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中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牛耕》就可以对我国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进行一些了解,并知道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技法,在欣赏西班牙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时中,以感受到劳动人民被压迫和阶级的不平等。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应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则无精打采,反应冷淡。因此,在学校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课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的和谐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回想小学时的校园与中学校园有什么不同、差别在哪里,中学校园的哪一部分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在具体教学中采取室外写生课,就更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中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到校园最美的景致。教师肯定的评价是兴奋的催化剂,美术教学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要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滋味,享受满足的喜悦,让他们有一种进步感,从而激活专业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鼓励者,随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要通过渲染和营造一种气氛来感染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我们最方便、最有效的,也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的教学手段。

二、教会学生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 域的领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领悟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

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江苏教师教育

美术作品欣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单位:沭阳县湖东中心小学邮编:223633 作者:乙岩[内容摘要] 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认识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基本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表现这些特点,从而有了创作作品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作品欣赏审美能力色彩构图透视现象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现状,普遍表现出缺乏对美术史论的认识,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教育

工作者无法把美术教育大纲的核心——审美这一能力予学生以更好地培养。而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世界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照片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小学课堂中,色彩课教学是美术学科中最主要的专业基础教学之一,同时也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

2021年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参考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参考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 ___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 ___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 ___和彩色 ___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 ___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

___》时,他们全被 ___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 ___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 ___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 ___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 ___,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 ___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

幸福南路小学美术作品展览方案

幸福南路小学美术作品展览方案 “21世纪的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而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最好手段”一直以来,我校把抓好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力提倡以艺启智,以艺辅德,以艺创美!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作品层出不穷。 一、展览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美术教育,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展示我校最近两年来在美术教育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果,特拟举办此次学生美术作品展。 1、提高学校知名度 (1)、我校通过这次正规、大规模的美术作品展,会让社会各界 人士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我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的力度及所取得的成绩。提高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2)、通过这次展览,教育局领导可以看到我校狠抓素质教育所取得的优异成果。提高学校在领导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2、推广我校有特色的美术教育 历来,小学美术还停留在简单的简笔画、水粉画基础创作阶段,在幸福南路小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特别好,中国画、版画、油画、泥塑等绘画领域阶段,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我校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开拓和创新,在最近两年里,

先后进行了中国画、版画、水粉、线描画等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条件成熟,我校有能力举办一次大型画展,相信我们的学生美术作品一定可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进而推广我校有特色美术教育!增强美术兴趣班学生绘画的信心,调动其他学生绘画的兴趣,使我校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通过此次展览,美术班的学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对绘画活动更有信心了,相信今后他们会更加喜欢画画,画出更好的作品来。其他学生受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对他们而言何尝又不是一种鼓励呢? 二、展览时间、地点 1、展览时间: 2014年5月15日------5月16日共2天 2、地点:各班门口 三、展览作品: 平面作品需装裱,立体作品注意展示的摆放。 四、展览程序: 5月15日开始,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有秩序的参观,校领导进行评比。 五、工作人员安排: 总指挥:张国卿 总负责:刘静 美术作品辅导教师:张丽炎、胡文楠、徐智仲 布展人员:全体美术组教师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 发表时间:2011-11-07T13:50:33.773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8期供稿作者:李颖[导读]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李颖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农村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一册《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大自然里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树,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课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

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一、儿童美术欣赏心理透析及习惯养成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生对造型艺术品的美感捕捉和情 感寄托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形式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密切相关,受儿童生理、心理和智力因素的影响。 1.用强烈的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蔚蓝色的天空,红彤彤的火焰,金黄的果实,一系列光艳鲜活的色彩会霎时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激发其内心亢奋喜悦的心情,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更为长久。 2.冷静审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避重就轻”。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真观察时,往往被事物的某一个细节深深吸引,而忽略了对事物整体认知的把握。 3.儿童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往往凭第一感觉下结论,随意性较强。 4.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认知不成熟,习惯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自己的下意识联想对事物进行评判。 5.为了使学生对事物(作品)的感受准确到位,必须辅以教师生动风趣的讲解,或再配以一些背景音乐,达到渲染气氛、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法

我国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鉴赏三种形式。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规形式,是在基本课时内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件作品进行集中欣赏的课程形式。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专题欣赏课的补充和完善,一般是在专题欣赏课进行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一些诸如写生、手工、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3.现场鉴赏课。现场鉴赏是在正常课时之外进行的课余欣赏教学,可以是其他场地的观察或考察。 总之,要想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实际,采用多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美感,使小学美育更上一层楼。 2014.12.17 任晓霞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4页

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对学生实施美术欣赏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能发生持久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观 察一种艺术品的习惯与感觉器官的敏锐性,使学生能够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的兴趣 美术欣赏兴趣是美术欣赏课能否讲好的基础。理解能力、欣赏能力,除了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切犹如白纸一张。美术老师则是在这张白纸上作画的人,能否打好底色是关键。 一般来说,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兴趣:一是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源远流长 的美术史、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等;二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创作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已学美术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观察事物,动手创造作品,体验美术作品创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小学生对美术欣赏的 兴趣。 二、欣赏美术作品要从其形式美入手 欣赏并非是单纯的观赏而已,只有与表现联系起来的欣赏活动,才是 真正的体现和达到欣赏目的、精神目的的活动。在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的直觉感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体验,是成功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外延作用,主体型、全方位地提

高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也逐步使之转化为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审美创造。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美及其形式美,如欣赏齐白石的《虾》,我们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虾的形象源自生活观察中的艺术表现 形式:虾体透明,虾须柔软而富有弹性,仿佛是在不停地摇动着,身躯也好 似随着水流伸屈游动。但所画的虾与真虾并不完全一样,画中没有画水,却可以想象到虾是在水中游动,那白纸幻成一泓清水,一切都在“似”与 “不似”之间。当你观赏这两幅画时,若有着上述同样的感受,就是跨出了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步,即是对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形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三、通过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美国教育家斯纳认为:“美术教学可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两大类。其中随堂欣赏的形式占主导地位,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大量的美术欣赏后视觉审美能力和品位得到提高。优秀、丰富的美术图像信息,使学生通过欣赏之后的记忆储存积累逐渐增加。 学生通过与世界艺术大师们艺术杰作的接触、对话和欣赏,在不知不觉间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

中段小学美术优秀作品欣赏1

欣赏美术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天涯石小学锦东分校:李黎前言: 2010年9月,我们科研小组承担的《欣赏美术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被确定为区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参与教师培训、教育教研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真正体会到了我区美术教育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一)《美术课程标准》的需要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将小学美术欣赏课划分为“欣赏·评述”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并作出了说明,该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途径十分广,但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生发展需要 对于学生,尤其是我们学校大多来自当地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视野不开阔已成为一个大的问题。例如:在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到凡高、杜菲等知名画家,师提问,孩子们是否知道他们的画风及代表作呢?孩子们眼神目然。按理说,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本应该每个孩子都知道的答案,可孩子们连这样简单常识都不知道,这一点就可能反馈出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三)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学习好美术技能和技法,更需要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如何提高美术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欣赏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审美的能力是可能提高的,尤其在我校以“美术为特色”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 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欣赏与语文学科的综合,在有限的画面中诱发学生的丰富想像,使文字、色彩、形象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是更新教学内容、延伸美术课堂的一种好方法。在传播美术学科文化的教学过程中,用文本架起美术作品和学生理解的桥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美术教育的重心也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而对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受限于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和教师专业的局限性。 ?预计突破:预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融合两个专业领域的特点实现以下突破: 1.摆脱美术学科以往那种以单一的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整合语文学科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形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认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抓住儿童心理,体现美术学科特色,巧妙渗透语文知识,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元化学习,发挥学生创作个性。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服务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语文学科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开展(整合对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实验研究,实现美术课以技能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的转变。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怎样上好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怎样上好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儿童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就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学生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教师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儿童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

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儿童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追寻美的足迹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美的发现者,要有美的眼睛;美的寻求者,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创造者,要有美的生命。 12月3日至12月6日,我校举办了第三届艺术节。这一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了校园的艺术氛围,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作为本次活动之一的“学生美术作品展”,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做出了添加了光彩,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德育的渗透,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的美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在学校的影响,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爱国、爱家情怀。 本次展出各类作品3000件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健康,形式多样。有国画、油画、水粉画、素描、彩笔画、剪纸、书法、手工制作等美术作品。有些作品细腻逼真,有些粗旷豪放,有些作品或雅或俗,凝炼厚重,或古朴清新,尤其是手工作品给人“化腐朽为神奇”亦或玲珑剔透的感觉,让人看了惊叹不已,使人深受启发。这些作品是我们的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一次尝试和锻炼,对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对我们师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本次展出观看师生达7000人次以上,这期间县教育局率领全县校长和艺术教师也观看了展出,并吸引毗邻县的阆中师范附小老师也来校进行了参观学习,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就本次美术作品展出做出以下总结: 一、前期准备充分 为了使我们的作品有创意、高质量,美术教师与各班班主任前期就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了个人的时间,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在作品准备阶段,美术老师进行了进行了商讨,做出了各自的初步规划,然后再征求班主任的意见,提出了各班特色化的作品方案。作品辅导过程中,老师们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有的老师甚至指导到晚上7点。班主任老师为了让自己班的作品有特色,有的甚至在星期天陪同美术教师一块指导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一件件新颖、别致的美术作品逐次诞生。 二、“展板”制作匠心独具 学校经过精心测量、周密部署,给第一教学楼每个班准备了一张半KT板作为展出基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 (1)组建课题成员 (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3、总结成果阶段: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二)研究方法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美术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美术作品欣赏 内容摘要: 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认识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基本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表现这些特点,从而有了创作作品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作品欣赏审美能力色彩构图透视现象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现状,普遍表现出缺乏对美术史论的认识,从而使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无法把美术教育大纲的核心——审美这一能力予学生以更好地培养。而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拓展欣赏一些世界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张择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 摘要: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

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了。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发表时间:2014-07-16T11:37:52.593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3期作者:赵海英[导读]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河北省邢台市南陈村小学赵海英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课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 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湘版教材第三册《巧妙的组合》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米罗这幅《太阳、人和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几何色块组合画面时要注意的地方时,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了。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农村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浙美版一册《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