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利益冲突申明

无利益冲突申明

无利益冲突申明
无利益冲突申明

无利益冲突申明

(I)

(II)与竞争性行业或与公司有生意关系的行业产生利益相关的声明

我以及我的利益相关人(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没有在竞争性行业或与公司有生意关系的行业就职或拥有所有权/投资。

(请在本页最下方签名后转入第三项)

我和/或我的利益相关人(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有在竞争性行业或与公司有生意关系的行业就职或拥有所有权/投资。

(请填写以下各项并在本页最下方签名然后转入第二页)

此项声明共需提交项(如有多于一项需要申报请增加附页)。

员工签名:

日期:

Go to Page 2

第二页(III)声明当前在公司任职的利益相关人

我目前没有利益相关人在公司任职。(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

(请直接在最下方签名)

我目前有利益相关人在公司任职。(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

(请填写以下各项并在表格下方签名)

此项声明共需提交项(如有多于一项需要申报请增加附页)。

我已经仔细阅读上述公司利益冲突相关政策,并在此郑重申明:,我承诺就我所知以上所填内容完整无误,并保证及同意我有义务在我为公司服务期间,将上述申明中更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人力资源部。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一切后果。

员工签名:

日期:

备注

(a) 任何相关制造或销售行业。

(b)与集团任一分支机构有生意合作关系的行业。

(c)以个人、代名人或信托(包括全权信托)受益人名义拥有,持有上市公司低于百分之五的股权的情况不在此列。

(d)利益相关人包括:

?直系亲属、家属、合伙人或可能对员工经济利益有影响的人。

?包括但不限于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

最新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兴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企业尤其是公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其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而带来公司治理的转变。 https://www.doczj.com/doc/9016922780.html,编辑。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最初是经济学的概念,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20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西方发展起来,80年代后开始影响企业管理方式及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作为其两大理论基础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本是“股东至上”理论最坚实的思想根基,却在历史发展中成了批判“股东至上”理论的靶子,从而证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正确。目前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还存在争议,但要旨不外乎:在现代社会中,公司不应仅仅作为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而应视为最大限度顾及和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组织体系或制度安排;公司的权力来源于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委托,而非之根植于股东的授予;公司的管理者应对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限于惟对股东负责。(注:卢代富:《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载于《公司法评论》2002年卷。)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下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的“单边治理”,现代企业中,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散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拥

有企业所有权。企业在其经营决策和治理架构中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威胁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转引自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利益相关者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利益集合体”。全球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环境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经营时是否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密切相关,迫切需要企业界和学术界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注:任海云、李丽:《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的分析》,载于《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4月。)实例证明,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当的企业,往往在赢得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赢得社会价值,而且后者较之前者来说,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石。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目标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公司价值最大化”转变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传统的“所有与控制框架”的突破。现代企业中,公司的股票往往分散掌握在众多股东手中,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分离,经营者实际控制公司运作,债权人、职工、社会也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专用性资本并承担公司运营的风险。这些主体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甚至经常存在冲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不等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甚至还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恶意收购。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也应考虑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职工、供应商、顾客、政府和社区等,公司治理应当是这些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平衡协调利益冲突,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

主要研究者及研究团队利益冲突声明和廉洁承诺书

主要研究者及研究团队利益冲突声明和廉洁承诺书 2.0版,2020070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品、设备和医疗新技术伦理委员会主要研究者及研究团队利益冲突声明和廉洁承诺书 本人为该临床试验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临床试验的实施应当遵守利益冲突回避原则,本人声明本人及研究团队与该项目不存在利益冲突,并承诺廉洁从医从业,具体声明及承诺内容如下: 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规定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卫生 计生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廉洁从医从业,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 2、不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利益或科室局部利益。 3、不收受申办者、厂家等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红包”、物品、好处费、提成,拒绝提 供的吃请、住宿、旅游、娱乐等活动及其它不正当利益。 4、不参与医药产品、食品、保健品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临床试验招募广告。 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违规收费,不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严格遵守廉洁自 律规定,不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不利用工作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6、对本人存在的行风及廉洁问题,认真自查、整改、纠正。 7、研究进展过程中将不存在因经济、社会关系和学科名誉利益诱导而使本人做出影响判断 和行为的可能,例如:修改临床试验中的真实数据、诱导病人使用特定药物或器械、为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而违反研究既定的程序,损害受试者的健康、权益和利益等。8、所选择的所有该项目拟定的研究人员目前均与该项目的申办者及赞助方不存在上述利 益冲突。 9、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若违反承诺内容,将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责任追究。 主要研究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宏伟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案例

宏伟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案例 宏伟公司是一家从事IT产品开发的企业。由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资100万元,三人平均分配股权比例共同创立。企业发展初期,创始股东都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关注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所以,他们注重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这些措施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在开始的几年间,销售业绩以每年60%的递增速度提升。然而,随着利润的不断快速增长,三位创始股东开始在收益分配上产生了分歧。股东王力、张伟倾向于分红,而股东赵勇则认为应将企业取得的利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坚持企业长期发展的赵勇被迫退出,出让持有的1/3股份而离开企业。但是,此结果引起了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广大供货商和分销商的不满,因为许多人的业务发展壮大都与宏伟公司密切相关,他们深信宏伟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们威胁如果赵勇离开企业,他们将断绝与企业的业务往来。面对这一情况,企业两位股东提出他们可以离开企业,条件是赵勇必须收购他们的股份。赵勇的长远发展战略需要较多投资,这样做将导致企业陷入没有资金维持生产的境地。这时,众多供应商和分销商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或者主动延长应收账款的期限,或者预付货款,最终使赵勇又重新回到了企业,成为公司的掌门人。经历了股权风波后,宏伟公司在赵勇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了企业规模化发展,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不断提升。 思考题: 1. 赵勇坚持企业长远发展,而其他股东要求更多分红,你认为赵勇的目标是否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 2. 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与供应商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是否矛盾,如何协调 3.像宏伟这样的公司,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二为一的,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利弊 4.重要利益相关者能否对企业的控制权产生影响

伦理审查申请指南

伦理审查申请指南 为指导研究者/申办者提交药物、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项目的伦理审查申请/报告,制定本指南。 一、提交伦理审查的研究项目范围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年)、《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14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16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16年),下列范围的研究项目应依据本指南提交伦理审查报告: 1.药物临床试验 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3.体外诊断试剂 二、伦理审查申请/报告的类别 1.初始审查: 初始审查申请:符合上述范围的临床试验项目,应在研究开始前提交伦理审查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初始审查申请”是指首次向伦理委员会提交的审查申请。 2.跟踪审查: 1)修正案审查: 研究过程中若变更主要研究者,对临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招募材料等的任何修改,应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修正案审查申请,经批 准后执行。为避免研究对受试者的即刻危险,研究者可在伦理委员会 批准前修改研究方案,事后应将修改研究方案的情况及原因,以“修 正案审查申请”的方式及时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

2)研究进展报告: 按照伦理审查批件,意见规定的年度,定期跟踪审查频率,在截止日期前1个月提交研究进展报告;申办者应当向组长单位伦理委员会提交各中心研究进展的汇总报告;当出现任何可能显著影响研究进行或增加受试者危险的情况时,应以“研究进展报告”的方式,及时报伦理委员会审查。如果伦理审查批件有效期到期,而项目没有启动,需重新提交伦理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3)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不良事件是指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在获知24小时内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4)违背方案报告:需要报告的违背方案情况包括: a)严重违背方案:研究纳入了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的受 试者,符合中止试验规定而未让受试者退出研究,给予错误治疗 或剂量,给予方案禁止的合并用药等没有遵从方案开展研究的情 况;或可能对受试者的权益/健康以及研究的科学性造成显著影响 等违背GCP原则的情况。 b)持续违背方案,或研究者不配合监查稽查,或对违规事件不予以 纠正。凡是发生上述研究者违背GCP原则、没有遵从方案开展 研究,可能对受试者的权益,健康以及研究的科学性造成显著影 响的情况,应提交违背方案报告。为避免研究对受试者的即刻危 险,研究者可在伦理委员会批准前偏离研究方案,事后应以“违 背方案报告”的方式,向伦理委员会报告任何偏离已批准方案之 处并作解释。 5)暂停/终止研究报告: 研究者/申办者暂停或提前终止临床研究,应及时向伦理委员提交暂停或提前终止研究报告。 6)结题报告:完成临床研究,应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提交结题报告。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1.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的决策和活动施加影响或可 能受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群体和组 织。 直接:企业所有者,员工及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社区和其他合作伙伴。 间接:政府、工会、社会压力团体、公共组织、新闻界和学术界、竞争者。 2.企业伦理有什么特点? ○1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的规范 ○2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 ○3企业伦理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 ○4企业伦理是通过内心信念,内部规范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的 3.为什么要求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a)企业是社会资源的委托管理者,包括人员、 物资、资金、信息、时间、空间、土地、水、空气等。 而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 这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 b)企业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的社会权力,有权力 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且企业对人类、对社会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技术、环境、个人、文化影响力 c)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机制及其缺陷:不 完全竞争、存在外部效果、价格信号失真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价 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 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 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 功能。 d)法律的局限性:法律所要规范的行为有限、 立法滞后、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法律有漏洞、实施上有难度 e)道德调节有其特点:非强制性、普遍性、扬 善性、便宜性、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综上所以要求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4.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一举一动对 社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合乎道德的对待利益相关者,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从而造福于社会。 5.道德评价理论两大派别各是什么?他们的评价 依据是什么?各自包括了哪些道德哲学? ●目的论主张以行为为所造成的结果作为评价行 为对错的标准。功利主义思想属于目的论。 ●义务论主张以义务作为评价道德的依据,认为义 务独立于行为结果而存在,一种行为对或错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性质,或属于特定的种类。它包括权利论、美德论、公正论、关怀论、相对主义角度等。 a)什么是功利主义观点?对它的批评有哪 些? 功利主义:当且只有当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大于行为主体在当时条件下可能采取的任何其他行为所产生 的总效用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批评:行为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效用难以衡量和比较。 有些利益和成本难以计量。许多利益和成本无法可靠地预测,因而也就不能确切地计量。有些东西非金钱可以衡量。 b)怎么样理解康德的绝对律令? 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为平等的、自由的人来对待 康德的第一条绝对命令可以表述为:当且只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在特定条件下从事某一行为的理由作为 每个人在相同条件下的行为理由,该行为才是道德 的。因此第一条绝对命令包含两个规则:普遍性和可逆性。 第二条绝对命令是:理性人应该永远同时把人看作目的,而永远不要把人只看做实现目的的手段。这条命令也可以表述为以下伦理原则:当且只有当一个人从事某一行为时,不把他人仅仅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而是尊重并发展他人自由选择的能力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c)公正的定义是什么?有关公正的问题包括 哪些类型? P75 公正指给予每个人应得到的权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

无利益冲突申明

无利益冲突申明 (I) 员工信息 (II)与竞争性行业或与公司有生意关系的行业产生利益相关的声明 我以及我的利益相关人(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没有在竞争性行业或与公司有生意关系的行业就职或拥有所有权/投资。 (请在本页最下方签名后转入第三项) 我和/或我的利益相关人(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有在竞争性行业或与公司有生意关系的行业就职或拥有所有权/投资。 (请填写以下各项并在本页最下方签名然后转入第二页) 此项声明共需提交项(如有多于一项需要申报请增加附页)。 员工签名: 日期: Go to Page 2

第二页(III)声明当前在公司任职的利益相关人 我目前没有利益相关人在公司任职。(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 (请直接在最下方签名) 我目前有利益相关人在公司任职。(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 (请填写以下各项并在表格下方签名) 此项声明共需提交项(如有多于一项需要申报请增加附页)。 现任职公司的利益相关人姓名/工号 与本人的利益相关人关系 (利益相关人定义参见备注(d)项 详细任职信息 所属分公司/部门/职位 加入时间 是否与本人有直线汇报关系 我已经仔细阅读上述公司利益冲突相关政策,并在此郑重申明:,我承诺就我所知以上所填内容完整无误,并保证及同意我有义务在我为公司服务期间,将上述申明中更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人力资源部。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一切后果。 员工签名: 日期: 备注 (a) 任何相关制造或销售行业。 (b)与集团任一分支机构有生意合作关系的行业。 (c)以个人、代名人或信托(包括全权信托)受益人名义拥有,持有上市公司低于百分之五的股权的情况 不在此列。 (d)利益相关人包括: 直系亲属、家属、合伙人或可能对员工经济利益有影响的人。 包括但不限于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 同学、同事等。

品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感知及冲突解决机制

品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感知及冲突解决机制? 张燚1、2,刘进平1,张锐1、2 1.重庆文理学院品牌科学研究所,重庆(402160) 2.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E-mail:zhangyi0914@https://www.doczj.com/doc/9016922780.html, 摘 要:品牌塑造过程本质上是以组织品牌和产品(服务)品牌为载体,满足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过程。因此,弄清利益相关者对品牌的价值需求是指导组织品牌塑造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品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利益冲突,以及影响利益相关者评价其需求满足程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个平衡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行为规范框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品牌;利益相关者;需求;价值;品牌关系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1]。而且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是从他们个人和专业的价值来判断公司的表现,这种判断综合起来就反映出公司品牌和声誉的力量[2]。可以说,品牌最终是一个“相互发现价值、相互承诺、相互组成价值网络的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的价值组合”枢纽[3]。因此,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品牌的价值需求是品牌关系互动和品牌价值创造的核心。在制定加强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沟通目标和策略之前,必须首先了解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团体对公司的看法,以及它所希望得到的回报是什么[4]。由于利益相关者对其价值需求满足程度的评价主要由事前的品牌期待、先验性品牌形象、从组织和其他渠道获得的各种信息,以及和品牌的实际接触等因素综合决定,并由此产生对品牌感知、体验、态度和形象的反应。为此,本文将集中探讨利益相关者对品牌的价值需求、差异性、冲突根源以及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其需求满足程度的评价过程和主要因素。 1.品牌利益相关者及其价值需求的含义与特点 1.1 品牌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关于品牌利益相关者的含义,可以从学者们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品牌含义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中得到启发。Kotler等(2002)[3]认为,所谓品牌就是对利益相关者价值、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价值的“承诺”。Duncan等(1997)[4]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利益相关者对品牌的支持度累积起来的结果,即真正的品牌是存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内心和想法中。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概念,Freeman(1984)[5]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Thomlison(1992)[6]提出了主要和次要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前者是指那些有与组织有正式、公务或契约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有直接或必然影响的关系者;后者是指那些与组织没有直接经济往来,但能对组织或被组织施加影响的关系者。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品牌利益相关者就是指受品牌影响或影响品牌的所有个人或群体,其范围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具体划分: 一是从重要性上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战略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利益相关者三类。其中, 本课题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5CJY005)及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批准号:06JWSK099)的资助。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国美利益冲突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2年10月 2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国美利益冲突 贺华龙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08) 摘 要:本文主要是围绕备受瞩目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探讨国美事件所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分析国美大股东(黄光裕)与中小股东,管理层同公司的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投资机构同股东、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同政府、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四个方面的利益冲突。最后总结,从“国美事件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国美事件 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022—02 1 前言 距离国美大股东黄光裕与董事会主席陈晓对国美管理控制权争夺大战落下帷幕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当时戏剧性的结果是作为创始人的黄光裕并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而陈晓作为国美的职业经理人获得了股东大会52%的投票险胜,尽管现在陈晓也黯然从国美辞退,但这场股权争夺大战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国美控制权之争,宛如一部生动的商业大片,大股东、管理层、投资机构等各种利益集团都相互博弈着,但这个博弈的过程是在遵循香港的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大框架下展开的资本博弈,每一个投票的股东都毫不犹豫地认定,哪种方案最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就是最正义的。国美集团曾作为家族式的企业,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必然会向公众化的企业形式发展,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着普遍存在的风险,即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权衡和保护,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等。 2 文献回顾 关于利益相关者定义将近30种,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利益相关者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对于其定义也争执不休,利益相关者理论鼻祖弗里曼下了一个经典的广义定义:“一个组织里的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在弗里曼看来,利益相关者群体是在公司中存在利益或者具有索取权的群体,包括供应商、雇员、客户、股东、管理者以及当地社区等在内。长期以来,公司一直都奉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其提出了挑战,关键是对股东在公司的地位予以“弱化”,管理者对公司主体的全部而不是个别成员负有信托责任。尽管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不固定,但是其概念的争论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将形形色色的各派观点整合为一个同一的理论。1993年,以克拉克森为代表的学者在社会表现与伦理中心会议上首次促使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概念框架到理论框架转变。传统的概念框架主要是弗里曼、卡罗尔、米切尔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以及以唐纳森和普雷斯顿为主要代表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归纳为三大类:(1)描述主义,重点强调公司的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怎样打交道,公司的管理者是否已经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2)工具主义,是否弄清楚相关利益者管理对公司的业绩的影响。(3)规范主义,如何来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及理由。对于唐纳森和普雷斯顿的分类方法与内容,以琼斯和威克斯为主要代表提出了一体化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即将描述主义和工具主义归入到“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理论描述”,将规范主义归入到“以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当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经过内部自身的一体化理论建设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于国美这次“控制权”之争,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思路。 3 国美控制权之争中凸显出的各种利益冲突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某些利益冲突不足以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公司可以凭借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处理以及减少这些利益冲突,而某些利益冲突则足以给公司带来致命的打击,继而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和成长。而国美这次“控制权之争”的爆发就凸显出了国美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 首先大股东(黄光裕为代表)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黄光裕这次入狱,犯了经济方面的罪,这些行为都有触及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甚至给中小股东的利益带来了损害。johnson 总结了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总体的掏空:控制股东简单通过教练股那一转移公司的资本,各种歧视小股东的财务交易,如恶意增加公司的资本,使得中小股东无力购买而使股权稀释。其次是扶持,控制股东将自己的私有财产拿来同中小股东分享,满足管理当局要求,暂时应付困境,度过难关再做打算。黄光裕就是凭借自己在国美的绝对控股权,成立了不少的空壳公司,将国美的资本注入到这些空壳公司里,或者是转移至海外,来满足个人的资本运筹的资金需要,这无疑是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9月28号的股东大会上的投票结果显示,黄光裕的失败中小股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小股东对大股东投下不信任票,并非基于“恩仇”考量,而只是利益考量。 其次,管理层同公司的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陈晓在国美主要有两重身份,一是他作为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的身份,其二是他作为持有国美电其1%的股份的小股东身份。所以导致了他同时与国美该公司的以“黄”为代表的大股东发生了利益冲突,同时也同中小股东存在着利益冲突。对于这次“控制权之争”中陈晓的所作所为,我们难以判断其行为的合理、合法性,也很难肯定他是完全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而“去黄”行为,其中陈晓与贝恩投资机构的合作,争取投资机构的支持,对管理层实行期权激励,这些都是表现出倾向“个人利益”的考虑。国美控制权之争暴露了中国家族企业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风险,即职业经理人和外部战略投资者结盟,与创业家族争夺控制权。 再次,投资机构同股东、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国美电器目前有180个投资机构股东,持股合计占44.84%,前50个机构持有超过40%的股权,这次控制权之争中陈晓胜出,国美投资机构贝恩无疑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贝恩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传统观点认为:投资机构者偏好股份的收益,一旦遇到不利的情况,便实行“华尔街准则”,即用脚投票,不参与公司的治理。所以机构投资者与股东、管理层次均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而他会选择对自己利益保护最有利的一方。在国美中,贝恩就是这样,当时即表态在将来,不见得会一直对陈晓予以支持,支持是要视陈晓为主的管理团队领导国美的情况而定。 最后,公司同政府、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在国美这场控制权的战争中等多的保持的是一种中立的态度,政府是以行政的手段来保护中国公司在合乎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政府关

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审查

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审查 1.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审查 1.1伦理委员会的管理 组织架构:伦理委员会与办公室的设置 委员类别:医药专业、非科学专业背景、外单位、不同性别 委员人数:不少于5人(卫计委7人) 委员的履职能力 法定人数:类别(会议审查/快审)、人数(超过半数) 任命:正式任命文件;备案;聘任文件(职责) 组织的独立性:法人代表、研究机构主任不宜兼任委员 运行的透明性:公开伦理委员会章程、工作程序、联系方式、委员名 单、职业背景、隶属单位 独立顾问:咨询项目审查的问题,无投票权 办公室:面积、设备 秘书:专职,兼职;人数;能力 档案室,会议室 信息管理:年度/定期审查,批件有效期;伦理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 1.2伦理审查的类别和程序

初始审查: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在开始前的审查批准 ?研究方案 ?知情同意书 ?招募材料 ?提供给受试者的任何书面文件 ?研究者资格、经验、时间、人员配备、设备条件 组长单位伦理批件、组长单位研究进展报告、监查员的授权、临床试验委托书、研究者责任声明、申办方资质/CRO资质、药检报告、资金来源声明、药品说明书、研究者手册、CRF、研究病历、申请书 跟踪审查: 修正案审查: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者的变更,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的修改的审查。(注:临床试验方案仅涉及临床试验管理方面的改动,如更换监查员、更换电话号码、更换药品批号等,不报告伦理委员会—ICH GCP) 为避免研究对受试者的即刻危险,研究者在伦理委员会批准前修改研究方案,事后应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并说明理由。 年度/定期审查:临床试验进行中受试者风险程度的定期审查,至少 每年一次。申办方根据伦理委员会要求的频度提交各 中心汇总的研究进展报告。 严重不良事件审查:指因使用任何剂量的试验用品发生的、任何引起人体损害的不利医学事件:导致死亡、危及生命、受 试者需要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的或严 重的残疾或功能丧失、或者先天性异常、出生缺陷 (注:进展报告: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可疑且非预期的 药物严重不良反应—ICH-GCP) 违背方案审查:

利益相关者

概念产生 《牛津词典》记载的“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它表示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 a 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 西方学者真正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上演了一出名叫“股东”(shareholder)的戏,斯坦福研究所(SRI)的研究人员受此启发,利用另外一个与之对应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来表示与企业密切关联的所有人。他们给出的对利益相关者的描述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这个理论的产生极大挑战了当时的“股东至上理论”,让人们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就是为了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李洋、王辉(2004)认为如今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管理学中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分支。按照对利益相关者概念不同的理解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影响企业生存”、“实施战略管理”、“参与权力分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不少国外旅游研究者开始热衷于将“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一词引入旅游领域,并运用于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与协作的研究之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文献。1999 年10 月1 日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在其第十三届会议通过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明确使用了“利益相关者”一词,提供了旅游业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参照标准,标志着“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已正式得到官方认可。 概念界定与分类 陈宏辉(2003)指出在利益相关者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所有的研究者都认识到企业周围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试图将某种分类结果推广到所有的企业之中也往往有削足适履之感。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问题的研究中,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其利益相关者构成与格局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笼统地研究“旅游利益相关者”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此,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承继了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大多数文献都在援引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定义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研究的对象作出了界定与分类。 国外研究中比较著名的界定和分类主要有Robson J.(1996)提出的旅游经营商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游客、居民、压力集团、国家和地方政府、宾馆、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代理商、媒体等,绘制了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还有基于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具有本质上相同的价值的理念,Sautter和Leisen (1999)在Freeman的利益主体谱系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旅游业利益主体图(如图1),这也是目前国内学者引用得最多的图例。

研究利益冲突政策

研究利益冲突政策 第一条 研究的客观性与伦理审查的公正性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公众信任的基石。临床研究的利益冲突可能会危及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伦理审查的公正性,并可能危及受试者的安全。为了规范科学研究行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伦理审查的公正性,根据CFDA《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及科学技术部《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制定《研究利益冲突政策》。 第二条 本政策适用于医院所有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相关管理部门的活动,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审查活动,以及研究人员的研究活动。 第三条 研究利益冲突是指个人的利益与其研究职责之间的冲突,即存在可能影响个人履行其研究职责的经济或其他的利益。当该利益不一定影响个人的判断,但可能导致个人的客观性受到他人质疑时,就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当任何理智的人对该利益是否应该报告感到不确定,就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 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机构利益冲突是指机构本身的经济利益或其高级管理者的经济利益对涉及机构利益的决定可能产生的不当影响。 第四条 伦理审查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利益冲突类别: 1.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机构的利益冲突 (1)本机构是新药/医疗器械的研究成果所有者、专利权人,或临床试验批件的申请人,承担该项目的临床试验任务。 (2)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与临床试验项目申办者及其委托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 (3)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同时兼任伦理委员会委员。 2.伦理委员会委员研究人员的利益冲突 (1)委员、研究人员与申办者之间存在购买、出售/出租、租借任何财产或 不动产的关系。

(2)委员、研究人员与申办者之间存在的雇佣与服务关系,或赞助关系, 如受聘公司的顾问或专家,接受申办者赠予的礼品,仪器设备,顾问费或专家咨询费。 (3)委员、研究人员与申办者之间存在授予任何许可、合同与转包合同的 关系,如专利许可,科研成果转让等。 (4)委员、研究人员与申办者之间存在的投资关系,如公司股票或股票期 权。 (5)委员、研究人员拥有与研究产品有竞争关系的类似产品的经济利益。 (6)委员、研究人员的配偶、子女、家庭成员、合伙人与研究项目申办者 之间存在经济利益、担任职务,或委员/独立顾问、研究人员与研究项目申办者之间有直接的家庭成员关系。 (7)委员在其审查/咨询的项目中担任研究者/研究助理的职责。 (8)委员的配偶、子女、家庭成员、合伙人或其他具有密切私人关系者在 其审查/咨询的项目中担任研究者/研究助理的职责。 (9)委员所审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是本单位的高层领导。 (10)研究人员承担多种工作职责,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参加临床研究,影 响其履行关心受试者的义务。 第五条 研究利益冲突的管理 1.培训 公开发布本研究利益冲突政策,并作为机构相关部门管理者、伦理委员会委员研究人员必须接受培训的内容。 2.医疗机构/临床研究机构利益冲突的管理 若本机构是新药/医疗器械的研究成果转让者、专利权人,或临床试验批件的申请人,则本机构不承担该项目的临床试验任务。 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与临床试验项目申办者及其委托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时应主动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后者应进行审查并根据规定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医院接受研究项目的申办者(企业)赞助,应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策略

利益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根据这一精神,2010年中央出台的《廉政准则》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中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专业利益、个人声誉等等。利益冲突走向极端,就会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导致腐败发生。 公职人员发生利益冲突时,其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腐败,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合理解决,任其发展,就会产生腐败现象。实践证明,腐败案件中,有不少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就是说,先有了利益冲突,然后就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危害程度上,腐败比利益冲突显得更为严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性也更大。换言之,有利益冲突不一定有腐败行为,而腐败过程则或多或少夹杂着利益冲突,它是利益冲突的严重后果。 利益冲突最容易发生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界处,可以梳理为交易型、影响型、复合型、集体型四种类型利益冲突。

交易型利益冲突。就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关联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一些官员对房地产行业有管理审批权,以超低价从房产商那里买房或直接受贿;对矿产资源开发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入股煤矿、投干股等等。 影响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友的私人利益。如利用职权打招呼、递条子,给亲属安排工作,介绍工程给老乡、战友等。 复合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具有公私双重角色,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职,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为私营企业老板谋取利益提供方便,离职或退休后,接受照顾过的私营企业或中介机构的高薪聘任,曲线敛财。 集体型利益冲突。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军队武警部队经商办企业之风,以及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行业垄断、单位私设“小金库”等。 二、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1、体制机制因素:权力相对集中和透明度不高。权力部门拥有决策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各种权力。由于权力相对集中,一些权力行使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环节上,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少数领导干部因个人私欲膨胀、暗箱操作,为自己、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提供方便。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

ICMJE潜在利益冲突申明表.pdf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作者贡献声明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作者署名的要求: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学组(协作组、专家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其成员的姓名及单位。 论文题目: 作者按序排列: 所投期刊和稿号: 确定论文署名后,每位作者均须填写以下内容。请在□处√,可多选(如有多位作者可自行添加)。 作者姓名,列第位,请说明您对本文的贡献:1.直接参与,包括:□酝酿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 2.文章撰写,包括:□起草文章;□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 3.工作支持,包括:□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经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支持性贡献。 4.其他

作者姓名,列第位,请说明您对本文的贡献:1.直接参与,包括:□酝酿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 2.文章撰写,包括:□起草文章;□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 3.工作支持,包括:□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经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支持性贡献。 4.其他 作者姓名,列第位,请说明您对本文的贡献:1.直接参与,包括:□酝酿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采集数据;□分析/解释数据。 2.文章撰写,包括:□起草文章;□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 3.工作支持,包括:□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经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支持性贡献。 4.其他

利益冲突管理规定

利益冲突管理规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XXX有限公司 《利益冲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切实防范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公司业务的规范发展,防止损害本公司及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以下简称为“董监高"。 第三章定义 第一条利益冲突:指当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司(含分?机构)职务所代表的公司利益与其自身的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可能损害公司 和其股东权利的情形。 第二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拥有其他公司的权益: (一)持有与公司存在竞争的公司的任何权益(通过证券市场取得权益,且仅持 有低于该公司发行在外5%的权益的投责除外); (二)持有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或代理商)的任何权 益(通过证券市场取得权益,且仅持有低于该公司发行在外5%的权益 的投责除外)。 第三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关联人与公司存在关联交易: (一)向与公司有义务往来的个人或机构(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或代理商)提 供贷款、为其担保贷款、从其担保贷款、从其获得贷款或在其协助下 获得贷款(但与金融机构的正常借贷除外); (二)与公司形成任何形式的业务往来,或促成住何关联人与公司形成任何形 式的业务往来。包括但不限于购买或销售商品、其他责产。提供或接 受劳务、代理、租赁资产或设备、提供责金(含实物形式)、共同研究 与开发项目、签署许可协议。赠与或达成任何非货币交易,促使董监 高或其他关联人成为公司的客尸、代理商、经销商、供应商或达成其 他任何交易关系。 第四条与公司竟争方之间存在聘任关系或活动: (一)员工同时受聘于公司的竟争?,或与公司的竞争方发生任何方式的关联 (包括以咨询、顾问或其他类似身份从事的活动),以及从事其他可合 理预期能增进竟争方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成 为该竟争方的供应商、客尸或代理商。 (二)在受聘于公司期间,董监高销售任何对公司现有或潜在商业活动构成竟 争的产品,或提供任何对公司现有或潜在商业活动构成竟争的服务。 第四章内容 第一条防范利益冲突的具体安排,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时,均应以符合公司利益的方式处理。对于 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包括且不限于: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国内有关学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 定义,对其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对比分析,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进而提出平衡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具体建议,以供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以契约为基础,与企业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从中获取回报,并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或团体。[1]主要包括:股东(外部股东、内部股东)、企业管理者、员工、银行、债权人、供??商、顾客、同行竞争者、当地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和公共媒体等。[2] 恩格斯说“第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3]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内外部联系,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类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政

府、社区、供应商、顾客、同行竞争单位、债权人等)之间的冲突。本文主要讨论研究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企业中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引社会关注的事件。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4]: (一)控股权争夺的利益冲突 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的投票权通常是最多的,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也占有大部分席位。一般情况下大股东掌握了企业的控股权,就意味着掌控了公司的人事任免权、财务支配权、资产配置权等一系列重要权力。2015年,宝能系入股万科地产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社会各方对此事进行了热议,但从事件的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控股权争夺的案例。加拿大学者柴芬斯指出:“一家公司的股东之间也会存在着潜在的不和。”[5]主要是少数股东担心控股股东把公司视为自己个人的领地,并向直属企业转让优质资产或核心业务,从而形成利益输送链条。 (二)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利益冲突 在企业重大决策的投票中,大股东往往能以较大的优势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顺利通过有利于自己的表决,其他利益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016922780.html,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 作者:陈剑文 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04期 摘要本文根据国内有关学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对其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对比分析,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进而提出平衡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具体建议,以供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以契约为基础,与企业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从中获取回报,并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或团体。[1]主要包括:股东(外部股东、内部股东)、企业管理 者、员工、银行、债权人、供应商、顾客、同行竞争者、当地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和公共媒体等。[2] 恩格斯说“第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3]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内外部联系,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类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供应商、顾客、同行竞争单位、债权人等)之间的冲突。本文主要讨论研究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企业中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引社会关注的事件。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4]: (一)控股权争夺的利益冲突 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的投票权通常是最多的,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也占有大部分席位。一般情况下大股东掌握了企业的控股权,就意味着掌控了公司的人事任免权、财务支配权、资产配置权等一系列重要权力。2015年,宝能系入股万科 地产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社会各方对此事进行了热议,但从事件的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控股权争夺的案例。加拿大学者柴芬斯指出:“一家公司的股东之间也会存在着潜在的不和。”[5]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