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七上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教案

数学七上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教案

数学七上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教案
数学七上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教案

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要点复习:

1、线段、射线与直线:

(1)线段与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在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角的有关概念:

(4

)角可以分为:锐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90度的角);纯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

(5)两个角的和是90度,叫做两个角互余;两个角的和是180度叫做两个角互补。

(6)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

3、相交线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4、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复习题:

1.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图中的每个角:

(1)(2)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B

C

A

2、从角的运动定义出发,得到平角、周角的定义。

平角 周角

图7-23

(注:没有特别说明,本书只讨论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

3.观察图7-24中的量角器,并讨论下列问题:

(1)量角器上的平角被分成多少个1°的角?

(2)先估计图7-25中,∠A 和∠B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在测量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在测量角时,有时以度为单位还不够,我们需要用比1°更小的单位,称之为分和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一份是1分,记做1',把1分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就是1秒,记做1",

即1°=60' 1'=(601)° 1周角=360° 1'=60" 1"=(601)' 1平角=180°

4、用度、分、秒表示:48.32° 用度表示:30°9'36" 计算:180°-(45°17'+52°57')

课后反思:

O B O A (B) A B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七年级备课组:李军田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二、新授 问题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9 场,得17 分。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 2 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这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也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请同学们选一种方法试一试。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学生尝试设勇士队胜了x 场,平了y 场。 让学生在空格中填人数字或式子:(略)(见教科书) 那么根据填表结果可知

x十y=7 ① 3x+y=17 ② 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这里的x、y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胜与平的场数和是7场;另一个是这些场次的得分一共是17分,也就是说,两个未知数x、y 必须同时满足方程①、②。因此,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并写成 x+y = 7 ① 3x+y=17 ② 上面,列出的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不同,每个方程都有两个未知数,并 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①、②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 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用算术方法或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求得勇士队胜了 5 场,平了 2 场,即x=5, y = 2 这里的x = 5,与y=2既满足方程①即5十2 = 7 又满足方程②,即3X 5十2= 17 我们就说x= 5 与y= 2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巩固练习 1 .教科书第25 页问题2。 2.补充练习。 四、小结 1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 五、作业教科书第26 页习题7.1 全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 【说课稿】 有理数

《有理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学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 (一)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 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 1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413-85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模 板(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

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教案.doc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德育目标: 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8条: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105班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方法不恰当。能称得上好一点的学生几乎不到十分之一,学困生面积很大,加之大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大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动笔写作业,更谈不上认真复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Array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新课讲授 1、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引入: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 数”准确入座。

(2)根据下面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你能确定某同学的坐位吗?对于下面这个根据教师平面 图写的通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思考: (1)怎样确定教室里坐位的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一位置。 (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在图书6 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 (1)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若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2,4)表示第2列第4排,而(4,2)则表示第4列第2排。因而这一对数是有顺序的。 (3)让学生到黑板贴出的表格上指出讨论同学的位置。 2、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3、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数学说课教案 去括号 一、说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五节去括号。这一章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上一次伟大的进步,它使得数的概念一般化了,这一章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代数知识,是中学阶段代数知识的基础内容。本章中由字母表示数引入代数式及代数式求值和相关运算,在此基础上去探索数的规律。而去括号是进行代数式化简运算的一个关键,既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本章中的难点。学生对去括号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代数式的化简计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A、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B、通过观察,准确归纳去括号的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C、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运用去括号的知识化简代数式,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在观察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品质; B、体会数学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两方面: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去括号对于代数式化简的意义;2、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并应用到代数式的化简中去。 四、说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也在于两方面:1、准确归纳表达去括号的符号法则;2、结合合并同类项对代数式进行化简。 五、说教法与学法 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它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它的符号表示手段,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在学生的印象中,代数除了烦琐的计算就是空洞的符号,内容显得枯燥,显得脱离实际,特别是本节中涉及的符号上的判断与把握,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上,应注重发展他们的符号感,培养他们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判断、推理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在探索去括号的法则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法则,重视代数式运算过程对验证规律的作用;对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具体实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体会、归纳、表达等过程,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度的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 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

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 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七年级上数学:《角》说课稿

《角》说课稿 文峰初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所上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角。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的意义,了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单位的转换。在教学安排上通过生活中角的图形例子引入,从直观的实物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出角的定义。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在角的单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时钟的时、分、秒的转换帮助学生认识度、分、秒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并了解角的度量单位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 5.三易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 2.)度分秒的借位和进位。 3).初中阶段角的范围。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思想 本节课我采用尝试教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思想,运用我校总结的“三段九环节”模式。尽量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注重提供直观素材,各环节循序渐进进行展现。 (该模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分为:自学探究,展示提升,检测反馈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分为激趣导入、出示目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四个环节;第二阶段分为展示交流、质疑激辩、整合认知三个环节;第三阶段分为当堂检测和作业布置两个环节,共九个环节。) 2、教学策略 针对七年级基础薄弱,自学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我将预习作业提前发给了学生,我认为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使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为第二天的练习腾出充裕的时间。为了使中下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我在学生展示后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强调,教学中加强课堂指导和交流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举出一些有关角的实例:钟表的指针、剪子等,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生活中引入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出示自学目标及自学指导(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任务和要求,并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 3.检查预习(目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点 拨补充做准备。) 4.合作交流(学生在组内共同解决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指导下,小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组内认真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六年级的学生真正开始了初中生话,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学习能力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需要他们快速进行角色适应和转换,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并不轻松,学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八九年数学学习的成败。为了搞好本期数学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充满激情,但是小学的学习基础层次不一,数学思维能力高低不同,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三、学期目标 1.学生积极建构形成七年级上册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2.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学科的良好习惯。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七章教案

7.1.1有序数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经历感受生活中有序数对应用的实例,体会有序数对的作用。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4、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5、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pair),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2、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 6大道 5大道 A 4大道 3大道 B 2大道 1大道1街2街3街4街5街6街 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 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 (3,5)→(4,5)→(4,4)→(5,4)→(5,3); (3,5)→(4,5)→(4,4)→(4,3)→(5,3); (3,5)→(3,4)→(4,4)→(5,4)→(5,3); (3,5)→(3,4)→(4,4)→(4,3)→(5,3); (3,5)→(3,4)→(3,3)→(4,3)→(5,3); 3.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4.教材练习 三.方法归类 1、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小结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小结与复习教案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思路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总结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本章所学知识作一次系统整理,系统地把握全章的知识要点。 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深化一步,以有利于掌握。 发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整理能力。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与操作相结合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本章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进一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课的复习,既体会知识内在普遍联系的严谨美,又领会了应用的广泛美及创造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本章的所有重点内容。 难点是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以小组为单位,在总结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本章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本章所学的知识点,写出本章的知识框图。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1.本章主要内容有哪些?通过学习本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2.三角形是我们认识许多其他图形的基础,对这一点你能结合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加以说明吗? 3.你能画出一些用多边形镶嵌的图案吗? 可通过以下问题,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除了三角形的边以外,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还有哪些? (4)能举出一些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实际例子吗? (5)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能由三个内角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吗? 让学生回顾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体会三角形的基础作用,并通过“课题学习镶嵌”体会多边形内角和的应用。 (三)典型例题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第三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若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若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 2.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6边形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 3.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 4.小明家刚购买了一套新房,准备用地板砖铺新居地面,要求地板砖都是正多边形,每块地板砖的各边长都相等,各个角也相等,某家装饰市场有如下五种型号的地板砖,它们每个角的度数分别是60°、90°、108°、120°、135°,这些地板砖哪些适用?那些不使用?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生活中常见立体实物。 四、教学流程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

七年级数学三角形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七章 三 角 形 7.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 2、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三角形3 三条边之间的关系5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 2、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问题: ⑴、你能从图中找出3个不同的三角形吗?并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思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培养数学思想) ⑵、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思路 :回顾已有知识:边、角、顶点,同时也为引入概念作铺垫) 3、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找出的特点,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三角形的表示:以学生在寻找屋顶框架图中的三角形时出现“所指三角形 不能明确区分”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有什么方法能明确区分三角形( 让学生思考、交流)可得: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来表示在学生回忆角与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得:“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最终得:上图三角形可表示为:△ABC 5、练习: ⑴、你能表示刚才所找出的三角形吗? ⑵、图中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⑶、图中以A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 思考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6、想一想:小明在纸上画了四点,如果把这些点彼此用线段连结,连成一个图形,则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先让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产生不同结果的图形在黑板画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它情况,共有多少种情况,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考方法)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活动:用长度分别为4cm 、5cm 、6cm 、10cm 的四根木棒,用其中三根首尾相连搭三角形,你能搭成几个三角形?(先让学生任意搭,并把产生能搭与不能搭情况写在黑板,让学生讨论:还有 其它情况吗,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思想。在讨论了所有情况的基础上,引出“为什么四种情况中,只有其中两种能搭而另两种不能搭,你有何发现?”这一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可得: “三根中的较短两根之和大于最长一根就能搭成三角形”这一结论。 2、判断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首尾相连能搭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⑴、3、4、5 ⑵、5、5、9 ⑶、8、7、15 ⑷、6、13、9 3、你的想法对吗 ⑴、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8cm 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小方想到了下列长度的游戏棒:2cm 、 4cm 、 8cm 、13cm ,他的想法对吗? ⑵、你能帮小方再想出一些与上面长度不同的第三根游戏棒吗( 长度为正整数)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实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1.水平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水平。知识目标:会使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实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水平,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实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即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实行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对于例题的选择,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

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准确使用乘法法则实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择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 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即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