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第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考点难点归纳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

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

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I C Y +=。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

系,用公式表示为)(Y C C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bY a C +=(a ,b 均为正数)…(i )。

(1)边际消费倾向(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MPC =dY

dC 。在函数(i )中MPC =b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

Y C 。在函数(i )中,APC =b Y

a Y bY a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Y S S =。若延续

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ii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公式

为:MPS =

dY

dS 。在函数(ii )中,MPS =1-b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为APS =Y

S 。在函数(ii )中APS )1()1(b Y a Y Y b a -+-=-+-=。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①互补,两者之和为收入,即S C Y +=。②APC 和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 。APS 和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MPS 。③APC +APS =1,MPC +MPS =1。这些结论由函数(i )(ii )可很明显地看出来。

3.几种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

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bY a C +=,其中a >0,0

C 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2) 相对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

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

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

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 )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4)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M.Friedman )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

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上述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

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①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5)前向预期消费理念。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

会利用经济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后来经济学界把理性预期和生命周期假设、永久收入假设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念。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原因有两个:①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②消费者受到约束。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影响家庭的消费计划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有:耐用性资产、货币

性资产、信用的条件、收入的分配、人口以及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价格以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预期等。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两部门经济。假定:①只存在家庭和企业两部门。②投资为外生变量,不随y 的

改变而改变。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I C Y +=,结合消费函数(假定C 与Y 间存在线性关系)bY a C +=,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b

I a Y -+=1。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消费计划投资,即I C Y +=,从总收入角度看,包括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即S C Y +=,因此两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S I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注意,这有别于上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等式S I =,那里是指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包含了非计划存货投资)。由消费函数bY a C +=加上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根据S

I =

这一关系亦可推导出b

I a Y -+=1。 假设本期国民收入由本期消费和本期投资决定,即t t t I C Y +=,而本期消费由上一期

的国民收入决定,即1-+=t t bY a C ,将后式代入前式,得差分方程t t t I a bY Y ++=-1,其解为b

I a b b I a Y Y t t t t -++-+-=1)1(0,这便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由b <1,随时间t 推移,b I a Y t t t -+=∞

→1lim 。 (2)三部门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了政府部门,须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

政府转移支付因素,且tY T T +=0(t 为税率,当t =0时表示定量税,0≠t 时表示比例税)。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G I C Y ++=,结合消费函数)

(0TR tY T Y b a bY a C d +--+=+=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

1(10t b bTR bT G I a Y --+-++=。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G I C Y ++=,从总收入角度看T S C Y ++=,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T S G I +=+,在该条件下,储蓄函数d Y b a S )1(-+-=,将I 、G 、)(Y S 、)(Y T 代入等式同样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3)四部门经济。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出口函数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

要求决定。进口函数可以写成收入的函数:Y m m γ+=0,0m 为自发性进口,γ为边际进口倾向。根据如下公式可以得出四部门的均衡收入:

Y

m m x

x TR

TR G

G I

I tY

T T TR

T Y Y bY a C m

x G I C Y d d

γ+=====+=+-=+=-+++=00 得出:γ

+---++-++=)1(100t b m x bTR bT G I a Y 其中,对外贸易乘数:

γ

+--=)1(11t b dx dY

5.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

(1)乘数原理。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

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 ?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 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 =I k i ?,其中i k 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2)投资乘数(i k )。在两部门经济中b

I Y k b I Y i -=??=-?=?111,(b 为边际消费倾向)。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后,需考虑税收因素,延续上面对税收函数的假设,t 为税率,定量税则视为0=t 时的特例,)

1(1t b I Y --?=?,则11(1)i Y k I b t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g k )。指收入变动(Y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

变动(用G ?表示)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1(11t b G Y k g --=??=

,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4)税收乘数(T k )。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 ?表示)的比率,

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1(1)1()1(1)1(t b t b T Y k t b T t b Y T ----=??=--?--=?,。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r t k )。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即: )

1(1)1(t b t b TR Y K r 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6)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

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

T t b t b G t b T k G k Y T g ?----+?--=?+?=?)

1(1)1()1(11 G G t b t b G t b ?=?----+?--=

)1(1)1()1(11 1=??=G

Y k B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特别注意:

有很多教材和复习资料认为: 税收乘数)

1(1t b b T Y k 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1t b b TY Y k r t --=??=。平衡预算乘数T g B k k k +=)1(11)1(1)1(11t b b t b b t b ---=---+--=

,在比例税下小于1。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 税收乘数)

1(1)1(t b t b k 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1)1(t b t b k r t ---=;平衡预算乘数T g B k k k +=1)

1(1)1()1(11=----+--=t b t b t b ,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具体可参见:

(1)《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英文版(或中文译本)。由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约翰·伊特韦尔、美国哈佛大学的默里·米尔盖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彼得·纽曼三位经济学家主编。

(2)简单的证明参见论述题第1题: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2.1 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2001研)

2.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北方交大2001研)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2000研)

4.政府支出的乘数原理(北航2005研)

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武大2002研;中南财大2001

研;北京化工大学2006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2000研)

7.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上

海财大1998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8.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武大2002研)

9.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武大2001研)

10.投资乘数(东北大学2004研;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东北大学2003研)

11.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华中科大2003研;北邮2006研;

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

12.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武大2000研)

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14.乘数(华中科技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15.节俭悖论(中南财大2005研)

2.2.2 简答题

1.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迷”?(上海交大2001研)

2.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北交大2005研;北航

2006研)

3.简述生命周期假说。(武大2002研)

4.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5.写出投资乘数的公式,尽量考虑各种经济变量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据此说明,哪些

因素影响到投资乘数?是怎样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武汉大学2004研)

6.简述乘数、加速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人行1999研)

7.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为什么?(同济1998

研)

8.简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9.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10. 为什么投资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支出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西安交大2006研)

11.简要论述消费理论的几种观点。

1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13.简述国民收入决定和国民收入核算的关系。

14.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有什么区别?

15.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6.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17.弗里德曼的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18.简述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经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9.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20.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

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为什么?

2.2.3 计算题

1.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

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消费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南开大学2005研)

2.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d Y ,d Y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

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0.2Y 。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人大2000研)

2. 在一个多期经济模型中,假设每一期经济中同时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并且每个人

生存两期。在第t 期,每个年轻人拥有1单位劳动,通过提供劳动获得收入,并将劳动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第t 期的消费,(其中下标“1”表示年轻人,下标“t ”表示第t 期),

一部分用于储蓄s t;到了第t+1期,t期时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而且也不再有劳动收入,

而是依靠年轻时存下的储蓄生活,消费为(其中下标“2”表示老年人,下标“t+1”

表示第t+1期)并用完所有储蓄。假设所有人的效用函数形式为,市场利率为r,主观贴现率为ρ,工资率为w。

(1)求年轻人的储蓄;

(2)提高工资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

(3)降低利率对年轻人的储蓄有什么影响?请解释。(中央财大2007研)

3.如果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同时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均衡收入水平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中央财大2001研)

4.某国经济总量:S=-100+0.2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电子科技大学2004研)

5.假定某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C=300+0.8Y d,私人意愿投资I=200,税收函数T=0.2Y (单位:亿美元)。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预算盈余还是赤字?具体数值是多少?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北方交大2001研)

6.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税收的公式表明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20,所以可以支配收入增加80,消费增加60(=0.75×80)。画出作为收入Y的消费函数曲线,标明其斜率及纵横截距;

(3)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4)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

1的原因(MPC (5)若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

-1

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北京工商大学2003研)

7.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

8.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其中Y 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

(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

(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对外经贸大学2002研)

9. 在三部门经济中,C=400+0.75Y d,I=600﹣2000r,G=300,t=20%,M s=500,L=0.2Y -2000r,假定物价水平恒为1,计算:

(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起均衡时,政府购买增加的财政政策乘数;

(2)当政府购买增加300单位时,对国民收入的挤出效应是多大?(南航2006研)

Y =C +I +G

C =0.8Y d +8

I =20

G =50

比较两种不同税制情况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财政支出乘数及财政状况。

税制1 T =6+0.25Y

税制2 T =0.3Y

11.某国的投资函数和消费函数分别为:

150=I

C =0.6Y +100

(1)求均衡国民收入。

(2)当消费函数变为C =0.8Y +100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比较投资乘数的大小。

(3)当投资函数变为200=I 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

12.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

C =100+0.9Y ,I =80

(1)求投资乘数及均衡国民收入。

(2)求储蓄函数及均衡时的储蓄额。

(3)如果实际产出水平为2250,那么供给过剩量为多少。

(4)当投资函数变为I =0.05Y +30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

13.根据表2.1中假设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数据回答问题:

单位:亿元

(1)计算在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下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2)在什么条件下,平均消费倾向APC 和边际消费倾向MPC 才总是相等的?

(3)说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和边际消费倾向MPC 的关系(提示:C =C 0+aYd )

14.已知:C =50+0.75Y ,I =150(单位:亿元)。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各为多少?

(2)若投资增加25,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小,乘数有何变化?

15.假定某经济在均衡状态Y 0=8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 增加

0.03,政府购买增加24,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Y =C +I +G

C =0.75(Y -T )+200

T =0.2Y +480

I =180

G =660

这一经济完全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 =2000。要达到这一目标,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或通过调整税收来实现,问:分别应做什么样的调整,才能达到完全就业的目标?各种情况下的财政状况如何变化?

17.根据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三部门模型,假设转移支付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取决于

收入水平Y 。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收入Y 的变化成反向关系,即收入高时,失业救济金一类转移支付会减少,于是有TR =,pY TR p 表示收入每增加1美元,TR 则减少p 美元,p >0。求:

(1)均衡收入水平;

(2)内生变量△TR 和△Y 之间的数量关系;

(3)投资乘数k i ,政府购买乘数k g ,税收乘数k T ,并将这些乘数值与扩展前模型相应的

乘数值作比较,作出解释。

18.假设某人生命周期分为4个时期,头3个时期收入依次为30、60、90元,第4个

时期收入为0,如图2-1所示。假设利率为0,试问:

图2-1

(1)假设该人想要在一生中平滑地消费,且不受到预算约束,试求其消费水平,并指

出哪个时期为正储蓄?哪个时期为负储蓄?分别为多少?

(2)与(1)相反,假设该人想要平滑地消费,但受到流动性约束,试求其在各个时期

的消费量。

(3)根据第(2)小题,假设该人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为13元,消费者是如何使用这

13元的?当外来财富为23元时,又会如何使用?

19.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自主投资I=6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y 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000,那么,为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

态,投资为多少?

(4)本题中投资乘数k i 为多少?

20.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d ,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

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设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①增加政府购买;

②或减少税收;③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

(4)若将题中的比例税为定量税T 0=250,结果有何不同?

2.2.4 论述题

1.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上海财大2003研)

2.论述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请从收入—支出法和储蓄—投资法说明同一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4.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

4.假设A 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 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济增长的城

市化进程中,B 转变为城镇居民,与A 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分别用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5.根据宏观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投资波动的原因。

6.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

解释。

7.回答下列关于“漏出”和“注入”的问题。

(1)什么是漏出、注入?

(2)在考虑政府和外国部门的情况下,漏出和注入的内涵有哪些扩展?

(3)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怎样利用漏出和注入的关系预测总产出的变动趋势?

(4)既然增加投资需求导致总产出增加,我国政府为什么在2003年3、4季度对某些

行业的投资需求采取紧缩政策?(南京大学2005研)

8. 回答下面关于消费行为的问题:

(1)简述Ktuznets 经验研究结果所提出的“消费难题”(Consumption Puzzle ),并用图示说明。

(2)简述Modigliani 生命周期理论,并运用该理论解释“消费难题”,以及家庭数据中APC 与收入之间反向的关系。(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3.1 概念题

1.均衡产出:又叫均衡收入,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

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产出或收入的均衡条件是E =Y ,即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 =S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2.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论证投资水平取决于预期的产量变动的理

论。加速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I 0表示净投资,a 表示加速系数,Y ?表示产量的变动,即Y ?=1--t t Y Y ,I t 代表

10--=?+?=?=t t t Y Y Y b Y a I Y a I

总投资,b 代表重置投资。这个理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不起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设a =2,意指根据生产技术的要求,为使产量增加一定量,需要增加两倍的净投资。例如,增加10万美元的产量需要增加20万美元的净投资。(应删除)

加速原理的具体含义有:①净投资是产量变化量的函数,而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②

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幅度大于产量的增长幅度;当产量减少时,投资的减少幅度大于产量的减少幅度。③要使投资保持增长,产量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如果产量水平不变或下降,投资水平必定下降。加速原理说明,产量水平的变动是影响投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加速原理具有重要地位:它与乘数原理结合可以解释经济周期的

原因;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被用以解释经济增长。但加速原理也存在不足:它没有考虑影响投资的投资成本、技术进步、商业风险等因素,难以准确说明产量对投资的影响。此外,加速原理的应用需要有一个条件,即只有实现了充分就业,设备被充分利用起来,它才能起作用。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

)

1(1)1(t b t b TR Y K tr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4.政府支出的乘数原理:指在宏观经济中,国民收入随着政府支出成倍数增长的原理。

根据公式△Y= g k △G,其中g k 为乘数值,△G 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这个公式表明了政府支出需求变化导致了产出以g k 倍变化。这个原理反映了指政府支出的变化必然在经济中各部门间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g k 倍增加。在三部门经济中,)

1(11t b G Y k g --=??=。式中,k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Y ?是收入变动,G ?是政府支出变动,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政府购买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k g =k i 。

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用

于增加消费部分的利率。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Y

C MPC ??=

C ?表示增加的消费,Y ?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表示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及其下降的趋势。

(1)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参见概念题第5题。(2)平均消费倾向指收入Y 用于消费C 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以表示为:

Y

C APC = 它可以指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在0和1的范围内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全部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必为1。根据长期以来的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长期中的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7.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指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

的储蓄的变化。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

Y S

MPS ??=

其中:Y ?表示收入的变化量,S ?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

8.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美国经济学家M ·弗里德曼提出

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期望终身从其工作或持有的财富中产生的收入。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在保持财富完整性的同时,个人的消费在其工作和财富的收入流量的现值中占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b ·Y p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 p 代表持久收入。而在实际情况下,个人在任何时期的实际收入可能与持久收入不同。这种情况不一定可以解释在消费函数形式方面相互矛盾的原因。该假说认为,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包含一个持久部分和一个暂时部分。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分别由一个预计的、有计划的收入成分和消费成分组成;暂时收入和暂时消费则分别由收入方面的意外收益或意外损失以及消费方面的不可预知的变化构成。在长期内,个人消费占有固定比例的持久收入,这就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在短期内,许多家庭或个人在经济周期中会面临一个负值的暂时收入,然而他们的消费与其持久收入相关,因而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增加,这就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由于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寻求消费其持久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因而意外的收益或损失将不会影响消费。但在实际运用中,持有收入和消费的价值估计极端困难。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还是他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里德曼用持久收入的稳定性,证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从而说明了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9.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即

)

1(1)1(t b t b T Y k T ----=??=(如果只考虑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则为b b T Y k T --=??=1,税收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的负数值)。式中T k 是税收乘数,Y ?是收入变动,T ?是税收变动,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即b

I Y k i -=??=11/,或MPS MPC k i /1)1/(1=-=,式中,Y ?是增加的收入,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b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

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11.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

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

T t b t b G t b T k G k Y T g ?----+?--=?+?=?)

1(1)1()1(11 G G t b t b G t b ?=?----+?--=)

1(1)1()1(11 1=??=

G Y k B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

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12.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美国经济学家J ·杜森贝里

(J ·Dusenberry )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②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杜森贝里的假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的收入,即其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其相对收入,也就是说取决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杜森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消费对他人具有“示范效应”。如果所有个人或家庭的收入都加倍,则其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将保持不变,并将继续花费同样比例的收入,其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长期中分配格局的稳定性正是平均消费倾向稳定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解释长期消费函数。第二部分可以用来解释短期消费函数,它指出家庭和个人对收入上升容易适应,而对收入下降难以适应。由于“棘轮效应”,在短期中,即使收入暂时减少了,家家户户都设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其消费方面的下降幅度低于它们收入的下降幅度。由此可知,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即使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也很难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较高。正如短期消费函数所显示的那样,相对收入假说也存在不足:①它指出充分就业后收入水平的增长必然带来消费成比例增长。这一点对收入特别大和存在意外收入的情形不适用。②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具有不可逆性。但事实上,经过一定时期,收入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消费缓慢逆转。相对收入假说的以上不足由以后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作了弥补。

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

理规律之一。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

增加的产量在除去个人消费增加以后,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

14.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k =Y ?/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

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15.节俭悖论:指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

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

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

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

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2.3.2简答题

1.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迷”?(上海交大2001研)

答: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

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1)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C =a+bY

D (a>0,0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Y D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将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Y D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

b Y a Y C APC D

D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

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Y a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2)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C =47.6+0.73Y

D (单位:10亿美元)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C =0.917Y D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

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

料,得出如下结论:

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

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3)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经济

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

2.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北交大2005研;北航

2006研)

答:(1)乘数原理的含义

乘数原理(multiplier principle )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投资的增加,则乘数是投资乘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则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等等。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设对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需求(支出)为A ?,由这种支出引起的收入的增量为A ?。设所有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 ,则由第一部门增加的收入会使消费需求增加C ·A ?,由此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C ·A ?。第二部门增加的收入中又要消费C 2·A ?,于是,又使第三部门的收入增加C 2·A ?。第三部门由此增加的消费需求C 3·A ?将使第四部门的收入增加C 3·A ?。这种由收入增加带动的消费需求增加逐轮连续下去,当整个经济再次到达均衡时,增加的总支出(ΔAE )与国民收入(ΔY )则为:2323......(1......)AE Y A C A C A C A A C C C ?=?=?+?+?+?+=?++++。因为,0

-即为乘数。它表示由于最初自发支出增加了A ?,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再次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ΔY ),(删除此处逗号)为A ?的11C -倍。因为C<1,所以11C

->1;而且,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乘数的概念最初由俄国经济学家图干·巴拉诺夫斯基提出。以后又为英国经济学家卡恩用来解释投资增加与就业增加的关系。凯恩斯在《通论》中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说明总支出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所以,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

(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

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 ?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 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 =I k i ?,其中i k 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

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3.简述生命周期假说。(武大2002研)

答: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 ·莫迪利阿尼(F ·Modigliani )、R ·布伦伯格(R ·Brumberg )和A ·安东(A ·Ando )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

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L Y 代表劳动收入,σ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R W 代表实际财产。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或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一生积蓄。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

4.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答:(1)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

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公式为:b

I Y k i -=??=11/,或MPS MPC k i /1)1/(1=-=,式中,Y ?是增加的收入,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b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

(2)投资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为:①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

资可以引起收入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的发挥出来。②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投资增加并不会使产量和收入增加。③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利用。

(3)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

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互相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 不会增加。

此外,一些西方学者也指出,对政府增加的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例如,如果政府为增加公共工程方面支出而提高税收,则在公共工程方面那些就业者已增加的开支就将由于纳税人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支出而被抵消。又如,假使政府的支出是靠借钱而不是靠提高税收,则可能影响私人投资,因为政府借钱,一方面会使私人部门的货币减少,另一方面支出增加使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和工商企业通常都要增加货币储备,从而增加货币

R L W bY C σ+=

需求,这就会提高利率,进而排挤私人投资。

5.写出投资乘数的公式,尽量考虑各种经济变量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据此说明,哪些

因素影响到投资乘数?是怎样影响的?原因是什么?(武汉大学2004研)

答:参见简答题第4题。

6.简述乘数、加速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人行1999研)

答:(1)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进而刺激消费,并进一步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产生循环放大效应。反之亦然。

(2)加速原理是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其含义包括:①

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②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③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不是绝对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④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⑤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才能实现。

(3)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①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若

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而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若不独立,乘数作用就小得多,因为投资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排挤消费,部分抵消因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4)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①生产能力是否全部运转。在实

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设备闲置现象,即使消费需求提高了,也可通过利用现有设备的过剩能力来解决,而不一定需要追加投资,使加速数作用大为削弱。②预期的影响。企业通常会出于预期而主动增加或减少存货,当消费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时,就不一定会引起生产的扩张。③时滞的影响。考虑到设备生产所需时间,消费对投资的带动并非像加速原理描述的那样立竿见影,使加速作用大打折扣。④资本-产出比率的变动。在现实中,随着这一比率的下降,投资波动的幅度也会变小。

7.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为什么?(同济1998

研)

答:(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

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向(MPC =

dY

dC MPC Y C =??或),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2)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一点消费都不增加(即Y

C MPC ??=

=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S C Y ?+?=?,因此,1=??+??Y S Y C ,

所以,Y S Y C ??-=??1。只要Y

S ??不等于1或0,一般有:10

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4)例如,在图2-3中,当收入低于Y 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中可见,当

收入低于Y 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o ,因而这时

1>Y

C 。

图2.1 平均消费倾向

8. 简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答:(1)根据公式A a Y ??=?,其中a 为乘数值,△A 为自发支出的变化,它包括投

资变化△I ,政府购买变化△G 和转移支付变化△TR 等因素,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a 倍变化。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a 倍值增加。

(2)一般说来,需求的增加有两个后果:一是价格水平上升;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

水平)上升。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并且假定自发需求变化时,利率、汇率等都不变化,则自发需求增加△A 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A a ??。当经济中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A 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度一般不等。还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

9.简述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答: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

动性偏好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MPC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

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是企业投资支出增加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报酬增量。资本边际效率是

递减的。一方面,随着投资增加,对资本的需求扩大,就会使资本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投资增加,产品数量增多,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或库存积压,使同期预期收益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投资者不愿较多投资或减少投资,从而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

(3)流动性偏好规律

人们愿意以通货和活期存款的形式保存财富的要求,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0.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利息率的变动对此有什么作用?

答: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由需求决定的,当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部门时,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由于投资需求被假定为是外生决定的,因此,利息率的变动对需求没有影响;而消费需求与利息率也无关,因而利息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10. 为什么投资的边际效率随着投资支出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西安交大2006研)

答:(1)投资的边际效率亦称“内在收益率”,是指一笔投资的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时的贴现率。它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区别在于,它所指的是短期内投资的贴现率,而在短期由于各厂商会同时增加投资而使投资品的供给价格上升。

(2)投资边际效率递减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实际利率的提高会减少企业的实物投资数量。因为利率升高,投资者发现实物投资的回报不如购买国库券或在股市里投机,他们就会增加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而减少实物投资;利率下降,实际投资的收益率确实对投资者有利时,他们就会减少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而增加对实物的投资。

第二,投资的边际收益存在着递减的趋势。无论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还是资本的边际效率都呈现着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这在本质上都反映了资本边际收益的递减。因为对企业家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资本的边际效益是投资的边际收益,市场的利率是投资的边际成本,为了获得投资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必须保持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投资的边际成本,也就是随着利率的下降而扩大投资规模,利率下降的轨迹因此也就是资本边际效益递减的轨迹。

第三,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作用,投资规模的扩大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又导致产出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了。二是商品销售竞争的结果。投资规模的扩大导致产出的增加,企业之间销售的竞争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造成产出的边际销售收入减少。三是生产要素的竞争推动投资成本的提高。因为许多企业的竞相投资造成所有生产要素,包括物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的紧张,从而导致这些要素价格的上升,投资成本随之增大。这些原因决定投资边际收益的递减,而递减的程度和速度则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

11.简要论述消费理论的几种观点。

答:产出与需求是相关联的,消费又是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西方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主要有:

(1)绝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是绝对收入水平的函数,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提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形成“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是决定于其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消费具有习惯性,当期的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就是“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提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取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这样,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在人生的某一年龄段,当收入相对于一生收入高时储蓄也高,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低时,储蓄也低。同时,还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4)持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提出消费行为与人们的持久收入密切相关,而与当期收入很少有关联。因此,持久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大,当期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5)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消费者利用经验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消费决策,而不是将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水平。

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是前向预期理论。

12.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在国民收入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

E=C+I (1)

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

Y=C+S (2)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在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中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13.简述国民收入决定和国民收入核算的关系。

答:国民收入决定与国民收核算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1)两者的组成相同。以两部门为例,它们均为C和I,前者是把C和I作为经济变量,研究C和I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的;后者是按Y=C+I计算国民收入。

(2)共同运用了AS=AD的原理。前者把AS=AD作为恒定的分析方法,以此来决定国民收入;而后者是把AS=AD作为恒定的统计方法,据此计算国民收入。

区别:国民收入决定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水平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以及如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国民收入核算是回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的数量是多少,是对客观经济的如实反映。它是要解决国民收入总量计算问题。

14.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有什么区别?

答: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的区别为:

(1)短期消费曲线是一条与纵坐标相交的一条曲线,而长期消费曲线则是一条从原点向右上方延伸的一条曲线。

(2)斜率不同,由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比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高,所以长期消费曲线的斜率比短期消费曲线斜率大。

(3)在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向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15.试比较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微观经济学部分(75分) 一、画图说明题(20分) 1.请画出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下的收入提供曲线,并简要说明该扩展线的典型特征及原因。 【分析】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和柯布-道格拉斯偏好等特例对应的收入提供曲线、价格提供曲线,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包括画图)。另外,柯布-道格拉斯偏好这个知识点经常出考题,一定要掌握其特征: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会将固定比例收入用在两种商品上,比率取决于效用函数()1212c d U x x x x =,上的参数c 、d ,且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无关,仅与收入和参数有关。 【答案】 令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为()1212,a b u x x x x =,则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决策为: 11a I x a b p = ?+ 22 b I x a b p =?+ 据此可知,在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收入如何变化,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决策()12,x x 总是满足下列条件: 2112 x bp x ap = 可见,收入提供曲线必定是一条从原点出发,斜率为12 bp ap 的射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柯布-道格拉斯偏好 2.请画图说明一个借款者当利率上升以后是否一定还是一个借款者,并简要说明原因。 【分析】跨期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教材第十章有相关介绍,考生可查看相关知识点予以掌握。 【答案】 当利率上升以后,一个借款者可能仍然做一个借款者,也有可能使借款者变成一个贷款者。理由如下: 图1-2 利率上升对借款者的影响 如图1-2所示,11c m ,表明消费者是一个借款者。原有的跨期预算约束线为AB ,利 率的上升会使得跨期预算约束线围绕初始禀赋点(12m m ,)点顺时针旋转到EF ,变得更陡 峭。当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可以选择新的最优消费束为1E ,表明消费者从一个借款者变成 一个贷款者;消费者可以选择新的最优消费束为2E ,表明消费者仍然是一个借款者。 3.请画出完全替代情况下的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分析】完全替代、完全互补和柯布-道格拉斯偏好等特例对应的收入提供曲线、价格提供曲线,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包括画图)。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历年考研试题汇编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历年考研试题汇编 简要索引 一、简答题 1、在规模经济递增,规模经济不变和规模经济递减的条件下,作图分析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是否成立,并说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第二定理的经济意义。 二、计算题 1、张三消费两种蔬菜,市场上黄瓜价格P x=3元,西红柿价格P y=4元,张三的收入为I=50元,其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2+Y2)1/2。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张三的最大效用及其黄瓜和西红柿的消费量。 (2)做出张三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图,分析张三的最优消费组合,与(1)对比,说明其有何区别并说明理由。 2、古诺市场上的寡头有n个,按固定边际成本c生产,需求曲线P=a—Q,行业总产量为Q (1)所有厂商独立生产时的均衡产量及利润。 (2)n个厂商中有m-1个厂商合并,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及利润。 (3)证明未合并的厂商能从合并中获利。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消费者均衡以及其比较静态分析,并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正常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 二、计算题 1、假设一家厂商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其生产函数为Y=(X1-1/2+X2-1/2)-1/2,其中,X1和X2代表要素1和1的投入数量。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分别为 P、r1和 r2。请按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判断该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状况; (2)计算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12; (3)计算该厂商对要素1和2的需求; (4)如果要素的价格上涨,讨论该厂商利润将发生怎样变化。 三、论述题 1、试论(微观)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对策。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画图并说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关系式是如何得到的? 二、计算题 1、假定一个竞争性厂商,其生产函数为:Q=F(L,K)=ALαKβ,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w和r。 (1)试求在K为不变投入时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2)求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并讨论不同的规模报酬对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影响。 三、论述题 1、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可以向后弯曲?请画图并说明其行为基础。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计算题 1、浙江一服饰公司向澳大利亚和美国出口商品,两国市场需求曲线不同,澳大利亚的需求曲线为:Q=100-2P,美国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100-4P,该公司的总成本为TC=0.25Q2,试求公司如何决定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和价格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最大利润是多少? 三、论述题 1、论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及其局限性。 一、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U(X1,X2),预算约束为Y=P1X1+P2X2。求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并作出简要解释。

最新考研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1.根据粘性工资理论,如果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则( )。 a.实际工资率小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减少; b.实际工资率高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减少; c.实际工资率小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增加; d.实际工资率高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增加。 12.运用紧缩政策就可以实现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情况是( )。 a.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 b.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 c.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 d.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 13.假定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从每美元兑换120日元变为130日元,那么( )。 a.日元对美元升值; b.美元对日元贬值; c.日元对美元贬值,美元对日元升值;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4.如果在某一年,政府赤字增加了4%,通货膨胀率为9%,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际赤字增加了5%;

b.实际赤字增加了4%; c.实际赤字增加了9%; d.有实际盈余。 15.在衰退期间自发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总支出是( )。 a.消费支出; b.净出口; c.政府购买; d.投资支出。 二、名词解释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菲利普斯曲线; 3.收入效应; 4.奥肯定理。 三、辨析题 1.厂商生产某种产品要用X和Y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的价格相同,则该生产者要实现利润就要用相同数量的要素投入。 2.吉芬商品(Giffen goods)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3.如果收入水平上升,则消费水平也会以相同的比率上升。 4.所谓的充分就业,就是指不存在任何失业的情况。 四、问答题 1.生产一个蛋糕需要5个鸡蛋,此时你有4个鸡蛋,那么当你有第5个鸡蛋时,第5个鸡蛋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4个鸡蛋的边际效用,这是否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

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原来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的是这 些! 凯程晶晶老师整理了复旦经济学考研的真题,真题对考研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分享给考研有需要的同学们,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18年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回忆版) 一、简答题 1、卢卡斯批判,及其指出的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2、公共品的特征,并举例解释。 3、不变和可变、固定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二、计算题 1、制造业的销售额150、劳动支付100、资本支付50;农业的销售额150,劳动支付50,地租支付100。(具体公式我忘了,总共六个式子)。然后说,劳动要素共有,这是国际贸易展开,制造品价格不变,农产品价格提高10%,工资提高5%,其他都不变。 问:(1)国际贸易给地租和资本租金带来的变化 (2)工人、资本家、地主的福利变化,出口何种商品,说明理由。 (这道题其实6个式子直接就可以求解出变量了,难度感觉还行吧,反正我也不知道做的对错) 2、索罗模型的题目,求解的都是最基础的变量,都是习题里面经常遇到的,难度不大。就是给出了增长模型,y=2k-0.1k(平方)。然后求稳态资本存量啊,人均产出啊等等。 3、古诺模型及其延伸到n个厂商是的状态,题目很长记不住了,难度也不大,绿皮书上这类题目很多。 三、论述题 1、IS-LM曲线,就是问IS斜率、LM斜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好像是要画图说明) 2、扩大再生产的相关问题,形式啊、关系啊,最重要的是回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内含。(之前看过一些材料补充,还算有话说) 3、资本账户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自由兑换的基本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实现方式。 2017年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回忆版) 第一部分:概述 试卷分为五部分: 五道选择题【25分】 三道名词解释题【30分】 两道简答题【30分】 两道计算题【35分】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专题七 经济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设经济行为人面临跨期约束,其效用函数为: ()11121212211,ln ln 11L L U L L C C W ηηβηη--??--=-+- ?--? ? 其中C 1,C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L 1,L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劳动投入,行为人第一期的单位工资为W 1,第二期的单位工资为W 2,第一期储蓄S ,利率为r ,β为第二期效用贴现值,η<0。现在假设行为人没有初始财富,所有消费均来自劳动所得,并且两期内消费完所有收入。试问行为人最大化其效用的两期劳动投入比L 2/L 1为多少?( ) A .()1 1211W r W ηηβ-??+?? ????? B .()11121W r W ηηβ-??+?? ????? C .()1121W r W ηβ-??+?? ????? D .()1 121W r W ηβ??+?? ?????

【答案】A 【解析】将目标函数关于L 1求导,得:-L 1-η-βL 2-η(?L 2/?L 1)=0。由题意可知约束条件为:C 1+S =W 1L 1,C 2=(1+r )S +W 2L 2,整理得:L 2=[C 2-(1+r )(W 1L 1-C 1)]/W 2,将其对L 1求导得:?L 2/?L 1=-(1+r )W 1/W 2,代入-L 1-η-βL 2-η(?L 2/?L 1)=0,得: ()1122111L W r L W ηηβ-??=+?? ????? 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 .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B .农产品的生产 C .资本品的生产 D .没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投资过度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过少,而是投资过多。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的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的速度也比消费品快。因此,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经济的波动。 3.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A .技术的变化

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与考研真题解析

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与真题解析 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投资不足,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A.政府失业救济金增加 B.税收减少 C.出口增加 D.以上都是 2下列最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的说法是()。 A.人们在收入减少时要维持其生活水平 B.人们有了暂时收入就购买耐用消费品 C.暂时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D.收入的暂时增加被全部消费掉 3在IS曲线上,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以上都不正确 4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A.100亿元 B.500亿元 C.900亿元 D.1000亿元 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D.以上方法都可以 6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的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数量,即货币量→物价;与此相反,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来影响总需求,即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 B.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以及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货币主义主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力主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 C.在政策目标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用利息率调节消费和投资,进而改变社会总需求;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刺激总需求,而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D.在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在萧条时期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在繁荣时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主义主张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货币供给量

清华大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

索引(学校:清华大学) 一、清华全真题试卷(P1-13) 二、真题知识点分类(微观部分)(P14-17) 三、真题知识点分类(宏观部分)(P18-19)

四、真题其他知识点(P20)清华大学经济类考研真题(包含03年 04

年 07—09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学(458)试题 一、选择题(15分) 1. PCC表示什么? A. >>>> B. >>>>> C. >>>>> D. >>>>> 2. 恩格尔系数表示什么? A. >>>>> B. >>>>> C. >>>>> D. >>>> 3. 阿五开了一个麻绳厂,他发现在一定限度内多雇佣工人麻绳的产量会增多。则这表明: A. 平均产量增加 B. 边际替代率递减 C. 边际产量大于零 D. 边际产量小于零 4. 当规模报酬递减时,生产力弹性 A. > 1 B. < 1 C . = 1 D. 不定 5. 一个桔子的边际效用为2,一个梨子边际效用为4,则桔子对梨子的边际替代率为: A. 2 B. 1 C. 0.5 D. 0.25 6. 设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当价格超过150元时便无人购买,150元以下时便有人购买,现价格为50元,若将价格提高到100元,则需求量变化为: A. 上升 B. 下降 C. 上升 D. 下降 7,两条需求曲线在某点相切,则在该点价格需求弹性是否相等? A. 是 B.否 C. 不确定 D 8,抱歉,记不起来了。 9. 桔子价格为4,苹果价格为3。现在用20元钱,他消费4个苹果,2个桔子。此时桔子边际效用为16,苹果边际效用为12。则该消费者应如何改进该计划。 A. 增加支出,同时增加苹果和桔子的消费。 B. 增加桔子的消费,减少苹果的消费使总支出保持为20。 C. 增加苹果的消费,减少桔子的消费使总支出保持为20。 D. 减少支出,同时减少苹果和桔子的消费。 10. 均衡市场上,一件衬衫的价格为20元,一个麦当劳价格为5元,则卖当劳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为: A. 400% B. 100% C. 50% D. 25% 11. 消费者可以选择地铁和公交车作为交通工具。先假设地铁要价上涨,则地铁公司的收入变化如何? A >>>> B >>>>> C >>>>>>> D >>>>>> 12. 一个歌舞厅对顾客得A项,B项服务收取费用,其中A的价格需求弹性低,B的价格需求弹性高。由于人太挤,老板欲不影响收入而减少顾客,则应采用措施 A. 增加A, B. 两项的收费B,增加A的收费,减少B的收费 清华全真题试卷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

西方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七(经济学) 1、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比较静态分析(2)隐性成本(3)生产可能性曲线(4)自然失业率(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2、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C=0.1Q3-2Q2+15Q+10 试求: ①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②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止生产?③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的生产函数为y=?(k)=2k-0.5k2 式中:y为人均产量;k为人均资本。如果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3%,试求: ①使经济均衡增长的人均资本k值。②满足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异同之处。 (2)简述垄断的利与弊。 (3)何为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4、论述题(外国经济思想史和西方经济学方向的考生须答第(1)和第(3)题,其他方向的考生须答第(1)和第(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评述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 (2)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并进行评论。 (3)评述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六(西方经济学) 1、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2)解释在丰收年份农场主收入下降的原因。 (3)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在MRTSLK>ω/r时,厂商应如何调整两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什么? (4)说明垄断竞争厂商的两种需求曲线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5)改变政府支出和改变税率作为两项财政政策手段有什么不同? 2、推导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用图加以说明)。(10分) 3、简述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用图加以说明)。(10分) 4、请分析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对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影响。(10分) 5、什么是节约悖论?它在中国现有条件下适用性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10分) 6、假定一次地震使某国的资本存量损失一半,但人口未受到影响,试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该国经济的调整过程、经济增长率的短期和长期变动。(10分) 7、计算题(10分)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 Q3 -8Q2 +30Q (1)求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2)求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870-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目。 8、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什么说工资粘性是一种宏观经济的外在性,反映了协调的失灵?理性预期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的解释有何区别?(15分) 西方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五(西方经济学) 1、简释下列概念(共25分) (1)比较成本(2)三分法(3)戈森定律(4)加速原理(5)经济效率 2、回答下列问题(共75分) (1)说明并评论李嘉图关于工资和利润对立的学说。 (2)扼要说明并评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3)凯恩斯主义政策剖析。 西方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四(世界经济) 1、名词解释(15分) (1)免费乘车者问题(2)看不见的手(3)经济租金(4)菲利普斯曲线(5)理性预期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需求定理 答: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完全竞争市场 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3.外部经济 答:外部经济是指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活动,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外部经济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4.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具有几个方面的内涵: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5.充分就业

经济学考研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真题

经济学考研2021年《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投资不足,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A.政府失业救济金增加 B.税收减少 C.出口增加 D.以上都是 2下列最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的说法是()。 A.人们在收入减少时要维持其生活水平 B.人们有了暂时收入就购买耐用消费品 C.暂时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D.收入的暂时增加被全部消费掉 3在IS曲线上,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以上都不正确 4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 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A.100亿元 B.500亿元 C.900亿元 D.1000亿元 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

D.以上方法都可以 6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的比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数量,即货币量→物价;与此相反,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来影响总需求,即货币量→利息率→总需求 B.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以及法定准备金率政策;货币主义主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力主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 C.在政策目标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用利息率调节消费和投资,进而改变社会总需求;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刺激总需求,而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D.在货币政策的具体运用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在萧条时期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而在繁荣时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主义主张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货币供给量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当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下列哪一项时,人均消费将达到极大?() A.sy/(n+δ) B.sy-(n+δ) C.s-(n+δ)

西方经济学宏观考研真题

国民收入核算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中南财大2003); 国内生产总值(GDP)(北交大2005,华中科技大学2005,上海交大2006,四川大学2006); 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2000); 潜在产出(北航2006), 国民生产净值(NNP)(武大2001);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厦门大学2006); 消费物价指数(武大2006,南开大学2006); 国民生产总值(GNP)(南开大学2005); 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 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 3、单纯用GNP作为经济活动衡量标准有何不足(南京大学2006) 4、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南开大雪005,武汉理工大学2006) 5、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2001) 6、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 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直中(武大2002) 7、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1999) 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 方交大2000) 9、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复旦大学1995)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 10、“GNP=C+I+G+(X-M)”的内涵。(武大2002) 11、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1998)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1998) 1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说明“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

中南大学965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2--2014年

中南大学 2002 965 西方经济学 一、名次解释(4*5=20) 1. 需求的变动; 2.消费者剩余; 3.乘数与加速数; 4.拉弗曲线; 5.理性预期 二、简答题(10*3=30) 1. 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2. 为什么个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3. 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三、计算题(数量经济1.2,区域经济3.4题) 3.已知生产函数为Q=min(L,K/2),劳动的价格为3,资本的价格为1.在短期里,资本投入固定为200单位。求该生产过程的短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函数。 4.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600+0.8Y,投资函数为I=400-50r,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货币供给Ms=1250(单位均为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求: (1) IS和LM方程(2)均衡收入和利率(3)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4)设充分就业收入为Y=5000(亿美元),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购买? 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四、论述题(15*2=30) 1. 论从微观角度论述市场机制的效率、局限性,以及调节政策 2. 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中南大学 2003 965 西方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5*6=30). 1.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2.扩展线 3.长期总成本函数 4.平衡预算乘数 5.凯恩斯陷阱 6.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题(10*5=50) 1. 如果生产中使用的某种投入要素是免费的,而且可以用之不尽,取之不竭,那么厂商使用这种投入要素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2. 垄断厂商一定能保证获得超额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它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在长期内又会怎样? 3. 有人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有道理吗? 4.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越大? 5.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考研试题4

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1 概念题 1.“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武汉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3研;北方交大2001研;大连理工2005研;上海交大2005,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2006研;东华大学2006研) 2.凯恩斯极端(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 3.经济政策(东北大学2004研) 4.财政政策(东北大学2004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5.货币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6.财政政策乘数 7.货币政策乘数 8.古典主义极端 4.2 简答题 1.何谓“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上海财大2003研;北方交大2003研)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武大2001研;北方交大1999研) 3.对有顺差的过热经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是否合适?为什么?(南京大学2005研)4.货币政策效果为什么会因LM斜率而异?(武大2002研) 5.请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作简要分析。(武大2000研) 6.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滞胀”问题?(上海财大1998研)7.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 8.试说明货币幻觉对消费支出的可能影响。(北大1999研) 9.试用IS-LM模型分析引起“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政策的情况。 10.简要回答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乘数效应? 11.国家宏观调控应掌握哪些数量界限?(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 11.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总产出为Y,总消费为C,政府一揽子税收为T,政府支出为G,消费边际倾向为MPC。考虑如下两种政策:(i)政府开支增加△G;(ii)政府一揽子税收减少△T。假设|△G|=|△T|。试分析如下观点:如果政府将提高总产出作为政策目标,政策(i)比政策(ii)更有效。(中央财大2007研) 12. 关于稳定性政策: (1)假设一个经济体处在充分就业的初始均衡之中,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其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各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没有差别? (2)在什么情况下,总需求管理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总需求管理政策?(武汉大学2006研) 4.3 计算题 ,税收T=100,1.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 d 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100。求: (1)IS和LM方程及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

2012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12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一般均衡 答: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2.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2)非竞用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用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3.逆向选择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提出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研究先河。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的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逆向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并阻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