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华教案)数学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

(精华教案)数学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

(精华教案)数学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
(精华教案)数学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第一章 1.1 命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命题的个数为( )

①{0}∈N;②他长得很高;③地球上的四大洋;④5的平方是20.

A.0 B.1 C.2 D.3

2.若a>1,则函数f(x)=a x是增函数( )

A.不是命题B.是真命题

C.是假命题D.是命题,但真假与x的取值有关

3.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m?α,n?α,m∥β,n∥β?α∥βB.α∥β,m?α,n?β?m∥n

C.m⊥α,m⊥n?n∥αD.n∥m,n⊥α?m⊥α

4.给定下列命题:①若k>0,则方程x2+2x-k=0有实数根;②若a>b>0,c>d>0,则ac>bd;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④若xy=0,则x、y中至少有一个为0.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对于向量a、b、c和实数λ,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a·b=0,则a=0或b=0 B.若λa=0,则λ=0或a=0

C.若a2=b2,则a=b或a=-b D.若a·b=a·c,则b=c

6.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 )

A.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 D.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

7.下面是关于四棱柱的四个命题:

①如果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

②如果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

③如果四个侧面两两全等,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

④如果四棱柱的四条对角线两两相等,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均为长方形,即可证命题成立.①、③错误,反例如有一对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斜四棱柱.

8.设a、b、c是空间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

①若a⊥b,b⊥c,则a∥c;

②若a、b是异面直线,b、c是异面直线,则a、c也是异面直线;

③若a和b相交,b和c相交,则a和c也相交;

④若a和b共面,b和c共面,则a和c也共面.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9.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请判断真假.

(1)末位是0的整数能被5整除;

(2)△ABC中,若∠A=∠B,则sin A=sin B;

(3)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4)求证:当x∈R时,方程x2+x+2=0无实根.

10.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对角线相等的四棱柱是长方体;

(2)整数的平方是非负整数;

(3)能被10整除的数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5整除.

1.2 逆否命题

一、选择题

1.命题“若p则q”的逆命题是( )

A.若q则p B.若?p则?q C.若?q则?p D.若p则?q

2.给出命题:若函数y=f(x)是幂函数,则它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3.“若x2=1,则x=1”的否命题为( )

A.若x2≠1,则x=1 B.若x2=1,则x≠1 C.若x2≠1,则x≠1 D.若x≠1,则x2≠1 4.命题“如果a、b都是奇数,则ab必为奇数”的逆否命题是( )

A.如果ab是奇数,则a、b都是奇数 B.如果ab不是奇数,则a、b不都是奇数

C.如果a、b都是奇数,则ab不是奇数 D.如果a、b不都是奇数,则ab不是奇数

5.“a2+b2≠0”的含义是( )

A.a、b不全为0 B.a、b全不为0

C.a、b至少有一个为0 D.a不为0且b为0,或b不为0且a为0

6.原命题:“设a,b,c∈R,若a>b,则ac2>bc2”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二、填空题

7.“若a∈A,则a∈B”的逆否命题为________.

8.给出下列命题: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若一个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不能互相平分;

(4)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不能互相平分,则这个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①若(1)为原命题,则(2)为(1)的________命题,(3)为(1)的________命题,(4)为(1)的________命题.

②若(4)为原命题,则(1)为(4)的________命题,(2)为(4)的________命题,(3)为(4)的________命题.

三、解答题

9.设原命题为“已知a、b是实数,若a+b是无理数,则a、b都是无理数”.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分别说明他们的真假.

10.判断命题“已知a,x为实数,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x2+(2a+1)x+a2+2≤0的解集非空,则a≥1”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第一章 1.2 充分必要条件

一、选择题

1.“1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集合M={x||x-1|<2},N={x|x(x-3)<0},那么“a∈M”是“a∈N”的( )

A.必要而不充分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平面向量a,b满足|a|=1,|b|=2,a与b的夹角为60°,则“m=1”是“(a-m b)⊥a”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φ=π”是“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p:|x-2|≤3,q:x+1

x-5

≤0,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B=60°”是“△ABC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7.已知a,b是实数,则“a>0,且b>0”是“a+b>0,且ab>0”的________条件.

8.“lg x>lg y”是“x>y”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三、解答题

9.求证:关于x的方程x2+mx+1=0有两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m≥2.

10.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在△ABC中,p;A>B,q:sin A>sin B;

(2)p:|x+1|>2,q:(x-2)(x-3)<0.

第一章 1.2

一、选择题

1.“a=1”是“直线x+y=0和直线x-ay=0互相垂直”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m=3是直线3x-y+m=0与圆x2+y2-2x-2=0相切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集合A={x∈R|x-2>0},B={x∈R|x<0},C={x∈R|x(x-2)>0},则“x∈A∪B”是“x∈C”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a+c>b+d”是“a>b且c>d”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设命题甲为:0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设l,m,n均为直线,其中m,n在平面α内,则“l⊥α”是“l⊥m且l⊥n”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7.平面向量a、b都是非零向量,a·b<0是a与b夹角为钝角的________条件.

8.已知三条直线l1:x-y=0,l2:x+y-2=0,l3:5x-ky-15=0,则l1、l2、l3构不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k∈集合________.

三、解答题

9.方程mx2+(2m+3)x+1-m=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10.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p n+q(p≠0且p≠1),求证: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1.

第一章 1.3 且或命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①3是无限循环小数;②x2>x;③△ABC的两角之和;④毕业班的学生.

其中不是命题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已知命题p:1∈{x|(x+2)(x-3)<0},命题q:?={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假q假B.“p或q”为真

C.“p且q”为真D.p假q真

3.若命题p:0是偶数,命题q:2是3的约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p∨q”为假B.“p∨q”为真

C.“p∧q”为真D.以上都不对

4.已知p:α为第二象限角,q:sinα>cosα,则p是q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sinα>cosα,但sinα>cosα不能推出α为第二象限角.

5.以下四个命题正确的有( )

①“矩形既是平行四边形又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是“p 且q ”的形式,该命题是真命题; ②“菱形既是平行四边形又是圆的外切四边形”是“p 且q ”的形式,该命题是真命题; ③“矩形是圆的外切四边形或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是“p 或q ”的形式,该命题是真命题; ④“菱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或是圆的外切四边形”是“p 或q ”的形式,该命题是真命题.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命题p ,q ,则命题“p ∨q 为真”是命题“p ∧q 为真”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7.p :ax +b >0的解为x >-b a

,q :(x -a )(x -b )<0的解为a

10.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q ”、“p ∨q ”形式的命题的真假. (1)p :6<6,q :6=6;

(2)p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q :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 :函数y =x 2+x +2的图象与x 轴没有公共点,q :不等式x 2

+x +2<0无解; (4)p :函数y =cos x 是周期函数,q :函数y =cos x 是奇函数.

第一章 1.3 一、选择题

1.若p 、q 是两个简单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 ) A .p 真q 真 B .p 假q 假 C .p 真q 假 D .p 假q 真

2.设a ,b ,c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 :若a ·b =0,b ·c =0,则a ·c =0;命题q :若a ∥b ,b ∥c ,则a ∥c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p ∨q B .p ∧q C .(?p )∧(?q ) D .p ∨(?q )

3.对命题p :A ∩?=?,命题q :A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且q 为假 B .p 或q 为假 C .非p 为真 D .非p 为假 4.若命题“p ∧(?q )”为真命题,则( ) A .p ∨q 为假命题 B .q 为假命题 C .q 为真命题 D .(?p )∧(?q )为真命题

5.命题“若x ≠3且x ≠2,则x 2

-5x +6≠0”的否命题是( )

A .若x =3且x =2,则x 2

-5x +6=0

B .若x ≠3且x ≠2,则x 2

-5x +6=0

C .若x =3或x =2,则x 2

-5x +6=0

D .若x =3或x =2,则x 2

-5x +6≠0

6.已知命题p :x 2-4x +3<0与q :x 2-6x +8<0;若“p 且q ”是不等式2x 2

-9x +a <0成立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

B .{0}

C .(-∞,9]

D .(0,9] 二、填空题

7.命题p :2不是质数,命题q :2是无理数,在命题“p ∧q ”、“p ∨q ”、“?p ”、“?q ”中,假命题是________,真命题是________.

8.已知p :x 2

-x ≥6,q :x ∈Z .若“p ∧q ”,“?q ”都是假命题,则x 的值组成的集合为________. 9.已知命题p :函数f (x )=|lg x |为偶函数,q :函数g (x )=lg|x |为奇函数,由它们构成的“p ∨q ”“p ∧q ”和“?p ”形式的新命题中,真命题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若a >b >0,则1a <1

b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a 、b ∈N ,若ab 可被5整除,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

(4)若x 2

-x -2=0,则x ≠-1且x ≠2.

第一章 1.4 全称特称命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全称命题的个数为( )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②梯形有两边平行;③存在一个菱形,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A .0 B .1 C .2 D .3 2.下列特称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x ∈R ,x ≤0;②至少有一个角,它既不是锐角,也不是钝角;③?x ∈{x |x 是整数},x 2

是整数. A .0 B .1 C .2 D .3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且是全称命题的是( )

A .对任意的a ,b ∈R ,都有a 2+b 2

-2a -2b +2<0 B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C .?x ∈R ,x 2

=x D .对数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x ∈R,2x >1

B .?x ∈R ,x 2

-x +1≤0

C .?x ∈R ,lg x >0

D .?x ∈N *,(x -2)2

>0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m ∈R ,使函数f (x )=x 2+mx (x ∈R )是偶函数

B .?m ∈R ,使函数f (x )=x 2

+mx (x ∈R )是奇函数

C .?m ∈R ,使函数f (x )=x 2+mx (x ∈R )是偶函数

D .?m ∈R ,使函数f (x )=x 2

+mx (x ∈R )是奇函数 6.下列命题中,既是真命题又是特称命题的是( )

A .存在一个角α,使得tan(90°-α)=tan α

B .存在实数x 0,使得sin x 0=π

2

C .对一切α,sin(180°-α)=sin α

D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二、填空题

7.已知函数f (x )=x 2

+mx +1,若命题“?x 0>0,f (x 0)<0”为真,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四个命题:①?x ∈R ,x 2-3x +2>0恒成立;②?x ∈Q ,x 2=2;③?x ∈R ,x 2+1=0;④?x ∈R,4x 2

>2x

-1+3x 2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

9.在R 上定义运算⊙:x ⊙y =x (1-y ).若对任意x ∈R ,不等式(x -a )⊙(x +a )<1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若是,用符号表示,并判断其真假.

(1)对任意实数α,有sin 2α+cos 2

α=1; (2)存在一条直线,其斜率不存在;

(3)对所有的实数a ,b ,方程ax +b =0都有唯一解;

(4)存在实数x 0,使得1

x 20-x 0+1

=2.

第一章 1.4 命题的否定 一、选择题

1.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

A .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B .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C .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

D .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2.命题“有些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的否定是( ) A .?x ∈R ,|x |>0 B .?x 0∈R ,|x 0|>0 C .?x ∈R ,|x |≤0 D .?x 0∈R ,|x 0|≤0

3.命题“存在x ∈Z ,使x 2

+2x +m ≤0成立”的否定是( )

A .存在x ∈Z ,使x 2+2x +m >0

B .不存在x ∈Z ,使x 2

+2x +m >0

C .对于任意x ∈Z ,都有x 2+2x +m ≤0

D .对于任意x ∈Z ,都有x 2

+2x +m >0

4.已知命题p :?x ∈R,2x

>0,则( )

A .?p :?x ∈R,2x <0

B .?p :?x ∈R,2x

<0

C .?p :?x ∈R,2x ≤0

D .?p :?x ∈R,2x

≤0 5.(2014·辽宁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x 2

-3x +2≠0” B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

C .命题p :存在x 0∈R ,使得x 20+x 0+1<0,则?p :任意x ∈R ,都有x 2

+x +1≥0

D .“x >2”是“x 2

-3x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已知命题“?a ,b ∈R ,如果ab >0,则a >0”,则它的否命题是( )

A .?a ,b ∈R ,如果ab <0,则a <0

B .?a ,b ∈R ,如果ab ≤0,则a ≤0

C .?a ,b ∈R ,如果ab <0,则a <0

D .?a ,b ∈R ,如果ab ≤0,则a ≤0

二、填空题

7.命题“存在x ∈R ,使得x 2

+2x +5=0”的否定是________.

8.命题“过平面外一点与已知平面平行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否定为________. 9.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5≥5;②存在x ∈R ,使得2x +1=3;③对任意的x ∈R ,有x 2

+1<0,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

(1)不论m 取何实数,方程x 2

+x -m =0必有实数根; (2)所有末位数字是0或5的整数都能被5整除; (3)某些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被8整除的数能被4整除.

11.已知命题p :?x ∈R ,x 2

-x +14

<0,命题q :?x 0∈R ,sin x 0+cos x 0=2,则p ∨q ,p ∧q ,?p ,?q 中是

真命题的有________.

12.已知命题p :m ∈R ,且m +1≤0,命题q :?x ∈R ,x 2

+mx +1>0恒成立,若p ∧q 为假命题且p ∨q 为真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命题“?x ∈R ,使x 2

+ax +1<0”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a =2”是“直线ax +2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x ∈Z ,集合A 是奇数集,集合B 是偶数集.若命题p :?x ∈A,2x ∈B ,则( ) A .?p :?x ∈A,2x ∈B B .?p :?x ?A,2x ∈B C .?p :?x ∈A,2x ?B D .?p :?x ?A,2x ?B

3.命题p :x =π是y =|sin x |的一条对称轴,q :2π是y =|sin x |的最小正周期,下列新命题: ①p ∨q ;②p ∧q ;③?p ;④?q .其中真命题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p :“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是在x 轴上截距的两倍”;q :“直线l 的斜率为-2”,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x 0∈R ,e x 0≤0

B .?x ∈R,2x >x 2

C .a +b =0的充要条件是a

b

=-1

D .a >1,b >1是ab >1的充分条件

6.与命题“若a ∈M ,则b ?M ”等价的命题是( ) A .若a ?M ,则b ?M B .若b ?M ,则a ∈M

C .若a ?M ,则b ∈M

D .若b ∈M ,则a ?M

7.“a >b >0”是“a 2+b 2

>2ab ”成立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分且必要条件

D .不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8.若a ,b 均为非零向量,则“a ⊥b ”是“|a +b |=|a -b |”的( ) A .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有下列命题:

①设集合M ={x |0

③命题P :“?x 0∈R ,x 20-x 0-1>0”的否定?P :“?x ∈R ,x 2

-x -1≤0”. 则上述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

D .②③

10.如果不等式|x -a |<1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12

2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a ≤32 C .a >32或a <12 D .a ≥32或a ≤12

11.设a 、b 、c 表示三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A .已知c ⊥α,若c ⊥β,则α∥β

B .已知b ?β,c 是a 在β内的射影,若b ⊥c ,则b ⊥a

C .已知b ?β,若b ⊥α,则β⊥α

D .已知b ?α,c ?α,若c ∥α,则b ∥c

12.“θ=2π3”是“tan θ=2cos ? ??

??π2+θ”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3.命题p :若a 、b ∈R ,则ab =0是a =0的充分条件;命题q :函数y =x -3的定义域是[3,+∞),则“p ∨q ”、“p ∧q ”、“?p ”中是真命题的为________. 14.已知a ,b 为两个非零向量,有以下命题:

①a 2=b 2;②a ·b =b 2

;③|a |=|b |且a ∥b .其中可以作为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命题是________.(将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15.已知命题p :函数y =-x 2+mx +1在(-1,+∞)上单调递减;命题q :函数y =mx 2

+x -1<0恒成立.若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集合:A ={x | x -1x

<0},B ={x |x 2

-3x -

4≤0},C ={x |log 1

2

x >1};然后叫甲、乙、丙三位同学到讲台上,并将“( )”中的数字告诉他们,要求他

们各用一句话来描述,以便同学们能确定该数.以下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描述:

甲:此数为小于6的正整数, 乙:A 是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丙:A 是C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老师评说三位同学都说得对,则“( )”中的数应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将下列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偶数能被2整除;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不相等.

18.写出命题“x 2

+x ≤0,则|2x +1|<1”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19.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新命题,并判断新命题的真假. (1)p :正多边形有一个内切圆;q :正多边形有一个外接圆;

(2)p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0.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a 2

>0(a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1.设命题p :?x ∈R ,x 2-2x >a ;命题q :?x 0∈R ,x 2

0+2ax 0+2-a =0如果命题“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a 的取值范围.

22.已知:p :|5-3x |≤1,q :x 2

+(m -3)x +2-m ≤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设计 [整书][全套]

1.1.1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证明,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并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平面几何、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猜想提出过程.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激发动机 师生活动: 每天我们都在科技楼里学习,对科技楼熟悉吗?那大家知道科技楼有多高吗?给大家一个皮尺和测角仪,你能测出楼的高度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 生1:在楼的旁边取一个观测点C ,再用一个标杆,利用三角形相似. 师:方法可行吗? 生2:B 点位置在楼内不确定,故BC 长度无法测量,一次测量不行. 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2:可以再取一个观测点D . 师:多次测量取得数据,为了能与上次数据联系,我们应把D 点取在什么位置? 生2:向前或向后 师:好,模型如图(2):我们设60∠=?ACB ,45∠=?ADB ,CD =10m,那么我们能计算出AB 吗? 生3:由tan45tan3010AB AB ο ο -=求出AB . 师:很好,我们可否换个角度,在Rt ABD ?中,能求出AD ,也就求出了AB .在?ACD 中,已知两角,也就相当于知道了三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要求出AD ,就需要我们来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卷) 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3.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D.4 4.在实数等比数列{a n}中,a2,a6是方程x2-34x+64=0的两根,则a4等于( ) A.8B.-8C.±8D.以上都不对 5.己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且,则()A.1B.2C.3D.4 6.数列 1111 1,2,3,4, 24816 L前n项的和为() A. 2 1 22 n n n + +B. 2 1 1 22 n n n + -++C. 2 1 22 n n n + -+D. 2 1 1 22 n n n + - -+ 7.若的三边长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ac2>bc2B.a>b?a2>b2 C.a>b?a3>b3D.a2>b2?a>b 10.满足条件,的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无数个D.不存在

11.已知函数满足:则应满足()A.B.C.D.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则为()A.-2B.-3C.2D.3 13.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则等于() A.3 B.6 C.9 D.10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的值为()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0,则公差= 16.在中,,,面积为,则边长=_________. 17.已知中,,,,则面积为_________. 18.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 19.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0.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1.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 2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2) 23.△的角、、的对边分别是、、。 (1)求边上的中线的长;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二单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洁美。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一、快乐启航: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二、快乐体验: 1、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2、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二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人教版)

1.1.1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 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1: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思考2:还有其方法吗?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问题。 C A B B C A

高二数学必修五试卷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综合检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10,a a 是方程2 1280x x +-=的两个根,那么6a 的值( ) A .-12 B .-6 C .12 D .6 2.△ABC 中, =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若 11 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个 个 个 个 4.若}{n a 是等比数列,124,5128374=+-=a a a a 且公比q 为整数,则10a 等于( ) A 、-256 B 、256 C 、-512 D 、512 5.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 )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6. 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 A .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x x +244 ≤1 < 7. 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的条件是( ) A . 00a ?>??>? B. 0a >???? D. 0 0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3 文 班 考号 姓 名 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如果R b a ∈,,并且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 A.b a -<- B.21->-b a C.a b b a ->- D.ab a >2 2.等比数列{}n a 中,5145=a a ,则111098a a a a =( ) A.10 B.25 C.50 D.75 3.在ABC ?中,若b 2 + c 2 = a 2 + bc ,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120?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31+=+n n a a ,若2008=n a ,则n =( ) A.667 B.668 C.669 D.670 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100,302==n n S S 则=n S 3( ) A.130 B.170 C.210 D.260 6.在⊿ABC 中,A =45°,B =60°,a=2,则b 等于( ) A.6 B.2 C.3 D. 62 7.若将20,50,100都分别加上同一个常数,所得三个数依原顺序成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 A. 21 B. 23 C. 34 D. 3 5 8.关于x 的不等式x x x 352 >--的解集是( ) A.}1x 5{-≤≥或x x B.}1x 5{-<>或x x C.}5x 1{<<-x D.}5x 1{≤≤-x 9.在一幢10米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吊顶的仰角为060,塔基的俯角为0 45,那么这座塔吊的高是( ) A.)3 3 1(10+ B.)31(10+ C.)26(5+ D.)26(2+ 10.已知+ ∈R b a ,且 11 1=+b a ,则 b a +的最小值为( ) A.2 B.8 C. 4 D. 1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 正弦定理优质教案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从容说课 本章内容是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正弦定理的概念; 2.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一个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 3.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如右图,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师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师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右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c a =sin A ,c b =sin B ,又sin C =1= c c ,则 c simC c B b A a ===sin sin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 C 中, simC c B b A a ==sin sin . 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 师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到必修5综合试题资料

数学综合试卷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2,2]t ∈-,则输出的S 属于( D ) A. [6,2]-- B. [5,1]-- C. [4,5]- D. [3,6]- 2、一台机床有 的时间加工零件A ,其余时间加工零件B ,加工A 时,停机的概率是,加工零件B 时,停机的概率为 ,则这台机床 停机的概率为( A ) A. B. C. D. 3、设集合{|32}M m m =∈-<

2018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第三章不等式 必修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通过了解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3.理解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数学思维过程. 二、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使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现实世界和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等关系.

提问: 1.“数量”与“数量”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大于、等于、小于). 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描述“不等关系”的呢?(用不等式描述) 引入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a b ≥的含义. 不等式a b ≥应读作“a 大于或者等于b ”,其含义是指“或者a >b ,或者a =b ”,等价于“a 不小于b ,即若a >b 或a =b 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 b ≥正确. 3.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与方法. (1)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a b >;如果a b -等于零,那么a b =;如果a b -是负数,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就是(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 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 命题人:魏有柱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n 2-(n-1) (B )a n =n 2-1 (C )a n =2)1(+n n (D )a n =2 )1(-n n 2.已知数列3,3,15,…,)12(3-n ,那么9是数列的() (A )第12项 (B )第13项 (C )第14项 (D )第15项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a 5、a 9、a 15成等比数列,那么公比为 () A . B . C . D . 4.等差数列{a n }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4,偶数项之和为3,则n 的值是 () A.3 B.5 C.7 D.9 5.△ABC 中,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7.在△ABC 中,∠A =60°,a=6,b=4,满足条件的△ABC( A ) (A)无解 (B)有解 (C)有两解 (D)不能确定 8.若11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A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244 x x +≤1 10.下列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的是(C) A.x 2-x+1>0 B.-2x 2+x+1>0 C.2x-x 2>5 D.x 2+x>2 11.不等式组 (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