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实验报告模版

C++实验报告模版

C++实验报告模版
C++实验报告模版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物联网1403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宋春花

2015年5月10日

实验一C++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Studio2010或Visual C++的编程环境;

(2)掌握内联函数,带默认形参的函数,重载函数的定义和使用;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

(3)理解命名空间的概念,掌握命名空间的使用;

(4)掌握引用的概念以及引用作为函数参数和函数返回值的使用方法;

(5)掌握内存的动态分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6)掌握文件的打开、关闭以及读写操作。

二、实验要求

(1)按照实验内容编写程序,并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2)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三、实验设备

PC机。

四、实验内容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nl(int z=5);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cout<<"x="<

cout<<"y="<

cout<<"Evaluate x and y in main()…"<

int x=10,y=20;

cout<<"x="<

cout<<"y="<

cout<<"Step into fnl()…"<

fnl();

fnl(10);

cout<<"Back in main"<

cout<<"x="<

cout<<"y="<

return 0;

}

void fnl(int z)

{ static int x=100;

int y=200;

cout <<"x="<

cout<<"y="<

x=x+y+z;

}

结果为:

(2)编写重载函数max1可分别求取2个整数、3个整数、2个双精度数、3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程序为: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dd(int x,int y);

int add(int x,int y,int z);

double add(double x,double y);

double add(double x,double y,double z);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b,c; double x,y,z; cout<<"输入3个整数"<

cin>>a>>b>>c; add(a,b); add(a,b,c);

cout<<"输入3个浮点数"<>x>>y>>z;

add(x,y); add(x,y,z);

return 0;

}

int add(int x,int y)

{ if(x>y) cout<<"max2="<

else cout<<"max2="<

return 0; }

int add(int x,int y,int z)

{ int i;

if(x>y) i=x;

else i=y;

if(i>z) cout<<"max3="<

else cout<<"max3="<

return 0;

}

double add(double x,double y)

{ if(x>y) cout<<"max2="<

else cout<<"max2="<

return 0; }

double add(double x,double y,double z)

{ double i;

if(x>y) i=x;

else i=y;

if(i>z) cout<<"max3="<

else cout<<"max3="<

return 0; }

结果为:

(3)用new操作为一个包含10个整数的数组分配内存,输入若干个值到数组中,分别统计其中正数和负数的个数后再用delete操作释放内存。

程序为: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i,z,f;

p=new int[10];

for(i=0;i<10;i++)

cin>>p[i];

z=0; f=0;

for(i=0;i<10;i++)

{ if(p[i]>0) z++;

else f++; }

cout<<"正数个数为:"<

cout<<"负数个数为:"<

delete []p;

return 0; }

结果为:

(4)编程计算图形的面积。程序可计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运行时先提求用户选择图形的类型,然后,再要求用户对圆形输入半径值,对长方形输入长与宽,对正方形输入边长,计算出面积的值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程序为: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double PI=3.14159;

void areay();

void areac();

void areaz();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n; cout<<"y->圆,c->长方形,z->正方形,输入要选择的图形:"<

cin>>n;

switch(n)

{case 'y':

areay(); break;

case 'c':

areac(); break;

case 'z':

areaz(); break;

default:

cout<<"输入错误!"<

return 0; }

void areay()

{ int r; cout<<"请输入半径:";

cin>>r; cout<<"圆面积为:"<

{ int x,y; cout<<"请输入长方形长和宽:"; cin>>x>>y;

cout<<"长方形面积为:"<

void areaz()

{ int x; cout<<"请输入正方形边长:";

cin>>x; cout<<"正方形面积为:"<

结果为:

五、实验心得

(1)注意函数重载必须是形参个数或类型不同与返回值无关。

(2)释放为数组动态分配的内存用delete []p;语句。

(3)注意静态变量所占内存在主函数结束时才释放的。

实验二类与对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类和对象的定义使用方法;

(2)掌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定义、使用方法、调用过程;(3)掌握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

(4)理解类的组合;

(5)掌握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6)掌握友元函数和友元类的定义及使用

二、实验要求

(1)完善、编写程序,并调试程序,要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2)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PC机。

四、实验内容(1、2、3中选择2个题,4、5、6中选择2个题)

(1)定义一个复数类Complex,复数的实部Real与虚部Image定义为私有数据成员。用复数类定义复数对象c1、c2、c3,用默认构造函数将c1初始化为c1=20+40i ,将c2初始化为c2=0+0i,用拷贝构造函数将c3初始化为c3=20+40i。用公有成员函数Dispaly()显示复数c1、c2与c3 的内容。

程序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omplex

{private:

int real,image;

public:

Complex(int r,int i)

{ real=r; image=i;}

Complex(Complex &c)

{ real=c.real; image=c.image;}

void display(Complex &c)

{ cout<<"("<

};

int main()

{ Complex c1(20,40),c2(0,0); Complex c3(c1); c1.display(c1); c2.display(c2); c3.display(c3); return 0;}

结果为:

(2)定义一个学生成绩类Score,描述学生成绩的私有数据成员为学号(No)、姓名(Name[8])、高等数学(Math)、大学物理(Phi)、数据结构(Data)、平均分(ave)。定义能输入

学生成绩的公有成员函数Write(),能计算学生平均分的公有成员函数Average(),能显示学生成绩的公有成员函数Display()。在主函数中用Score类定义学生成绩对象数组s[3]。用Write()输入学生成绩,用Average()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最后用Display()显示每个学生的成绩。

实验数据:

No Name Math Phi Data Ave

1001 Zhou 80 70 60

1002 Chen 90 80 85

1003 Wang 70 75 89

程序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core

{private:

int No; char name[8]; int Math,Phi,Data,ave;

public:

void Write(Score &c) { cin>>c.No>>https://www.doczj.com/doc/8f1167642.html,>>c.Math>>c.Phi>>c.Data; }

void Average(Score &c) { c.ave=(c.Math+c.Phi+c.Data)/3; }

void Display(Score &c) { cout<

};

int main()

{ Score s[3]; int i; char n;

cout<<"输入学生学号、姓名、数学成绩、物理成绩、数据结构成绩:"<

for(i=0;i<3;i++) { s[i].Write(s[i]); s[i].Average(s[i]); }

cout<<"No"<<" "<<"Name"<<" "<<"Math"<<" "<<"Phi"<<" "<<"Data"<<" "<<"Ave"<

return 0;}

结果为:

(3)定义一个矩形类Rectangle,矩形的左上角(Left,Top)与右下角坐标(Right,Bottom)定义为保护数据成员。用公有成员函数Diagonal()计算出矩形对角线的长度,公有成员函数Show()显示矩形左上角与右下角坐标及对角线长度。在主函数中用new运算符动态建立矩形对象r1,初值为(10,10,20,20)。然后调用Show()显示矩形左上角与右下角坐标及对角线长度。最后用delete运算符回收为矩形动态分配的存储空间。

程序为: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ectangle

{

protected:

int Left,Top; int Right,Bottom;

public:

float Dia;

Rectangle(int l,int b,int r,int t) { Left=l;Top=t;Right=r;Bottom=b; }

int Diagonal(Rectangle *r1)

{ float D;

D=(r1->Top-r1->Bottom)*(r1->Top-r1->Bottom)+(r1->Right-r1->Left)*(r1->Right-r1->Left) ;

float T=sqrt(D);

return Dia=T;

}

void Show(Rectangle *r1)

{ cout<<"(Left,Top)="<<"("<Left<<","<Top<<")"<

cout<<"(Right,Bottom)="<<"("<Right<<","<Bottom<<")"<

cout<<"Diagonal="<Dia<

};

int main()

{ Rectangle *r1=new Rectangle(10,10,20,20);

r1->Diagonal(r1); r1->Show(r1); delete r1;

return 0;}

结果为:

(4)设计一个Dog类,它用静态数据成员Dogs记录Dog的个数。静态成员函数GetDogs 用来存取Dogs。设计并测试此类。

程序为: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Dog

{private:

static int Dogs;

public:

Dog(int a) { Dogs=a; }

static void GetDogs(Dog d) { cout<<"Dogs="<

};

int Dog::Dogs=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Dog d(5); D og::GetDogs(d);

return 0;}

结果为:

(5)编写一个程序,设计一个类Tri,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x、y、z,包含一个友元函数计算三角形面积之和。

程序为: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ri

{ int x; int y; int z;

public:

static float sum;

Tri(int a,int b,int c) { x=a; y=b; z=c; }

friend int Area(Tri &t)

{ float s; s=(t.x+t.y+t.z)/2;

float n; n=s*(s-t.y)*(s-t.x)*(s-t.z);

float A=sqrt(n); t.sum+=A;

return 0;}

};

float Tri::sum=0;

int main()

{ Tri t(4,5,3),a(8,10,6),c(4,5,3); int i;

cout<<"输入三角形个数:"; cin>>i;

switch (i)

{case 1:

Area(t); cout<

case 2:

Area(t); Area(a); cout<

case 3:

Area(t); Area(a); Area(c); cout<

default:

cout<<"Wrong!"<

return 0;}

结果为:

(6)设计一个程序,其中3个类CBabk、BBabk、GBank分别为中国银行类、工商银行类和农业银行类。每个类都包含一个私有数据balance,用于存放储户在该行的存款数,另一个友元函数total用于计算储户在这3家银行中的总存款数。

程序为: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atic int sum=0;

class CBack

{private:

int balance;

public:

CBack(int c) { balance=c; }

friend void total(CBack& c) { sum+=c.balance; }

};

class BBack

{private:

int balance;

public:

BBack(int b) { balance=b; }

friend void total(BBack& b) { sum+=b.balance; }

};

class GBack

{private:

int balance;

public:

GBack(int g) { balance=g;}

friend void total(GBack& g) { sum+=g.balance;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c,b,g; cout<<"输入三个银行存款:";

cin>>c>>b>>g; CBack C(c); total(C);

BBack B(b); total(B); GBack G(g); total(G);

cout<<"总存款为:"<

return 0;

}

结果为:

五、实验心得

(1)静态成员不可以在类内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2)静态成员函数可以通过对象来引用菲静态成员。

(3)求三角形面积用到海伦公式S=(x+y+z)/2 ,T=S*(S-x)*(S-y)*(S-z),V=sqrt(T)。

(4)编程过程要仔细。

实验3 继承与派生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继承与派生的概念;

(2)掌握派生类定义格式与使用方法;

(3)掌握掌握派生类构造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方法,理解构造函数的调用过程,及基类成员的初始化过程;

(4)掌握虚基类的定义和使用。

二、实验要求

(1)完善、编写程序,并调试程序,要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2)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三、实验设备

PC机。

四、实验内容

(1)完善程序并调试运行。

class Person

{

char strName[10];

int nAge;

public:

Person(char* name,int age)

{ strcpy(strName, name); nAge = age;

cout<<"constructor of person"<< strName<

~Person() { cout<<"deconstrutor of person"<< strName<

};

class Employee : public Person

{ char strDept[20]; Person Wang;

public:

Employee(char *name, int age, char *dept, char *name1, int age1) : Person(name,age) , Wang(name1,age1)

{ strcpy(strDept, dept);

cout<<"constructor of Employee"<

~Employee() { cout<<"deconstrucor of Employee"<

int main()

{

补充函数体

}

程序为: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 char strName[10]; int nAge;

public:

Person(char *name,int age)

{ strcpy(strName,name); nAge=age;

cout<<"constructor of person:"<

~Person() {cout<<"deconstrutor of person:"<

};

class Employee:public Person

{ char strDept[20]; Person Wang;

public:

Employee(char *name,int age,char *dept,char *name1,int age1):

Person(name,age),Wang(name1,age1)

{ strcpy(strDept,dept);

cout<<"construtor of Employee"<

~Employee() {cout<<"deconstrutor of Employe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N="李华",*D="勤工部门",*Q="张三";

Employee E(N,39,D,Q,35);

return 0;}

结果为:

(2)定义描述职工档案的类Archives,私有数据成员为职工号(No)、姓名(Name[8])、性别(Sex)、年龄(Age)。成员函数有:构造函数、显示职工信息的函数Show()。再由职工档案类派生出职工工资类Laborage,在职工工资类Laborage中新增数据成员:应发工资

(SSalary)、社保金(Security)、实发工资(Fsalary),其成员函数有:构造函数,计算实发工资的函数Count(),计算公式为: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金。显示职工档案及工资的函数Display()。在主函数中用Laborage类定义职工对象lab,并赋初始值(1001,”Cheng”,’M’,21,2000,100),然后显示职工档案与工资。

程序为: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rchives

{private:

int No; char name[8]; char Sex; int Age;

public:

Archives(int N,char *n,char s,int a)

{ No=N; strcpy(name,n); Sex=s; Age=a; }

void Show()

{ cout<<"姓名:"<

cout<<"编号:"<

};

class Laborage: public Archives

{private:

int SSalary; int Security;

public:

int Fsalary;

Laborage(int N,char *n,char S,int A,int SS,int Se):Archives(N,n,S,A)

{ SSalary=SS; Security=Se; }

int Count(Laborage& L)

{ Fsalary=SSalary-Security; return Fsalary;}

void Display()

{ Archives::Show(); cout<<"应发工资:"<

cout<<"社保金:"<

};

int main()

{ Laborage La(1001,"cheng",'N',21,2000,100); La.Count(La); La.Display();

return 0;

}

结果为:

(3)定义个人信息类Person,其数据成员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并以Person为基类定义一个学生的派生类Student,增加描述学生的信息:班级、学号、专业、英语成绩和数学成绩。再由基类Person定义一个职工的派生类Employee,增加描述职工的信息:部门、职务、工资。编写程序实现学生与职工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程序为: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private:

string name; string sex; int year; int month;

public:

Person(string n,string s,int y,int m) {name=n; sex=s; year=y; month=m; } void show() { cout<

};

class Student:public Person

{private:

int grade; int number; string major; int Einglish; int Math;

public:

Student(string na,string s,int y,int mo,int g,int nu,string ma,int E,int M):Person(na,s,y,mo)

{ grade=g; number=nu; major=ma; Einglish=E; Math=M; }

void display()

{ Person::show();

cout<<" "<

class Employee:public Person

{private:

string branch; string post; int wage;

public:

Employee(string na,string s,int y,int mo,string b,string p,int w):Person(na,s,y,mo)

{ branch=b; post=p; wage=w; }

void display()

{ Person::show(); cout<<" "<

};

int main()

{ string na,se,ma,br,po; int ye,mo,gr,nu,E,M,wa;

cout<<"输入一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学号,专业,英语成绩,数学成绩:"<

cin>>na>>se>>ye>>mo>>gr>>nu>>ma>>E>>M;

cout<<"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班级"<<" "<<"学号"<<" "<<"专业"<<" "<<"英语成绩"<<" "<<"数学成绩"<

Student st(na,se,ye,mo,gr,nu,ma,E,M);

st.display();

cout<<"输入一职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部门,职务,工资:"<

cin>>na>>se>>ye>>mo>>br>>po>>wa;

cout<<"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部门"<<" "<<"职务"<<" "<<"工资"<

Employee em(na,se,ye,mo,br,po,wa);

em.display();

return 0;

}

结果为:

五、实验心得

(1)char name[8];在编构造函数是要用指针作为形参并且应用到了strcpy(name,n);语句。(2)假如基类中有构造函数派生类构造函数中也要有基类成员。

(3)使用作用于标示符和使用同名覆盖原则可消除二义性。

实验四多态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中运算符重载的机制和运算符重载的方式;

(2)理解类型转换的必要性,掌握类型转换的使用方法;

(3)理解多态性,掌握虚函数的设计方法;

(4)学习使用Visual Studio调试虚函数。

二、实验要求

(1)完善、编写程序,并调试程序,要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2)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完成实验报告和上交程序。

三、实验设备

PC机。

四、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抽象类SHAPE,在此基础上派生出Rectangle和Circle,二者都有GetArea()函数计算对象的面积,计算周长的函数GetPerim();完善类的功能与结构。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篇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实验报告格式

重庆工商大学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统计学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8 经济学 学生姓名:程剑波 学生学号: 2008011133 __

实验项目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一、统计图绘制;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三、趋势性的绘制;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六、循环变动的测 算分析。 通过统计学(2009.9.10-2009.12.15)实验报告如下: 一、统计图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三、趋势性的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六、循环变动的测算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体会: 参考实验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非参数统计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6市调2班 学生姓名:何春 学生学号: 2006004151 _

实验报告一 实验项目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发坎蒂雷法 实验日期2009-4-30 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本要求掌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重要性权数的重要意义;掌握权数确定的定性和定量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综合评价中重要性权数确定的处理技能。 实验内容 根据资料使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和坎蒂雷方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并进行权数比较分析。 检验方法的选择及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变异系数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先求各个指标的均值Xi 和标准差 Si (2)接着求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Vi=Si/Xi (3)对Vi作作归一化处理,及得各个指标的权数 结果如下: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最后一列的权数最大,即人均创造总收入这个指标在这项评价上的分辨信息丰富,这个指标的数值能明确区分开各个评价被评价对象差异。同理,第四列的权数最小,也就是说各个被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数值差异较小,那么这项指标区分开各评价对象的能力较弱。 2 用相关系数法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计算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构造分块矩阵 R1(去掉相关系数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R2 R3 R4 R5 R6 同理可得

实验报告模板

计算机仿真实验1—塞曼效应 内容提要: 1.分析在垂直于磁场与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Hg 546.1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区分π,σ+,σ-谱线,并确定磁场方向。 2.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F—P标准具和改变磁感应强度,验证塞曼分裂的裂距与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 3.讨论塞曼效应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方法和应用。 目的要求: 1.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研究汞原子(546.1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 2.掌握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垂直磁场方向观察塞曼分裂和平行磁场方向观察塞曼分裂。 2.难点: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作业: 1.如何鉴别F-P标准具的两反射面是否严格平行,如发现不平行应该如何调节? 授课情况: 1.讲述原理和仿真实验软件的操作(15min) 2.示范操作(5min) 3.学生自己完成实验(100min) 4.检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室表格记录(10min) 教学设计 一、实验内容 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距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今天我们在计算机仿真软件上掌握塞曼效应的原理,熟悉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原理和调节方法。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观察Hg(546.1nm)谱线垂直磁场方向的塞曼分裂和平行磁 场方向的塞曼分裂情况,并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原子中的电子作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 产生的轨道角动量P L、自旋角动量P S、轨道 磁矩μL和自旋磁矩μS,相互关系为: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实验报告模板1(1)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电气、电子类专业用) 班级:000000 姓名:00000 学号:0000000000000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2019年6月10日5-8节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实验类型:设计型□验证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 实验仪器:装有matlab软件的电脑一台

(1)交流电压源的参数设置 三相电源的相位互差120°,设置交流峰值相电压为100V、频率为60Hz。(2)负载的参数设置 H =C R Ω L , inf , 45= =

本实验中只要改变参数对话框的数值的大小,即改 变了触发信号的控制角。打开仿真 ode23tb 0.02s 启动仿真。 打开仿真/参数窗后,选择ode23tb 设置好各模块参数后,启动仿真;改变触发角 3、有源逆变带电阻电感性负载的仿真 (1)各模块参数设置同上

Continuous pow ergui v +- Ud alpha_deg AB BC CA Block pulses Synchronized 6-Pulse Generator Scope i +- Id i +-IC i +-IB i +- IA 0Constant2 30 Constant1 v +- CA C v +- BC B v +-AB A + RLC g A B C + - Bridge Iabc id ud Uabc 6pulse 2 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图 4=12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图=15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doc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 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XXX” ;分析XXX。 (二)所属课程名称 (三)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实验环境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八)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 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 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参考资料 详细列举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参考资料. 格式: 作者年代书名及页数出版社

医学实验报告模板

泸州医学院 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班级 组长姓名 小组成员 课程名称 时间 实验设计方案: 篇二:标准实验报告格式(医学成像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成像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陈睿黾学号: 2209101028 指导教师:廖小丽实验地点:人文楼 418 实验时间:2006.6.2 一、实验室名称:医疗仪器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一维、二维成像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利用样品的原子核在梯度磁场及高频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的自发辐射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因空间位置不同而不同来进行成像。 五、实验目的: 对磁共振成像整个过程进行了解,同时对每一个参数改动后对磁共振信号及图像影响的 效果有直观的认识,了解一维、二维成像原理,进一步熟悉磁共振成像原理。 六、实验内容: 采用定标样品(三注油孔)对一维成像(空间频率编码)有所认识。对梯度场各参数对 一维成像的影响进行观察。 了解瞬间梯度场,对二维成像(空间相位编码)有所认识。了解瞬间梯度场的梯度大小 和瞬间梯度保持时间对二维成像图形的影响。 七、实验器材: gy-ctnmr-10ky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计算机、注油三孔实验样品 八、实验步骤: 1.按实验要求连线。 2.开机预热。 3.将注油三孔样品放入样品池中,打开磁共振成像软件,设置共振频率:按下“参数设 置”页面再按下“自动采集”出现采集的信号图及傅立叶变换 的频谱图,调节“频率设置”中间的按钮,直至出现波形符合预期目标的图形。 4.调节匀场:分别调节电源上匀场调节电位器并同时调节软件中的xy匀场至傅立叶频 谱图中峰最尖锐最高信号最长,适当调节共振频率,使波形看上去尽量平滑。 5.设置z梯度场和一维成像:调偏z匀场调节使峰变宽变低,同时出现z轴线上投影的 一维成像信号。调节z梯度和工作频率,使得信号频谱占半个屏幕同时在中间。 6.二维磁共振成像记录:按下“成像记录及操作”,然后按下“记录”等待2分钟,记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 12(4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作者撰写的实验报告。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它是科技工作者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 2.作者及单位凡是直接参加实验研究的全部工作或主要工作,能对报告负责的人,都要署名并写明所在单位,这样既表明了成果的归属,同时也是文责自负,也便于读者联系。署名要用真名,不能用笔名,单位要写明全称和地址。 3.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4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综合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薛景 学生姓名臧玉付班级学号120010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 (计算机通信)

2、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请在下方空白处填写本程序的全部 ..程序代码及软件界面截图)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WIDTH=50;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HEIGHT=40; JButton one=new JButton("1"); JButton two=new JButton("2"); JButton three=new JButton("3"); JButton four=new JButton("4"); JButton five=new JButton("5"); JButton six=new JButton("6"); JButton seven=new JButton("7"); JButton eight=new JButton("8"); JButton nine=new JButton("9"); JButton zero=new JButton("0"); JButton DOT=new JButton("."); JButton ADD=new JButton("+"); JButton SUB=new JButton("-"); JButton MUL=new JButton("*"); JButton DIV=new JButton("/"); JButton EQU=new JButton("=");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学生姓名: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班级: 学 号: 实验台号: 成 绩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六、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输入电阻:R = F B1 // R B2 //[r b e +(1+ 3 )R F1] 输出电阻:皆F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 12V电源、调节R W使H= 2.0V,测量U B、H、U C、氐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 2.0V 测量值计算值 U B (V)U E (V)UC (V)R B2 (K Q)U B E ( V)U C E (V) 1 c (mA 2.665 2.07.853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 B E = U B- U E =0.665V , U C E= U C-U E =5.8V,I C~ I E=U E/R E=2心.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U B R B1 U cc U B岀£ R E R F1 CE = U C—I c( R:+ R FI + R E) 电压放大倍数: R c // R L r be (1 ) R F1 其中r be= 200+26 (1+ 3 )/1 E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R B1

实验报告模板

正文 实验报告要求与排版字号: 1.实验报告按实验项目填写,每个学生做完实验必须填写 2.实验报告可参照如下内容格式写作: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论。 3.实验报告排版打印统一用A4(21 X 29.7cm)格式。 4.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5.页面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 cm,左边距3cm,右边距2.2mm; 6.实验报告页码从正文页面起计算。页码字号,选用小四号粗黑体并居中。 异方差性 一、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要求 应用老师提供的《各章数据汇总》中的第五章表5.4的数据做异方差模型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验原理 异方差性检验: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 四、预备知识 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 五、实验步骤

1、建立Workfile和对象,录入收入额X和储蓄额Y如下图示 2、参数估计 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序列X和序列Y,点右键,在所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open\as Group弹出一对话框,点击其上的“确定”,可生成并打开一个群对象。在群对象窗口工具栏中点击view\Graph\Scatter\Simple Scatter, 可得X与Y的简单散点图(如下图),可以看出X与Y是带有截距的近似线性关系。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 c x ,点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如图)。 估计结果为: (2.3.1) 22291.5462)0.644239)(-1.930646)(8.339811)0.785438,0.774145,69.55245,19 ( ( t R R F df =====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Experimental report template 编订:JinTai College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2、篇章2: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3、篇章3: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 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 标定: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 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 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doc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如何写?格式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电气实验报告参考范文

电气实验报告参考范文 实习目的 使学生对电气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习得实际生产知识和安装技能,掌握照明线路和常用仪表的使用与测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时间安排 星期一上午领教材,阅实习材料学习触电急救的知识测试施行人工呼吸和胸 外心脏挤压的抢救 下午使用灭火器 星期二上午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的讲解自己练习测试 下午测试万用表(测试电阻,直流,交流电,电池) 星期三全天 照明安装电路一灯一控制 星期四全天 电动机控制电路包括:按钮联锁的正转同反转控制线路(常弊和常开按钮)星期五上午练习双重联锁控制线路图和复习按钮联锁的正转同反转控制线路

记住如何接线路 下午测试按钮联锁的正转同反转控制线路 部分学生全面打扫实习场所卫生(可加10分呵呵)写实训报告(每人一份1000字)卑老师仲要写实训报告卑学校,保存...... 三、实习内容 1. 老师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老师讲述了电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若用电不慎,就可能 造成电源中断、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将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安全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有关触电的基本知识,触电急救知识和电气消防知识等等。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分为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电击致伤的部位主要在人体内部,它可以使肌肉抽搐,内部组织损伤,造成发热发麻,严重时将引起昏迷、窒息,甚至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而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电伤会使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实验报告模板.doc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教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沙盘模拟_ 专业:_人力资源管理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 担任角色:__产品总监___ 团队名称:_Hakula—Matata___ 指导教师:__刘勇_____ 实训日期:2012年12月28日—31日 管理科学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 二○年月日

1.实验目的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问题或标准答案,其核心的是一套完善的模拟系统和全面专业的管理学知识体系。参加训练的学生组成相互竞争的多家模拟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借助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做出各种运营决策。包括:制订企业战略、分析市场信息、制订研发计划、产品特性设计、营销渠道建设、生产制造管理、竞争对手分析、产品定价策略、市场营销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经营绩效分析等等。通过逼真再现的商业环境和学生对虚拟企业的亲自运营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领悟真谛,从而增强对企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掌握所学管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真正提升日常企业管理经营中的分析决策能力。 2.实验分析 2.1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2.1.1公司基本概况: (1)公司筹建 企业名称:Hakula Matata 企业价值观:优质和服务是我们终身的承诺 企业目标:为顾客提供顶级产品和服务 总经理:蒲爽(主持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公司发展计划和投资方案) 市场总监:陈玉龙(根据企业产品和销售业绩,制定销售方案和战略目标) 生产总监:王艺筱(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主持制定、调整年度生产计划及预算,计划并指导与生产、工厂管理、原材料供应及质量相关的工作)研发总监:张艺川(整体研究、策划、设计和完善公司的各个产品,对产品线进行开发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财务总监:许晓珊(合理控制企业资金,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空间) 其他角色任命:人力资源总监——蒲爽(组织制订公司用工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培训大纲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人力资源部工作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1.2企业战略 ——总战略:HM公司主要走集中低成本路线,在成本战略的基础上,集中战略市场。 短期战略(1-3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华北市场和华中市场的开拓和商务人士产品研发,集中销售青少年产品,为以后季度的销售打下基础;、 中期战略(4-6季):在已经开发完成的华北市场上着重销售商务人士产品,增加主打产品的销售量,同时稳固已有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保障企业在整个市场的份额。 长期战略(7-8季):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合理的控制成本,根据产品的生命周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 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 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 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 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 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 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 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 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 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 s。 6. 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 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 sl。 8. 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 l。 9. 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 编号m0(比重瓶)/g m s(比重瓶+试样) /g m sl(比重瓶+ 试样+浸液)/g ml(浸液)/g 1 20.6697 28.4501 52.3043 46.9095 2 18.9602 24.6522 45.5907 41.6701 2. 数据处理: 根据公式

实验报告模板(手写版)

本科实验报告 (手写) 实验名称: 学员:学号: 培养类型:年级: 专业:所属学院: 指导教员:职称: 实验室:实验日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训练部制 实验X XXXXXXXX 实验报告 (居中,实验报告内容以课件为准,可参考教材) 一、 实验目的 1、……………………. 2、…………………… 3、…………………… 二、 实验原理 1、……………………. 2、…………………… 3、…………………… 三、 实验设备 四、 实验内容 (以课件内容为准)记录原始数据,写出自己对数据结果和误差来源的分析 1、……………………. ……………… 图2.6 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 、 、 测试 OC U SC I 0 R (实验报告中所有相关图片按顺序编号)

表1 R 0测量数据 ( 2、………… 104 R 图2.7 伏安关系测量 L R ΩL R (a) 线性有源二端网络伏安关系测量 (b) 戴维南等效电路伏安关系测量 戴维南 表2 线性有源二端网络伏安关系测量数据 3、……………………. (实验坐标图:请按照测量数据规范绘图,画在坐标纸上) 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2、…………………… 3、…………………… 六、思考题(见实验教材思考题) 1、怎样确定所测电压、电流及电位的正与负? 答:…………………… 2、什么是参考点?改变参考点对电路中的各点电位有何影响?对电压值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七、实验心得体会 (本实验学会了什么,哪些知识点还有欠缺,对教员上课的要求和建议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