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

水泥磨系统管理及操作规程

1.目的

为进一步发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优势,提高工艺管理水平,使中控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以保证生产合格品质水泥,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取得生产上的最佳技术、经济效益,特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程适用于POU■水泥公司水泥生产线与工艺管理相关的各部门。

1、适用范围

适用于POU■水泥水泥磨中控操作岗位。

2、中控员职责

2.1保证LM5

3.3+3C立磨的安全运行;

2.2确保质控处的质量指标;

2.3确保与相关处室的联络顺畅;

2.4负责记录停机原因及处理过程,作业内容及方法;

2.1.1质量要求

化验室下达的质量控制指标。

2.2工艺参数要求

A.磨机进口温度110C-140C

B.磨机进口负压400-900pa

C.磨机出口气温80?90 C

D.磨机进出口压差5000-6000Pa

E.磨机振动w 5.0mm/s

F.料层厚度40-70mm

G.磨内喷水量调节范围10%?100%

H.研磨压力60-90bar

I 选粉机电机转速1000?1500r

J 系统风量450000-550000mB

K 大布袋压差w 1200Pa

3.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

3.1在工厂经理及生产经理的领导下,工艺主管负责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各车间设置工艺技术人员1名,构成水泥生产的工艺管理体系3.2工艺主管职责:3.2.1负责制订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3.2.2负责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工艺大修计划审定和重大工艺事故的管理。

3.2.3负责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验与应用工作。

3.2.4负责技术情报工作,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交流和保管。

3.2.5负责公司创新提案管理工作。

3.2.6组织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

3.2.7组织工艺系统的技术标定。

3.3车间工艺技术人员职责:

3.3.1组织贯彻实施公司工艺管理规程。

3.3.2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3.3.3制定车间主机操作规程3.3.4负责主机的单项测定,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

335审查员工提出的创新提案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36提出车间的产量、消耗定额等有关指标。

3.3.7分析、处理车间一般工艺事故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3.8负责车间的技术教育,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技术攻关、交流和考核工作。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工艺管理任务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稳产、低耗、清洁生产为目的,加强环保、热工、粉磨、均化、储运、在线检测、信息化控制等装备的工艺技术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合理利用废料、废渣,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检测、计量、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4.水泥磨系统工艺管理

4.1为确保稳定生产,减少质量波动,水泥配料站储料仓内必须有一定的储存量(仓重保持在50-90%,杜绝原料上入下出现象。

4.2水泥立磨工艺管理的原则是:在保证出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磨机振动、台时、出口温度、系统风量、碾磨压力、磨机压差等参数,

稳定提高磨机效能。

4.3为防止金属物件进入磨内损伤磨机,水料磨系统必须配备强磁除铁器和金属探测装置。

4.4入磨物料粒度不大于75毫米,减少喂料波动,稳定料层厚度,合理调整磨内喷水,减少磨机振动。

4.5定期检查磨内辊套、衬板、磨盘及选粉机磨损情况,及时堆焊或更换,认真记录磨损情况,不断总结分析不同原料、配比、粒度、辊套材质等条件下的磨耗。

4.6不断摸索、分析原料磨挡料圈、选粉机、系统风量、喷水量、喷吹环、出口温度、磨机压差等对产量、质量的影响,稳定提高磨机产能、质量。

4.7为保证水泥磨系统安全运行,车间应制订水料磨和附属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

4.8水泥磨系统的设备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通风设备、生料输送系统设备要保持完好;通风管道要密闭、保温;阀门灵活可调;检测控制仪表齐全、准确。

4.9维护并使用好现有收尘设施,其运行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行时间,排放浓度不超过所在地的国家标准。

4.10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磨机单项测定。

4.11磨机操作人员应熟悉水泥生产工艺理论,掌握粉磨系统各参数变化规律和设备运行要求及调控方法,经培训后上岗。

5:开车顺序及注意事项

5.1启动顺序

1、启动入库库顶组;

2、启动出磨输送组;

3、通知巡检工检查密封风机,启动密封风机,观察压力是否正常;

4、启动磨辊稀油站,观察压力、温度、流量是否正常;

5、启动主减稀油站,观察压力、温度、流量是否正常;

6、启动液压张紧站,观察压力、温度、流量是否正常;

7、关闭立磨排风风机入口挡板,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行平稳后,逐步调整其入口挡板、出口挡板开度,保持磨出口适当负压。

&将立磨选粉机转速设定为800rpm,启动选粉机;待运行平稳后,逐步调整其转速;

9、关闭立磨引风风机入口挡板,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行平稳后,逐步调整其入口挡板、出口挡板开度,保持磨出口适当负压,根据磨出口温

度,逐步打开入磨热风挡板,保持磨入口负压,按照磨机升温曲线进行烘磨;

10、启动磨机喂料组;观察各设备的起动电流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有异常,及时要求现场进行确认。

11、启动立磨吐渣组;

12、通知公司电厂、电工、磨巡检工,现场检查磨辊是否升起,启动磨主电机;

13、当磨机出口温度大于90C,启动喂料组,按照化验室的要求设定配料比例;

14、增加立磨循环风机的抽风量,加大磨内通风量,同时调整入磨热风

挡板开度,和循环风挡板开度,保持入磨负压小于900 Pa。同步调整排

风机挡板开度,确保立磨引风机出口负压在正常范围;

15、设定研磨压力等于60-90bar,当磨机差压大于4500 Pa时,进行降辊研磨;若差压达到5500Pa,可适当加大研磨压力。

16、启动磨机喷水装置,对磨内物料进行喷水,首喷设定为2t/h,可根

据磨机出口温度调整磨内喷水量;

17、监视磨机振动值和磨机料层厚度,随时准备升辊;

18、当料层厚度超过70m m,增加研磨压力,但每次增压不准超过2bar/ 次;磨机振动稳定后,应先排空吐渣仓,在排吐渣之前可适当减产,并与现场保持联系,控制合理的下料速度(通过循环斗提的电流判断),避免磨况不稳。

19、当吐渣斗提电流下降,且料层厚度变薄时,可适当加产,每次加产

不应超过10吨,时间间隔应大于10min;当吐渣斗提电流变大或吐渣物料称重变大时,应增加磨内通风,增加立磨循环风机挡板开度,应同步增加选粉机转速;

20、当研磨压力达到75 bar时,每增加研压不应超过2 bar/次,且增压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不论何时,研压不准超过90 bar;

21、正常运行时,选粉机转速不准超过1450rpm。

5.2、设备联锁

联锁是系统设备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根据联锁的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安全联锁、启动联锁、运转联锁、保护联锁。在工艺流程中设有启动和运转两种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