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安装和拆卸步骤教学文案

模具安装和拆卸步骤教学文案

模具安装和拆卸步骤教学文案
模具安装和拆卸步骤教学文案

模具安装和拆卸步骤

模具安装和拆卸步骤

一:模具安装

1.确认注塑机电源开启。

2.点击注塑机手动按钮,使注塑机处于手动状态。

3.点击注塑机油泵按钮,启动注塑机油压系统。

4.运送模具到位,确认模具与生产配件相符。

5.准备吊索。

6.使用吊索把模具缓慢吊起,略高于注塑机,移动吊索架使模具位于

安装位置上方。注意不要使模具撞击监控摄像头和机械手。

7.把注塑机导柱保护套滑动至合适位置,缓慢下降模具。操作人应扶

住模具上方,避免模具剧烈晃动。操作人必须控制模具,禁止模具撞击导柱。(导柱遭到撞击,会产生凹凸变形,破坏油压系统的密封性)

8.模具下降至合适位置,安装定位法兰和保护圈,调整模具和吊索

架,使模具法兰和保护圈与注塑机注塑孔契合。

9.关闭注塑机两侧滑动门,点击注塑机调模按钮,进入调模状态。

10.点击关模按钮,注塑机动模部分缓慢移动,顶住模具后留有2-3

毫米距离。

11.调整模具,使其在水平位置。调整完毕后,把吊索松开移走。

12.点击手动按钮,注塑机处于手动状态。

13.点击关模按钮,使注塑机压紧模具。

14.点击检测按钮,输入密码(9595),进入检测界面,在开关模具

后面输入数字1,点击输入按钮,此时开关模具间距数据归零。点击手动按钮,退出检测状态。

15.安装模具压块,每侧4个,共计8个压块。(注意根据模具不

同,必须调整压块的厚度调整螺栓,确保压块与模具水平,使压块压力最大)

16.安装冷却水管。

17.再次点击关模按钮,使注塑机压紧模具。

18.再次点击检测按钮,输入密码(9595),进入检测界面,在开关

模具后面输入数字1,点击输入按钮,此时开关模具间距数据归零。点击手动按钮,退出检测状态。

19.点击调模按钮,在调模状态下进行开模及关模。确保模具安装正

确。

20.点击手动按钮,点击开模,用油污清洗剂清洗模具内防锈剂和其

它油污,清洗完成后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参数设置。

21.点击加温按钮,对料筒进行加温。

二:模具拆卸

1.确认注塑机电源开启。

2.点击注塑机手动按钮,使注塑机处于手动状态。

3.点击注塑机油泵按钮,启动注塑机油压系统。

4.准备吊索。

5.点击开模按钮,打开模具,确认模具内无异物,喷涂防锈剂。点击

关模按钮,使模具合模。

6.拆卸冷却水管,把模具擦拭干净,不能有残留水分。

7.拆卸模具压块。

8.吊索挂钩吊住模具,并适当拉紧模具。

9.点击调模按钮,进入到调模状态,点击开模按钮,使注塑机动模部

分缓慢分开。调整导柱保护套位置,防止模具撞击导柱。慢慢移出模具,取下模具法兰和保护圈。

10.使用吊索把模具缓慢吊起,略高于注塑机,移动吊索架使模具位

于安装位置上方。注意不要使模具撞击监控摄像头和机械手。

11.移动吊索架至注塑机外侧,卸下模具。

12.如果模具需要进行维修、维护、保养,应告知模具维修人员损坏

状况,提供产品实物,供维修人员参考。

13.如继续安装模具,请按模具安装步骤进行。如停机,请关闭油泵

和加温,并关闭注塑机电源。

九连环解法速记口诀修订稿

九连环解法速记口诀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九连环解法速记口诀 九连环的拆解和安装方法是采用递归的方法。这是由其拆解原理决定的: 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只要上或下一个环,就算一步。九连环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对逆过程。 九连环的每个环互相制约,只有第一环能够自由上下。要想下/上第n个环,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环除外):①、第n-1个环在架上;②、第n-1个环前面的环全部不在架上。 玩九连环的过程就是要一直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过程。 拆解九连环,本质上要从后面的环开始解下。而先解下前面的环,是为了解下后面的环,前面的环还要装上,不算是真正地取下来。 一、拆法 左手持框架(横梁)柄,右手握圆环,将九个环从右到左编号为1~9。(或者右手持框架柄,左手握圆环,将九个环从左到右编号为1~9)。将环套入框架为“上”,取出为“下”。 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9,为拆下最末一环9;同理,按照: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按以上方法可以全部装上。九连环安装全过程描述,共341步: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8,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9,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 解九连环的记法:1在上,0在下,*上或下;按照玩九连环的习惯 ————————————————————————————————————————————————————————————————基本规律2 001000000————基本规律1 001100000————————————————————————————————————————基本规律2 001000000————基本规律1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 (2)制订工艺规程 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图)制订 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1 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3 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6 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 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 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 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 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 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 十、模具装配图————————————————20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导柱(20钢渗碳58-62HRC) 1.导柱的作用 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 1)几何形状 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 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 3)加工表面分析 φ32r6: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九连环教学设计

九连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益智玩具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丰富。探秘“九连环”是有益启发智力的活动。通过用九连环的装拆竞赛,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竞赛魅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力求体现: 1、设计真实并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观察、拼摆、创作中研究和解决问题,感受生活。拼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拼摆方法、标准。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2、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教师注意教学方法的导引性与支撑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避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不知所措或走弯路。活动的进程中及时反馈、鼓励,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不断深化认识,迸现创造的火花。 3、注意和相关学科的联系。逻辑思维的锻炼、拓展,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中有所体现。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通过努力闯关成功的喜悦,产生进一步探索九连环奥秘的兴趣。感受益智玩具的魅力。 2、乐于与人交流分享,初步学习分析、鉴赏别人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九连环进行由简到繁的拆装、竞赛的过程, 体验九连环的奇妙之处。懂得有时要做好一件事,合理分工、齐心协力十分重要。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九连环的基本特征。 2、感悟九连环的变化规律。 3、培养准确快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造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九连环是中国传统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九连环能既练脑又练手,对于开发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活动手指筋骨大有好处。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习工作的专注精神和耐心,实为老少咸宜。 二、活动过程 1、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初步体验了解九连环。 九连环主要由九个圆环及框架组成。每一个圆环上都连有一个直杆,各直杆在后一个圆环内穿过,九个直杆的另一端用板或圆环相对固定住。圆环在框架上可以解下或套上。玩九连环就是要把这九个圆环全部从框架解下或套上。 (注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大胆设想并动手实践) 2、小组交流探索拆法。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 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 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 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 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 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双分型面注射模) (1)首先从分型面B-B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 (2)定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 (3)动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脚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 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上的油污,轻微的铁锈或附着的

其它杂质擦拭干净,并按要求有序存放。 6.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观察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 (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扦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 (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 7.典型注射模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先检查各类零件是否清洁,有无划伤等,如有划伤或毛刺(特别是成型零件),应用油石油平整。 (2)动模部分装配:将凸模型芯、导柱12等装入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将支承板7与动模板6的基面对齐。将推杆11穿入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和动模板5。然后盖上推板9,用螺钉拧紧,再将模脚与支承板用螺钉与动模板紧固联接。最后在动模板上装上推件板。 (3)定模部分装配 将浇口套15装入到定模座板14上,然后将弹簧2放入中间板13,将导柱4穿入定模座板14和中间板13,再插入定距拉板1,把限位销钉联接到中间板13上。 (4)将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从分型面B-B处合上。 模具装配图、零件图见附图。 四、实验心得 通过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我熟悉了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培养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

模具安装流程

模具安装流程 模具安装前期准备,首先检查工作台面及垫铁是否平整,光滑,其次保证模具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无异物。 一1,安装液压机成型模时,第一步:垫铁呈“口”字状,且垫铁与模具顶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二步:模具中心必须保证与压力机中心同心。特殊模具(两面不等宽)安装时,以顶缸为基准,顶起模具时保持两端平衡即可。第三步:将主缸慢下,与落料模具上模板接触,安装模具固定螺栓压板并紧固上螺母。第四步:放入需冲压板材,点动慢下,工件成型后,立即停止运动,紧固下模固定螺栓压板螺母,并锁紧主缸下限螺母。然后根据成品的大小来确定主缸压力。第五步:调试顶缸上行限位,使模具退料板(即模芯)与模具等高即可。第六步:将下行限位与模具顶板的距离保持在1-2mm。 2,安装液压机落料模具时,第一步:垫铁呈“川”字状,落料模具废料出口作出必要标识,以此为基准保证垫铁与废料出口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堵塞废料出口对模具造成破坏性损害,甚至是模具报废。第二步:将主缸慢下,与落料模具上模板接触,安装模具固定螺栓压板并紧固上下螺母。第三步:根据工件比例调整至合适压力,设置模具行程上限。第四步:放入需冲压板材,点动慢下,工件落料切断后立即停止运动,并锁紧主缸下限螺母。第五步:顶缸必须保持在

最下限位,控制方式必须保证始终“手动”位置。 二1,安装冲床成型模具时,第一步:先检查模柄与所选择冲床是否匹配。第二步:调整行程,使滑块与模具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第三步:将控制按钮调至“调整”位置,用攀车杆翻动飞轮(与设备标识方向一致)至滑块行程下止点。第四步:用滑块调节螺纹(球头丝杠)将滑块与模具接触,所紧上模。第五步:将凹模中的成型模芯取出,在下模与工作台垫铁安全距离内,放置顶杆固定板,固定板中心与凹模中心对正。第六步:将配套橡胶块(聚氨酯块)用螺纹通过固定板中心与凹模固定板连接。螺纹长度不可超过凹模固定板厚度。第七步:将四支配套顶杆放入凹模固定板导向孔,再放入成型模芯,并调整螺母将配套橡胶块(聚氨酯块)压缩至所需位置(凹模内模芯与凹模平面处于同一高度即可)。第八步:放入需冲压所用板材,用攀车杆翻动飞轮(与设备标识方向一致)至滑块行程下止点,紧固凹模固定螺栓压板并紧固下螺母。冲压工件所需压力大小通过调节行程来调整。 2,安装冲床落料模具时,第一步:先检查模柄与所选择冲床是否匹配。第二步:垫铁呈“川”字状,落料模具废料出口作出必要标识,以此为基准保证垫铁与废料出口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堵塞废料出口对模具造成破坏性损害,甚至是模具报废。第三步:调整行程,使滑块与模具保持一定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的依据 (一)课程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 程标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把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结合 起来,努力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实现要求的课程目标。 (二)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采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明确岗位职业能力,以典型工 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序化、重构课程内容。 (三)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相对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 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了有关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扮演着主导角色,学生为主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 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 一大创举,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平台,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对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得知,大多数毕 业生就业于冲压、塑料等模具设计、模具装配、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维修、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设备调试及模具管理经营工作等。在对模具行业企业走访调查的基础上,专业领头教师到校企进行锻炼 实践,并积极同模具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交流沟通,深入分析与总结我 国模具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行业发展现状、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从业 人员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等方面。由模具专业骨干教师同企业技 术人员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目标, 即是面向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及模具成型工艺制定、数控编程与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装配及维修等岗位,具备专业岗

九连环安装

就连环拆法:九连环拆解共341步 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 下1下3上1下1、2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 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 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 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 下1下3上1下1、2下9为拆下第一环,按上法可拆下87654321环。 就连环装法:九连环安装全过程描述,共341步: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7,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8,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7、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9,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7,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拆解九连环有一个二十字口诀,非常好记:“上俩下一个,再动后一个;上一个下俩,再动后一个”。此口诀绝妙。只要多练多思考,记熟动作——熟能生巧。

模具拆装指导书

模具拆装实训规划 《模具拆装实训》是三年制高职高专和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冷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和《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操作与训练,从而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目的 1.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和配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 2.对模具典型结构及零部件装备有前面的知识,为理论的学习和模具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了解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其制造工艺方式。 (二)模具拆装实训考核及要求 1.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能、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 2.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地工具和辅助工具。 3.能正确地草绘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 4.掌握模具拆装一般步骤和方法。 5.通过观察模具结构能分析零件的形状。 6.能对所拆装的模具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7.能正确描述出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模具拆装前准备 1.拆装模具类型:冷冲压模具、塑料模个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锤子、铜棒、台虎钳 3.工作准备:清领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训结束按工具清单清理工具。 三、模具拆装实训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一)对模具结构观察和分析 1.模具类型的分析:对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和确定。

2.工序与制件分析:通过对模具的分析,了解模具所完成的工序,冷冲压级进模需了解工序排列顺序、坯料和工序件的结构形状,确定被加工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冷冲压模具,要求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出件方式;对于塑料模,要求分析其浇注系统类型、分型面及导向方式,顶出系统类型等。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能、相互间装备方式。 (二)拟订模具拆卸顺序及其方法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各种模具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和方案,在指导老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做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凸凹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对于塑料模具先将动模和定模分开、分别将动、定模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具各主要板块拆下,然后从定模板上拆下主浇注系统,从动模具上拆下推出系统,拆散推出系统各零件,从固定板中压出型芯等零件,有侧面分型系统时,拆下侧面分型系统各零件。 3.拆卸工具 (1)按所拟定的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拆卸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记录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再组装时出现错误及遗漏零件。 (2)测绘主要零件,对冷冲压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和从塑料模中拆下的型腔型芯等主要零件进行测绘。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3)拆卸注意事项,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锤直接敲打模具

模具课程设计范本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3)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冲压工艺性分析 (6) Ⅲ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6) Ⅳ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9)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15) Ⅰ确定冲模类型机结构形式 (15)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15)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18) Ⅴ、弹性元件的设计 (24) Ⅵ模具零件的选用 (26) Ⅶ冲压设备的校核 (28) Ⅷ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9) Ⅸ模具装配 (31) 设计总结 (35) 参考文献 (36)

前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益智游戏:九连环解法及拆解原理

益智游戏:九连环解法及拆解原理 九连环的拆解和安装方法是采用递归的方法。只此一法,别无它途。这是由其拆解原理决定的: 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只要上或下一个环,就算一步。九连环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对逆过程。 九连环的每个环互相制约,只有第一环能够自由上下。要想下/上第n 个环,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环除外):①、第n-1个环在架上;②、第n-1个环前面的环全部不在架上。 玩九连环的过程就是要一直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过程。 解下九连环本质上要从后面的环开始下,而先下前面的环,是为了下后面的环,前面的环还要装上,不算是真正地取下来。 要想下第九环,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八环在架上;而第一~七环全部不在架上。在初始状态,前者是满足的,现在要满足后者。照这样推理,就要下第七环,一直推出要下第一环,而不是下第二环。先下第二环是偶数连环的解法。上下第二环后就要上下第一环,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同时上下第一、二环,这是两步。 九连环在任何正常状态时,都只有两条路可走:上某环和下某环,别的环动不了。其中一条路是刚才走过来的,不能重复走,否则就弄回去了。这样,就会迫使连环者去走正确的道路。而很多人由于不熟悉,常走回头路,解不了九连环。首次解九连环要多思考,三个环上下的动作要练熟,记住上中有下,下中有上。熟练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不需要推理了。 下面是解下九连环前五个环的具体步骤: 下一下三上一下一二下五上一二下一上三上一下一二下四上一二下一下三上一下一二 之后继续: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9为拆下第一环,按上法可拆下87654321环,关键是勤动脑,开发智力。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连环解法速记口诀

九连环解法速记口诀 九连环的拆解和安装方法是采用递归的方法。这是由其拆解原理决定的: 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只要上或下一个环,就算一步。九连环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对逆过程。 九连环的每个环互相制约,只有第一环能够自由上下。要想下/上第n个环,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环除外):①、第n-1个环在架上;②、第n-1个环前面的环全部不在架上。 玩九连环的过程就是要一直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过程。 拆解九连环,本质上要从后面的环开始解下。而先解下前面的环,是为了解下后面的环,前面的环还要装上,不算是真正地取下来。 一、拆法 左手持框架(横梁)柄,右手握圆环,将九个环从右到左编号为1~9。(或者右手持框架柄,左手握圆环,将九个环从左到右编号为1~9)。将环套入框架为“上”,取出为“下”。 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7,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9,为拆下最末一环9;同理,按照: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按以上方法可以全部装上。 九连环安装全过程描述,共341步: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7,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8,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7、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6、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下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9,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上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5、 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上6、

模具安装及调模步骤

模具安装及调模步骤 手动操作是供调机及维修时用; 半自动操作是供注塑成型脆弱且容易刮损及长身的制品时用; 全自动操作是供高速生产,注塑精密制品用,并可减少操作员工作量。 锁模部份: 1、安装模具 A、量度模具厚度,估计模具顶针板最大行程; B、量度模具表面与顶针板的距离; C、用手动操作把机铰伸直,即锁模; D、开启调模装置扭掣,调校头板与活动模板之间的距离,直至距离比模具略厚,关上调模装置扭掣; E、用手动操作开模直至开尽为止; F、用手动操作退针直至油压顶针完全后退为止; G、停机,把模具安装于头板上; H、把所有锁模及开模速度与压力调节到30-50%之间(不可太高); I、开机锁模,当机铰完全伸直为止;停机,把模具的一边装在活动模板上;G、开机,用手动操作方式把活动模板后退少许,使模具分开; K、停机,再收紧模具的固定螺丝,开机试锁模,调节开模、锁模速度与压力;L、再调节有关的行程开关与电感块,使开模及锁模的动作顺滑进行。 M、停机,调节触动顶针前终止位置,使顶针位置不可长于模具顶针的最大可行行程。一般来说,顶针行程可以酌量缩短,加快生产速度。此外,顶针速度不可调得太高; 2、锁模力的调节 A、用手动操作开模直到开尽为止。启动调模装置,调减模厚,以产生锁模力,关上调模装置锁模。模厚的减少度与产生的锁模力成正比。但如果模厚减少得太多,则不能锁模。建议以渐进的方式减少模厚。 B、复第一步骤,直至机铰与模板接柱(格林柱)产生足够的锁模力为止。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可以从油压系统的压力表看到,锁模油缸所产生的推力与油缸内的工作压力成正比,但由于通过机铰的放大。最后的锁模力和锁模油缸的工作压力并不成正比。但一般来说压力越高,则锁模力越大。 C、一般调节锁模力以达到足够防止射胶时产生披锋即可,不应把锁模力调得太高,以免模具变形和加重机铰的负荷。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零件结构分析 2 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毛胚类型的确定 3 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 5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平面部分位。另外零件上孔比较多,要求有一定的位置精度。零件上各孔的精度,垂直度和孔间距要求。常用零件各孔径的配合精度一般为IT7 ~IT6, ~ .对安装滑动导柱的零件,孔轴线与上下模座平面的垂直度要求为4级精度。零件上各孔之间的孔间应保持一致,一般误差要求在以下。 材料的机械性能分析 T10A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适于制造切削条件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忽然和剧烈振动,需要一定韧性及具有锋利刀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切纸机、低精度而外形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该钢在退火状态下进行粗加工,然后淬火低温回火至高硬度,再精加工。获得高的耐磨性和镜面抛光性。进行低碳马氏体低温淬火,使具有较高的耐磨星河强韧性,预防

九连环的拆解和安装方法

九连环的拆解和安装方法是采用递归的方法。这是由其拆解原理决定的: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只要上或下一个环,就算一步。九连环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对逆过程。九连环的每个环互相制约,只有第一环能够自由上下。要想下/上第n 个环,就必须满足两 个条件(第一个环除外):①、第n-1 个环在架上;②、第n-1 个环前面的环全部不在架上。 玩九连环的过程就是要一直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过程。拆解九连环,本质上要从后面的环开始 解下。而先解下前面的环,是为了解下后面的环,前面的环还要装上,不算是真正地取下来。一、拆法左手持框架(横梁)柄,右手握圆环,将九个环从右到左编号为1~9。(或者右手持框架柄,左手握圆环,将九个环从左到右编号为1~9)。将环套入框架为“上”,取出为“下”。下1,下3,上1 下12 下5,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7,上12 下1 上3、上 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 1 下12 上5、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6、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5、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9,为拆下最末一环9;同理,按照: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上4、,,,循环往复可以顺序拆下87654321 环。九连环拆解全过程描述,共341 步:下1,下3,上 1 下12 下5,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 1 下12 下7,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上5、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6、上12 下 1 上3、上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5、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9,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上5、上12 下1 上3、上 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 1 下12 上6、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下5、上12 下 1 上3、上1 下12 下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上7、上12 下1 上3、上1 下12 上4、上12 下1 下3、上1 下12 上

挤出模具安装与拆卸作业注意事项

挤出模具安装与拆卸作业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挤出模具是挤出生产线上贵重的、且高精度的部件,同时又是需要经常拆装更换的部件。因此,对于一套高品质的挤出模具来说,精心作业与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挤出模具如发生异常,往往会导致产线停线、产品异常,从而产生大量的废品,造成材料人工损失。因此科学有效的模具安装与拆卸作业是长期保持挤出模具高品质的关键。 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人为因素是导致模具产生异常的重要因素,有90%都是人为在拆装、清理、维护和调整挤出模具过程中不小心或不当操作导致模具损伤,尤其是损伤挤出模头。因此下面结合现场应用情况,总结如下几点模具的安装与拆卸注意点,供各位操作人员学习参考: 1.安装人员需要完全了解模头结构,注意热电偶、加热器与模头之间保持良好接触的重要性。安装时,一定要注意让加热板与模头外表面无缝接触,热电偶探测头与模头测温孔底面良好接触。 2.模头组装时,配备的螺栓和螺钉的螺纹承载面都必须涂上高温脂,以确保其在模头长期工作后的拆卸作业中易于转动。 3.安装模头时,应对角交替拧紧螺钉。拧紧前,应用水平仪仔细校正模头平面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4.模头安装到挤出机后,模头的升温应该分段进行,即先升温到140℃,保温10-15min,然后在加热至工作温度,保温10min左右后,可以用报废PC管头在模芯上接触,如果有熔化即说明可以开机挤出了。 5.机台上的模头清胶时,不准直接用手清理,需用软金属材料制作的铲刀、撬棍等来装拆模头和清理流道,严禁钢类螺丝刀和钢制胶钳等钢制、铁质物品清理模具,特别是触及流道和模口。 6.拆开模头和清理流道必须在模头冷却下来之前,趁热快速完成。可采取树脂与热模头流道之间吹入压缩空气,同时用尖嘴钳签拽的办法,将树脂从流道内取出。对于模芯上面的胶只要开胶缝就可以了,不要清理,等待冷却时,就容易清理,转角位置的胶,一定要当场清理。完成订单后,模具不需要拆散的,口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和实训要求: 实训目的: 1、熟悉塑料模和冲压模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3、复习巩固所学习的模具结构设计理论知识以及绘图知识。 4、了解冲压模和塑料模的典型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 5、培养我们的综合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训要求: 1、熟悉拆装过程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2、能正确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 3、掌握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的安装调试过程 4、掌握模具的拆装步骤和方法 5、、按要求正确的画出相应的零件结构图、剖视图和装配图。 6、、对拆装模具零件进行分析,了解模具的工作原理及零件作用 7、正确的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实训器材 锤子、铜棒、内六角扳手、钢尺、游标卡尺等常用的拆装和测量工具。

三、实验专用周时间安排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实训内容 1典型冷冲压模具的拆装 2典型注塑模具的拆装 3绘制各个零件图和装配图 4总结实训拆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训心得。 实训步骤 一、冲压模实训步骤 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 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 仔细清理冲压模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冲压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 作特点。 4.典型冲压模的拆卸工艺过程 1、首先用铜棒顶着下模座,并用锤子敲击铜棒使上下模座分开。 2、拆开下模 (a)由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b)卸下挡料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

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宽度:250+5+5=260mm . d.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装配详细说明 一、装配工艺 1.按图尺寸检查所有零件的水、气、油路孔并去毛刺,吹干净(特别是油孔)装好中堵、堵头,用顶针、镶针来检查顶针、镶针孔,配合间隙以用手轻轻推进为好。 2.试装主镶件,检查与模框的配合,装不进去时,按零件图基准,单面或双面修磨主镶件,对滑块限位面在主镶件上的,主镶件外形尺寸单面磨小不能超过毫米 3.斜顶杆配入主镶件,斜顶杆顶部形面与主镶件形面接平(以受压后稍低为好)配好后拆下斜顶杆上油。 4.按图尺寸检查所有的小镶件、镶针、内滑块的配合尺寸,倒角去毛刺后分别装入主镶件,配合间隙视零件大小以单面小到毫米为好,如遇不能达到要求时以加工外形为原则,凡从正面装入的小镶件全部用螺丝固定。 5.检查整套模架有否在搬运加工过程中碰撞而产生的变形(凸起)视情况用锉刀或油石修平,吹、擦、吹把水、气、油路孔、螺丝孔彻底搞干净。装入密封圈,把组装好的动、定模主镶件再吹一遍装入模板用螺丝固定(螺丝必须对角慢慢旋紧)装冷水接头、连接水管试压,确认后拆下水管、接头。 6.滑块耐磨片表面应有毫米左右余量待配,装上滑块、压条,配准滑块到位,当滑块的头部与主镶件封料口有余量时要看清该零件的工艺卡片或与工艺人员沟通了解应加工哪一个零件,装好滑块斜面上的耐磨片。 7.合模前先把滑块拆掉,装上直身锁、精定位,看清工艺卡片有否特殊要求,有细长、薄型芯需要插穿的,小模具人工合模时,模具必须竖起来用小的铜榔头轻轻合模,稍有感觉立即分开,重复此动作直到有其它零件接触方可正常合模。 8.小镶件有余量需要修磨时以修凸模为原则、分型面需要修磨时以修凹模为原则,所有被修磨的面不能塌角,遇到避空位碰穿时,余量不多可先打磨,合模完成后上机床重新加工,总之所有部位仍应保持横平竖直圆是圆角是角。 9.装上滑块再次合模,滑块耐磨片角度有误差时应先检查,纠正后继续合模,不容将错就错造成耐磨片不平行,螺丝柱头高出耐磨片时不能车、磨柱头,如果时间紧,先车、磨柱头但事后必须纠正。 10.垫上大于顶出高度的木块,放上顶针固定板、插入回程杆开始装顶针,装入时的手感以拇指轻轻推进为好,包括带定位的顶针,当手感很紧时应检查顶针固定板与动模板的位置偏差或动模板避空孔不直所致,误差在毫米之内时可通过放大孔来解决,超过时应与设计或工艺沟通,不可强行敲入,顶针台阶不能高出平面,而且至少要看见光线表示台阶低于平面,如果看不见光线,可用铜榔头边转顶针边敲,如果高出平面,可用红丹检查孔口圆角、测量台阶厚度,在台阶厚度没有超差的情况下不能修磨台阶,清洁表面装上顶针垫板及模脚底板包括支承柱、垃圾钉,上紧模脚螺丝。11.利用推管内针从推管内孔深入,在底板上引出定位尖。开始磨顶针,透明件的顶针端面光洁度应等同动模型芯的光洁度,非透明件光洁度可低一个等级。 12.在翻转机上动模再翻身,拆底板,顶针垫板,将顶针编号,连同顶针一起拆下顶针固定板,在动模底板(以引出定位)钻、攻推管内针安装孔。 13.有顶针板复位弹簧的模具准备对应的工艺螺丝,清理动模板各部位包括顶针孔,大模须二人配合,基准朝下(竖起)吊起动模板至工作台,把顶针固定板也吊上工作台,上面用行车吊着起保险作用,回程杆装入顶针固定板,套上弹簧一起装入动模板,利用工艺螺孔旋上工艺螺丝压缩弹簧至尺寸,按编号装入顶针、斜顶杆,旋紧工艺螺丝,插入斜顶杆与顶针板的连接块,旋松工艺螺丝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