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复习“冷战”相关内容。

一、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1、欧洲联合的背景:

2、欧洲联合的过程:

建立:20世纪50年代,西欧六国成立了三个组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7年,三个组 织合并,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壮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国等六国加入。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逐步

取消_________,对外尽量“用_____________讲话”。

建立:1991年,12个成员国在荷兰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____________(EU )成立。

壮大:xx 年,欧洲单一货币—___________正式启用。xx 年,欧盟成员 国达到_______个。

3、欧洲联合的发展趋势:

4、阅读下列材料,总结欧洲联合的作用:

材料一:在初建的四年里,欧共体成员国的煤产量增加了23%,钢铁产量增加了14.5%。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初露端倪。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欧洲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20世纪欧洲两种不同抉择的结果

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18年,欧洲列强们全部参加了火并,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支出战费2085亿美元,法国北部沦为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400万人;德国财产损失3000亿美元,法国财产损失xx 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意大利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合作:世界贸易组织xx 年年度报告:998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2,310亿美元,而欧盟15国为83,460亿美元,这表明欧盟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在世界商品贸易中,xx 年,欧盟的出口总额,已达8,13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欧共体 欧 盟

的20.1%,居世界第一位,而美国的出口总额为6,825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5.8%,与欧盟相比只能屈居第二。从目前的实力对比来看,欧盟已成为美国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小组讨论:比较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走向经济大国之路(日本崛起)

1、日本崛起的原因:

2、日本崛起的主要表现:

讨论: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针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和日本这两个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材料一: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二: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政治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l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欧洲通过联合之路走向强大,日本崛起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曾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表示“我们必须克服民族主义过激的问题,沿着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和安全之路前进”。xx年09月21日在美国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提出了按照欧盟的形式,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的构想。

大家认为建立东亚共同体有可能吗?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为了能帮助广大学生朋友们提高成绩和思维能力,接下来WTT 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时间: 开始实施。 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1935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时间: 年 , 操纵国:英法美 ,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 》,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时间:1921—1922,操纵国:美英日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评价: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时间: — 年,首先在 爆发。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时间:1933年, 核心:调整工业,颁布《 》, 特点: , 根本目的: 了生产力的恢复,是美国度过了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1933年上台,制造了“ ”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屠杀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龙断资产阶级的痛恨 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他还有一部作品是《和平鸽》 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基地设在哈尔滨的 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 集团。 ② ③ 年,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建立) ,辅以工业改革。 。

内容: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解体加剧 事件,挽救苏联,社会主义失败 《》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动荡原因:核心是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大国干预使问题复杂化。 表现:1948—1982年次中东战争 和平进程:①出现:1991年,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会议 ②曙光: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地区部分地区实现自治宣言 原因: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民族矛盾激化 表现:年北约以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空袭 影响:未经安理会授权,表现美国的霸权主义,使多级化受阻 俄罗斯、中国的积极作用,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要的作战方式:空袭,俗称“非接触性战争” 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 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 的邻边 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1 cos α 1 0 tan α 1 — cot α — 1

2016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政治建设要健全民主与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 1.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这就是十月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 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①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压力下,十月革命后, 列宁领导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放弃原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4.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 任。 5.《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包括:①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②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 内不得设防;③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⑤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⑥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6.1922年,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7.《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包括:①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②中国保证 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8.《九国公约》的影响: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9.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 秩序。 10.《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1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新政”是 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3.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在慕尼黑签定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领土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4.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15.绥靖政策的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6.1942年1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 家宣言》。 17.《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国、意大利、日本 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18.《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最终形成。 19.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不同地区学习历史的版本不同,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给你分享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上册预习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7、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和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北师大)九年级下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想一想】十月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什么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胜利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议一议】举出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例子。 提出依靠科学技术和专家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要充分利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大生产管理经验等主张,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等等。 【材料阅读】议一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农民缴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明显改善了生活水平。 【自我测评】人们认为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月革命使俄国无产阶级战胜了资产阶级,建立了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人民委员会,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的胜利,还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比如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半殖民地的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总而言之,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议一议】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从长远看,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材料阅读】 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借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之口说出了他对生命的理解。每个人都要把握生命,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不要浪费光阴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终生。

2017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1.俄国结束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二月革命 2.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十月革命 3.苏俄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反扑而被迫实行的一种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5.俄国二月革命后并存的两个政权是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6.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地点是在彼得格勒 7.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8.新经济政策的“新”体现在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9.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在1917年11月 1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是十月革命 11.苏俄决定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国有化 13.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 14.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5.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16.苏联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17.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实行个人崇拜和家长制 18.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是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19.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0.斯大林模式的客观积极作用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1.苏联存在的时间是1922年—1991年 22.苏联为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推行的方针是五年计划 23.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37年24.苏联开展劳动竞赛运动中的典型事例是斯达汉诺夫运动

201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检测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试题Array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1.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捕获和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感受、体验知识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的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习的喜悦、习的快乐吧!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三个大题,24个小题。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第5页,选择题答案填写在卷Ⅱ答题栏内。 卷Ⅰ (本大题2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卷Ⅱ的答题栏内) 1.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2. 1889年7月14日,来自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云集巴黎参加一场盛会,与会者指出:只有将社会财富和经济的控制权从少数人手上交到全体人民手里,“自由、平等、博爱”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这次大会是下列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 ( ) A.攻占巴士底狱 B.《人权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3. 美国有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独立战争有关,如“萨拉托加”号、“来克星顿”号、“邦克山”号等。其中“萨拉托加”号与战争中的哪一事件有关() A.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B.独立战争的开始 C.独立战争的转折 D.独立战争的结束 4.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驻华大使,每年6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1.俄国二月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俄国退出大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2.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民族解放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非常经济措施 B.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完全巩固 C.有利于打败国内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D.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4.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A.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 B.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 C.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5.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 B.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21年,苏联成立 B.1926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法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D.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7.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81年11月 B.1919年1月 C.1919年6月 D.1921年11月 8.《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 A.德国边界问题 B.成立国联 C.殖民地问题 D.军备问题 9.巴黎和会“四巨头”不包括()。 A. 劳合·乔治 B.罗斯福 C. 奥兰多 D. 克里孟梭 10.《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必须支付大量战争赔款,所起到的作用是()。 A.使德国认识到发动战争是错误的 B.使德国人痛恨《凡尔赛和约》 C.从根本上消灭了德国发动战争的能力 D.为英美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11.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 梦幻超级大国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了解战后美国发展状况及原因;知道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业是现代世界音乐和电影业的典型代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发展状况、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重点、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①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④促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战改变了世界面貌,二战后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国际关系结构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并随后实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为什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会有这样的经济发展?发展的状况如何?这种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本身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一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国家——美国。 讲授新课: 一、经济“巨无霸” 1.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提问:这个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归纳): ①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②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③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管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一起看看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讲授新课: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