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影响。

3.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学史上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教育的心理学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发展)(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5)双重需要说

5.20世纪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3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4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5教育的终身化与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6.《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专门系统论述教育的著作。〈〈大学〉〉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乃曾参做作,系统论述了我过古代大学与高等教育思想。

7.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卢梭著名小说〈〈爱弥儿〉〉系统提出“自然教育理论”。

1.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觉得着人发展的方向。2教育给人的发展带来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4.个人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5.辨析教育对政治起制约作用?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制度觉得受教育权3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教育能够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3教育具有引领社会的作用。

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无论初等,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3)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3.确定教育目地的依据(两种教育目的的价值观的辨析):“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4.我国当前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制):单轨型,双轨型,中间型。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1.什么是教师观?什么是学生观?教师观:(具体任务)1教好功课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生工作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自我教育的理念

2.教师的作用:1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2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3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3.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1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观念2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4优化资源,创设优良教育环境的观念5活出事业与生命价值的观念。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事业,忠于事业,献身人民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3严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5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免共进。4.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业职业。从此,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

5.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宿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

6.新师生关系的特点:1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

1.课程的制约因素:社会,儿童,知识

2.学科课程(即分科课程)的优点:按学科门类组织起来的教材,知识含量大,科学性强;精选的知识按知识本身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加以改造,逻辑性强,简约性明显,既有助于教师教,也有助于学生学;

以传统知识为基础,便于操作,便于评价,便于管理。缺点:各学科难以融洽和沟通,人为地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科之间的分隔,不利于学生全面整体的把握现实世界;课程偏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具有把成人的观点强塞入教材,强加给学生的倾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过分重视系统知识传授与接受,易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脱节,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对生活实际的了解;随着科学的分化,按照科学分类构建的学科课程越来越多,这样将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特点:1各学科课程是从相应的科学体系中精选出来的,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彼此界限清楚,自成一体。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按一定的顺序予以排列3各学科依据育人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类别的学科具有不同的育人价值。

3.综合课程:把几门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传递的具有独特育人功能的科学课程。分为融合和广域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对于学科课程的一种课程类型,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优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缺点: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经验的系统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4.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表现形式: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课本(教材)

5.判断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及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育工作的宏观性的指导性的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各种活动等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纲领,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二。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6.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反映形式和集中体现。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克服我国以往课程弊端的需要:1课程目标存在偏差,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2课程结构存在偏差,过于重视学科课程3课程内容存在偏差,“难,繁,偏,旧”,过于重视书本知识4课程实施方式存在偏差,过于强调接受学习5课程评价存在偏差,过于重视结果评价,权威评价,定量评价6课程管理存在偏差,管理权利过于集中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实现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实现课程内容的改革,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实现课程实施的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实现评价方式的改革,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6实现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坚持以教学为主。

2.几种主要的教学过程理论;1外因,内因理论2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3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理论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教与学的关系;一种是传统的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另一种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教学论,他强调学生不仅是学习的能动的主体而且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加者,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中心来组织,他批判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他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4.教学过程: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学习效果

5.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辨证统一规律

6.为什么知识掌握和智能发展并不同步:首先知识不等于智能,学习者知识的多少并不标志着他的智能的高低,应当看到,从知识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与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用以掌握知识的方法有关。另外,智能水平高,并不标志着知识就一定多。

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传授科学知识,发挥科学本身的教育力量2寓思想性于科学性之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

9.讲授法是不是注入式教学?不是注入式,俗称“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并向他们灌输现成的知识,强迫他们呆读死记的教学思想。而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系统连续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10.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准备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在设计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激发学生思维,范围明确,并便问题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11.国外几种新的教学方法:1发现法2范例教学法3程序教学法4暗示教学法

第七章

1.备课的内容和要求: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

2.备课的形式: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

3.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合适4组织严密5积极性高6语言规范

4.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作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要多样化,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量要适度,防止学生负担过重3布置作业时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对作业必须认真批改,一般由教师批改,但也可以在教师领导下,让学生互相批改和自我批改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信息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全面的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良好状态;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评判标准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评判标准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学生群体的共性发展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即时性发展与延时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一)时间模式:15+30(即教师讲15分钟,学生活动30分钟) (二)组织形式:自学为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参与。 (三)表现形式: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 争问抢答,气氛活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 (四)五个特点:扎实、真实、充实、丰实、平实。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 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是:能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适切的教学策略;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拥有优化的教学环境. 五、有效课堂要把握的“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二)是亲合度-—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三)是自由度-—课堂宽松,和谐自然;(四)是整合度-—知识、方法、能力目标;(五)是练习度-—引领发现,体验实践;(六)是延展度-—着眼关注社会生活。 六、有效课堂教学要八注意: 目标——学科学习元素目标一定要实在; 主体——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 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 合作——应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活动——但不仅仅是课堂游戏; 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也不是预演; 评价——仅有一味赏识是不够的。 七、有效课堂应该做到五个有: 心中有学生、有效率、有意义、有智慧、有待完善。 有效课堂要力求做到:确立目标不忘“人”;处理教材善于“变”;选择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创设氛围享受“乐”。 有人认为:好的课学生能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师生都会感到快乐幸福。 八、有效课堂的“六个了” 有效课堂可概括为“六个了”:讲了——主要对教师而言;想了——主要对学生而言;练了——主要指习题;评了——知识的反馈;笑了——师生情绪;会了——学习效果。 九、有效课堂“三讲三不讲”: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贯彻“三讲三不讲” 、“三个精讲三个不讲”,“三讲三不讲”即只讲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公文的构成要素

行政公文的构成要素 (一)眉首部分 1.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一些特定的公文(例如命令(令)、信函、会议纪要),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成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为25mm。上报类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为80mm。 2.发文字号 简称文号,也称公文编号。这是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一般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和文件顺序号三项内容。如:绍学院发〔2008〕26号 注意问题: 1、发文字号应当包括机关代字、年度、序号; 2、联合行文,只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3、年度、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4、年度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 5、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 发文字号标注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居中排布;上报的公文,可将发文字号标注于”的左下方 3.份数序号 有些文件,主要是有保密要求的文件,要按印制份数一一编上顺序号。 4.秘密等级 密级标识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种。密级标识不是所有公文的必备项目. 5.紧急程度 紧急公文,注明“特急”或“急件”的字样。 6.签发人 在上行文中,通常要写明核准并签发文件的机关领导人姓名。只有上行文才有签发人项目。 (二)主体部分 1.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或称公文内容)和公文种类(或称文种名称)是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主要有四种形式: 1、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文种名称 2、事由+文种名称 3、发文机关名称+文种名称 4、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3.正文 这是一份公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正文开头主要说明发文的根据、原由和目的。要求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立片言以居要。 说明行文的根据与缘由,通常有三种写法:引据式、目的式、综合式。

教学基本要素分析

教学基本要素分析

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素的分析 1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 对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包括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和三三构成说等。三要素说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四要素说认为,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五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基本要素;六要素说提出了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媒体与目标等六种基本要素;七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等七种要素;三三构成说认为,教学过程由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整合而成,其中三个构成要素是学生、教师和内容,三个影响要素是目的、方法和环境。在这些观点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和递进关系,这也要求我们,在分析教学要素时,要全面把握静态要素分析和动态要素分析。本文试以三三构成学说为根据,分别从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进行教学要素分析。 2 教学要素相关概念 2.1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师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当设计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

2.2 影响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 3 教学要素的关系及分析 3.1 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又共同构成教学内容(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期存在着这 主导主体 构成 教学互动 样一个问题:教师为完成特定的体育课程任务,要求学生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学生希望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运动形式,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往往让教师在课堂中显得捉襟见肘,因为主导作用占优饿话,容易形成相对不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但主体作用占优的话,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使得学生选择的运动形式千差

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要素

从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很多环节,涉及到诸多要素,其中目标、学生、策略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核心 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前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师生的活动、教学资源和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其应用,均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又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行为和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习者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习的外部环境与刺激及其内部学习过程发生和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设计要以策略为重点 教学策略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设计要以反馈评价为调控 反馈评价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学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那里去”。它通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修改的信息,以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

地图的基本要素

第二单元地图 第1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知道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3、知道比例尺的含义,能区别比例尺的大小,理解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4、认识常见图例。 重点:地图三要素的应用。 难点:用指向标和经纬线确定方向;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法、学法:自学讲授读图讨论练习 过程设计: 导入观看一幅古杭州地图和现代杭州地图,说出它们的区别。 新授看一幅中国地图,知道地图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三大要素。 通过幻灯片动画显示育英中学平面图的绘制方法,知道三要素在地图中的作用。 该动画显示在比例尺说明时有错误。课堂预设在这里不予说明,待详细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后,再回头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比例尺不是1:10,而是1:1000) 初步了解了地图三要素后,分步详细学习。 1、地图上的方向 看课本,记住地图上的四个基本方向和其它方向。 观看投影,学习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一看第一幅图中,A位于B什么方向。另外画一幅简单版图,选三个点,让学生描述相互之间的位置。 用指向标表示方向。从图上看出,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其它方向推断出来。看第二幅图中A位于B什么方向。再在图中选一点,看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回顾经纬线知识,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表示什么方向,纬线表示什么方向。在图中,A位于B什么方向。同样再选择一个点,练习判断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2、引入比例尺学习的内容。 读课文,学习:什么叫比例尺,用公式怎样表示,比例尺表示方法有哪三种,怎样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用中国地图为例,看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练习量算北京和石家庄之间的实际距离。 投影山东省地图和中国地图,理解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设计模式含有几个基本要素-学习文档

教学设计模式含有几个基本要素理论上说: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是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做的功课。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案只体现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如何通过一些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与学的目标的,将教学整个过程反映出来。 而教学设计是提供了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者或教师评论、参考的教学构想,是一种具有理论性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设计是融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媒体理论、学科教学法等相关理论于一体,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相互交融,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发挥综合效益。 同时应该说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方案。预案的教学方案设计,设计研究得越到位,越接近于真实的学习过程,越具有指导性。同时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按照常规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1)指导思想和教学理论 2)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的设计 4)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设计 5)教学过程的设计 a )教学情境的设计 b )教学导入的设计 c )教学模式设计 d )教学小结设计 e )教学板书的设计 3.设计准备阶段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知识准备(知识背景、拓展教材) 学生准备 自身经验、能力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 在撰写教学设计前,教师应分析研究课业内容,对照课标、教参、课本,针对学生的学龄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弄清、弄懂、弄通教学内容与目标,教材版面编排及图片和文字内容的设计意图,理解课本上展示的学习过程和教法,便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有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环节。 二、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是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是作好教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双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教学双边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因素,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辩证统一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教与学的逻辑关系。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两项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1)教等于学。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2)学多于教。指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教,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教大于学。指学生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至于每个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4)有教无学。指学生对教师的教授内容全然不知,没有学到教师计划要教的东西,但不排除学生也可能从教师的特定教学中,学到教师没有预期的东西。从上述可见,教与学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比例”的逻辑关系,但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只是或者表现为“正效应”,或者表现为“零效应”,或者表现为“负效应”罢了。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指出的:“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所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所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所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起责任。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 信息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全面的教师;学生在教学 中的良好状态;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评判标准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评判标准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学生群体的共性 发展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即时性发展与延时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 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一)时间模式:15+30(即教师讲15分钟,学生活动30分钟)(二)组织形式:自学为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参与。(三)表现形式: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气氛活跃;多种角度,创新。 (四)五个特点:扎实、真实、充实、丰实、平实。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 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是:能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课堂教 学目标;有适切的教学 策略;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拥

有优化的教学环境. 五、有效课堂要把握的“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二)是亲合度-—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三) 是自由度-—课堂宽松,和谐自然;(四)是整合度-—知识、方法、能力目标;(五)是练 习度-—引领发现,体验实践;(六)是延展度-—着眼关注社会生活。 六、有效课堂教学要八注意: 目标——学科学习元素目标一定要实在; 主体——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合作——应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统一;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活动——但不仅仅是课堂游戏;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也不是预演;评价——仅有一味赏识是不够的。

公文处理的三大基本原则【精选】

公文处理的三大基本原则 公文处理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要发扬深入实际、群众、调查研究、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因为公文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的问题,它是公务活动面对实际问题必须借助的方法、工具之一。如果不深入实际,调查全面真实的情况,只是闭门造车,必然陷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沼,使公文成为脱离实际,堆满了官话、套话、空话、假话、大话的垃圾堆,使浮夸虚饰、生搬硬套、本本主义、瞎指挥、妄下结论的官僚主义之风侵害机关和组织的健康肌体,这样公文处理不但无助于组织的管理,发挥不了实际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带来混乱和矛盾等负面效应。所以公文处理必须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沟通,公文处理的实践者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倾听群众和基层的呼声,如实地反映真实情况,不先入为主,不任意夸大和缩小问题,不掩饰矛盾,既报喜也报忧。同时,公文处理的实践者要能对搜集上来的各种情况和材料的性质、真伪、是非、可行性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推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论从客观事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在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在公文处理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要能指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手段、途径、措施。 (二)精简的原则 精简是使公文处理活动能够更加准确、便捷、高效的保证。“繁文褥节”一直是困扰公文处理活动实现高效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的有关领导曾一再要求“反对党八股”,倡导 “搬文山,填会海”,但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天商品经济社会对于公文处理活动的时效性要求更高,质量要求更严,因此必须要化繁为简,删繁就简。首先,文章要写得短一些,精一些,公文的格式、结构、种类都要力求简化。其次,公文的运转处理程序的环节要力求精简,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和工作环节,合并一些环节和手续,随着逐步改善加工手段,有效地控制程序,减少出现差错的机会,最终实现逐步简化过程。第三,公文处理的实践者必须从观念上破除那种陈腐的以为繁琐、层次多必有效的旧观念,树立起精简的意识,认识到简便易行的程序、责任到人的工作安排、规范功用强的方法、工具,才是保证公文处理便捷有效的正确方法。 (三)高效的原则 效率和质量是相依相伴的,效率高不仅依赖于快节奏、高时效,更取决于公文处理的高质量,只有将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做到准确、细致、严谨、周到,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近学生。一方面教师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自信的神态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表情、手势一起学生的共鸣,一同感受知识的魅力,探索的乐趣。 1、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2、提倡教学民主,以教师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共鸣,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和谐。 3、教学相长,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迸发。 四、教学策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不只局限于解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教材分析: 《地图》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地图的基本的要素,第二课时是地形图的判读。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质。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②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以及在地图上辩认方向。 过程与主法目标: 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中的基本要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地图三要素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故确定比例尺的运用和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法为主,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具准备:各式地图(学生每人自带)、直尺、米尺、地球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学生猜地球仪或地图。 再设问:假如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为了不迷路,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地球仪和地图的优缺点。 这样引入新课的目的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2、新课教学 关于图例和注记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认识图例。我设置了一个小组竞赛的活动,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常见的图例,然后我用课件展示一些图例让学生说出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记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关于地图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桑美”台风的威力》,观察“桑美”的台风路径图。 思考:(1)、台风现在位于福建的哪个方向?

党政机关公文地构成要素及排版形式

党政机关公文的构成要素及排版形式 党政机关公文是我校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一)公文的构成要素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二)公文的排版形式 排版形式指公文各组成要素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 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 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210MM*297MM 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为:公文用纸天头37MM,公文用纸订口28MM,版心尺寸156MM*225MM(不含页码)。 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 2.公文书写形式 从左至右横排、横写。其标识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3.字体字号 发文机关标识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红色标识;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机关、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正文以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正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4.页码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 5.信函式公文 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 ,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 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 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 (三)公文各要素及排版形式 公文的各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1.眉首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公文眉首。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都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都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1) 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 主题。案例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案例必须要有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 (3) 案例问题事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通过情景与细节的描述,对案例问题产生、解决过程中的环境、人物活动的描述,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是案例反映主题所包含的各种问题的事件。 (4)问题解决的效果。案例不仅要说明问题的产生、解决的过程,还要交待问题解决的结果。如教学的思路、教学的过程的描述,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 , 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 (5) 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分析与受到的启示。作者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诠释与研究是在案例事件基础上的议论,可有感而发,它能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6)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在案例的最后,几个可供思考、分析、讨论的典型问题。 案例背景 ..的撰写 撰写案例背景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关于一堂课的教学案例,就必须有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一所重点学校的学生还是普通学校的学生,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描写你遇到的难题,其次,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对你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种族背景等。第四,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包括的知识点及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续性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的清晰准确的描述和分析,目标的提出应符合相应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对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学科共通能力以及情感意识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案例事件 ..的撰写要求 1、凸显主题。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事件,都要能反映案例主题的某个案例问题。所以在撰写案例事件时,要是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与案例主题和问题有关的环境、氛围、人物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要着重写,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比如撰写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案例事件时,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性细节写清楚。而把“方法”的介绍一笔带过,对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只简单的叙述,着重围绕如何使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这一关键问题,叙述处理过程,描述具体措施,在相似或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了什么不同处理方式为什么采取这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等。 2、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

一个有效教学的设计基本要素是什么

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结合教学案例谈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花开花落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具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反思,五个要素。 现在,我就结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4、65页《垂直和平行》的教学案例来谈一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上述五个要素。 一、根据教材意图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一般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分类,要明确具体,所以垂直和平行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2、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3、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选择上不但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没有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保持了教学整体性。目标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有效发挥了指导教学的作用。 二、必须呈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则有教学过程来一步一步完成。教学过程通常分为:导入,新授,总结,练习,这几个方面。

(一)、导入设计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设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基础,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 垂直和平行的这一教学课题的导入是这样的。 (1)谈话:同学们,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呀?对,是我们祖国---伟大母亲的生日。在这一天到处张灯结彩,举国欢庆,我带着大家去看国庆阅兵式好不好? (2)、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国庆阅兵式规模宏大,精彩无比。参加阅兵的部队官兵经过很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向世界昭示了祖国的强大。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3)、课件出示:美丽的图形。刚才这些生活中的场景、美丽的图片中也蕴含了许多数学知识。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新课题:垂直和平行 (二)、教师在新授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并且问题设计要恰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 1、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转载)读了开头,就深深的被吸引了。希望能给你带来惊喜和收获。————摘引者语 第一要素:情境与问题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也就是说,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去思考。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

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并不全面,但的确也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就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l平方分米、二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一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

教学基本要素分析讲解学习

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素的分析 1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 对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包括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和三三构成说等。三要素说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四要素说认为,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五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基本要素;六要素说提出了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媒体与目标等六种基本要素;七要素说认为,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等七种要素;三三构成说认为,教学过程由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整合而成,其中三个构成要素是学生、教师和内容,三个影响要素是目的、方法和环境。在这些观点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和递进关系,这也要求我们,在分析教学要素时,要全面把握静态要素分析和动态要素分析。本文试以三三构成学说为根据,分别从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进行教学要素分析。 2教学要素相关概念 2.1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师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当设计者与 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 2.2影响要素一一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 的需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 3教学要素的关系及分析 3.1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又共同构成教学内容(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期存在着这 < 敦学内容 主导主体 教师学生 教学互动 样一个问题:教师为完成特定的体育课程任务,要求学生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学生希望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运动形式,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往往让教师在课堂中显得捉襟见肘,因为主导作用占优饿话,容易形成相对不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但主体作用占优的话,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使得学生选择的运动形式千差万别,因而自由运动形式一旦在体育课堂实施,就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