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颤和房扑哪个严重

房颤和房扑哪个严重

房颤和房扑哪个严重
房颤和房扑哪个严重

房颤和房扑哪个严重

人的心脏跳动,如果一直不规律或会出现一些心脏跳动太快,节奏不齐的现象,这种症状是房颤,房颤在发作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都是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造成的,不管是哪一个出现都可能会非常严重,而且有的患者两种都有可能同时发生。

如果心房跳动的太快且节律不齐,则是房颤。房颤分为发作性房颤和慢性房颤。

房扑和房颤可由心脏病、高血压或甲状腺疾病引起,有的则没有病因。

房扑房扑时信号在心房内来回折返,折返信号导致心房跳动很快(200-300次/分)。有些信号通过房室结和传到心室,心室

率可达150bpm。房扑的症状与房颤的症状相似,并转化为房颤。

房颤房颤时,心房发出额外的电信号使得心房跳动的非常快,400-500 bpm且节律不齐(心室率可达180bpm),导致心房颤动而无法收缩。如果心房不收缩,血液就不能充分排入心室,这就是导致晕厥、乏力的原因。血液流动缓慢会产生心房血栓,血栓进入身体的其他部位会导致严重后果如中风。房颤是心脏跳动节律出了问题,心脏病总是可怕的,但房颤本身并不是致命的。

心悸、无力或疲乏、气短、胸闷或胸痛、眩晕或头晕目眩、晕厥发作房颤是常见的心脏病不分年龄和种簇,常可以引起症状或引起其他疾病如中风或心衰。但是如果房颤得以治疗,这些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您和医生一起努力控制房颤,您会继续健康的生活。

大部分病人的房颤是可以控制的,医生会向您提出治疗方法并找到最佳方案。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2003.09.19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 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 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 征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急诊房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急性房颤(指阵发性房颤)的处理原则是:一. 控制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二.. 恢复窦性心律,减少房颤复发,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三.治疗原发病和纠正诱发因素。 1.常用于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有: ①首选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0.4mg+5%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注意:预激综合症合并房扑、房颤者忌用。),控制不满意者可以重复给药,将心室率控制在100~120bpm以下。 ② 钙离子阻断剂,地尔硫卓10mg+5%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然后以10-15 mg /h速度静脉维持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安全、有效。 ③ 维拉帕米5~10mg+5%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2.控制心室率同时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 ①胺碘酮.首次150mg静脉注射,10分钟推完,然后以1mg/分钟速度静脉维持6小时,随后18小时以0.5mg/分钟速度静脉维持,第一个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2g,超过48小时房颤转复者改为口服胺碘酮,第一周600mg/d, 第二周400mg/d,然后以200mg/d长期维持。同时注意抗凝。 ②普罗帕酮.70mg+5%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mg。 3. 同步直流电复律: 当心室率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时,应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选择100~200焦耳(单相波)、选择70~100焦耳(双相波),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或奎尼丁维持窦律。 3.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 大多数阵发性房颤可以在24小时-48小时之内自行转复或经静脉药物、同步直流电处理后转复复为窦性心律。48小时之内的复律治疗不需抗凝。48小时之内经复律治疗,仍未能转复者按持续性房颤进行抗凝。房颤持续72小时以上,有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既往有栓塞史、左房内有血栓、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均主张长期正规抗凝治疗。在复律之前的3周及成功复律后4周应用华法令抗凝,保持INR 2.0~3.0,预防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对孤立性房颤、血栓栓塞低危患者、老年人或有出血危险的病人,可以选用阿斯匹林(200~300mg/日)等抗血小板凝聚。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 征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

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部分房颤消融术后房扑应首选索他洛尔

部分房颤消融术后房扑应首选索他洛尔!阜 外医院姚焰团队研究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扑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积极行二次导管消融术。 此外,国外相关专家共识和我国房颤治疗指南均建议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常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过对于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房扑患者,哪种药物能更有效抑制二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 阜外医院姚焰、胡志成等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索他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发现,口服索他洛尔效果不错。 研究显示,在平均随访3.7年,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为 15.3%。 索他洛尔组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率(6.4%)低于胺碘酮组(10.3%)、普罗帕酮组(23.8%)及空白组(20.6%),与后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而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虽复发率低,但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限制了胺碘酮的推广,而普罗帕酮由于存在负性肌力作用,因此并不适合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良和明显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阻碍了该药的广泛应用。 而在儿童以及胎儿的房扑治疗中,索他洛尔因被认为更加安全和有效而得以应用。 基于一系列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可以考虑将索他洛尔作为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房扑导管消融术后的首选用药。 这项研究选取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新发房扑、于阜外医院行二次消融术,术中明确房扑为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且达消融终点的患者261例。 根据二次消融术后早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索他洛尔组(n=78)、胺碘酮组(n=39)、普罗帕酮组(n=42)和空白组(n=102)四组。 来源:胡志成,郑黎晖,赵明昊,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心房扑动二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909-912.

房颤的药物治疗

房颤的药物治疗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房颤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症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ACC/AHA/ESC房颤处理指南2006》指出房颤治疗策略应体现个体化,对确诊房颤进行评估,以确定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明确有关心脏或心外因素,综合分析后采取综合措施。虽然近年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有了飞速发展,但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治疗,有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本文将就药物治疗进展简要综述。 控制心室率 控制房颤心室率常是治疗中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目标是将心室率控制在静息时60-80/min,中度活动后90-115/min。AFFIRM研究目标为静息时≦80/min,6min步行试验最大心率≦110/min或24h平均心室率<100/min。治疗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为控制心室率最有效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主要用于运动状态下心室率的控制,首选用于永久性房颤伴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或不伴心衰时可选用钙拮抗剂。洋地黄主要控制休息状态下的心室率,对于有心力衰竭伴快速性房颤首选。胺碘酮也有降低心室率作用,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可以考虑,一般作为二线用药。房颤心室率控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阵发性房颤不应该以洋地黄为唯一的心室率控制药物;对于尚未充分药物尝试控制心室率的患者不能进行房室结射频消融;对于伴心衰的患者不能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预激的患者不能使用洋地黄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免使心室率加快。 虽然有研究显示,控制心室率效果并不比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差,甚至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心律控制。但心室率的满意控制并不完全改善预后,对高危患者还需终生抗凝治疗。 恢复并维持窦律 药物复律适用于那些时间不超过半年、心房不大、无结构性心脏异常、触发因素已经去除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 转复药物包括Ia类、Ic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心房,延长心房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选用复律药物时需考虑房颤持续的时间,对于新发房颤选用Ic类药物效果较好;因为I类药物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Ic类药物具有负性肌力作用,故这类药物不宜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左心功能不全者。对于发作7天以内的房颤适合转复的药物主要有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胺碘酮则为IIa 类选择。选用普罗帕酮时需注意是否房扑,对于房扑患者首先需要使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否则普罗帕酮可能导致过快心室反应而使临床加重。对于7天以上房颤国内目前能选择的药物主要为胺碘酮和伊布利特。伊布利特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多形)室性心律失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该药尤以对于房扑的高转复率为临床青睐。 房颤转复后的窦律维持需要综合治疗。而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目前可选用的有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施太可。胺碘酮因其较少心脏副作用而适合那些器质性心脏病人。普罗帕酮则对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有价值。施太可归类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具有很强的β受体阻滞作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对心功能和对气道阻力影响而产生的不良临床反应。此外,部分患者使用施太可可能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这一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尤其当启用和加量时需要注意。 总之,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选择。心室率控制是房颤处理的第一步,不但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而且留给临床更多时间分辨、鉴别和思考能否立刻转复窦律(?)、是否需要抗凝(?)、有无特殊因素需要去除(?)等等。 另附胺碘酮药品说明

房颤(房扑)患者规范管理

房颤(房扑)患者规范管理 附件一房颤患者基本信息登记 附件二房颤患者入选“房颤规范管理”知情同意书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人群的5-7 倍。为加强房颤患者的管理,督促房颤患者正确抗凝,预防脑卒中发生, 同时尽可能减少抗凝治疗造成出血等不良反应,邀请您参加“房颤规范管理”, 加入“房颤规范管理”后,管理人员会定期电话随访抗凝治疗、INR 监测及出血等观察,同时会邀请您参加我科不定期举办的房颤健康教育讲座,可能会对您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 参加“房颤规范管理”本着自愿原则,您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加,或者在任何时候要求终止,您的任何医疗待遇与权益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决定同意入选“房颤规范管理”患方签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我决定同意入选“房颤规范管理”患方签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三房颤(房扑)抗凝治疗及出血风险评估知情书 *房颤(房扑)最严重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卒中风险 龙花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房扑),抗凝治疗选择应该基于血栓栓基的风险玑赣治疗须个体化,并建立在医患双方对卒中和出血的绝对及相对风险,以及患者时饼值观和偏好进行讨论后的共同决策的基础之上 CHA2DS2-VASc积分来预测卒中风险 *既往有卒中、TIA病史,或CHA2DS2-VASc 评分>2分者,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CHA2DS2-VASc评分为1的患者,可以不抗凝,或者口服阿斯匹林;无论CHA2DSz-VASc评分多少,房颤伴肥厚型心肌病均需抗凝治疗。 *可选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服用华法林时,起始阶段至少每周检测一次INR,稳定后可每月检测一次. 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

房颤处理流程

Rodney HF.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01; 344(14)

房颤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特点是出现快速、不规则的大小形态和频率不断变化的波——房颤波。 一、心电图表现 心房除极混乱,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间距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且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间;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二、临床意义 这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性者经过反复发作可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以外因素如甲亢、慢性心包炎、胸腔手术等均可引起心房颤动。 三、处理对策 1. 控制心室率若患者心室率很快,且已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症状与体征,应首选直流电复律。对心功能尚好患者,最初的治疗目标为减慢心室率。应用洋地黄、 -受体阻滞剂或异搏定,使安静时心室率维持在60~80次/分,轻微活动后心室率加快不超过100次/分。 2. 转复心律急性房颤患者可考虑予复律治疗,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可能性较大。可采用药物和同步直流电复律:①药物转复:可选用药物有ⅠA类、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鲁帕酮和胺碘酮等,除胺碘酮外,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副作用。胺碘酮用法:150mg加5%葡萄糖100ml静脉点滴,同时开始口服0.2g,3次/日,3~5天后减量至0.2g,2次/日,疗效好时应逐渐减至0.2g,l 次/日或5次/周维持,用药期间定期查甲状腺功能和摄X线胸片。服用奎尼丁转复心律时,先服0.1g,观察2小时,如无反应可每2小时服0.2g,共5次,转复后以0.2g,3次/日维持。未转复者第2天试用0.3g,共5次,必要时第三天增至0.4g,共5次,无效时不宜再试用。用药期间应行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密切观察QRS波及Q—T期间,如QRS间期增宽室0.14秒以上或Q—T间期延长>0.5秒应停药;②直流电转复:房扑从80~100J,房颤从100~200J开始转复。如连续电击三次或电能增至360J仍未转复者,停电转复。电复律前患者应空腹6小时以上,并在心电监护和有良好的抢救设备条件下进行复律。 若房颤发生时间已超过48小时或具体时间不清楚,应在复律前抗凝3~4周,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并预防新血栓的形成;窦性心律恢复后,继续维持抗凝3~4周。这类患者也可通过查食管超声除外心房附壁血栓,给予药物或直流电复律。 3. 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慢性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特别是既往有栓塞病史、超声诊断左心房内有血栓、严重二尖瓣狭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者,应在心脏专科医师指导下长期抗凝(华法林或肝素)或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治疗。 4. 原发病和诱因治疗对于新发生病例,应努力寻找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作出相应的处理。 5. 维持窦性心律房颤和房扑转复后可选用胺碘酮、奎尼丁或普鲁帕酮等药物维持,必要时试用或合用洋地黄类、异搏定等。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三九健康网时间: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房扑房颤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连续3次以上的早搏形成心动过速,频率范围多在150-250次/min。扑动和颤动也属于早搏(性质)的心律失常。只是它们比“心动过速”更为“厉害”,表现在频率更高,扑动的频率达250-350次/min,颤动的频率高达350-600次/min。 一、心房扑动 特点: 1、心房除极频率高达250-350次/min,大大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此时窦房结失去了领导的地位。 2、房扑时,心房除极波不叫P波,而称之为F波。F波形态、振幅、间距都很匀齐,似锯齿状,不像房早、房速Pˊ波那样圆钝、矮小。 3、房扑时心房电频率达250-350次/min,意味着心房收缩也达250-350次/min。不像窦性心律、房早或房速时心房可见明显收缩/舒张动作那样,房扑时心房收缩幅度大为降低,表明心房收缩将血泵入心室的作用大大降低。 4、房室结的“关卡效应”一般只能让≦200次/min的电激动下传心室,因此F波很少能1:1下传心室,房室结限制下传的F波,这样心室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就不会像F波那样快,这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作用。因此,房扑时心室的频率会低于心房的频率。 5、房扑的F波不是在每个导联上都易辨认的,一般在II、III、aVF导联上最好看。

6、II、III、aVF导联上无明显ST-T可辨证时应考虑为房扑。 7、房扑多为阵发性,大部分转变成房颤,小部分转复为窦性心律。房扑持续数月、数年者少见。 8、分型 (1)I型:频率300次/min左右,II、III、aVF导联上F波负向。产生机制是单一大折返,电刺激可终止I型房扑。 (2)II型:频率250次/min左右,II、III、aVF导联上F波直立。产生机制是主导环路折返,电刺激可终止II型房扑。 总结心电图表现: 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整齐,呈锯齿状的扑动波F波。 2、F波频率250-350次/min。 3、心室律规整或不规整,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固定。 4、QRS波一般为室上性(窄QRS波),也可有差异性传导图形(宽QRS波)。 二、心房颤动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房扑与房颤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 也常不规则。 ③F 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④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可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2)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