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1. ALU:算术逻辑单元,是计算机的运算器,负责处理器所能进行的各种运算,主要是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 Offset address:偏移地址,以段基地址为起点,段内的位置可以用该距离该起点的位移偏量表示。

3. Addressing mode:寻址地址,对理解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指令功能以及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都至关重要。

4. Bus Interface Unit:总线接口单元,负责处理器对存储器和外设进行访问。

5. Code Prefetch Unit:指令预取单元,利用总线的时间空间通过总线接口单元按顺序预取指令,放在指令预取队列中。

6. Instruction Decode Unit:指令译码单元,从指令预取队列中取来指令,译码成伪指令代码,经译码后的指令存放在相邻队列中。

7. Protected mode:保护模式,IA-32处理器在保护模式下发挥其全部功能,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段页管理以及特权与保护功能。

8. Real-address mode实地址方式,通电复位后IA—32.实地址方式实现了与8086相同的程序设计环境,但有所伸展。

9. System management mode系统管理方式为操作系统和核心程序提供技能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等机制。

10. Virtual-8086 mode虚拟8086方式,保护方式具有执行实地址8086软件的功能。

11. General 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一般是指处理器最常使用的整数通用寄存器,可用于保存整数数据地址等。

12. Flat Memory Model平展存储模型,在该模型下,对程序来说存储器是一个连续的地址空间,及线性地址空间。

13. Indirect Addressing间接寻址,有效地址存放在寄存器中,利用寄存器间接寻址,可以方便的对数组的元素或字符串的字符进行操作

14. Accumulator累加器,是专门存放算数或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15. Instruction pointer指令指针,用于记录将要执行指令的主存地址标志寄存器用于保存指令执行的辅助信息,等同于pc的功能

1. Two's Complement二进制补码

2. Nested Procedure Calls嵌套程序调用

3. Conditional Jump条件转移

4. Extended ASCII扩展ASCLL码,主要用于表达各种制表用的符号等

5. Integer constants整型常量

6. Jumps Based on Signed Comparisons无符号条件转移比较

7. Little Endian Order小段方式

8. Intrinsic Data Types内部数据类型

1. Program flow control instructions程序流程控制指令

2. OFFSET Operator偏移地址

3. Loop Counter循环计数器

4. . Pseudo Code伪代码

5. Single Dimension Array一维数组

6. Conditional Loop Instructions循环命令

7. Arithmetic instructions算数运算指令

8. Jumps Based on Unsigned Comparisons无符号条件转移比较

1. 芯片总线: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内部或系统中各种不同器件连接在一起的总线,用于

芯片级互连。

2. 内总线:指微机系统中功能单元间连接的总线,用于主机内部的模板级互连。

3. 外总线:指微机系统中与其外设或微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总线,用于设备级互连。

4. 总线仲裁:确定使用总线的主模块,目的是避免多个主模块同时占用总线,确保任何时候总线上只有一个模块发送信息。

5. 总线带宽:指总线能够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即所谓的8.1

6.32.64位等数据信号个数。

6. 总线时序:描述了总线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总线信号间的相互关系。

7. 指令周期:一条指令在处理器中从取指,译码到最终执行完成的过程。

8. 总线周期:伴随有数据交换的总线常称为总线周期或机器周期。

9. 机器周期:伴随有数据交换的总线常称为总线周期或机器周期。

10. 时钟周期:处理器的基本工作节拍,由时钟信号产生,一个高电平和一个低电平为一个周期。

11. 存储器读:处理器从存储器读取代码或操作数。

12. 存储器写:处理器向存储器写入操作数。

13. I/O读:处理器从外设读取操作数。

14. I/O写:处理器向外设写出操作数。

15. ALE:地址锁存允许,是一个三态输出,高电平有效的信号。

1. RAM:读写存储器,即可读出也可写入的存储器,断电后原保存信息丢失。

2. ROM:只读存储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只能读出其中的数据,但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断电后也不丢失。

3. SRAM:是静态读写存储器芯片,它以触发器为基本存储单元,以其两种稳定状态表示逻辑0和逻辑1。

4. FLASH ROM:是一种新型的电擦除可编程ROM芯片,能够很快擦除整个芯片内容。

5. NVRAM多指带有后备电池的SRAM芯片,这种芯片采用CMOS制造工艺设计以减少用电。

6. 完全译码:使用全部系统地址总线进行译码。特点是地址唯一,一个存储单元只对应一个存储器地址(反之亦然),组成的存储系统其地址空间连续。

7. 部分译码:只使用部分系统地址总线进行译码。其特点:有一个没有被使用的地址信号就有两种编码,这两个编码指向同一个存储单元,出现地址重复。

8. 系统RAM区:该RAM区占用地址最低端的640KB空间,由DOS进行管理。

9. 存储容量:在微机系统中以字节B为基本单位。

10. 存取速度:用存取时间衡量,存取时间是从读或写命令发出到数据传输操作完成所经历的时间。

11. 空间局部:紧邻被访问单元的地方将再次被访问。

12. 时间局部:刚被访问的单元很快将再次被访问。

13. 辅助存储器:通过磁记录或光记录方式,以磁盘或光盘形式存放可读,可写或只读内容。

14. 地址译码:将某个特定的编码输入翻译为有效输出的过程。

15. 虚拟存储器:是虚拟的,它是主存与辅存之间主要由操作系统以文件形式建立的,用于调度并加快对辅存的存取操作。

1. 数据寄存器:保护处理器与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2. 状态寄存器:保护外设与接口电路当前的工作状态,信息。

3. 控制寄存器:保护处理器控制接口电路和外设操作的有关信息,

4. 统一编址:将I/O端与存储器地址统一编排,共享一个地址空间。

5. 独立编址:将I/O端单独编排,独立于存储器地址。

6. 接口:位于基本系统与外设间实现两者数据交换的控制电路。

7. 并行数据传输:在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8. 串行数据传输:在传输中有一个数据位在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1. 中断源:能引起中断的事件或原因。

2. 中断识别:处理器识别出当前究竟是哪个中断源提出了请求,并明确与之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所在主存位置。

3. 中断优先权:为每个中断源分配一级中断优先权,即系统设计者事先为每个中断源确定处理器响应他们的先后顺序。

4. 中断嵌套:在一个中断处理过程中又有一个中断请求被响应处理,称为中断嵌套。

5. I/O敏感指令:对输入输出指令IN,OUT和INS,OUTS,还有中断标志设置指令CLI和STI 的执行涉及I/O端口。

6. 处理器在执行程序时,被内部或外部的时间打断,转去执行一段预先安排好的中断服务程序;服务结束后,又返回原来的断点,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这个过程称为中断。

7.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通过系统总线来控制存储器和外设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8. 内中断:由处理机内部产生的中断事件称为内部中断源,由内部中断源引起的中断称为内中断。

先进制造技术名词解释及简答带答案

名词解释: 广义制造: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装配、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服务,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一序列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 狭义制造:是指生产车间内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A MT):是指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售后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制造系统:是指由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是涉及机械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F MS):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系统组成的,通过改变软件程序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绿色产品(G P):绿色产品是指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少危害,且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具有良好保护性的产品。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制造业:是指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产品的行业。 计算机集成制造(C IM):借助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使企业内的各类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IMS 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制造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是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 广义制造自动化: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综合集成自动化。 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超精密切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加工主要指金刚石刀具超精密车削,主要用于加工铜、铝等非铁金属及其合金,以及光学玻璃、大理石和碳素纤维等非金属材料。 简答题: 1. 简述柔性、FMS 的定义?柔性制造系统( FM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简述柔性制造系统( F MS)的工作过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柔性:指制造系统对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也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产品变化的能力。 FM S: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若干台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并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品种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__ _ _ __

2009年4月现代制造系统考试卷(完整版)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制造系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从古代到19世纪,制造模式是【】 A.机械模式 B 手工或手工场式 C.生物模式 D 社会模式 2.NC铣床的Z轴定义为【】 A.平行于主轴的坐标轴 B 垂直于主轴的坐标轴 C.平行于右手定则中的中指的坐标轴 D 用户指定的坐标轴 3. 影响FMS布置方案的主要因素是【】 A.加工/处理工作站 B 物料传输与存储系统 C.计算机控制系统 D 信息系统 4. 下列哪种坐标型的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球型包络面【】 A.笛卡尔坐标型 B 极坐标型 C 圆柱坐标型 D 多关节型 5.某FMS的加工对象为中小型圆形零件,其装卸工作适合于采用【】 A.托盘夹具 B 拖车 C 自动引导小车 D 工业机器人 6.能自主根据外界环境和系统参数等的变化,自动调节和控制作业状态的机器人称为 【】 A.示教再现机器人 B 智能机器人 C.自适应控制机器人 D 学习控制机器人 7.坐标机坐标轴及测量由操作者执行,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此类控制方式为【】 A.手动控制 B 计算机辅助手动控制 C 计算机辅助自动控制 D 直接计算机控制 8.当刀具中心轨迹在程序轨迹前进方向右边时,所用指令是【】 A.G00 B.G40 C.G41 D.G42 9.机器人哪种元件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集合称为位形空间?【】 A.关节 B 手臂 C.手爪或工具 D.驱动器

10.如果采用一个数据字节每次在线上送出一位,各位顺序传送的数据通信方式称为【】 A.串行通讯 B 并行通讯 C 互联网通讯 D 串、并混合通讯 11.在CNC装置中,系统程序、中间运算结果、加工程序和参数分别存放在【】A.EPROM,CMOS ,RAM,RAM B EPROM,RAM,CMOS,RAM C RAM,CMOS,RAM,EPROM D CMOS, RAM,RAM,EPROM 12.不论是特征码位法还是码域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使用时【】 A.方便 B 较方便 C 很方便 D 不方便 13.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群,其组成有【】 A.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 B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 C 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 D 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14. 某产品装配时,把作业人员安排在流水线的两侧,其原因是受【】 A.优先约束 B 正区域约束 C 负区域约束 D 位置约束 15. JLBM—1分类编码系统辅助码的位数为【】 A.6 B 8 C 10 D 15 16. CAD系统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 A.计算机、系统软件、打印机 B 计算机、键盘、显示器 C 计算机及外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D 计算机、鼠标、键盘 17. 编制成组工艺的重点是“成组调整”,其要点是指【】 A.同一夹具、同一套刀具和辅助工具 B 同一机床、同一套刀具 C 同一夹具、同一辅助工具 D 同一机床、同一刀具和夹具 18. 最经典的优化技术所采用的方法是【】 A.数学规划法 B 极植法 C.多目标优化 D 最大原理 19. 装配过程的作业有【】 A.机械连接、螺纹联结 B 螺纹联结、铆接、熔接 C.机械连接、熔接、粘接 D 铆接、熔接、粘接

1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从用户角度看,操作系统可以看成是对计算机硬件的扩充;从人机交互方式来看,操作系统是用户与机器的接口;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看,操作系统是一种层次、模块结构的程序集合,属于有序分层法,是无序模块的有序层次调用。操作系统在设计方面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 windows7操作系统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软件,而且是系统软件。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大致可以从两方面体会:对内,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扩充硬件的功能;对外,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 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 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 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 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 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 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 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 和图形用户界面。 ●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 续写,修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的基本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End Else unlock interrupts; End 13.链接文件 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每个盘块中都设置了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链接指针,用这些指针可将一个文件中的所有盘块拉成一条链,而在文件控制块中的“文

自考现代制造系统名词解释整理

1.生产:利用一系列能量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每种能量的作用规定了物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的变化。P1 2.制造:广义: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规划、制造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与运作(作业)。 狭义:指利用工具、装备或装置把原材料转换成产品/货物的生产。P1 3.机械模式:是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是以机械论为主导,不承认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P2 4.生物模式:主张摒弃机械模式的泰勒制,实行目标管理,子提出目标和要求,注重实施者的自主性,对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明确达到的目标和验收结果。P2 5.社会模式:就是主张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研究人与人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他们执行集成系统管理,使企业形成“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相乘效果”。P2 6.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体化模式:充分利用知识、信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实施小组与群体/工段/集团自组织、动态快速响应和不断改进与创新的人鱼自然和谐的模式。P2 7.自动化:是指把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系统用于操作和控制生产的技术。P4 8.工厂自动化:实现机械工业各种作业的流水生产,对流水作业的设备或装置实施自动控制。P4 9.办公自动化:是以企业/工厂的信息流自动化为目标,利用计算机提高办公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的经营管理业务。P4 10.“三高”: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 11.绿色制造(P6) :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少化,能耗最少化和空气与水污染最少化。 12.准时制造生产(及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13.灵捷制造: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14.TCS(使顾客完全满意):是指超越顾客的期望,适应顾客需求变化、利用需求变化和改变(或引导)需求变化,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 15. TQCSE中的T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采用自动化技术,能缩短产品制造周期,产品上市快;二是提高生产率。Q的含义是采用自动化系统,能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C的含义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S 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利用自动化技术,更好地做好市场服务工作;二是利用自动化技术,替代或减轻制造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直接为制造人员服务。E 的含义是制造自动化应该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绿色制造。 16.制造过程:(P9)是指制造产品和服务的活动集合。 17.5M:即作为生产对象的物料(Material),包括制造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原材料、配件、元器件和辅助材料;作为劳动力主体的人(Man);作为生产资料(Machine)的设施、机器、装置和工辅具等;作为支持制造生产的相关信息、情报(Message)、知识和方法;资金(Money).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 专业工业工程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电解磨削 【摘要】: 摘要: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变成产品的技术的总称,是国名经济得以发展,也是制造业本身赖以生存的关键基础技术。机械制造是各种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制造过程的总称。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这些机械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设备的一门工程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这个传统工业焕发了新的活力,增加了新的内涵,使机械制造业无论在加工自动化方面,还是在生产组织、制造精度、制造工艺方法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Abstract: Abstract: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to make the raw materials into products, and technical customers, is a country name to develop the economy, but also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tself, the underlying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ll kinds of machinery, machine tools, tools, instruments, meters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gene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these products processing machinery, process equipment and methods, and a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mach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glow this tradition a new vitality, new content added, so that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erms of process automation, or in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have undergone remarkable changes. 【关键词】: 特种加工;电解磨削;

现代制造系统名词解释答案

现代制造系统名词解释答案 1、信息系统:指的是提供经过处理的信息流和精确数据与信息的网络 2、复合零件:拥有相同的代加工表面的要素的零件。 3、数控系统:自动读入载体上预先给定的数字或字符,将其译码或者进行数据处后控制机 床或者其他设备,完成规定运动,实现工件加工,处理,装配等作业 4、几何建模:是开发设计对象的数学描述,可在计算机上显示模型对其进行一定的操作 5、软件式NC系统:采用有存储程序功能的专用计算机,由软件部分实现甚至全部数字控 制功能,具有良好的柔性,可通过改变软件来更改或者扩展NC功能 6、系统的优化:指的是为了实现系统目标的最高性能,选取合适的可控变量设定值 7、成组单元:指的是在车间的一定生产面积上,配置一组机床或其它的生产设备和一组生 产工人,用以完成一定的零件组的全部工艺过程 8、控制分辨率:指的是机器人的操作控制器和定位系统细分关节工作范围为控制器可以识 别的最近的空间点的距离 9、分布是检测:指的是按过程顺序在关节工序上布置检测工作站的布置方式 10、计算机辅助生产分析:对产品零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产品功能等进行分析以及 考虑到成本等因素的优化设计功能 11、切削过程监视:指的是在加工状态下对刀具,零件、机床的工况和切削过程状态动 态变化的信息进行自动检测、处理、识别判断及状态反馈控制 12、重复定位精度:是其终端手在给定的工作空间上,对目标点重复定位性能的度量 二、简答题答案 1、简述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绿色制造战略的主要内容 不可再生资源得利用最少化,能耗最少化和空气与水污染最少化 2、成组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它是通过何种手段取得效益的 本质是利用了重复使用原则获得经济效益,它的效益来源于制造资源的重复使用 3、简述逐点比较法的工作过程 1)进行偏差判别2)进给3)偏差计算4)终点判断 4、简述机器人的再现编程的步骤 1)由人工控制引导机器人以较慢动作完成全部作业,并在合适位置记录机器人的关节角2)由机器人控制器编程后在现示教的全部作业动作3)若经检测,动作正确,示教作业动作完整即可 5、简述朱兰质量规划三部曲的主要内容 1)质量规划2)质量控制3)质量改进 6、自动化装配线采用的传输方式有几种 答四种,即连续传输系统;同步传输系统;异步传输系统;基础件静止系统 7、什么是自动编程,适用于什么情况 自动编程指的是采用计算机或编程机进行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即有计算机自动完成数值计算和零件加工程序单编写,并自动输出打印的加工程序单与蒋程序记录在穿孔纸带或其他控制介质上 适用于复杂零件的编程 8与柔性制造相关的技术包括哪些 CAM,CAD,CAPP,自动化编程,生产预测,库存控制,生产规划与调度,以及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9、FMC有哪些功能 自动化加工功能;物料传输、存储功能;自动加工和检测的功能;自动检验、监视等功能

苏大 基础会计 题库

基础会计题库 一、名词解释 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计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是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操作系统复习题(2)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抢占式进程调度进程状态系统调用中断响应线程联想存储器死锁通道地址重定位高速缓存可再入程序 抖动索引文件作业控制块目录项设备驱动程序虚存逻辑空间物理空间 二.填空题 1.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和()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允许多个用户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并做出响应的操作系统称为()。 4.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分为()和()两类。 5.进程控制块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和()。 6.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7.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性,分别是:(),()和()。 8.进程是一个程序对某个数据集的()。 9.如果系统有N个进程,则在等待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可为()个。 10.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11.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4,则表示()。 12.在有M个进程的系统中出现死锁时,死锁进程的个数K应该满足的条

件是()。 13.不让死锁发生的策略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死锁避免属于()。 14.若使当前运行进程总是优先级最高的,应选择()进程调度算法。 15.在进程中,访问()的代码称为临界区。为保证进程()使用临界区,应在进程的临界区前设置(),在临界区后设置()。 16.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可能会因为(),(),和() 等原因而产生中断。 17.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分区的保护通常采用()和()两种方式。 18.在分区分配算法中,首次适应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存中()部分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部分的大空闲区。 19.不让死锁发生的策略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两种,死锁避免属于()。 20.若使当前运行进程总是优先级最高的,应选择()进程调度算法。 21.缓冲区由()和()组成? 22.进行设备分配时所需的数据表格主要由(),(),()和()等。 23.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机制的主要原因由(),()和() 24.使用位示图(20行,30列)表示空闲盘块状态。当分配一个盘块号为132号时,其在位示图中的行,列数为(),()。当释放一个盘块号为318时,其所在位示图中的行,列数位(),()。(注:行为0-――19,列为0-――29,首盘块号为1)。

自动化制造系统复习题

《自动化制造系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个要素组成且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2.自适应控制 系统本身能够随着环境条件或结构的不可预计的变化,自行调整或修改系统参量的控制系统。 3.顺序控制 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顺序使控制动作逐次进行的控制。 4.VR技术 是一种最有效模仿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5.FMS 在计算机统一控制下,有自动装卸与运输系统将若干台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连接起来构成的一种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先进制造系统。 6.物流系统 对工件、工具和配套装置及材料进行移动与存储的系统,主要完成物料的存储、输送、装卸、管理等功能。 7.产品柔性 系统能经济而迅速地转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及转产能力。 8.自学习控制系统 如果计算机能够不断地根据受控对象运行结果积累经验,自行改变和完善控制规律,使控制效果愈来愈好,这样的控制系统即为自学习控制系统。 9.AGV 一种有蓄电池驱动,装有非接触导向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完成运输任务的物料运载工具。 10.在线检测 指在设备运行、生产不停顿的情况下,对设备和加工过程运行状态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的方式 11.自动化制造系统 在较少人工直接或间接干预下,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并组装成产品,在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中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 12.程序控制 如果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编制的固定程序进行自动控制,则这种控制称之为程序控制。 13.制造过程检测自动化 利用各种自动化检测装置,自动检测被测量对象的有关参数,不断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14.闭环控制 系统的输出信号对系统的控制作用具有直接影响的控制方式 15.结构工艺性 指产品和零件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力求能够采用生产率高,劳动量小,材料消耗少和生产成本低的方法制造处理。

现代制造系统试题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制造系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根据制作的产品的数量和批量的不同,一般将制造的生产类型划分为三类,即【D】 A.单件生产、中批生产、大量生产B单件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C.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D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2.借助于辨别和研究现有系统的现状,导出实际系统一般解的分析设计方法为【C】 A.推断设计法B演绎设计法 C.归纳设计法D创造性求解设计法 3.异步传输的优点是【C】 A.运行平稳B噪声小 C.柔性好,利于自动线平衡D速度快、能传输大型工件 4.刚性自动化是指顺序地布置设施及设备的自动化,其工艺流程是根据下列哪项原则进行的【D】 A.可变的原则B多变的原则C变化的原则D不变的原则 5.成组技术的基础是【A】 A.相似性B相关性C一致性D互换性 6.在编码系统中各码位之间是递阶隶属关系,即除第一码位内的特征码外,其后各码位的特征含义都要根据前一位确定的结构称为【B】 A.网式结构B树式结构C图式结构D链式结构 7.非回转体零件实现成组工艺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A】 A.调整的统一B刀具的统一C机床的统一D夹具的统一 8.点位控制系统的要求是【D】 A.必须采用增量坐标控制方式B必须采用绝对坐标方式 C.必有确保刀具沿各坐标轴的运动之间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D.仅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位置精度,不规定刀具运动轨迹 9.用APT语言动编程是指【A】 A.从零件图纸到制作控制介质的全过程都由计算机完成 B.从零件图纸到制作控制介质的过程中,除后置处理外,全由计算机完成 C.人工用数控语言编写零件加工的源程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NC代码 D.人工编写目标程序 10.插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刀具相对于工件的【A】 A.运动轨迹B运动速度C位移量D加速度 11.采用FMS的主要效益是降低加工成本、减少生产面积、减少在制品和【C】 A.减少机床台数B提高加工精度C减少非加工时间D提高生产率 12.FMS中的加工工作站是指【B】 A.工业机器人B CNC机床C有轨运输小车D无轨自动导向小车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发程序。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宏观上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可能是交替 或顺序运行的。 并行性(parallel)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行程序。 并行执行意即同时执行。 并行是一种物理的、或微观的同时性概念。 并发是一种逻辑的、或宏观的同时性概念。 单处理机系统不能实现并行,但可实现并发。 多处理机系统既可实现并发,又可实现并行。 2共享性 是指OS与多个用户程序共同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种资源称临界资源。 同时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但这里的同时的概念是宏观的,微观上则可能 是交替地对资源进行访问。 3、虚拟性 虚拟是指将一个物理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是一种感觉性存在,如虚 存、虚网、虚设备、虚文件等。 4、异步性又称:不确定性: 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以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为异步运行方式。 但只要运行环境相同,进程虽经多次运行,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 注意:并发性和共享性是OS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两者之间又是互为存在条件的。 1.6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前三个为基本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1.7 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的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作业:把一次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称为作业 进程状态间转换 在进程运行过程中,由于进程自身进展情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三种基本状态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j 就绪—运行 k 运行—就绪 l 运行—等待

自动化制造系统复习题.doc

《自动化制造系统》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备个要素组成且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2.自适应控制 系统木疗能够随着环境条件或结构的不可预计的变化,白行调整或修改系统参量的控制系统。 3.顺序控制 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顺序使控制动作逐次进行的控制。 4.VR技术 是一种故有效模仿人在白然环境中的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5.FMS 在计算机统一控制下,有自动装卸与运输系统将若干台数控机床或加丁?屮心连接起来构成的一种适合多品种,屮小批量生产的先进制造系统。 6.物流系统 对工件、工具和配套装置及材料进行移动与存储的系统,主要完成物料的存储、输送、装卸、管理等功能。 7.产品柔性 系统能经济而迅速地转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及转产能力。 8.自学习控制系统 如果计算机能够不断地根据受控对象运行结果积累经验,自行改变和完善控制规律,使控制效果愈來愈好,这样的控制系统即为自学习控制系统。 9.AGV 一种有蓄电池驱动,装有非接触导向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H动完成运输任务的物料运载工具。10.在线检测 指在设备运行、生产不停顿的情况下,对设备和加工过稈运行状态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的方式 11.H动化制造系统 在较少人工宜接或间接干预下,将原材料加T成零件并组装成产品,在加工过稈和装配过稈中实现工艺过程白动化。 12.程序控制 如果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编制的固定程序进行自动控制,则这种控制称Z为程序控制。 13.制造过程检测白动化 利用各种自动化检测装置,自动检测被测量对象的有关参数,不断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14 ?闭环控制 系统的输出信号对系统的控制作用具有直接影响的控制方式 15.结构丁艺性 指产品和零件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力求能够采用生产率高,劳动量小,材料消耗少和生产成木低的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1、内核 2、虚拟 3、地址再定位 4、文件控制块 5、并发 6、临界资源 7、临界区 8、信号量 9、信箱10、系统调用 11、联想存储器12、远程过程调用13、位示图14、用户账号15、多道程序设计 16、周转时间17、碎片18、系统抖动19、特权指令20、文件目录 21、死锁 22、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23、同步与互斥24、并发与并行25、死锁与“饿死” 26、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27、命令接口与程序接口28、静态优先数与动态优先数 29、进程与程序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就是用户在程序中能用访管指令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集台,其中每个子功能称为一个系统调用命令。 联想存储器:在分页(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为了加快查页表的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加入一组高速寄存器,这些寄存器连同管理它们的硬件构成了一个容量较小的存储嚣,称为联想存储器,也叫快表。 远程过程调用:在网络环境下,当节点A的进程调用节点B上的一个过程时,节点A上的调用进程被挂起,在节点B上执行被调用的过程,信息以参数盼形式从调用进程传送到被调用进程,并将被调用过程执行的结果返回给调用进程。对程序员来说,他看不到消息的传递过程和I/O处理过程。这种通信方式,称为远程过程调用。 位示图:在内存中用若干字构成一个图,每个字中的每一位对应文件存储器上的一个物理块,这个能反映文件存储器上整个存储空间分配情况的图,称为位示图。 用户帐号: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账号是一信电的集合,这些信息定义了工作站上的一个用户,包括用户名、口令,组所属关系和一些权限列表。 临界资源:系统中存在许多进程,它们共享各种资源。然而有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在它未使用完之前不允许其他进程使用,这样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也称互斥资源。临界区:互斥执行的程序段,称为临界区。 同步:相互合作的两个进程之间需要在某个(些)确定点上协调它们的工作。一个进程到达了该点后,除非另一进程已经完成了某些操作,否则就不得不停下来,等待这些操作的完成。这就是进程间的同步。 互斥:两个进程由于不能同时使用同一临界资源,只能在一个进程使用完时,另一进程才能使用,这种现象称为进程间的互斥。 信号量:在操作系统中,信号量表示资源实体,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其值仅能由P、V操作来改变。 信箱:信箱用于存放信件,而信件是一个进程向另一进程发送的消息。在两个进程利用信箱通信时,一个进程可向信箱发送消息,而另一进程可从信箱中取走消息。 低级通信原语:利用P、V操作,进程间只能交换少量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是控制信息,显然其通信效率极低。这样的通信原语,称为低级通信原语。 高级通信原语:能在进程间传送大量数据信息的通信原语,称为高级通信原语。 内核:内核是基于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并常驻内存。它为系统对进程和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内核通常包括中断处理、时钟管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和调度原语、以及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操作等。 虚拟: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映射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实际存存的;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例如,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虽然只有一个CPU,但通过分时使用后给用户的感觉是每道程序都有一个CPU在为之服务。亦即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把一台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 重定位:作业的地址空间与存储空间不一致时,所进行的地址调整以便作业能够执行的过程称为重定位。重定位的实质是地址变换.即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主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文件控制块:每个文件应配置一个文件控制块,用来保存文件名、存取控制信息、物理地址、其他有关控制信息及文件说明的数据结构。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任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时间内有多道程序在同时运行,而微现上这程序是在交替地执行。 并行: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组程序按独立异步的速度执行,不等于时间上的重叠(同一个时刻发生)。要区别并发。并发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程序执行,有时间上的重叠(宏观上是同时,微观上仍是顺序执行)。 死锁:两个或多个进程无限地等待一个事件,而该事件只能由这些等待进程之一来产生,当出现这样的状态时,这些进程称为死锁。饥饿:进程在信号量内无限等待。(无限期阻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