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AM吸气式烟雾早期预警系统

ICAM吸气式烟雾早期预警系统

ICAM吸气式烟雾早期预警系统
ICAM吸气式烟雾早期预警系统

变电站

吸气式烟雾探测预警系统应用

1.概况

输变电是整个发电和供电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厂发出的电能被转换为高压(一般在

66,000-500,000伏之间),以便于有效地进行远

距离输送。之后通过电网进行进一步分配。

在输出端,电压被减小到一次配电电压,一般

为23,000伏,然后直接供给大的工业用户或进一

步转换成4,100或2,300伏,供日常的商业、工业

和家庭生活使用。变电站的作用是充当转换接口,

将电能转换为输送所需的电压。然后由另一所变电

站将输电电压变换成正确的配电电压。由于变电站

在整个电力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变电站的火灾防

范变得至关重要。

与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相比,ICAM早期烟雾

预警探测系统不仅降低了火灾的危险和高昂的消

防系统维护费用,而且能够防止误报的发生,从而

避免了不必要的供电中断和利润损失。ICAM能够探测出潜在的火情,为变电站提供可靠的火灾早期防范。

本建议书由在发电和输电火灾防范方面具有丰富的设计和安装知识的ICAM专业工程师编制,供设计人员和顾问公司在确定ICAM系统时进行参考。它介绍了有关的设计事项,推荐了吸气式感烟探测系统在变电站的正确安装方法。

注:本建议书是按照全球性原则进行编制的,应与地方特定的防火规程和国家标准结合使用。

变配电机房火灾防范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及电力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力设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诸如工业用电,民用电力,电信、数据传输、互联网络、商业、金融、科技、医疗等多方位的电力服务。我们对电力的依赖也变得日趋强烈。与过去的情况相比,电力设备本身已经高度精密化,功能越来越完备,造价也变得越来越昂贵,所以电力设施的一次很小的火灾都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中不仅包括设备本身的损失,而由此引发的电力服务中断所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因此,变配电机房的安全,特别是对火灾的防范,已经变成保障电力设备安全,确保电力服务正常运行的首要问题。但是,传统形式的火灾报警设备已经远远不能达到变配电机房这类高精密,高价值,不能间断服务的场合的防护需求了。为了解决变

配电机房火灾防范的问题,必须要有一种比现有防火设备更加先进,更加灵敏,更加适应机房特殊环境的新一代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2. 标准及规范

本次方案所遵循的相关标准及规范

?《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GB16806-2006)

?《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火灾报警设备检验规则》(GB12978-91)

?《吸气式感烟探测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1026-2013)

?《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技术规程》(DBJ/CT516-2005)

?《AS1670-1995》(澳大利亚标准)

?《BS 6266-2002》(英国标准)

?《NFPA 72-1999》(美国标准)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ICAM探测器已通过国家《特种火灾探测器》(GB 15631-2008)标准的检测并取得3C认证。3. 系统设计原则

(1)本方案力求每个技术细节的设计安全可靠,以使整个系统在实际运行时表现为高度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2)充分考虑系统的冗余量,保证系统能够进一步扩容。

(3)充分考虑系统实用性,使客户操作,管理简单,维护方便,可操作性好。

大大降低用户的运行管理费用。

(4)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因素,并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消防法规。

(5)管网设计原则

a)为确保通过空气采样系统和探测器的气流正常,气泵排气口所处空间的气压应与被探测

区的气压相等或略低。

b)VLP四管标准型探测器的最大保护面积为2000平方米,可以连接4根采样管道,这里的

一根管道指的是由一截或多截管连在一起组成的一根没有支管的长管,单根采样管长度不宜超过100米,四管总长不宜超过200米。

c)IFT-PT单管/双管经济型探测器的最大保护面积为800平方米,可以连接1根或2根采

样管道,这里的一根管道指的是由一截或多截管连在一起组成的一根没有支管的长管,单根采样管长度不宜超过80米,双管总长不宜超过100米。

d)采样管内径应在19-25毫米之间,21毫米为建议值。

e)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采样孔间距(无论何种采样法)最大不应超过9米,最小不应少于1

米。

4. 系统需求分析

4.1电力机房火灾防范的特点

相对一般意义的火灾防范,机房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燃物品种类繁多

与过去相比,现代电子机房内安置有大量功

能完备、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电线电缆及

各种存储介质,其中设备内部的元器件,电

缆绝缘外套多采用石碳酸纤维,聚氯乙烯等

易燃材料,极易燃烧造成灾难性后果。另外,

类似纸张,磁盘,磁带等各类存储介质也是

构成火灾隐患的重要因素。(右图为:燃烧

损坏的线路板)

2.火灾的诱发机制繁多,产生的危害也多种多样

机房火灾通常可有多种原因诱发,其中包括传统的原因,也包括基于电子机房自身特点的多种原因。据统计在造成机房火灾各类原因当中,28%的火灾由机房电力供应系统(交直流电源、电池、发电机及供电线路等)引发,18%的火灾由机房所在建筑内的其他电器设备引发,其中包括电梯,空调,加热设备,照明系统等等,35%的火灾则直接由机房内电子设备内部的元器件引发。机房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不但会对设备造成直接危害,而且由于机房设备当中的特殊材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也将对设备造成长久的损害。

3.机房内设备昂贵,对火灾的敏感性极高

与过去相比,现代电子设施日益先进,价格十分昂贵。一块卡,一个模块的损坏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由此导致单位空间内的火灾危害也越来越大。设备机柜普遍由原来的4米变成了现在的2米左右,原来安置在多个房间内的设备也会被集中在一个机房当中,因此,一个机房发生火灾,其对设施本身及电力运营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另外,由于设备的高度集成化,设备运行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温度,湿度的变化,都更易造成元器件的升温直至燃烧。

4.空调设施完备,对火灾探测造成困难

由于机房环境的要求,空调系统被普遍采用,烟雾的传播及扩散变得更加容易,空调系统的常规换气率通常为每小时15至60次,这将对烟雾探测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烟雾会被气流大幅度稀释,难以到达传统烟雾探测设备的报警阈值。另一方面,空调气流将使烟雾难以在火灾初期到达传统探测器安装的屋顶位置,造成报警延迟或漏报。一般认为,传统点式烟雾探测器可以清楚的定位火源位置,但实践证明,由于空调系统,设备安放,房间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点式感烟探测器往往在火灾已经发生到一定规模以后才能发出报警且无法报告火源准确位置,在很多时候,点式烟感探测器仅起到了火情记录仪的功能,并未起到防范火灾的作用。

5.火灾发生后的灭火措施不够理想

机房火灾发生后,灭火设施的启动会将对机房设备及人员造成许多潜在的二次危害,

其中水喷淋系统不但会对设备本身将造成直接的损害,而且在其启动温度(70摄氏

度左右)达到时,火灾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高温及腐蚀性气体已对设备造成了巨

大的损害。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虽然不具备腐蚀性,在密闭空间内也有很好的防

护效果,并且现在已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防护,然而,它要求保持具有毒性的高浓度

气体,并需在低温下释放,这对于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也将产生较严重的危害。而

其他气体灭火系统,如FM200,烟络尽,EBM等气体灭火装置,一旦误启动,将造

成灭火剂巨大的浪费,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将对环境和设备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

影响。由以上灭火设施的特点可以看出,现有的消防手段,普遍存在启动时机偏晚,

启动后对设备、人员造成二次危害,安置及使用费用昂贵等缺点。

4.2 传统火灾探测手段的不足

传统的点式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对射式感烟探测器及缆式感温探测器并不适用于保护变电站的很多重要区域,原因有以下几点:

●点式烟感探测器的报警灵敏度低,通常为3~5%obs/m,因此报警迟缓,不适用于

人员密集度高,需要早期疏散场所,如控制中心。

●点式烟感探测器均为被动式探测,安装位置均在顶部。而受空调运行的气流影响,

烟雾粒子会被气流很快稀释,并随着气流的运动轨迹而移动,在火灾的初始阶段并

不会向顶部上升,因此点式烟感探测器不适用于具有高气流的环境,如机房区域。

●变电站的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存在大量电缆电线以及电气设备的机柜,而点式感

烟探测器受到安装方式及体积的影响,不能对可能引起电气火灾的重点对象进行有

针对性的探测。而感温电缆是通过感知被保护对象的温度变化而给出报警的,但很

多情况下,受到敷设方式及探测方式的限制,感温电缆不可能对每一根所保护的电

缆都作到及时报警。

●由于点式感烟探测器不具备自清洁功能,因此每隔两年需要被送回专业厂家进行清

洗,这即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运营维护成本,而且在此期间,被保护区将没有任何的

火灾探测器在工作,风险极大。

对射式感烟探测器需要大量可见烟的遮挡才能报警,它的灵敏度比点式感烟探测器还要低很多,根本不适合在需要进行火灾

早期探测,早期疏散的场所使用。而且,

由于安装方式的限制,安装有对射式探测

器的区域空间,今后的商业利用价值将受

到很大的影响,诸如广告条幅,装饰彩旗

等均不能设置,否则会由于遮挡导致误报。

对于发电大厅等高大空间,由于存在热障现象且受建筑物结构变形等影响,对射式

探测器的探测效果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变电站及其运行环境中,可能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为电气类火灾,通常在火灾初期时发烟量很少(阴燃火阶段),很难被传统的火灾报警设备发现,无法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同时,对于长期运行于电站环境的报警设备来讲,其潮湿、多尘、空间变化多样(有狭小空间,有高大空间)、强气流等特点,又为其有效和长期稳定的探测带来很大挑战。因此,在今天这个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结合国内外变电站的成功应用经验,建议在此种环境条件中,应采用探测效果更好、技术更先进,维护更简便的火灾探测报警手段来达到全面保护、早期报警、早期疏散、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以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及保障人民安全用电。

4.3 吸气式烟雾探测报警技术

吸气式(又称“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技术是在消防报警方面的烟雾探测领域出现的相对较新的技术,该系统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最先应用于全球的通讯行业,之后在许多其他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时间也已超过20年,正在被使用中的ICAM探测器已接近100000套。

目前,国内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已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专门的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地方规范,以推动此种技术的普及应用。新修订的国家消防报警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也已经增加了有关内容,规范中明确指出“具有高空气流量的场所、点型感烟、感温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关键场所等宜采用吸气式(空气采样)早期烟雾预警系统。自2008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中也专门增加了

通过管路采样的空气采样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施工及验收要求。

吸气式空气采样烟雾预警系统属于烟雾探测报警的一类,但由于它运用激光技术并采用主动吸气的方式,因此可以极早的探测到火情,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重要系统可以连续安全的工作;其次可以减少自动灭火系统不必要的启动(避免灭火系统对设备造成的二次损失以及重新充装气体的昂贵费用);三可在传统探测方式不适宜的场合安装使用;四能减少正常维护的工作量,降低维护费用;五更能充分地争取时间,减少设备的损失并保证人员安全。

4.4 ICAM吸气式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概要

ICAM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是一

种基于激光散射探测原理和微处理器控制

技术的烟雾检测设备。其激光探测腔利用

固态激光源,发射直径为3.5mm激光束

照射空气样品,通过散射光接收器接收散

射光,探测空气中的烟雾粒子。独特的双

散射光接收器及三维(3D)观测法,可探

测直径0.01μm~~20μm的所有粒子。对天然物质及化合物质燃烧产生的烟雾均能很好探测。

采用计数和量值复合计算法,对于微小烟雾

具备绝对浓度的探测能力。

ICAM所采用的半导体激光器依靠半导

体构筑的两个能带,即导带和价带的电子跃

迁形成光发射(粒子数反转),半导体激光

器本身具有谐振腔,当自发发射的光在谐振

腔内往复时,受激发射作用使光放大,产生

受激辐射,从而发射出强烈的激光,在谐振

腔内,某一特定的波长的光被放大,并建立起光振荡,所以激光谱线变得极其尖锐,方向性、稳定性、短脉冲性、高强度性、干涉性特别好,这是高能LED所无法比拟的。

ICAM探测器的设计思想是在火灾发生的初期(过热、闷烧、或气溶胶初步生成等无可见烟雾生成阶段) 即发出火灾预警,报警时间比传统的烟雾探测器要早数小时以上,从而可以作到极早探测,极早处置,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

ICAM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是通过分布在被保护区域内的采样管网采集空气样品,经过一个特殊的两级过滤装置滤掉灰尘后送至一个特制的激光探测腔内进行分析,将空气中由于燃烧产生的烟雾微粒加以测定,由此给出准确的烟雾浓度值,并根据使用者事先设定的烟雾报警阈值发出多级火灾警报。

4.5电力机房及电缆沟采用ICAM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理由

a.提高电站机房及电缆沟的安全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

ICAM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很宽广的报警阈值调节范围(0.005%~20%obs/m ),ICAM的激光源运行稳定,误报率极低,灵敏度比传统的点式感烟探测器高1000倍左右,不但可以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发现电站内部产生的常规火情,也可以发现由于线路过载造成的电缆绝缘皮软化所产生的微小烟雾颗粒,从而做到极早报警、极早处置,消除危险源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b.提供多级报警,提高性能:

ICAM采用4级烟雾报警(报

警、行动、火警1、火警2)

模式,及四级气流报警(紧

急低气流、低气流、高气流、

紧急高气流)模式,可以对

低烟雾浓度的火灾初级阶段

(例如开关柜中所发生的电

气火灾)以及烟雾快速增长的火灾(例如蓄意纵火)都能够提供早期预警。且各级烟雾及气流的报警阈值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环境进行手动或自动设定。

c.提高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ICAM采用主动吸气式采样探测,即采用高效抽气泵不间断地把被保护区域内的空气样品抽进激光探测腔进行探测。一台探测器可以同时为天花板上方夹层、空调回风口及目标设备提供保护。电站控制中心有着相对高气流的环境,气流将导致烟雾被稀释,致使探测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使用灵敏度很高的主动式探测设备才能在火灾发生的初期探测到烟雾的存在。

d.探测器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ICAM探测器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不需要使用专业设备或电脑就可以实时快速的将系统所发生的故障诊断出来,便于及时的维护和快速响应。

e.过滤器具有灰尘数量实时监测功能:

ICAM采用了特制的两级过滤器,经过第二级过滤后的高洁净空气随时对激光测量室内部的光学原件进行吹洗,避免了烟雾或灰尘颗粒对于激光探测腔的污染,从而可以保证探测精度不会发生改变,10年内不需要进行校准。ICAM可以对过滤器的灰尘容量进行实时监测,最多可以容纳400万颗灰尘,使用寿命最长为5年,但在国内电站环境中,通常2-3年需要进行一次更换。

f.探测器具有烟雾及气流自学习功能:

ICAM探测器具有烟雾及气流自动学习功能,可以根据用户所设定的学习时间进行不断的取样分析,最终将最适合的烟雾及气流的4级报警阈值设定好,在最大限度提高灵敏度的同时,又避免了误报警。

少对美观的破坏,由于采用隐蔽探测,所以不易被破坏,而点式探测器很难作到这一点。g.具有黑匣子功能:

ICAM探测器具有黑匣子功能,可以存储18000条的分类事件记录,包括烟雾曲线、人员操作、设备故障及报警等。且失电后,所有事件记录不会丢失,从而非常便于对火灾事故的分析,并可对控制中心内的空气质量进行长期监测,提高工作环境空气质量。

h.提供绝对的烟雾值探测:

普通的点式感烟探测器只能给出一个相对的烟雾浓度值,且会因光学表面/接收器受到环境的污染而导致持续的灵敏度漂移。虽然采用软件可以进行漂移补偿,但这会导致探测器灵敏度的进一步降低,很难探测到小型火灾。而ICAM探测器使用高洁净空气吹洗激光探测腔光学表面以确保其清洁,从而可以提供绝对的烟雾值探测。

i.具备灵活的联动控制及系统集成功能:

每台ICAM主机均带有多个无源继电器,这些继电器可以被分别编程对应于报警主机上的多级报警及故障状况,可以方便地用来控制各种各样的联动设备,也可以使用ICAM所提供的开放接口协议,与电站管理系统相连接。

j.大大降低维护成本:

普通烟感探测器需要进行定期清洁,以确保探测器能够按厂家标称的灵敏度进行探测。这种探测器的维护间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测器的安装位置、环境气流特点和环境是否清洁。ICAM系统的安装及维护成本极低,阻燃的采样管道不含有任何的电子元器件,因此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仅需要对采样管网进行定期的气流吹洗就可以完成对系统的维护,而不需要任何的拆卸。ICAM 探测器具有自身监控功能,能够主动提出维护要求,并可进行在线维护,从而大大降低了例行维护的成本。

k.精确的辅助设计软件确保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ICAM系统具有专用的采样管网设计验证软件ASPRIE2,它能在系统设计阶段,即对整个采样管网的设计质量及每个采样孔的灵敏度、气压值、烟雾传递时间等工作参数作出准确计算,并给出改进意见。与安装后的实际测试结果仅有2%的误差。

l.施工简便、经济:

ICAM空气采样探测器的安装及管路施工非常简单,费用极低。由于采样管道上没有任何的电子元器件,所以既不需要预埋管道也不需要布线,只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固定(通常采用管卡或吊杆)即可,耗时很短,而且不会受到环境及施工进度的影响。

m.提供两套报警阈值设定,避免了误报警的发生:

ICAM系统具有两套报警阈值设定,一套可以采用较低的灵敏度,用于上班、下班的高峰时间,另一套可以采用较高的灵敏度,用于白天和晚间乘客较少的时段。两套报警阈值的各级报警灵敏度均可以让用户根据不同运行时间段内保护区的背景烟雾浓度值而做出灵活设定,在尽可能灵敏的同时,又避免了误报警的发生。同时,两套不同灵敏度报警阈值可根据用户的设定时间点自动完成切换。

n.可以灵活的与气体探测器相连接,保护少数特殊区域:

ICAM探测器在通过采样管网对保护区进行烟雾探测的同时,还可以将采样管道与一个气体探测器进行连接,从而作到在进行烟雾探测的同时,还可以对目标区域中的有毒、有害、可燃气体进行分析,从而对气体泄漏、环境污染等进行主动防范。

4.6 ICAM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防误报技术与措施

电力行业的应用环境对于任何一种火灾探测设备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存在环境背景烟雾及灰尘的多重干扰。传统的点式感烟探测器及对射式感烟探测器的报警阈值是固定的,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对报警阈值进行调节,因此非常容易产生误报警;并且点式探测器及对射式探测器不具有自清洁功能,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国标为2年)需要对探测器进行超声波清洗,否则将会持续产生误报警。而ICAM早期烟雾预警系统通过采用一系列的专有技术,有效的避免了误报警的发生,系统的维护费用也因此被大大的降低了。

ICAM探测器所采用的几种防误报技术:

1.绝对的烟雾探测

ICAM探测器通过激光对粒子的散射作用进行烟雾探测,高灵敏度激光接收器经过对光散射信号的处理显示出绝对的烟雾浓度值。如果能够知道所探测区域的环境背景烟雾浓度值,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将4级报警阈值( 预警、行动、一级火警、二级火警)在一个很宽广的范围内(0.005% - 20%obs/m )任意设定,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背景环境烟雾浓度值偏高所造成的误报警。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综述上课讲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综 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为了及时识别潜在急危重患者,以尽早进行高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即“早期预警评分”(eraly warning score,EWS)。经过改进后形成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raly warning score,MEWS)。2001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将它正式规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随后英国重症监护协会和伦敦皇家医学院推荐其用于综合病房患者病情评估[1]。该评分系统在英国急诊和ICU普遍使用,并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肯定。我国引入后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ICU等领域。现将我国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的报告综述如下。 1 MEWS的概念[2] MEWS是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5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该评分的最大特点为:对常用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并给与相应的分值(见表1),根据不同的分值制定出不同级别的医疗处理干预原则。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触发”水平,必须尽快进行更积极的医疗处置。国内外资料显示MEWS评分4~5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多不需要住院治疗;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大,多需要住院治疗;当患者MEWS评分≥9分时,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表1英语诺福克与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EWS 项目 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kPa) ≤9.339.33~10.66 10.80~13.33 13.43~26.47 ≥26.60 呼吸频率(次/min)<99~14 15~20 21~29 ≥30 体温(o C) <35.035.1~36.5 36.4~37.4 ≥37.5 意识清楚对光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121班 设计人员: 学号:113932140姓名:吾提克·克得艾里 学号:113932110 姓名:达尔曼·赛力克 指导教师:肖峰 成果编号:LIS- 113932140 113932110 设计时间: 报告成绩:批改时间/签名: 目录 前言 0 1、系统目标 (4) 2、技术思路 (4)

2.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监测网点的布设—标准监测点的选择及其数量和分布6 2.2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7) 2.3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配套辅助软件 (8) 3、工作流程 (8) 3.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 (8) 3.2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工作流程如下: (10) 3.3功能模块 (11) 4、数据库 (14) 表1:[监测点信息表] (14) 表2:city [城市表] (16) 表3: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指标体系 (16) 表4: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指标强度分级 (17) 5、处理流程 (18) 6、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8) 7、学习心得 (20)

8、参考文献 (2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关注。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但自然灾害也是可以预防的。灾害发生后的救灾,损失远比事前预防要大得多。应急管理的重心正在从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加强应急管理预警工作建设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工作重点。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是作为有关自然灾害预警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传播的计算机系统,它是传统学科(如土地科学与技术、地图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处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数据的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互联网和土地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其新概念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 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数据主要是动态监测环境数据、日常所产生的社会变更数据、GPRS 定位监测的成果数据、与监测单位管理密切相关的数据、规划与现状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分为空间与非空间两大类,其中的环境基础数据与各种背景地理信息在空间上都统一地理坐标为基础,环境基础数据伴有大量的相关属性信息。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汇集、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模块等。预警信息发布模块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及时向各类预警对象发布预警信息。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灾害防御系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早期预警系统在医疗评估中的应用

有场所全面禁烟。护士在帮助那些不能随意在NH S所属场所吸烟的病人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 结论 帮助病人戒烟的无烟提议提高了护士在戒烟中的重要性。由于他们有最大的可能记录病人的吸烟状况和提供短暂的干预,这种初级护理的角色使护士们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的增强。随着更多的基础护理机构制定出病人群体指导规定和尼古丁代替疗法可用性的增加,这个角色对病人来说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和有影响力。 (董雅光 赵彤霞 王彦琦摘 程显山校) (本文编辑:赵中升) 早期预警系统在医疗评估中的应用[英]/Pal m er R NT 2004,100(48):34 35 不恰当的护理意味着如果急性病人病情恶化直至必须送往I C U时才能被发现这样的护理并不是最令人满意的。而定期恰当地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可以提醒病房护理人员早期发现问题,并能在病人病情恶化前采取措施。早期预警系统即给常规观察一个分值,能够帮助护理人员辨别出病人病情何时恶化,何时需要医学评估及可能的医疗干预。 改良的早期预警系统(M E W S)是一个评估工具,是用来提醒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确定那些病人病情有可能恶化和需要增加护理等级。此系统是由M organ等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 W S)演变而来,最近被引入英国奇切斯特市圣理查德医院的医疗评估病房并被运用到每位病人的观察表中,因为大家认为它更可能被广泛应用。 作者在一个高依赖课程中接触到了ME W S,此课程是根据危重症综合护理!一文而为所有病房工作人员提供的以能力为基础的高依赖护理训练,此文推荐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普通病房开展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在急性病人中观察到生理学指标的变化,并要求不管危重病人在哪个病房都要为其提供持续的标准化护理。 改良的早期预警系统 ME W S是一种适用于床边的简单的评分系统,易被医学评估部门及病房推广应用。此工具是通过评估以下6个方面生理学指标:呼吸率、脉搏率、收缩压、体温、尿量、AVP U值来鉴别出会发生病情恶化的病人。(AVPU 是指:A-清醒,自主睁睛、讲话;V-对语言刺激的反应,执行指令性动作;P-对疼痛的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U-没反应)。 M E W S是一种追踪与激活!预警工具。追踪包括定期观察选择性的基础生命体征和评估生理学指标并给予其一定分值,之后计算总分,分值越高,评估的值越不正常,当病人的分值达到一定的域值时,医学干预系统被激活。 Ahern和Ph il p o t认为M E W S系统是许多用来早期判定急性病人病情恶化的生理学评分系统之一,包括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 P AC HE?),此评分是用来评估病人入I C U时的病情严重程度的。不过,ME W S是唯一的适合床边病人评估的评分系统,它全面、迅速、容易使用,并能对一些常规收集的参数结果进行比较。 引入ME W S的原因 病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而病房护士通常只能照顾那些接受复杂治疗的病人,比如持续气道正压(CPAP),或者双水平气道正压(B I PAP)的病人。M akin(2000)认为,工作繁忙的普通病房护士认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照顾危重病人,这可能会导致病人的预后不良。在这些情况下,ME W S就成了迅速鉴别高危病人的理想工具。 Subbe等(2001)认为,在一组内科急症病人中,升高的ME W S分值与增高的病人死亡率有关。2003年英国护理部的文件指出,当护理现存的、潜在的重危患者时,认真地、技术熟练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是至关重要的。 M c Qu illan等认为,对病房病人护理不太理想是常见的事情,而且预示病人病情危重的体征经常被忽略。他们认为不太理想的护理是缺乏对气道堵塞、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知识,导致这些异常发现被忽视。不能寻求专家建议和理解临床急症被描述成不恰当护理的原因,所有这些的主要后果是死亡率、发病率增加,病人需要被送往I CU救治。 从普通病房送往I C U的病人比那些从急诊科、手术室、恢复室转来的病人死亡率高,Go l d h ill认为在病人被送往I C U之前,不太理想的护理是常见的。Go ldhill等研究发现,在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前的几个小时,异常的生理学指标被记录下来,他认为这些病人会从更早期干预中获益。Franklin和M atthe w发现,大部分心跳骤停病人发病前有病情恶化的指征,而护士不能告知医生病人的病情恶化,因此实际上有机会进行干预来改善病人的预后。 急症病人常见的异常表现:呼吸频率增快、意识频率改变、心律异常、血压异常、尿量异常。尽管呼吸率是心跳骤停和入往I C U的重要预测指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估集中症地了临床研究进展

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估急重症的临 床应用研究 早期预警评分有助于及早识别危重患者并应对病情恶化。皇家医师学院推荐将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用于所有成年患者的临床评估。研究显示,NEWS在判断患者出现心脏骤停、ICU入住24h病死率方面优于其他早期预警评分。 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通常患者在出现急性病情变化之前会发生潜在的生命改变,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意识水平等。国外研究显示,在疾病恶化早期,采用早期预警评估系统监测评估能早期发现患者潜在的病情变化,可为病情恶化提供预防措施。这些变化若得不到及时的临床监测,将导致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心脏骤停、入住ICU等。于是,皇家医师学院制定了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并与2012年将这一评分作为国家标准开始应用于各级医院。NEWS评分是一项预警评估病情变化的工具,用来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患者。本文就NEWS评分在国外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 NEWS评分 NEWS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温、收缩压、脉搏及意识水平六项评分指标,每个指标0-3分,其中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成人急诊吸氧指南,当患者病情需要吸氧时,另计2分,对这些指标评分后将各项得分相加计算出总分,共计20分。这些指标在患者床旁即可快速

获得,短时间即可通过NEWS评分对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评估(见表1)。其中体温为腋下温度;意识水平采用快速意识状态评分系统(awake-verbal response-painful respones-unresponsive response,AVPU),即A=清醒,V=有无语言应答,P=对疼痛刺激有无反应,U=无反应。 1.1NEWS评分的使用建议及注意事项,推荐奖NEWS评分用于所有年龄≥16周岁的成人患者的常规临床病情评估。不建议将NEWS评分用于儿童及妊娠妇女。NEWS评分用于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类疾病时,其敏感度可能会降低。NEWS评分适用于急症患者的初步评估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连续监测。通过规律地记录患者的各个时间点的NEWS评分,可以得到患者对临床治疗反应的变化趋势,从而获得病情可能发生潜在恶化的早期预警,从而及早地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升级。同时通过NEWS评分趋势的变化也可以提示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从而可以降低患者的监护频率及强度。NEWS评分也推荐用于急重症患者的院前评估,如救护车、社区医院等,从而可以更好地就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界首医院进行沟通交流。 1.2 NEWS评分对应的危险分层 NEWS评分对低危、中危、高危三个危险等级:其中0-4分属低危,5-6分或其中任一单项指标达3分属中危,≥7分数高危,≥12属极高危(见表2);患者的每一次评分都对应相的应危险程度,得分越高危险程度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越危重。英国皇家阿德莱德医院的Geoffrey Hughes等提出,评分持续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技术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8月

1.项目名称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2.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2.1 项目背景 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1]。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受其的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2]。在我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存在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灾害发生时,地质灾害本身带来的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往往会对灾害地区的供电以及通信网络造成破坏,常常会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公众通信中断,使得外界难以获取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延误灾后救援的最佳时机,给灾区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实施监测与灾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现有的多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大量的还是人工监测手段;其次,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多不能实现无线覆盖,而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也难于得到保障;再者,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且多在地势险要的山区,系统的电力和通信常常难于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地区的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依靠人的力量进行信息交互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极端条件下使得信息中断,使得灾区成为一片孤岛,无法为决策部门和相关专家实时查看地质灾害现场的状况和作出救灾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从而延误灾后救援。 2.2 项目目标 本项目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搭建独立的专用低功耗无线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该系统通过系统独立的通信网络将预警

社区灾害预警的分析维度及集成框架

社区灾害预警的分析维度及集成框架 沙勇忠钦晖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00) 提要:社区作为灾害发生的第一现场和直接应对者,其灾害预警即“最后一英里”的问题被普遍视为预警系统建设中现实而又具体的挑战,因此建立一种基于社区的全面有效的预警系统对灾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关于社区灾害预警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过程与决策、信息与技术、机制与网络、资源与情境四个社区预警的分析维度,以及基于这四个维度的集成框架,目的是从社区预警的全面有效性出发,系统认识基于社区的预警系统以及如何从不同维度提高社区预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社区;灾害预警;分析维度;集成框架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2)02-0228-04 一、引言 2004年太平洋海啸引起了世界范围对预警和灾害准备的关注,联合国也开始部署覆盖所有风险和区域的全球预警系统。为了发挥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在国家和社区减灾中的作用,《2005—2015年兵库行动框架:建立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把预警作为减灾行动的五个优先事项之一,同时强调了减灾必须被社区居民相互告知、相互激励及积极参与的途径所支持。21世纪议程和多边环境协议等一些发展框架也呼吁地区、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用更为广泛、深入、强有力的创造性行动来发展早期预警,并把它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的重要工具。2009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把灾害监测预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灾害社会学家Russell Dynes认为,社区是受灾害影响并进行灾害应对的公共单位,应该把社区作为首要的关注点[1]。世界宣明会(Word Vision)、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也强调,备灾活动的核心是提高社区对于灾害“早预警、早行动”的能力,通过加强早期预警,能够确保已有发展项目、行动计划以及现行政策的可持续性。另外,社区预警除了能够自主降低社区的脆弱性、增强社区的抵抗力以外,还具有提高社区的减灾意识及社会道德责任、为灾害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降低应急管理运作成本等优势[2]。因此,研究社区灾害预警以构建全面有效的社区灾害预警系统,对灾害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社区灾害预警的内涵 早期预警系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收集军事情报以及灾害准备———为探索自然灾害的起因而系统地收集信息。一般来说,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帮助决策者识别潜在的威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试图减少或消除将来的问题,降低危机爆发的风险[3][4]。在应急管理领域,联合国把预警正式定义为:通过识别环境,为面临潜在风险的个体采取行动避免或者减少风险,以及为应对准备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5]。社区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社区层面的备灾及预警日益成为降低脆弱性以及灾难管理战略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认为:基于社区的预警系统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people-centered)的系统,目标是增强面临风险或威胁的个人和社区在允许的时间内采取行动的能力,并促进其采取合适的方式减少人身伤害、生命或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损害的可能性。它既是自下而上的,即在社区层面有效识别社区的脆弱性和预警需求,并赋予社区在预警基础上采取行动的合法性;同时它又是自上而下的,即一些具体风险信息需要依赖于区域或者国家层面的监测系统。从整体来看,基于社区的灾害预警既是联结区域预警系统的端系统,又是强调社区参与的自组织预警系统。 三、社区灾害预警的分析维度 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能够使社区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准备并及时启动减灾及预警策略,制定一致的行动路线,来减轻风险或灾害带来的影响。社区的预警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机制,它是一个跨学科、多方协作、多重性质的复杂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科学、管理、技术、社会等要素与通信过程进行的整合(sorensen,1993)。鉴于预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本文分别从预警过程与预警决策、预警信息与预警技术、预警网络与预警机制、预警资源与情境意识四个维度对社区灾害预警系统进行阐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灾害预警的集成框架。 (一)预警过程与预警决策 完善预警过程与预警决策是社区预警能力建设的首要问题。目前建立的一些预警系统虽然能够针对某些风险发布预警,但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发布预警的技术能力与公众针对预警进行有效应对的能力之间存在较弱的联系,比如预警之后应急管理机构、社区组织和公众合理应对的能力,还有公众和社区组织理解周围风险和脆弱性的能力都比较缺乏[6]。基层的应急能力、公众的忧患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薄弱环节[7]。与此同时,预警系统的角色不仅是监测风险或威胁,还在于通过可用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决策,以增加预警响应的行动时间。因此,在社区层面建立监测、预警、准备、减灾、救灾多阶段一体化响应的全面预警过程,是社区预警研究与系统建设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为强调预警与准备和应对能力的联系,定义了以人为本的四个关键要素,提出一个全面有效的预警系统应包括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UN/ISDR PPEW,2006):①风险知识:系统地收集数据并进行风险评估;②监测 822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系统概述 (3) 2.建设内容 (3)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4) 3.1.系统功能特点 (4) 3.2.设备技术指标 (5) 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 (5) 4.1.系统结构框架 (5) 4.2.系统功能特点 (6) 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7) 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 (7) 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 (7) 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7)

4.3.4.预警管理模块 (8) 4.3.5.报表图表模块 (8) 4.3.6.资料管理模块 (8) 4.3.7.公文管理模块 (8) 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 (8) 4.3.9.用户管理模块 (8) 4.3.10.基础信息管理 (9) 4.3.11.系统管理模块 (9) 4.3.12.日志管理模块 (9) 1.系统概述 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常常因为工作的分散,造成标准化程度较差,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 本系统基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范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变体

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对变形因素、相关因素及诱因因素信息的相关分析处理,对灾变体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同时,揭示滑坡、泥石流、崩塌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 2.建设内容 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网络监测等相应的专业设备,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配合、补充专业的地质灾害中与预警、决策系统来构建地质灾害防测体系的新方法,对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事、动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从而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业务工作能够高效协调进行,从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根据建设进度要求以及结合灾害点实际情况,方案设计模块及总体系统框架如下:本系统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准确地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处理灾害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突发性造成的损失。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针对各个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查清楚。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在距离合适同时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铺设光纤;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移动GPRS为无线传输通道,可对范围广,环境恶劣,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地域进行廉价、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制约、长期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 图1系统构成示意图 3.1.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GPRS无线传输和internet互联网络或卫星通讯方式构建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传输设备必须具备GPRS通道。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满足如下工作环境条件: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需求描述 (4) 第二章总体架构 (5) 2.1系统架构 (5) 2.2预警发布 (6) 2.2.1发布权限 (6) 2.2.2预警发布内容 (6) 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 2.3预警发布方式 (7) 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 第三章详细实现 (8) 3.1概述 (8) 3.2系统架构 (8) 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 3.3.1中心监控平台 (12) 3.3.2前端采集设备 (13) 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 3.4.1预警中心系统 (16) 3.4.2预警终端 (17) 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 3.4.4预警组网方式 (18) 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 3.5LED发布系统 (23) 第四章总结 (2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治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预防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 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同时具备: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水雨情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地质数据,气候数据等,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数据依据,并由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发布。当地质灾害发生时,系统能有效地发布预警信号,提示当地民众及时防范或撤离。

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简明设计安装手册

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简明设计安装手册 第一章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简介 (1)简介 (2)系统主要特点 (3)主要性能参数 (4)主要场所应用 第二章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设计总则及取样方式 (1)设计总则 (2)早期火灾预警系统在多种应用场所的取样方式 第三章传统消防联接图 第四章多台总体联网图 第五章取样管及其它材料选择 (1)取样管选材 (2)辅助材料 (3)工具料 第六章取样管安装前加工及丈量 (1)切 (2)弯 (3)粘 (4)伸缩缝 (5)毛细管 第七章取样管的固定方法 (1)平面固定 (2)弯头固定 (3)捆扣固定 (4)金属卡固定 (5)拉钢索固定 (6)保护区上方有纵横主梁固定 (7)空调回风口取样固定 (8)空调回风主管道内取样固定 (9)取样管和主机连接方法 第八章设备安装完结后放烟调试 第九章安装工作量

第一章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简介 ◆简介 ☆概述:FMST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采用了主动采样的探测方式,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以及功能强大的系统应用软件,相对于传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探测器由抽气泵、过滤器、激光腔(如下图示)、控制电路等组成。抽气泵通过PVC管或钢管所组成的采样管网从被保护区域抽取空气作为样品送入激光腔,在激光腔内利用激光照射空气样品,其中烟雾粒子所造成的散射光被阵列式接收器接收,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到探测器的控制电路,信号经处理后转换为烟雾浓度以及设定的报警阈值,产生一个适宜的输出信号。从而发出各级警报,依次为警觉级、行动级、火警1级、火警2级。 ◆系统主要特点 ☆高灵敏度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比传统探测器高1000倍以上,可提早2-4小时报警。 ☆独特的探测方式主动通过PVC管从保护区取样探测,还可直接从设备里取样、安装和调试更简单。 ☆超强的网络功能多台机器既可近距离组网也可远距离组网,实现了集中式网络化管理。 ☆无源的传输方式保护区域无电源线和信号线,因此防爆,抗强电磁干扰。 ☆灵活的兼容能力能与传统的火灾探测报警控制设备兼容。 ☆特设黑匣子功能能记录通电、断电、火灾时间、烟雾曲线和系统故障等历史数据;并能通过微机查看或打印,为分清火灾事故责任提供依据。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综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为了及时识别潜在急危重患者,以尽早进行高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即“早期预警评分”(eraly warning score,EWS)。经过改进后形成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raly warning score,MEWS)。2001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将它正式规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随后英国重症监护协会和伦敦皇家医学院推荐其用于综合病房患者病情评估[1]。该评分系统在英国急诊和ICU普遍使用,并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肯定。我国引入后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ICU等领域。现将我国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的报告综述如下。 1 MEWS的概念[2] MEWS是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5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该评分的最大特点为:对常用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并给与相应的分值(见表1),根据不同的分值制定出不同级别的医疗处理干预原则。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触发”水平,必须尽快进行更积极的医疗处置。国内外资料显示MEWS评分4~5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多不需要住院治疗;当患者MEWS评分≥5分时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大,多需要住院治疗;当患者MEWS评分≥9分时,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表1英语诺福克与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EWS 项目 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kPa) ≤9.339.33~10.66 10.80~13.33 13.43~26.47 ≥26.60 呼吸频率(次/min)<99~14 15~20 21~29 ≥30 体温(o C) <35.035.1~36.5 36.4~37.4 ≥37.5 意识清楚对光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 表2 NEWS 项目 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kPa) ≤9.33 9.33~10.66 10.80~13.33 13.43~26.47 ≥26.6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o C) <35.0 35.0~38.4 ≥38.5 意识清楚对光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无反应 2 MEWS的护理临床应用情况及意义 2.1 对划分护理级别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划分的[3],缺乏有效的病情评估工具,凭经验或主观判断护理级别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国内外资料显示[4 5],MEWS评分为5分是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5分以下的急诊患者往往不需要住院治疗,留观治疗和普通护理(﹤Ⅱ级)即可;MEWS评分为5分以上时,预示着患者病情变化潜在危险性大,需收治专科病房,甚至ICU,护理等级在Ⅰ级以上;当评分≥8分时,其死亡危险性增加,必须给予特别护理。谭雯等[6]人也对急诊留观的326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4分以下患者予一般急诊护理,按医嘱对症处置,建立护理计划,可选择普通静脉穿刺针建立输液通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项目建议书(简本) 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气象局 二〇〇八年四月

前言 今年1月到2月,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上海1月25日至2月3日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雨雪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为50年一遇,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总结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应急管理处置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包括国外发达国家),在应对和防御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象灾害方面仍存在许多难点和薄弱环节,如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电力等行业造成影响程度的预评估不够;重大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合作、信息共享亟须加强,特别是预警信息发布后的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和有效应对防范还不够;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薄弱,公众缺乏灾害防御的意识和科学知识。因此,以“部门联动”为核心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就极为必要。 建立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2005年1月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和200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峰会上,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和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应对所有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危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成立多灾种的早期预警中心,如法国气象局从2007年开始建设多灾种预警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也在制定计划,着手建立综合灾害预警业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已设立相关国际计

划,为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支持,希望通过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在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中的成功实践,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示范,进行推广。 在自然灾害中有近90%的灾害是气象灾害或与气象灾害有关,参与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既是气象部门的责任,也具有有利条件。本项目以气象灾害为切入点,通过对气象因子和各类灾害之间的因变规律的应用,在政府层面建立多灾种部门联动机制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标准,在社会层面,贯彻“政府主导、基层主体”防灾理念,推动社区防御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上海城市多灾种(气象及次生灾害)早期预警体系,为上海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体系支撑,使上海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 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系统架构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和系统管理4个部分。 (1)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种专题数据的初始建库的数据检查与入库管理和对已有空间矢量数据的访问,提供数据检索、查询、专题符号化、数据浏览、空间分析等功能。根据各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建设省级或市级或县级防汛指挥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为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预警等服务。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 预警子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山洪可能危害范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3)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及应急指挥子系统包括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管理、灾情信息管理、社会经济管理、预警应急支持体系、灾点搬迁治理情况、预警应急信息、防灾综合信息、灾调基础数据及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等数据与地灾图形发布,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4)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包括内外网数据交换和外部数据交换。内外网数据交换系统支持通过手工或网闸自动摆渡的方式进行内网网数据交换。内外网网络网络部署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政府部门实行内外网网络隔离。本系统中,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等系统部署在内网,外网部署PDA、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子系统,内外网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辅助手工方式或通过网闸自动交换实现。 二、功能需求 1、角色分析 本系统的用户有以下几种,市、县(区)国土局、乡镇国土所的工作人员,这些用户统称为专业用户。专业用户是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发布的人员。 社会公众只是具备浏览系统发布成果的权限。 系统管理员是对系统的用户、用户权限以及系统维护的进行管理。 2、业务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图形通用功能:提供图形操作的通用功能。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管理基础地理数据,提供基础数据检索和专题分析。 基础地质数据管理:管理基础地质数据,提供基础地质数据的分析。 雨量站点信息管理:管理气象和水文提供的雨量站点信息和降雨量数据。 地灾专题数据管理:管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发灾、防治数据。

第二章 环境灾害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

第二章环境灾害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 第一节环境灾害系统 一、环境灾害系统的含义 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构成了环境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的环境系统。 环境灾害不同于自然灾害与人文灾害的根本区别:自然灾害主要孕育于“人自然环境系统”,人文灾害主要孕育于“人-社会环境系统”,环境灾害孕育、发生于“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中。 环境灾害系统: 各种环境灾害都不是孤立的,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环境灾害往往是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段集中爆发,而且可以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环境灾害的衍生环境灾害,形成各种形式的灾害组织结构,把这种具有结构特征、动力联系的环境灾害组合称环境灾害系统. 二、环境灾害系统的分类 根据环境灾害系统的结构可将环境灾害系统分为: 环境灾害链 环境灾害群 1)环境灾害链 把因一种环境灾害发生而引起一系列环境灾害形成的现象称为环境灾害链。分串发性和并发性。 串发性环境灾害:指某一种原生环境灾害发生后,诱发产生的一系列环境灾害现象。 如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并发性环境灾害:指某一原因或某一地区同时产生或发生的一系列环境灾害现象。 2)环境灾害群: 指环境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与时间上的群发现象,是对环境灾害在时空两方面集散程度的标识。 空间上,各类环境环境灾害通常集中发生在人类活动频繁、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时间上,各类环境灾害经常出现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工业发展初期、经济大幅度发展时期。 三、环境灾害系统的组成结构 1)水平结构 任何一个系统都由各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和成分组成的,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左右平等、无先后次序之分的,可认为其结构关系是水平的。 系统中各环境灾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并在其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综合和升级。 2)竖直结构 指从灾害的孕灾环境-承灾环境-致灾过程-灾害强度共同组成的环境灾害系统结构。孕灾环境:指灾害发生、发展、演化的区域,其范围大小差异明显,大到地球的四大圈层,小到城市、工业区、社区等,这些区域内的各种自然社会要素共同构成了孕灾环境. 承灾环境:则指孕灾环境区域内的抗灾自救环境,包括城镇、道路、农田与工厂等固定设备,经济财力、居民的文化素质、应急机构的设立等的有机组合环境。 致灾过程:指孕灾环境和承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作用于承灾体的过程。 灾害强度:指在一定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条件下,因环境灾害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存环境破坏的强度,是孕灾环境、承灾环境和致灾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致灾因子:指那些可能造成环境灾害的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它包括:天文、气象、水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