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材料(小学版)汇编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材料(小学版)汇编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材料(小学版)汇编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材料(小学版)汇编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

系(试行)

根据《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现制定全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如下。

第一章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凸显德育生活化、体验化、地域化等特点,科学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章德育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的中小学生。

(二)学段目标

1.小学。培养具有团结友爱的情感、文明有礼的习惯、安全自护的意识、诚实守纪的品质、乐学向上的志趣的小学生。

第三章德育内容体系

(一)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为:爱的情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学会感恩教育、激趣砺志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等八个系列。

1.爱的情感教育系列

(1)爱自己、爱亲人、悦纳他人的教育。

(2)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社区的教育。

(3)知晓荆楚文化、了解城市历史、体验地域风情、感受武汉精神的教育。

(4)敬国旗、唱国歌、初步知晓祖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精品文档

(5)诵读经典、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

2.习惯养成教育系列

(6)学会自理、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7)遵章守纪、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8)规范书写、专心倾听、积极思考、认真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诚实守信教育系列

(9)学习信义典范、树立诚信意识的教育。

(10)诚实自律、守时守约美德的教育。

(11)遵守基本规则、社会公德的教育。

4.责任担当教育系列

(12)了解责任、乐于为集体服务的教育。

(13)初步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5.学会感恩教育系列

(14)感恩父母的教育。

(15)感恩他人的教育

(16)感恩社会的教育。

6.激趣砺志教育系列

(17)激趣乐学、会学乐思的教育。

(18)勤奋向上、磨炼意志的教育。

(19)怀抱理想、立志成才的教育。

7.环境保护教育系列

(20)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1)不攀比消费、不浪费资源、勤俭节约品质的教育。

8.珍爱生命教育系列

(22)健康生活、科学运动的教育。

(23)安全自护自救的教育。

(24)心理疏导、学会适应的教育。

第四章德育路径体系

围绕有效德育目标、内容,按照“全员参与,便于操作”的工作思路架构,有针对性地选择七条路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更多精品文档

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

1.提升教师学科德育意识与能力。引导教师提高道德素养和育人水平,坚持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实现育人无痕。

2.挖掘学科课程德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潜移默化的育德功能,突出“以情育人”、“以史育人”、“以美育人”、“以理育人”。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寓德于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渗透。

(二)德育课程与德育实践

1.全面落实德育课程目标与要求。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促进学生道德知识内化。

2.积极开展地方、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根据区域、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需要,科学设计、开发或选用富有特色的地方、校本德育教材,推动德育课程化建设。

3.精心开展校园德育实践。落实晨夕会、升国旗仪式、主题(队)班会等德育常规,发挥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育德功能。利用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开(散)学式、毕业典礼等特殊纪念日等开展道德实践,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保证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每周活动时间。

(三)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

1.营造班级环境。制定班歌、班训、班旗、班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班风。布置好教室,让班级环境温馨宜人,育人无声。

2.加强班级管理。民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3.打造班级特色。确立班级共同愿景,提升班级育人功能与实效,形成适应学情、体现班情、特色鲜明的班级育人风格,彰显班级特色,打造班级建设品牌。

(四)社会实践

更多精品文档

1.丰富社区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交流互动,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扶贫帮困、科技环保、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推动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互惠。

2.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校外实践形式,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学生交流活动。

(五)校园文化建设

1.凸显精神文化。以树立先进理念为核心,探索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规划办学愿景。依托校训、校歌、校旗、校徽等彰显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塑造核心价值观,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完善制度文化。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将制度文化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3.强化行为文化。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突出师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公民道德教育,发挥教师榜样对学生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丰富课程文化。转变教与学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培育具有个性的学校课程和课程文化。开发以素质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

5.提升环境文化。系统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文化,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搭建“四位一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六)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年度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在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表,保证小学、初中每学期不少于6节心理健康课,普通高中每学期不少于8节心理健康课。

3.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与管理。建设符合专业要求的心理辅导机构,切实发挥心理辅导机构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通过心理咨询、交心谈更多精品文档

心、拓展活动等形式,减缓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增强学校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

(七)“三位一体”合力育人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好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密切家校联系,推动学校、家庭形成共育合力。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环境共建、教育互补、评价对接等工作,实现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无缝对接。

3.发挥行业资源优势。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城管副校长等,设置校园安全岗,定期开展法制、安全等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第五章德育工作推进体系

(一)实施行政主导与专业指导推进

1.健全行政管理机构。市、区、校三级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强化行政主导,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德育工作有序落实。

2.建立专业指导机构。市、区、校三级教科研部门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发挥专业指导、专题培训等优势。

3.建立市区联系制度。市、区、校三级健全完善德育工作单月专题研究制度、学期专题活动制度和年度总结推进制度,加强纵向联系,强化横向互动,整合力量,共同推进。

(二)实施科研引领与人才培养推进

1.加强有效德育科学研究。发挥市有效德育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学术研究和一线指导,促进德育研究与德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2.强化德育工作者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班主任、德育干部及教科研人员开展全员轮训,强化德育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能力。

3.畅通德育工作者成长渠道。在劳模(先进)、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评定、职称评聘、校级干部提拔等评先推优工作中,落实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政策。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优秀德育工作者评先表彰机制,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积极性。

(三)实施考核评价与榜样激励推进

1.实施市区两级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建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定期对“五大体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建立德育全覆更多精品文档

盖下校工作制度,对有效德育目标达成度、内容落实度、路径契合度等进行常态化检查、指导。

2.建立市区两级德育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市、区两级绩效考核范畴,逐步加大其在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中的权重。

3.建立完善市区两级德育表彰奖励制度。市、区教育局间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考评工作,推出以“功勋”、“十佳”、“百优”班主任为代表的有效德育先进工作者群体,探索、培育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有效德育育人模式与实践成果。

(四)实施保障支撑与技术支持推进

1.加强经费保障。市、区教育局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中小学在生均公用经费中保障德育工作开展所必需的经费。

2.研制系列工作规程。研制《武汉市中小学德育干部工作指导手册》、《武汉市班主任工作规程》、《武汉市中小学校德育一日常规指导意见》,保证学校德育时间、阵地、人员的有效落实和常规工作的规范开展。

3.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资源库,利用校园网、教育论坛、班级(校长、班主任、教师)博客、教师(家长)论坛、班级QQ群等方式,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网上多方互动,促进德育研究成果及时共享。

(五)实施多方联动与合力育人推进

1.完善学校全员育德制度。推广实行班科联系制(集体备班制),探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教师合力育德能力。

2.探索校片区协作推进制度。加强区域、校际之间德育工作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利用学区学片、德育工作特色发展联盟等平台,打造德育工作共同体,提升学区和区域整体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构建多方联系工作制度。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社会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章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更多精品文档

1.方向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评价要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要求相一致,与有效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体系相衔接,与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适应,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又因地制宜推动区校德育创新,彰显武汉德育特色。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内容全面化和评价指标分层化,既通过定量评价客观掌握德育实情,又通过定性评价全面了解德育工作现状。

3.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立足德育工作实际,既体现评价要素的合理性,又体现评价目标、内容、过程、程序、方式及结果采信的人文性与有效性。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为目标,注重评价过程的调控与改进功能,突出检查德育工作目标达成水平,既发挥评价结果效益,又适时调整德育工作策略。

(二)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包括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学生。侧重评价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有效德育工作情况,学生评价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考核验证依据。

(三)评价内容

1.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效德育建设工作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组织与规划、管理与指导、激励与保障、成效与特色。

2.学校有效德育建设工作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路径、德育效果。

3.学生德育发展状况评价。具体参见《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中各学段学生德育评价目标、内容与要素。

(四)评价方法

采取现场观察、设置情景、问卷调查、资料查阅、访谈、听取汇报等形式。

(五)评价呈现

1.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

对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效德育工作实行等级评价。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的四项一级指标,各项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更多精品文档

秀等级,90—100分;良好等级,75—89分;合格等级,60—74 分;不合格等级,59分以下。

2.学校评价

对学校有效德育工作实行星级评价。学校评价的四项一级指标,各项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4个星等:优秀等级,90—100分,授予“★★★★★”标识;良好等级,75—89分,授予“★★★”标识;合格等级,60—74 分,授予“★”标识;不合格等级,59分以下。

3.评价奖励

(1)在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项检查中,对考核为优秀等级、良好等级的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授予“市有效德育建设示范区”、“市有效德育建设先进区”;对考核获得不同星级的学校授予“市有效德育‘★’星学校”(“★”代表“一、三、五”)星级称号标志牌。

(2)坚持一票否决原则。凡学年内查实有严重违反师德师风事件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区、校,在当年德育工作评价考核中一票否决。

3.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检验学校有效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德育评价采用抽样评价方式。学生评价标准参见《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六)评价管理

1.各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本区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类人员在实施德育评价过程中的职责。

2.学校要构建有效德育评价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对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体现有效德育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附件:

1.武汉市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一览表

2.武汉市初中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一览表

3.武汉市普通高中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一览表

4.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区级教育行政部门)

5.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校)

更多精品文档

附件1 武汉市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一览表

更多精品文档

附件5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校)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 摘要:小学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奠基工程。在德育的各种形式中,主题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小学生品德影响引言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是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根据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将主题作为线索,通过集体活动这个载体,开展校内外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德育是活动的目的也是归宿,主题是活动的主导也是核心,活动是德育的形式也是驱动。小学德育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主题活动肯定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单纯的说教对他们的影响相对有限,只有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渗透德育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鉴此,笔者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 1.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主题的选择、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过程的设计以及活动评价的实

施等。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围绕主题联系生活、目标有针对性、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和活动内容开放性四个方面[1] 。主题的选择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例如某校得名于“竹”,选择的主题活动都与“竹”有关,像“亲子植竹活动”、“竹乐五节”、“丰竹班级”等。目标为主题活动指明方向,一定要具体和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例如不少学校开展“心怀感恩”主题活动,目标设定为“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等,这样的目标就高大上了,因为仅凭一次活动就改变心态是不现实的,也很难达到目标要求。德育的对象是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很难领悟德育主题的内涵并将道德知识内化于心。例如学习《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家人的爱》时,设计“重温父母教诲,念父母养育之恩”、“我能为爸爸妈妈做什么?”活动。活动内容要真实,并契合学生日常生活及其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同时还要留有拓展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活动。例如学习《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 们的学校》时设计“我让学校更美丽”活动,鼓励学生在感 受校园美丽的同时发现校园的不足,进而用行动让校园更美丽。 2.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施确定德育活动主题和目标以后,就要落实行动,实施主题活动方案。主题活动的开展包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项目背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所有类型的学校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道德教育本着人的进步和人格提升 的精神。独特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德育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德育方 法和方法,强调实效,具有深远意义。 2.中小学德育现状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很低。道德教育将道德与日常生活分开。道德教育的目标得到了无限的改善。它与道德品质和道德生活的发展 是分开的。在理解道德价值观时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的理解 是太过分了。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道德教育 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重新教学,重新撼动,消除了 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从现实

生活中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学生脱节,道德理解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 在遇到复杂的道德生活时很难适应,无能为力;学生有“多重人格”, 表达为“面对面的一套,背后一套”。 3.我们学校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求。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为基础,吸收和整合了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德育进 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以特色德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努力找出道德教育的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实验,为 改变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同时,通过 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优化和完善学校德育环 境和效能,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型和管理范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现有的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具有相应道 德知识的学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应道德行为和道德效应。道德教育不是一种认知过程。这是一个由道德主体实践和体验的 积极过程;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教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灌输;道德教育不是学生生活和学生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和活动相结合的东西。因此,德育的内容应该接近学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方案

邵集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活动主题: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三、主要活动内容: (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貌。 (3)“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榜样,立自信,扬正气。引导鼓励学生争优竞优,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实践(时间:1周至4周) 1、“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学校动员会和班级动员会。 2、编印《学校文明礼仪歌谣》,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要求学生熟读歌谣,同时利用学校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3、制订文明礼仪规范。制定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要求。编印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及外国基本礼仪常识等学习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5、微笑进校园,践行学校快乐理念。要求师生见面、交往时,与人为善,脸带微笑。 6、规范课堂语言。明确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培养学生上课做到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时逐步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要完整,声音响亮,通顺流畅。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语言等。教师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多让学生用“我觉得…”“我认为…”等表达和回答问题。 第二阶段:深化、提升(时间:5周至9周) 1、小结阶段情况,调整工作部署。 2、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快乐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节奏控制以及课堂评价等元素构建“快乐课堂”,落实“三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分笑容,少一点动怒;多一分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分表扬,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学得舒心,学得有信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组织家庭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讲座,进行礼仪知识测评。 4、组织文明礼仪标兵集体授章表彰会。 5、“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多利用校会课、课间操、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表彰校内好人好事,树榜样,扬正气。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小学德育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副班任:鲁玉梅 本学期的德育主旋律仍然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进一步深化好习惯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水平,我班鼓励孩子争做四好少年教育、“礼让”教育、每个“学生要做的25件事”教育、文明大课间教育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各主题教育活动强调突出学生参与思考进入角色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认知、寻找、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从而,形成自觉的自定目标自我努力过程。为此,特制订以下主题教育方案。 各主题教育具体意见: 一.养成良好习惯,争做四好少年主题教育 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贺信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树立主流价值观,学校将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分为以下系列: 系列之一: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系列之二: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系列之三: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系列之四: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具体操作步骤 1、首先副班主任通过网络或自己的理解对四好少年有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2、班会大讨论(分系列逐步进行) (1)“四好”是什么?记住“四好内容”。 (2)作为小学生,“四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旨在发挥讨论过程本身的教育作用。要求班级汇总上报。

(3)寻找身边的“四好”榜样。旨在发现同学中的良好表现。如,热爱班集体,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同学;维护集体荣誉,热心做好文明劝导员的同学;勤奋学习,坚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等等。 (4)自定目标。 (5)树立榜样,评比班级“四好”少年。将争当“四个好少年”的标准具体到少先队员每天的生活、学习中去,具体化为真实鲜活的事例和少先队员可学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汇总上报。 (6)学校对“感动桂小十佳”进行再一次推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向他们学习。 (7)“六一”儿童节学校对“四好少年”进行表彰。 二.“礼让”主题教育 培养谦让有礼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营造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摆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学期养成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树立谦逊礼让意识,在生活中做到主动谦让。“礼让”分三大系列: 系列一:校园礼让 系列二:家里礼让 系列三:社会礼让 具体操作步骤 1. 班会大讨论(分系列逐步进行) (1)“礼让”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旨在发挥讨论过程本身的教育作用。汇总上报。 (2)寻找身边的“礼让”榜样。旨在发现同学中的良好表现。 (3)自定目标。

德育课题研究

如何让文明成为习惯——城关一中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城关一中 2013年2月25日

如何让文明成为习惯 ——城关一中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背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学生的应履行的义务”中指出: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等,都为这个课题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也为其指明了方向,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八年级一至四班 三、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中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市内外、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

小学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道德教育主题团队将教案 目前小学生大多是儿童,缺乏与人民的精神合作,学会彼此合作的能力相互合作是缺乏当代年轻人。许多学生倾向于自我中心更加明显,缺乏合作意向的合作或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希望别人听他的;另一方面,即使合作的意图,许多学生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以什么方式与人合作。主题组将采用合作的主题,学生在某种情况下接触,通过观看动画,游戏,课堂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看到,思考,体验什么是合作和如何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感觉到做事时的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充分合作的世纪,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需要走向新世纪。 教学方法和学习选择 教学:谈话,讨论,角色扮演,创造语境 学习方法:游戏方法,体验方法 目标 1,使学生最初认识到学习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通过培训,培养学生初步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球,红旗等。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故事,知道合作 主持人(B):你的同学,老师,六,八级精神健康主题课现在开始了。 1,讲故事 主持人A:我告诉你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五个手指兄弟,很亲切。有一天,他们突然尴尬,自夸的能力,谁不满足谁。我可以来,我说,我不能来!但无论多么困难,他不能投入很多钱。球被举起。食指说:我会试试!但食指不能抬起。中指,无名指,小手指试试,累了出汗,没有举起球。球说:你试着一起合作它!五指互相合作,放球起来。 从那时起,手指兄弟一起工作,相互合作,没有麻烦。 2.同学们,听这个故事,你觉得怎么样? 健康:我觉得这五个手指都很自豪,但终于意识到了错。 健康:我想,如果我们以后喜欢五个手指,一起做的事情,就能为课堂增添光芒! 3.显示主题: 主持人A:似乎有些事情依靠个人努力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合作才能成功。什么是合作? (创建合作定义)合作:顾名思义,是两个或多个个人或团体,以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完成任务。 主持人A:本课我们一起来谈谈:合作的力量

2019年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篇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就以下面这篇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为例!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的组成: 1.论文题目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课题的界定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6.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7.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8.实施步骤 一、论文题目: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

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 一、德育研究课题的确定: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确定本学期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各班根据学校课题,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确定本班子课题,写出研究方案,并在班级常规工作中落实,期末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2)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即关心学生又能对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给予指导纠正的教师骨干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以德养性,阳光育人,活动育人,营造自主,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为重点,处理好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教师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意识服务。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总结,根据学校、本班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借鉴理论,从事实出发进行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成立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定期进行论文、活动的评比。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渗透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分类,概括特点。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意识培养等问题的理论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 (4)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挖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活动渗透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6)实践检验法:在实践中总结处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 五、学校研究实践过程 1、营造自主管理的校园氛围。开学初,利用校会、班会、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宣传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产生初步的自主意识。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775-38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 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 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 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 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 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

中小学德育(系列、主题、特色)

中小学德育(系列、主题、特色)活动 参考主题 1、爱心教育 爱心是生命的火焰。很难想象,一旦这个世界没有了爱心,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冷漠、虚伪、欺骗、仇恨将充塞于每个人的胸膛,这样的世界注定是死寂的、没有活力的世界。谁都希望拥有同情、善良、关爱之心,因为爱心会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和色彩。 爱是一种真心的宽容和奉献。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爱心会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唤醒你的仁爱之心,让你的美好心灵升华,并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别人的同情与关爱,这样你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它也会让你更加出众。 2、诚信教育 诚信是什么?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 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它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诚信是金,它为我们的生活抹上一笔真实的色彩。你若想获得别人的的信任与重视,就必须学会诚实。欺骗别人的人,最终欺骗、谎言还是要被现实所击败。你要诚实地做人,把诚实牢牢记在心头,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而丢失自己最重要的美德。 3、责任教育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责任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责任感应从小培养,不能因为责任较小而忽略了它,也不能费尽心思寻找借口逃避任何责任。 责任是一双眼,它可能洞察我们是否在逐渐走向成熟。其实,尽职尽责一直都是被当作一种美德来赞颂的。我们要培养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富有责任心,这不单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而一旦我们富有了责任意识,也就多了一份安身立命的资本。 4、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志士都是崇尚文明礼节的人,他们视礼为大人物的标准之一。在当代社会,文明礼貌更显得特别重要。文明的语言、礼貌的举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也有助于一个人健康地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如果你习惯于说脏话,如果你拙于待人接物,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坚决地改正,让文明语言适时脱口而出,让礼貌举止尽展尽现。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③、协同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④、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德育课题研究计划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 重要方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从我校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构建我校德育体系,培养一支理论、业务素质均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展开,促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二、继续推动我校2010-2014年德育课题体系研究的各项工作,促动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1.德育课题目标内容: 德育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包括学校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提升、提升德育研究实效性、德育活动目标三个方面,达到深化班主任工作,提升班级工作质量,促动学校管理的目的。 2.德育课题体系研究方法: 实验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及活动方案,并付之实施,突出成效。 行动法:根据学校特点和班级、学生情况,在全校各班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班主任理论化学习体现为实践化操作,在活动中展开课题研究,提升成效。 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对策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于指导对策实践,提升研究效果。 三、德育课题体系研究措施:

1.以学校德育为主体,班主任素质提升、专业化队伍建设为抓手,逐步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增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培训机制,见习班主任管理规定,强化理论学习,更新德育观点。在原有班主任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班主任激励机制,把考评结果与激励相挂钩,从而促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工作。为了引导和深化和谐德育研究实验,提升教师整体科研素质,推动素质教育,促动学校工作特色化和科学化进程,今年将增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广大班主任的科研水平和整体素质,积极参加呼市实验区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研讨观摩活动。 大力提升师德修养,师德师风建设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我们将重点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好以下工作:①在政治思想方面要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他们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持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准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2.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规章制度,通过量化考核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展开班级管理研究,挖掘班级德育潜力,建立班级德育运行机制,深化研究如何构建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自育潜能。要积极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情感,体验感悟、思想碰撞,实现内化。

中心小学德育主题教育精彩活动方案设计

香鹿山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套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彻始终,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要做到半年有变化,一年有起色,二年基本养成,三年逐渐规范。 三、主要内容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2.诚信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

3养成教育。认真执行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盐镇中心小学一日常规》,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 5.法制教育。加强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好学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严格控制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6.安全教育。完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健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全面排查校园内部安全隐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用电安全、交通安全、良品卫生、意外伤害等重大责任事故。做好各种安全演练工作。 四、德育工作形式与实施途径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十个习惯 1.小学生重点培养十个习惯 (1)卫生习惯:衣着整洁,勤洗手脸,早晚刷牙,经常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刻、乱画;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坚持每天在家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中小学德育(系列、主题、特色)活动参考主题

哈九十中学德育主题活动参考主题 1、爱心教育 爱心是生命的火焰。很难想象,一旦这个世界没有了爱心,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冷漠、虚伪、欺骗、仇恨将充塞于每个人的胸膛,这样的世界注定是死寂的、没有活力的世界。谁都希望拥有同情、善良、关爱之心,因为爱心会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和色彩。 爱是一种真心的宽容和奉献。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爱心会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唤醒你的仁爱之心,让你的美好心灵升华,并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别人的同情与关爱,这样你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它也会让你更加出众。 2、诚信教育 诚信是什么?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 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它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诚信是金,它为我们的生活抹上一笔真实的色彩。你若想获得别人的的信任与重视,就必须学会诚实。欺骗别人的人,最终欺骗、谎言还是要被现实所击败。你要诚实地做人,把诚实牢牢记在心头,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而丢失自己最重要的美德。 3、责任教育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责任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责任感应从小培养,不能因为责任较小而忽略了它,也不能费尽心思寻找借口逃避任何责任。 责任是一双眼,它可能洞察我们是否在逐渐走向成熟。其实,尽职尽责一直都是被当作一种美德来赞颂的。我们要培养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富有责任心,这不单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而一旦我们富有了责任意识,也就多了一份安身立命的资本。 4、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志士都是崇尚文明礼节的人,他们视礼为大人物的标准之一。在当代社会,文明礼貌更显得特别重要。文明的语言、礼貌的举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也有助于一个人健康地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如果你习惯于说脏话,如果你拙于待人接物,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坚决地改正,让文明语言适时脱口而出,让礼貌举止尽展尽现。 5、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研究》 ——以鄂尔多斯东胜区为例 研究工作报告 “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研究——以鄂尔多斯东胜区为例”(项目编号NGJGH2014138),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4年6月9日提出并申报立项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一般项目。课题主持人梁月琴,成员包括:代娜仁图雅、黄永胜、刘蒙蒙、额尼日乐。1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研究,课题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课题研究工作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结题。现将本次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将课题研讨工作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进行课题研究前期准备筹划,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进而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设计针对社区德育和家校德育的访谈提纲,充实本研究文献库及资料库为本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和研究的基础。 第三阶段:访谈调查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随机抽取鄂尔多斯东胜区的6个社区以及对应社区管辖的学校和家庭,以访谈的方式开展实地调研。 第四阶段:中期报告形成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整理访谈记录,撰写调研报告、进行现状分析。 第五阶段:成果形成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构建思路。 第六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通过前面阶段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反思与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研究内容、目的、价值及意义概述 针对E市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基础条件进行调研,重点调研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之间是否有合作教育模式,达到了什么程度,了解当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的现有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策略研究。 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当前国内外对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访谈法了解E市当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现状的

关于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关于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一)、教育主题:“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少年雷锋” 1、在3月5日进行主题国旗下讲话,为组织召开“学雷锋”动发动宣传。 2、利用晨会课、班队课,讲讲“雷锋的故事”、背背“雷锋的名言”、读读“雷锋的日记”,论论“雷锋的精神”。 3、在教室内开辟一块版面,出一期关雷锋的墙报。在墙报中大力宣传班中的好人好事,找出最有代表性、最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来做典型。 4、组织全体少先队员观看短片《雷锋的故事》或电影《雷锋》。 5、中高年级少先队员要在活动中用日记、习作等形式记录下身边“小雷锋”的真实事迹,各班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集体交流。 6、“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 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注意观察和发现班内好人好事,树立班级典型,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评选出班内能够集中展示雷锋精神(某一方面)的最典型的学生。少先队大队部将通过审查、公示,评选出“雷锋‘好少年’”予以表彰奖

励。 (二)、教育主题:“知恩感恩,懂回报” 1、利用晨会课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和了解世界著名女性的事迹。进行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激之心。 2、为妈妈(长辈)庆祝一次节日,懂得感恩,用行动回报母亲和长辈。开展孝敬母亲的“五个一”活动:①给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②给妈妈倒一杯贴心的茶;③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 ④为妈妈洗一次脚;⑤为妈妈剪一次指甲。 3、完成一份特殊的答卷――“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 学校大队部给每位队员下发一份问卷,通过回答“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妈妈属什么?妈妈最爱吃什么?妈妈每天做几小时家务?”等问题,触动孩子主动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妈妈,明白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付出,懂得心怀感恩。各班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妈妈,交流自己答卷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4、根据各中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中队活动。 5、感恩征文评比。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亲情教育,学校将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上交时间:3月26日前,3-4 年级每班2-3篇,5-6年级每班3-5篇。 (三)、教育主题:“学会自护自救,幸福快乐成长” 1、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国旗下讲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