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000地质草测工作细则

1:2000地质草测工作细则

1:2000地质草测工作细则
1:2000地质草测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方位)160°(导线长)100米(坡角)+5°

(分层位置)5米(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矿产(应详述);

f.新进展、新发现和新见解。

(3)存在问题。

(二)质量要求

1.文字记录质量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3)分层合理,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叙述清楚。

(4)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5)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6)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2.剖面图质量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剖面起点、终点和工程位置、地质界线及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构造要素表示合理。剖面图与平面图吻合,与文字记录相符。

(3)柱状图内容齐全,层序合理,厚度准确,文字综述合理简练,化石书写正确。

3.控制程度

露头(天然和人工)点密度符合有关标准(相应比例尺)的要求。

4.采样质量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系统有代表性,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整饰着墨,每一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二、1:2000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1:2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视具体工作而定,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为了要准确圈定地质体,同时应充分利用坑探工程的地质资料。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时,对大于2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

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

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

(1).点号:DXXX

(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或GPS定位数据。

(3).点义: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

6.地质点的布设应较均匀,但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

(1).概况

a.目的任务

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d.完成实物工作量

(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3).测区地质

a.地质

b.构造

c.岩浆岩

d.变质岩

e.围岩蚀变

f.矿床

(4).结语

a.主要成果

b.存在问题

c.进一步工作建议

(二)地质填图质量

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3).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5).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7).路线地质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

2.野外手图质量

(1).内容齐全、准确,并与文字记录相符。

(2).图面整洁、字迹清楚。

3.采样质量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齐全,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4.实际材料图质量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

(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

(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

5.室内整理情况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及时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和转绘实际材料图。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三、应提交的地质资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剖面记录本

实测地质剖面图

地质填图记录薄

1:2000地质图(手图、清图)及实际材料图

岩矿样登记薄、送样单、鉴定成果

基岩光谱样登记薄、送样单、成果表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企业落实安全标准化工作细则

企业落实安全标准化工作细则(一)组织机构 1、企业建立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排专人进行安全标准化统一管理并协调各科室。 2、制定企业安全标准化相关制度,企业标准化工作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及时跟进企业标准化档案。 (二)实施程序 PDCA:即P——策划阶段:D——实施阶段;C——检查阶段;A——评审改进阶段。 1、策划阶段 (1)分析现状,找出生产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2)对隐患进行辨识。 (3)制定本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 按照计划实施,制定检查表排查隐患、消除隐患。 3、检查阶段 检查问题、存在的风险大小。 4、评审改进阶段 (1)审核修改检查辨识过程和措施。 (2)转入下一步改进。 (三)企业内各科室安全标准化职责及档案要求。 1、安全科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文件和醒目位置公示,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分解和制订分级考核评定。 (2)法律法规:定期搜集安全生产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并组织学习宣贯,作为日常管理和培训的重要内容。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定期修订三项制度。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4)风险管理: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5)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按照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大纲和课件,培训记录和试卷归档。 (6)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根据隐患排查内容进行检查并督导整改。 (7)劳保物品发放管理:建立劳保发放台账。 (8)职业卫生:建立粉尘、噪声、有害气体检测制度和记录,职业病防治体检档案等职业卫生档案并归档。 (9)安全投入:制订安全投入计划并监督落实。 (10)安全检查:保证安全检查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学习,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制定各项安全检查表、隐患整改记录、巡回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节假日检查、整改等记录存档。 (11)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综合预案和各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 .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 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八、、?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 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

区域地质调查总结

一、基本内容 1.区调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本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2.区调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5万(或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3.“区调”的基本准则: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区调”的五个程序(阶段):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项论证,⑵.区调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⑶.野外填图及阶段性资料整理、野外资料验收。⑷.最终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最终成果的评审。⑸.最终成果的出版和“区调”原本档案汇交。 6.“区调”设计的五个基本程序:认真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收集和阅读各种资料、野外踏勘、实测剖面、设计书的编制。 7.出队前的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统一地质认识、统一地质观察点的编号、按设计书附件的要求,统一图式图例和各种地质体花纹、符号,代号等。 8.野外填图路线的布置原则:一般是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而以穿越路线为主。常用的定位方法有:⑴目测法:⑵.交绘法与目测法相结合:⑶间接定位法:⑷GPS定位法 9.野外填图阶段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整个填图阶段和野外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步骤。按工作进度可分为:日常的资料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10.野外资料验收包括:⑴野外地质工作报告;⑵复印着色的地质清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⑶野外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各类原始资料;⑷已经取得的分析鉴定成果;⑸实物资料(包括重要化石标本、岩石标本);⑹部分过渡性资料:(包括巳完成和待完成的各类地质卡片、登记表册);⑺以上各种资料目录。 二、沉积岩区 11.沉积岩区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12.剖面小结的主要内容:(1)工作概况(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剖面分层简述(4)剖面综合描述(5) 主要收获和尚存在的地质问题13.岩石地层单位两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14.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和间隔带。 15.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16.年代地层划分研究方法:即生物地层法、同位素测年、年代地层综合研究。生物地层法与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法最为经济实用。17.基本层序的概念: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的类型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其中旋回性基本层序中的一部分又可称为韵律性基本层序。 18.第I类型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 19.第Ⅱ类型层序: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 识别IⅡ标志是: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 20.地层格架一般概念: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一般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按物理含义又可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通常以岩石地层格间架(岩石地层的沉积格架)为基础,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年代地层格架(时间格架)是解释性格架。 21.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基本单位为层序。层序之内又可分为不同的体系域。 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系如: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之间有一过渡层段,即饥饿段(SS),饥饿段也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饥饿段的中部有一最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详尽细则样本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详尽细则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委负责的原则; (二)职能部门联合监督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发扬民主和群众参与的原则;

(五)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符合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市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乡镇党委、市直党委(党组)对所属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 第五条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谈话包括例行谈话、预警谈话、诫勉谈话。 (一)例行谈话是常规性谈话,由市委及组织部负责同志同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每年一次。主要结合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和日

常掌握的情况,进行激励性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例行谈话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 (二)预警谈话是一种预防性、警示性的谈话,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或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随时进行。 1、领导干部出差、出国、工作变动及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要及时进行谈话,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防微杜渐。 2、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不廉洁行为或反映线索比较具体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谈话。 (三)诫勉谈话是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性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错误或尚不构成违纪的问题予以告诫。 1、凡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地质立局、地质强队”发展战略,提高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全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国土资源调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等)、省地质勘查项目(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和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局地勘费项目和市场地勘类项目(含水工环、矿山环境治理、地灾治理、物探、测试等项目)。 第三条根据“局为单元,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实行地质勘查项目分类管理。局参与国家和省重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矿产勘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对局地勘费项目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对市场类地勘项目局抽检,队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局(所属地勘单位)投资入股勘查的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参照局地勘费项目管理。 第二章项目的立项和确认 第四条项目的立项 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要围绕国家和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和重要矿产勘查目标,按项目主管部门指南和要求进行。 局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矿业权的经营进行,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能开发利用的项目,对能争取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支持,适当安排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地质环境类研究项目。 第五条项目的申报 申报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须先报局总工办。由局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重复项目进行协调后方可上报。国家或省自上而下部署的项目除外。 局地勘费项目的立项由局统一部署。局根据财政项目预算时间要求,下达立项指南或通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经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立项,列入下年度地质工作计划。 第六条项目的确认 地勘单位根据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任务书组织编写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初审。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按要求报各主管部门审查;省地质勘查项目设计须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再按要求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设计审批后均需报局一份备案。 局地勘费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各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编写设计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局批准后实施。 除局地勘费项目以外,其他所有项目合同签订后,应报局相关处室备案。 第三章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完成设计的任务和工作量,并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如有工作变动,需上报各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八条局地勘费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除按项目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工作报告外,同时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 第九条局对国家及省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局地勘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第十条局参与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的野外验收,组织局地勘费项目的野外验收。 第十一条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报局总工办,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报有关主管部门评审验收。 局地勘费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先由地勘单位进行验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对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

施工地质实施细则DOC

施工地质实施细则

目录1总则 2基本规定 3隧洞围岩施工地质工作 3.1地质编录 3.2地质测绘 3.3数码影像 3.4 取样 3.5 试验 3.6 岩体波速测试 3.7 短期地质预报 3.8中长期地质预报 3.9 地质观测 3.10 资料整理 3.11 验收 4质量保证措施及工作方法 4.1 质量保证措施 4.2 工作方法 5提交资料 6附则

附录目录 附录A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附录B 边坡稳定分析 附录C 点荷载试验成果计算 附录D 洞室展示图范本 附录E 洞室剖面图范本 附录F 洞室横断面图范本 附录G 图例汇总 附录H 岩体完整程度确定方法 附录I PAT文件在Autocad 2007的安装方法及本工程常用岩性花纹代号

附表目录 序号表格名称表格编号 1 地质测绘卡片DZ-01 2 节理裂隙统计DZ-02 3 地下水活动性统计DZ-03 4 岩石点荷载试验成果计算DZ-04 5 洞室围岩分类DZ-05 6 地质预报DZ-06 7 中长期地质预报申请DZ-07 8 施工地质日志DZ-08 9 洞室围岩RQD统计表DZ-09

1总则 1.0.1 为了保证本段隧洞工程施工地质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有效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及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编写依据: 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13—2004);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 73.3—95); 5)《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6)《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T 5125—2001); 7)《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 8)《岩石专用测试仪器校验方法》(SL 120-95)等。 1.0.3 本细则适用范围:辽西北供水工程彰武~白石段地质勘探试验洞。 1.0.4 施工地质工作由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西北供水工程施工地质部全面负责,现场部分施工地质工作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1.0.5 施工地质工作,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钻井监督工作细则

探井钻井监督工作细则 1.钻前准备 1.1按照钻井船验船验收标准和大纲对钻井设备进行动负荷运转试 验,确认钻井设备具备开钻条件(验船大纲见附件1)。 1.2确认服务商和承包商的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 1.3检查作业者、承包商、服务商的材料及器材的准备情况达到开钻 要求。 1.4 检查各种钻井仪表,要求灵敏可靠。 1.5 确认油水储备情况及环保设施符合要求。 2. 一开作业: 下761.99mm(30")隔水导管[或609.59mm(24")导管] 2.1检查及确认隔水导管入井顺序和下入(或入泥)深度。泥线悬挂器 及遥控接头(RRC)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用钻孔法下入隔水导管,按钻井设计组合开孔钻具,待风浪小,平 潮时开始入泥钻进。36"钻头入泥时要控制排量,防止对泥面过渡 冲蚀。钻到设计井深起钻前,向井筒内替入比重1.05-1.10的高 粘泥浆(150-200S),起钻后立即下入隔水导管。 2.3隔水导管下到预定深度后,采用内管注水泥法固井。特殊情况采 用平衡法固井时,要求管内留水泥塞不少于10m,准确计算泵入 海水量,防止管鞋处水泥浆压空。固井作业结束后,立即将导管 固定好,避免候疑期间导管晃动影响固井质量。 2.4在钻探井时,为防止浅层气井喷,应在761.99mm(30")导管上安 装291/2"分流器及分流管线。 3.二开作业: 钻660.39mm(26")[或444.49mm(17 1/2")]井眼及下507.99mm(20") [或339.72mm(13 3/8")]表层套管 3.1在钻出隔水导管鞋0-15m内要适当减小排量,防止导管鞋以下冲 成大井眼引起导管下沉。 3.2 制定合理的钻进措施并根据井下情况决定起下钻。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 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 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 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 (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 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1)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2)侵入岩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特征,并圈定内外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3)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基本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正确定名和划分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颈相、次火山相、喷发相和喷发—沉积相。 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大监督实施办法

大监督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集团公司关于深入推进大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要求,保障资金的规范、安全、有效运行,提高监督质量,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和集团2013年党建与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确保企业健康发展这个大目标,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有效监督机制,不断增强监督防范的密度和深度,提升企业监督工作的整体功效,为集团公司经营改革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一)建立大监督工作体系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把集团在监督工作中所倡导的“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基于监督的信任才是可靠的信任”、“监督即保障”等文化理念逐步融入到部内所有职工的本职工作中,融入到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建立大监督工作体系与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监督工作的制度建立与公司内部各项基础管理的措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进一步加强管理,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监控、实施记过的论证,实现更全面到位的监督,使两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三)建立大监督工作体系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

领导干部是开展监督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领导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监督工作的优劣。要以继续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整顿为抓手,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监督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成立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构成 大监督工作由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具体负责党支部“三位一体”大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纪检委员 成员: (二)基本职责 1、组织领导、管理本部门的监督工作,研究制定监督工作方案,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监督氛围,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2、领导小组组长对本单位监督工作的开展负总责,对由于监督不到位,导致本单位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即“一岗双责”(在履行本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3、纪检委员负责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上级及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会议精神、重要决策、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 4、纪检委员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撰写半年、年度工

地质监督工作细则

地质监督工作细则 编写:何天华刘明清 谭忠健 负责:韩庆炳项华 2000年6月6日

地质监督工作细则 目录 一、陆地钻前准备阶段 1.熟悉合同 2.熟悉《地质监督手册》 3.阅读地质设计 4.收集并熟悉邻区邻井资料 5.熟悉井场海底土质调查资料 6.地质材料委托 7.参加钻前地质交底会 8.人员资格认可 二、井场钻前准备阶段 1.录井设备调试认可 2.录井设备安全检查 3.地质设备检查确认 4.地质耗材确认 5.通讯条件确认 6.下达书面作业指令 7.取心专用工具检查 8.平台地质设施 9.落实井位坐标 10.收集基本数据 三、钻进阶段 1.每日例行工作 2.岩屑录取、清洗、烘干、装箱、运输 3.岩屑描述、分层解释归位和选样 4.钻遇目的层 5.气体设备的校验和检查 6.压力预测、监测、检测 7.井漏、断钻具、卡钻具、侧钻时的资料收集 8.钻井液密度、体积的准确性检查 9.井场发生重大事件时的工作 10.起下钻、短起、循环作业 11.钻井取心

12.井壁取心 13.随钻测井作业 14.汇报制度 15.交接班工作 四、完钻阶段 1.地质数据的提供 2.评议作业成果 3.录井完井资料整理督查 4.井身质量 5.套管下深和测试建议 6.固井及水泥返高要求 7.钻井深度与测井深度的误差及处理 8.岩屑及油气显示复查 9.岩屑、岩心等复员 五、完井阶段 1.钻井地质原始资料包 2.工作简况汇报 3.气体数据盘格式 4.成果资料提交 5.作业总结 6.录井报告的审查、归档 六、附表 1.勘探开发部作业材料委托书 2.录井设备检查表 3.录井设备安全检查表 4.地质装备检查表 5.地质耗材确认书 6.地质录井作业指令书 7.迟到时间校验表 8.气测设备调校记录 9.地质监督现场作业提示记录 10.勘探开发部海上岩心、岩屑吊运委托单 11.勘探开发部岩心、岩屑入库清单 12.地质监督海上交接班记录 13.录井设备人员评价表 14.勘探开发部作业材料返库清单 钻井地质工作是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勘探效果。钻井地质工作实际上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系统工程中最基础、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海洋石油公司体制的不断改革,责、权、利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落实。为了适应这种改革,进一步明确地质监督的职责、权限、义务,根据《地质监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委负责的原则; (二)职能部门联合监督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发扬民主和群众参与的原则; (五)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符合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市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乡镇党委、市直党委(党组)对所属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 第五条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谈话包括例行谈话、预警谈话、诫勉谈话。 (一)例行谈话是常规性谈话,由市委及组织部负责同志同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每年一次。主要结合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和日常掌握的情况,进行激励性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例行谈话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 (二)预警谈话是一种预防性、警示性的谈话,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或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随时进行。 1、领导干部出差、出国、工作变动及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要及时进行谈话,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防微杜渐。 2、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不廉洁行为或反映线索比较具体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谈话。 (三)诫勉谈话是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性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错误或尚不构成违纪的问题予以告诫。 1、凡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的;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专断,或者在领导班子中闹

2016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课件

xx省地矿局xxx地质大队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1、总则 1.1. 为适应现代地质勘查发展的要求,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明确大队与项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促进勘查开发一体化,实现大队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以大队资质承接的所有勘查项目,包括固体矿产勘查、水资源及地热勘查、工程施工等项目。 1.3. 勘查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任工程师制,项目经理在大队或二级部门授权范围内行使管理权限,责任工程师由大队统一进行资格认证。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大队的各项规章制度。 1.4. 对项目采用项目全权管理,分块成本控制的模式。 1.5. 项目定岗定员,实行目标考核;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等按大队相关办法执行。 1.6. 项目管理构架 1.6.1. 大队直管项目的管理构架,见表1 大队直管项目的管理构架表1

1.6. 2. 二级部门组织实施项目的管理构架,见表2 二级部门组织实施项目的管理构架表2 2、项目规模的界定、项目的取得和大队管理费的提取 2.1. 本办法项目规模界定如下: 特大型项目合同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 大型项目合同金额在200至500万元以下(含200万元); 中型项目合同金额在50万至200万元之间的项目(含50万元); 小型项目合同金额在小于50万元的项目。 2.2. 项目取得 大队总工办、勘查院、水工环院、地质工程施工公司等二级部门在大队的指导和统一协调下,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大队拥有的资质,广泛联系地质勘查业务或参与相关业务的投标,为鼓励队属二级部门尽可能多承接业务,大队规定中型及以下的市场项目原则上谁中标谁组织施工。大型及以上市场项目由于其影响和责任大,必须由大队统一组织管理。 2.3. 大队管理费的提取 2.3.1. 国家、省和局级安排或中标的项目、大队矿业权合作项目、以大队形式承担的大型以上的市场项目、涉及省外中型以上项目、涉及境外的所有项目,在确保项目能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大队按项目结算总经额的10%至30%提取管理费后(具体比例根据项目经费情况专题会议研究确定),由大队成立的项目部组织实施。 协作单位的分块费用和项目部办公费用,由经济管理办公室牵头,相关队领导参加,在征求协作单位和项目部意见的基础上统一分解,协商确定,并根据本办法,由项目部代表大队与协作单位签订分块承担任务的责任书,按责任书的约定开展工作。项目部综合费用主要用于项目办公室人员工资、与项目所在地县、乡和业主的协调费用、通讯、用车等。 2.3.2. 所有以大队承接的合同,按合同审查程序办理,盖大队合同专用印章,大队所属的独立法人单位,参考大队的合同审查程序办理,报经济管理办公室备案。 2.3.3. 各二级部门自行联系以大队资质承接的中型及以下市场项目,按表3提

(项目管理)项目工程监察工作管理细则

(项目管理)项目工程监察工作 管理细则

X X 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工程] 现场监察工作细则 管理办法/规定 编制人日期2017年3月20日审核人日期 . 审批人日期 .

修订记录 目录 一.目的 (4) 二.原则 (4) 三.适用范围 (4) 四.定义 (4) 五.职责 (4) 六.地基与基础分部 (5) 第一章打(压)桩分项工程 (5) 第二章地基及基础工程 (6) 第三章基坑围护分项工程 (7) 第四章基础结构工程 (8) 第五章地下室防水分项工程 (10) 七.主体工程分部 (12) 第一章模板分项工程 (12)

第二章钢筋分项工程 (13) 第三章混凝土分项工程 (15) 第四章砌体分项工程 (16) 八.建筑装饰装修分部 (17) 第一章抹灰分项工程 (17) 第二章铝合金门窗分项工程 (19) 第三章油漆、涂料工程 (20) 第四章楼地面分项工程 (21) 第五章饰面砖分项工程 (22) 第六章木门、细木制品分项工程 (23) 第七章栏杆/扶手安装分项工程 (24) 第八章外墙装饰(仿石漆)分项工程 (25) 第九章防火(卷帘)门安装分项工程 (26) 九.建筑屋面分部 (28) 第一章屋面找平层工程 (28) 第二章屋面防水工程 (28) 第三章屋面瓦分项工程 (29) 十.室内给排水工程分部 (30) 第一章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 (30) 第二章管道附件及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分项工程 (31) 第三章室内给水附属设备安装分项工程 (32) 第四章室内消防给水分项工程 (33) 第五章室内排水分项工程 (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