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共和镇(共、仁和镇(共、万集镇(共、岔河镇(共、黄集镇(共及老子山镇(共镇村公交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3、路基设计宽度:;

4、设计洪水频率1/25。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

为黄仁线()、余刘线()、共新线()。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 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段为挖除新建,K4+~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分别进行了布设,并分别对7个镇依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项目组收集了洪泽县的镇村公交规划等资料,同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工作。2015年12月上旬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项目自然状况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2.2.1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洪泽县境内,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西依洪泽湖,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东挽白马湖,与楚州、宝应、金湖水陆相依,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与盱眙毗邻,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清浦接壤。

2、地形、地貌

本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属黄泛冲积平原。

3、地震

根据《江苏省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中规定,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系数为,拟建公路抗震设防烈为6度。

4、地层

路线区位于华南地台扬子准地台苏北坳陷,区域地质资料均为巨厚的第四系所覆盖,基底为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泥岩、砂岩。

线路经过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物和上更新统冲湖积物,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粘性土为主,局部夹亚砂土。

5、地质构造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公路区域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淮阳山字形东翼反射弧外带相复合的部位。

近场区的构造形态大致以淮阴——响水断裂为界,北西侧为鲁苏隆起带,南东侧为苏北断拗。苏北断拗在近场区进一步分为涟阜凹陷、洪泽凹陷、建湖隆起等次级构造。涟阜凹陷内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将凹陷切割成几个不对称的次一级宽缓褶皱,自北向南分别为涟北凹陷、大东镇凸起、涟南凹陷、苏家咀突起、阜宁凹陷。

近场区的断裂构造主要以NE向及NEE向为主,并被较新的NW向平移断层所切割。断裂主要有:郯庐断裂带、淮阴——响水断裂(F1)和陈集——宝应断裂(F2)等。

6、地质构造

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根据揭露土层的岩性、分布埋藏条件,结合力学性质指标可将该拟建道路沿线勘探深度内土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其中第一工程地质层又可分为2个亚层。

第①层:耕土,灰色,稍湿~湿,稍密~中密,疏松多孔,表层含有植物根系。分布不稳定,沿线沟塘、道路和民房附近缺失,厚度~1.2米,平均0.7米,层底标高~14.19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

]=60KPa。

第①-1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具腥臭味,具触变性,含大量的腐蚀质成分。分布于沿线沟塘内,厚度~2.2米,平均 1.2米,层底标高~13.0

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

]=40KPa。

第②层:亚砂土,灰色~灰黄色,稍湿~湿,下部很湿,中密,摇震反应

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夹薄层粉质粘

土,层顶标高~13.3米,埋深~2.7米,平均 1.4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0

]=120KPa。

第③层:粘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

最大揭露厚度为8.3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

]=130KPa。

第④层:亚粘土,灰色,可塑~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本次堪察

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1米。推荐容许承载力[σ

]=240KPa。

7、气候

淮阴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属亚热带湿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着。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4.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8.5℃。

降水:年总降水量为916.3mm

日照:年日照总时数为小时,比历年平均少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6%。路线设计

主要控制点

本次设计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道路平面线形布设时均应顺应现有道路的线形走向,尽量拟合老路的平面线形。

本项目主要控制点包括:沿线交叉口、桥涵。

平面线形设计

根据不同的改造方案对老路线形进行拟合。

纵断面线形设计

设计高程均按老路面高程进行拟合。

路基设计

路基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

(1)路基宽,路面宽,横断面组成为:土路肩+行车道+土路肩。

图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宽,路面宽,横断面组成为:土路肩+行车道+土路肩。

图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图挖除新建道路路基横断面图

路拱横坡

拓宽道路的横坡度为1%,土路肩为横坡4%;挖除新建段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具体新建路段横坡根据现场老路横坡确定),土路肩横坡均为4%。

路基超高及加宽

道路全线未设超高及加宽。

路基边坡

本项目填方路基边坡坡度为1:,挖方路基边坡坡度为反向1:。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在填筑前应先清除地表杂土及耕植土,厚度按15cm计列。

(1)拓宽段:将拓宽部分下挖至路面结构底以下30cm,向下翻松20cm掺6%石灰土,压实度≥90%,其上回填两层各15cm掺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92%、≥94%。其上铺筑路面结构。

(2)挖除新建段(山岔线西段):将原老路路面向下开挖至路面结构底,新建路面结构底部20cm,其上填筑一层20cm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不小于93%。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临时积水路段,可在路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除积水,以方便施工。

路基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

(1)原材料试验

①石灰:质量需满足III级以上块灰技术指标,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

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石灰进场后须对石灰进行技术指标检测,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②土: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塑性指数5~20较为适宜,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物。

③水:采用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

(2)配合比试验

采用检验合格的块灰与素土混合料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按重量比(石灰: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根据石灰剂量配制灰剂量曲线图,用于指导施工。

(3)机械准备

为保证拓宽路段路基提高压实度满足要求,施工必须配制适合的压实机械。施工段必须配置:平地机、路拌机、压路机(根据拓宽路段的宽度选择型号)。

碾压机械组合一览表

2

拓宽路段石灰土施工时,建议超宽碾压。根据拓宽宽度,能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的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无小型压实机械操作空间的使用夯实设备夯实,降低分层压实层厚,多层填筑,层层夯实。

3、石灰土施工注意事项

(1)含水量控制为最佳含水量±1%,压实厚度为20cm;

(2)石灰消解必须按规范实施,消石灰必须过筛,筛孔不大于2cm。严格控制未消解的颗粒掺入灰土中,以免引起爆裂而影响路基压实度;

(3)灰剂量和相应压实度是影响灰土填筑的关键,需通过多组击实试验确定灰剂量和标准击实关系曲线,控制施工压实度;

(4)石灰土表层长期暴晒后,会开裂松散。雨后未完全消解的石灰微粒水化后膨胀,易导致灰土表层松散,因此进行下层施工前要求检查表层松散情况,采取洒水复压或雨后复压的措施。若松散较严重,应铲除表层松散部分,确保灰土无软弱夹层。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路堤基底为耕植土或腐殖质土时,必须清除表土,并做填前压实处理,具体压实度依据路基填筑设计原则中的不同填土高度的要求标准执行。

(2)位于路基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树根、芦苇根、杂草等必须挖除。

(3)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掺灰剂量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及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前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内,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横断面,分层填筑、薄层压实,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填筑至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5)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为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6)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

(7)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均匀性。

(8)为了减少路堤路段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压实度。

(9)未尽事宜,详见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对拓宽部分占用老路两侧边沟的情况,在拓宽后路基外侧恢复原有排水沟排水。

路面排水

全线路面雨水经路拱横坡漫流至两侧排水沟。其中山岔线西段,通过路侧“U”型集水槽排水,集水槽采用宽度为10cm,深5cm的弧形边沟,采用5cm厚的水泥砂浆浇筑。

路面设计

设计标准

1、本项目位于II

5

2、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3、设计年限:10年。

4、设计弯拉强度为:、。

路面设计

双侧拓宽路段路面结构:18cm水泥砼+16cmC20水泥砼

新建路段(山岔线西段)路面结构:20cm水泥砼+18cm水稳碎石+20cm12%

石灰土

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土基回弹模量要求≥30Mpa、40Mpa。

在浇筑拓宽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对老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边缘进行磨平、清理处理,待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结束后,对新老板块搭接处采用沥青灌缝胶进行灌缝处理。

鉴于以上调查分析,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5.3.2条: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全路段修复或改善措施,包括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块破碎和碾压稳定、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加铺层以及修建纵向边缘排水设施等。本项目水泥砼板块病害主要分布构造物附近,其他车道板块病害相对较少,本次设计考虑对黄仁线水泥砼板块以修复方案(即对老路换板处理)为主,对余刘线及共新线南北走向的路段考虑挖除新建。同时,为了使路面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建议在修整后仍要加强路面的养护工作,特别应加强日常的巡视与检查以及日常保养与小修,发现病害及时修补。

路面材料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

1、面层集料

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碎石)或(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 m3

2、水泥

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级。

3、水泥砼

水泥砼路面设计弯拉强度为、。

4、对于路面结构内,二灰碎石顶面沥青封层,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5~8 m3/1000m2,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1等,用量在1.0kg/ m2。水泥混凝土基层

在单侧拓宽、双侧拓宽及挖除新建路段道路基层采用C20砼。

1、集料

水泥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碎石)或(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 m3

2、水泥

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

不低于级。

3、水泥砼

水泥砼的标号采用C20。 沥青封层

水稳基层养生期结束后进行下封层的施工,封层施工采用优质乳化沥青单层表处形式,封层沥青采用PC-1型乳化沥青,用量在为1.0kg/ m 2,其技术指标见表3-2;封层用集料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 ,用量宜5~8m 3

/1000m 2

,集料规格见表3-3。

封层沥青技术要求 表3-2

注:⑴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⑵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⑶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 ,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 的稳定性;

⑷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⑸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封层集料材料规格 表

3-3

各项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应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应不小于4h ,终凝时间宜不小于6h ,宜采用级及以上缓凝水泥,快硬、早强水泥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散装水泥入罐时,安全性合格后方能使用,温度不能高于50℃,温度较高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2、碎石

碎石表面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碎石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宜将粒径0~4.75mm 分为 ~4.75mm 、0~2.36mm 两档,应按以下四种或四种以上规格备料:粒径~31.5mm 、~9.5mm 、~4.75mm 、

0~2.36mm或~31.5mm、~19.0mm 、~4.75mm 、0~2.36mm,条件不具备时也可按~31.5mm、~19.0mm 、~9.5mm 、0~4.75mm四种规格备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9。集料的技术要求拟见表6-5。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6-5

3、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4、混合料配合比

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宜符合规定,关键筛孔的控制范围宜符合表6-6的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6-6

制,180天劈裂强度应不小于。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压实度(重型击实法)不小于98%。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宜不大于7%,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2%。

12%石灰土底基层

1、压实度

石灰应符合质量要求,石灰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压实度不小于93%,石灰与土的设计推荐配合比为12:100。

2、石灰

石灰采用III级或III级以上灰,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4.2.2之规定。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精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予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石灰在使用前应测定其钙,镁含量,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

3、土

尽量选用塑性指数≥12的粘性土,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

4、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路面施工及质量检查,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各条文,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的规定。

基层铺筑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路基表面平整坚实,路拱适合,排水良好,压实度、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

1、施工程序

石灰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其程序如下:

测量放样→布土→检查布土厚度及含水量→布消石灰→路拌机拌和→检查拌和深度、松铺厚度、含水量和石灰剂量→粗平→稳压→精平→碾压成型→质量检查→洒水养生。

2、布料

a、根据用土比例和每车土量将素土或改性土按指定位置堆放,均匀卸在路床顶面,并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粗平,用轻型压路机稳压一遍,检查布土厚度和含水量。

b、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通过10mm筛孔,用布灰机或打方格人工布灰,均匀摊平。为确保石灰土抗压强度,布灰量应稍高于设计剂量。

3、拌和

a、采用路拌机反复拌和,拌和过程中应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拌和深度,必须拌至路基表面,宜侵入路基表面5~10mm,不得出现素土夹层;随时检查拌和均匀性,不允许出现花白带;土块应打碎,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

b、检查松铺厚度和混合料含水量、石灰、剂量,并按规定取样制备抗压试件。根据天气情况,夏天混合料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高出1~2个百分点。

c、拌和好的混合料不得过夜,要尽快碾压成型。

d、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部分应予刮除并将刮下的石灰土扫出路外;局部低于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铲除重铺。

4、碾压

a、用轻型压路机碾压一遍,再用平地机整平、整形,经检查达到规定标高后再进行压实。

b、用12T以上压路机全宽碾压1~2遍,每次重叠1/2碾压宽度;再强振1~2次、弱压1~2次后,用三轮压路机碾压到规定压实度。一般需要碾压6~8遍。

c、碾压应遵循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并不是唯一的,应通过试铺确定。

5、接缝

底基层的横向施工接缝、应采用与表面垂直的平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处横向与纵向平整度。

6、养生

碾压完毕即进入养生期,应做好洒水养生、保持底基层湿润,应推行塑料薄膜覆盖养生,防止石灰土表面水分蒸发而开裂。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养生期为7天。

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技术要求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第6、7、9章的规定执行。

1、水泥混凝土

(1)每台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拌。施工中应每15天校验一次搅拌楼计量精确度。搅拌楼配料计量差不得超过《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6.2.1的规定。

(2)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不得使用表面沾染尘土和局部曝晒过热的砂石料。

(3)拌和过程中,拌和物质量检验与控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6.2.7的规定。低温或高温天气施工时,拌和物出料温度宜控制在10℃~35℃。并应测定原材料温度,拌和物的温度、塌落度损失率和凝结时间。

(4)拌和物应均匀一致,有干料、生料、离析的非均质拌和物严禁用于路面铺筑。

2、拌和物的运输

(1)混凝土拌和物的运输必须及时,不得超过摊铺工艺所允许的时间。

(2)运输混凝土的车辆装料前,应清洁厢罐,洒水润壁,排干积水。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随意耽搁。自卸车运输应减小颠簸,防止拌和物离析。

(3)烈日、大风、雨天和低温天远距离运输时,自卸车应遮盖混凝土,罐车宜加保温隔热套。

3、混凝土面层铺筑

由于本项目为拓宽改造项目,拓宽宽度较窄(1 m),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应采用人工摊铺振捣施工,并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路面摊铺施工时应设置基准线,基准线设置精度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7.1.2中的规定。

(1)摊铺面板位置应洒水润湿,但不能积水。

(2)横向连接摊铺时,前次摊铺路面纵缝的溜肩胀宽部位应切割顺直。

4、混凝土路面养生

(1)混凝土路面铺筑完毕后应立即开始养生。路面宜采用喷洒养生剂同时保湿覆盖的方式养生。在雨天或养生用水充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覆盖保湿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帘等湿养生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生方式。

(2)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的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生。

(3)混凝土板养生期间,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后,行人方可通行。

5、表面整修和压纹处理

整修时,每次要与上次抹过的痕迹重叠一半。在板面低洼处补充混凝土,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抹面结束后,用压纹机进行压纹,要求压纹机沿道路宽度方向左右行驶,深度0.3cm,间距均匀。

6、切缝施工

接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切缝施工质量不高,会引起板的各种损坏,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因此,应特别认真地做好切缝施工。缝宽接近半公分,深度大约为6cm。其施工工艺为:

(1)切缝前应检查电源、水源及切缝机组试转的情况,切缝机刀片应与机身中心线成90°角,并应与缝线在同一直线上。

(2)开始切缝前,应调试刀片的进深度,切割时应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停止切缝时,应先关闭旋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上,停止运转。

(3)切缝时刀片冷却用水的压力不应低于。同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基。

(4)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即可进行切割,当气温突变时,应适当提早切缝时间,或每隔20~40cm先割一条缝,以防止因温度应力产生不规则裂缝。应严禁一条缝分两次切割的操作方法。

(5)切缝后,应尽快灌注填缝料。

7、接缝填缝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填封接缝。填封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进封内。常用的填缝方法有灌入沥青橡胶类混合材料。

(1)新老板块搭接处(纵缝)拉杆形式采用后置膨胀头、膨胀套管及拉杆等组合套件,总长为50cm,其为成套定制品,具体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

(2)横向施工缝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深度为5cm,缝宽5mm,浇灌聚氯乙烯胶泥。横向施工缝应尽可能设在缩缝或胀缝位置,如需设置在缩缝处时应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如需设置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

(3)横缝传力杆设置位置:①横向施工缝;②临近胀缝及自由端的三条缩缝。除临近胀缝及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外,其他缩缝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型式。

(4)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与固定端设钢筋支架固定。嵌缝板应用无节的软木,并经沥青防腐处理同时预留传力杆孔位。套管顶部留空3cm填以纱头或泡沫屑,套管内侧壁与钢筋间保持间隙1cm。胀缝上部填缝料:0-3cm用填缝料、3-5cm辅助材料嵌缝板。传力杆涂沥青一段长度为30cm。应防止水泥沙浆渗入嵌缝板周围的缝中套管内。胀缝每500米设置一道。

(5)养护期满后应及时填封接缝。填封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进封内。常用的填缝方法有灌入沥青橡胶类混合材料。

8、老路病害处理

发现路面有裂缝病害时,要对其进行灌缝处理:

(1)裂缝在5mm以内:

①清除缝中杂志及尘土。

②将稠度较低的灌缝胶灌入缝内,灌缝深度约为缝深的2/3。

③填入干净石屑或粗砂。

④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

(2)裂缝在5mm以上:

①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

②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倒实,将灌缝沥青胶灌入缝内。

其它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等有关规范中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2、基层施工前必须进行各种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相关实验,以进一步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含油量及含水量,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种路用材料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未尽事宜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的相关规定。

安全设施

本项目根据新建道路和拓宽改造的情况,结合原有道路已有的部分交通安全设施,对沿线的交通安全设施(主要为交通标志和警示柱,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本次不进行标线设计)进行完善和升级,以保障行车安全。

交通标志

本工程标志设计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及《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进行设计。全线布设的标志类型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

由于本项目的设计速度为20km/h,本项目沿线的三角形标志边长均采用

70cm,矩形标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版面尺寸设计。

道路的警告标志主要包括交叉口警告标志、急弯路标志等,为黄底、黑边、黑图形。全线均采用反光标志,均采用II类反光膜。

根据标志版面尺寸大小及设置位置的需要,标志支架结构形式为单柱式。标志底板采用铝合金板,标志板厚度采用2mm,并均用铝合金龙骨加固,各种标志结构详见《交通标志支架构造图》,标志的立柱以及连接件均采用Q235钢,焊条全部采用E43,地脚螺栓、基础法兰、连接螺栓经除锈处理之后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镀锌量应不小于350 g/m2 ,其他所有钢构件经除锈处理之后采用热浸镀锌后再涂塑的防腐处理,镀锌量应不小于270 g/m2。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根据版面的大小及地基承载力决定其尺寸及埋置深度。

警示柱

警示柱主要设置于沿线的道路交叉路口、桥梁的桥头、视距不良路段及填土较高、车辆冲出路基危险较大的路侧,警示柱采用φ80mm钢管,柱身包裹红白相间的反光膜。

材料质量要求

1、交通标志

1)标志底板采用铝金板,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屈服点不小于,延伸率不小于4%~10%。标志板厚度参照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警告标志和禁令标志的厚度均为2mm。

2)交通标志立柱选用无缝钢管制做。钢柱应进行防腐处理,钢管顶端应加柱帽。钢制立柱及各种连接件。立柱、横梁、法兰盘的镀锌量为270g/ m2,紧固件为350g/ m2。

3)标志板采用滑动槽钢加固,以方便与立柱连接;标志板背面可选用美观大方颜色,铝合金板可采用原色。

4)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决定于板面承受外力的大小及地基的承载力。本项目采用浇注C25混凝土基础。在基础内预埋地脚螺栓,通过法兰盘与立柱链接,立柱的金属预埋件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施工注意事项

1、交通标志

1)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通畅和行车安全为目的,应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交通标志应设在车辆前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不得被道路两侧的树遮蔽。

2)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和指标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0~10°。

3)对于原有的交通标志,应考虑尽量利用,应在拓宽施工前将原交通标志(含支架、基础)整体移至施工界限外,待路面施工完成后再重新设置在土路肩外侧,移动利用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对原有标志的损坏。

4)标志施工与已完成的其他工程发生冲突干扰时,除定位性较强的标志外,可适当移动标志位置。

问题与建议

1、本次设计道路局部路段有杆线、树木等,距离路面边缘较近,为了道路改造的线形整体连贯,需要迁移部分杆线和树木,并对土路肩宽度不够的路段填土以拓宽路基。

2、本次设计对道路两侧的现有标志标牌考虑利用并加以完善,施工时将道路拓宽侧的标志标牌迁移至改造后的土路肩位置,以便后期正常使用。

3、对老路出现的裂缝建议采用沥青胶进行灌缝处理。

4、加强对拓宽路段原地面掺灰的旋耕,使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

节能环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公路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绿色养护等相关要求,本项目设计对老路开挖出的废料拟采用以下处理方案:

1、根据周边其他低等级道路的建设计划,废料可用于沟塘填筑,一些地方道路垫层,场地硬化、施工便道等。总体上实现零废弃,利用率达到100%。

2、与本项目搭接的机耕土路硬化可采用废料填筑,以提高搭接道路的承载力。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浅谈农村公路规划及设计

浅谈农村公路规划及设计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建设,就是我们恩施州,“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二级公路,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的宏伟目标。本人从事农村公路规划及设计工作20年来,对交通部对农村公路规划进行了认真研究,尤其是对交通部对农村公路规划实行GPS规划及设计进行解读,最终得到交通部认可。如何做好切实可行的山区公路规划及设计,吃苦耐劳只是其一,更重要的利用交通部的规划政策,当地政府财力有限,让老百姓自筹资金来完成这一宏伟蓝图,是老百姓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规划好,设计好是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控制环节,GPS在农村公路规划中运用,是一个新课题,作为公路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应将农村公路的建设纳入工作重点。下面结合利川市573个行政村,554条村道,共计2707.687KM、60条乡道710.8KM、12条县道536.05KM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就这一成果浅谈一些体会。 1 农村公路规划及设计理念 农村公路线长面广,分散在各个角落,针对不同地形、地质状况的农村道路,设计时除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交通量、人口密度、资源分布状况外,还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我省大力倡导的“三万”活动和新农村建设,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等各方面因素,本着“统筹规划、保护耕地、因地制宜”的原则,保证在超重车辆通过时,不致对路面结构造成破坏,从而提高农村公路的交通服务功能。交通部要求农村通畅工程一村一路且放射状,本人大胆采用一村一路成网状,最终得到交通部采纳,有的村民说的好,“过去修通村公路是修通到村书记和村主任家的路”,我说修路要修全村人享受的路,本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1 合理选择设计荷载 我市农村大多处于山高路险,不仅是地方材料采集的料源困难,外运材料更困难,在修建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修建的很多农村公路就必然成为地材的重要运输通道;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重载车辆也越来越多,在干线公路中,因为超限检查站和收费站较多,一些大型重载车辆为逃避收费和检查也会绕行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有的人说,重车设卡堵,以我个人观点,堵得了初一,堵不过十五,所以,选择农村公路设计的荷载标准一定要准确,高了没这么多资金,低了今天修路明天补路。利用现有的资金,应以观察或了解到的最大汽车荷载轴载为基础,结合技术标准,合理选择设计荷载等级。 1.2 合理选择设计速度 农村公路主要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服务,农村交通法制观念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公路的设计理念上,应考虑:一是符合农村公路交通的实际,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_条文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条文说明) 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 总则 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总说明书 1、概述 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 露骨破碎板 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1 任务依据 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 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 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臵、安保设施的设臵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乡村公路设计方案

乡村公路设计方案 (一)、项目理解、总体设计思路 1.1项目理解 本项目为筠连县大雪山镇至高坎乡公路改建6.9公里;筠芭路水源至芭茅坡段改建11公里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 本项目为筠连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勘察设计。包括路线、桥涵、路基、路面、路线交叉、及沿线设施所有配套工程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测量、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配合服务及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等)。 1.2总体设计思路 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形复杂目前毛路已经形成。我们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注重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地域性的和谐统一,在项目勘察设计中充分考虑公路设施自身安全和道路使用者运营安全,路线设计应力求平纵线形的连续、均匀和流程。 尊重自然,树立“不破坏时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设计中“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强力度恢复”的设计理念。 (二)、项目勘察设计特点、关键技术问题的认识及其措施 2.1项目特点 (1)、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方面: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公路上的资金投入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公路建设等级低下,公路中有一半都是属于沙石路面,甚至泥土路面,导致全天通行的能力是特别弱;第二是在抗灾方面,整体的能力都比较的弱,农村公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所以在资金上非常的紧张,涵挡等配套设施比较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就相当的弱。 (2)、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的公路因为长时间没有维修,造成了公路的通行不是特别顺畅,所以很容易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并且在农村基本上都没有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为公路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最新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别道路与桥梁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 教务处制

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 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 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 Keywords: 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171781】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40.0分,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用时711秒,未通过字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B.5.0% C.5.5% D.6.0%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2.公路服务水平分为: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设计速度100km/h时的停车视距要求为: A.210m B.180m C.160m

D.110m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4.承担主要干线功能的公路,应选用: A.高速公路 B.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 C.一级公路 D.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以下属于公路沿线设施的有: A.收费站 B.服务区 C.避险车道 D.降温池 E.客运汽车停靠站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上可设置收费站。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公路与铁路交叉时,新建项目应首选铁路上跨的方式。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各等级公路的几何设计,应主要满足所有设计车型的通行条件。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4.采用运行速度检验时,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171781】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60.0分,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用时814秒,通过字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农村公路工程设计总结

_________建制村公路工程 设 计 总 结 ----------------公司 年月日

xxxxxx至xxx建制村公路工程 设计总结 一、概述 xxx公路位于xxxx,是xxx、xxx村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xxxx公路建设工程之一,该路的路面硬化对沿线村寨居民出行及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xxx至xxx公路公路进行路面硬化,解决沿线多个建制村的交通出行问题和承担区域内资源运输任务,充分发挥建制村公路在昭通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单位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规范,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复编制了设计文件。 由于本工程为老路改建工程,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较差。xxx至xxx公路起点位于xxxx,沿老路直达xxxx。我单位依据xxxx交通运输局的委托,于xxx 年xxx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xxx年xxx月xxx县交通运输局在xxx县组织召开了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会议。 会后,我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了修正。2012年12月份提交《xxxxxx至xxx建制村公路工程施工程设计文件》。 二、项目简介 xxxxxx至xxx公路工程设计里程为xxxkm。本工程为设计时速15km/h(10公里/小时特殊困难路段)的基本级公路,

路基宽度为 4.5m,单车道。针对本工程村庄多、地形陡峭特点,本工程设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部分路段的交叉口进行归并。 (一)设计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5km/h(10公里/小时特殊困难路段)。 2、横断面形式:路基全宽4.5m,其中路面宽4m,两侧各设0.25m 的路缘石,涵洞与路基同宽。 3、设计年限:6年 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5、设计洪水频率:1/25; 6、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 (二)工程规模 1、道路工程 路基填方:3212m3,路基挖方:4285m3,挖石方:805m3,软基换填片碎石:671.52m3,沥青混凝土面层14060m2 ,35cm厚级配碎石基层8198m2,路缘石375.274m3,单注式交通标志12块。 2、桥涵及防护工程 浆砌片石为146.9m3,旧涵利用3道。 (三)设计简介 1、总体设计 xxxxxx至xxx公路是xxx、xxx等村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昭通市xxx公路建设工程之一,为保证本项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 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91年3月4日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

道路路线设计

浅谈道路路线设计 一、摘要 从狭义上来说,道路运输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地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在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道路运输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机动灵活、运输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运输损耗少的特点,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输量增大,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公路运输体系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数量少(公路通车总里程少、公路密度偏低)。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3、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4、通行能力低(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二、关键词 原则、要求、结构组成、设计 三、正文 (一)线形设计原则 公路的线形设计本着“安全、先进、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设计思想,路线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应用曲线为主的平面线形以适应地形,减少对自然破坏,提倡环保设计。 2、重视平面、纵面与地形横断面的结合,部分困难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 3、本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 4、结合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既要适当选用较高技术标准,也要合理控制投资。 5、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二)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 2、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3方面应综合设计。 3、路线设计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线形设计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5、路线设计应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6、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应遵循便民而不扰民的原则。

最新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汇编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1 总则 2 控制要素 3 路线 4 路基路面 5 桥涵 6 路线交叉 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村镇路段 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 1 总则 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1.0.3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的等级。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表1.0.4列出农村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 注: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对应等级的公路在预测年限所能适应的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1.0.6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对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2 控制要素 2.0.1 根据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指导意见》采用的设计车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其外廓尺寸规定如表2.0.1,并以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进行交通量换算以确定公路等级。 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2.0.2 农村公路设计行车速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农村公路的设计行车速度见表1.0.4。 县通乡公路,一般选用6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较大及具有干线功能时可选用80km/h 的设计行车速度;乡际公路一般选用4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较大时可选用6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条件受到限制时也可选用3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通村公路,一般选用2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交通量较大时可选用30km/h或4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 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该层层底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层厚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 支路 2、设计车速:30km/h 3、交通等级:轻交通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 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 四、道路设计 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 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最大纵坡为%,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 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 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双面坡控

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 ①路基处治 低于95%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③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 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⑤路基边坡 填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2放坡,挖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放坡。 (2)路面 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设计容许弯沉值(),路面结构总厚度58cm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上面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