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社会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案主问题有三类:环境、心理、环境与心理。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个案社会工作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目标。把案主问题归结于环境时,较多采用福利救济模式;归结为心理时,则强调深层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而归结为环境与心理时,则以环境为契机,以心理健康为目标。2、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个人或家庭(1)有效地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2)预防原有困难或问题的再度发生;(3)预防新的困难或问题的产生;(4)增加案主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5)发挥案主的潜在能力以增强其社会生活功能。概括而言,一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二是帮助案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助人自助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即提高案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1)改变生活态度;(2)改变行为方式;(3)改变心理动机;(4)强化生活适应能力;(5)发展潜在能力。三、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学科定位) 1、社会工作的基本立场是改良而非革命。 2、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主要作个人与家庭的调适,集中于微观层面,是复健性质的工作,更强调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而不是改造。 3、社会工作是社会的稳定器,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必要环节。四、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 1、早期的慈善服务。英国的济贫法、查默斯牧师创造的“程序指引”救济理沦、美国“改进贫穷状况协会”。 2、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英国慈善组织协会,他们聘用了“友善访问员”,强调对每一个个案进行深入的调查,在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友善访问员的培训,促使个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产生。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 1929年米尔福特大会,表明不同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相继采纳了个案社会工作的原理、原则与方法,结集到个案社会工作的大旗下,使个案社会工作演变成一种可以适用于不同工作领域的普遍的工作方法。

3、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20叶纪初期的“环境学派”、30年代的“诊断学派”及随后的心理与社会学派。五、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1、传统的个案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有二类:专门的个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其他机构中的个案社会工作部门。2、其他机构中的个案社会工作部门包括医疗卫生、学校教育、社会福利、娇治服务等方面个案社会工作实施。

第二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个案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价值观是专业特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个案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性,掌握个案工作具体的专业价值与专业伦理。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社会工作哲学 1、社会工作与哲学的关系社会工作作为具体从事助人的操作性专业,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信念的具体表现。价值、目标、认可、知识和方法已经被公认为是社会工作实施的五大要素:其中的哲学(价值)和知识更被社会工作界视为是两个同样重要和最优先的基石。 2、社会工作哲学的内容当某一专业具有一套哲学观点和信念,并能以集体良心来执着于那些信念时,我们称之为专业哲学。根据基思-卢卡斯的意见,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有三个支柱:即人道主义、实证主义与乌托邦理想。二、社会工作价值 1、价值的定义与特点价值是人对事物的—种评价,是区分好坏、高低、善恶的标准。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同样,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也有其基本的价值倾向,这种价值倾向决定了这一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主观性,它表明的是一种选择偏好,未必有言之成理的依据。—种社会或文化的价值不是通过经验证实,而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让其成员接受并代代相传的。 2、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价值是为社会工作专业所抱持的一套有关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可能不可验证)的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在日常的实施活动之中,并提供了专业实施的方向和准则。 3、社会工作价值的具体内容社会工作的具体价值是从众多传统价值中挑选出的一组符合专业特性的信念,它为社会工作专业所珍视、认同和共享。戈登和比斯提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的经典表述是在社会工作界所普遍接受的。据研究,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西方社会工作偏向于重视个人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倾向。三、社会工作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及其意义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依其哲学信念和价值取向发展而成的一套伦理实施细则,是社会工作者来表征专业特征并指导其行为的一组道德准则或标准,是引导与限制助人活动的依据。2、社会工作伦理冲突及解决原则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是一个系统,系统和次系统,或次系统之间难免会发生优先性冲突的困境。雷默讨论了在对个人和家庭作直接服务时可能遇到的伦理难题以及解决的标准。

第三章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任何专业都要有自己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的形成表明个案社会工作已把其它社会科学中的理论与知识,根据社会工作的目标,融会贯通为一个独立的、密

不可分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式把价值、知识、技术、方法综合为一个总体框架,以提供个案社会工作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思路。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对实践的意义,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结构,了解传统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理论。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理论的意义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2、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与意义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从历史看,社会工作吸收了哪些社会科学的理论与知识。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包括巴特利特、施柏龄、费雪尔的不同分类。三、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社会工作理论分为基础理论与实施理论,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又分为预估理论与干预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实施理论四种社会工作实施理论。四、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功能派功能派的代表人物、功能派的人性论、对社会工作机构作用的定位、对实施程的重视。心理与社会学派心理与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人在情境中”的系统理论、对心理因素的强调、对环境因素的强调、实施的特点。 3、问题解决派问题解决派的代表人物、对问题成因的基本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派的特点。 4、行为修正派行为学派的代表人物、行为学派的类别、行为修正的技术、行为学派的特点。 5、其他个案社会工作危机调适的短期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第四章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

学习目的和要求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就是个案社会工作的操作程序与具体步骤。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为个案社会工作的开展指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通过本章学习,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工作步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申请与接案接案接案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案主问题的初步评估,根据机构的功能和目标,决定案主是否能被接受为服务对象。2、处理申请的三种方法 3、接案时的主要工作接案时的主要工作准备、建立初步关系、初步收集资料并作出初步的预估、转案等。4、外展个案社会工作的接案方法二、研究与资料收集1、研究与资料收集在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之前,必须先对问题有充分了解,以便“对症下药”。因此第二个步骤的主要工作即是全面收集与案主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2、资料的来源需收集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与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指通过与案主的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间接的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同事、邻居或其他有关机构时所获得的资料。3、资料包括哪几个方面案主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因素是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惠特克认为这主要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环境体系等四个方面。三、诊断与服务计划诊断诊断就是透过对问题的了解,发现协助和治疗的方向。 2、诊断的主要内容诊断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案主问题的真相、特质、症结所在、起因以及对案主的影响。(2)详细认识案主的人格、所在的环境及其社会关系。(3)发现解决问题的阻力和助力以供处理问题时参考。 3、诊断的具体项目诊断的具体项目(1)问题性质的确认;(2)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3)案主个人生活经历与行为特征;(4)案主对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能力的评估。4、诊断摘要工作者把诊断情况作一

结论,这种结论叫心理和社会诊断性评估。这种评估报告应是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把有关的各项内容加以综合的说明与分析。5、诊断的原则6、服务计划在诊断的基础上可以制订治疗方案即服务计划。一套合理的解决及处理问题方案包括治疗的范围、目标、深度、进度、使用的方法和须运用的资源等。7、服务计划的主要内容服务计划主要包括(1)提供的服务的性质;(2)案主的问题、需要与目标;(3)最适合满足案主需要的服务单元;(4)服务的结构化;(5)具体处置的方式。四、服务与治疗过程 1、治疗治疗就是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的实行过程,这是个案社会工作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2、治疗要达成的目标 (1)协助案主自我了解,探索自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格、发挥潜能、自立以解决自身的问题。(2)协助案主调整社会关系以解决问题。(3)、协助案主去除环境阻力,改善环境,给予适度的经济协助或其他社会资源以助其解决问题。 3、治疗的两种方式服务或治疗的方式可以分成直接治疗与间接治疗两类。五、结案与评估1、结案结案是指个案工作者与案主的专业关系结束前的处理工作,是整个个案社会工作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

2、结案的几种情况结案最理想的情况是解决了案主的问题。但有时结案并非意味着案主问题的彻底解决,有时甚至会突然结案。

3、结案时案主可能的情绪反应

4、结案时的主要工作

5、评估评估是工作者总结工作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必要的工作步骤。

第五章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是个案社会工作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称为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个案社会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性质、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个案工作者的专业自我、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性质 1、专业关系的界定在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案主结成一种专业关系,个案社会工作的关系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专业关系。 2、专业关系的性质 (1)形成的目的明确。(2)专业关系是一种职务关系,而非私人关系。(3)

工作者与案主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只是手段,绝对不是目的。(4)专业关系不允许工作者在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获得个人的心理满足。(5)专业关系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6)专业关系要求工作者提供专业性服务。(7)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主要职责在工作者。3、专业关系的意义(1)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是助人工作的基础。(2)专业关系也是个案社会工作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中介。(3)工作者的同感、接纳与真诚是达成与案主专业关系的必要条件。

4、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1)关心他人;(2)承诺与职责;(3)接纳与期望;(4)同感;(5)真诚与一致性;(6)权威与权力;(7)目的。

5、专业关系的动态性专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案主和个案工作者之间感受和态度表现交互反应的一个过程,案主把他的各种内在心理需求,以口语或非口语的方式传达给个案工作者;而个案工作者在敏锐地察觉并试图了解后,再反应给案主;然后案上再以口语或非口语的方式,对个案工作者的言行作出反应。这一来一往的互动过程,使得关系的性质随着互动而不断地变化发展,专业关系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二、个案工作者的专业白我 1、专业自我个案工作者作为一个专业人土在从事专业工作时,必须尽力表现出承担着专业职责的“专业自我”。首先,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各种反应应保持相当的理性;其次,个案工作者的任何反应均应为了协助案主工作;再次,个案工作者对待案主必须以高度客观和中立的态度。 2、个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1)是一个成长中的人;(2)有自我分析的能力;(3)有影响案离的能力;(4)有协助他人的意愿;(5)有相当的勇气;(6)有相当的敏感度。三、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 1、案主在求助过程中的心

理需求(l)需要被视为独特的人。(2)有表达内心感受的需求。(3)需要被视为一个有价值、有个人尊严的人。(4)需要获得关切和了解。(5)对个人的问题,希望能不受批评或指责。(6)对自己生活的种种,有自我选择与决定的权利与机会。(7)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获得保密。 2、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2)接纳的原则;(3)承认的原则;(4)理解关怀的原则;(5非评判的原则;(6)案主参与与自决的原则;(7)保密性原则。 3、转移反应 4、反转移反应以及自我检查方法

第六章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态度

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有些基本条件不仅是建立专业关系所必须的,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这些条件主要不是一些技巧,而是工作者的态度,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个案工作的专业态度有进一步的感性了解。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一、具有治疗功能的基本条件在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中,尊敬、真诚、富于同感和表达简洁具体等是产生效果的关键。因为这四项基本条件不但能促进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关系的建立,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二、同感(同理心) 同感的界定及特点。达成同感的意义。同感达成的困难性。同感与同情的区别。测量同感程度的标准。达成同感与工作者人格的关系尊重 1、尊重的界定。 2、尊重的表现 3、尊重与工作者价值观的关系四、真诚真诚的界定。真诚的表现。缺乏真诚的危害。真诚与口无遮拦的关系。真诚与工作者人格的关系。五、简洁具体 1、简洁具体的界定。 2、怎样做到简洁具体。六、在治疗初期工作者易犯的错误在治疗的初期,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是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对案主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一阶段,表达“同感”是特别重要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作者在个案社会工作中正确的回应方式,我们有必要了解错误的回应方式。总的来说,错误的回应方式不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与对案主感受的回应,往往因为缺乏同感,否定了案主的感受、中止了探讨的话题,以致整个工作过程受到极大的损害。

第七章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

学习目的和要求个案社会工作主要活动有会谈、访视与记录等等。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种工作方法独特的目标、方法、程序、原则与技巧,以使个案社会工作达到理想的境界。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会谈 1、人际沟通 2、治疗性沟通 3、个案社会工作会谈 (1)个案社会工作会谈;(2)会谈的特点。 4、影响个案社会工作会谈的主要因素 (1)会谈的场所;(2)会谈的时间安排;

(3)会谈者的基本态度;(4)会谈者的主要工作方法;(5)非语言沟通技巧;(6)会淡的技巧。

二、访视 1、访视的界定在个案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情况与促使案主的转变,个案工作者常常前往案主的家庭、学校或工作单位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叫做个案社会工作的访视。2、访视的目的3、访视中注意的事项(1)明确访视的目标;(2)做好访视的准备;(3)选择访视的时间;(4)访视者的服装;(5)访视者的态

度。三、记录 1、记录的界定记录是指在工作者与案主的整个接触过程中,把案主情况及其处理过程详细记录下来,记录是个案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个案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之一。 2、记录的功能 3、记录的方式包括(1)录像记录;(2)录音记录;(3)文字记录。 4、记录的原则 5、记录的主要种类个案社会工作的记录大致可分为管理式记录与临床式记录。临床式记录又可分为过程式记录与摘要式记录。过程式记录又可分为逐字逐句的过程记录与概要式过程记录。 6、过程式记录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心理社会治疗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心理社会治疗法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过程、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理论背景心理社会治疗法的发展: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工作过程 1、开始接触 2、心理让会资料收集 3、诊断心理动态诊断(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自我防卫机制)、病因诊断、分类诊断。 4、治疗 5、结案与评估三、治疗方法 1、直接治疗的技术 (1) 非反映性治疗技术支持:工作者给予案主心理支持,激发与增强案主的自信、面对问题的勇气以及自我改变动机。专注的聆听、温情的语调、不时点头、友善的笑容都是表达支持的有效技巧,保证是支持中的重要手段。支持也可以是一些实物的帮助。直接影响:工作者通过间接或直接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来增强或减低案主的某些行为。根据直接影响的强度有强凋、提议、忠告、逼迫、实际干预五个由弱到强的直接影响方式。探索-描述-宣泄:探索就是引导案主叙述与其有关的情况。描述是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又是工作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描述还有助于案主情绪的宣泄。需要宣泄的负面的情绪包括愤怒和憎恨、悲伤、内疚感、焦虑等。 (2) 反映讨论的技术人在情境中的反映讨论:他人、健康及情境;决定、后果及变通;内省;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自我评估;对工作者与治疗的反映。心理模式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 2、间接治疗的技术 (1) 间接治疗的技术: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映讨论。 (2)在间接治疗中工作者的角色:提供者、找寻者、创造者、传译者、中间人、攻击性干预。四、理论特点 1、“人在情境中”的系统理论 2、研究、诊断、治疗中的技巧。 3、环境工作

第九章人本治疗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本治疗法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一、理论背景 l、人本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2、本治疗法的基本思想人本治疗法认为人的问题产生于人不能接受自我,不愿接纳自己的情绪、行为和需要,所以整个治疗的方

向是让案主接纳自我。治疗过程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工作者的真诚、无条件的接纳与同感,使案主处于一种不同于日常经验的真诚关系中,在这种不设防的状态下,案主更可能坦露与发泄平时掩饰的情绪与需要,从而增加自我了解与自我表达,最终产生自我接纳的效果。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人的本性罗杰斯对人的本性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善良的、理智的、仁慈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基于此信念,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不是在操纵一个消极被动的人格,相反的,是要协助当事人,让他的内在能力与潜质得以发展。 2、自我概念 (1) 自我概念的重要性自我概念是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法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他认为人的行为、情绪与心理是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2)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3) 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别是早年的成长体验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更是至关重要。 3、问题产生的原因(1)偏低自我概念许多有问题的案主就是因为拥有个偏低的自我概念。 (2) 偏低自我概念的形成—是理想自我过分严格,一是把他人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的理想自我。(3)偏低自我概念的影响一个低下的自我概念往往是当事人所无法容忍与接受的,这导致他否认自我、不喜欢自我、疏远自我、甚至痛恨自我。为了减少这种使人无法忍受的折磨,当事人往往采用自我防卫机制,以此自欺。同时当事人往往相信只要别人真正了解了他的自我,一定会同样不喜欢他并厌恶他,所以他小心的避免着暴露自我,惧怕他人拆穿他的“伪装”,拼命掩饰自我,这就产生了深深的不安全感与焦虑情绪。为了减轻这种焦虑情绪,他往往远离一切可能使他暴露自我的场合;他会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离群索居;在与人交往中过分敏感、无原则地讨好他人、言不由衷。 4、工作目标 (1) 整体目标自我概念的提出表明人本治疗法是一个整体的治疗方法,行为问题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如果把注意力过分集中于个别的表面性的行为问题的改善,则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案主的基本问题仍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2)具体目标三、方法与技术 1、治疗技术人本治疗法的关键在于通过工作者提供的真挚、无条条的关怀和同感解除案主的防卫,使他能重新体验、画对和处理自己以往不能接受,却又是发自内心最纯真的感受和意念。在这里,情绪的理解与宣泄是最重要的。工作者集中协助当事人去表达他对自己、他人及他周围事物的感受。二、工作者的角色工作者只是一个良好气氛提供者与协助者,而不能主导治疗过程。工作者的任务则是尽量协助案主了解和运用他门己的内在资源,使案主发现自我引导的本能。在治疗过程中,他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受导者身上。四、理论特点人本治疗法在治疗中的特点来自于其中心观念――自我概念。

第十章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任务中心介入模式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理论背景 1、任务中心治疗模式的发展历史 2、任务中心治疗模式的基本特点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人性观任务中心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与潜能,所以这—模式强调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2、有限目标任务中心模式所确立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外在的目标,而不是整体性的内存目标(如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它的目标是案主的问题,而非案主的个人成长。 3、问题的原因人的生活与成长可以看成—个不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

过程,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问题。而个案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协助案主界定任务,指导并鼓励案主达成任务,从而帮助案主处理某—-些生活上的任务。三、方法与技巧 1、如何界定问题任务中心介入模式是问题取向的。所谓问题,就是案主在社会生活上的不足之处。一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的条件。里德与爱泼斯坦把任务中心介入模式适合处理的问题分成七大类。 2、如何界定案主此模式中的案主必须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3、如何界定任务任务是解决案主问题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在任务的制订过程中必须兼顾案主的问题、案主解决问题的愿望以及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4、介入程序(1)任务中心模式的介入程序;(2)提高案主“履行任务”能力的程序。 5、技巧此模式非常强调沟通的作用。此外,终结也是此模式的一个治疗技巧。通过不断提醒案主还有多少时间,此种“时间无多”的感觉,促使案主觉得要更加努力;而“成功有望”的感觉,更鼓励案主发挥其潜能,使他更热心、更积极地履行他的任务。

第十一章行为治疗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为治疗法的理沦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理论背景 1、行为治疗法的历史演变(1)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反应制约理论(2)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制约理论(3)以班都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 2、行为治疗法的基本特点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人性观极端的行为学者如华生与史金纳的人性观是比较机械的。他们认为人完全是环境的产物,人没有什么自主和自由。 2、科学方法行为学派注重的是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其对行为的界定完全撇开了心理的感受,它所研究的问题行为必须是可见的、可量度的、可客观描述的。其疗效的评估与问题的确定都要建立在客观而标准化的观察与记录上。行为治疗法是众多治疗法中理论基础最单一和完整的。 3、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行为治疗法相对于其他治疗法,对专业关系的建立不太重视。在极端的行为主义者那里,甚至完全否定同感、真诚与接纳的必要性。而且不重视案主的自决,有操纵案主的倾向。三、方法和技巧 1、评估方案评估治疗的效果必须有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行为治疗法常用的评估方案有三种:A-B设计(又称前-后设计)、A-B-A-B设计(又称逆转设计)、多种基点设计。

2、治疗的策略与技巧(1)反应性治疗技巧:反制约、循序减敏法、嫌恶疗法、泛暴疗法。(2)操作性治疗技巧: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差别增强、相继渐近法、系列分解、惩罚。(3)综合性技巧:击败不做主义;采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模仿;敢于自表训练(角色扮演);松驰训练。

3、增强物;使用增强物应注意的事项。

4、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是指奖励的具体计划,如应在何时给予奖励。凡理想行为出现便给予增强是连续强化,只对部分行为作增强是间歇强化。间歇强化由于只选取部分理想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则必须确定选取的原则。选取的规则有许多,台固定比率程序、变动比率程序、固定定时程序、变动时距程序与高速率行为辨别强化程序等数种。

第十二章现实治疗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实治疗法的理沦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理论背景 (1) 现实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2) 现实治疗法的基本思想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人性观现实治疗法认为人是自主和自决的,因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类有一些基本的需求,如果人能通过负责任的行为满足了这些心理需求,则有助干他形成“成功的认同”(成功的自我形象),相反则会形成“失败的认同”(失败的自我形象)。此治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协助失败认同的人通过学习现实及负责任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迈向成功的认同。

2、控制理论控制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内在动力所引发,目的是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一个人之所以选择某一行为,是因为个人主观认定这是最适当的、较能满足需求或减低认知误差的。这是个人于当时作出的一个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一种病态或受环境控制的表现。既然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人的有意识选择,人也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不负责任的行为。

3、工作者的角色在治疗过程里,工作者是一个模范,也是一位教师。他负有示范、指导、监督的职责。三、治疗过程 1、与案主建立关系、查询案主的需要工作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很个人化地与案主相交,尽量表现出对案主的温情、体谅与关心。 2、询问及了解案主当前的行为工作者在此阶段中主要的任务是要引导案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当前的行为上。目的是要引导案主了解在他试图满足自身的需要时他做了什么。 3、行为评估工作者协助案主评估他的行为是否能满足他的需要及是否会导致成功的认同等。

4、协助案主制订行动的计划当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后果后,就需要制订计划,把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改变成为负责任的行为。工作者在这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协助案主制定一个合乎案主兴趣和能力的计划。计划应以合约的形式正式写下来,以便监督执行。

5、承诺在案主订立计划后,工作者要协助案主对计划作出承诺,即案主无论如何必须履行他自己所订下的计划。

6、不接受借口如果案主没有依照承诺履行计划,工作者是坚决不会接受案主的任何籍口的,也不会探究计划失败的原因,也不责怪案主。工作者引导案主订定新的计划并重新作出承诺。

7、排除惩罚包括不因案主的行为而有任何言语上的责备。工作者必须始终对案主的改变充满信心,不允许说责备性的话。 8、拒绝放弃工作者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他放弃时,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拒绝放弃既产生于对案主的信心,同时也为避免对案主造成伤害。四、理论特点 1、个人化投入 2、不重视感受,焦点集中在当前的行为3、否定医疗模式 4、不强调潜意识 5、焦点集中在现在 6、重视责任的概念 7、价值判断 8、着重计划

第十三章理性情绪治疗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理论背景 1、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2、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哲学性原则理性情绪法总体上要求人应该接受自己的现实限制,不以十全十美苛求自己。 2、人性观理性情绪法关于人性的看法。 3、基本假设(ABC性格理论) ABC 性格理论说明:人的情绪困扰,通常不是由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产生的,而是由人们对事物的观感而产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各种事物作出评估和解释,而沮丧与不快乐正是由这种评估和解释产生的。 4、11种非理性信念埃利斯提出人常有的11种非理性信念。涉及对他人的评价、成就、他人、世事、环境、灾难、责任、依赖、过去、他人的问题、处事态度等。 5、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特点总体上说在理性情绪治疗法中,工作者采用主动的、导向式和直示式的治疗方法,灌输给案主一套新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这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三、方法和技巧 1、治疗目标理性情绪法的目的在于使案主改变思想,放弃非理性信念,建立更理性的人生哲学,他们将来不再陷入情绪困扰中。 2、治疗过程理性情绪治疗法的治疗过程与治疗特点 3、工作者的角色理性情绪治疗法的治疗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 4、具体治疗方法理性功课、非理性信念教导表格等具体方法。

第十四章结构家庭治疗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结构家庭治疗法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理论背景 1、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2、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基本思想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家庭系统家庭是一个系统,在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有它特定的角色与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作为整体的家庭有着超越于单个家庭成员的结构,这个结构反映的是家庭成员的交往关系,而不是单个家庭成员个体的特质。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可以说是固定化了的关系。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次系统、边界、角色、责任分工和权力架构来具体把握家庭结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及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三、方法和技巧 1、进入家庭进入家庭的必要性、进入家庭的方式、工作者的三种立场与角色。 2、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等。 3、介入改变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结构、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第十五章联合家庭治疗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联合家庭治疗法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治疗技巧与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具体内容

一、理论背景 1、联合家庭治疗法的发展历史 2、联合家庭治疗法的基本思想二、基本假设

与概念 1、人性观萨提亚的人性观属人本主义流派,是乐观的。她相信每个人都有各种能力和资源使人能够过快乐和建设性的生活。 2、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意义、自我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低的表现 3、人的基本需要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与人的自我价值的关系,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人的基本需要满足的影响。 4、家庭规则家庭规则、不同的家庭规则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影响。 5、沟通形式沟通形式、家庭不同的沟通形式对家庭成员自我价值的影响。

6、人对事物的反应过程人对事物的反应过程表明,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才是问题。良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三、方法和技巧 1、原有家庭生活经验的整合早期家庭经验的重要性、对原有家庭生活经验整合的方法:家庭重整。 2、工作者的角色工作者的角色包括解释者、示范者与引导者。工作者的品质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四、理论特点联合家庭治疗法的特点与评价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班主任工作实务

班主任工作实务 班主任工作新视野 有人说: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是遗憾的,一位中小学教师不做班主任,就尝不到做老师的真正滋味。在教育生涯中,没有当过班主任,就没有自己“嫡系”的学生,就好比去一趟杭州没有去西湖,不够完美。班主任是是随着班级授课产生而产生的,在我国,班主任制度已经执行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选好班主任,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关键,一位优秀班主任,可以使一个差班变好,一位不称职的班主任会使一个好班变差。班主任要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班主任的社会角色 1、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是联系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纽带; 3、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4、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学生把班主任划分成几种类型:“保姆型”、“警察型”。我们不能搞“保姆式”也不能做“警察式”,要改变一种形象,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班华提出: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爱者、引领者。 介绍有特色的两位班主任:霍懋征、魏书生。 班主任教育劳动主要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是与学生的心理交流活动,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 二、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班主任既是严格的管理者又是仁慈的教育者。 一个好的班级,从专制开始到民主结束,班主任最好是仁慈专断型。在班级中,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因此班主任在作为管理者管好班级的同时,更要做一个细心的教育引路人。 1、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领导好班级德育 * 积极协调各科教学 *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个案社会工作实用案例分析.docx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主背景: 李某,女,今年18 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 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 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 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 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 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 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个案分析: 案主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性格问题( 2)人际沟通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 4)家庭问题 工作目标: ( 1)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3)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工作原理: ( 1)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人在情境中”理论(3)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 4)现实治疗法的理论 工作方案: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 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 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 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 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 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成效评估: 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

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程,个案工作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它与团体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工作技巧以及个案工作者的素质等;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社会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社会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本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掌握关于个案工作的价值观念、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技术技巧的基础上,能够尝试进行个案工作的实务操作。 二、多种教学媒体的配置 本课程拟采用文字教材和少量声像教材以及多种网上教学资源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内容浅显、易懂,各章内容相对独立。教材在知识的介绍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侧重于操作层面,这也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文字教材后面设计的案例题目,是紧密配合文字材料而精心设计的、突出实践技能、实际操作的应用性教程的表现形式,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这部分内容,既把它看成是实践的模拟演示,也把它看成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也可以用它来检测学习效果。 (二)IP计算机课件 配合文字教材,《个案工作》拟编制11节录像课。主要是模拟个案工作操作程序,讲授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将便于实践演示的工作程序形象化地表示出来。这部分内容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既有定期发布的教学重点解析,又有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此外,根据教学需要,还将在网上举行不定期的讨论活动。有关信息都会在网上予以发布。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既可以有适当的面授,更应有足够量的练习,可以面授、自学、练习各占三分之一时限。 (二)对辅导教师的建议 1.知识讲授部分的重点应放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上来进行,教学要结合实践。

2013年《班主任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蓝海职业学校2013年《班主任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组织保证和重要阵地。 2、根据班级组织的人际关系特征、主要矛盾冲突、结构化程度或集体性以及发展水平,可将班级组织的发展过程分为孤立探索、群体分化、组织整合三个阶段. 3、班主任是主要班级管理者,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学生主体原则侧重于班主任工作目的方面,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4、体制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任务。 5、班级信息管理的要求是及时性、真实性、实用性。 6、量化管理是一种操作简便、赋分精确的评价方式,具有精确、客观、可比、实效性强等优越性。 7、课堂学习是我国目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建立课堂学习秩序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点。 8、狭义的班级活动主要包括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9、团队学习是建立学习型班级最基本的形式。 10、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应包括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两个方面。 11、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及时获取有关班级管理的信息是班主任管好一个班级的关键。 12、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13、心理辅导式班主任工作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同感、理解、信仰与积极关注的态度,全方位构建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师师、家校等)以及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适宜的环境。 14、价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养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学生毫无疑问应该是价值观教育的主体。 1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部已将“诚实守信”列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很多,班集体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这段时间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一点工作体会谈一下我对班集体的建设的一点认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应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其次应培养正确舆论和优秀的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

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再次应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班主任理论学习与基本功修炼

有效课堂哪儿来? ——兼论怎样上好一节课 主讲人: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主讲人简介 钱志亮,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1990年和1991年分别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心理系进修,1993-1994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教育学院学习、帕金斯盲校工作,1995年读硕士,师从中国特教奠基人朴永馨教授,2000年读博士,师从著名教育学家劳凯声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建设本科特色专业特殊教育系副主任、视觉障碍教育硕士生导师。主讲《教育学》、《儿童发展问题诊断与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盲文》、《视力残疾心理与教育》5门本科生课程和《学校咨询实务》、《视障教育与康复专题》2门研究生课程。 曾就职于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北师大实验小学,兼任过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督导专家、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专家委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导师、北京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委“初中改造工程”专家、国家汶川地震紧急应对政策行动小组专家、北京奥组委心理减压培训师。 著有《儿童生理问题咨询实用手册》、《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实用手册》、《儿童学业问题咨询实用手册》、《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学前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六种能力》、《学生发展问题诊断与咨询》、《盲人定向行走的科学与艺术》、《视力残疾心理与教育》、《视力残疾的康复》、《怎样帮助视障人》、《听课不走神》、《考试不粗心》、《写作业不拖拉》等;参著《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视障教育教程》、《低视力学》、《公共教育学》、《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等8部。 先后主持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课题各一项、北京市“十五”哲社科和“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一项,国家留学基金委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一项,联合国儿基会与中国残联等委托课题4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三度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度获校“本科优秀教学奖”、校成人教育优秀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十五”哲社科优秀成果奖、校师德先进、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等。 参与过大量的教育通识培训,经典讲题包括解读人的系列、解读差异系列、解读学校系列、解读教学系列、解读班主任系列、解读家长系列等。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为广西柳州市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讲的题名为《有效课堂哪儿来?——兼论怎样上好一节课》专题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一、有效课堂的概念——科学地理解;二、有效课堂的前提——专业的教师;三、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的备课;四、有效课堂的实施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Ⅱ》 英文名称:Social Work Applications PracticeⅡ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二)》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本门课程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导向,在专业基础理论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讲授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该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高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能对医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各方面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医务社会工作 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形成、历史发展及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模式;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如;临终关怀、慢性病的照顾、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医患矛盾的处理等,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内容。 2.残疾人社会工作 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和发展历史,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特征和相关的社会政策,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工作的范围,工作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基本技能;了解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现状。 3、企业社会工作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3026 课程名称: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Social Case Work & Social Team Work 学时学分:42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社会学概论 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开课部门:综合教研室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介绍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中的两种——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必须掌握的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本质、原则与关系、程序、技巧、理论及方法等。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社会个案工作和小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在知识层面上,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程序;在能力层面上,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界定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会谈技巧、计划制定能力、沟通能力等;在素质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后续课程有:《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使学生掌握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实践环节和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章个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第二节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理解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本章重点: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本章难点:个案工作的范围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危机介入模式 第二节任务中心模式 第三节心理—社会模式 第四节行为治疗模式 第五节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掌握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心理—社会模式,行为治疗模式 本章重点:心理—社会模式 本章难点:行为治疗模式

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笔记

1、高校学生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管理要以学生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为出发点,管理要作为为学生服务的一种手段,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工作。关键是要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把学生当做管理的核心对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形成整体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时俱进的理念: 客体参与的理念:将大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负责的参与者。不以“管理者“的身份示于学生,而已”服务者“的身份示于学生。 刚柔相济的理念:“刚“是以制度和规章为条件,利用约束、惩罚、处分等手段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柔“是指在研究学生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规范法制的理念:保护学生隐私、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对学生的奖罚合法。 2、高校学生评价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功能和程序? 内容:学生成绩评定;思想品德;个性评价。功能:管理者用评价结果进行决策和改进教学;老师用结果改进教学;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程序: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收集评价信息;信息评定和反馈报告;评价信息的利用。 类型:目的;时间;主体三个来分类。 3、什么是高校辅导员?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作本质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主要职责:思想道德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班集体建设;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4、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是什么?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哪些素质? 以为学生服务作为出发点,客观上看具有直接性、复杂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主观上看具有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扎实的政治理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思想素质,高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真诚慈爱(爱心、细心、耐心)。 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素质,政治知识,专业功底,热点知识。 个人能力素质: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开发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个人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性格,平常心。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内容:政治教育:核心是国家观,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基本教育纲领,以及形势政策教育等;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教育: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恋爱观、家庭美德、生态道德、网络道德等;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现象知识、心理健康与调适知识、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咨询。 关键环节:

2021年4月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很多,班集体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这段时间我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一点工作体会谈一下我对班集体的建设的一点认识。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应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 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其次应培养正确舆论和优秀的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再次应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1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

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