁未(1607)年,利玛窦为《几何原本》(徐光启合译)所作译序中,便说:“东西文理,又自绝殊,字义相求,仍多阙略。了然于口,尚可勉图,肆笔为文,便成艰涩矣。······呜呼!此游艺之学,言象之粗,而龃龉如是,允哉始事之难也!”自从他与徐光启合作后,“反复辗转,求和本书之意,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凡三译稿”。他不仅论述了译事之难,还议论了中外人士合作“对译”之可行。”【1】

动物的“叫”声象声词中英文对照

狗汪汪 wow,bow, arf, woof, ruff ruff 猪呼噜 oink 猫喵 meow 马咴-- neigh or whinny 牛哞 moo 羊咩咩 baaah 驴 hee-haw 狮子 roar 狼 howl 青蛙呱呱 croak(GB) ribbit (USA) 老鼠吱吱 squeak 母鸡咯咯 cluck, cackle and cluck 公鸡喔喔 cock-a-doodle-doo cockle doodle doo 小鸡叽叽 chirp (peep peep(USA) cheep cheep (GB))

鸭嘎嘎 quack quack 鹅哦昂 honk keckle hiss 乌鸦哇哇 caw 杜鹃布谷布谷 cuckoo 鸽子鸪鸪 coo 猫头鹰 hoo (USA), tu-whit, tu-whoo(GB) 小鸟啾啾 tweet tweet 蜜蜂嗡嗡 bzzzz 描述动物发声 狗 bark 猪 grunt 猫 mew

马 neigh or whinney. 母牛 low 羊 bleat. 驴 bray 公鸡 crow 母鸡 cackle and cluck. 鸭 quack 鹅 honk 狼 laugh. 狮 roar. 狼 howl. 老鼠 squeak. 青蛙 croak 鸟鸣 twitter

猫头鹰 hoot. 喜鹊 chatter 乌鸦 caw 小鸟/虫 chirp 蜜蜂 buzz 英语动物拟声词及其翻译 高永晨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英语动物拟声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有直接拟声与间接拟声两种基本类型。汉语动物拟声词通常比较简单笼统,而英语动物拟声词则既丰富多采又具体生动。对动物拟声词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翻译的正确性。 关键词:拟声词;动物;翻译 Abstract :The English animal onomatopoeia has substantial content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onomatopoeia and secondary onomatopoeia.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animal onomatopoeia which is rather simple and vague , the English version

政治术语翻译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7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十七届五中全会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中央政治局Boost domestic demand 扩大内需12th Five-Year Program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11-2015)/12th Five-Year Plan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economic growth mode 经济增长方式inclusive growth 包容性增长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宏观经济调控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综合国力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国际竞争力capability in shielding against risks 抵御风险能力Urbanization 推进城镇化rural modernization 农业现代化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aintai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rural and urban regions 统筹城乡发展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现代产业体系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战略新兴产业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区域协调发展main functional regions 主体功能区poverty-stricken areas 贫困地区recycling economy 循环经济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防灾减灾Cultural innovation深化文化体制改革innovative country 创新型国家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y 科技创新能力soft power 软实力cultural innovation文化创新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culture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income distribution 收入分配public service system 公共服务体系primary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at cover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人民内部矛盾adjust income distribution 调整收入分配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社会和谐稳定public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公共服务型政府Economic system reform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people first" principle 以人为本promote social equality and justice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the pillar industries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political restructuring 政治体制改革reforms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s财税体制改革resource products pricing 资源性产品价格reform in social program system 社会事业体制改革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investment utilization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the "going global" strategy “走出去”战略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 Jiang Zemin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reform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ucture社会主义制度socialist system社会变革social transformation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the basic theory, line and program of our Par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改革开放政策the polic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马克思主义政党Marxist political Party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first (second\third)generation人民民主专政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国民经济体系national economic system综合国力aggregate national strength国内生产总值th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strengthen and improve Party building,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reativi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