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1 设计规定

根据电力电压等级规定,110kV 及以上电压电网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即有效接地系统);66kV 及以下电压电网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即非有效接地系统或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计算依据为《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和《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以下的规定说明摘自《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具体的计算过程可参照《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5.1.1 条款:

在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 I R 2000

----------------------------------------------------------(5) 式中:R ——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 ——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A 。采用在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最大短路电流对称分量最大值,该电流应按5~1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并应考虑系统中各接地中性点间的短路电流分配,以及避雷线中分走的接地短路电流。

2) 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5)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但不得大于5Ω,且应符合本标准6.2.2的要求。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 6.2.2 条款:在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当接地电阻不符合式(5)的要求时,其人工接地网及有关电气装置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为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对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厂、所外或将低电位引向厂、所内的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例如:对外的通信设备加隔离变压器;向厂、所外供电的低压线路采用架空线,其电源中性点不在厂、所内接地,改在厂、所外适当的地方接地;通向厂、所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铁路轨道分别在两处加绝缘鱼尾板等等。

b) 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当接地网电位升高时,发电厂、变电所内的3~ 10kV 阀式避雷器不应动作或动作后应承受被赋与的能量。

c) 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6.2.3条款:当人工接地网局部地带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超过规定值,可采取局部增设水平均压带或垂直接地极铺设砾石地面或沥青地面的措施。

如何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见《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3.4条款:确定发电厂、变电所接地装置的型式和布置时,考虑保护接地的要求,应降低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110kV 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和6~35kV 低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同点两相接地时,发电厂、变电所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t

U f t ρ17.0174+= (1) t U f x ρ

17.0174+= (2)

式中:U t ——接触电位差,V ;

U s ——跨步电位差,V ;

ρf ——人脚站立处地表面的土壤电阻率,Ω·m ;

t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的持续时间,s 。

b) 3~66kV 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当不迅速切除故障时,此时发电厂、变电所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f t U ρ05.050+= (3)

f x U ρ2.050+= (4)

c) 在条件特别恶劣的场所,例如水田中,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允许值宜适当降低。 2 质量控制要点

1)设计控制

由于变电站各级电压母线接地故障电流越来越大,在接地设计中要满足R ≤2000/I 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按设计手册规定大电流接地系统5.0≤R Ω(当I >4000A 时),一般可以直接取0.5Ω;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计算:Ω≤≤10250

I R 。 接地网全长:s t

I s ki km L ρρ25.0174....+=(m )

当接地电阻计算值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采取的措施有:

(1)变电所内增加接地模块;

(2)深井接地加降阻剂;

(3)外引电解电极;

(4)外引接地网。

对外引接地装置与变电所内主接地网的连接,应在不同点至少有两点与主接地网可靠焊接(最好是对角连接)。

2)施工过程控制

主接地网的施工控制,从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看出,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与接地网的布置方式、均压带数目、均压带的间距(包括垂直接地体)、埋深和接地导体的直径都有很大关系,为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应对主要部分进行质量控制:

(1)对接地导体(镀锌扁钢、镀锌角钢或钢管)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对水平均压带(垂直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3)对水平均压带及垂直接地体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4)水平均压带、垂直接地体的搭接应采用焊接连接。搭接长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5)搭接部分经焊接后,热镀锌层受到损坏,损坏部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可用防腐漆或沥青涂刷。

(6)最后水平均压带敷设完成后,应填写回填放行记录表,检查人员须严格按表中内容逐项进行认真检查和填写。

3)变电所主接地网接地电阻及接地网导通情况检查

1.主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测量若在雨(雪)季节测量时,宜在雨后3~5天的晴天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值应根据土壤性质、均压带的埋深、土壤含水量等进行季节修正。

2.对主接网接地电阻的测量要求。测量时应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测量结果值应取最大值。测量辅助导线电流线的展放长度为变电所对角线长度的3~5倍,电压线为电流线展放的70%左右。

3.主接地网导通情况检查。在各配电装置(110kV及以下变电所可在某一点)作为测试

<2.0时说明导通良点对配电装置主要设备引下线选3~5点进行导通检查,若测量电阻Ω

好,否则应扩大检查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其他接地的质量控制

1.避雷针和避雷线(带)的安装控制

变电所防直接雷击的避雷针安装有两种:一是,独立避雷针;二是,装于构架上的避雷针,按规范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的配电装置构架上不允许装设避雷针。

(1)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设独立接地网时,接地装置距主接地线网3m距离,接地装≤10。独立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应采用镀锌扁钢两根双侧引下,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Ω

置焊接连接。

(2)若独立避雷针与主接地网共用时,对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主网连接时,应从地下引到15m处与主接地网连接,并沿途与主接地网平行距离3m。

(3)构架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连接。采用两根镀锌扁钢双侧引下。与主接地网的连接点,应按设计布置图进行,不得随意最近与主接地网连接。地下引线的埋深与主接地网的埋深一致。

(4)主控楼屋顶防雷接地带的敷设。当变电所避雷针保护范围不能保护主控制楼或其他建筑物的直击雷时,应在建筑物顶部装设防雷接地带。接地带应采用多根(至少两根)引下线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连接点的选择不宜与主接地网引入主控制室、载波机室在同一根主接地带上连接,可在另一根主接地带上可靠连接。主控制楼接地带的引下线应沿墙在隐蔽处引下与主接地网相连,并在距离地面1.8m处设可断开的连接卡。

2.主控制室、载波机室、继电保护小室,静态接地网(铜网)的施工控制。

铜排的材质、规格及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铜排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当采用螺栓连接时,铜排钻孔后应除去氧化物并焊锡。铜排的固定应与设备支架金属绝缘。铜

50mm的软铜绝缘绞线连接后再用不网与主接地网的连接;首先铜网的两对角点用不小于2

50mm的软铜绝缘绞线与主接网(扁钢)一点可靠焊接。

小于2

3、变电所电气设备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技术信息部

黎均石燚

2010年3月3日

设计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 设计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单位的生命。为了确保本的设计质量。我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配备了最专业的设计人员,调整出了绝对充分的设计时间,对工程设计质量建立了完整的保障措施,以确保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并且,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以往设计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通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确保提供高水准的设计质量。 2.1设计组织体系及措施 2.1.1我公司设计室的组织体系 公司具有乙级资质设计能力。我公司设计室的设计管理采用从上到下,层层把关。设计过程中的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将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个人。各相关专业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助,整个设计团队在不断分析、验证中改进,用自己最高的专业水平、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优秀的服务质量完成每个设计项目。在设计时能够将线路施工、运行经验有机融合到具体设计工作中。 2.1.1.1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勘测设计项目,创造良好信誉,全面提高经营绩效。 2.1.1.2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氛围,通过培训和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 2.1.1.3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审阅批准签署有关文件并主持研究、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1.1.4根据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顾客满意,优质的勘测设计产品。

2.1.1.5根据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勘测设计产品。 2.1.1.6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建立持续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努力降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1主任工程师 2.1.2.1.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设计室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2.1.2.1.2编制月(年)度工作计划,协助设计室主任领导、组织全部门员工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设计室的日常生产、质量、技术承担责任。 2.1.2.1.3组织编制并审阅有关技术方案和措施,按规定签署有关图纸资料、主持研究、解决日常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2.1.2.1.4组织编制员工业务学习,技术培训,考核计划,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积极谨慎地推广采用勘测设计新工艺、新技术。 2.1.2.1.5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以提供顾客满意、优质的勘测设计产品。 2.1.2.1.6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以提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勘测设计产品。 2.1.2.1.7协助设计室主任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员工按规定开展工作,努力降低员工安全风险、防范职业病的发生。 2.1.2.2财务处 2.1.2.2.1拟定机关财务、会计的管理办法。负责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和日常支出的报销工作。

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现如今,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环保的追求,设计师要更加注重建筑的环保性,在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此,加强生态建筑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生态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标签:生态建筑;设计;环保 建筑是一项耗能巨大的工程,在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之中,人们愈加重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为了满足人们对环保的追求,建筑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能源的浪费,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建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因此设计师要加强生态建筑的设计,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浪费,进一步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一、生态建筑的内涵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有一定的区别,生态建筑要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进而保证建筑环境高效低耗、没有污染。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整個寿命周期之内,尽可能的做到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染的降低,进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耗能低的使用空间,使建筑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有人将生态建筑称为绿色建筑,这两者的含义相近,但是绿色建筑对建筑的环保要求更加具体详细。生态建筑主要强调能源的低耗,确保建筑生态系统内部能够进行资源的有序循环和转换,进而使建筑环境低耗、高效、保障生态平衡。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 生态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建筑,其设计理念满足我国的发展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涉及了诸多方面的因素和要点。其将人类看做环境中的一个要素,进而重新认识世界以及重新界定人类在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的基点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平衡和互动。 (一)自然通风 为了确保人们居住环境的健康舒适,通风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之一。室内空气更新与流通的速度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物感受,并且间接影响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等。通常,自然通风大体有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首先,能够确保室内的空气质量,实现健康通风。其次,改善人体内部散热,避免因为皮肤潮湿而引起的人体不适,对室内的热舒适条件加以改善,此为舒适通风。最后,如果建筑物内的温度比建筑物外的温度高,为了降低建筑构件的温度,此为温通风。根据测试显示,如果内外温差较大,那么在10-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室内空气的完全转换;如果内外温差小,大约30分钟左右可以完成换气。自然通风有两种最基本的动力:一种是风压,另一种是热压。通常,建筑的通风是利用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作为园林施工企业,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与高起点、高水准、高档次的城市发展同步,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仅仅从常规的环境绿化标准来操作城市配套的园林绿化项目,特别是为杭州这么一个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作园林绿化配套,是远远不能达到高层次的环境要求的。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无非是两个:设计和施工。要使景观项目不断地提高内在质量和外在效果,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来解决一些影响景观效果的问题。而提高质量的根本是提高操作者的技术和艺术水平,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每一位企业的成员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项目的成功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质量控制要点 1、设计控制 从原则上讲,施工企业对于设计并无支配权。但是,园林设计和土建设计是有较大区别的。对于常规的土建图纸,施工单位无权作任何修改,除非是不符合规范标准或严重影响功能使用要求的,才能由施工企业向业主反映,由业主和设计人员沟通并作出合理的修改。而作为园林绿化项目,我们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园林施工是对园林设计的再创作过程”。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随意地修改设计图纸,而是要求我们施工企业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对设计图纸不够完美的地方提出更改建议,使之与现场地形或环境更为协调,布置更合理,植物配置更丰富。设计调整一般需要在两种情况下进行: (1)设计交底和图纸答疑阶段:在施工前,一般需要请设计人员对图纸作交底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向施工人员传递设计思想信息,以便让施工班子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展现设计所需表达的意境。对于重要的交底内容,施工管理人员应作详细记录,以作为今后向班组人员技术交底的基本资料。 在设计交底前,施工管理的相关人员应仔细阅读图纸,对图纸不明确或不合理的内容作出系统整理,特别是小品设计的节点处理、材料选择、园路标高和地形标高的关系处理、水景工程的防水材料选择及绿化植物配置的实际效果及合理性(品种选择、种植位置、配置效果、覆盖能力等)作出分析,然后分项列出问题清单,预先交给设计人员。在交底完成后,设计人员可按照问题清单作图纸答疑,通过答疑,能进一步促进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沟通,为提升工程实施效果打好基础。路边直接起坡,灌木种到路边,无法挡土,雨天会产生地表径流,污染路面。整形树配置位置不当,和周围绿化景观极不协调。美人蕉(鸢尾、玉簪也类似)种植区块未采用常绿地被覆盖,冬季凋谢,造成黄土朝天。 (2)施工过程阶段: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设计交底和图纸答疑可以解决比较明显的设计缺陷。但鉴于目前园林设计队伍和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年轻化,对设计的瑕疵很难一次性发现和解决,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并不仅仅限于开工前的图纸交底和会审,而必须贯穿与整个施工过程。一方面,设计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到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这是坚持因地制宜、保证设计意图再现的最有效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动和业主、设计进行信息互通,在某些园林特殊材料采购困难、绿化材料达不到设计规格、品种要求、设计地形与现场实际情况冲突等情况发生时,一般应该由施工企业按照造景的需要,提出几个备选方案,书面提交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经审批后转交给设计单位,最后由设计确定。变更内容应满足比原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等

质量保证 我单位重承诺按以下措施保证设计质量: 质量保证体系递交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文件,我们制定了质量、进度、成本计划,并且为计划的实施确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制度保证 (1) 加强部员工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2) 严格贯彻ISO9001-2008制度的落实 ——技术力量保证 (1) 成立本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对本项目从方案开始进行部技术评审,认真履行校审制度,层层把关,确保设计图纸质量;多与业主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多作现场调研工作,使设计能与职能部门的要求和实际相符,协助业主在合理的情况下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2) 配备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我站承诺:除征得业主同意外,不得更换设计人员。 本设计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设计的特点,我们实施严格的设计全过程控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体系程序文件,并明确质量体系控制流程图。 ——实施全过程控制 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步骤如下: (1)设计总进度控制计划编制; (2) 各单位、各专业设计原则编制与会审; (3) 各单位、各专业接口的实施管理; (4) 总体方案和专业方案的评审与优化; (5) 各单位、各专业设计文件的校审与专业之间的会签; (6) 设计文件总体审定与建设方对设计文件意见反馈与处置。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的二十个要素,结合本设计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对各项质量活动所采取的方法进行具体描述,明确责任、目的和围,以及何人、何地、何时、如何做,对质量要素进行控制并记录,共二十二个程序,分别是: (1) 管理评审程序; (2) 质量计划编制与控制程序; (3) 合同评审程序; (4) 设计策划程序; (5) 组织和技术接口控制程序; (6) 设计输入控制程序; (7) 设计输出控制程序; (8)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控制程序; (9) 设计更改控制程序; (10)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11) 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控制程序; (12)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程序; (13) 分承包方评定和控制程序; (14) 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程序;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分析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分析 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它是全球范围展开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潮流,同时也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品质的升华,让人们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打造人与自然的融汇贯通的绿色文明。 绿色建筑的概念。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己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绿色建筑的意义。建筑师们跳出回归自然的思维模式,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在理论上讲只是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

绿色建筑的最大意义是做到环保节能。 绿色建筑的价值观。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第二,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第三,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第四,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检查要点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检查要点 一、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检查要点 1、开工前,应对现场测量控制桩、水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并形成文件。施工中应对施工测量及其内业经常校核,确保准确。检验方法:用测量仪器量测并 填写记录;检查测量记录。 2、采用环刀法、灌沙法、灌水法、弯沉仪对路基压实度、弯沉值进行检测,确 保路基压实度、弯沉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数据。 3、基层原材料质量、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石灰稳定土粒料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完成施工,水泥稳定土粒料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数据;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 4、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准备、摊铺作业、压实成型与接缝和开放交通等工序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模板、钢筋设置、摊铺与振动、接缝、养护和开放交通等工序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方法:检查隐蔽 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5、人行道铺砌应稳固、无撬动,表面平整、缝线直顺、缝宽均匀、灌缝饱满,无翘边、翘角、反坡、积水现象。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的施工质量应符 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7、附属构筑物如路缘石、雨水支管与雨水口、排水沟或截水沟、倒虹管及涵洞、护坡、隔离墩、隔离栅、护栏、声屏障、防眩板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方 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8、遇冬雨期等特殊气候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 经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检验方法:检查专项施工方案。 二、桥梁工程质量控制检查要点 1、基坑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应保 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2、基础工程沉入桩、灌注桩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沉入桩桩身不得有劈裂,接桩牢固、直顺;灌注桩水下混凝土严禁有夹层和松散层,桩身抽芯检测

设计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措施

4.3设计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措施 我院提交的设计图纸将完全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的要求,出图质量一直在行业内深受好评。 本项目为了能够在满足贵司要求的时间内递交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我院ISO9001标准建立起来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我们制定了质量、进度、成本控制计划,并且为确保计划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有序的内部管理措施。(一)质量控制措施 1. 为加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人员调派,本项目除将由我院分管院长直接管理,深入落实外,并组织包括院总建筑师、总工程师及各设备工种总工程师在内的高层技术领导,承担本工程各技术工种的主管和审核,以保证贵我双方本项目合作的成功。 2. 严格按我院ISO9001标准建立起来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并按双方议定的各阶段进度提交设计文件,定期就工程有关事项进行沟通与协调。 3. 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质量计划编制程序。 4.如业主提出特殊的质量要求,现有的质量体系文件不能覆盖时,将制定专项质量计划。 5.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均编制设计大纲,阐述项目概况、建设方要求,明确设计依据,提出各专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控制进度,报各级总工程师审批。 6.根据批准的设计大纲开展具体的设计作业,在设计作业中实行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设计接口、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变更等方面均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执行。 7.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通过设计校审和验证,及时予以解决,在设计交付以后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返工或更改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对各项措施进行实施效果验证。 8.对从事与设计质量有关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各级设计人员明确职责,具备资质和技能,保证设计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9.校审制度工程设计严格执行校审制度,以保证设计质量。校审程序共三级,即校对校核、审核、审定。在质量保证体系作业文件中,各级校审人员的职责均有详细规定。 其他特色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每周一次设计团队工程例会制 2. 封闭式集中设计模式 3.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化 精选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相关要点分析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相关要点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不断提升,已不仅简单地局限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结构的质量,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节能环保具有更高的要求。这也使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从业主的健康、建筑节能性、资源合理利用、使用寿命、环保及实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考虑,确保建筑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标签: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经济性;实用性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有效的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及设计水平关注的同时,对于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建筑设计高度在不断增高的同时,各种环保技术和节能材料也开始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这对于建筑工程节能环保效果的实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对建筑业主的健康考虑 当前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绿色建筑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即是需要确保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及节能材料,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减少外来噪音的干扰,降低电磁辐射,确保室内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在具体设计工作中所采用的材料尽可能确保其价格合理,无不良化学成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室内地面装修时宜采用PVC胶料的底胶、地毯及采用化学纤维合成的材料或是注入了乙烯类树脂的塑化地板,这种类型的地板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而且环保效果较好。工业和医院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使用过程中内部会存在大量的电子设备,这就需要在建筑的墙面上进行防辐射涂料的涂覆,充分的利用其来吸收室内环境中的电磁波。在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主原料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掺入各种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外加剂,从而有效的提高材料的防水性能,确保防水工程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2 对建筑节能的考虑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实现资源的节约。通过对建筑项目施工成本、使用功能、施工要求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保建筑本身能耗的降低。 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好经济性,高质量及生产能耗低、回收率较高的材料。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尽量在当时进行选材,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利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建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电能和热能消耗掉,这就需要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从建筑的结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及分析

一、概述 v勘察设计阶段一般是指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审批并由投资人作出决策后,直至施工图设计完成并交给建设单位投入使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对于建设项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v国内外对项目实施阶段节约投资的潜力研究表明,勘察设计阶段节约投资的潜力均在10%以上,设计准备阶段可达95%。 工程地质勘察存在问题是指: v不认真进行地质勘探,随意确定地基承载力;勘测孔间距太大,不能准确地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勘测深度不足,没有查清较深层有无软弱层、墓穴、空洞;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导致基础设计错误。 工程地质勘察存在问题导致工程事故案例 v例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某试验楼 三层试验楼,局部二层,建筑面积3500㎡,人工挖孔桩基 础,在成孔施工中,遇到粉质粘土层和淤泥,大量的地下水,成孔在三米以下非常困难,采用钢套筒支护,挖至13米深时,附近地面下陷,相邻建筑出现裂缝,并继续发展,不得已将孔洞回填。 v主要原因: 1、地质土层埋深勘探不详,地质报告显示基岩埋深在13米, 实际超过16米,本工程地质钻孔数量不足,未能探明锅底地层,仅钻四个孔,且变化较大,应补孔。 2、基础设计选型不当。地基土质不良,且具有丰富的地下 水,采用人工挖孔桩不合适,采用筏式基础或板式基础为宜。v例二:***公司***医院门诊楼 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地质钻探显示的基岩埋深为8~13米,预制桩为8米、5米组合。实际基岩埋深为5~22米,结果造 成桩打不下去和沉桩超深。 工程地质勘察存在问题导致工程事故案例 设计计算存在问题通常是指 ?结构方案不正确; ?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结构荷载漏算或少算; ?结构内力计算错误、组合错误; ?不按规范规定验算结构稳定性; ?结构构造错误; ?现浇板带的负弯矩钢筋漏项等。设计计算存在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案例 v例三:十堰市新建某教学楼 该工程为五层教学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中山墙角柱基础孔桩与相邻建筑基础相碰,现场变更移位2.5米,形成悬挑式框架,计算结构选型与实际不符。建成后一年就出现墙体开裂,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随后不得不进行加固处理。

变电站接地电阻测试仪

变电站接地电阻测试仪 FS3041 ◆概述 电气设备的接地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力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接地按其作用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因此,接地电阻的测试对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式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满足国家最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DL/T 845.2-2004》的要求,可测试接地电阻、土壤电 阻率和交流对地电压值。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工作原理 FS3041数字接地电阻测量仪采用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DC/AC变换技术将三端子、四端子测量方法合并为一体的新型接地 电阻测试仪。由机内DC/AC变换器将直流变为交流的低频恒流,经过辅助接地极C和被测物E组成回路,被测物上产生交流压降,经 辅助接地极P送入交流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检波送入表头显示。借 助倍率开关,可得到三个不同的量限:0~2Ω,0~20Ω,0~200Ω。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特点 ☆结构上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作为机壳,电路上为防止工频、射频干 扰采用锁相环同步跟踪检波方式并配以开关电容滤波器使仪表有较 好的抗干扰能力。 ☆采用DC/AC变换技术将直流变为交流的低频恒定电流以便于测量。☆允许辅助接地电阻在0~2KΩ(RC),0~40KΩ(RP)之间变化,

不致于影响测量结果。 ☆本仪表不需人工调节平衡,3(1/2)位LCD显示,除测地电阻外, 还可测低电阻导体电阻、土壤电阻率以及交流地电压。 ☆如若测试回路不通表头显示“1”代表溢出,符合常规测量习惯。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技术指标 ☆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0℃~+45℃相对湿度:≤85%RH ☆测量范围及恒流值(有效值)电阻:0~2Ω(10mA),2~20Ω(10mA),20~200Ω(1mA) 电压:AC 0~20V ☆测量精度及分辨率 精度:0~0.2Ω≤±3%±1d 0.2Ω~200Ω≤±1.5%±1d 1~ 20V≤±3%±1d 分辨率:0.001Ω、0.01Ω、0.1Ω、0.01V ☆辅助接地电阻及地电压引起的测量误差 允许辅助接地电阻RC(C1与C2之间)<1.8KΩ;RP(P1与 P2之间)<40KΩ误差≤±5% 允许地电压≤5V(工频有效值)误差≤±5%☆电源及功耗 最大功率损耗≤2W 电源:6.8V~9V(6节5#镉镍可充电电池),外接220V交流电源进行充电。 ☆体积重量 体积:220mm×200mm×105mm 重量:约1.4kg ◆产品别称 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接地电阻测试仪地阻测试仪。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2011年版) 3.1.1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1 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5 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穿线的钢管之间或钢管和电器设备之间有金属软管过渡的。应保证金属软管段接地畅通; 6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7 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8 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9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无避雷线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10 承载电气设备的构架和金属外壳; 11 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12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外壳接地端子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13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14 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15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3.1.3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沿绝缘垫板敷设。不得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 2 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 3 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和直流两线制正极的接地体、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4 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3.1.4接地线不应作其他用途。 3.2.4人工接地网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 2 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 3 35kV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碎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2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 3.2.5除临时接地装置外,接地装置应采用热镀锌钢材,水平敷设的可采用圆钢和扁钢,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和钢管。腐蚀比较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采用阴极保护等措施。 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包钢、铜包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3.2.9不得利用蛇皮管、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以及电缆金属护层作接地线。蛇皮管两端应采用自固接头或软管接头,且两端应采用软铜线连接。 3.3.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O.6m。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连接(焊接)部位外侧 100mm范围内应做防腐处理;在做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建筑设计管理要点

建筑设计管理 一、目的 将项目开发的理念及意图,项目策划的要求,通过调研所确定的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商对项目开发的投资成本、进度、质量等诸多要求通过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以图纸、文字说明、概算等表现形式确定下来,为后续的工程实施工作确立一个科学、严密、详细、清晰的书面依据。 二、适用范围 1.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环境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2.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特种专业设计,包括供电设计、供水设计、供气设计、室外管线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及其他特种专业设计。 三、控制目标与控制点 控制目标控制点 确保公司的开发理念及意图、市场及消费者需求、项目开发策略要求等能通过各阶段方案设计充分体现·通过考察及综合评价选择参与方案投标的设计公司 ·组织编写方案设计任务书 ·各级设计管理人员与各设计公司充分沟通 ·成立内部评审委员会对各设计方案会审及调整 ·给予参与方案投标的设计公司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充分挖掘其智力潜能 ·认真组织好政府部门召开的方案评审会,确保最优方案中标 确保各合作方对方案设计的介入·物业管理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内部评审 委员会

·在各设计阶段成果确定后召开开发公 司、设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监理公 司、特种专业公司联席技术交底会 确保初步设计能对方案设计进一步优化·认真分析、筛选方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 见和建议 ·即时调整各方产生的新的设计要求 确保施工图设计能详尽、快速、准确的完成。·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图设计公司·通过挑选组建施工图设计人员小组·组织编写明确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书·设立奖惩机制 确保设计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各设计阶段都即时做好相应经济测算工 作 ·与政府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充分沟通, 争取政策优惠 ·设计全过程的成本跟踪控制 确保设计工作按时完成·确定合理的设计工作完成时间 ·合理处置变动的、增加的设计工作量 ·设计奖惩机制 确保设计变更更合理有效·提出变更的合理性 ·对变更成本的测算 ·变更设计的内部审核及控制

变电站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变电站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变电站防雷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电网、设备、人身事故的基本措施。本文从施工实际角度简述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力求能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将对保障变电站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前期准备工作 2.1.1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 开工前首先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及有关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接地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编制等技术准备工作,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其次根据经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编制材料清册,并校对材料规格和数量。 2.1.2施工材料的准备及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到达现场后,应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将材料厂家的产品合格证、质保书及厂家资质证明等相关文件报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场使用。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程序。 2.1.3施工前应配置最基本的施工人员和配备足够完好的施工机具 表1 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表 表2 主接地网施工施工人员配置表

2.1.4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业主指定的区域,首先设置接地材料加工棚、生活临时设施等。其次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在预施工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并悬挂安全标示牌等安全防护措施。 2.2接地沟开挖 2.2.1根据主接地网设计图纸要求,对对接地体(网)的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 2.2.2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接地敷设深度进行接地沟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最高标准为 准,超挖50-100mm左右。宽度为一般为500-1000mm,沟壁需放坡处理,底部如有石块应清除。 开挖完成的接地沟 2.2.3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充分利用土建开挖,减少重复工作,同时应及时恢复各类 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进行接地沟深度深测量 2.3垂直接地体安装 2.3.1按照设计或规范长度进行进行采购垂直接地体。 2.3.2垂直接地极采用人力锤击方式的安装,为避免垂直接地体施工时顶部敲击部位的损伤,在垂直 接地体顶部进行保护(如加自制钢管金属保护帽)。碰到强风化石时采用机械成孔安装。 2.3.3按设计图纸的位置安装垂直接地体。 2.3.4垂直接地体的埋入深度、间距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3.5接地体安装结束后,顶部敲击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66522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该工程的重要性、特殊性和紧迫性,我们将以质量为设计核心、经济为设计控制点,由公司负责人 担任工程项目主持人,总建筑师担任工程项目设计总设计师、总负责人、建筑专业总负责人,总工程师担 任工程项目结构专业总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均配备高级工程师精心设计,以确保项目的设计质量,工程进度、投资效益、后续服务等各方面均能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较高的设计水平,充分满足甲方的要求。 1、设计控制目标 我公司将把工程设计作为院重点工程实施管理,具体陈述如下: 1、管理等级 :院级管理工程设计项目; 2、质量目标:确保质量为优秀设计; 3、质量标准:整个设计阶段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和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深度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4、质量控制:整个设计阶段严格按照IS02000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的 YADI《质量保证手册》实施 运行管理; 5、保证措施:加强本工程设计项目组的全面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质量、设计进度、施工现场服务的奖罚制度。 6、我公司承诺在设计过程中会密切地与业主联系和合作,对本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体设计与业主进行紧密的沟通和协商,特别是在方案优化调整阶段,充分体现规划方案的构思和精神。 2、设计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1、为使该工程资金的有效投入,确保该项目的设计质量,该项目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图设计文件交付, 严格按照ISO9001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的 YADI (质量保证手册)实施运行管理。 2、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强制性条文和标准进行设计。 3、所设计的项目优良品率确保 100%。 4、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交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 5、实施项目质量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各专业设计人。 如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分别处罚责任人设计产值的5%,10%, 15%。 通过有计划地开展设计输入和输出的评审,设计过程中阶段性输出的评审和验证,以及设计确认,设计更改等活动,实施全过程的设计控制,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保证设计质量得到控制。 3、设计质量控制 1 、设计输入 1)设计输入活动分专业展开,形成的文件即各专业《设计输入表》。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但是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建筑施工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我国积极宣传低碳节能的政策,而在建筑领域,建筑设计的理念也有所创新,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环保;低消耗 引言 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绿色建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倡导施工材料的低毒性、无害性、经济性和绿色性,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基础上,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倡导低碳节能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而且在建筑使用的过程中,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所以绿色建筑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1 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建筑材料构成的居住环境是对人体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一定要选择低消耗、低毒或者无毒的材料。绿色材料的概念主要是材料的性能指标对人体伤害的参数,选择绿色材料在成本上肯定要高一些,但是不要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在建筑材料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运输的能耗以及成本因素。对于绿色材料的选择,要在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结构安全的状况下,提高绿色性能指标。 1.2 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这主要与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有关。在设计阶段,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全面了解现场资料,对于材料的使用要合理规划,减少浪费。要熟悉当地的气候状况,充分利用日照的特点,保证室内的温度。在通风换气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室内的环境,同时还要考虑到能源的消耗,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所以设计师要不断的创新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真正的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2 合理利用资源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在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问题的决策上,充分听取甲方意见,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甲方要求,做到:分析问题不主观、解决问题不拖延、修改方案不厌烦、承担责任不推诿。公司成立了专门针对本次项目的项目小组,在设计的重点问题中集合各个专业,会同甲方,施工方等进行磋商力求设计出高质高量的工程项目设计。 针对本项目的难点技术: 1)与甲方、施工方紧密配合,因地制宜分析、修改、补充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施工预先控制,现场人员将及时协助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审查施工方案,尤其在土方造型,苗木种植等难点和部位一定到场协助。而且,从保证质量的前提出发,尽量提供在类似工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服务。 2)施工期间与监理和施工单位搞好团结协作,在不违反国家规范,不降低工程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配合各方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 3)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若遇影响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甲方提交备忘录。 4)施工交底前,作好全部设计工作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并派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管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交底。设计施工交底包括对施工图设计交底、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负责将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计中技术要点向甲方和施工方作详尽介绍,并认真听取甲方及施工方对设计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做出合理准确答复,形成纪要。 5)变更设计 (a).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及设计原则、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等较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工程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四主方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做出决议,进行变更设计。上述情况的变更若属设计方或甲方原因,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一、概述近些年来,国内多处变电站因雷击形成扩大事故,多数与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有关,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则: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在雷击或雷电波袭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带电导体的耐 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同时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运行人员、变电检修人员人身安全;但由于土壤对接地装置具有腐蚀作用,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接地装置已有腐蚀,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定期监测;运行中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由于受系统流入地网电流的干扰以及试验引线线间的干扰,使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大型接地网接地电阻很小(一般在0.5Ω以下),即使细微的干扰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对地网接地电阻测试不准确,不仅损坏设备,而且会造成诸如地网误改造等不必要的损失,结合我对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方法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二、接地电阻测试原理及方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时电流极要布置的尽量远,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平行布线法),在土壤电阻率均匀的地区可取2倍及以上(三角形布线法),电压引线长度为电流引线长度0.618倍(平线布线法)或等于电流线(三角形布线法)。1、电位降法电位降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是按图1布置测试回路,且符合测试回路的布置的要求。 G—被试接地装置;C—电流极;P—电位极;D—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CG—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x—电位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测试距离间隔;流过被试接地装置G和电流极C的电流I使地面电位变化,电位极P从G的边缘开始沿与电流回路呈30°~45°的方向向外移动,每间隔d(50m或100m或200m)测试一次P与G之间的电位差U,绘出U与x的变化曲线。曲线平坦处即为电位零点,与曲线点间的电位即为在试验电流下被试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U,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为: Z=Um/I 如果电位测试线与电流线呈角度放设确实困难,可与之同路径放设,但要保持尽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最新版本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在单位领导下,建立高效的设计项目组,并确立项目负责人,对该项目的设计全过程行使组织管理职贵。提高设计质量,从每个设计人员做起,加强自校,层层把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设计质量实行全面控制,按质量优劣兑现奖惩。 1设计人: 1.1设计人职贵: 设计人对承担的设计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负责。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相关规范和制图标准,掌握各种国家、地方设计规范和规程,正确运用,准确表达。设计中的尺寸、标高、图例标注和计算数据要准确,设计说明要全面完整,保证制图的质量,提高制图的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对所提交的设计成果负责。 1.2设计人对工程设计的质量保证措施: 在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应征求专业设计负责人、项目负贵人、总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得到指导《正确选用标准、计算公式、设计参数和套用图纸。精心设计、努力创新、创优;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工程设计

安全可靠。图面布局合理紧凑、整洁,比例适当,尺寸、数字、符号符合制图标准。搞好与有关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认真吸取有关负贵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修正。对重大技术质量问题或结论与有关贵任人有异议时,设计人应向专业设计负贵人或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提出复议,最终有总工程师裁定,裁定后设计人必须按裁定意见执行。完成的成果应认真自校,及时向校对人、审核人提供完整的图纸,计算书和相应的资料。对设计成品质量和进度负直接责任,签署有关设计文件。按时或提前完成设计任务,认真进行本项目的资料归档工作校对人员进行设计校对时,对校对的设计内容的质量负责。熟悉设计基础资料和设计原则,须对图纸、计算书、设计说明、设计变更进行规范性、技术性、准确性校核,校核数据、系数、参数、计算公式、选用的电算程序是否符合既定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详细校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与图纸是否一致。校对人发现设计文件有错误后,应与设计人充分讨论协商处理。意见不一致时,提请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决定。认真填写设计校核记录,对校核结果负贵。 3审核人 3.1审核人职贵: 审核人员结合校对意见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认真填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