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A文】中医食疗-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9A文】中医食疗-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9A文】中医食疗-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9A文】中医食疗-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中医食疗学论文: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着作,它不但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还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养生的基本观点,论述了饮食结构的基本模式,首创了食物分类方法,揭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食疗方法等。其以中医五行学说为基础,将食物与五脏对应分类,与现代营养学的“金字塔”模式既有相似,也有本质的区别。现代营养学强调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宜,能量、脂肪以及糖类的搭配均衡,合理饮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饮食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中医的饮食养生观强调人体阴阳五行的调和,气血运行的流畅,均以饮食的合理为基础,包括“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食饮有节”,“谨和五味”“阴阳平衡”.本文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指导,阐述其基本观点,与现代营养学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结合现代研究,分析中医的饮食养生观的科学性,对现代常见的饮食健康问题与疾病,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饮食观

1.饮食结构与养生

成书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首倡中华民族基本的膳食模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包括麦、黍、稷、麻、菽,五果包括李、杏、枣、桃、栗,五畜包括牛、犬、羊、猪、鸡,五菜是指韭、薤、葵、葱、藿。谷物富含淀粉、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蔬果富含各种纤维和维生素,是机体维持组织功能正常的不可缺少物;畜物富含各种蛋白质,是机体所需氨基酸的重要补充途径。在五谷杂粮为主食的基础上,加以不同的肉食和蔬果搭配,达到均衡饮食,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可见这种“谷果畜菜”膳食模式的科学性。除了总体上显现了其搭配的合理性外,每一类的食物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主食的五谷杂粮为例,小米性味甘凉,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有丰富的烟酸、胡萝卜素,有补虚损、除湿利尿、益脾和胃的作用,对消渴口干、腰酸膝软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糯

米性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磷、铁等,性味甘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可治烦渴尿多等症;小麦性甘凉,除一般的营养成分外,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 和维生素E,包括卵磷脂、精氨酸等,具有健脾胃清虚热的作用,适合于心烦不宁、失眠狂躁的人群。奠基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中的“谷果畜菜”膳食模式基本相似,其推荐的“营养金字塔”模型,底层是粮谷类食物,与“五谷”相对应,占最大比重;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层,与“五果五菜”相对应;第三层是奶制品层,是《黄帝内经》膳食模式中唯一没有的;第四层是动物性食品层,与“五畜”层相对应,“金字塔”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五谷五菜”中也有其对应的主要成份。在“金字塔”模型中,要求每一层都比低一层的摄入量要少,以补充足够的热量、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以及微量元素等。可见《黄帝内经》中的“谷果畜菜”膳食模式与现代营养学的“金字塔”模型大同小异,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只有饮食结构上多元化,并且各种食物达到一定量的比例与平衡,才能保证人体基本的健康状态。

2.饮食分类与养生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学说之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均可以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类别,《黄帝内经》首次按食物的性味将食物归纳于五行中,并按照五行对应五脏的理论,调和人体阴阳气血,以达到养生食疗的作用。《灵枢·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黄帝内经》认为饮食五味对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补益作用,肺属金,脾属土,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互相之间可以相生相克,对于不同体质的人群而言,

他们的脏腑气血倾向皆不同,因此通过进食相应的五味食物,有助于平衡脏腑气血,提高机体的组织功能。对于现代人而言,其指导意义主要包括:不同体质人群的饮食宜忌,四季养生饮食宜忌,以及五脏不同疾病的人群饮食宜忌。例如患有脾胃系统疾病的人,在五脏中对应脾脏,脾在五行属土,可能会克制五行中的水,即如果脾胃系统有问题,可能会使肾脏系统的相关机能失调,因此要通过多进食咸味入肾的食物来调节。根据中医理论,大自然的四季也是划分为五行的,其中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四季交替为土。每个季节时段,人体脏腑气血会有不同的盛虚状态,例如春天木旺肝气盛,肝气不足的人应该进食较多的酸性食物,例如山楂、酸枣仁等,而肝气过旺的人则应该减少酸性食物,多食甘性食物,例如山药、大枣等。除了季节的五味偏颇外,不同体质的人群也应该进食不同类别的食物。例如阴虚体质的人,或者肝气亢盛的人,忌吃温补的食物,例如韭菜、狗肉等,宜吃滋阴潜阳的食物,例如鲍鱼、牡蛎等。总体上来说,辛味的食物如生姜,能发散驱寒;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能清热燥湿;酸味的食物如酸梅,能收敛助消化;甘味的食物如大米,能补脾益气;咸味的食物如海带,能软坚补肾。

3.饮食与疾病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黄帝内经》中早已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不但吸收不了食物的营养物质,还会产生气滞湿阻痰凝,破坏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现代人最常见的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以及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在《黄帝内经》中也早已提及它们与饮食的关系。《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可见如果长期进食高热量或肥腻的食物,就会容易化痰生湿,郁而化热,痰瘀互结。因此从养生角度看,饮食应该在蔬果和肉食合理搭配的基础上,饮食有节,尽量清淡,减

轻肠胃的负荷,增强肠胃的吸收消化功能。以肥胖为例,现代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膳食主要体现为热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高与失调,并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饱、偏食等有关。《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过多摄入某种性味的食物,只会引起其余脏腑功能的受损,气血不能正常运化,食物精华反而会沉积于体内,形成过多的脂肪。因此,在《黄帝内经》的启发中可知,肥胖的防治主要包含三点:一是清淡少食,食之以度;二是多食健脾胃助消化吸收的食物,例如山药、木耳、红薯等;三是五味均衡,谷果畜菜适量,谷可选粗粮,果可选酸果,畜肉尽量少选肥膏,菜宜绿蔬。再例如糖尿病,《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表明消渴跟过多吃用甘美之食物有关,脾胃系统不能及时转化为气血,即化为内部的郁热,消耗机体阴津,再加上味过于甘会导致肾气不衡,因此会出现口干渴、多饮、多尿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二、《黄帝内经》饮食观与现代营养学的比较

《黄帝内经》饮食观以五行学说为基础,结合生活膳食实践创造了“谷果畜菜”膳食模式,这种饮食观是宏观整体的,源于中医的基础理论。食物不但能提供营养,充饥填肚,也能调理气血,养生防病,为后世的“药食同源”思想提供了向导。

而现代营养学是在现代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以人体营养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现代营养学是微观的,侧重研究各种食物的营养物质。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以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以饮食为基本对象,研究膳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黄帝内经》所倡导的食养相当于现代的生理营养学,而食疗则类似于现代的临床营养学;《黄帝内经》提倡的四类食物组成的膳食结构与现代饮食金字塔也是相似的,并且均强调饮食结

构的平衡性,相辅相成;《黄帝内经》重视脾胃功能,强调饮食有节,与现代营养学强调消化道的正常运转是保证营养素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关键,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营养素吸收和相互拮抗的问题,共同指导着现代人的饮食养生。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黄帝内经》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注重饮食保健的个体针对性,强调无病以饮食养生,有病首先以饮食治疗,着重于食物的偏性,利用五行中的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来均衡搭配饮食。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内涵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同时,提出了五味食物对五脏疾病和气血运化的影响,并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提出食物的宜忌,从而使饮食保健以及食疗养生有了依据。现代营养学则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以七大食物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水、食物纤维)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注重不同群体营养素的供给,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此外,“食复学说”和“饮食禁忌学说”是现代营养学中没有而中医学独具的特色,是《黄帝内经》的两大贡献。

三、结语

《黄帝内经》不但是一部中医学经典着作,同时也记载了饮食养生的基本理论与观点。提出“谷果畜菜”的饮食结构基本模式,强调饮食均衡的重要性,它首次将食物按照五味进行分类并根据五行对应五脏,将五行的生克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推演食物的互相作用和不同脏腑疾病及不同季节的饮食宜忌,从而通过饮食指导养生保健。此外,《黄帝内经》还指出疾病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可供饮食防治现代常见病参考。与研究营养素为主的现代营养学相比,《黄帝内经》饮食观更注重宏观性和系统性,自古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由于东西方民众的身体素质和人文观念的不同,《黄帝内经》饮食观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中的饮食理论,借古通今,进一步探索适

合现代人生活的健康饮食模式与文化,在美食过程中兼顾养生保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食疗学论文: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中医食疗学论文: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饮食观的比较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着作,它不但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还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养生的基本观点,论述了饮食结构的基本模式,首创了食物分类方法,揭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食疗方法等。其以中医五行学说为基础,将食物与五脏对应分类,与现代营养学的“金字塔”模式既有相似,也有本质的区别。现代营养学强调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宜,能量、脂肪以及糖类的搭配均衡,合理饮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饮食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中医的饮食养生观强调人体阴阳五行的调和,气血运行的流畅,均以饮食的合理为基础,包括“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食饮有节”,“谨和五味”“阴阳平衡”.本文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指导,阐述其基本观点,与现代营养学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结合现代研究,分析中医的饮食养生观的科学性,对现代常见的饮食健康问题与疾病,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饮食观 1. 饮食结构与养生

成书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首倡中华民族基本的膳食模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包括麦、黍、稷、麻、菽,五果包括李、杏、枣、桃、栗,五畜包括牛、犬、羊、猪、鸡,五菜是指韭、薤、葵、葱、藿。谷物富含淀粉、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蔬果富含各种纤维和维生素,是机体维持组织功能正常的不可缺少物;畜物富含各种蛋白质,是机体所需氨基酸的重要补充途径。在五谷杂粮为主食的基础上,加以不同的肉食和蔬果搭配,达到均衡饮食,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可见这种“谷果畜菜”膳食模式的科学性。除了总体上显现了其搭配的合理性外,每一类的食物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主食的五谷杂粮为例,小米性味甘凉,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有丰富的烟酸、胡萝卜素,有补虚损、除湿利尿、益脾和胃的作用,对消渴口干、腰酸膝软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糯米性甘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磷、铁等,性味甘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可治烦渴尿多等症;小麦性甘凉,除一般的营养成分外,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 和维生素E,包括卵磷脂、精氨酸等,具有健脾胃清虚热的作用,适合于心烦不宁、失眠狂躁的人群。奠基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现代营养学与《黄帝内经》中的“谷果畜菜”膳食模式基本相似,其推荐的“营养金字塔”模型,

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

1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 饮食养生,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过程。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具有补益养生的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固齿、强筋、益寿等功用。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具有匝要意义,构成了中药养生学一个虫要组成部分。 饮食治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祛邪和扶正。 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法和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食节的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包括全面膳食,而不偏食;食量有限,而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 饮食宜忌又称食禁,实质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要“审因用膳”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整体观和中庸等方面。包括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调理阴阳营养观、食药一体营养观和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中医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与自然界相通相应,同受阴阳法则之约束,同遵运动变化之规律。自然界产物之味与机体脏腑有特定的联系和选择作用,有“所克”,“所制”,“所化”等功用。可运用食物来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调理阴阳营养观,中医认为,机体失健或罹患疾病,乃阴阳失调之故。或阴阳之偏盛,或阴阳之偏衰。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是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食线一体营养观,中医认为,药物与食物同一来源,性能相通,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 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包括浑素搭配,全面膳食,讲究浑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审因用膳,根据不同年龄、地域、体质、职业、信仰和病惜合理、合情饮食和辨证用膳 3简述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包括性(气)、味、升浮沉降及补泻等内容。食物的性能来自于长期的生活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是食物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的概括,也是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中医饮食营养学了解的主要方面。 古人按寒、凉、温、热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性质,即寒凉类,平类,温热类。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

中医饮食保健学试卷(总)[学习资料]

中医饮食营养学试卷(总)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2清补法: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3中医饮食营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或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丝瓜络:丝瓜煮熟后,去皮所留之网状纤维,燃炭后有通络作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4.峻补法:是应用补益作用,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 5中医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饮食和节制饮食。 2.中医饮食养生: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护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饮食治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和。(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 4.生姜功效为、、。(发表散寒健脾止呕解表) 3.饮食配伍基本分为和两方面。(协同拮抗) 2.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和。(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 2.饮食的作用有、、和。2.预防作用,滋养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治疗作用 5.五汁饮由、、、、五种鲜汁组成。(梨汁、鲜藕汁、鲜笋根汁、荸荠汁) 2.芳香系指食物的特殊嗅味,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等作用。(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 3.饮食的治疗作用包括三方面:、、。(补益脾脏泻实祛

邪调整阴阳) 三、选择题(每空1分) 2.食药结合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它编辑成书约在:A.清代B.汉代C.周代D.先秦E.唐代2B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有()。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B.调理阴阳营养观C.食药一体营养观 D.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E.以上都是1、ABCDE 6.下列属相杀配伍的是: A.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 B.蒜能减轻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 C.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如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清除。 D.生姜能减轻或清除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等。 E.以上都不是。6BD 11.禽类动物中,营养价值比鸡肉好,被人称为“动物人参”,具有健脾消积,滋补肝肾作用的是()。 A.鸭肉B.鹅肉C.鹌鹑D.胡萝卜E.麻雀11C 13.过食胡萝卜会引起(),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与胡萝卜素有关。 A.黄皮病B.黄疸C.肝炎D.癞皮病E.以上都不是13A 26.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功效的食疗方是()。 A.山萸肉粥B.天门冬粥C.双耳汤D.枸杞肉丝E.法制黑豆26A 30.既可补肾精不足,又可益肾阴的食疗方是: A.山萸肉粥B.天门冬粥C.双耳汤D.枸杞肉丝E.法制黑豆30E 3.食物的性能,包括()等内容。 A.气B.味C.归经D.升浮沉降E.补泻3ABCDE 8.清暑利尿解渴的食疗方“三皮饮”,是由()组成的。 A.丝瓜皮B.苦瓜皮C.黄瓜皮D.冬瓜皮E.西瓜皮8CDE 14.鸡内金具有()的功效。 A.健脾消食B.止遗溺C.化结石D.下气回乳E.杀虫解毒14ABC 5.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的食物有()。

10山东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402)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和现代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能够在医院、社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营养学实践。 (2)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中医学食疗药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营养临床诊疗知识。 (6)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 (7)熟悉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 (8)熟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能力要求 (1)具有对各类人群进行营养宣教、营养评估、营养指导、编制营养食谱的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及证候进行中医食养食疗指导的能力。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食物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的营养设计与鉴定。

(4)具有对食品中各种污染物、添加剂、天然有毒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抢救的方法和技能。 (6)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9)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3. 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职业素质:热爱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事业,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2学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2学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导自学) ●灵枢·天年(指导自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即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生命之意;全形,保全形体之意。 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养生、摄生、道生。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生思想和方法等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调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 【教学内容】 1.上古之人长寿及《内经》时代人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3.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过程,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人始生的物质基础。 8.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脏腑功能活动与人之生长壮老及寿夭的关系。 一、原文导读 《素问·上古天真论》 [篇解] 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以周代而言,上古指史前的远古时期。王冰注:“玄古也。”玄,远也。 天真:有三说,即: 1、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杂 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

1 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 饮食养生,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过程。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具有补益养生的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固齿、强筋、益寿等功用。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中药养生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治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祛邪和扶正。 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法和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食节的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包括全面膳食,而不偏食;食量有限,而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 饮食宜忌又称食禁,实质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要“审因用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 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整体观和中庸等方面。包括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调理阴阳营养观、食药一体营养观和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中医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与自然界相通相应,同受阴阳法则之约束,同遵运动变化之规律。自然界产物之味与机体脏腑有特定的联系和选择作用,有“所克”,“所制”,“所化”等功用。可运用食物来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调理阴阳营养观,中医认为,机体失健或罹患疾病,乃阴阳失调之故。或阴阳之偏盛,或阴阳之偏衰。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是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食药一体营养观,中医认为,药物与食物同一来源,性能相通,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 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包括浑素搭配,全面膳食,讲究浑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审因用膳,根据不同年龄、地域、体质、职业、信仰和病情合理、合情饮食和辨证用膳 3 简述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包括性(气)、味、升浮沉降及补泻等内容。食物的性能来自于长期的生活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是食物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的概括,也是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中医饮食营养学了解的主要方面。

中医饮食保健学试卷(总)学习资料

中医饮食保健学试卷 (总)

中医饮食营养学试卷(总)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2清补法: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 3中医饮食营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或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丝瓜络:丝瓜煮熟后,去皮所留之网状纤维,燃炭后有通络作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4.峻补法:是应用补益作用,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 5中医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饮食和节制饮食。 2.中医饮食养生: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护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饮食治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 和。(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 4.生姜功效为、、。(发表散寒健脾止呕解表) 3.饮食配伍基本分为和两方面。(协同拮抗)

2.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和。(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 2.饮食的作用有、、和。2.预防作用,滋养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治疗作用 5.五汁饮由、、、、五种鲜汁组成。(梨汁、鲜藕汁、鲜笋根汁、荸荠汁) 2.芳香系指食物的特殊嗅味,芳香性食物一般具 有、、、、等作用。(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 3.饮食的治疗作用包括三方面:、、。(补益脾脏泻实祛邪调整阴阳) 三、选择题(每空1分) 2.食药结合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它编辑成书约在: A.清代B.汉代C.周代D.先秦E.唐代2B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有()。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B.调理阴阳营养观C.食药一体营养观 D.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E.以上都是1、ABCDE 6.下列属相杀配伍的是: A.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 B.蒜能减轻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摘要:“医学圣经”--《黄帝内经》为我们的健康之树备下了肥沃的土壤。《黄帝内经》并不主张得了疾病后才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节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而除去未病。为了使人们更好的了解《黄帝内经》中养生的奥妙,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养生应“因人施养”,首先交给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养生,其次介绍人体应顺天时四气而养生,而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给予人们最忠实的告诫“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 关键词:因人施养,天时四气,生物钟,养生 前言: 许多人为自己每天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固执地坚持今日事今日毕,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的品质。其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上了生活的当。很多人挤时间的方法是加班,甚至成为熬夜一族。且不说第二天你是否会因为效率低下而再次加班,直到休息时间被占用,让你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的轨道。而原本健康的身体,今天被你消磨一点,明天被你折损一些,牢固的墙体在你日积月累的持久战中,渐渐坍塌溃散。原本100岁的生命长度,被你经营到70岁就提前终结了。试想,这30年的时间,是需要怎样的一个挤法才能产出的。而且还是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挤得越厉害,往

往落差的年限也就越大。所以说,养生和做事一样,做事不仅是做事方式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养生也不仅仅是吃什么,进行什么样运动的问题,更在于在合适时间进行合理养生的问题。养生,需要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分别阐述了“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顺天时四气以养生”及“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教导人们关注养生,储蓄健康,为健康保值。 一、不拘一格,因人施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吃了相同的东西,一个人没事儿,而另一个人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之间在体质、年龄、性别等不方面不同,对病菌的耐受能力不一样,对同一个事物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应当以辩证思想为指导,因人施养,这其实也是《黄帝内经》所主张的一个养生观点。 因人施养,是根据不同人的年龄和体质进行护理、保健。 按照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保健方式。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精气,它制约着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对此,《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以百岁为期,以十岁为一阶段,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表现及生理特点,“人生十岁,五脏始定,

营养学专业培养方案

营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和中国传统营养学、营养管理及膳食制作的理论与技术,能从事大、中型膳食集团和饭店餐饮部门的营养指导与干预、食品工业产品营养设计与质量控制、个人营养与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营养人才。亦可在中、高等相关院校从事营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形势与政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 2.系统全面地掌握现代营养学和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不同人群的营养指导与干预;掌握膳食设计科学理论,并具较有熟练的膳食制作实践技能;掌握现代膳食集团的相关管理理论与知识。毕业时,本专业毕业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达到高级营养师、中级及以上烹调师水平,可通过国家考核鉴定,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专业英语会话能力,毕业时达到学校要求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一般方法,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三、主干学科: 营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四、主要课程: 普通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安全与卫生、营养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烹饪工艺学、卫生统计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综合实习、毕业论文、暑期社会实践 六、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化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营养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功能食品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安全与卫生实验、中医学基础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烹饪学基础实验、烹饪工艺学实验、食品检验实验、营养学基础实验、免疫学原理与应用实验、生命期营养实验、病理学基础实验、中医饮食营养学实验、毒理学实验、临床营养学实验、药膳学实验等。 七、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理学学位 九、课程结构: 通修课36.5学分 学科基础课55.5学分 专业核心课11.5学分 专业选修课36.5学分 公共选修课6学分 实践课程25学分 总学分171学分,其中理论课总学分129.5学分,占总学分76%,实验(践)课程41.5学分(其中必修实验16.5学分),占总学分24%,选修课比例32%。

中医营养学第五章各种食物分类

中医营养学王红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五章常用食物 第一节谷薯类 1、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①粳米锅巴200克(磨成粉),红糖100克,调服,治脾胃不调。 ②粳米100克,薤白50克,煮粥,治脾虚泄泻和呕吐。 2、籼米:又叫南米、机米,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 功效: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3、糯米:又叫元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 糯米加山药粉同煮,能健脾益气。 4、粟米:又叫小米、黄米。味甘、咸,性凉。归脾胃肾经。 功效:益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益气(主要是用力过后补气,如妇女刚生完孩子);养血(主要是产后气血不足)。 小米150克,羊肉250克,熬汤,用于产后补气养血。 小米煮后上面漂浮的一层称为小米油,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婴儿服用。 5小麦:又叫淮小麦,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心气不足会导致心烦意乱,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5个,水煎服。 6、大麦: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大麦茶中含有尿囊素,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 7、燕麦:又叫雀麦、野麦。味甘,性平。归脾肝大肠经 功效:和脾益肝、滑肠、止汗、催产。 注意孕妇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流产 8、荞麦:又叫乌麦,荞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 毒疗疮。 荞麦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血脂、血压。 9、玉米:又叫苞米,包谷。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玉米须煮水,能治疗水肿,小便不通。 玉米面、小米面、大豆粉等量混合做成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玉米不能长期单独服用,否则会营养不良。 10、高粱:又叫蜀秫。味甘、涩,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脾止泻、化痰安神。 注意:正常人多吃能导致便秘。 11、青稞:别名油麦、青稞麦。味咸、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 12、薏苡仁:又叫薏米、苡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30克,黑豆50克,乌梅10个,水煎服,治疗肺痈、肺炎。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 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在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呼吁春天不打渔即在生物的繁殖期尽量不去伤害他们,这是现代养生对“春生”的解释。 2、运动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和于术数,各种养生方法既要符合技巧的要领,更要符合一定的量与度,不正确、不及或太过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提倡适度劳动,如男耕女织。当然这些劳动不等于运动,所以人们还是要进行适度的保健运动以强身健体。我国传统养生运动中太极拳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项。各类文献表明,太极拳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作用(3)。传统保健运动和劳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解。 当然现代养生,学者们也提出了有氧运动这一理论。有氧运动可以更好的锻炼身体、排除体内毒素并且使机体产生更多可抗衰老的物质。这些神奇的功

养生康复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内)

养生康复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内) 一、学科简介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规律、增进健康、延缓衰老、预防伤病和促进功能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 中医养生康复学学科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为中医营养教研室(1984年),本学科和教研室均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首创。1985年开始招收中医营养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起开始招收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主编、参编了《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养生学》等全国性教材,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本学科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近年来,中医养生康复学科承担了国家民政部、科技部及北京市中医局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本学科的建设为培养硕土研究生和博土研究生(现归属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国内同类学科处于领先水平。本学科主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医养生康复和营养方向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研究方向 1.中医营养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2.中医营养文献的研究 3.中医养生及延缓衰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4.中医康复与老年病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三、培养目标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营养和养生康复的科研与临床工作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拟申报公开授课的新开课程 3.选修课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修。 4.跨专业学习课程 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要求 1.科研实训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境内)》执行。 2.临床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临床实践,可跟随导师本人或其他老师出门诊,跟诊时间不少于100小时/3学年,写出不少于2千字的心得体会或病案分析。

中医饮食营养学各章节练习题

《中医饮食营养学》各章节练习题 上篇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营养 2. 中医饮食营养学 3. 中医饮食养生 4. 中医饮食治疗 5. 中医饮食节制 二、填空题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和―――。 三、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②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 ③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种物质 ④介于药食之间的天然物质⑤以上都不是 2. 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①食养②食补③食疗④食节⑤食用 3.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饮食禁忌内容包括: ①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的禁忌②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③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④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 ⑤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4.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有: ①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②调理阴阳营养观③食药一体营养观 ④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⑤以上都是 四、问答题 1. 谈谈你对调理阴阳营养观的理解。 2. 试述食疗与药疗的关系。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2. 《伤寒杂病论》中采用不少食物用以治病,其中的――――和―――都是典型的食疗处方。 3. 三国时著名神医华佗,用―――治疗严重蛔虫呕吐病例获愈,开了食疗用于―――的先例。 4. 现存最早的营养疗法专篇是――代,――所著―――中“食治”专篇。 5. 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是――代―――所著。 6. 宋陈直撰―――是一本―――治疗保健学著作。 二、选择题 1. 火的应用使人类能吃熟食,熟食的益处: ①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②扩大了食物的来源 ③改变了营养状况,促进了大脑的发育④消毒灭虫⑤促进骨骼发育 2. ()时期,开始设置食医和食官。 ①夏朝②商朝③上古时代④周朝⑤秦朝 3. 食药结合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它编辑成书约在

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终审稿)

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 饮食养生,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过程。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具有补益养生的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固齿、强筋、益寿等功用。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中药养生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治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祛邪和扶正。 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法和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食节的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包括全面膳食,而不偏食;食量有限,而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 饮食宜忌又称食禁,实质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要“审因用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2?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整体观和中庸等方面。包括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调理阴阳营养观、食药一体营养观和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中医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与自然界相通相应,同受阴阳法则之约束,同遵运动变化之规律。自然界产物之味与机体脏腑有特定的联系和选择作用,有“所克”,“所制”,“所化”等功用。可运用食物来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调理阴阳营养观,中医认为,机体失健或罹患疾病,乃阴阳失调之故。或阴阳之偏盛,或阴阳之偏衰。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是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食药一体营养观,中医认为,药物与食物同一来源,性能相通,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 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包括浑素搭配,全面膳食,讲究浑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审因用膳,根据不同年龄、地域、体质、职业、信仰和病情合理、合情饮食和辨证用膳? 3?简述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包括性(气)、味、升浮沉降及补泻等内容。食物的性能来自于长期的生活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是食物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的概括,也是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中医饮食营养学了解的主要方面。

功能食品考试题库

食品科学专业《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试题库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2、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3、Fischer值:是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基酸的摩尔比值。 4、牛磺酸:又称2——氨基乙磺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5、膳食纤维定义: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6、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7、何为ADI;是指人类终身每日摄入该物质后而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计量,以人体每公斤重的该物质摄入量表示。 8、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9、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10、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的肿块。 11、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12、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13、学习: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14、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16、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 17、肥胖症:是指机体由于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引起体内脂肪沉积量过多,造成体重增加,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化得病症。 二、填空(每个空一分,共20分) 1、功能食品属于食品,食品的基本同性决定了食品必须有营养。同时功能食品也应使人们在食用时具有感官享受,而功能食品更重要的是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性的功能(第三功能)。 2、功能食品按食用人群可分为特殊生理需要人群;特殊工作环境和工种人群。 3、目前我国具有 27 种功能的食品可以申报保健食品。 4、功能食品的检测一般要进行感官检查、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毒理学评价、保健功能评价、卫生学检验、稳定性检测。 5、属于功能性食品基料的活性肽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进钙吸收肽和易消化吸收肽等 6、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 7、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8、SOD是金属酶,根据其金属辅基成分的不同,可将SOD分为三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岐化酶和铁超氧化物歧化酶。 9、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包括三大类:纤维状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基质碳水化合物(果胶类物质);填充类化合物(木质素)。 10、功能性甜味剂分为四大类:(1)功能性单糖;(2)功能性低聚糖 (3)多元糖醇;(4)强力甜味剂。

中医饮食营养学第4次作业

《中医饮食营养学》第4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乌贼,李时珍称之为血分药,其功效不包括: [1分] A.养血 B.滋阴 C.通经 D.制酸 E.排毒 2. 能够益气升阳,养血补虚的食疗方是: [1分] A.春盘面 B.人参粥 C.补虚正气粥 D.人参莲肉汤 E.黄芪汽锅鸡 3. 能够养血滋阴,又能制酸的食物是: [1分] A.荔枝 B.花生 C.牛肉

D.带鱼 E.乌贼鱼 4. 既可清热散血,又能益阴补髓的是: [1分] A.慈菇 B.桃子 C.空心菜 D.螃蟹 E. 以上都不是 5. 可养血补虚,止血安胎的食疗方是: [1分] A.当归羊肉汤 B.归参山药猪腰 C.糯米阿胶粥 D.龙眼酸枣仁粥 E.蜜饯姜枣龙眼 6. 葡萄制干后,……的含量相对增加: [1分] A.维生素B2 B.糖与铁质 C.氨基酸

D.水份 E.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分] A.花生衣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B.使用花生衣后能迅速止血 C.花生衣能抗纤维蛋白的溶解 D.花生衣能抑制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 E.以上都不是 8. 鸡肉不能用于……的食疗。 [1分] A.骨蒸潮热 B.肝阳上亢 C.脾虚泄泻 D.消渴 E.遗精 9. 下列关于鹌鹑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 A.可用于小儿疳积的食疗 B.可用于肝肾阴虚的食疗 C.可用于外感病的食疗

D.可用于冠心病的食疗 E.可用于泄痢患者的食疗 10. 既能健脾消积,又能滋补肝肾的食物是: [1分] A.鸡肉 B.鹅肉 C.鹌鹑 D.马铃薯 E.桂鱼 11. 既能益气补虚,又能和胃止渴的食物是: [1分] A.鸡肉 B.鹅肉 C.鹌鹑 D.马铃薯 E.桂鱼 12. 发芽马铃薯中的有毒物质是: [1分] A.淀粉 B.龙葵碱 C.5-羟色胺

饮食营养与卫生试题样卷(A)

试卷代号: 《饮食营养与卫生》试题 (A卷) 2010年10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基本代谢 2、INQ 3、膳食指南 4、蛋白质的变性 5、中医饮食营养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能产生多少千卡能量() A.3 B.4 C.9 D.7 2.蛋白质主要以哪种形式被吸收() A.多肽 B.多糖 C.氨基酸 D.葡萄糖 3.成人摄入混合膳食时,因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 )

A. 5% B. 10% C. 15% D. 20% 4.以下属于贫铁食品的是() A.牛奶 B.黑木耳 C.猪肝 D.猪血 5.骨质疏松症首选营养治疗是()。 A.补钙 B.补充维生素D C.补充氟化物 D.补充降钙素 6.果胶主要存在于以下哪类食物中?() A.谷类 B.水果 C.禽畜肉 D.乳类 7. 我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是在()。 A.1982 年 B.1986 年 C.1992 年 D.1997 年 8.下列牛乳和母乳比较中正确的陈述是( ) A.牛乳的乳糖含量低于母乳 B.牛乳的钙含量低于母乳 C.牛乳的酪蛋白含量低于母乳 D.牛乳的脂肪含量低于母乳 9. 以下为必需氨基酸的是()。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丝氨酸 D. 蛋氨酸 10. 一成年男子身高1.80 米,体重81 千克,其BMI 为( ) 。 A.18 B.20 C.22 D.25 11、一般情况下,人在饥饿时能量主要来源是() A、肝糖原 B、肌糖原 C、消耗体内脂肪 D、蛋白质 12、下列哪一类维生素不是水溶性维生素?()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