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安徽新华学院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课班级: 13数媒(网络)本 1班主讲教师:王珊珊

院系(部):动漫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课程

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

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使用

教材

《动画运动规律》主编:张庆春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学时分配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授课内

弹性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皮球弹跳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弹性运动?

导入语: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解、提炼

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夸张性,动画运动实

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

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趋向和特征。(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

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2)授课内

惯性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掌握惯性运动的规律并可以灵活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惯性运动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什么是惯性?

导入语:

任何一种物体都具有一种企图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惯性。(5分钟)

主要内容:

一、惯性定律。(20分钟)

1、通过“前进中的小木快”这一实例具体讲解惯性定律。

二、惯性的表现。(20分钟)

1、惯性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2、通过“小汽车的惯性运动状态”具体讲解。(详见教材P9)

三、惯性变形。(45分钟)

1、定义。

2、惯性变形中的细节表象。(实例讲解)

3、表现惯性的几个重点。

四、课堂实践练习,教师当堂指导。(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完成一套惯性变形的动画练习。

要求:1、惯性规律应用准确生动。2、造型要严谨,夸张变形合理,节奏分明。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3)

授课内

曲线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了解曲线运动的规律,掌握曲线运动的类型特征,并能够灵活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曲线运动的特征。

2、教学难点:绘制波形运动时,注意中间画的位置形态,避免运动的呆板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导入语: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大曲线运动,如大炮射出,太阳系的运

动等。曲线运动是由物体在运动中受到它的速度方向成角度的

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曲线运动是动画片绘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

运动规律。(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弧形曲线运动。(15分钟)

1、何为弧形曲线运动?

2、弧形曲线运动的其他状态。

二、波形曲线运动。(25分钟)

1、波形曲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三、“S”型曲线运动。(15分钟)

1、物体本身在运动中呈“S”形。

2、物体运动的尾端质点的运动呈“S”形。

四、曲线运动的综合运用。(15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五、掌握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15分钟)

六、练习。(90分钟)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一套弧形运动动画。

2、绘制一套波形运动动画。

3、绘制一套“S”形运动动画。

4、综合绘制体现曲线运动的动画。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4)授课内

人的结构云运动,人的走路动作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人的基本结构特征,理解人在运动时的结构、肌肉变化。掌握人的基本走路规律,使绘制的走路动作富有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注意影响人物运动的几个因素,准确刻画各个关节变化。

2、教学难点:人物的结构特征,细节上的变化处理及不同风格的走路方

式。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提问:人的走路动作属不属于曲线运动?

导入语: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以

说,人类的生活内容远比动物丰富和复杂。要研究人的运动规

律,首先要了解人的生理结构。(5分钟)

主要内容:

一、人的结构。(人的骨骼、肌肉、神经等)(15分钟)

二、影响人类运动的几个因素。(10分钟)

三、人物的动态练习。(15分钟)

四、人类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15分钟)

五、人类行走的循环画法。(30分钟)

1、循环动作的基本画法。

2、原地循环画法。

六、人物不同角度的走路。(45分钟

七、练习。(45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人物原地循环画法。

2、人物3/4面的透视走画法。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5)授课内

人的跑步与跳跃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掌握人的跑步与跳跃的基本规律,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物跑步时的动态。

2、教学难点:人物跳跃时压缩和拉伸原理在人体运动上的具体表现。(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提问:人的走路与跑步动作有什么异同点?

导入语:

跑步和跳跃动作是动画片中最常见的动作。动画片中人物

根据不同情节,不同的心情状态等,他的跑步和跳跃动作会有

不同的画法。(5分钟)

主要内容:

一、跑步动作的运动规律。(10分钟)

二、有角度的跑步动作。(30分钟)

1、正面

2、侧面

3、3/4透视

三、跑步的循环画法。(15分钟)

四、跳跃的运动规律。(30分钟)

图列解析:1、人类跳跃单脚落地动作。

2、人类跳跃双脚落地动作。

3、人类的倒扑虎动作。

五、课堂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人物跑步动作的原地循环。

2、绘制人物跳跃单脚落地动作。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6)授课内

兽类的运动规律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使同学们了解兽类四肢结构的组成,区分“趾行”动物与“蹄行”动物四肢结构的区别,并熟练掌握各种兽类行动的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不同兽类的不同腿型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各种运动效果。

2、教学难点:各种不同兽类行走特点的掌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提问:列举各种“趾行”动物与“蹄行”动物。

导入语:

兽类的行走是通过四肢来完成的。进化为兽类的动物长有

较长的四肢,所以善跑。由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兽类的

四肢也向着各种类型演化,主要分为“蹄行”和“趾行”。它

们的运动规律可分解为四条腿两分两合,做左右交替完成一

步。(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兽类四肢的结构。(10分钟)

1、“蹄形”动物四肢的结构。

2、“趾行”动物四肢的结构。

二、马的行走分析。(蹄形动物)(15分钟)

三、狗的行走分析。(趾形动物)(15分钟)

四、兽类的跑步动作。(25分钟)

五、兽类的跳跃动作。(20分钟)六、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完成一套鹿的走路动作。

2、完成一套狗的跑步动作。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7)授课内

禽类的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掌握禽类动物的动作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及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家禽与飞禽运动规律中的异同点。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绘制禽类的运动。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提问:同学们说说家禽与飞禽运动规律中的异同点?

导入语:

家禽多以走为主,如鸡、鸭、鹅等。它们主要靠双脚走路,

或在水中浮游,有时也能扑打着翅膀作短距离的飞行动作。飞

禽以飞为主,一般只鸟类,分为阔翼类和雀类两种。(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家禽。(25分钟)

1、鸡的运动规律。

2、鹅的运动规律。

二、飞禽。(45分钟)

1、阔翼类飞禽的飞翔动作。

○1、大雁的动作。a、大雁飞翔动作b、大雁行走动作

2、鹰的动作。

○1、鹰的飞翔动作○2、鹰的滑翔动作

3、燕子的动作。

4、海鸥的动作。

三、雀类的动作。(15分钟)1、麻雀2、蜂鸟

四、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8)授课内

鱼类的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掌握鱼类动物的动作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及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类运动中的曲线运动。

2、教学难点:不同鱼类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特点与节奏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设计

手段提问:鱼类的身体结构一般分为哪些几何形状?

导入语: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

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鱼类按体型可分为纺

锤形、侧扁形、棍棒形等。(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鱼的类型。(15分钟)

1、纺锤形鱼类。

2、侧扁形鱼类。

3、棍棒形鱼类。

二、鱼类的运动方式。(15分钟)

三、金鱼的运动特点。(10分钟)

四、飞鱼的运动特点。(15分钟)

五、弹涂鱼的运动特点。(15分钟)

六、海豚的运动特点。(15分钟)

七、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完成一套鱼类游动的动画。

2、绘制完成海豚的跳跃动画。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9)授课内

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的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掌握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运动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各类昆虫的运动特点。

2、教学难点: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手段提问:有哪些动物既是两栖类又是爬行类动物?

导入语:

从动作特点的角度,昆虫可分为飞虫、爬虫、跳虫为主的

三种类型。两栖类动物既可以跳跃、爬行又可以游泳。爬行类

可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种。(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飞虫的运动特点。(15分钟)

1、蝴蝶的飞舞特点。

2、蜜蜂的飞行特点。

二、爬虫的运动特点。(实例:毛毛虫的爬行)(10分钟)

三、跳虫的运动特点。(实例:蟋蟀的跳跃)(15分钟)

四、青蛙的跳跃动作。(15分钟)

五、青蛙的游泳动作。(10分钟)

六、鳄鱼的运动特点。(10分钟)

七、蛇的运动特点。(10分钟)

八、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一套蜻蜓的飞行动作。

2、绘制一套乌龟的爬行动作。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0)授课内

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了解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规律,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云、雾、雷、电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表现方法。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

程设计

与手段提问:在动画中自然现象的绘制对情节有什么推动作用?

导入语:

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形成风,风

是无形的气流。云和雾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所在的高度不同,地面上的雾升高后,我们就不称它为雾,称为云。(5分钟)主要内容:

一、风的形成。(10分钟)

二、动画片中风的表现。(15分钟)

1、运动线表现法。

2、曲线运动表现法。

3、流线表现法。

4、拟人化表现。

三、云。(15分钟)

1、云的运动特点。

2、云的造型特点。

四、雾、雾的表现方法。(15分钟)

五、雷电。(雷电的运动规律、制作特点、表现方法)(15分钟)

六、雨。(雨的运动规律、表现)(15分钟)

七、练习。(90分钟)讲解+ 示范+ 讨论+ 练习+ 指导

作业/思考题:

绘制风吹起窗帘的动画练习。

要求:注意风吹动窗帘时,窗帘运动中的曲线运动。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1)授课内

雪、水(水波、水花、水滴等)的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了解雪和水的运动规律,并学习用特技效果进行制作。

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重点:水波的运动。

4、教学难点:水花的运动规律及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动画绘制中有多少种水的表现形式?

导入语:

雪花体积大、分量轻,在飘落过程中受到气流的影响,就

会随风飘舞。静态的水只要画在背景上就可以了,运动状态的

水,则需要动画来绘制。(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雪的两种表现。(20分钟)

1、雪花飘舞。

2、表现暴风雪。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20分钟)

三、水的七种形态。(45分钟)

1、水滴。

2、水花。

3、水波纹。

4、水流

5、水浪

6、倒影。

7、漩涡。

四、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制作“荷花飘摇,露水莹莹,晶莹剔透的水珠,落入水中,溅起水花,泛起涟漪”动画练习。(要求:运动规律准确,自然、灵动)。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2)

授课内

火、爆炸、烟、汽、灰尘的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了解火、爆炸、烟、汽、灰尘的运动规律,学习用特技效果进行制作。

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重点:注意观察自然界中真实的运动规律,并用动画技法表现。

6、教学难点:在一套动作中综合运用火、爆炸、烟、汽、灰尘。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设计用一个场景同时表现火、爆炸、烟、汽、灰尘。

导入语:

我们在这里依然要耐心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以便在

创作中更好的灵活运用、自由发挥。(5分钟)

主要内容:

一、火的基本运动状态。(10分钟)

二、火的表现方法。(20分钟)

1、火苗的运动规律。

2、中火的运动规律。

3、大火的运动规律。

4、火的熄灭。

三、爆炸时的闪光。(10分钟)

四、爆炸时冒出的烟雾。(15分钟)

五、烟。(轻烟、浓烟)(15分钟)

六、汽与灰尘。(15分钟)

七、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地面发生爆炸的动画。

2、注绘制汽车尾气动画(注意分层)。教学后记:

动画运动规律 教案

安徽新华学院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课班级: 13数媒(网络)本 1班主讲教师:王珊珊 院系(部):动漫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 课程 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 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使用 教材 《动画运动规律》主编:张庆春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学时 分配 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授课内 容 弹性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皮球弹跳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弹性运动? 导入语: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解、提炼 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夸张性,动画运动实 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 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趋向和特征。(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 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教学后记:

flash动画制作备课教案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王德 亿利东方学校

第一周FLASH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FLASH的界面。 2、掌握几个基本工具的使用:选取工具、变形工具、填充工具、线条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颜料筒工具、墨水瓶工具。 3、掌握几个基本术语:图层、元件 4、记住几个快捷键 5、完成四幅绘制图案 教学重点:应用工具画图 教学难点:复杂遮照的创建。 教学过程: 一、界面环境介绍 二、工具箱的介绍 工具箱提供了用于图形绘制和图形编辑的各种工具。工具箱内从上到下分为4个栏:“工具”栏、“查看”栏、“颜色”栏和“选项”栏,单击某个工具的按钮,即可激活相应的操作功能,以后把这一操作叫作使用某个工具。 (1)“工具”栏:工具箱之“工具”栏内的工具用来绘制图形、输入文字和编辑图形。 (2)“查看”栏:工具箱之“查看”栏内的工具是用来调整舞台编辑画面的观察位置和显示比例的。其中两个工具按钮的名称与作用如表1-1-3所示。(3)“颜色”栏:工具箱之“颜色”栏的工具是用来确定绘制图形的线条和填充

的颜色。其中各工具按钮的名称与作用如下。 (笔触颜色)按钮:用于给线着色,也叫作描绘颜色。 (填充色)按钮:用于给填充着色。 (从左到右分别是:黑白、没有颜色和交换颜色)按钮:单击“黑白”按钮,可使笔触颜色和填充色恢复到默认状态(笔触颜色为黑色,填充色为白色)。在选择了椭圆或矩形工具后,“没有颜色”按钮才有效,变为,单击它可以在没有颜色和有颜色之间切换。单击“交换颜色”按钮,可以使笔触颜色与填充色互换。(4)“选项”栏:工具箱之“选项”栏中放置了用于对当前激活的工具进行设置的一些属性和功能按钮等选项。这些选项是随着用户选用工具的改变而变化的,大多数工具都有自己相应的属性设置。在绘图、输入文字或编辑对象时,通常应当在选中绘图或编辑工具后,再对其属性和功能进行设置,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动手用一下工具 1、使用工具制作一个“笑脸”或“哭脸” 2、渐变工具的使用:几个关键概念 颜色调板 填充变形工具的使用 3、用椭圆画个画环 操作步骤: 1、用填充色画圆,并设置笔触的粗细。 2、设置边线的填充色为“七彩色”。 3、将该线形圆环转换成填充色:修改--形状--将线条为填充。

信息技术 冀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第二课 创建补间动画

第二课创建补间动画 Flash除了可以创建逐帧动画外,还可以创建补间动画。补间动画又包括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本课安排了制作“魔幻变形”的动画和制作“孩子捕蝴蝶”的动画两个活动,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了解形状补间动画: “形状补间动画”是补间动画的一种。在改变一个矢量图形的形状、颜色、位置,或一个矢量图变形成为另一个矢量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形状补间动画。在形状补间动画中,只需创建起始和结束两个关键帧,中间帧则由Flash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在创建形状补间动画时,如果需要对组、实例或位图图像应用形状补间,则必须首先将这些元素进行分离,如果对文本应用于形状补间,则必须首先将文本进行两次分离(有的中文版译为“打散”)处理,使其转换成矢量图。 2.绘制图形——混色器面板的使用: 在第一课中,初步训练了图形的绘制,能够给绘制的图形填充纯色,如果想要填充线性或者放射状颜色,必须懂得混色器面板的使用。关于混色器面板的使用在阅读参考资料“使用“混色器”控制面板设置笔触颜色和填充样式”。3.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在时间轴面板上动画开始播放的地方创建一个空白关键帧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绘制图形,一般一帧中以一个对象为好,在动画结束处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绘制另外的图形,再单击开始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形状”,此时,可以看到时间轴上发生了变化——淡绿色背景和箭头,一个形状补间动画即创建完成。如果出现虚线,看看前后两个关键帧上是否存在非矢量图或别的元素,将其删除即可。 4.使用“形状提示” 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有时两个图形变化差异比较大,使用“添加形状提示”会改变这一情况。在“起始形状”和“结束形状”中添加相对应的“参考点”,使Flash在计算变形过渡时依一定的规则进行,从而较有效地控制变形过程。

《动画概论》教案

《动画概论》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授课老师: 授课专业:动漫 授课时间: 学时:64 相关课程: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科基础课,以介绍动画艺术基础知识为目的,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念、原理、生产过程、艺术特性、发展史等。要求学生学会用专业眼光欣赏中外优秀动画片,提高艺术认识能力,加强专业修养及职业观念。 课程主要内容: 1. 绪论 2. 动画片的起源,及早期的发展过程。 3. 世界动画发展简史。 4. 动画片的制作流程。 5. 动画的形成原理。 6. 动画中的影视元素。 7. 动画中的原画及动画技法。 8. 动画片中前期分镜和时间的设定。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衔接情况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建议事宜: 课外辅导与答疑的安排要求: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1)以教学要求与作业要求为考核基本标准来衡量学生作业最终效果。(2)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程度及作业过程情况。 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动画艺术概论》金辅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动画技法》严定宪林文肖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漫艺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影通史?电影的发明》[法]乔治.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的时间掌握》 [英]哈德罗.威特克中国电影出版社 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动画概述 无论是动画专业的学生,还是动画片的爱好者,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是一切的开始。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定要扎实一样,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谈得上继续深入研究。 而对于那些想创作动画片的人来说,回归原点,思考动画的本质,对他们走出创作的困境和拓展思路,开创新的动画格局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动画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动画 1、动画的定义 “使……活动”

制作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制作补间动画 运动补间动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补间动画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创建运动补间动画及复杂运动补间动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素质,发展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创建运动补间动画;难点:创建复杂运动补间动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FLASH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生了蜡烛的制作,有没发现什么问题呢? 我们发现每帧间的画面跳跃太快。怎么办呢? 这就是本章节要学习的内容---制作补间动画。补间的意思是“在中间”,即在两个关键帧间经过计算自动生成中间各帧,使画面更加平滑流畅。 (二)讲授新课 1.如何创建运动补间动画 以让“心跳起来”为例讲授运动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 ①在FLASH中打开第一单元第三节制作好的“爱心.fla”文件(把“爱心”图形转换为图形元件); ②在“时间轴”面板上选中第10帧,按F6键插入一个关键帧,再选中第5帧,按F6键插入一个关键帧。 ③在“时间轴”面板上选中第5帧,单击“任意变形工具”按钮,将第5帧的图形元件拉大;

④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 ⑤测试影片。 2.如何创建复杂的运动补间动画 制作一个小球自由下落过程的动画。 ①创建一个FLASH文档; ②单击“椭圆工具”,设置笔触颜色为无,填充颜色为蓝色,将鼠标指针移到舞台上,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画出一个圆; ③在“混色器”面板下拉框中选择“放射状”效果,将左边取色器设为白色,右边取色器高为蓝色,并将右边取色器拖到中间位置; ④单击“颜料桶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到刚才所画的圆,单击圆,这样就做好了一个局部高亮的球体; ⑤单击“箭头工具”,选中球体,按F8键转换,在弱出的“转换为元件”的窗口中将元件名称改为“球”,元件类型设置为“图形”,将球转换为图形元件; ⑥在时间轴上选中第15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⑦单击“箭头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到第15帧的球体上,单击球体,同时按下SHIFT键,拖动鼠标垂直向下,将球移到舞台下方; ⑧将鼠标指针移到时间轴上,右击第1帧,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 ⑨按CTRL+ENTER键预览小球。 2、让小球由慢到快下落、反弹、再下落。 ①将鼠标指针移到时间轴上,单击第1帧,在第1帧的“属性”面板中将简易值设为“-100”; 提示:简易值为正,物体减速运动;简易值为负,物体加速运动。 第1帧“属性”面板中设置旋转为“顺时针”,次数为“1”; ②单击21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单击第18帧,按F6插入关键帧,将鼠标指针移到小球上,按住鼠标左键同时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向上移动第18帧的小球到与第1帧小球相同的位置; ③在时间轴上,分别右击第15帧和第18帧,创建补间动画; ④测试影片。 (三)课堂练习: 1.制作一颗流星,从天空划过。 2.制作一个射箭的动画(至少需要两个图层:一个运动的箭,一个是静止的靶)。 3.制作文字动画。制作要求:“团结”、“奋进”、“求实”三组字分别从大到小、由远到近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 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 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人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与表演的基础。人物的动作复杂多变,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人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走路 第二节跑步 第三节跳动 第四节表情 第五节口型 三、学习顺序与方法: 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人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掌握表情线的特点,掌握口型与脸型的关系。 2、难点:人在各种运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造型与时间、节奏的关系。 五、作业与练习: 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 工具:笔:B—2B的铅笔纸:铅画纸、打印纸、复印纸均可。橡皮:软质橡皮 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117586257.html,/ )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精心整理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 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 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7、圆弧动作 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因此在绘制中间画时,要以圆滑的曲线设定连接主要画面的动作,避免以锐角的曲线设定动作,否则会出现生硬、不自然的感觉。不同的运动轨迹,表达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机械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以直线的形式进行,而生命物体的运动轨迹,则呈现圆滑曲线的运动形式。 8、第二动作 第二动作可理解为主要动作的辅助动作,它能丰富角色人物的情感表达。但第二动作只能以配合性的动作出现,不能过于独 立或剧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主要动作的清晰度。 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动画片中处理变形不明显的运动物体时,要运用夸张变形的动漫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弹性运动。在表现物体弹性运动时,也要处理好动画速度和节奏间的关系,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动画效果。 3、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的作用时,便形成了曲线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弧形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曲线运动能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物体的质感。是动画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感。 1)弧形运动 当物体的运动路线呈弧线、抛物线的行进轨迹时,称为弧形曲线运动。

形状补间动画教案

第十七课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教学内容】: “制作遮罩动画”是顺德区教研室编写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上个课时的内容是制作逐帧动画,逐帧动画是制作动画的基础,给后面的动画形式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图形变形(图形的大小、形状的变形);文字变形。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熟练应用工具栏绘制简单图形和线条,了解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的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原理; 通过制作圆变矩形,学会图形变形; 通过制作“好好学习”变成“天天向上”,学会文字变形;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小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Flash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制作形状补间的原理; 2、学生操作,制作各种效果的形状补间动画; 【教学难点】: 文字的分离; 【教学方法】: 教学演示、任务驱动; 【课时要求】: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钟)

简要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逐帧动画,关键帧,空白关键帧,动画的发布、保存、上传。 二、新课导入(5分钟) 使用投影仪放映制作好的图形变形、文字变形;突出Flash的动态效果、变形效果,让学生产生制作动画的欲望。 三、教学示范、学生操作 任务1:制作图形变形(15分钟) 刚才同学们看到由圆形变成方形的动画,如果我们使用上节的逐帧动画制作?好不好制作?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种简单制作这样变形的方法,我们要注意第一帧(圆)和最后一帧(矩形)。与逐帧相比较,形状补间动画仅需要我们设置这两帧。 操作步骤: 第一步:新建动画文件,选择椭圆工作,设置好线条颜色、填充颜色,画圆(按shift键画正圆)。 第二步:单击时间轴第30帧,右击鼠标,选择插入空白关键帧,选择矩形工具,设置好线条颜色、填充颜色,画矩形。(注意图形上面有网状的点)第三步:选择第一帧,点击时间轴上的黑色小圆球,打开属性面板。选择补间方式为形状。 第四步:测试影片,导出动画。 学生动手操作时,及时注意观察学生出现的情况。小结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 演示任务2所要做的效果图, 任务2:学生探索制作文字变形、(10分钟) (提示:我们选中的文字是一个整体,与图形相比,是不网格状,可分割的,所以我们要把文字制作成散状的,“修改”-〉“分离”,要操作两次,第一次把文字分开,分成一个文字或字母;第二次才分离成散状的。) 学生动手操作时,及时注意观察学生出现的情况。小结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 四、教学总结(2分钟)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动作补间动画教案

第三节制作补间动画第一课时动作补间动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三节《动画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内容,在前面的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F l a s h的界面,学会了绘制简单图形及库、元件的使用,但是没有让元件在舞台上真正地动起来。本课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对图层制作动作补间动画来得到一般性思路及操作步骤,为将来学习形状补间动画及遮罩动画打下知识与方法上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讲,通过前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学生已对动画的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了解F l a s h的界面,能够制作逐帧动画,从方法上讲,大多数学生对动画的制作从什么地方入手、有哪些步骤还比较模糊,但是他们都希望让自己的元件在舞台上真正地动起来,体验一下技术带来的动感艺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选择工具、文本工具、矩形工具制作图形元件; 2.让学生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学会设置“缩放、旋转、缓动”等选项,做出各种动画效果。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闪烁的星星”和“贺词”补间动画,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分解运动过程,理解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F l a s h技术手段,做出各种动画效果,从而来正确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合作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团队与协作精神 3.通过制作《感恩母亲节贺卡》,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母爱的无私、伟大,给学生一个表达感恩母亲节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恰当、合理运用Flash 的补间动画设计简单对象动画过程的制作方法 难点: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如何利用动画设计来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力

第三章 传统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第三章传统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的学习让,进一步了解传统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以及传统补间动画的属性设置及相关复选的设置。 教学目的: 掌握传统补间动画的设置 掌握传统补间动画的相关属性设置 教学重点: 传统补间动画的相关属性设置 教学难点: 传统补间动画的相关属性设置 教学设计思想: 借助上节课所讲解的基本知识点来进一步阐述传统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以及传统补间动画所能设置出的动画特效让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媒体设计思路: 投影仪、计算机、案例30 教学流程: 1、传统补间动画的设置 2、“循环”属性设置 3、“旋转”属性设置 新课引入: 前面的内容所学习的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传统补间动画的相关设置,在本节课中我们继续学习传统补间动画的设置。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实例30】摆动模式指针表

“摆动的模拟指针表”动画播放后的2幅画面如图所示。可以看到,最左边的彩珠玗模拟指针表摆起到原处后,撞击中间的彩珠环模拟指针表,右边的彩珠环模拟表摆起,当该彩珠环模拟指针表回到原处后,又撞击左边的彩珠环模拟指针表再摆起,周而复始,有断运动。彩珠环模拟指针表在摆动中还会变颜色。 该动画的制作方法: (1)新建一个名称 为“【实例30】摆动模 拟指针表,fla”的Flash 文档,设置舞台工作区的宽为700像素,高为320像素,背景为黄色,打开“【实例30】模拟指针表,fla”的Flash文档。切换到“【实例30】摆动模拟指针表fla”的Flash文档,打开“库”面板,在其中框中选择“【实例13】模拟指针表fla”的Flash选项,右击“库”面板内的“模拟制作表”影片剪辑元件,弹出其快捷菜单,单击该快捷菜单内的“复制”命令,将影片剪辑元件复制到贴板内。 (2)在“库”面板内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30】摆动模拟指针表fla”的Flash选项,右击“库”面板内的空白处,弹出其快捷菜单,单击该快捷菜单内的“粘贴”菜单命令,将剪切板内的“模拟指针表”影片剪辑元件粘贴到“库”面板内。 (3)创建并进入“摆动模拟指针表”影片剪辑元件编辑状态。将“库”面板内的“模拟指针表”影片剪辑元件拖动到舞台工作区内,调整其宽为148像素,再绘制一条2pts、红色、长为160像素的垂直线,如图4-1-5所示。将其组成组合,然后,回到主场景。 图4-1-5“模拟指针表”影片剪辑元件 (4)选中主场景“图层1”图层第1帧,利用“颜色”面板设置填充色为黄色到白色再到金黄色线

flash基本动画制作教案

第7章 Flash 8基础与实例(2)—— 常见动画的制作 知识点: 1、逐帧动画的制作。 2、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3、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4、遮罩动画的制作。 5、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1、逐帧动画的制作。 2、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3、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4、遮罩动画的制作。 5、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 教学重点: 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2、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3、遮罩动画的制作。 4、引导路径动画的制作。 教学难点: 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教师展示几个Flash实例,然后引导学生一个一个亲自动手制作。引入新课程: (二)新课教学(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实验法)

本次课开始学习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在Flash中共有5种动画形式: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路径动画。 逐帧动画的制作 逐帧动画是一种常见的动画手法,它的原理是在“连续的关键帧”中分解动画动作,也就是每一帧中的内容不同,连续播放而成的一种动画。 优点:与电影播放模式相似,适合于表演很细腻的动画,如3D动画、人物或动物急剧转身等效果。 缺点:每一帧的序列内容都不一样,增加制作负担,文件存储容量过大。 一、逐帧动画的概念和在时间帧上的表现形式 在时间帧上逐帧绘制帧内容称为逐帧动画,由于是一帧一帧的画,所以逐帧动画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几乎可以表现任何想表现的内容。 逐帧动画在时间帧上表现为连续出现的关键帧,如图7-3-1所示。 图 7-3-1 逐帧动画 二、创建逐帧动画的几种方法 1.用导入的静态图片建立逐帧动画 用jpg、png等格式的静态图片连续导入Flash中,就会建立一段逐帧动画。 2.绘制矢量逐帧动画 用鼠标或压感笔在场景中一帧一帧地画出每一帧内容。 3. 文字逐帧动画 用文字作帧中的元件,实现文字跳跃、旋转等特效。 4. 导入序列图像 可以导入gif序列图像、swf动画文件或者利用第三方软件(如swish、swift 3D 等)产生的动画序列。 三、绘图纸功能 1.绘图纸的功能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max2012魅力动画 动画10大运动规律(扩展知识)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初中信息技术 运动补间动画教案

第二课时运动补间动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及精确形状补间动画; 2.掌握创建按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素质,发展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创建按钮。 难点:掌握创建精确形状补间动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FLASH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形状补间动画又称“变形动画”,作用是生成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变化,包括形状、位置、颜色。它只对矢量图起作用。 (二)讲授新课 3.如何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做一做:制作一个几何图形的渐变。 ①新建一个FLASH文档,在舞台上绘制一个无填充色的小长方形; ②选中矩形框,单击“窗口”菜单中的“变形”命令,打开“变形”面板; ③在“变形”面板的“旋转”框中输入旋转角度为2度; ④连续单击“变形”面板的“复制并应用变形”按钮; ⑤在第15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再绘制一个无填充色的长方形,选中该图形,打开“变形”面板,选择“倾斜”,在“垂直倾斜”框中输入20度,连续单击“变形”面板的“复制并应用变形”按钮; ⑥单击第1帧,将属性面板上的“补间”设置为“形状”; ⑦测试影片 4.如何创建精确形状补间动画---(做一做:文字的渐变动画) ①新建一个FLASH文档并保存; ②单击“文字工具”,在舞台上输入大写字母“T”;单击第15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并将该帧的字母“T”改为“S”。分别单击第1帧和第15帧,按两次Ctrl+B键,将文字打散,分离成矢量图; ③单击第1帧,将“属性”面板上的“补间”设置为“形状”。按Ctrl+Enter键观看效果。 ④单击第1帧,选择“修改”菜单中的“形状”子菜单中的“添加形状提示”命令; ⑤第1帧、第15帧拖动红色圆圈a到适当位置; ⑥播放动画 ⑦使用同样方法,再添加形状提示,在同样的帧调整红色圆圈b,使动画效果自然。 5.如何制作按钮

第5课神奇的变化——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第5课神奇的变化——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图形变形的形状补间动画。 (2)学会制作文字变形的形状补间动画。 (3)初步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 (4)进一步理解关键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从陶土变青花瓷”的形状补间动画,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原理,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能触类旁通制作其他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 (2)通过学习文字变形的形状补间动画,掌握文字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加深对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了解,特别是对象的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新事物、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二、教材分析 1.设计思想 本课以“从陶土变青花瓷”这一吸引学生的话题入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探究过程中,掌握Flash软件最基本动画制作方法之一——形状补间。教材先通过由陶土到茶壶动画的制作,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陶土的其他变形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也是Flash软件中最常用的动画,在学习了图形的形状补间之后,再来学习就变得比较简单了,教材中着重解决了文字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时要进行两次分离这一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要点。 2.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制作图形和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原理,学会分离对象的方法,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图形变形的形状补间动画和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 难点:形状补间动画原理的理解,触类旁通制作其他动画。 4.课时要求 建议安排1课时。 三、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Flash软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会用绘图工具并能进行元件的创建与修改,会使用外部素材,会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了解Flash软件中各种帧的特点,会对帧进行简单操作。学生用Flash软件创作的欲望很强烈,很期望能

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中的第二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动作补间动画”。是学习完在第一节基础知识之后,另外一个新的内容。它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使学生在会简单操作flash软件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对flash有了简单的了解,会制作逐帧动画,本节课主要让他们学习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操作,同时要加强巩固对Flash软件的操作,并不断强化,使其达到对Flash软件各个功能板块的熟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动画有极大地兴趣,也便于课堂的交流。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够简单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flash动画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在学习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够简单的制作动作补间动画。是对上一节逐帧动画制作以及软件操作的巩固与强化,并对以后学习形状补间动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由于本节课涉及到之前没有学习过的图层,故应类比上学期学习的Photoshop 中图层的概念,突破本节课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倒计时动画并通过交流、讨论来加深对Flash软件各部分功能的了

动画补间动画教案

动画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伊玲 教材的分析 本节《flash动画补间动画》是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节的制作简单动画的内容。本节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了解了动画制作软件flash,学会制作逐帧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基础上,同时它的学习也是学习flash引导层动画、遮照动画的基础,所以它的学习在flash的学习中占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动画的制作非常感兴趣,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较七年级时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加之他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flash MX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虽然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但是通过前面课的学习,学已经能够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了,学会了用逐帧动画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班里也有一半的学生小学没有接触过,很陌生。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也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件”的含义及作用,掌握元件的新建、引用,图片转换成元件的方法。 (2)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对比“逐帧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加深学生对动过画补间动画原理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制作一个简单动画,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然后通过“我的动画”的完成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flash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元件的建立、编辑与应用。

《形状补间动画》教案

1.3形状补间动画 一、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会表现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师提供的基本任务;部分学生除了能完成教师提供的基本任务外,还能完成扩展任务,并自行制作自己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在给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提供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开发设计Flash在线学习资源网站,使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形状补间动画”和上节课所学的“动作补间动画”都是Flash制作动画的最基础部分。这一节课通过“魔术水果”动画的制作,来熟悉绘图工具的使用,学会形状渐变动画的设置方法;并从中总结了动作渐变动画与形状渐变动画之间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不同点; 难点: ●形状渐变动画的条件; ●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不同点;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会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 (3)了解形状渐变动画的适用条件; (4)了解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几何图形变化的渐变动画操作的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通过完整的作品动画创作,培养学生以动画方式呈现信息的能力; (3)通过作品欣赏交流,掌握表达个人观点以及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评价和欣赏动画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 (2)通过完整的作品动画创作,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1、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是Flash动画中形状渐变动画这一渐变动画类型的设置方法。由于学生已经通过上一节课的动作渐变动画掌握了渐变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可以“先学后做”即教师可以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边学边做”,教师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浏览教师课前准备好的Flash在线学习资源网站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从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制作Flash动画之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制作Flash动画之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制作Flash动画之补间动画》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动画制作的深入学习,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在运用Flash软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构思,创作出一个较好的作品。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 ②了解工具箱里工具的使用,掌握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 ③体验使用flash创作运动补间动画的过程,完成自己第一个动画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欣赏和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两个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工具箱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运动补间动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鉴赏能

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对身边的人感恩,热爱自己的父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动画才能;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会使用工具箱中的椭圆,颜料桶工具,任意变形工具来制作简单元。 2、合理运用flash的补间动画设计简单对象动画过程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元的变向移动 三、教学策略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个别指导、作品展示 四、教学资源 Flash8、极域网络电子教室软、教学PPT、动画源文、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 、欣赏flash动画作品《fail公益广告》 2、问:大家欣赏的这个视频,好看吗?反映了一个什么主题呢? 3、这个动画是用什么软来做成的?请大家打开本P3。 学生观看flash作品并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 通过播放《fail公益广告》 ,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人感恩,热爱自己的父母。 学习新明确任务 打开flash8软,介绍软的界面以及他们的作用。 播放示例——跳动的小球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Z19881023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6 学分:6 适用专业:影视动画 先修课程:《绘画基础》、《透视与解剖》、《造型设计》 后续课程:《原动画设计》、《角色动画》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本门课程是艺术设计类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主干专业课,是动画制作者制作动画的重要流程之一,是动画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使学生掌握人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掌握各种角色与物体动作的特点与表现方法,熟练地表达各种不同剧情中的不同动作。在了解动作运动的共性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个性运动规律的形态表现,并使静态的画面在荧幕中活动起来。并能将以前学习的动画绘画基础知识与造型设计知识等相结合,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展开教学打好基础。所以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相应的,也是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 课程基本理念 反映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相关理论为指导,突出动画运动规律内容的直观性、可视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设计思路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依据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规律及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的,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运动方法、表现方法及设计的基本技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熟悉并掌握动作的运动变化是情感表达与戏剧内容的需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变,为创造角色服务。,打破传统的讲授式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以教师设置的不同任务模块为学习的知识技能点,探索发现的过程就是掌握该门课程知识要素的过程,逐渐构建学生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提升相关技能知识。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具体动画制作专业能力的训练,动画运动规律理论知识一方面选取权威的专家和资深动漫行业工作者总结的规律性较强的动画技巧,内容的选取围绕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制作的任务需要来进行,并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将技能、知识和态度相结合。项目设计以使学生具备影视动画角色动画编导能力和初步创作能力为线索来进行,如结合定格动画来展示动画运动规律。教学过程中,多开发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设置案例制作实训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练习。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综合运用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