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让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让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让预设生成相得益彰

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近日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纸奶奶的生日》一文,听后颇有感触。面对学生读不准字音或读不出某种语调或情感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面对学生的回答,即使是对的,但和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不符时,教师总是生硬地引导学生走上自己预设的轨道,说出标准答案。

这样匆匆地赶场,机械地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目标和轨道里行进是极不科学的。因为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是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又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新视点。这些动态生成的视点有可能是学生的困惑不解,也有可能是学生精彩的发言与出色的朗读表演。面对生成的课堂资源,而对变化的课堂情境,教师要正确把握时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经潜在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

强调生成但并非不要预设,而是要更深入地研究学情,吃透学生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作必要的取舍、补充和选择,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鲜活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片断一:

精彩课堂来源于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

2008年,该论文发表于《试题与研究》; 精彩课堂来源于“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不等于不要预设。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课堂,不去预设则难以应付自如。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教学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是有规律可循、有章法可依的,生成可以预设。 ㈠准确预设----保证生成的有效 兵家言: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思考,明确的安排,自觉预估课堂中师生,生生等多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原有的经验,各自的知识结构及个性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 ㈡弹性预设——促进生成的发展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教师不可能也无法对实际的教学过程准备得毫无疏漏,故有必要在备课时进行弹性预设。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高度的灵活性。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也只有这种生成才是朴素的、真实的、生动的,因而也才是有效的生成。这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结果。 二、调整预设,强化生成 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

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_数学论文

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_数学论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文章内容由收集!让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数学论文预设就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并非是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善的设计。它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是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固定不变、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做了以下探究。 一、精心预设创设生成条件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即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结果。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认真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内容,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让教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1)充分预设学生情况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否则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应从预设学生情况入手。因为他们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都不相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之前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从而思考其对策。然后储存在自己弹性预设的空间内,来有的放矢的施教。因此教师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圆柱体的教学中,我首先预设了两种教学方案:一是对计算公式未知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其自主探索;二是对计算公式已知的学生,又将如何引导并进一步追溯公式的来源。教师只有尽可能的预设各种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才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2)精心预设课堂提问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历程。从表面上看,新课程内容的难度降低了,但就其实质而言,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心备课也就更为重要了。动态生成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做到精心备课,在备课中精心预设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设课堂提问:a 抓住教学目标来预设课堂提问;b 紧扣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堂提问,因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所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而难点则是学生在学习认知中存在的困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次教学活动才会有意义,所以抓住重难点精心预设提问就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潜心挖掘搭建生成平台

(完整版)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教学中的预设及其反思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为此,教师往往要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课上得好坏,除了取决于自己的准备、设计和讲授外,关键在于学生的配合,不少教师都倾向于这样的归因;这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所以课上得很成功;这节课学生配合得不好,所以课上得不顺利。学生配合教师表现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不插话,不说话,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按照教材的要求特别是老师的标准作出回应,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跟老师唱反调;老师让学生讨论,学生马上四个人凑在一起,交流讨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课堂组织才能更具系统性。而实现生成才是教学的最终任务,也是预设的根源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确凿把握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预设 教学是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基础,脱离学生实际的预设是毫无意义的。 1、整体把握,突出目标。预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以此确定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同学,确凿定位,突出重点。 2、关注差异,分层预设。预设时要根据个体的发展差异,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弹性设计,避免一刀切,即要保证面向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发展。 3、注重细节,精心预设,预设不但要明确教什么,更要设计怎样去教、如何导入、课堂的组织、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等都要全盘考虑,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过渡,使教学能有水到渠成,自然天成之感。 4、充分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困难,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才能更好地对症解决,使课堂中很多的“无意”得到顺利解决。 二、研究教材,创新使用 对教材的创新使用主要体现在,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应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实际的意义都要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教材在教者手中才能活动来,长期教学预设才能更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指导竟义。 三、把握课堂教学,实现生成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生成。 1、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要能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更要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利于课堂的教和学。因此,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敏选择,或侧重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或采取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等。总之,教学形式要与教学内容恰当结合,相得益彰。 2、确凿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可以主导课堂,但不应该是主角。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去学习,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学生成才能顺利实现。 3、巧设“遗留”问题,使生成延伸到课堂处。 教学中要弥补课堂,就要布置合适的作业。通常有分为独立作业和课外兴趣活动等内容。作业的布置,要紧密结合教学重点,使作业能起到巩固的作用。有的作业与后面教学内容相关,可让学生对后面学习有思维上的提前准备,有的作业则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知识的意义,培养其兴趣及学以致用的态度,这无疑才是最高境界的生成。总之,预设和生成密不可分,忽视预设,教学就会无绪,而不能实现生成,预设也成无本之木。关于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将在今后教学中继续探索。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北塘小学徐玉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不仅既肯定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存在,又强调了课堂生成的研究意义。我认为教学预设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制约着教学预设;课堂生成反映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决定了课堂生成。教学预设制约着课堂生成,课堂生成反作用于教学预设。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追求“人的发展”。这里的“人”应包含“教师”与“学生”两种对象,即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课堂生成。怎样看待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呢? (一)教学预设 通俗的讲,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教学预设只反映一个思路,不要过细,是一个粗放型的结构。若是教师完全执行预设,可以说他的行为没有变化。好的教学预设是在教师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跳出知识本位来设计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因一心想着学生怎样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一节课下来,总以为学生学会的生字的读音,理解了课文内容,能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其实,这远远不够,它不利于学习的长远发展,我们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外是否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 《卡罗纳》一课,虽然不是讲读课文,我也肯花时间领着学生反复阅读文中描写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阅读大家关心卡罗纳的感人句段,让学生想象大家得知卡罗纳失去母亲悲痛欲绝的消息会怎么想?激发学生与作品在情感上的共鸣。因为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

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

?篓芜=生 第11期2007年11月 NO.11^40v.2007 中国教育学刊 Joum酬oltheChin∞eSocietyofEducaliOn 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 【摘要】教学具有预谴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性。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不能偏废。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不应当忽视课前的精心顸设;预设和生成需要兼客兼顾、五动共生。 [关键词]撷设;生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f文章编号】1002-4808(2007)11一0052-03 教学具有预设陡与生成性双重特性。课程改 革对我国过去统得过死的僵化教学进行了变革, 强调教学的生成性,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 是,实践中存在的过于强调生成而弱化预设的不 良倾向,却有矫枉过正、以~个极端代替另一个 极端之嫌。有效的教学应当追求生成与预没的和 谐统一。 一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不能 偏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 就是预设,它包括筹划与设计。“我们常常是先 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经历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经历那 些事;先在想象中设想,我们需要什么,预设些 什么,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些事物。”Ⅲ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 筹划设计。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 活动。 一个完整的教学预设包括教学主题、时效、行动主体和形式等4个要素。以时间为标准,可以把预设分为长时预设、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长时预设主要是指周期或单元预设;短时预设主要是指课堂课时进程预设和板块预设;即时预设主要是指教学中的意外预案和情境反应。3种预设各有优劣和主要适用范围,因而在实际运用时 应当注意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扬长避短。本文所 论的预设主要是指课堂教学预设,即上述的短时 预设和即时预设。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任务、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一个好的预设,总 是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可行可检,能发挥协调 作用,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o 尽管教育者往往在教学前就预漫了教学的过程,但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在事物的发展过 程中。一些因素尤其是具体的情景是难以预见 的,因而教学中常会产生许多生成性的问题。 什么是生成?生成就是创生或生长。生成可 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者预设的;另一类是教育 者不曾预设的。新课程倡导“生成’陛”教学观,要求从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口。注重教学的生成,契合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日+ 预设与生成,既对立又统一,关键是要适 时、适度。 二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不能忽视课前的精心预设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统得过死”。新课程对统得过死的僵化教学提出批判,有助于增强 一 丢 一警 =一 赢 ~淼 蚕 :l垂一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对数学目标的确定,使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还关系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一堂课有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回答有关“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控和驾驭课堂,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时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 我认为钱老师的这段话,阐明了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关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二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三是教学评价要适时准确,巧妙地运用生成。 现在,我就这三个方面来思考、来探究、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 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课前调研。调研什么呢?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例如:在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经历了例题教学之后出示了这样一组对比练习。(1)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人到65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3/10,大约丢失3000亿个。请你算一算,脑细胞总个数共有多少?(2)儿童青少年时期大约有脑细胞10000亿个,到了70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60%,请你算一算,70岁后大约丢失脑细胞多少亿个?在学生完成了计算以后启发学生联想。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有的说:“青少年时期人体的大脑细胞原来有这么多个,人的脑细胞是不是越用越多?”有的说:“我觉得不是越用越多,应该是越用越聪明。因为我爸爸就说过,脑子是越用越聪明。”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现在的学习时间,好好学习,把握今天。不然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老师,人到了老年,脑细胞大约丢失总数的3/10,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这么多,不是很可怜吗?”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的老人。”有的说:“我觉得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长大当个科学家,研究出抗脑细胞

让预设与生成在思想品德课中相得益彰大学选修课论文

让预设与生成在思想品德课中相得益彰大学选修课论文让预设与生成在思想品德课中相得益彰全文如下: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 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 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 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 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 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动态生 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 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笔者联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例 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更理性地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教学预设应粗线条勾勒,如果精心预设就与新课程理 念“动态生成”相悖,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 面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但这 种“精心”不是体现在以往注重教师教法的预设,而是体现在能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预 设开放的学法方案上,体现在教师的预设为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上, 体现在教师对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追 求上。如案例1我就是这样精心预设的。 【案例1】一年级《欢天喜地过大年》中“玩过年”教学片断预设 1、今天才1月6日,离春节还有一个月。你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过年?好,那我们就来玩 过年!你们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没有一些过年的气氛? 2、我们想办法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好吗?你们说怎么打扮?学生分组布置教室 3、这幅画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这么贴?教师针对教室的布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中了解有关过年的习俗。 4、过年了,你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细读这个教学片断,不难看出我所进行教学预设的“精心”,主要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 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过年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生 活经验,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着眼于整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下列举一个我教学中的生成课例。 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 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他们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当学生们学完“I like ....”“ Do you like…”这两个句型时,我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把教学内容编成了chant的形式:fish, fish, I like fish. Do you like fish? Yes, yes, I like fish. 并带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遍,又带学生以歌曲的节奏唱了一遍,可见学生们兴趣浓厚,余味未尽!随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知识内容自编自读自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双人合作,单独创作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如今教育界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但新课程理念又常常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那么做教师的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发表时间:2014-03-10T15:24:35.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刘申胜赵清敏 [导读] 数学教材以其简明、精要区别于其他教材。虽然书本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 刘申胜赵清敏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262700 在备课时,我有这样一种体验:设计到某一环节自认为精妙处,总爱设想“课堂上如何如何”,可等到实施起来,总无法达到想象中的意境。每次听课,也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可当堂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如何将教学预案(包括实施的过程、方法,调整的策略,预期达到的效果)在课堂上有效达成?是什么因素牵制着它无法淋漓地表达?如何促使预设向生成成功蜕变?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是不可或缺之源 数学教材以其简明、精要区别于其他教材。虽然书本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但对它们的真正理解、灵活应用却需要师生通过思维的相互启迪、碰撞来传递;虽然书本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寥寥数语,却蕴涵着太多的知识背景。作为教者,不仅应吃透教材所载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承功能,还应充分了解这一知识的产生、发展、延伸、所属等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教学智慧。 [案例一]《百分率的应用》练习设计片段: …… (以含糖率、中奖率为例完成新知教学后) 1.让学生举例说说:除了含糖率、中奖率外,你还了解哪些百分率? 读一读: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算发芽率;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2.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投影(以此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百分率): 读一读: 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 算发芽率; 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 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 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 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 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 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 3.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活动:每人挑一个感兴趣的百分率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并尝试着编一道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师示例:把10克糖溶于190克水中,求糖水的含糖率),然后计算出结果。 4.小游戏——找“反义词”。教师引导:同学们,不知你们的语文功底怎么样?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些特殊的百分率,它们各有一个反义词,你能一对对地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吗?(如:及格率、不及格率,出勤率、缺勤率……) 5.启发思考:其实每一对百分率之间都有一个同样的关系,仔细考虑一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思考片刻,如有困难可小组讨论)——相加等于100%。(为什么?) 6.随即利用这一关系,根据学生编题计算的结果,口算出与之相对的百分率是多少。 …… “一堂数学课必要的双基练习是不可少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考虑到“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这一双基要求,为使全班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又不嫌枯燥乏味,课前我费了一番思量,设计了如上练习片段。然而,课堂上预想中的轰轰烈烈并没有登场,整个流程只能说完成任务罢了,课堂波澜不惊。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反差?我刨根究底,应当说,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上的误区和对教材认识得不够准确、深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这一片段中,教者片面地追求了一些外在的形式,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对教学的精心预设是有效实施之本 唯教案是本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固守一份教案,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卡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建立在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充分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可能产生的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预案,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动态生成。 [案例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片段: (1)在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然后想一个分数,在白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教师选择学生对同一个分数的不同表示方式集中展示,如(随机): (在以上各图中分别表示出1/4,此略) 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除了用这些图形表示1/4外,还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除了表示线段、长方形、圆外还可表示什么?(一条路、一匹布、一个大饼……) (3)出示4个苹果图,让学生想想怎么表示出这些苹果的1/4;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该1/4的意义。再依次出示12个苹果图和8面红旗图,继续研究怎么表示出它们的1/4(如有疑惑、混淆则随时解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学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预设成功是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 所谓预设成功,主要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预设教案,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就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者,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尊重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超越教材。 1.注意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教者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乐于参与,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归总应用题”时,教材先是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是,今天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与教材内容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不会感兴趣。教者可以预设这样的问题:“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0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做题的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在小组讨论中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题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也就容易掌握。 2.适当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就说明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在预设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适当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茵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教研员 ■徐振升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中学教科室主任 ■刘春丽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第一中学教师 ■代安荣重庆市铜梁县大庙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郭瑞发现高效课堂密码(4) 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本期“问道”,锁定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巧和非预设性生成等问题展开多元时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概念解读: 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郭瑞: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齐刚: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陈茵: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系解析: 预设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 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摘要: 一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更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对课堂上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即时重组生成信息、调整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 彩。 关键词:预设生成教材学生民主取舍 概念: 预设,是指预测与设计。课堂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安排。通俗点讲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从这个角度说,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前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一般应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地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课堂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进行预先的设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以启发式的提问开始,但很快又会“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路、方法引到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上,学生在教师的暗示、牵引下很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是开放的、自主的。但本质上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牺牲学生的思维、智慧为代价。我们要如何摆脱这种“开而不放、预设而不生成”的教学方式,让思考重新回到课堂,让智慧重新回归课堂,这就需要探讨教学活动中如何精心地预设?如何有效地生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笔者认为,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和谐共存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教学追求的 一种境界。 一、预设——生成的前提 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也就是说,精心的预设不一定能产生精彩的生成,但精彩的生成必定源于精心的预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精心的预设呢?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教材、学生。教师要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更要有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一)充分预设教材 [案例一]《平移》教学片断: 师:什么叫平移? 生:平平地移动。 生2:直直地移动。 生3:坐电梯的时候,我们是平移的。 生4:我家浴室的推门也是平移的。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堂教学的预设。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的心中只有教材、教法,根本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是我给你教啥,你就学啥,完全使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 2、生成性课堂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新课改的前沿阵地——课堂,更应“以生为本”,高度认识到“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于是,当思维迥异,个性纷呈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等参加课堂学习,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老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情感碰撞,生命沟通时,我们的课堂便呈现出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即充满了生成性。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才会让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才是新课改所需要的理想课堂。 二、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立的概念;精彩的生成往往是无法预设的。其实不然,精彩的生成是可以预设的。只不过这种预设,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设,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又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除了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编写教案,选择教法,设计教学模式,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预设他们可能会生成哪些新的教学资源,并给自己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胸有成竹地接受与拥抱课堂生成。下面就科学课堂教学谈谈对学生最易产生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个方面的预设。

1、预设学情变化。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变化。要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所以上课之前,我们要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预测可能发生的一切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2、预设疑难问题。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做到不唯书,不唯师,敢就文章的“关键点”“疑惑处”“重难点”“模糊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意外问题的出现,使生成的教学资源更具偶然性,让我们一时难以驾驭。所以,我们备课时应对上述易引起学方进行深入预设。 3、预设延伸拓展 新课标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认为科学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处延等同,要求我们拓展科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阅读生活这部无字词典来获取信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因为学生拓展学习的方法、途径与内容丰富多彩,极易生成新的难以预测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学生的眼光对易于拓展的内容进行预设,了解他们可能使用的拓展方法与途径,做到胸有成竹。但不可否认,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并且是“以生为本”的人性化预设,有时课堂上的许多情况我们还是无法预知的。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当我们面对无法预设的课堂生成时,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观,灵活应对并使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且做到及时记载,及时反思,为下一次的预设作好铺垫,打好基石。所以,我以为预设与生成不是水火不融,而是水火交融,似一对孪生兄弟。 三、科学应对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生成”是课 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成就课堂的精彩。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既有预设内的 生成,也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偶发事件。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 行程。” 那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一、精心预设,成就自然真实的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充分预设教学 方案中,需要预留出课堂的弹性教学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 态生成创设条件。要预设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而并非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 问话;预设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结果的可能性,而并非学生对应教师问话的每一个 答案。要预设会用到哪些学习策略,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在读懂教材的 基础上,读懂学生和课堂,在备知识的基础上,备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这些都是为充分 的预设做准备。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质量愈高。预设高质量的教案,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 学智慧。 二、弹性的预设,实现智慧的生成 生成是预设的发展,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我们不 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教学需 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预设要预留出弹性的区间,为生成提供空间。若预设牵引 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教学使之成为艺术,需要智慧的生成增添色彩。教学 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为前提下的生成性教学。教学有全面的预设会使课堂充实,而 弹性的预设会使课堂闪现智慧的光芒。 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的教 学班会出现不同的生成结果。但教师是可以判断的,是可以取舍驾驭的,如何理智地筛选生成、有效地使用生成,需要教师能冷静地梳理课堂教学,智慧地驾驭生成资源,实现教材之 外的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教师要能够迅速判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对“奇思妙想”,教师要进行“点石成金”式的引导;对于“胡思乱想”,教师要让学生“头撞 南墙”及时回头。这都需要教师的判断力。同时教学的预设是宏观规划,而课堂的实施过程是将现场不同的生成有机地整合、合理地重组、科学地辨析,从而实现智慧灵动的课堂。 三、预设之外,成就不期而遇的生成 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当教学不按照固有的预设展开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重新梳理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 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顺应学生需要的可调节的富有班级个性化的过程,从而彰显师 生的智慧。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更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这 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 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 随意生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 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当课堂出现未曾预见的生成时,需要教师 从容面对,宽容接纳,理智筛选,用智慧应对生成,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