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学

修辞学

修辞学
修辞学

读《修辞学发凡》中消极修辞后的想法

10文本3班吴丽霞

摘要:陈望道先生的修辞两大分野值得肯定,但他界定的"修辞"内涵必须重新解读。同时关于两大分野的命名也值得考虑,全文中仅个人观点对两大分野的命名提出一点小的看法。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消极修辞想法

昨晚整理资料发现自己盘里有《修辞学发凡》的电子版,甚喜!便决定略读一下。打开书,大概浏览一下目录,一个修辞概念进入我的眼球,消极修辞!它是属于《修辞学发凡》划分修辞现象的两大分野之一,与“积极修辞”相对。看到消极修辞的时候,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也或许是接触修辞学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吧,第一感觉是为什么修辞还会有积极和消极只分呢?什么样的修辞才是积极修辞,什么样的修辞又是消极修辞呢?它们之间是怎么区分的呢?

《修辞学发凡》中对于消极修辞的是这样介绍的“大概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必须处处同事理符合。说事实必须合乎事情的实际,说理论又须合乎理论联系。”[1 ]它的要求是:思路明确、词义明确、语句通顺、语言平稳、布局严谨。而积极修辞的定义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积极的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界所不曾见的现象也是可以的。”[2 ]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更是奇怪,这样的定义好像应该是感性和理性之分呐,为什么陈望道要把它们命名为消极和积极呢?我觉

得可能定义成感性修辞和理性修辞更好点(个人陋见)。当然我不会认为把它们定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关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其实是由来已久,始于龙伯纯的《文字发凡》(1905),他引进日本村泷太郎的《新美辞学》观点,将辞藻分为了语彩和想彩两大类,在各分为消极与积极两个部分。在到后来,似乎成了惯例,比如说云六的《国语修辞法述概》(1921)一文,把文章中的“平叙的”称为“消极的修辞现象”,“修饰的”称为“积极的修辞现象”。诸如此类的文章实在太多,而陈望道是最先在国内采用消极修辞这一术语的。此时我更加疑惑,为什么一开始就给一个“消极”的名称呢?原来是古人曰“修辞立其诚”----“诚”者,即“消极”之意。心中疑惑稍减,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古人这样说了,学者大家们就按照这个来命名,这些学者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些别扭呢?

修辞作为一种手法,使用之后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为什么就要给一个这样的名字呢?这就好比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站在你的眼前,你感觉她是那么的妙曼,结果你一问她的名字,大失所望!通过资料的查询,事实上自消辞修辞提出之日起,便不断招致批评,早有徐懋庸的撰文,认为消极修辞应在修辞学的范围之外,他说:“严格的来说,消极修辞,可以不放在修辞法的范围里面来讨论,因为消极修辞,只有几项标准可说,并无积极的方法;况且消极修辞的标准,主要的只是不背文法和逻辑,但文法和逻辑的研究,可不是‘修辞法’的范围之内的事”。近至80年代,又有人对陈望道的“两大分野”说提出质疑,季世昌、费枝美在《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几个问题》(1981)一文中认为把修辞分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不科学的,所有的修辞活动都是积极的。消极修辞仅仅是说话和作文所要达到的起码标准。消极修辞从内容上看,把词汇学、语法学、语音学甚至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混在一起,没有修辞学的独特的角度与内容,所以消极修辞不应属于修辞学研究

的范围。谭永祥在《“修辞的两大分野”献疑》和《消极修辞的专著在哪里?》(1987)等文中,认为“两大分野”的划分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外矛盾,其外部矛盾是消极修辞跟语法、逻辑、词汇等方面的界限不清;其内部矛盾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这两个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具有一种不相容的关系,它们的内涵是互相否定的。因此消极修辞是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的空壳,既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也没有区别于语法、词汇、逻辑的独特术语,因此消极修辞可以取消。谭的这一思想又在《汉语修辞美学》(1992)一书中进一步强化,他说:“所谓的消极修辞从一开始就在同语法、词汇、逻辑三家争地盘,或者说从它们三家的‘大锅饭’里分一瓢羹。[3]”……难怪修辞的著作出了许许多多,却始终看不到一本真正的而不是杂七杂八的消极修辞专著。

其实对于“消极”一词,不懂修辞学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产生误解,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消极修辞的“消极”二字,实在招致太多不必要的误解。按现代汉语词典“消极”条,只有两个意义:①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②不求进取的;消沉。这就使国人从潜意识里就反感了这一研究。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一篇文章,批评港台的“无厘头”话语,说:“从修辞学角度看,‘无厘头’基本上是借助于所谓‘消极修辞’的手段,扰乱正常的话语秩序,造成常规思维的混乱。如:①张冠李戴法,故意弄错一些基本常识,或者将常识曲解、误解;②指鹿为马法,故意颠倒通常意义上的正确结论,将通常意义上的谬误当作真理来宣传;

③含沙射影法,大量使用暗讽、反讽等手段,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而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对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别和联系,消极修辞的纲领和标准,都作了科学的论述。所以《修辞学发凡》的地位是不可小视的。读完《修辞学发凡》的第四篇消极修辞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秀吉修辞的总论,那就是消极修辞主要用于科学、公文和其他诠释性语言文字,这类文字不允许有丝毫的模糊和误解。

因此就要按照对消极修辞下的定义即从消极方面着眼进行修辞,是事理述说的清楚,明白。

其实我认为,在修辞学中,按照《修辞学发凡》中给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下的定义,消极修辞的地位比积极修辞更重要。因为无论什么语言文字,都首先必须是准确的,然后才能谈及形象、生动等等,而这一问题,陈望道先生已有觉察,1924年7月,他在《修辞学在中国之使命》一文中就说,修辞从“消极的说,是要去掉不好;积极的说,是要表现出好来。我们消极地能对于事理、论理、文字、文法四条件上留心,则结果为‘通’。再能积极地对心理、声音两条件上用意,则结果为‘工’”。又说:“修辞学底任务,就消极方面说,就是要使不至于不通;就积极方面说,就是要使成为工。”当然,陈望道还讲过消极修辞以“明白”为止境,同时也还提出过消极修辞的另一些标准,但那都是由“通”而引申开来的——树络既通,则进一步观察,更可有清晰、疏密、质朴等等品质,至于“修辞立其诚”的“诚”,则已由消极修辞为起点而打通了更高层次的境界——文风。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对于修辞学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读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它不会很枯燥,晦涩难懂,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修辞学论著。其中还有关于文字语的阐述,其实我觉得文字语是一种经久不衰的语言,也是一种非常委婉含蓄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粗鲁暴力的形式用文字语表达出来也显得有些文雅,就比如说我们现在QQ表情里面的滴血的菜刀,我们可以用这个表情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愤怒,而对方也不会感到有任何恐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婚纱店面用图片来表现他们的主题,还有一些工艺品的制作都是文字语在生活中运用的体现。而文字语的使用,从另一方面说也就是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是积极修辞的一种变相的运用,而一种情感的体现是建立在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理性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

就是说积极修辞的使用时建立在消极修辞之上的,此时我还是认为关于修辞的两大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命名为理性修辞和感性修辞可能更好一点。

上述文字仅是我个人的一点陋见,当然也不乏借鉴前人的高见,希望龙老师给予指点,老师辛苦了!

参考文献:

[1][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 谭永祥《汉语修辞学》[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阅读理解题和 答案 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大部分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岀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但语气比陈述句更肯定,感情色彩也更鲜明。句子中往往有“难道”“怎么”“怎能”等词作反问词。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高原汽车兵 川藏公路全长两千四百多公里,穿越折多山、雀儿山等十四座大山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十二条奔腾咆哮的江河。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使这里成了可怕的“魔域车每走一步,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1998年秋的一天,张全林率领的车队刚刚爬上雀儿山半山腰,一场横扫藏东高原的暴雪不期而至。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修辞学与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的三要素分别是语音学(phonetic),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法学(grammar)研究的对象。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利用语音条件和规律构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手段,进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头韵(),元韵(),拟声()等语音修辞手法,使得语音和谐悦耳,语意突出,增添韵律感和节奏感。 修辞学是利用词汇,词义的条件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比如,怎样选用词语,怎样使同一概念的表现多样化。 修辞学在语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调整安排句子的结构形式来充分地表达情意,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2.修辞学与逻辑学 逻辑学(logic)是一门专门研究思维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总结人的正确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学与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一定的逻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思想条理清晰了,这就为语言的完美表达奠定了基础。 例如, 3.修辞学与美学 美学(aesthetics)是研究审美规律的学科。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审美对象,语言里面客观存在着美。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以悦人耳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比如: 均衡美—— Work has a bitter root but sweet fruit. 整齐美—— I was born an American; I live an American; I shall die an American. 变化美—— The Big Bull Market was dead. Billion of dollar`s worth of profits and paper profit had disappeared.

日本的修辞学

日本的修辞学(转载,有调整) 19世纪中叶之前,和中国一样,日本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接触到欧洲的新兴文明。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了日本港,日本国门从此被打开。日本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成为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自此,国内矛盾触发,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也将日本引上了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天,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不能否认,日本创造了一个奇迹。其中,最让我们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点、快速度的发展史! 同样的起步,同样发展,日本的修辞发展如何呢? 修辞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上的意句话。…修辞立其诚?。对于修辞的研究,我国自古有之。例如:六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宋代陈骙的《文则》、元代王构的《修辞鉴衡》等书,都涉及到修辞学。到了近代,“修辞学”、“修辞格”一类的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32年,陈望道教授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是一本系统的修辞学书,开创可研究修辞学的新局面,影响深远。陈望道1915年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是日本修辞学的摇篮。当时著名的修辞学家坪内逍遥和他的学生岛村泷太郎(又名岛村抱月)、五十岚力都在该校执教。坪内逍遥的《美辞论稿》,岛村泷太郎的《美辞学》、《新美辞学》和五十岚力的《修辞学讲话》,均为日本权威性的修辞学著作。早稻田大学校长高田早苗的《美辞学的方法》对学生也有影响。 修辞学是“用语言做出选择的哲学”,修辞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是通过语言做出社会选择的社会行为和传播样式。它不仅是语言手段和话语的选择,而且是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对社会公平、公正不同实现形态的选择。修辞,无疑是一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形成秩序,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人类对修辞秩序的建构和选择,就是对社会传播秩序的建构和选择,是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是对社会公平、公正实现方式的选择。东西方古典修辞学研究上的差异,不但反映了东西方不同传播秩序、社会秩序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两种制度传统下公众修辞权利赋予的不同模式,反映了两种社会文化传统下社会公平、公正实现方式的差异。如果说修辞学史描写了修辞学的成长轨迹,标志着修辞学学科身份的认定和学科

修辞学之句法修辞

①Syntactic schemes of Balance Balance in sentence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ideas of the same importance should be expressed in the same grammatical form to enhance clarity and coherence, by giving them “equal weight” In a balanced sentence, not only are the forms of the balanced parts similar, but often the parts are also of similar length,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words. he chief schemes of balance are parallelism ,antithesis, chiasmus , and its variation antimetabole. A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 Martin Luther King, Jr., I Have a Dream. (Antithesis It s the rhetorical contrast of ideas by means of parallel arrangements of words, clauses, or sentences. by a strong contrast of skin and character, the speaker emphasis his dream.) B "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not lose"-- Jim Elliot C "Death destroys a man, but the idea of death saves him." (E. M. Forster, Howard's End) D I came, I saw, I conquer. (Parallelism It’s the deliberate repetition of similar or identical words, phrases or constructions in lines, sentences or paragraphs.) 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F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 (repetition is used with parallelism to emphasize the equal importance and weight of his idea.)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演示教学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总结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 总结: 亚里士多德修辞说服逻辑论证技术辩证法 摘要亚里士多德面对现实的修辞实践,对修辞术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与分析,标志着古典修辞术的成熟。他将修辞术与逻辑联系起来,试图确立修辞术的技术性地位,但这事实上局限了修辞术的运用。 键词修辞术辩证法技术逻辑 修辞术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世界,并在古典时代达到繁荣的雅典民主制下盛极一时。无论是在集会、诉讼等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的日常交往,修辞技艺都获得了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在权利的获得与城邦的治理中,成功的修辞运用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与前途。修辞术之普遍受到重视,与长期修辞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都为修辞学的确立与研究奠定了基础,而这个任务就由亚里士多德历史的完成了。他写了大量的修辞学论著,特别是在《修辞术》中,系统地总结了修辞技艺,阐述了较完整的修辞理论思想。本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一 对修辞术的研究早已开始。智者是早期的修辞学家。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因而放弃了追求真理的自然派哲学传统,将通过说服而能影响和控制人

的修辞术奉为最高智慧。智者们以传授修辞学为业,并为此编了很多实用性的修辞手册。这类作品都是从各自的修辞经验出发,虽然总结了一些说服技巧,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柏拉图批判说,它们都没有解决"怎样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怎样才能使一篇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等问题。在柏拉图看来,这类作品所讲的技巧缺乏技术的必然性,很难被初学者掌握,不过是一些"修辞学垃圾"。其实,智者的技艺真正遭到柏拉图反对之处,还是在于它不管什么真理,而一味追随大众信念的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将其贬为"奉承"的程序而予以摒弃。不过,简单的予以否定似乎没有意义,修辞术仍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在现实中发挥着作用。相比之下,以追求真理自命的哲学的现实作用却总显得微乎其微。诉诸来世的说教太苍白无力,柏拉图不得不正视修辞的价值所在,承认"修辞学却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没有其帮助,"即使知道什么是真理也不能使人掌握说服的技艺"。一方面,他坚持对"虚假修辞学"的拒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资料库335(1;:+.33-**1则试图构造一种"真正的修辞学"。这种修辞学首先要知道事实的真相,还要能根据不同的灵魂本性找到适合的说服方式。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修辞术才能"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取得成功",即可以被人必然的掌握。其实,柏拉图的改造不过是利用修辞术为哲学服务而已,这种理想的修辞术充其量不过是哲学的修辞学,现实意义并不大。但这至少表明,修辞术已经受到了柏拉图的重视。 亚里士多德正是在柏拉图的学院中主要从事修辞学的研究和教授的。在这里,他写成了他的最早著作,论修辞术的《波卢斯》。后来又写了大量修辞学论著,不过现在可见的主要是《修辞术》这部著作。亚里士多德极为广博的学术研究就是从修辞学开始的。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 (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 (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英·列文森 S。C。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3 P。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 (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 “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2) 论(Kempson,1975)”; (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 (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英·利奇G。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P。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学概论》第1页 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

修辞学

Alliteration 头韵。Chiasmus 交错搭配asyndeton 连接词省略Assonance 类韵polysyndeton 连词叠用retorical question 修辞问句Consonance 辅音韵simile 明喻metaphor 暗喻metonymy 借代Onomatopoeia 拟声词synecdoche 提喻antonomasia 代称 Aposiopesis 说法中断法personification 拟人parody 对仿synesthesia 通感 Pun 双关transferred epithet 转移修饰语 Anaphora 首语重复法Epiphora 尾句重复法Simploce 首末句重复Anadiplosis 顶真Parallelism 排比Antithesis 对照 Climax 递进Anticlimax 突降法Syllepsis 一语双叙 Zeugma 仄式搭配 Chapter 1 1.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etoric and oratory in history? Rhetoric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oral discourse. Oratory can be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of rhetoric, and oratory is more than ordinary speech but a special kind of public speaking. 2.Describe the origin of western rhetoric. Rhetoric derives from the Greek. In ancient times, teaching students rhetoric meant teaching them to became orators. 3.Do you think that rhetoric is a neutral tool in human communication? Yes, as a tool, rhetoric is inherently neither good or bad. Chapter 2 Briefly state the history of western rhetoric. It is generally held that the history of Western rhetoric is divided into six phases:1) classical rhetoric (500 B.C.—400 A.D., including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rhetoric);2) rhetoric in the Middle Ages(476 A.D.—1416,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Roman Empire to the Renaissance);3) rhetoric in the Renaissance(15—16th,c.);4) new classical rhetoric(17—18th, c.);5) rhetoric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low ebb of Western rhetoric);6) contemporary rhetoric. Who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Western rhetoric? Briefly introduce his achievement.? The origin of Western rhetoric can be dated back to Aristotle. Not only the theories of Cicero and Quintilian, even the rhetoric in the Middle Ages, rhetoric in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new classical rhetoric, to the essence, still maintain the theories of Aristotle. From the essence, the rhetoricians after Aristotle only add something to his original theories. The things studied in Western rhetoric is, basically speaking, nothing more than the following thing Aristotle ruled in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讲课稿

《汉语修辞学》课程作业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修辞 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修辞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3.同义词 同义词是名称不同但表达的词条意思相同的词条. 4.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5 . 骈立四字格 以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声调铿锵和谐,表义精炼的词语 二、简答 1.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 什么是成语活用?有哪两种形式?成语本身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它是汉语言的精萃,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即成语活用。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成语活用有两种形式,一、成语的套用.二、成语的简用.

2.词语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语言变异的界定:语言作为人们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套系统的常规用法,形成了各种语言体系。但是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语言会产生各种非常规的使用形式,并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普遍传播,最后变为常规用法。那些非常规的语言形式就被称为语言变异。一、区域变异: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碰撞与融合是引起文化变迁及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词语中这类语素变异类型有以下几种:1.区域变异:一是外源语素。二是自源语素。三是方源语素。二、阶层变异: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包括媒介特性的客观刺激和大众情感的主观刺激,新词语中出现了非常规搭配的BBA式或ABB式变异,B语素在成人用语中一般不重叠使用,但其重叠式可以出现在儿童学习语言时期。而新词语却选择其重叠形式进入构式,且构式具有开放倾向,表明当前社会用语往往会受年轻人语言记忆痕迹回放的影响,显现出类似儿童习语诉求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阶层语言变异现象。三、组合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修辞变异,可概括为两种情况:使用仿词的修辞手法,造成的语言变异。 3.朱自清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内容是关于回忆父亲的,为什么题目用了《背影》?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对偶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2.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3.叠用 亦作“迭用”。重叠应用。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 总结: 亚里士多德修辞说服逻辑论证技术辩证法 摘要亚里士多德面对现实的修辞实践,对修辞术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与分析,标志着古典修辞术的成熟。他将修辞术与逻辑联系起来,试图确立修辞术的技术性地位,但这事实上局限了修辞术的运用。 键词修辞术辩证法技术逻辑 修辞术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世界,并在古典时代达到繁荣的雅典民主制下盛极一时。无论是在集会、诉讼等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的日常交往,修辞技艺都获得了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在权利的获得与城邦的治理中,成功的修辞运用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与前途。修辞术之普遍受到重视,与长期修辞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都为修辞学的确立与研究奠定了基础,而这个任务就由亚里士多德历史的完成了。他写了大量的修辞学论著,特别是在《修辞术》中,系统地总结了修辞技艺,阐述了较完整的修辞理论思想。本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一 对修辞术的研究早已开始。智者是早期的修辞学家。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因而放弃了追求真理的自然派哲学传统,将通过说服而能影响和控制人的修辞术奉为最高智慧。智者们以传授修辞学为业,并为此编了很多实用性的修辞手册。这类作品都是从各自的修辞经验出发,虽然总结了一些说服技巧,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柏拉图批判说,它们都没有解决"怎样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怎样才能使一篇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等问题。在柏拉图看来,这类作品所讲的技巧缺乏技术的必然性,很难被初学者掌握,不过是一些"修辞学垃圾"。其实,智者的技艺真正遭到柏拉图反对之处,还是在于它不管什么真理,而一味追随大众信念的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将其贬为"奉承"的程序而予以摒弃。不过,简单的予以否定似乎没有意义,修辞术仍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在现实中发挥着作用。相比之下,以追求真理自命的哲学的现实作用却总显得微乎其微。诉诸来世的说教太苍白无力,柏拉图不得不正视修辞的价值所在,承认"修辞学却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没有其帮助,"即使知道什么是真理也不能使人掌握说服的技艺"。一方面,他坚持对"虚假修辞学"的拒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资料库335(1;:+.33-**1则试图构造一种"真正的修辞学"。这种修辞学首先要知道事实的真相,还要能根据不同的灵魂本性找到适合的说服方式。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修辞术才能"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取得成功",即可以被人必然的掌握。其实,柏拉图的改造不过是利用修辞术为哲学服务而已,这种理想的修辞术充其量不过是哲学的修辞学,现实意义并不大。但这至少表明,修辞术已经受到了柏拉图的重视。 亚里士多德正是在柏拉图的学院中主要从事修辞学的研究和教授的。在这里,他写成了他的最早著作,论修辞术的《波卢斯》。后来又写了大量修辞学论著,不过现在可见的主要是《修辞术》这部著作。亚里士多德极为广博的学术研究就是从修辞学开始的。

Aristotle and the Theory of Rhetoric(亚里士多德和修辞学)

Aristotle and the Theory of Rhetoric 1 The introduction of Aristotle Aristotle was born to Greek parents in the Macedonian town of Stagira. At that time, Plato was opening the Academy in Athens. When he was seventeen, he went to Athens and entered the academy. He stayed on as a teacher and left twenty years later on Plato’s death. 2 The theory of Aristotle (1)the definition : Rhetoric refers to the faculty of observing in any given case the available means of persuasion. (2)the classification of oratory (according to the topics and occasions ) A.deliberative/political oratory: it urges us either to do or not to do something and aims to distinguish the beneficial and harmful. It concerns with the future and is about things to be done hereafter that he advises, for or against. B.epideictic/ceremonial oratory: it either praises or censures somebody and aims to judge whether a matter or a person is respectful or shameful.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esent, the state of things existing at the time. (Also, people sometimes often find it useful to recall the past and to makes guesses at the future.) C.forensic oratory: it either attacks or defends somebody and aims to distinguish the justice and injustice.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ast. (3)two major categories of rhetoric

我眼中的修辞学

我所发现的现实中的修辞 摘要 本文章主要从我对修辞的认识,讲述了修辞学、语言、受众、修辞人格、修辞三段论、修辞权威、调动受众情感、价值观等,修辞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介绍我在生活中发现到的运用相关修辞的例子,阐述了我所发现的现实中的修辞。以及我所发现的修辞与心理,还有修辞与人的行为动作的一些联系。一、修辞学是什么?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就是研究将语言用以说服人。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通过对言语的修饰,吸引人们注意,达到我们说话的目的。[1] 在日常表现中,我们所说的,“谢谢”、“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等礼貌性的用语,其实就是一种修辞。我们通过礼貌、文明的方式,去向别人问候,此刻你就是在对别人的修辞,“通过说别人想听的话,而满足受众,使受众接受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你所说的话,要么起+1的作用,要么起-1的作用,不会是0的作用。即语言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不会是中性的。相信这个观念,我们以前并没有好好思考过。我想,现在你就可以好好对这个观念思考一下。 我们在这里所阐述的修辞,就是如何运用好的语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使你的语言让人接受。 二、受众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讲究“受众中心论”。即要从受众出发去讲授你所要讲的东西。受众有三种:真受众,虚受众,所说。 真受众:就是你讲话的真正对象、真正听你所说的话的人。 虚受众:就是你在讲话时候,和真受众一样在场在听你讲话,但是他们对你讲的根本没有兴趣,他们的注意点并不是你,对你说话说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太大影响,他们并不是你讲话的对象。 所说:就是不在你讲话的考虑人群范围中,但是在你说话时,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你讲话的时候也在场,但是他们并没听你所讲,他们在场也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他们是你可以完全不在乎的听众。 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 举个例子来说,在外面很多超市、大卖场经常在做一些活动的促销,特别是日常用品的促销。之前我曾在南平大剧院外面看到捷龙超市在促销某个牌子的酱油,工作人员在展示摊前卖力地讲着,“这个酱油味道很鲜美、可口”,“XX酱油是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这些工序十分精良、安全”...展示摊前很多人在围观,其中包括着在剧院前散步的老太太、老大爷们,还有在超市购物完或正要购物的人,还有马路路过围观的普通民众,包括我们这些放假来这边走走的学生。这些人当中真受众,就是那些拥有购买力、家里需要酱油的,以及真正关注着活动介绍的酱油的人。而像那些想买酱油,而没有购买力的人,以及陪着老婆来,看有购买力,但并不想买这酱油的先生们,则是虚受众。像我们路过凑个热闹的学生以及没拥有购买力的人来说,就只是所说,对于那位工作人员那时所要达到的修辞目的来说,我们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一类人。 就刚才所讲到的销售的例子,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要运用到修辞的一类人。他们的修辞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推销出产品,说服人们购买。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修辞的意图过于明显,受众就不太会接受。从人类的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学分析,大部分研究者发现,

修辞学(教学考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每个小题1分,共60分(总分60.00) 1. 下面句中的“东西、人家、报告、地道”需要读轻声的是(B ) (1.00分) A. 这村儿住有几乎人家 B. 你的发音很地道 C. 下午听报告 D. 这间屋子东西宽三米、南北长五米 2. “很、挺、十分”是(D ) (1.00分) A. 语气副词 B. 情态副词 C. 范围副词 D. 程度副词 3. “我去还是不去?”是( B ) (1.00分) A. 是非问 B. 选择问 C. 正反问 D. 特指问 4.用叠音的虚词语素构成的形容词,如“热腾腾”,重叠的音节非阴平的,要变为(B )(1.00分) A. 上声 B. 阴平 C. 阳平 D. 去声 5. 下列句子中,礼貌用语“惠顾、光临、家父、赏光”使用正确的一句是(D ) (1.00分) A. 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B. 听说你新买了房子,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C. 我前几天登门拜访,你的家父已经把你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 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6. 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D ) (1.00分) A. 恫(tòng)吓 B. 菲(fēi)薄 C. 胴(tóng)体 D. 氛(fēn)围 7.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1.00分) A. 纲举目张正本清源开源节流众目睽睽 B. 违莫如深开诚布公风餐露宿未雨绸缪 C. 弄巧成拙集腑成裘死心蹋地赴汤蹈火 D. 事过境迁肢离破碎风毛麟角漠不关心 8. 一位大学毕业生报考了公务员。在面试中,面试官问他:“请你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索便十分自信地说:“你需要等于几,就能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 请问,上例中这个大学毕业生应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 (1.00分) A. 违反了谦逊的准则 B. 回答内容与所报考职位的要求不一致 C. 忽视了交际的场合 D. 没有遵守数量准则 9. 下列词语中“不”的发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D ) (1.00分) A. 不怕 B. 不要 C. 不去 D. 不好

关于读书交流心得体会5篇(通用)

关于读书交流心得体会5篇 关于读书交流心得体会(1) 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正能量》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感谢党总支对年轻人的关心,为我们订阅了《正能量》这样一本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的心灵成长之书。工作之余,怀着激动的心情抓紧拜读完这本鲍耶所著,从苏格拉底到乔布斯一直受用的六度空间,心中感慨无限。 阅读这本书,是从疑惑、好奇和心中无限的期待中开始的,还没开卷,便被书名所打动——《正能量》,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怎样获得正能量?又怎么样才能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随着阅读的一点点深入,跟随着作者的文字,内心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光明与积极起来。 书中所说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工作、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通过种种实验和数据,鲍耶严谨又趣味十足地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六度空间”原理,实现能量突破的“六度空间”,从失败中走出,下一站就是成功。运用“六度空间”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工作中,我们需要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的正能量,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就拿自己来说,在后勤服务的岗位上工作一年多时间,感受颇多。 后勤服务工作琐碎且繁杂,集广泛性、服务性、时效性、协调性于一体。需要时刻绷紧神经,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不能耽误,更不能有差错。压力当然是有,责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这中间必定会经历痛苦,如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东西方修辞传统传播秩序社会发展公平与公正论文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修辞学传统以及19世纪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等修辞学研究的简要历时考察,阐释了东西方修辞学传统差异的社会根源,论述了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之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平幸福生活是人类的理想之一。如何实现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是实现人类幸福生活追求的必要途径。作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传播秩序在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修辞是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促进思想和意志社会化、统一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建立公平、公正的传播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修辞秩序的不同反映了社会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态势。这一点在人类修辞学研究的历史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透视人类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有所助益。 1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回溯1.1 中国的修辞学传统在中国,“修辞”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上记载的孔子所说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大意是“修饰文辞和言语,确立至诚的感情,是营修功业的根基。”(秦颖,1993:8)这里的“修辞”是两个词,与今天的“修辞”有一定差异。当时,“修辞”并没有现代的意义,很难说是一个研究客体。先秦时期,诸子著作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都蕴涵了一定的修辞道理。这些修辞思想有关于口语的,也有关于书面语的。后世的修辞论多散见于相关的文论著作中,比如王充的《论衡》、刘向的《说苑·善说》、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序》、陈骙的《文则》、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等。这些著作多是关于文章修辞的。我国的现代修辞学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末趋于成熟、完善。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著作有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龙伯纯的《文字发凡》、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诠》、唐钺的《修辞格》、陈介白的《修辞学》和《新着修辞学》、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以及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等。50年代后,先后出现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的《修辞概要》、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等著作。80年代后又涌现出许多修辞学著作,比如倪宝元的《修辞学》、王德春和陈晨的《现代修辞学》、郑远汉的《言语风格学》、黎运汉的《汉语风格学》、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张炼强的《修辞理据探索》以及陈汝东的《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认知修辞学》、《当代汉语修辞学》等。这些修辞学著作多不区分口语修辞和书面语修辞,但并不专门探讨演讲或演说修辞。我国古代修辞论关涉的多是语词修饰,以及修辞格、文体、风格等。我国的现代修辞学初创时期,也主要研究修辞手段的结构和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开始研究语体、语境以及其它言语规律。但是,中国修辞学没有形成西方修辞学研究中的演说和论辩传统。人们对修辞的定义多着眼于“修饰”、“调整”、“调适”、“美化”、“技巧”等,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修辞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开始从言语行为、传播行为等方面界定修辞。 [!--empirenews.page--] 1.2 日本的修辞学传统日本修辞学开始于何时,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在1950年之前,日本不存在劝服意义上的修辞学。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日本修辞学开始于明治时代。这种意义上的修辞学是指积极的表达艺术。(Massimiliano Tomasi,2004:27) 19世纪70年代末期兴起的日本修辞学主要以文章做法、修辞格、论辩、美文等为研究对象。其修辞研究立意重在文章的内涵、结构、类型、文体、风格以及修辞手法、修辞技巧。日本修辞学在词面上有“修辞学”、“文章学”、“美辞学”、“雄辩学”以及用片假名“しトリツク”等不同形式。其中,“美辞学”是Rhetoric的意译,是“修辞学”的旧称。日本明治修辞学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研究文章或作文法的,如五十岚力的《文章讲话》、《新文章讲话》、加藤熊一郎的《应用修辞学:演说文章》等。二是研究美辞的,也就是修辞的。比如高田早苗的《美辞学》、坪内逍遥的《修辞学》、岛村抱月的《美辞学》、《新美辞学》等。美辞及华文(Belles-lettres)是18世纪英国修辞学的主要内容。明治时代,这种修辞学思想被引介到日本后,与当时的语文教育趋势形成默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