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少数民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地域分布特点,少数民族在中国国防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大多数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国防的最前沿。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不仅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安全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的需要。

一、国防教育概念界定

国防教育是指为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讲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

国防教育法律制度是国家关于普及和加强公民国防教育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防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律制度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依据。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为少数民族群众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了

根本性的依据,从根本上保障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开展。

《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即国防教育也是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国家在边疆地区开展国防教育,给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了直接依据。

《国防教育法》作为国家开展国防教育的直接法律依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须进行国防教育,但《国防教育法》在社会国防教育的章节中,具体规定了各类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开展国防教育,这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国防教育提供了指导依据。

此外,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有关法律制定了适宜本地方的法规,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办法》、《乌鲁木齐市国防教育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国防教育暂行规定》、《呼和浩特市全民国防教育实施细则》等。这些法规、规章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直接依据。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法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世界总体和平的态势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各个地区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边境地区也是一样,工作中心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地区经济,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国防教育工作,从而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国防意识不强,国防素质低下;干部开展国防教育的自觉性不高,和平麻痹思想严重;国防教育法制建设的投入不足、相关立法滞后的现象,给我国边境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法律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普遍具有基础薄弱,教育质量不高,基层群众参与程度不够的特点。而现行的《国防教育法》也没有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加以具体规定,虽然有些地方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其中很多都是徒有虚名,根本没有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特点,大部分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国防教育很难真正落实到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教育工作中去。

(三)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国防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因此,国防教育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作保障,将国防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是国防教育法的规定。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

入水平低,落实到国防教育的经费就更少,根本不能满足国防教育的需要,从而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很难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四、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途径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是我国边疆安全的重要保障。虽然国防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根据《国防法》及《国防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再结合实际情况,国防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施。

中国各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这一特点也使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存在人员难以集中、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因此,要搞好国防教育,就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特殊的教育方式。

(一)根据少数民族、宗族聚居特点,开展国防教育

少数民族虽然分布比较分散,但大多都是以村建寨、以组建寨、宗族聚居。一个村寨之中的村长,往往是宗族部落的族长,具有很高的威信。因此,以村、组为单位,根据其宗族特点开展国防教育会较为容易。首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可以对各个村寨村长、族长集中开展国防教育培训,政治思想素质审核,在达到标准之后,挑选协助人员陪同他们回到村落,利用其在宗族中的威信对本部村民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其次,《国防教育法》第二

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退役军人协助开展国防教育。”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聘请当地退役军人作为教员,以村、组为点集中授课,巡回各个村、组所在地点向民兵和群众进行国防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国防教育人员、时间和内容落实问题,也可以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

(二)利用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特点,开展国防教育

少数民族群众都有笃诚信教的特点,宗教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影响深刻。每逢宗教节日,少数民族信教的群众就会在宗教场所聚集,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往往抓住这一特点,在少数民族宗教聚会时,利用“宗教的感召力”,借机煽动、蛊惑善良的信徒,制造民族事件,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给国防安全带来隐患。

既然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搞分裂活动,我们也可以选择在宗教节日时开展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社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结合征兵工作、拥军优属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居民、村民进行国防教育”。在少数民族内部,宗教节日既是民族重大节日,也是其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自治政府应该大胆地突破宗教的禁土,充分借助宗教场所,利用少数民族宗教节日、信众聚集的时机,对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

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

(三)结合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特点,开展国防教育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较多,每个民族几乎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再加上很多民族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之中,经济、文化相对较为落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以少数民族的文字开展国防教育。地方政府要组织有能力的人员,多创作发行一些以少数民族文字为主的国防教育读物;选择精通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将国家发行的国防教育刊物和有关国防教育影音制品翻译成少数民族的文字,要让少数民族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明白”。

选择一些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地方汉族干部,或者汉语水平较好、政治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基层干部,进行统一培训,学习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让他们利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准确地宣传国防知识及爱国主义思想,通过他们将国防教育内容更快、更直接地传达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

五、结语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要国家还存在,国防就不能废弛。进行国防教育,既能为保卫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打好思想基础,又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胡总书记对国防教育的要求,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切实开展和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工作。这不仅有助于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增强少数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保障边境地区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防止各种有碍国家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