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录音用

十二经脉穴位歌诀录音用

第一节 耳廓的解剖结构
一、耳廓正面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耳轮结节: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耳轮脚: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分,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正面解剖名称
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廓的正面解剖名称
耳屏: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耳廓的正面解剖名称
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甲: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耳甲腔:耳轮脚一下的耳甲部。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外耳门: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耳穴结构口诀
一舟一垂一结节,

二轮二屏三切迹,

三脚三窝十六部

注:一舟:耳舟;一垂:耳垂;一结节:耳轮结节;二轮:耳轮、对耳轮;二屏:耳屏、对耳屏;三切迹: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三窝:三角窝、耳甲腔、耳甲艇

二、耳廓背面的表面解剖

1、三个面:
耳轮背面: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耳轮的外侧面,因耳轮是向前卷曲的,故此面多向前方。
耳轮尾背面:耳舟隆起与耳垂背面之间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耳垂背面的平坦部分。
2、四个沟:
对耳轮后沟: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体部背面的凹沟。
对耳轮下脚沟: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耳轮脚沟: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轮屏沟:对耳屏背面的凹沟。

耳廓背面的表面解剖

3、四个隆起:
耳舟隆起: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即对耳轮沟与对耳轮下脚沟之间。
耳甲艇后隆起:耳中艇背面的隆起。
耳甲腔后隆起:耳甲腔背面的隆起。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的分布与人体的对应规律
1、耳垂——头、面部
2、对耳屏——头、脑、神经系统
3、轮屏切迹——脑干
4、耳屏——五官:咽喉、内鼻和鼻咽部
5、屏上切迹——外耳
6、对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

7

、对耳轮上脚——臀部、坐骨神经
8、对耳轮下脚——下肢
9、耳舟——上肢
10、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
11、耳轮脚——膈肌
12、耳轮脚周围——消化道
13、耳甲艇——腹腔
14、耳甲腔——胸腔
15、屏间切迹——内分泌系统

注:耳廓的形态结构形如倒立的胚胎,大多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与人体的脏腑组织相对应,但有的耳穴的分布并不完全在耳廓解剖相应的部位上,如:肾上腺穴、卵巢穴、睾丸穴等。因此,在临床取穴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握耳穴的总体分布规律,还应注意一些特殊穴位的分布。

四、耳穴的定位和主治功能
按我国制定的《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耳廓可分为76个区,共有91个穴位。
(一)耳廓的分区
1.耳轮分区:共分为12区
2.耳舟分区:共分为6区
3.对耳轮分区:共分为13区
4.三角窝分区:共分为5区
5.耳屏分区:共分为4区


6.对耳屏分区:共分为4区
7.耳甲分区:共分为18区
8.耳垂分区:共分为9区
9.耳背分区:共分为5区
1、耳轮穴位:分布主要有主二便器官,如:直肠、肛门、尿道、外生殖器,此外还有耳中、耳尖、结节、四个轮、痔核点等
(1)耳中: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儿遗尿、咯血、出血性疾病。
(2)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疾。
(3)尿道: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4)外生殖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在耳轮4区。
主治:阴道炎、外阴瘙痒症、睾丸炎、阳痿等。
(5)肛门: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主治:痔疾、肛裂

(6) 耳尖★ :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耳轮6~7区间交界处。
主治:退热消炎,镇静止痛。降血脂、降血压,用于高热、高血压、各科炎症痛症。
(7)结节(肝阳点):耳轮结节处,在耳轮8区。
主治:平肝熄风,疏利肝胆,主治肝炎、胆囊炎、高血压、头晕、头痛。
(8)轮1、轮2、轮3、轮4:在耳轮结 节下方处,耳轮9~12区。
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发热、感冒、扁桃体发炎等。
2、耳舟穴位
相当于人体的上肢。将耳舟六等分,自上而下依次分为1-6区。
(1)指:耳舟上方的顶端,耳舟1区
主治:主治手指炎症、疼痛、扭伤、冻疮。
(2)腕:指区下方处,耳舟2区。
主治:腕部的扭伤、疼痛。
(3)风溪★:耳轮结节前方,指、腕区间之间,耳舟1-2区交界。
主治:活血祛风,脱敏止痒。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

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4)肘:腕区下方处,耳舟3区。
主治:主治肘部炎症、扭伤。
(5)肩:肘区下方处,耳舟4、5区
主治: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肩部疼痛、落枕、扭伤。
(6)锁骨:在肩区下方处,耳舟6区.
主治:锁骨疼痛、肩周炎。
3、对耳轮穴位
对应躯干部位,共分13区,14穴,主治颈胸腰骶椎疾病。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人体下肢。
(1)跟:在对耳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
主治:足跟痛。
(2)趾: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
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
(3)踝: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3区。
主治:距小腿关节扭伤。
(4)膝:对耳轮上脚中1/3处,即对耳轮4区。
主治: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5)髋:对耳轮上脚的下1/3处,即对耳轮5区。
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骶部疼痛。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人体的臀部
将对耳轮下脚分成3等份。
(1)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前23处,对耳轮6区
主治: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2)臀:对耳轮下脚后13处,对耳轮7区。
主治: 坐骨神经痛、臀部疼痛、褥疮。
(3)交感★: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交接处,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调节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镇痛解痉。主治胃肠等内脏绞痛、无脉症、脉管炎、心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也是针麻主穴。
对耳轮体部:对应躯干部位,主治颈胸腰骶椎疾病。
1、腰骶椎:对耳轮上1/5及2/5处,对耳轮9区
主治:腰骶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2. 胸椎:对耳轮下2/5及3/5处,对耳轮11区
主治:胸椎病、乳腺炎、缺乳。
3、颈椎:对耳轮下1/5处,对耳轮13区
主治: 落枕、颈椎扭挫伤、颈部强直疼痛、甲状腺机能亢进。
★4、三角窝穴位:5区5穴
(1)角窝上(降压点或高血压点):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
主治:诊治高血压
(2)内生殖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
主治:调整机能,主治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早泄、遗精等
(3)角窝中:三角窝2区,在三角窝中1/3处。有肝炎点(降压点与神门点的中点)、喘点(肝炎点与便秘点的中点)、便秘点(三角窝下缘的中点)
(4)神门★ ★ ★ :三角窝外1/3处的上方,靠近对耳轮上脚
主治:镇静安神、止痛之第一要穴,主治失眠、各种痛症、高血压、精神病、过敏性疾病。
(5)盆腔:三角窝外1/3处的下方,靠近对耳轮下脚。
主治:调整机能,主治盆腔炎、附件炎、下腹胀痛。

5、耳屏穴位

:相当于人体的咽喉、内鼻、肾上腺等
将耳屏内外侧均分成上下两等分(共四区)。耳屏外侧面上下2等分,耳屏内侧面上下2等分。
(1)上屏:耳屏外侧面上1/2处,耳屏1区
主治:咽炎、单纯性肥胖。
(2)下屏:耳屏外侧面下1/2处,耳屏2区
主治:鼻炎、单纯性肥胖。
(3)屏尖(上屏尖):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耳屏1区后缘处
主治:消炎、退热,主治发热、牙痛、腮腺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4)外鼻★★★:耳屏外侧面中部,耳屏1-2区之间
主治:鼻炎、鼻疖、酒渣鼻、鼻塞。


(5)肾上腺(下屏尖)★★★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耳屏2区后缘处
主治:调节肾上腺的机能,调节人体水、盐、糖、脂肪、蛋白质的失 调;抗风湿、抗过敏、抗休克。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哮喘、休克等
(6)屏间前:耳屏切迹前端,耳屏最下部,耳屏2区下缘处
主治:口腔炎、上颌炎。
(7)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耳屏3区。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扁桃体炎、
(8)内鼻★★★ :耳屏内侧面下12处,耳屏4区
主治: 调节内鼻的机能,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衄。
6、对耳屏部位:相当于人体的头和脑部。
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部3等分,分前、中、后3区 。
(1)额:对耳屏外侧面前部,对耳屏1区
主治:头晕、头痛、额窦炎、失眠、多梦。
(2)颞:对耳屏外侧面中部,对耳屏2区
主治:偏头痛、头晕。
(3)枕:对耳屏外侧面后部,对耳屏3区
主治:镇静、止痛、消炎、止咳、抗休克。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头晕、头痛、癫痫、神经衰弱及脑膜刺激症、落枕。


(4)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对耳屏4区
主治:调节大脑皮层,安神、止痛、消肿、抗休克。主治 神经衰弱、痛症、间日疟、假性近视、胃溃疡、腹泻、内脏下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5)对屏尖(腮腺):对耳屏的尖端,对耳屏2、3、4区交点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治腮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皮肤骚痒症、哮喘。
(6)缘中(脑点):对屏尖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对耳屏1、2、4区交点
主治:调节脑垂体的功能,主治遗尿、月经不调、侏儒。
(7)脑干: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
主治:眩晕、后头痛、假性近视。

7、耳甲穴位
耳甲艇部位:分布有腹腔器官,如泌尿、消化系统,有肾、膀胱、输尿管、前列腺、胃、十二指肠、肝、胰胆、大小肠、阑尾等。
(1)胃★★★:耳甲艇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失

眠等
(2)十二指肠:耳甲艇靠耳轮脚上方的外段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
(3)小肠:耳甲艇靠耳轮脚上方的中段
主治:肠炎、消化不良等
(4)大肠:耳甲艇靠耳轮脚上方的内段
主治:肠炎、便秘、腹泻等
(5)阑尾:小肠与大肠之间
(6)肝★★★:耳甲艇的外下方
主治:调和血液、明目利胆,主治肝胆疾病、血液病、月经不调、眼病等


(7)胰胆:在耳甲艇的外上方
主治:三胆症、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
(8)肾★ ★ ★ :在耳甲艇的外上方
功用:强肾补脑、键骨利尿、明目聪耳。主治泌尿生殖、神经系统疾病,脊椎病、耳鸣、遗精、阳痿等
(9)膀胱:在肾与前列腺(艇角)之间区域
主治:膀胱炎、尿路感染、遗尿、腰痛
(10)输尿管:在肾与膀胱穴之间中点范围
主治:尿路感染、遗尿、尿潴留、前列腺炎症
(11)前列腺(艇角):在耳甲艇的内上角
主治:前列腺炎、肥大,尿道炎症等


耳甲腔部位:对应分布胸腔脏器(如心、肺、气管等)及部分消化道器官(如口、食道、贲门、脾等),还有三焦、牙痛点等

(1)心★★★ :在耳甲腔的中央凹陷处。
功用:主血脉,宁心安神,泻心火。治疗心脏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如心悸、失眠、健忘、癔病。
(2)肺★★★ :在耳甲腔中央凹陷处的周围。
功用: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治疗咳喘、胸闷、皮肤瘙痒症、荨麻疹、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与皮肤病。
(3)气管:在耳甲腔的中央与外耳道之间。
功用:主治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4)三焦★★★:耳甲腔外耳道口的后下方
功用:综合五脏六腑的作用,主治循环、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各种水肿。
(5)脾★★★ :在耳甲腔的外上方
功用:脾主运化,健脾补气血、营养肌肉,主治消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萎证等。

(6)牙痛点★ ★ ★ :在耳甲腔的外下角。
主治:各种牙病(如龋齿、牙髓炎、冠周炎等)所致的牙痛(但须与三叉神经痛相鉴别)。根据辩证及部位,可配合上颌、下颌 神门、上屏尖等穴治疗。(强刺激)
(7)口:在耳甲腔外耳道口的上方,即“口”对“口”
功能:调整口腔的机能,主治口腔溃疡、面瘫、戒断综合征(戒烟、戒酒等)
(8)食道:在耳轮腔靠耳轮脚下方的中段。
功能:主治食道疾患如食道炎、食道痉挛等。
(9)贲门:在耳轮腔靠耳轮脚下方的外段。
功能:主治贲门疾病如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10)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功用:调节内分泌机能,抗风湿、抗过敏,主治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痤疮、糖尿病、皮肤病等

8、耳垂部位:相当于人体的五官头面部
将耳分为九等分,即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在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共分9区。
(1)牙:耳垂正面前上部,耳垂1区
主治:牙痛、牙周炎,可用于牙的麻醉。
(2)舌:耳垂正面中上部,耳垂2区
主治:舌炎、舌裂、口腔溃疡。
(3)颌:耳垂正面后上部,耳垂3区
主治: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牙痛、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
(4)垂前(神经衰弱点):耳垂正面前中部,耳垂4区
主治:诊断和治疗神经衰弱。


(5)眼★★★:耳垂正面中央部,耳垂5区
主治:调节眼的机能,主治假性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6)面颊 :耳垂眼、内耳区间,耳垂5-6区
主治:调节面颊的机能,主治面瘫、痤疮、色斑、三叉神经痛。
(7)内耳:耳垂正面后中部,耳垂6区
主治:调节内耳的机能,主治内耳眩晕症、中耳炎、耳鸣、晕车、听力减退。
(8)扁桃体★★★ :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
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9、耳背穴位:分为5区5穴,即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脾、耳背肺、耳背肾、耳背沟
(1)耳背心: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主治:哮喘、皮肤瘙痒症。
(3)耳背脾: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4)耳背肝: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5)耳背肾: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落。
(6)耳背沟(耳背降压沟):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
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10、耳根穴位
(1)上耳根:耳根最上处。
主治:鼻衄。
(2)中耳根(耳迷根):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
心动过速、腹痛、腹泻等。
(3)下耳根:耳根最下处。
主治:低血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