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妻子,我的家

我的妻子,我的家

我的妻子,我的家
我的妻子,我的家

我的妻子,我的家

她,在秋风萧瑟的季节来到我的身旁。十月的天空夹杂着零稀的小雨,我们在小楼的窗旁喝着茶饮,一边畅聊着生活的苦乐,一边欣赏着窗外的人来车往。美好的时光总在刹那之间,昏暗的天空被这凌乱的秋风所点缀,我们在落叶纷飞的傍晚挥手别去。

她,我未来的妻子——我们的第一面

秋冬的黎明总是来的晚一些,寒冽的霜风在这样的黎明里尽情蹂躏着飞舞的落叶。我陪着她在飞舞的落英中踏上了去机场的客车,虽苦了飞舞的落叶,但不失为我俩在这一刻最唯美的点缀。

她,我未来的妻子——我第一次,送她去远方

又是一个将近黎明的夜半,她在深冬的季节回到了我的身边。本是一个欢庆的时刻,但整个夜晚就像这个季节,落叶枯尽,霜风刺骨;叶枯,月冷,人悲泣。

她,我未来的妻子——因我, 第一次泪流。

三月的春风滋润着万物复苏,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在潺潺新凉的溪水声之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三月,荧光闪烁的油菜花在朝阳照耀下分外怡人;这是一个我们经历了无数个风雨飘摇换来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用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庆祝它的到来。

嘉陵江水悠悠,畔边花开遍野。艳阳高照,天蓝风轻。在这繁杂的都市里,却又远离尘世喧哗的地方。告别凡尘俗世,我们签约今天。

三月一日,我的妻子——她

落叶纷飞,丹桂飘香。天阴风凉,时光流转。久别的季节,熟悉的味道。在这样的晒午,独自聆听着沁入心灵的旋律,伴随着你熟悉的香味,欣赏着被你整理后的房宿。无数次独自回来,看着一切的一切,一种莫名的温馨浮上心头。这是一种未知的感觉,又好似无时无刻不魂牵梦萦的地方。

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昼日向往的地方——家

我身在浮沉翻滚的浪潮里,在漫无边际的海浪里挣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游到彼岸,未知何时能参悟这人世的两全其美之道。但无论尘世如何无奈,我都不曾忘记:她——我的妻子,我的家。

2017-9-23阴-晒午-家

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将军与名妓的传奇爱恋

[键入文字] 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将军与名妓的传奇爱恋 蔡锷是秀才出身的儒将,与那些纯粹寻欢作乐的侠客不同,他时常出入云吉班,却是教小凤仙识字看书,给她讲一些三国水浒的故事,以及做人为政的道理。蔡锷天生敦笃重情重义,小凤仙的插曲并没有影响他与妻子的感情。 根据蔡锷长子说法,他的生母潘夫人告诉他,当时蔡锷将妻母遣送回籍的理由是,潘夫人身怀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而老母亲又不习惯京城的生活,想回乡下居住,离开了北京。没有了家人的羁绊,蔡锷井然有序地施展起了拳脚,与小凤仙的感情在所有人眼中也是到了鹣鲽情深的地步。而时常陪同蔡锷出入云吉班的帝制派干将杨度则被蔡锷花天酒地的表象蒙住了眼睛,认为蔡锷已经不反对帝制,竟然促请蔡锷以师生情谊为由,去天津劝告梁启超。 历史上传言,蔡锷最终摆脱袁的监视潜出北京赴云南发动起义,便是得益于小凤仙的掩护。这是一则极为生动而戏剧化的故事。由于他本人对此没有正式的记述,于是这一幕也就成了一则众说纷纭的传奇。 传说之一是蔡锷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曾鲲化策划了蔡锷的潜逃方案。蔡锷故作风流,行荡不羁,每日和小凤仙出游玩乐,一日,蔡锷和小凤仙坐车游玩,游到了曾鲲化家中,随后蔡锷从曾家后门悄悄出逃,男扮女装,直奔崇文门的火车站,上了直达天津的专车。 另据蔡锷的密友哈汉章回忆,故事则完全不同,蔡锷离京的前一夜,是哈汉章祖母的八十寿辰,蔡锷应邀出席,并且兴致盎然地与友人通宵打牌,使得袁世凯所派的密探彻夜未眠,疲倦至极。次日清晨七时,蔡锷从哈汉章的宅邸侧门而出,直入新华门总统办事处假意办公,更煞有介事地给小凤仙打了一通电话,相约中午一同用餐,密探们因此麻痹大意,又因为疲劳而睡着。于是蔡锷借机溜出,直奔火车站从此一去不复返。 1

蔡锷将军简介

蔡锷将军简介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1887迁至武冈山门黄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

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瓛、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 蔡锷 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

大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寻访 报告文章2000字

红色寻访-蔡锷故居 在颇具情调氛围的北风细雨中,我缓缓行走在冬日泥泞的田塍小径上,走向蔡锷先生故居的脚步很是坚定。 尽管这里只是城郊十几里外的普通山村,窄狭却成片的农田,小巧而随意的池塘,或远或近的简朴农舍,无拘无束的鸡鸣狗吠;也尽管先生故居是矮矮的土墙青瓦平房,屋后只有矮矮的长满修竹的丘岗,环屋也只茂盛着数株矮矮的树木,我却像攀登一座高山那样,仰止间觉得自己是如此地渺小,每向先生的心境走近一步,都要付出难以言状的努力。 我辈其实是从历史教科书中认识这位名声显赫的长者的,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极其重要的著名的扳道工,在中国历史的列车驶出封建王朝的终点站,而将要倒退或走向岔道的时候,他力挽狂澜,处险不惊,气贯虹兮力拔山兮,将列车引向了通向共和的光明之路。锷,刀剑之刃。他是挑破中国近代史黑夜的剑光,使祖国迎来黎明,迎来破晓的红日。我们都能背诵出这样的句子:蔡锷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杰出的爱国志士。于我的记忆中,还非常感谢那部名叫《知音》的电影,它让许多后来人还知道蔡锷将军那为民主革命而聪明机智的故事,以及胸怀大局而风流倜傥的飘逸形象。这些当然只是骨架似的营构,所以今天直面先生的故居,足以使我感到胸中将要接纳一种强力的撞击。 这是一栋极为普通的农家住宅,中为堂屋,两边正房,右正房外再加一厨房。山土垒的墙,山土烧的瓦,粗木板镶的门,粗木棍竖的窗,宽宽的阶基走廊并无阔人家显摆的雕龙附凤的伞柱,窄窄的后檐让冬雪春雨滴落出一长溜水窝,高高的门坎为的是防止夏季山区多见的蛇鼠闯入,而小小的地坪正说明主人家当年并不宽裕,无须晒谷囤仓、跑马走车。 一代伟人就诞生在这里。 静立在地坪中,我似乎听到了1882年12月18日上午十时的时候,从屋内传出的新生儿嘹亮的哭声。那时有冬日少有的阳光,却无冬日多见的北风,静幽平和的山村把哭声传播得很远,回音经久不散,到今天还缭绕着后人的耳鼓。 站在木箱前,蔡锷那不平凡的少年、青年生活如此鲜活的在我眼前闪现。他六岁进私塾念书,他十七岁时到上海考入南洋公学,又应梁启超之召,赴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治、哲学,十八岁时他回国,在武汉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策动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后重返日本,转入陆军成城学校。他二十一岁时考入东京士官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在1904年的时候,二十二岁的蔡锷竟然奋笔五万言,请家乡湖南的巡抚行新政。回国后,他坚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念,加入章土钊所领导的华兴会的外围组织--爱国协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创立武德会。他在将近十年的日子里,先后奔波于江西、湖南、广西、河南、云南等地,从事军教,为建立民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骨干人才。在他二十九岁的时候,武昌起义爆发。他马上在云南发动起义,成立了军政府,被举为都督,使云南成为当时中国乃世界的民主革命的亮点。 我可以确定木箱里绝对没有任何物件,更莫说那顶必须配置的官帽了。封建王朝的玩法的确老套,连官帽也设计成斗笠似的,还加一个难看的尾巴。他们穿着宽袖长袍,不伦不类且碍手碍脚。后来的革命把剪长辫子作为大事来抓,是很有时代意义的。眼前的木箱造型滑稽可笑,蔡锷当然嗤之以鼻。岂只是这斗笠大的权力,他要把扣在亿万同胞头上的那顶沉重的帽子彻底摘除哩!

蔡锷简介

蔡锷 一、简介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出生于一个贫寒裁缝家。6岁时在当地一位名士帮助下,免费入私塾学习。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得到了梁启超的赏识,并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的高等学校。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落后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 二、生平 1、大事年表 1900年回国随唐才常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2年11月,蔡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当时,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

仍然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他讲解精辟,技艺娴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战略方面见解独到,不随波逐流,很早就提出了“波亚战术”即后来的游击战术。 1911年初调云南,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8月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2、国葬第一人 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久病不医,于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1997年逝世人物

1997年逝世人物 1997年逝世的各界人物名录 李伟 (1917-1997.01.02) 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部政治委员(副兵团职) 徐元泉 (1911-1997.01.03) 北京农业部副部长 杨文汉 (1908-1997.01.03) 北京水利部党组成员、水利部工程管理局局长,水利部顾问 朱玉庭 (1909-1997.01.06) 成都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开国少将 许金彪 (1911-1997.01.08) 武汉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李健民 (1918-1997.01.09) 北京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段云 (1913-1997.01.09) 北京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顾问 陈友群 (1918-1997.01.11) 广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机关党委书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 张文华 (1926-1997.01.12) 上海海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中将 沈粹缜 (-1997.01.12逝世) 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顾问、宋庆龄生前挚友、邹韬奋先生的夫人 寄明 (-1997.01.13逝世) 原名吴亚贞,女作曲家 师星三 (1917-1997.01.14) 太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萧娴 (-1997.01.16逝世)著名书法家、江苏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 徐行之 (1893-1997.01.17) 北京国务院参事 李凯国 (1916-1997.01.21)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王文波 (1912-1997.01.22) 北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 马长炎 (1913-1997.01.22) 合肥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韩复东 (1917-1997.01.25) 北京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李祥瑞 (1928-1997.01.28) 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长 李乐山 (1913-1997.01.30) 北京国家计量总局局长 秦基伟 (1914-1997.02.02)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开国中将,解放军上将 王殿文 (1924-1997.02.02) 北京林业部副部长 吕展 (1919-1997.02.02) 北京北京公安总队总队长兼北京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开国少将严启文 (-1997.2.5逝世) 隐蔽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国家安全部副部长级离休干部 刘刚 (1912-1997.02.05) 天津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守群 (1931-1997.02.06) 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解放军少将 冯茂 (1921-1997.02.06)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赵启民 (1910-1997.02.07)北京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开国中将

民国时军阀混战历史

补一补民国时军阀混战的历史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清末的状况: 甲午战争,清政府各军均遭受重创,当时袁世凯极力建议组建现代化军队,但上头就是不听,袁世凯很生气。 后来清帝国飘摇欲坠,寻求出路,袁世凯被李鸿章等人联名推荐,成为统领。袁世凯本人极重练兵,主张变法,为革新奔走呼号。练兵时,他直接采用现代

化设备和训练方式,聘请德国军官,从学堂里挑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培养为亲信,从顺利控制了全军。军队只知效忠于袁大帅,而不知效忠于清帝国。 袁世凯的旗下,有三个学生最为出色: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此三人号称北洋三杰,民间把他们唤作龙、虎、狗。 注意,狗是夸人,不是骂人,并没有骂人是畜生的意思。 王士珍

段祺瑞 冯国璋 在清朝灭亡之前十年,东北奉天有两伙子土匪火拼,那边叫金寿山,这边叫张作霖,张作霖打不过金寿山,便撒丫子跑了。跑了以后他还当土匪头子,不过他深信当土匪成不了大事,于是想入编正规军。于是劫持了清军将领盛京(沈阳)将军增祺……的老婆,跪求将军夫人替他求情,收了兄弟们。

将军被媳妇说动,收编了张作霖,使得张作霖成了大清的地方官。 1904年左右,日俄战争,东北混乱,张作霖从容应对,增强了军队实力,后又遭遇扩编,再去作为朝廷的人去剿匪,再度壮大。 革命爆发时,清帝国东北军的几位领导上书清廷,提议实施责任内阁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革命派的意思。作为清帝国的从良小能手,张作霖奉命去干他们,此时清政府的大权,实际是袁世凯握着的。 张作霖因此夺了东北的最高领导权,张作霖是奉天来的,雅称奉系军阀。 同样回到清朝灭亡十年前,在山西的五台县,有个名叫阎锡山的青年,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后来他从日本留学回来,考上了大清朝的上等军官,凭着出色的表现和学业成绩,他在短时间内连升几级,当上了团长。而他以前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和同盟会有交往。等同盟会起义,他也在山西响应,领军灭了山西巡抚,成立了军政府,阎锡山本人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都督。 清朝灭亡后,他顺应时势,立即表示拥戴(臣服)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这就是晋系军阀的来源! 于是我们看:

蔡松坡挽联集锦

蔡松坡挽联集锦 松坡将军乃我湖湘之英杰,两次起义改变中国历史。心昭日月,功盖昆仑。今将当年之挽联收集于此,与诸君共勉。 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长沙岳麓山蔡锷墓庐联 是真革命之先觉;乃敢特立而独行!——长沙岳麓山蔡锷墓墓庐挽联 一戎衣而天下定!微斯人吾谁与归?——长沙岳麓山蔡锷墓庐联 所欲有甚于生,杀身成仁,人也;莫致而至者命,载胥及溺,天乎。——蔡公恩师梁启超题上海蔡锷故居 一身肝胆生无敌;百战灵威殁有神。——民国五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挽蔡锷 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蔡公恩师梁启超哀挽门生 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蔡公恩师梁启超哀挽门生 魂魄异乡归,如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空雨泣;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杨度挽蔡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薄葬有遗言,尚以未殁沙场为恨;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誓师昭大义,曾无自利天下之心。——内阁总理熊希龄挽蔡锷 浊世生公天大错;人间留我老何为。——同盟会元老谭人凤挽蔡锷 食少事烦,西川劳苦思诸葛;功成身退,东海苍茫哭仲连。——中华民国副总统冯国璋挽蔡锷 修戈矛与子同仇,共逐虞渊将日返;好河山纤儿撞怀,方回地轴痛星沉。——云南督军唐继尧挽蔡锷 奇气满东南,吾道不孤,应为苍生争一息;大名垂宇宙,人心未死,终教青史慰重泉。——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挽蔡锷 凭支手挽苍穹,与公生死同袍,立马华山,移得桑田近沧海;悲风雨悯人天,愧我弱庸多病,伤心万里,望穿蓬岛哭将军。——护国第三军总司令李烈钧挽第一军总司令蔡锷 非若辈可嗤,英名万古江流在;慰我民以笑,侯船两旗风泊之。——中国末代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挽蔡锷

蔡锷后人:将军知音是夫人潘蕙英 非小凤仙(图)

[键入文字] 蔡锷后人:将军知音是夫人潘蕙英非小凤仙(图) 对于蔡锷,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他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一段故事,有人说他们是情人,有人说他们是知己,还有人说他们是同志,甚至在上世纪《知音》等影视作品播出后,有些人误以为小凤仙是蔡锷将军的夫人。到底真实的蔡锷将军是什么样,他与小凤仙的关系究竟怎样,他的红颜知己是谁?为此,记者专访了蔡锷将军的重外孙袁泉先生,他自小生长在蔡锷长子蔡端的身旁,对蔡锷历史颇有研究,著有《蔡锷大传》。 蔡锷的知音是潘夫人而非小凤仙 问:最近播出的几部关于蔡锷将军的电视剧您看了吗? 答:都看过了。其实,“蔡锷热”的出现,并不为奇。将军1916 年去世后,他的传奇故事一直以各种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年仅34 岁就举兵护国,以少战多,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被民众誉为“护国军神”和“再造共和第一人”。历史上有著名的鸿门宴,而袁世凯给蔡锷摆下的“鸿门宴”,历时更长,情节更复杂。蔡锷精心布置、巧妙周旋,最后成功摆脱了袁世凯的监控;再加上他和风尘女子小凤仙有过一段交往,这些故事都让人津津乐道,并且家喻户晓。 问:您提到小凤仙,这也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影视剧中蔡将军和小凤仙的关系各不相同,有的是情侣,有的是同志,有的是知音。到底哪一种关系更接近史实? 答:哪一种关系都不符合事实。 小凤仙幼年身世坎坷,母亲是偏房,受大老婆排挤,离家早亡,她随奶妈四处漂泊,以卖唱为生。根据京剧理论家许姫传记录的1951 年小凤仙拜访梅兰芳时的口述,她结识蔡将军时只有15 岁,“那时常听他(指蔡锷)讲些三国、水浒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又教我识字看书”。由此可知她当时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水平。小凤仙在智识、思想等各方面都无法成为蔡将军的知音,蔡将军更不可能把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天机透露给一个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