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上)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上)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上)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上)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的内容及操作方法

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的内容及操作方法,炉前操作指标的确定,出铁操作,撇渣器操作、放渣操作,热风炉的操作特点及燃烧制度、送风制度和换炉操作,高炉喷吹用煤的性能要求,喷吹系统的组成,喷吹工艺流程等。

第一节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冶炼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不但包含有炉料的下降与煤气流的上升之间产生的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还包括煤气流与矿石之间的传质现象。只有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稳定进行,高炉炉况才能稳定顺行。高炉要取得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必须实现高炉炉况的稳定顺行。高炉炉况稳定顺行一般是指炉内的炉料下降与煤气流上升均匀,炉温稳定充沛,生铁合格,高产低耗。要使炉况稳定顺行,高炉操作必须稳定,这主要包括风量、风压、料批稳定、炉温稳定和炉渣碱度稳定以及调节手段稳定,而其主要标志是炉内煤气流分布合理和炉温正常。

高炉冶炼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原燃料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气候条件的波动;高炉设备状况的影响;操作者的水平差异以及各班操作的统一程度等。这些都将给炉况带来经常性的波动。高炉操作者的任务就是随时掌握影响炉况波动的因素,准确地把握外界条件的变动,对炉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及早采取恰当的调剂措施,保证高炉生产稳定顺行,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操作制度是根据高炉具体条件(如高炉炉型、设备水平、原料条件、生产计划及品种指标要求)制定的高炉操作准则。合理的操作制度能保证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和良好的炉缸工作状态,促使高炉稳定顺行,从而获得优质、高产、低耗和长寿的冶炼效果。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括: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缸热制度和造渣制度。高炉操作应根据高炉强化程度、冶炼的生铁品种、原燃料质量、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来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并灵活运用上下部调节与负荷调节手段,促使高炉稳定顺行。

一.炉缸热制度

炉缸热制度是指高炉炉缸所应具有的温度和热量水平。炉缸热制度直接反映炉缸的工作状态,稳定均匀而充沛的热制度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炉温一般指高炉炉渣和铁水的温度,炉渣和铁水的温度随冶炼品种、炉渣碱度、高炉容积大小的不同而不同,铁水温度一般为1350~1550℃,炉渣温度一般比铁水温度高50~100℃。炉温是否正常不但要看渣铁温度的高低,还要看出铁过程中铁水、炉渣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即观察出铁过程中渣铁温度的稳定情况。生产中常用生铁含硅量的高低来表示高炉炉温水平。铁水中含硅量越高,铁水温度越高,反之则铁水温度越低。依据铁水温度控制高炉操作参数,可以准确地掌握高炉热态走势,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一般而言,用渣铁温度代表炉温的,称为“物理热”;用生铁含硅量代表炉温的,称为“化学热”。

(一)热制度的选择

热制度的选择主要根据高炉的具体特点、冶炼品种和高炉使用原燃料条件来决定。选择合理的热制度应结合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根据生产铁种的需要,选择生铁含硅量在经济合理的水平。冶炼炼钢生铁时,[Si]含量一

般控制在0.3%~0.6%之间。冶炼铸造生铁时,按用户要求选择[Si]含量。为稳定炉温,上、下两炉[Si]含量波动应小于0.1%,并努力降低[Si]含量的标准偏差。

2 .根据原料条件选择生铁含硅量。冶炼含钒钛铁矿石时,允许较低的生铁含硅量。对高炉炉温的要求不但要选择铁水中的[Si],还应与铁水中的[Ti]综合考虑,可以用铁水的[Si]+[Ti]来表示炉温。

3. 结合高炉设备情况选择热制度,如炉缸严重侵蚀时,以冶炼铸造铁为好,因为提高生铁含硅量,可促进石墨碳的析出,对炉缸有一定的维护作用。

4. 结合技术操作水平与管理水平选择热制度,原燃料强度差、粉末多、含硫高、稳定性较差时,应维持较高的炉温;反之在原燃料管理稳定、强度好、粉末少、含硫低的条件下,可维持较低的生铁含硅量。

(二)影响热制度的主要因素

高炉生产中影响热制度波动的因素很多。任何影响炉内热量收支平衡的因素都会引起热制度波动,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燃料性质变化:主要包括焦炭灰分、含硫量、焦炭强度、矿石品位、还原性、粒度、含粉率、熟料率、熔剂量等的变化。

矿石品位、粒度、还原性等的波动对炉况影响较大,一般矿石品位提高1%,焦比约降低2%,产量提高3%。烧结矿中FeO含量增加l%,焦比升高l.5%。矿石粒度均匀有利于透气性改善和煤气利用率提高。上述因素都会带来热制度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焦炭带入炉内的硫量约为硫负荷的70%~80%。生产统计表明,焦炭含硫增加0.1%,焦比升高l.2%~2.0%;灰分增加l%,焦比上升2%左右。因此,焦炭含硫量及灰分的波动,对高炉热制度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炉煤比的提高,在考虑焦炭含硫量和灰分对热制度影响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煤粉发热量、含硫量和灰分含量的波动对热制度的影响。

2. 冶炼参数的变动:主要包括冶炼强度、风温、湿度、富氧量、炉顶压力、炉顶煤气CO2含量等的变化。

鼓风带入的物理热是高炉生产主要热量来源之一,调节风温可以很快改变炉缸热制度。喷吹燃料也是高炉热量和还原剂的来源,喷吹燃料会改变炉缸煤气流分布。风量的增减使料速发生变化,风量增加,煤气停留时问缩短,直接还原增加,会造成炉温向凉;装料制度如批重和料线等对煤气分布、热交换和还原反应产生直接影响。

3. 设备故障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下雨等天气变化导致入炉原燃料含水量增加、入炉料称量误差等都能使炉缸热制度发生变化。高炉炉顶设备故障,悬料、崩料和低料线时,炉料与煤气流分布受到破坏,大量未经预热的炉料直接进入炉缸,炉缸热量消耗的增加使炉缸温度降低,炉温向凉甚至大凉。同样冷却设备漏水,导致炉缸热量消耗的增加使炉缸温度降低,造成炉冷直至炉缸冻结。因此,为了保证炉缸温度充足,当遇到异常炉况时,必须及时而准确地调节焦炭负荷。

二.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确定合适的鼓风参数和风口进风状态,达到初始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炉况稳定顺行。通过选择合适的风口面积、风量、风温、湿分、喷吹量、富氧量等参数,并根据炉况变化对这些参数进行调节,达到炉况稳定顺行和煤气利用改善的目的。

(一)选择适宜的鼓风动能

高炉鼓风通过风口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风速,它有标准风速和实际风速两种表示方法;而高炉鼓风所具有的机械能叫鼓风动能。鼓风动能与冶炼条件相关,它决定初始气流的分布。因

此,根据冶炼条件变化,选择适宜鼓风动能,是维持气流合理分布的关键。

1.鼓风动能与原料条件的关系。原燃料条件好,能改善炉料透气性,利于高炉强化冶炼,允许使用较高的鼓风动能。原燃料条件差,透气性不好,不利于高炉强化冶炼,只能维持较低的鼓风动能。

2.鼓风动能与燃料喷吹量的关系。高炉喷吹煤粉,炉缸煤气体积增加,中心气流趋于发展,需适当扩大风口面积,降低鼓风动能,以维持合理的煤气分布。

但随着冶炼条件的变化,喷吹煤粉量增加,边缘气流增加。这时不但不能扩大风口面积,反而应缩小风口面积。因此,煤比变动量大时,鼓风动能的变化方向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定。3.选择适宜的风口面积和长度。在一定风量条件下,风口面积和长度对风口的进风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冶炼强度必须与合适的鼓风动能相配合。风口面积一定,增加风量,冶强提高,鼓风动能加大,促使中心气流发展。为保持合理的气流分布,维持适宜的回旋区长度,必须相应扩大风口面积,降低鼓风动能。

在一定冶炼强度下,高炉有效容积与鼓风动能的关系见表4—1。高炉适宜的鼓风动能随炉容的扩大而增加。大型高炉炉缸直径较大,要使煤气分布合理,应提高鼓风动能,适当增加回旋区长度。炉容相近,矮胖多风口高炉鼓风动能相应增加。

鼓风动能是否合适的直观表象见表4—2。在高强度冶炼时,由于风量、风温保持最高水平,通常根据合适的鼓风动能来选择风口进风面积,有时也用改变风口长度的办法调节边缘与中心气流,调节风口直径和长度便成为下部调节的重要手段。

高炉失常时,由于长期减风操作而造成炉缸中心堆积,炉缸工作状态出现异常。为尽快消除炉况失常,可以采取发展中心气流,活跃炉缸工作的措施,即缩小风口面积或堵死部分风口。但堵风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炉缸局部堆积和炉墙局部积厚。

为保持合理的初始煤气分布,应尽量采用等径的风口,大小风口混用时,力求均匀分布。但为了纠正炉型或煤气流分布失常除外。

使用长风口送风易使循环区向炉缸中心移动,有利于吹透中心和保护炉墙。如高炉炉墙侵蚀严重或长期低冶炼强度生产时,可采用长风口操作。为提高炉缸温度,风口角度可控制在3°~5°。

表4—1 高炉有效容积与鼓风动能的关系

表4—2 鼓风动能变化对有关参数的影响

(二)选择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

1.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

高炉的热量几乎全部来自风口前燃料燃烧和鼓风带入的物理热。风口前焦炭和喷吹燃料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绝热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燃烧产物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叫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理论燃烧温度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炉缸的热状态,而且决定炉缸煤气温度,对炉料加热和还原以及渣铁温度和成分、脱硫等产生重大影响。

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应能满足高炉正常冶炼所需的炉缸温度和热量,保证渣铁的充分加热和还原反应的顺利进行。理论燃烧温度提高,渣铁温度相应提高,见图4—1。大高炉炉缸直径大,炉缸中心温度低,为维持其透气性和透液性,应采用较高的理论燃烧温度,见图4—2。理论燃烧温度过高,高炉压差升高,炉况不顺。理论燃烧温度过低,渣铁温度不足,炉况不顺,严重时会导致风口灌渣,甚至炉冷事故。

图4—1 理论燃烧温度t理与铁水温度的关系

图4—2 炉容与理论燃烧温度t理的关系

2.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

(1) 鼓风温度。鼓风温度升高,则带入炉缸的物理热增加,从而使t理升高。一般每±100℃风温可影响理论燃烧温度±80℃。

(2) 鼓风湿分。由于水分分解吸热,鼓风湿分增加,t理降低。鼓风中±1g/m3湿分,风温干9℃。

(3) 鼓风富氧率。鼓风富氧率提高,N2含量降低,从而使t理升高。鼓风含氧量±l%,风温±35~45℃

(4) 喷吹燃料。高炉喷吹燃料后,喷吹物的加热、分解和裂化使t理降低。各种燃料的分解热不同,对t理的影响也不同。对t理影响的顺序为天然气、重油、烟煤、无烟煤,喷吹天然气时t理降低幅度最大。每喷吹10kg煤粉t理降低20~30℃,无烟煤为下限,烟煤为上

限。

(三)送风制度的调节

(1) 风量。风量对炉料下降、煤气流分布和热制度都将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增加风量,综合冶炼强度提高。在燃料比降低或燃料比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风量增加,下料速度加快,生铁产量增加。

在炉况稳定的条件下,风量波动不宜太大,并保持料批稳定,料速超过正常规定应及时减少风量。当高炉出现悬料、崩料或低料线时,要及时减风,并一次减到所需水平。渣铁未出净时,减风应密切注意风口状况,防止风口灌渣。

当炉况转顺,需要加风时,不能一次到位,防止高炉顺行破坏。两次加风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 风温。提高风温可大幅度地降低焦比,是强化高炉冶炼的主要措施。提高风温能增加鼓风动能,提高炉缸温度活跃炉缸工作,促进煤气流初始分布合理,改善喷吹燃料的效果。因此,高炉生产应采用高风温操作,充分发挥热风炉的能力。

在喷吹燃料情况下,一般不使用风温调节炉况,而是将风温固定在较高水平上,通过喷吹量的增减来调节炉温。这样可最大限度发挥高风温的作用,维持合理的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当炉热难行需要撤风温时,幅度要大些,一次撤到高炉需要的水平;炉况恢复时提高风温幅度要小,可根据炉温和炉况接受程度,逐渐将风温提高到需要的水平,防止煤气体积迅速膨胀而破坏顺行。提高风温速度不超过50℃/h。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风温稳定,换炉前后风温波动应小于30℃。目前热风炉采用交叉并联送风制度风温波动降低。

(3) 风压。风压直接反映炉内煤气与料柱透气性的适应情况,它的波动是冶炼过程的综合反映。目前高炉普遍装备有透气性指数仪表,对炉况变化反应灵敏,有利于操作者判断炉况。

(4) 鼓风湿分。鼓风中湿分增加lg/m3,相当于风温降低9℃,但水分分解出的氢在炉内参加还原反应,又放出相当于3℃风温的热量。加湿鼓风需要热补偿,对降低焦比不利。因此,喷吹燃料的高炉,基本上不采用加湿鼓风。有些大气温度变化较大地区的高炉,采用脱湿鼓风技术,取得炉况稳定、焦比降低的良好效果。

(5) 喷吹燃料。喷吹燃料在热能和化学能方面可以取代焦炭的作用。但是,不同燃料在不同情况下,代替焦炭的数量是不一样的。通常把单位燃料能替换焦炭的数量称为置换比。

随着喷吹量的增加,置换比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喷吹的燃料在风口回旋区加热、分解和气化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导致炉缸温度降低。喷吹燃料越多,炉缸温度降低也越多。而炉缸温度的降低,燃料的燃烧率也降低。因此,在喷吹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由于置换比降低对高炉冶炼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采取措施提高置换比。这些措施包括提高风温给予热补偿、提高燃烧率,改善原料条件以及选用合适的操作制度。

喷吹燃料进入风口后,其组分分解需要吸收热量,其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产物参加对矿石的加热和还原后才放出热量,因此炉温的变化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这种炉温变化滞后于喷吹量变化的特性称为“热滞后性”。热滞后时间大约为冶炼周期的70%,热滞后性随炉容、冶炼强度、喷吹量等不同而不同。

用喷吹量调节炉温时,要注意炉温的趋势,根据热滞后时间,做到早调,调剂量准确。喷吹设备临时发生故障时,必须根据热滞后时间,准确地进行变料,以防炉温波动。

(6) 富氧鼓风。富氧后能够提高冶炼强度,增加产量。由于煤气含氮量减少,单位生铁煤气生成量减少,可以提高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有利于提高炉缸温度,补偿喷煤引起的理论燃烧温度的下降;增加鼓风含氧量,有利于改善喷吹燃料的燃烧;煤气中N2含量减少,炉腹CO浓度相对增加,有利于间接反应进行;同时炉顶煤气热值提高,有利于热风炉的燃烧,

为提高风温创造条件。

富氧鼓风只有在炉况顺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炉况顺行不好(如发生悬料、塌料等情况及炉内压差高,不接受风量时)不宜使用富氧。在大喷吹情况下,高炉停止喷煤或大幅度减少煤量时,应及时减氧或停氧。

三.装料制度

装料制度指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等。高炉上部气流分布调节是通过变更装料制度,调节炉料在炉喉的分布状态,从而使气流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以达到高炉稳定顺行的目的。炉料装入炉内的设备有钟式炉顶装料设备和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一)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

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包括固定条件和可变条件两个方面。

1.固定条件

(1) 装料设备类型(主要分钟式炉顶和布料器,无钟炉顶)和结构尺寸(如大钟倾角、下降速度、边缘伸出料斗外长度,旋转溜槽长度等);

(2) 炉喉间隙;

(3) 炉料自身特性(粒度、堆角、堆密度、形状等)。

2.可变条件

(1) 旋转溜槽倾角、转速、旋转角;

(2) 活动炉喉位置;

(3) 料线高度;

(4) 炉料装入顺序;

(5) 批重;

(6) 煤气流速等。

(二)固定因素对布料的影响

(1) 炉喉间隙。在高炉正常料线范围内,料流中心离炉墙很近。炉喉间隙愈大,炉料堆尖距炉墙越远;反之则愈近。批重较大,炉喉间隙小的高炉,总是形成“V”形料面。只有炉喉间隙较大,或采用可调炉喉板,方能形成“倒W”形料面。

(2)大钟倾角。现在高炉大钟倾角多为50°~53°。大钟倾角愈大,炉料愈布向中心。小高炉炉喉直径小,边缘和中心的料面高度差不大,故大钟倾角可小些,以便于向边缘布料。(3)大钟下降速度及行程。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布料有疏松边缘的趋势。大钟下降进度大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的大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4)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愈大,炉料愈易布向炉墙

(三)钟式炉顶布料

改变装入顺序可使炉喉径向料层的矿焦比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煤气流的分布。

(1) 矿石对焦炭的推挤作用。矿石落入炉内时,对其下的焦炭层产生推挤作用,使焦炭产生径向迁移;于是矿石落点附近的焦炭层厚度减薄,矿石层自身厚度则增厚;但炉喉中心区焦炭层却增厚,矿石层厚度随之减薄。大型高炉炉喉直径大,推向中心的焦炭阻挡矿石布向中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致中心出现无矿区。

(2) 不同装入顺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炉料落入炉内,从堆尖两侧按一定角度形成斜面。堆尖位置与料线、批重、炉料粒度、密度和堆角以及煤气速度有关;当这些因素一定时,不同

装入顺序对煤气流的分布有不同影响。由于炉内焦炭的堆角大于矿石的堆角,所以先装入矿石加重边缘,先加入焦炭则发展边缘。

(四)无料钟布料

1.无料钟布料特征

(1) 焦炭平台。钟式高炉大钟布料堆尖靠近炉墙,不易形成一个布料平台,漏斗很深,料面不稳定。无料钟高炉通过旋转溜槽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即料面由平台和漏斗组成,通过平台形式调整中心焦炭和矿石量。平台小,漏斗深,料面不稳定。平台大,漏斗浅,中心气流受抑制。适宜的平台宽度由实践决定。一旦形成,就保持相对稳定,不作为调整对象。

(2) 钟式布料小粒度随落点变化,由于堆尖靠近炉墙,故小粒度炉料多集中在边缘,大粒度炉料滚向中心。无料钟采用多环布料,形成数个堆尖,故小粒度炉料有较宽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堆尖附近。在中心方向,由于滚动作用,还是大粒度居多。

(3) 钟式高炉大钟布料时,矿石把焦炭推向中心,使边缘和中间部位O/C比增加,中心部位焦炭增多。无料钟高炉旋转滑槽布料时,料流小而面宽,布料时间长,因而矿石对焦炭的推移作用小,焦炭料面被改动的程度轻,平台范围内的O/C比稳定,层状比较清晰,有利于稳定边缘气流。

2.布料方式

无料钟旋转溜槽一般设置11个环位,每个环位对应一个倾角,由里向外,倾角逐渐加大。不同炉喉直径的高炉,环位对应的倾角不同。布料时由外环开始,逐渐向里环进行,可实现多种布料方式。

(1) 单环布料。单环布料的控制较为简单,溜槽只在一个预定角度做旋转运动。其作用与钟式布料无大的区别。但调节手段相当灵活,大钟布料是固定的角度,旋转溜槽倾角可任意选定,溜槽倾角α越大炉料越布向边缘。当αC>αO时边缘焦炭增多,发展边缘。当αO>αC时边缘矿石增多,加重边缘。

(2) 螺旋布料。螺旋布料自动进行,它是无料钟最基本的布料方式。螺旋布料从一个固定角位出发,炉料以定中形式在进行螺旋式的旋转布料。每批料分成一定份数,每个倾角上份数根据气流分布情况决定。如发展边缘气流,可增加高倾角位置焦炭分数,或减少高倾角位置矿石份数,否则相反。每环布料份数可任意调整,使煤气流合理分布。

(3) 扇形布料。这种布料方式为手动操作。扇形布料时,可在6个预选水平旋转角度中选择任意两个角度,重复进行布料。可预选的角度有0°、60°、l20°、

l80°、240°、300°。这种布料方式只适用于处理煤气流分布失常,且时间不宜太长。

(4) 定点布料。这种布料方式手动进行。定点布料可在11个倾角位置中任意角度进行布料,其作用是堵塞煤气管道行程。

3.无钟炉顶的运用

根据无钟布料方式和特点,炉喉料面应由一个适当的平台和由滚动为主的漏斗组成。为此,应考虑以下问题:

(1) 焦炭平台是根本性的,一般情况下不作调节对象;

(2) 高炉中间和中心的矿石在焦炭平台边缘附近落下为好;

(3) 漏斗内用少量的焦炭来稳定中心气流。

为满足上述要求必须正确地选择布料的环位和每个环位上的布料份数。环位和份数变更对气流的影响如表4—3所示,从l~6对布料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1、2变动幅度太大,一般不宜采用。3、4、5、6变动幅度较小,可作为日常调节使用。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如表4—4所示。

表4—3环位和份数对气流分布影响

表4—4无钟炉顶和钟式炉顶布料的区别

(五)批重

1.批重对炉喉炉料分布的影响

批重变化时,炉料在炉喉的分布变化如图4—3所示。

(1) 当y0=0,即批重刚好使中心无矿区的半径为0,令此时的批重W=W0,称为临界批重。

(2) 如批重W>W0,随着批重增加,中心y0增厚,边缘yB也增厚,炉料分布趋向均匀,边缘和中心都加重。

(3) 如批重W

(4) 当n=d/2时,即堆尖移至炉墙,W减小则中心减轻;若W

给批重W0和△W以一定值,可算出yB、y0和yG,即边缘、中心和堆尖处的料层厚度。yB/y0、yG/y0和W0+N△W的关系构成的炉料批重特征曲线图4—4,曲线有3个区间:激变区、缓变区和微变区,其意义如下:

(1) 批重值在激变区时,批重波动对布料影响较大,边缘和中心的负荷变化剧烈,正常生产不宜选用此种批重。

(2) 原料好,设备和操作水平高时,批重可选在微变区,此区炉料分布和气流分布都稳定,顺行和煤气利用较好;但增减批重来调剂气流的作用减弱。

(3) 若炉料粉末较多,料柱透气性较差,为防止微变区批重,宜选用缓变区批重,其增减对布料的影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少许波动不致引起气流较大变化,适当改变批重又可调节气流分布。

批重决定炉内料层的厚度。批重越大,料层越厚,软熔带焦层厚度越大;此外料柱的层数减少,界面效应减小,利于改善透气性。但批重扩大不仅增大中心气流阻力,也增大边缘气流的阻力,所以一般随批重扩大压差有所升高。

图4—批重对炉喉分布的影响

W0+N△W

图4—4 炉料批重的特征曲线

2.批重的选择

批重对高炉操作和上料设备设计都有重要意义:确定微变区批重值应注意炉料含粉末(<5mm)量,粉末含量越少批重可以越大。粉末含量多时,可在缓变区靠近微变区侧选择操作批重。通过实践摸索,大中型高炉适宜焦批厚度0.45~0.50m,矿批厚度0.4~0.45m,随着喷吹物的增加焦批与矿批已互相接近。

3.影响批重的因素

(1) 批重与炉容的关系。炉容越大,炉喉直径也越大,批重应相应增加。

(2) 批重与原燃料的关系。批重与原燃料性能有关,品位越高,粉末越少,则炉料透气性越好,批重可适当扩大。

(3) 批重与冶炼强度的关系。随冶炼强度提高,风量增加,中心气流加大,需适当扩大批重,以抑制中心气流。

(4) 批重与喷吹量的关系。当冶炼强度不变,高炉喷吹燃料时,由于喷吹物在风口内燃烧,炉缸煤气体积和炉腹煤气速度增加,促使中心气流发展,需适当扩大批重,抑制中心气流。但是随着冶炼条件的变化,近几年来在大喷煤量的高炉上出现了相反的情况。随着喷吹量增加,中心气流不易发展,边缘气流反而发展。这时则不能加大批重。

(六)炉喉煤气速度的影响

煤气对炉料的阻力在空区是向上的,可称作浮力,这个力的增长与煤气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煤气浮力对不同粒度炉料的影响不同,在一般冶炼条件下,煤气浮力只相当于直径19mm粒度矿石重量的5%~8%,相当于10mm焦炭重量的1%~2%,但煤气浮力P与炉料重量Q 的比值(P/Q)因粒度缩小而迅速升高,对于小于5mm炉料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果块状带中炉料的孔隙度在0.3~0.4mm,一般冶炼强度的煤气速度很容易达到4~8m /s,可把0.3~2mm的矿粉和l~3mm的焦粉吹出料层。煤气离开料层进入空区后速度骤降,携带的粉料又落至料面,如果边缘气流较强,则粉末落向中心,若中心气流较强则落向边缘。

由于气流浮力将产生炉料在炉喉落下时出现分级的现象;冶炼强度较大时,小于5mm炉料的落点较大于5mm炉料的落点向边缘外移。

使用含粉较多的炉料,以较高冶炼强度操作时,必须保持使粉末集中于既不靠近炉墙,也不靠近中心的中间环形带内,以保持两条煤气通路和高炉顺行;否则无论是只发展中心或只发展边缘,都避免不了粉末形成局部堵塞现象,导致炉况失常。

由于煤气速度对布料的影响,日常操作中使炉喉煤气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如改变冶炼强度、富氧鼓风、改变炉顶压力等),都会影响炉料分布,应予注意。

(七)料线

在碰撞点之上,提高料线将使堆尖与炉墙的距离增大,同时炉料堆角也有所增大,降低料线则作用相反。随着料线深度增加,矿石对焦炭的冲击、推挤作用也增强。要求边缘气流发展时,可适当提高料线;反之则适当降低料线。

料线在碰撞点之下时,炉料先撞击炉墙,然后反弹落下,矿石对焦炭的冲击推挤作用更大,强度较差的炉料被撞碎,使布料层次紊乱,气流分布失去控制。

碰撞点的位置与炉料性质、炉喉间隙、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及大钟倾角等因素有关。生产中因炉料粒度不同,单块重量不一,与炉墙碰撞处有一定宽度范围的碰撞带。开炉装料时应测定碰撞带的位置,以确定正常生产的料线位置。确定后保持稳定,只在改变装入顺序尚不能满足冶炼要求时,才改变料线位置。

1.料线深度

钟式高炉大钟全开时,大钟下沿为料线的零位。无料钟高炉料线零位在炉喉钢砖上沿。零位到料面间距离为料线深度。一般高炉正常料线深度为1.5~2.0m,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开大钟或转动旋转溜槽时,应根据批重核对料层厚度及料线高度,严禁装料过满而损坏大钟拉杆和旋转溜槽。正常生产时两个探尺深度相差小于0.5m,个别情况单探尺上料应以浅尺为准,不许长期使用单探尺上料。

2.料线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大钟开启时炉料堆尖靠近炉墙的位置,称为碰点,此处边缘最重。在碰点之上,提高料线,布料堆尖远离墙,则发展边缘;降低料线,堆尖接近边缘,则加重边缘。

料线在碰点以下时,炉料先撞击炉墙。然后反弹落下,矿石对焦炭的冲击作用增大,强度差的炉料撞碎,使布料层紊乱,气流分布失去控制。

碰点的位置与炉料性质、炉喉问隙及大钟边缘伸出漏斗的长度有关。开炉装料时应进行测定,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可根据料流轨迹进行计算。

3.料面堆角

炉内实测的堆角变化,因设备和炉料条件不同,差别很大,但其变化有以下规律:

(1) 炉容越大,炉料的堆角越大,但都小于其自然堆角。

(2) 在碰点以上,料线越深,堆角越小。

(3) 焦炭堆角大于矿石堆角。原因是近年来矿石平均粒度范围缩小,再加上矿石对焦炭的推移作用所致,特别是钟式高炉推移作用更大。

(4) 生产中的炉料堆角远小于送风前的堆角。

为减少低料线对布料的影响,无料钟按料线小于2m,2~4m,4~6m3个区间,以料流轨迹落点相同,求出对应的溜槽角。输入上料微机,在低料线时控制落点不变,以避免炉料分布变坏。溜槽倾角如表4—5所示。

表4—5溜槽倾角与位置

注:落点指距中心距离。

(八)控制合理的气流分布和装料制度的调节

高炉合理气流分布规律,首先要保持炉况稳定顺行,控制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其次是最大限度地改善煤气利用,降低焦炭消耗。它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随着原燃料条件改善和冶炼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原料粉末多,无筛分整粒设备,为保持顺行必须控制边缘与中心CO2相近的“双峰”式煤气分布。当原燃料改善,高压、高风温和喷吹技术的应用,煤气利用改善,炉喉煤气曲线上移,形成了边缘CO2略高于中心的“平峰”式曲线,综合煤气CO2达到l6%~l8%。随着烧结矿整粒技术和炉料品位的提高及炉料结构的改善,出现了边缘煤气CO2高于中心,而且差距较大的“展翅”形煤气曲线,综合CO2达到l9%~20%,最高达21%~22%。但不管怎样变化,都必须保持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过分地加重边缘会导致炉况失常。

炉子中心温度值(CCT)约为500~600℃,边缘温度值大于100℃,宝钢l号高炉为钟式炉顶,临近边缘的温度点比其他要低一点,一般边缘至中间的温度呈平缓的状态。超过200℃的范围较窄,相邻中心点的温度在200~300℃。高炉开炉初期中心温度可达800℃,随着产量提高逐步下降。炉容小CCT值偏低。原燃料质量好,为了提高煤气利用率,CCT值可适当降低。

CCT值的波动反映了中心气流的稳定程度,高炉进人良好状态时,波动值小于±50℃。

控制边缘气流稳定非常必要,在达到200℃时,将呈现不稳定现象。

高炉日常生产中,生产条件总是有波动的,有时甚至变化很大,从而影响炉况波动和气流分布失常。要及时调整装料制度,改善炉料和软熔带透气性。保持边缘与中心两股气流,以减少炉况波动和失常。

(1) 原燃料条件变化。原燃料条件变差,特别是粉末增多,出现气流分布和温度失常时,应及早改用边缘与中心均较发展的装料制度。但要避免过分的发展边缘,也不要不顾条件片面追求发展中心气流。原料条件改善,顺行状况好时,为提高煤气利用,可适当扩大批重和加重边缘。

(2) 冶炼强度变化。由于某种原因被迫降低冶炼强度时,除适当地缩小风口面积外,上部要采取较为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同时要相应缩小批重。

(3) 装料制度与送风制度相适宜。装料制度与送风制度应保持适宜。当风速低、回旋区较

小,炉缸初始气流分布边缘较多时,不宜采用过分加重边缘的装料制度,应在适当加重边缘的同时强调疏导中心气流,防止边缘突然加重而破坏顺行。可缩小批重,维持两股气流分布。若下部风速高回旋区大,炉缸初始气流边缘较少时,也不宜采用过分加重中心的装料制度,应先适当疏导边缘,然后再扩大批重相应增加负荷。

(4) 临时改变装料制度调节炉况。炉子难行、休风后送风、低料线下达时,可临时改若干批强烈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以防崩料和悬料。

改若干批双装、扇形布料和定点布料时,可消除煤气管道行程。

连续崩料或大凉时。可集中加若干批净焦,可提高炉温,改善透气性,减少事故,加速恢复。炉墙结厚时,可采取强烈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提高边缘气流温度,消除结厚。

为保持炉温稳定,改倒装或强烈发展边缘装料制度时,要相应减轻焦炭负荷。全倒装时应减轻负荷20%~25%。

四.造渣制度

造渣制度应适合于高炉冶炼要求,有利于稳定顺行,有利于冶炼优质生铁。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最佳的炉渣成分和碱度。

1.造渣制度的要求

造渣有如下要求:

(1) 要求炉渣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熔化温度在1300~1400℃,在1400℃左右黏度小于lPa·S,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大于150℃。

(2) 有足够的脱硫能力,在炉温和碱度适宜的条件下,当硫负荷小于5 kg/t时,硫分配系数Ls为25~30,当硫负荷大于5kg/t时,Ls为30~50。

(3) 对高炉砖衬侵蚀能力较弱。

(4) 在炉温和炉渣碱度正常条件下,应能炼出优质生铁。

2.对原燃料的基本要求

为满足造渣制度要求,对原燃料必须有如下基本要求:

(1) 原燃料含硫低,硫负荷不大于5.0kg/t。

(2) 原料难熔和易熔组分低,如氟化钙越低越好。

(3) 易挥发的钾、钠成分越低越好。

(4) 原料含有少量的氧化锰、氧化镁对造渣有利。

3.炉渣的基本特点

高炉根据不同的原燃料条件及生铁品种规格,选择不同的造渣制度。生铁品种与炉渣碱度的关系见表4—6。

表4—6生铁品种与炉渣碱度的关系

在炉渣成分中,主要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因此,碱度最能反映炉渣成分的变化和炉渣性质的差异,对高炉冶炼效果有直接影响。

碱度高的炉渣熔点高而且流动性差,稳定性不好,不利于顺行。但为了获得低硅生铁,在原燃料粉末少、波动小、料柱透气性好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高碱度。但需要有充足的物理热作保证,如宝钢生产低硅铁时,铁水温度要在1500℃以上。

不同原燃料条件,应选择不同的造渣制度。渣中适宜MgO含量与碱度有关,CaO/SiO,愈

高,适宜的MgO应愈低。若Al2O3含量在17%以上,CaO/SiO2含量过高时,将使炉渣的黏度增加,导致炉况顺行破坏。因此,适当增加MgO含量,降低CaO/SiO2,便可获得稳定性好的炉渣。我国高炉几种有代表的炉渣成分见表4—7。

表4—7不同高炉炉渣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由于原燃料成分的波动,必然涉及炉渣碱度的变化。因此,应经常检查炉渣碱度,进行及时调整。

通常利用改变炉渣的成分来满足生产中的需要。

(1) 因炉渣碱度过高而产生炉缸堆积时,可用比正常碱度低的酸性渣去清洗。若高炉下部有黏结物或炉缸堆积严重时,可以加入萤石(CaF2),以降低炉渣黏度和熔化温度,清洗下部黏结物,加入量应严格控制,防止造成炉缸烧穿事故。

(2) 根据不同铁种的需要利用炉渣成分促进或抑制硅、锰还原。当冶炼硅铁、铸造铁时,需要促进硅的还原,应选择较低的炉渣碱度。冶炼炼钢生铁时,既要控制硅的还原,又要保持较高的铁水温度,应选择较高的炉渣碱度。对锰的还原,由于从MnO的还原是直接还原,而MnO多以MnO·SiO2存在,因而[Mn]是从炉渣中还原出来的,当有CaO存在时,还原反应式为:

(MnO·SiO2)+C+(CaO)=[Mn]+(CaO·SiO2)+CO

如提高炉渣碱度,CaO含量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对锰的还原有利,还可降低热量消耗。因此冶炼锰铁时需要较高的碱度。

(3) 利用炉渣成分脱除有害杂质。当矿石含碱金属(钾、钠)较高时,为了减少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的危害,需要选用熔化温度较低的酸性炉渣。

若炉料含硫较高时,需提高炉渣碱度,以利脱硫。如果单纯提高炉渣二元碱度,虽然CaO 与硫的结合力提高,但是炉渣黏度增加、铁中硫的扩散速度降低,不仅不能很好地脱硫,还会影响高炉顺行;特别是当渣中MgO含量低时,增加CaO含量对黏度等炉渣性能影响更大。因此,应适当增加渣中MgO含量,提高三元碱度,以增加脱硫能力。虽然从热力学的观点看,MgO的脱硫能力比CaO弱,但在一定范围内MgO能改善脱硫的动力学条件,脱硫效果很好。MgO含量以7%~l2%为好。

(四)炉渣中的氧化物对炉渣的影响

炉渣除了CaO、SiO2两种主要成分含量对炉渣性能有影响之外,MgO、Al2O3、CaF2、TiO2、K2O、Na2O等对炉渣也有很大影响。

1.碱金属

高炉原料中所含碱金属主要以硅铝酸盐或硅酸盐形式存在。当它们落至下部高温区时,一部分进入渣中,一部分还原成K、Na或生成KCN、NaCN气体,随煤气上升至CO2浓度较高而温度较低的区域,除被炉料吸收及随煤气逸出者外,其余则被C02重新氧化为氧化物或碳酸盐,当有SiO2存在时可生成硅酸盐。反应生成的K2CO3、Na2CO3、K,SiO3、Na2SiO3、KCN、NaCN等都为液体或固体粉末,黏在炉料上或被煤气带走。被炉料黏附和吸收的碱金属化合物又随炉料下降,再次被还原和气化,如此循环而积累。如果炉渣排碱能力不足,高炉中、上部的碱金属含量将远超过人炉前的水平。碱金属对高炉冶炼有如下危害。

(1) 铁矿石含有较多碱金属时,炉料透气性恶化,易形成低熔点化合物而降低软化温度,使软熔带上移。

(2) 碱金属会引起球团矿“异常膨胀”而严重粉化。

(3) 碱金属对焦炭的危害也很严重。主要对焦炭气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使焦炭粉化增加,强度和粒度减小。

(4) 高炉中、上部生成的液态或固态粉末状碱金属化合物能黏附在炉衬上,促使炉墙结厚或结瘤,或破坏炉衬。

防止碱金属危害除了减少人炉料的碱金属含量,降低碱负荷以外,提高炉渣排碱能力是主要措施。高炉排碱的主要措施有:

(1) 降低炉渣碱度。在一定的炉温下,随炉渣碱度降低,排碱率相应提高。自由碱度±0.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干0.30%。

(2) 降低炉渣碱度或炉渣碱度不变,生铁含硅量降低,排碱能力提高。[Si]±0.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干0.045%。

(3) 提高渣中MgO含量,可以降低K2O、Na2O活度,渣中MgO提高,排碱率提高。渣中MgO±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干0.21%。

(4) 渣中含氟±1%,影响渣中碱金属氧化物±0.16%。

(5) 提高(MnO/Mn)比,可提高渣中碱金属氧化物。

2.MgO

(1) MgO可改善原料的高温特性。M90主要改善烧结矿的还原粉化性和软熔特性。高炉内煤气通过软熔带时所受的阻力最大,所以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对高炉操作的影响较大,软熔带位置的下移和减薄,将改善透气性,促进炉况顺行,MgO为高熔点化合物,增加MgO使矿石熔点升高,促使软熔带的下移。

(2) MgO渣的脱硫。从热力学观点出发,MgO的脱硫能力低于CaO。但从动力学观点和实验结果来看,渣中含适量MgO时,炉渣流动性改善,有利于脱硫。但当MgO超过l5%~20%,炉渣黏度激增,这种渣不但脱硫能力极低,甚至不能正常冶炼。

(3) MgO对炉内[Si]还原的抑制。提高渣中MgO,生铁含Si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MgO提高初渣熔点,使软熔带下移,滴落带高度降低;MgO增加,三元碱度提高,抑制了硅的还原。

五.基本制度间的关系

高炉冶炼过程是在上升煤气流和下降炉料的相向运动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下降炉料被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和渗碳,从而得到合格的生铁产品。要使这一冶炼过程顺利进行,只有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来充分发挥各种基本制度的调节手段,促进生产发展。四大基本制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热制度和造渣制度是否合理,对炉缸工作和煤气流的分布,尤其是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热制度和造渣制度两者是比较固定的,其不合理程

度易于发现和调节。而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则不同,它们对煤气与炉料相对运动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炉缸工作和顺行状况,同时也影响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的稳定。因此,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是正常冶炼的前提。下部调节的送风制度,对炉缸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保证高炉内整个煤气流合理分布的基础。上部调节的装料制度,是利用炉料的物理性质、装料顺序、批重、料线及布料器工作制度等来改变炉料在炉喉的分布状态与上升煤气流达到有机的配合,是维持高炉顺行的重要手段。为此,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应以下部调节为基础,上下部调节相结合。下部调节是选择合适的风口面积和长度,保持适当的鼓风动能,使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上部调节,炉料在炉喉处达到合理分布,使整个高炉煤气流分布合理,高炉冶炼才能稳定顺利进行。

在正常冶炼情况下,提高冶炼强度,下部调节一般用扩大风口面积,上部调节一般用扩大批重及调整装料顺序或角度。在上下部的调节过程中,还要考虑炉容、炉型、冶炼条件及炉料等因素,各基本操作制度只有做到有机配合,高炉冶炼才能顺利进行。

六.冶炼制度的调整

各种冶炼制度彼此影响。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可使煤气流分布合理,炉缸工作良好,炉况稳定顺行。若造渣制度和热制度不合适,会影响煤气分布,引起炉况波动。生产过程常因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不当,而引起热制度波动。所以,必须保持各冶炼操作制度互相适应,出现异常及时准确调整。

(1) 正常操作时冶炼制度各参数应在灵敏可调的范围内选择,不得处于极限状态。

(2) 在调节方法上,一般先进行下部调节,其后为上部调节。特殊情况可同时采用上下部调节手段。

(3) 恢复炉况,首先恢复风量,控制风量与风压对应关系,相应恢复风温和喷吹燃料,最后再调整装料制度。

(4) 长期不顺的高炉,风量与风压不对应,采用上部调节无效时,应果断采取缩小风口面积,或临时堵部分风口。

(5) 炉墙侵蚀严重、冷却设备大量破损的高炉,不宜采取任何强化措施,应适当降低炉顶压力和冶炼强度。

(6) 炉缸周边温度或水温差高的高炉,应及早采用含TiO2炉料护炉,并适当缩小风口面积,或临时堵部分风口,必要时可改炼铸造生铁。

(7) 矮胖多风口的高炉,适于提高冶炼强度,维持较高的风速或鼓风动能和加重边缘的装料制度。

(8) 原燃料条件好的高炉,适宜强化冶炼,可维持较高的冶炼强度。反之则相反。

第二节高炉炉前操作

高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液态渣铁需要定期放出。炉前操作的任务就是利用开口机、泥炮、堵渣机等专用设备和各种工具,按规定的时间分别打开渣、铁口,放出渣、铁,并经渣铁沟分别流人渣、铁罐内,渣铁出完后封堵渣、铁口,以保证高炉生产的连续进行。炉前工还必须完成渣、铁口和各种炉前专用设备的维护工作;制作和修补撇渣器、出铁主沟及渣、铁沟;更换风、渣口等冷却设备及清理渣铁运输线等一系列与出渣出铁相关的工作。

炉前工作的好坏,对高炉的稳定顺行高炉寿命长短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高炉不能及时出净渣铁,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影响炉缸料柱的透气性,造成压差升高,下料速度变慢,严重时还会导致崩料、悬料以及风口灌渣事故。

(2)炉缸内积存的渣铁过多,造成渣中带铁,烧坏渣口甚至引起爆炸。

(3)上渣放不好,引起铁口工作失常。

(4)铁口维护不好,铁口长期过浅,不仅高炉不易出好铁,引起跑大流、漫铁道等炉前事故,直至烧坏炉缸冷却壁,危及高炉的安全生产,有的还会导致高炉长期休风检修,损失惨重。

因此,认真搞好炉前工作,维护好渣、铁口,做好出渣出铁工作,按时出净渣铁,是高炉强化冶炼,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安全和长寿的可靠保证。

一.炉前操作平台

为方便炉前各种操作而在炉缸四周设置的风口平台、放渣平台和出铁场统称为炉前工作平台。其高度和距铁轨的距离应满足机车安全运行的要求。

1.风口平台

在风口下方沿炉缸四周设置的高度距风口中心线1150~1250mm的工作平台,称为风口平台。为便于观察风口和检查冷却设备以及进行更换风、渣口等冷却设备的操作,风口平台应宽敞平坦,但应留有一定的泄水坡度。大型高炉的风口平台上方设有环形吊车,以便于起吊风口设备。

2.出铁场

随着高炉炉容的扩大,出现了有多个出铁口的高炉(3000~5000 m3的高炉有3~4个出铁口),采用环形或矩形出铁场。出铁场上空设有天棚,以防止铁沟和铁水罐被雨水侵入,出铁时发生爆炸事故。出铁场还设有排烟机和除尘装置,以改善劳动环境。

出铁场上除设有各种出铁设备外,还铺设有铁水主沟、铁水沟。

(1)铁水主沟

铁水主沟是从铁口泥套外至撇渣器的铁水沟,铁水和下渣都经此流至撇渣器,一般坡度为5%~l0%,坡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渣铁分离。随着高炉炉容的增大,主沟相应加长,以满足渣铁流量和彼此分离的要求,见表6—1。

表4—8各种类型高炉主沟长度参考数据

高压操作的高炉出铁时,铁水呈射流状从铁El喷出,落入主沟处的沟底,此处最先损坏,所以大型高炉一般采用贮铁式主沟,沟内经常贮存一定深度的铁水(450~600 mm),使铁水流射落时不致直接冲击沟底,见图4—5,贮铁式主沟的另一个优点是可避免大幅度急冷急热的破坏作用,从而延长了主沟的寿命。

图4—5铁口处的铁水以射流状落人贮铁式主沟的情况示意图

1—铁口孔道;2—落差;3—最小射流距离;4—最大射流距离;5—与铁水体积对应的主沟长度;

6—落入范围;7—射流落入体积;8—沟底泥料;α—铁口角度;β—落入角度

随着高炉冶炼的不断强化和高炉的大型化,出铁次数的不断增加和铁水流速的提高,对沟料的要求愈来愈高,垫沟料采用氧化铝一碳化硅一炭系列,制作工艺采用浇注型、预制块型。

(2)撇渣器

撇渣器又称砂口,它位于出铁主沟末端,是出铁过程中利用渣铁密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的关键设备。大型高炉撇渣器与大沟成为一个整体。

(3)支铁沟

支铁沟又称弯沟,它是位于撇渣器后至铁水沟流嘴之间的铁水沟。

在出铁场上还设有贮备炉前常用的炮泥、覆盖剂、焦粉、河沙等耐火材料和一些必要工具的仓库。对于采用多个铁口的大型高炉,由于采用高压操作和精料等强化措施,且渣量较少(<350 kg/t),一般都不设渣口。

二.高炉炉前操作指标

1.出铁次数的确定

出铁次数的确定原则:

(1)每次最大出铁量不超过炉缸的安全容铁量;

(2)足够的出铁准备工作时间;

(3)有利于高炉顺行;

(4)有利于铁口的维护。

2.炉前操作指标

(1)出铁正点率

出铁正点是指按时打开铁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净渣铁。不按正点出铁,会使渣铁出不净,铁口难以维护,影响高炉的顺行,还会影响运输和炼钢生产,所以要求出铁正点率越高越好。

(2)铁口深度合格率

铁口深度合格率是指铁口深度合格次数与实际出铁次数的比值。生产中的铁口应保持正常的深度,铁口深度的变化会引起出铁量的波动。铁口过浅容易造成出铁事故,长期过浅甚至会导致炉缸烧穿,铁口过深则延长出铁时间。铁口深度依各高炉具体情况而定,铁口深度合格率是反映铁口维护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值越高越好。

(3)铁量差

为了保持最低的铁水液面的稳定,要求每次实际出铁量与理论计算出铁量差值(即铁量差)不大于l0%~l5%:

铁量差=nt理—t实

式中n——两次出铁间的下料批数,批;

t理——每批料的理论出铁量,t;

t实——本次实际出铁量,t。

铁量差小表示出铁正常,这样就有利于高炉的顺行和铁口的维护。

(4)全风堵口率

正常出铁堵铁口应在全风下进行,不应放风。

全风堵口率的高低,反映铁口的工作状况,铁口工作失常,应改善炮泥的质量和加强炉前工作。

(5)上渣率

有渣口的高炉,从渣口排放的炉渣称为上渣,从铁口排出的炉渣称为下渣,上渣率是指从渣口排放的炉渣量占全部炉渣量的百分比。

上渣率高(一般要求在70%以上),说明上渣放得多,从铁口流出的渣量就少,减少了炉渣对铁口的冲刷和侵蚀作用,有利于铁口的维护。

大型高炉不设置渣口,渣口操作考核指标已丧失它的意义。

三.出铁操作

出铁是炉前操作的重点,如何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打开铁口.并及时出净渣铁,同时维护好铁口,防止各种事故发生,确保高炉正常生产是出铁操作的中心任务。

1.出铁口的构造和工作条件

出铁口的整体构造如图4—6所示。铁口由铁口框架、冷却板、砖套、铁口孔道等组成。开炉烘炉前,需先在铁口区构筑泥套和泥包,在生产中起导入炮泥和保护砌体的作用。

图4—6 铁口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1—铁口孔道;2—铁口框架:3—炉皮;4—炉缸冷却壁;5—填充料;

6—砖套;7—砖墙;8—铁口保护板;9—泥套

高炉生产时,每昼夜必须从铁口放出大量的铁水和炉渣,铁口区受到高温、机械冲刷和化学侵蚀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所以,高炉生产一段时间后,铁口区的炉底、炉墙都受到严重的侵蚀,仅靠出铁后堵泥形成的泥包和渣皮来维持,见图4—7。

首先,高炉炉缸内的铁水和熔渣不仅本身具有静压力,还受到热风压力和炉料的有效重力的作用,铁口一打开铁水就会以很高的流速从铁口流出来。同时,炉缸内其他部位的铁水和熔渣也会迅速来补充。由于受铁口孔道的限制,在炉内的高压作用下,大量处于运动状态的渣铁在铁口孔道前形成“涡流”,剧烈地冲刷着铁口的泥包。最后把铁口孔道的里端冲刷成喇叭口状。另外,铁口前的渣铁也会受到风口循环区的“搅动”,使黏结在炉墙上的铁口泥包产生刷蚀。因此,铁口上方两侧的风口直径、长度都会对这种“搅动”产生影响,为了利于铁口的维护,铁口上方两侧的风口宜用直径较小的长风口,有时甚至采取暂时堵住这两个风口来处理铁口过浅的问题。

铁口泥包和铁口孔道,出铁时被液态渣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达1500℃以上)。由于铁口泥导热性差,使铁口孔道表面温度与内部有很大的温差,造成热膨胀程度的不一致,因而产

生温差应力,加上有水炮泥中水蒸气的排出,使泥包和孔道产生变形和开裂,严重时使泥包断裂,造成铁口过浅。

除了渣铁对铁口孔道和泥包进行冲刷外,熔渣中的CaO和MgO等碱性物质还会与堵泥中的SiO2和Fe2O3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低熔点的化合物。使堵泥很快被侵蚀。当熔渣碱度高、流动性好时,这种作用更为严重。所以当上渣出不好,下渣过多时,铁口的孔道会很快扩大,泥包也会缩小,铁口潮时,在铁水的高温作用下,水分急剧蒸发,产生的巨大压力,会使铁水喷溅,造成铁口状况的恶化。

图4—7开炉后生产中铁口的状况

1—炉缸焦炭;2—炉墙渣皮;3—旧堵泥;4—残存的炉墙砖;5—出铁时泥包被

渣铁侵蚀变化情况;6—残存的炉底砖;7—新堵泥

2.铁口的维护

1)保持正常的铁口深度

生产中铁口深度是指从铁口保护板到红点(与液态渣铁接触的硬壳)间的长度。根据铁口的构造,正常的铁口深度应稍大于铁口区炉衬的厚度。不同炉容的高炉,要求的铁口正常深度范围见表4—9

表4—9 铁口深度

维持正常足够的铁口深度,可促进高炉中心渣铁流动,抑制渣铁对炉底周围的环流侵蚀,起到保护炉底的效果。同时由于深度较深,铁口通道沿程阻力增加,铁I=1前泥包稳定,钻铁口时不易断裂。在高炉出铁口角度一定的条件下,铁口深度增长时,铁口通道稳定,有利于出净渣铁,促进炉况稳定顺行。

A铁口过浅的危害

铁口维护不好,会导致铁口过浅。铁口过浅的危害有:

(1)如果铁口过浅,无固定的泥包保护炉墙,在渣铁的冲刷侵蚀作用下,炉墙越来越薄,不仅使铁口难以维护,还容易造成铁水穿透残余的砖衬而烧坏冷却壁,甚至发生铁口爆炸或炉缸烧穿等重大恶性事故。

(2)铁口过浅,出铁时往往发生“跑大流”和“跑焦炭”事故,高炉被迫减风出铁,造成煤气流分布失常、崩料、悬料和炉温的波动。

(3)铁口过浅,渣铁出不尽,使炉缸内积存过多的渣铁,恶化炉缸料柱的透气性,影响炉况的顺行,同时还造成上渣带铁多,易烧坏渣口,给放渣操作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渣口爆炸。

(4)铁口过浅,特别是高压操作的高炉,往往在退炮时还容易发生铁水冲开堵泥流出,造成泥炮倒灌,烧坏炮头,甚至发生渣铁漫到铁道上,烧坏铁道的事故。有时铁水也会自动从铁口流出,造成漫铁的事故。

B保持正常的铁口深度的操作

要保持正常的铁口深度,操作时应做到:

(1)每次渣铁出净时,全风堵出铁口。要做到按时出净渣铁,必须及时配好渣铁罐,并维护好出铁设备。开铁口时,应根据上次铁的铁口深度及炉温变化,正确控制铁口眼的大小以保证渣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净,使堵口泥比较均匀地粘在铁口区的炉墙上,从而形成坚固的泥包,保护炉墙和保持铁口的正常深度。

如果渣铁未出净,则打入的堵泥会因液态渣铁的冲刷或漂浮而消失,甚至连铁口孔道外端的喇叭口也弥补不上,只封住了铁口孔道外端,使铁口变浅。渣铁连续出不净时,铁口会越来越浅,极易酿成事故。出净渣铁和全风堵口是维护好铁口的保证。

(2)打泥量是根据铁口深度的变化来决定的。铁口深度稳定时,打泥量也应稳定,打泥量过多,不但会加深铁口深度,还会造成铁口潮泥多,如果不烤干就出铁,会使铁口变浅。当铁口浅时,一次打泥量也不可过多,每次平均比正常泥量增加20%~30%,以逐步恢复铁口深度,当铁口过深时,应适当减少泥量,但每次打泥量不可过少,过少则弥补不了出铁时铁口泥包的损耗,反而使铁口进一步变浅。因此,正确地控制打泥量是维护铁口深度的保证。2500 m3高炉通常每次泥炮打泥量在300 kg,炮泥单耗0.8 k/t。

(3)炮泥的质量应满足生产要求,要有良好的塑性及耐高温渣铁磨蚀和熔蚀的能力。炮泥制备时配比准确、混合均匀、粒度达到标准及采用塑料袋对炮泥进行包装。

(4)加强铁口泥套的维护。

(5)放好上渣。多放上渣,下渣量就会相应减少,可减轻炉渣对铁口的冲刷和化学侵蚀

等破坏作用。另外,如上渣放不好,出铁时会因为下渣先充满渣罐而导致渣铁未出净就被迫堵口,使铁口变浅。

(6)严禁潮铁口出铁。潮铁口出铁时,堵泥中的水分受热后急剧蒸发,产生的高压不但

会使铁水喷出危及人身安全,也会使铁口泥包出现裂纹,甚至会使潮泥连同铁水一起从铁口喷出,使铁口泥套受到严重破坏。此时铁口孔道的急剧扩大导致“出铁跑大流”,造成炉前漫铁的事故。严重时还会造成铁口堵不上及烧坏铁口区冷却壁等重大事故。因此,操作要细心,严禁潮铁口出铁。

2 )固定适宜的铁口角度

铁口角度是指出铁时铁口孔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问的夹角。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水平导向梁国产电动开铁口机,铁口角度的确定是把钻头伸进铁口泥套尚未转动时钻杆与水平面的最初角度。对风动旋转冲击式开口机而言,铁口角度由开口机导向梁的倾斜度来确定。

浅谈高炉操作

浅谈高炉操作 摘要:高炉操作是一项生产实践与理论性很强的工艺流程。本文介绍了高炉冶炼对原燃料(精料)的要求和高炉冶炼的四大基本操作制度(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以及冷却制度的内容与选择;也介绍了高炉的炉前操作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高炉操作的出铁口维护等内容;同时,还阐述了高炉冶炼的强化冶炼技术操作如高炉的高压操作,富氧喷煤操作(富氧操作、喷煤粉操作、富氧喷煤操作),高风温操作(风温对高炉的影响和风温降焦比等)等操作细节。本文介绍的内容对高炉冶炼都很重要,望与高炉的实际情况结合,减少高炉操作失误,从而使高炉冶炼取得更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关键词:基本操作制度、冷却制度、炉前操作、强化冶炼 绪论:中国是世界炼铁大国,2007年产铁4.894亿吨,占世界49.5%,有力地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新建了大批大、中现代化高炉。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各企业都面临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在高炉炼铁过程中,如何操作,改善操作,保持炉况稳定进行,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遵循高炉冶炼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冶炼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地采取调节措施。 一.高炉炼铁以精料为基础 高炉炼铁应当认真贯彻精料方针,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炼铁技术指标的影响率在70%,高炉操作为10%,企业现代化管理为10%,设备运行状态为5%,外界因素(动力,原燃料供应,上下工序生产状态等)为5%.。高炉炼铁生产条件水平决定了生产指标好坏。因此可见精料的重要性。 1.精料方针的内容: ·高入炉料含铁品位要高(这是精料技术的核心),入炉矿含铁品位提高1%,炼铁燃料比降低1.5%,产量提高2.5%,渣量减少30kg/t,允许多喷煤15 kg/t。 原燃料转鼓强度要高。大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是高于中小高炉。如宝钢要求焦炭M40为大于88%,M10为小于6.5%,CRI小于26%,CSR大于66%。一般高炉M40要求为大于

N-6000诺蒂菲尔主机基本操作说明

N-6000系统主机基本操作 火灾报警操作顺序:当有火灾报警发生时,主控机发出鸣响,同时液晶显示屏弹出“火灾”报警画面,显示具体报警信息。值班员可通过主控机液晶显示屏或CRT显示器报警画面直接查看。确认地点后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派人前往现场查看,同时可按下主控机面板红色“确认”键,停止主控机鸣响。如现场确认无火灾发生或现场设备修复正常后,可通知主控机值班员,按下主控机红色“复位”键,主机便自动进行报警消除复位。 主控机联动开关设定:若确认现场发生火灾,现场巡视人员应立即通知主控机操作人员进行联动开关操作,将主控机设置为自动联动状态。具体操作为:每台机器显示屏的右方都有一个“手动/自动”红色按键,将按键按下输入密码“333333”,屏幕下方图标变成,此时即为联动状态;反之,红色按键按下输入密码”333333”图标变成,恢复手动状态。 主控机故障查看:待机状态下直接按下“故障”按钮,即可进行故障查看,继续按上键或者下键查看其他故障事件,左键右键为翻页键。 查看单一设备的运行状态顺序:待机状态下点击“菜单”按键,

密码提示输入“333333”,找到“4.设备操作”按4号键进入,然后找到“2.状态跟踪”2号按键进入,输入所要查看的设备号。 控制单一设备顺序:待机状态下点击“菜单”按键,密码提示输入“333333”,找到“4.设备操作”按4号键进入,然后找到“1.手动输出”1号按键进入,输入所要控制的设备号,点击“enter”键启动;反之, 待机状态下点击“菜单”按键,密码提示输入“333333”,找到“4.设备操作”按4号键进入,然后找到“1.手动输出”1号按键进入,输入所要关闭的设备号,点击键盘上“NEXT”按键,将光标移动到”开启”位置,按”下键”变成”关闭”状态后,再按”enter”关闭设备。

高炉4大制度

高炉操作 高炉操作的任务 高炉操作的任务是在已有原燃料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切操作手段,调整好炉内煤气流与炉料的相对运动,使炉料和煤气流分布合理,在保证高炉顺行的同时,加快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等过程,充分利用能量,获得合格生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最佳冶炼效果。实践证明,虽然原燃料及技术装备水平是主要的,但是,在相似的原燃料和技术装备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冶炼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所以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实现高炉操作任务方法 一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调节,保持炉况顺行。实践证明,选择合理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操作制度 高炉冶炼是逆流式连续过程。炉料一进入炉子上部即逐渐受热并参与诸多化学反应。在上部预热及反应的程度对下部工作状况

有极大影响。通过控制操作制度可维持操作的稳定,这是高炉高产、优质与低耗的基础。 由于影响高炉运行状态的参数很多,其中有些极易波动又不易监控,如入炉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冶金特性的变化等。故需人和计算机自动化地随时监视炉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维持运行状态的稳定。 高炉操作制度就是对炉况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系列工艺参数的集合。包括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及热制度。 装料制度 它是炉料装入炉内方式的总称。它决定着炉料在炉内分布的状况。由于不同炉料对煤气流阻力的差异,因此炉料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状况对煤气流在炉子上部的分布有重大影响,从而对炉料下降状况,煤气利用程度,乃至软熔带的位置和形状产生影响。利用装料制度的变化以调节炉况被称为“上部调节”。 由于炉顶装料设备的密闭性,炉料在炉喉分布的实际情况是无法直观地见到的。生产中是以炉喉处煤气中CO2分布,或煤气温度分布,或煤气流速分布作为上部调节的依据。一般来说炉料分布少的区域,或炉料中透气性好的焦炭分布多的区域,煤气流就大,相对地煤气中CO2含量就较低,煤气温度就较高,煤气流速也较快,反之亦然。因此在生产中只要有上述三个依据之一就可以判断。 从煤气利用角度出发,炉料和煤气分布在炉子横断面上分布均匀,煤气对炉料的加热和还原就充分。但是从炉料下降,炉况顺行角度分析,则要求炉子边缘和中心气流适当发展。边缘气流适当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2

高炉操作基础技术(选择题) 1.出铁次数是按照高炉冶炼强度及每次最大出铁量不应超过炉缸安全出铁量来确定。( ) A.按安全出铁量的60~80%定为每次出铁量 B.按安全出铁量的30~50%定为每次出铁量 答案:A 2.按照炉料装入顺序,装料方法对加重边缘的程度由重到轻排列为( )。 A.正同装-倒同装-正分装-倒分装-半倒装 B.倒同装-倒分装-半倒装-正分装-正同装 C.正同装-半倒装-正分装-倒分装-倒同装 D.正同装-正分装-半倒装-倒分装-倒同装 答案:D 3.炉缸边缘堆积时,易烧化( )。 A.渣口上部 B.渣口下部 C.风口下部 D.风口上部 答案:D 曲线的形状为:( )。 4.边缘气流过分发展时,炉顶CO 2 A.双峰型 B.馒头型 C.“V”型 D.一条直线 答案:B 5.影响炉缸和整个高炉内各种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石的还原与熔化 B.炉料与煤气的运动 C.风口前焦炭的燃烧 答案:C 6.根据高炉解剖研究表明:硅在炉腰或炉腹上部才开始还原,达到( )时还原出的硅含量达到最高值。 A.铁口 B.滴落带 C.风口 D.渣口

答案:C 7.高压操作使炉内压差降低的原因是( )。 A.冶炼强度较低 B.风压降低 C.煤气体积缩小 D.煤气分布合理答案:C 8.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 )的稳定。 A.炉温、料批、煤气流、 B.炉温、煤气流、碱度 C.煤气流、炉温、料批 D.煤气流、料批、碱度 答案:A 9.高炉冶炼过程中,P的去向有( )。 A.大部分进入生铁 B.大部分进入炉渣 C.一部分进入生铁,一部分进入炉渣 D.全部进入生铁 答案:D 10.高温物理化学反应的主要区域在( )。 A.滴落带 B.炉缸渣铁贮存区 C.风口带 答案:A 11.高炉中铁大约还原达到( )。 A.90% B.95% C.99.5% 答案:C 12.高炉中风口平面以上是( )过程。 A.增硅 B.降硅 C.不一定 D.先增后减 答案:A

高炉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炼铁分厂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围 本表准规定了炼铁分厂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 本表准适用于炼铁分厂生产和设备检修。 2安全管理 2.1炼铁分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厂长对本厂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车间(工段)主要负责人对本车间(工段)的安全生产负责。 2.2炼铁分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并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 2.3炼铁分厂根据GB622的有关规定,配备煤气监测、防护设施、器具及人员。 2.4炼铁分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5炼铁分厂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2.6炼铁厂长应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2.7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加强业务技术培训。职工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新工人进厂,首先接受分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由熟练工带领工作至少三个月,熟悉本工种操作技术并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调换工种和脱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应首先进行岗位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外来参观或学习人员,要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并由专人带领。 2.8特种作业人员和要害岗位、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均经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方可上岗。上述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及复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9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有关生产人员,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10炼铁分厂要求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11炼铁分厂应对厂房、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扫,要害岗位的设备,实行操作牌制度。 2.12炼铁厂要建立火灾、爆炸、触电和毒物逸散等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器材与设施,定期演练。 2.13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 2.14炼铁厂发生伤亡或其它重大事故时,厂长或其代理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发生伤亡事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3炼铁分厂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1高炉工长安全操作规程 3.1.1 危险源 3.1.1.1 一级危险源 未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更换风、渣口时未戴好面罩; 接触高温工器具未戴手套; 风口镜片缺损; 监视出铁热辐射; 监视出铁渣铁喷溅、站位不当; 值班室操作配电盘和操作开关漏电; 在运行的电葫芦下走动; 高空擦玻璃; 开关炉顶人孔操作开关人孔盖站位不当。 3.1.1.2 二级危险源

高炉设计的基础概念

高炉炉型概述 高炉炉型的发展 高炉是一种竖炉型的冶炼炉,它由炉体内耐火材料砌成的工作空间、炉体设备、炉体冷却设备、炉体钢结构等组成。 高炉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的炉体结构,对高炉一代炉龄的高产、优质、低耗和长寿起到保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炉的炉型应该有炉型和炉龄两个方面阐述。 近代高炉,由于鼓风机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料燃料处理更加精细,高炉炉型向着“大型横向”发展。对于炉型而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炉逐步大型化,大型高炉的容积由当时的1000~1500m3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000~5500m3。 /D即高径比缩小,大型随着炉容的扩大,炉型的变化出现以下特征:高炉的H U 高炉的比值已降到,1000m3级高炉降到,300m3级高炉也降到左右。和大小同步的还有高炉矮胖炉型发展,矮胖高炉的特征是炉子下部容积扩大,在适当的配合条件下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利用系数.但如矮胖得过分,易导致上部煤气利用差,使燃料比升高.此外,从全国节能要求出发,在高炉建设和炼铁生产经营管理中,应既抓产量,又抓消耗、质量和寿命的优秀实例进行总结推广,提倡全面贯彻“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八字方针。与盛高炉型相比,矮胖炉型的主要优点是:与炉料性能相适应,料柱阻力减小;风口增多,利于接受风量;高护更易顺行稳定。这些优点,给高炉带来了多产生铁,改进生铁质量,降低燃料消耗和延长寿命的综合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当今用于炼铁的高炉炉喉直径均偏小,其炉喉直径与炉缸直径的比值均小于。通过研究发现,炉喉直径偏小影响炉身的间接还原效率,致使高炉能耗较高,影响高炉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提高高炉炉身的间接还原效率,改善高炉产生技术指标和进行节能减排,特别推出一种扩大炉喉直径的新炉型高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五部分,其中炉缸在炉腹的下面,炉缸上面连接炉腹,炉腹上面连接炉腰,炉腰上面连接炉身,炉身上面连接炉喉;由上述5部分组成的高炉内型,5个部分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其中炉缸直径用d表示,炉腰直径用D表示,炉喉直径用d表示,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讲义精编版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讲义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讲义 高炉操作的任务: 高炉操作的任务是在已有原燃料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切操作手段,调整好炉内煤气流与炉料的相对运动,使炉料和煤气流分布合理,在保证高炉顺行的同时,加快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等过程,充分利用能量,获得合格生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最佳冶炼效果。实践证明,虽然原燃料及技术装备水平是主要的,但是,在相似的原燃料和技术装备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冶炼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所以不断提高高炉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通过什么方法实现高炉操作的任务: 一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调节,保持炉况顺行。实践证明,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有哪几种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有四大基本操作制度:(1)热制度,即炉缸应具有的温度与热量水平;(2)造渣制度,即根据原料条件,产品的品种质量及冶炼对炉渣性能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炉渣成分(重点是碱度)及软熔带结构和软熔造渣过程;(3)送风制度,即在一定冶炼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鼓风参数;(4)装料制度,即对装料顺序、料批大小和料线高低的合理规定。选择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 高炉的强化程度、冶炼的生铁品种、原燃料质量、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等是选定各种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 通过哪些手段判断炉况: 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必要条件。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在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发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炉况判断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和顺行的趋向,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它们的影响程度如何等等。判断炉况的基本手段基本是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风口情况;二是利用高炉数以千、百计的检测点上测得的信息在仪表或计算机上显示重要数据或曲线,例如风量、风温、风压等鼓风参数,各部位的温度、静压力、料线变化、透气性指数变化,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炉热指数、炉顶煤气曲线、测温曲线等。在现代高炉上还装备有各种预测、控制模型和专家系统,及时给高炉操作者以炉况预报和操作建议,操作者必须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正确判断炉况。 调节炉况的手段与原则: 调节炉况的目的是控制其波动,保持合理的热制度与顺行。选择调节手段应根据对炉况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效果排列,将对炉况影响小、经济效果好的排在前面,对炉况影响大,经济损失较大的排在后面。它们的顺序是:喷吹燃料——风温(湿度)——风量——装料制度——焦炭负荷——净焦等。调节炉况的原则,一是要尽早知道炉况波动的性质与幅度,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早动少动,力争稳定多因素,调剂一个影响小的因素;三是要了解各种调剂手段集中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如喷吹煤粉,改变喷吹量需经过3~4小时才能集中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刚开始增加煤量时,有一个降低理论燃烧温度的过程,只有到因增加煤气量,逐步增加单位生铁的煤气而蓄积热量后才有提高炉温的作用),调节风温(湿度)、风量要快一些,一般为~2小时,改变装料制度至少要装完炉内整个固体料段的时间,而减轻焦炭负荷与加净焦对料柱透气性的影响,随焦炭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热制度的反映则属一个冶炼周期;四是当炉况波动大而发现晚时,要正确采取多种手段

电脑基本操作使用说明

电脑操作学习 电脑主要设备包括: 显示器 显卡 主板声卡现在普遍的主板都集成声卡和网卡 CPU 网卡 主机箱硬盘 内存 光驱 显示器 显示器开关 显示器开关,用来打开显示器,通常显示器打开状态下为开关指示灯(位于显示器开关旁边或显示器后方)亮着,显示器关闭状态开关指示灯则为熄灭。 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一个条是视频线,一个是电源线。 电源线连接电源 视频线连接主机主板视频接口

电脑主机主要有2个开关按钮,主机开关(通常为个头较大位于上方的开关按钮)用于作为电脑主机的开关,主机重启按钮(通常为个头较小位于较下方的开关按钮)用于作为电脑出现死机故障无法正常关机或重启的开关按钮,通常也叫短路开关。 键盘 键盘,电脑的重要输入设备之一,用于信息和操作录入的重要输入设备。 主机开关 主机重启开关

鼠标 鼠标也作为电脑的重要输入设备,通常的鼠标主要有左键,滚动滑轮键, 右键这三个功能键组成。左右键的操作方式主要有:单击,双击,按住不放拖动鼠标等操作。 左键单击的作用:选中、连接、按钮的按入(像我们通常按电视遥控器按钮一样,打开了按钮显示的对应功能)。 左键双击的作用:打开windows 桌面的功能图标对应的功能。 通常2次敲击左键的间隔要尽可能小点,要快,否则电脑只认为你是做了2 次左键单击事件(只是对图标进行了2次选中操作),而不认为你是做1次左键双击事件,就不能达到你想要的打开这个功能的操作。如果出现上述的点击不够快的情况,只需重复回一次正确的双击操作就可以打开对应你所点击的图标功能。 右键单击的作用:打开你所点击的地方的高级菜单(高级功能菜单中有对你所点击的地方的大部分功能操作选项,通常有打开、改名即重命名、复制、删除、属性设置等功能) 滚动滑轮的作用:通常文档或网页显示器不能一屏显示完,所以通常有部分在下方,这时我们想看下面的内容,就要将下面的内容拖上来看,这时就要使用滚动滑轮了。 滚轮向下滑动:页面向上拖动可以看到下面的内容。 滚轮向上滑动:页面向下拖动可以看到上面的内容。 滚轮点击:这个功能通常不用,如果失误点击着,出现双箭头光标,再点击一次滚轮就可以取消了。 左键 右键 滚动滑轮

(完整word版)高炉热风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高炉热风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1. 岗位职责 1.1 在值班工长的指挥下,做好本班人员的生产、安全、设备等各项工作。 1.2 服从班长的调配和分工,做好日常的烧炉、换炉、休风、复风、停气、引气等工作。 1.3 负责调整燃烧,以按时达到规定的温度,满足生产需要。 1.4 做好设备维护加油和点检工作,及检修后的试车调试等,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汇报值班室和联系处理。 1.5 参加班务会议和业务学习,坚持安全活动,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2. 2#高炉球式热风炉操作规程 2.1 燃烧制度 炉顶温度<1300℃,废气温度<350℃(综合废气) 净煤气支管压力5-12KPa 换炉前后拱顶温度<120℃(特殊情况例外) 水压≥0.3MPa 2.2 采取快速燃烧法烧炉 2.3 拱顶温度达到规定值时,进行保温燃烧。 2.4 拱顶温度达到规定值时,首先进行燃烧调节,必要时提前换炉或停烧。 2.5 换炉时只能缓慢开冷风阀,以保证高炉风压波动不超过±5%。 2.6 拱顶温度不得低于1000℃。 2.7 发现煤气含尘量超标时,应立即通知工长和布袋除尘操作工,查找原因,同时停烧。 2.8 当废气温度达到350℃时,为保护预热器,必须提前换炉或停烧。 3. 换炉操作 3.1 燃烧→焖炉→送风 3.1.1 发出换炉指令。 3.1.2 关二个煤气切断阀及二个煤气调节阀。 3.1.3 关二个燃烧阀,开二个放散阀。 3.1.4 关二个空气切断阀及二个空气调节阀。 3.1.5 关烟道阀(热风炉处于焖炉状态)。 3.1.6 开均压阀。 3.1.7 发出均压完毕信号,开热风阀。 3.1.8 开冷风阀,关均压阀换炉完毕。 3.1.9 开二个助燃空气调节阀。 3.1.10 开二个煤气调节阀。 3.1.11 在一烧一送情况下焖炉,应注意防止蹩风造成助燃风机损坏。 3.2 送风→焖炉→燃烧 3.2.1 发出换炉指令。 3.2.2 关冷风阀。 3.2.3 关热风阀(热风炉处于焖炉状态)。 3.2.4 开废气阀排压。

高炉炼铁仿真操作系统操作规程

高炉炼铁仿真操作系统实训指导书 绪论 高炉炼铁仿真操作系统功能 实训项目 实训目标

实训项目1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实训 任务按照要求熟练打开仿真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 任务熟练说出高炉炼铁车间构筑物的名称及作用 任务熟练说出高炉炼铁车间主要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知识链接 高炉内型尺寸

实训项目2 高炉上料实训 仿真实训条件: (一)高炉槽下筛分、称量、运输系统的组成 高炉槽下系统由矿槽、焦槽以及皮带机三部分组成,矿槽采用双排,设有大小矿槽12个,大矿槽测为6个烧结矿槽,小矿槽侧由2个普通球团矿槽、2个块矿槽、2个熔剂或锰矿槽构成设有5个焦槽,各矿槽下均设给料机、振动筛、称量漏斗等设备。配置一个矿石中间称量漏斗与一个焦炭中间称量漏斗,矿焦通过中间称量漏斗、经皮带上炉顶。同时拥有小块焦回收系统,1A-6A按烧结矿考虑,1B-6B按球团矿、锰矿熔剂、生矿考虑。 4.1.1 各高炉矿槽、焦槽配备(见表4—1) 表4—1 各高炉矿槽配备情况 项目 炉别矿槽数(个)焦槽数(个) 烧结矿槽球团矿槽块矿槽焦丁槽 1、2号高炉6×m3 2×m3 2×m3

1×m3 4×m3 储存时间(h):焦炭:8h;烧结矿:12h;球团矿:12h;碎焦:8h;碎矿:8h。 槽下筛分、秤量设备(见表4—2,表4—3) 表4—2 筛分设备表4—3 秤量 类别 规格焦炭筛烧结矿筛类别 名称矿焦 型式BTS-150-330 BTS-150-330 称量物烧结矿 球团矿 块矿焦炭 能力(t/h) 200 250 筛面尺寸(mm) 筛分效率秤容积(m3) 装料制度OC或C OL(大粒度矿)、OS(小粒度矿) (二)主要控制功能 矿焦槽所有入炉原料采用分散筛分、分散称量+集中称量流程。按预先设定的排料程序,

2021高炉作业长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2021高炉作业长安全技术操作 规定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28

2021高炉作业长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1.接班对上班存在生产难点、设备隐患、安全情况等详细了解,制定出本班操作方针、措施,预防突发事故发生。 2.认真组织召开好班前会,讲安全注意要点,布置当班全面工作,协调,指导相关岗位,共同抓好本班工作。 3.高炉当班作业长有权制止、考核本班组各种违章违纪行为,对不听从指挥和安排的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 4.高炉作业长如遇高炉炉况失常,有坐料、崩料及局部气流发展,造成风口灌渣,风管烧穿等现象,要及时提醒有关人员注意,必要时暂时离开岗位,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配合炉前组长和班组安全员抓好本班安全工作,搞好班组各种记录台帐,建立内容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

6.到炉顶观察设备运转情况时,要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同行,必须两人以上方可上炉顶,并记录,登记,预防煤气中毒。 7.遇高炉突发事故发生,高炉作业长要合理安排好当班人员及相关岗位人员参与抢救处理,搞好岗位联互保工作。 8.长期休风,在高炉风管上未卸下以前,不准鼓风机停车。 9.不准悬料休风,如休风前悬料,必须座好料后再休风。 10.在放风时,应小心慢拉,常观察风口,防止灌进渣铁,烧坏风口,风管或烧伤人。 11.中夜班,高炉作业长行使炉长权力,对本班内的工作全面负责。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高炉操作01高炉冶炼的特点

高炉操作 第1章 高炉冶炼的特点 1.1 高炉冶炼的根本任务 把铁矿石冶炼成合格生铁是高炉冶炼的根本任务。 高炉冶炼过程是在密闭的竖炉内进行,经历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的反应过程,实质上冶炼过程基本上是氧的传输与热的交换过程。铁矿石在炉内不断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铁逐渐失氧而被还原、熔化,其他元素的还原,最终冶炼成合格铁。 1.2 高炉日常操作 1.2.1 日常操作 新建或大修后的高炉开始操作称为点火,完全停止高炉的操作称为停风。 装料是把焦炭和矿石按规定的方式分层装入,让炉料落到根据探尺判断的预定落点;装入一组料称做一批,以控制气流分布为主要目;确定一次的装入量,有定焦批重装入法和定矿石批重装入法,其他的量根据燃料比的变动而改变。 出铁作业单铁口高炉每1~2h一次,有渣口的高炉出渣作业也在每次出铁作业前进行,出渣过程中见渣中带铁或跑风既停止,无渣口的高炉出渣作业通过铁口随出铁一起进行。大型高炉出铁作业基本是连续的,间隔只有5~10min,出渣作业也是通过铁口随出铁一起进行。 高炉操作中把出铁温度、铁水含硅量、铁水含硫量、渣的成分组成、送风压力、流量、炉料下降情况、炉顶煤气成分等作为重要指标来判定炉况,作为调节炉况的依据。 1.2.2 炼铁单耗和产品 生产lt铁所需要的原料称做炼铁单耗,它因原料质量和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炼铁的产品为铁水,副产品为炉渣、煤气、炉尘(瓦斯灰)。 1.3 高炉冶炼的工艺特点 高炉生产工艺与其他冶金工艺过程比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中炉料与煤气相对运动

(3)高炉炼铁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4)庞大的生产体系与巨大的生产能力 1.4 高炉操作 高炉工长的技术操作水平应该表现在: (1)能及时掌握炉况波动的因素,准确地把握外界条件的变化; (2)能尽早知道炉况不稳定的原因; (3)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对炉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 (4)及早采取恰当的调节措施,具有处理炉况波动的方法与手段,能控制炉况变化的规律。 上述水平来源于长期的生产实践,日常细心与准确的观察,只有对炉况变化的情况明白,才能处理正确,效果显著。 1.5 高炉的关键部分 1.5.1 软熔带结构与作用 矿焦层装的高炉,软熔带结构也是层状的。一层矿石一层焦炭,矿焦相间,其形状受等温线分布的影响。 作用:高炉内软熔带起煤气分布器作用。 从目前研究结果看,煤气流的分布状态受下列因素影响而变化: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d)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e)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DEK基本操作说明书

DEK 操作说明 一:机器安全标志 这章主要介绍DEK机器部的各个安全标志、ESD防标志等。它们都处于机器部或者外部比较显眼的地方。 1 警告和注意 具有黄色的“WARNING,CAUTION,DANGER”字样的标签。WARNING标志着需要操作人员或者维护人员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这在机器部或者是机器执行某些功能的时候会发生。 如上图所示的组合警告标签,表示操作人员或者维修人员需要参考技术手册再 执行操作。 下面的表格列出DEK印刷机所用警示标识及其相应的含义。 2 紧急处理 DEK虽然有如1所示的警告和安全标示,但仍然会有不正当操作的情况出现而出现紧急故障或者伤害,为此,DEK提供了两个安全紧急按钮(E-stop)。每个紧急按钮都

能使机器急停,从而避免伤害。如图所示,在机器前台的两端都有红色的按钮就是E-stop。 图1 紧急按钮位置 二机器概述 1如图所示为机器外部概貌

①机器控制屏幕(Main Control Screen) ②两侧的控制按钮(Two Button Control) ③小鼠标(Mouse Trackball) ④键盘(Keyboard) ⑤系统启动按钮(System Button) ⑥红色紧急按钮(Emergency Stop Button,E-stop) ⑦主电源开关(Main Isolator) ⑧印刷监控灯(Paste Roll Lamp) ⑨机器状态灯(Tricoloured Beacon)

2 机器控制屏幕的两种显示方式,如图所示 Type1 ①印刷标题栏(Printe Title) ②制程参数窗口(Process Parameter) ③消息提示栏(Message Prompt) ④主菜单(Main Menu) ⑤视频窗口(Vision Data) ⑥警告消息窗口(Warning Message) ⑦印刷状态窗口(Printer Status) Type2 ①制程参数窗口(Process Parameter) ②机器参数窗口(Machine Parameter) ③消息提示栏(Message Prompt) ④主菜单(Main Menu) ⑤视频窗口(Vision Data) ⑥警告消息窗口(Warning Message) ⑦印刷状态窗口(Printer Status) ⑧印刷标题栏(Printe Title) 这两种方式可以通过Zoom in或者Zoom out来转换。 3机器状态灯(Tricoloured Beacon)的说明 红灯亮表示机器不可操作,可能为以下原因造成:系统没有启动、错误讯 息出现、擦拭纸没有了、酒精桶为空等。 黄灯亮表示机器没有准备好,可能为以下原因造成:系统正才初始化、机 器正在设置、机器在维护保养中 黄灯和绿灯亮表示需要机器操作人员注意:印刷机构太低、擦拭纸没有了、 酒精桶为空等 绿灯亮表示机器可以正常或者正在正常运行

高炉热风炉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5444 高炉热风炉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高炉热风炉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上班时必须规范穿戴好劳保用品,按章作业。 2、进入煤气区域必须二人同行,并带好煤气检测仪。设备检修时必须通知煤防人员到现场监护。如需动火时,应办好动火证方可进行。 3、进入布袋箱体内工作时,必须待箱体内温度降到60℃以下,并用仪器测得箱体确无煤气、氮气方可入内;同时箱体内设专人监护。关闭箱体入孔前必须清点人员和工具。 4、热风炉煤1#、2#插板阀之间,送风与烧炉前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氮气吹扫,没有吹扫不得进行

SPSS中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1

SPSS 中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 Xiaowenzi22与pinksss 共同制作 阐述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 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 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 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 1)越大,表示F 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 1应该是方差最打的,故称F 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 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 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 1, F 2)=0,则称F 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 个主成分。 主成分模型: F 1=a 11X 11+a 21X 21+……+a p1X p F 2=a 12X 12+a 22X 22+……+a p2X p …… F p =a 1m X 11+a 2m X 22+……+a pm X p 其中a 1i, a 2i, ……,a pi (i=1,……,m)为X 的协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X 1, X 2, ……, X p 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A=(ij a )m p ×=(,1α,2α…,m α),i i i R αλα=, R 为相关系数矩阵, i i αλ、是相应的特征值和单位特征向量, 1λ≥2λ≥…≥p λ≥0 上述方程组要求: 1、a 21i +a 22i +……+a 2pi =1 (i=1,……,m) 2、m I A A =′ (A=(ij a )m p ×=(,1α,2α…,m α),A 为正交矩阵) 3、Cov(F i ,F j )=ij i δλ, =01 ij δj i j i ≠= 操作步骤: 一、 数据标准化

系统操作说明书

系统操作说明书 该系统设计平台使用:Android Studio、Windows10系统 (1)管理员-BOSS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为管理员或者BOSS进入系统的首界面,显示登录界面,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和登录按钮。用户名和密码错误时界面下方会出现提示信息。 (2)管理员/BOSS管理 管理主界面分为管理员和BOSS,管理员管理主界面包含读者管理、期刊管理、借阅管理三大功能按钮,BOSS管理主界面包含图书借阅管理、期刊查询管理两大功能按钮。 (3)管理员——读者管理操作 读者管理操作界面包含一个列表用于显示借阅证信息,一个增加按钮,用于跳转到办理借阅证界面,还有一个返回按钮用于跳转回主界面。 (4)管理员——期刊管理操作 期刊管理操作界面包含订购期刊、卡片登记操作以及返回管理员管理界面操作,每个操作对应一个添加信息的界面,期刊订购界面里面包含期刊基本信息输入框以及添加返回按钮,卡片界面包含期刊的总期号、复本序号、本年期号等信息输入框和添加返回按钮。 (5)管理员——借阅管理 借阅管理界面包含期刊借还管理界面、借阅信息界面、期刊库存查询界面以及期刊去向查询界面。期刊借还管理界面包含借还期刊时所需填入的信息输入框以及添加和返回按钮;借阅管理界面包含一个列表显示所有借阅情况,还有添加和返回按钮;期刊库存查询界面包含期刊代码输入框,查询、返回按钮以及一个列表用于显示查询结果;期刊去向查询界面包含期刊名称输入框、查询、返回按钮以及期刊剩余量显示框。 (6)BOSS——期刊借阅查询 借阅查询界面包含一个列表显示所有借阅情况,还有查询和返回按钮;期刊库存查询界面包含包含一个列表显示所有期刊情况,还有查询和返回按钮。

高炉岗位操作规程完整

华菱钢管 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炼铁分厂 高炉工段岗位操作规程文件编号:QZ/HG 38 009-2009 控制状态:受控(OA) 发放编号:38— 生效日期:2009年4月15日

目录 工长岗位操作规程‥‥‥‥‥‥‥‥‥‥‥‥‥‥‥‥ 1 副工长岗位操作规程‥‥‥‥‥‥‥‥‥‥‥‥‥‥‥38 见习工长岗位操作规程‥‥‥‥‥‥‥‥‥‥‥‥‥‥76 炉前岗位操作规程‥‥‥‥‥‥‥‥‥‥‥‥‥‥‥‥83 槽下岗位操作规程‥‥‥‥‥‥‥‥‥‥‥‥‥‥‥‥93 配岗位操作规程‥‥‥‥‥‥‥‥‥‥‥‥‥‥‥‥‥105 干法除尘岗位操作规程‥‥‥‥‥‥‥‥‥‥‥‥‥‥109

一、高炉值班室工长岗位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确保作业人员正确操作,保证设备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工艺技术操作标准。 2 适用围 适用于高炉值班室工长岗位。 3 工作程序 3.1 炉况正常的标志 正常的炉况主要特征是炉缸均匀工作活跃,气流分布合理、渣铁热量充沛、炉温稳定、下料均匀、顺畅。它主要表现在: 3.1.1探尺下降均匀、没有停滞陷落、时快时慢现象,两探尺下降差别不大于0.2m,每次加料后,料面深度基本一致。 3.1.2风口工作均匀、焦炭活跃明亮,但不耀眼,无凝块生降现象,不挂渣、不涌渣,风口破损少。 3.1.3渣温充足且流动性良好。 3.1.4铁水物理热充沛,同次铁前后温度均匀,相邻两次铁水温度波动不大,断面为灰口。 3.1.5煤气分布合理。 3.1.6炉喉温度各点接近且稳定在一定围,波动不大; 3.1.7炉顶温度曲线带较稳定,带宽在20~60℃之间,随上料前后波动在一定围,较为稳定。 3.1.8 十字测温各点温度活跃,随布料有规律波动,中心点在300~650℃,边缘温度在100~250℃。 3.1.9 布料时炉顶煤气压力没有猛然上升的尖峰。随压力降低即恢复到正常位置。 3.1.10 热风压力及冷风流量微微波动,无锯齿状,且风量与料速相适应。 3.1.11压差及风量相对稳定在正常围。 3.1.12 除尘器瓦斯灰量无大波动。 3.1.13各段冷却壁水温差在正常围波动。 3.1.14 炉体各层温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的围,波动小。 3.2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冶炼的基本操作制度包括: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冷却制度与造渣制度。 合理的操作制度,能保证合理的操作炉型,促使高炉稳定、顺行,达到“安全、环保、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冶炼效果。选择高炉合理操作制度的依据是: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决定高炉的冶炼强度。 冶炼生铁品种的要求。 原、燃料的质量。 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 日常操作和控制 3.2.1日常调剂炉温: 3.2.1.1调剂原则: 调节炉温顺序应是煤粉→风温→富氧→风量→负荷;

管理制度高炉四大操作制度讲义

(管理制度)高炉四大操作 制度讲义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讲义 高炉操作的任务: 高炉操作的任务是于已有原燃料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壹切操作手段,调整好炉内煤气流和炉料的相对运动,使炉料和煤气流分布合理,于保证高炉顺行的同时,加快炉料的加热、仍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等过程,充分利用能量,获得合格生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最佳冶炼效果。实践证明,虽然原燃料及技术装备水平是主要的,可是,于相似的原燃料和技术装备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冶炼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所以不断提高高炉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是高炉工作者的壹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通过什么方法实现高炉操作的任务: 壹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调节,保持炉况顺行。实践证明,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有哪几种基本操作制度: 高炉有四大基本操作制度:(1)热制度,即炉缸应具有的温度和热量水平;(2)造渣制度,即根据原料条件,产品的品种质量及冶炼对炉渣性能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炉渣成分(重点是碱度)及软熔带结构和软熔造渣过程;(3)送风制度,即于壹定冶炼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鼓风参数;(4)装料制度,即对装料顺序、料批大小和料线高低的合理规定。 选择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 高炉的强化程度、冶炼的生铁品种、原燃料质量、高炉炉型及设备情况等是选定各种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 通过哪些手段判断炉况: 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必要条件。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今析祂曇變脸 ——侑定今祈基痒探作 左量分析中常用得玻璃量器可分为:量入仪器(容量瓶、量筒、量杯等)与量出仪器(滴左管、吸疑管、移液管等)两类,前者液而得对应刻度为量筒内得容积,后者液而得相应刻度为已放出得溶液体积。 一、滴建分析常用仪器: 移液管:就是用于准确量取一左体积得量岀式玻璃量器,它得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称为球部,球部上下均为较细窄得管径,上而得管径上有一刻度线,称为标线,移液管有不同得规格,常用得有5ml,10ml,15ml,20ml,25ml,50ml,100ml,英容呈:按精度分为A级与B级。 吸疑管:就是具有分刻度得玻璃管。就是用来准确量取小体积溶液得虽:器,常用得规格有lml,2ml,5ml,10ml,20ml等,其准确度不如移液管。 容疑瓶:就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就是用来配制一立体枳溶液得容器,带有玻璃磨口与玻璃塞,颈上有标线,常用得规格有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滴定管:就是具有精确刻度而内侧均匀得用来准确测量滴立剂体积得细长玻璃管。 酸式滴定管:下端带有玻璃旋塞,用来装酸性、中性及氧化性溶液,但不宜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下端连结一个软乳胶管,内放一个玻璃珠,乳胶管下端再连一个尖端玻璃管。一般装碱性及无氧化性溶液。 滴左管得总容积最小得为1ml,最大得为200ml,常用得有10ml,25ml,50ml等。 另外,常用得仪器还有:烧杯,锥形瓶,试剂瓶,量简等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1、移液管与吸量管得使用: 使用前显弄淸移液管规格得大小,检查移液管就是否有破损,要特别注意管口得检查;对吸量管,还应熟悉它得分刻度,然后进行洗涤。 移液管: 洗涤:吸取自来水冲洗一次,内壁应不挂水珠,否则用珞酸洗液洗涤:(洗涤方法)右手拿着标线以上得地方,左手持洗耳球,吹去残留得水,除去管尖得液滴(用滤纸从下管口尖端吸水), 吸取洗液到管内球部至庐到以处,转动移液管使洗液布满全管,润洗完毕后从上管口将洗液放回洗液瓶中,并把洗液瓶盖好,必要时也可用洗液进行浸泡一会儿。然后用自来水将管子冲洗干净,最后再用蒸懈水洗涤2-3次。洗法同前,每次用水量约为洗涤器皿体积得莎. 第一次吸取溶液时,应先除去尖端内外得水,用溶液洗涤2-3次,洗法与用量同前。移取溶液时,将管子直接插入待吸液液面(如,在烧杯里)下约l-2cm处,关键不应深入太注,以免液而下降后造成吸空,也不应伸入太深,以免移液管外壁附有过多得溶液。吸液时应注意溶液中液面与管尖得位宜,应使管尖端随液面下降而下降。 吸取溶液得方法:右手拿着管径上方,左手拿洗耳球,先压出球内空气,慢慢松开左手指,当液而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并用右手手指按住管口,然后将管尖提离液而,左手改拿待吸液容器,将移液管往上提起,使之离开液面,并将管得下端缘伸入溶液部分沿待吸溶液内部转两圈,以除去管壁上得溶液,然后使容器(烧杯)倾斜30度左右,其内壁与移液管管尖紧贴,此时右手手指微微松动,使液面缓慢下降,直到视线平视时,凹液而与标线相切。这时立即用手指按紧管口,移开待吸液容器,左手改拿接收溶液得容器,并将接收容器倾斜,使内壁紧贴移液管尖,呈30度左右,然后松开右手食指,就是溶液顺壁流下,待溶液流尽后,停靠15秒钟,把移液管尖端在承接容器上转动一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