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学基础-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环境学基础-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环境学基础-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环境学基础-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学习西安市的生态建设经验

今年2月15日,西安举行了首个“西安生态日”启动仪式暨秦岭生态环境

保护大会,动员全市市民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标志着城市全民环保迈出了关键一步。据了解,西安市通过法定形式设立“生态日”,组织活动和宣传,组建全员参与生态市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动员全市人民用生态的眼光和理念生活,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的由来

工业革命以来,针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題,1820年欧文提出了“花园城”的概念,倡导花园城镇运动1898年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国城市》一书中提出“花园城”的理论,受其“城市在地域空同上必须保护低密度,生活应该回归绿色自然”的分散化思想影响,出现了一批花园城市和绿带城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三世界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屐模式一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美注,到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1999年10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调査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协调发展战略的地位,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的道路。

二、西安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一)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共建生态城市

西安的生态城市建设不是“造新城”运动,不仅是政府在喊口号、上项目推动,而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生态建设中,要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意识到自己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一份子,切实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关键在于人,

环境学概论试题B卷1及答案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保证,在本场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服从考试管理,决不作弊或帮助别人作弊!签名:学院专业学号级班 ··················密···················封·····················线··················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共印份数: 第1页共4页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08—09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07级、2008级《环境学概论》试题(闭卷B卷)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三种 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8题,每题2分,共 16分)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有:1探索全球围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围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 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 义? 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自然原因(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和人为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当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包括哪些方面? 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 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基本特征:1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2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失调的基本特征:1结构标志:出现了缺损2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正常途径的中断。 体现在: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B 2、A 3、A 4、C 5、C 6、A 7、A 8、A 9、A10、A11、A12、B 13、 B 14、B 15、B 16、B 17、B 18、A19、D 20、D 21、A22、A23、D 24、B 25、D 26、A27、 C 28、 D 29、B 30、C 31、C 32、A33、D 34、B 35、D 36、B 37、B 38、B 39、B 40、A41、A42、C 43、A44、C 45、C 46、A47、B 48、D 49、A50、B 51、D 52、A53、C 54、A55、A56、C 57、 B 58、 C 59、C 60、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两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 2、ABC 3、AC 4、BC 5、ABD 6、ABC 7、ABC 8、BC 9、AD 10、AD 11、BCD 12、AC 13、ABC 14、AB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C 27、ABD 28、ABCD 2 9、ABCD 30、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ABD 35、ABC 36、ABC 37、ACD 38、AB 39、ABCD 40、ABCD 三、不定项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C 2、CD 3、D 4、A 5、D 6、A 7、ACD 8、C 9、ABD 10、ACD 11、BC 12、D 13、A 14、B 15、A16、AB 17、ABC 18、B 19、ABCD 20、ABC 四、案例分析题 1、A 2、A 3、D 4、C 5、C 1、A 2、A 3、ABC 4、C 5、D 1、C 2、C 3、A 4、A 5、A 6、B 7、D 8、CD 9、C 10、BCD 五、综述题 (每答对一条给一分,答对其中20条即得满分20分,答对的超过20条的部分不计分,答错的不扣分。所做答案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不影响成绩给定) (一) 1 总论 2 建设项目 3 工程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5 环境影响 6 环境影响评价 7 要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对其进行论述、评估和投资估算 8 对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进行分析 9 对环境监测制度提出规划要求、管理措施10 结论和建议11 附件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植物学基础

植物学基础 一细胞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根据细胞内核结构分化程度的不同,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型。化石研究表明,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就已出现了原核细胞,大约在12~14亿年前才出现真核细胞 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随生物的种类而不同,即使同一生物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也不相同。单独存在的游离细胞常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但由于细胞表面张力或原生质粘度及其不均匀性,细胞的外形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构成组织的细胞受相邻细胞之间机械力和方向性的制约,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一般说来,细胞形态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种类的细胞大小悬殊,细菌细胞一般直径为0.5~1.5微米,长1~5微米,种子植物的幼嫩细胞直径约为5~25微米,成熟细胞直径均为15~65微米。高等动物的组织细胞通常比植物细胞小,但卵细胞一般都较大,有的神经细胞的突起可长达1米以上。最小的细胞为支原体细胞,直径只有0.1微米。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差别很大。人出生时约有百万亿个细胞;成人约有10×16即1600万亿个细胞,近百种类型。尽管生物细胞类型多样,

却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由核膜、核质、核仁和染色质组成。细胞质中未分化的半透明胶态溶液称为基质;具有特殊功能的各种微细结构称为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微管、微丝,以及鞭毛和纤毛等;细胞质内常含有许多代谢产物形成的颗粒,如淀粉粒、糊粉粒、脂肪滴、糖原粒等,统称后成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些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如物质代谢、能量转换、运动、发育、繁殖和遗传等,都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来实现的二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质膜外围,由细胞分泌物形成的一层厚而复杂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为3层:中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新生细胞的细胞壁极薄,只有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酸钙和果胶酸镁。随着细胞的生长,在中层与原生质体之间,由原生质合成通过质膜分泌出来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物质,形成一薄层初生壁,纤维素分子是由许多纤维素纤维丝组成的,纤维素分子之间有些<U>纤维丝通过半乳糖醛酸-鼠李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形成的桥键</U>,彼此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弹性的网状结构,使初生壁不会限制细胞的继续生长。在细胞继续生长过程中,细胞继续分泌,最终在成熟细胞初生壁内侧又沉积一层较厚的纤维素结构,即次生壁。次生壁纤维素的纤维丝合并成粗线状,并在壁内作螺旋状环绕,故次生壁坚韧而无伸缩性,

环境学基础 (2)

装订处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9)《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学习中心:专业: 姓名:学号:成绩: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环境学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四)答案 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大气二次污染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 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 :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4.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 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 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 生物入侵 :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 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 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 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 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 环境评价: 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 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0 分) 1. B E F 2. A C D 3. A B D E 4. A E 5. B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分) 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 答:要点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 CO 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 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 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 氧化型 ( 汽车尾气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 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 答:要点(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 内部并积累起来; ② 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 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6. 遗传) ( 生态系统) 7. 8. ( 堆肥) (焚烧) 9. 10. (移动源) (固定源) 11. 12(山谷风) (海陆风) 13 14( 0— 1 20分贝) 2. (气压梯度力) (风) (湍流) 4. (空间辐射) (导线传播) (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 (吸附交换) (络合- 螯合) (工业) (农业) (生活) ( COD ) ( BOD5) (在氮、磷过剩)(水华) (赤潮) 2分,共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 3. (总有机碳 TOC ) (总需氧量 TOD ) 5. (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是一些废 气)

[全]兰州大学《环境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兰州大学《环境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环境化学★★ 1环境问题(见表1-1) 表1-1 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 (1)环境科学的定义 环境科学是指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它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2)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见表1-2) 表1-2 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 考点二:环境污染物★★★

1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化学污染物(见表1-3) 表1-3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化学污染物 2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见表1-4) 表1-4 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3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见表1-5) 表1-5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考研真题精选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研] 【答案】化学特性;行为;效应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______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环境污染物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有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 3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______体系,变量多,条件较______。[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开放性;复杂查看答案

湖南农业大学818环境学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环境学概论 818 适用专业(领域):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共12题,选做10题,多做依1-10题记分) 1、环境质量 2、PM 10 3、Environmental Capacity 4、TOC 5、热污染 6、Iner Environment 7、指示植物 8、POPs 9、土壤污染 10、可持续发展 11、生物浓缩 12、就地保护 二、简答题(共计50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叫做二次污染物?SO 2、H2SO4、NO2和O3中哪些是二次污染物? 2、简述影响As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3、简述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与常见污染物类型。 4、简述土壤净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5、简述大气污染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6、绘出简单河段水质的S—P模型图。 7、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措施。 8、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各有什么特征? 9、简述二氧化氮在大气发生主要的光化学反应。 10、什么叫做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论述题(共计70 分,每小题10 分) 1、综合论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2、论述辐射逆温产生的条件及机制。 3、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指标与危害?如何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4、制定环境规划时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5、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原则是什么? 6、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7、根据重金属镉的特点,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土壤中的镉的危害?

南开大学(2020-2021 )《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大学(2020-2021 )《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 提示:本科目有多套试卷,请认真核对是否是您需要的材料!!!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若土壤中某元素的()超过了背景值,那么则认为发生了土壤污染。 [A.]最高含量 [B.]平均含量 [C.]最低含量 [D.]绝对含量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2.为了反映风速和风向的联合作用,通常以()表示当地各水平方向的扩散能力。 [A.]扩散系数 [B.]扩散能力 [C.]污染系数 [D.]平均风指数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3.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城市垃圾可采用()进行处理。 [A.]焚烧 [B.]填埋 [C.]堆肥 [D.]堆置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4.()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A.]0类 [B.]1类 [C.]2类 [D.]3类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5.()条件适合高空飞行。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6.()是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发生类型。 [A.]水质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农业污染 [E.]综合污染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7.()为云、雨、雪等气象条件的形成区域。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B 8.平均风、湍流、下垫面、太阳辐射等都属于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A.]大气状态 [B.]大气条件 [C.]气象 [D.]大气结构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C 9.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经过()照射后会分解出与臭氧分子发生链式反应的氯原子。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10.较为茂密的绿化带或树林,每()米可使噪声衰减2—3dB。 [A.]10 [B.]20 [C.]30 [D.]50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 【参考选择】:A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 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 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 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 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 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专业:姓名:得分: 环科系2002级本科生 《环境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及功能的现象,称水体污染。 2、光化学烟雾:含有NO 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2、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5、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成因是( B. )。 A. 藻类大量繁殖 B. 有机物大量进入水体 C. 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升高 D. 溶解氧降低 2. 大气中颗粒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D. )。 A. 飘尘 B. 重金属元素 C. 多环芳烃 D. H2SO4 3.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A.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 镉 B. 铅 C. 甲基汞 D. 铬 4.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C. )。 A. 去除有机物 B. 去除无机物 C. 去除氮、磷 D. 去除颗粒物 5. 烟囱排出的烟流形状与大气的温度层结有关。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烟流形状为( D. )。 A. 波浪型 B. 锥型 C. 上升型 D. 熏蒸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其规律。

核电站320教材 传热学基础知识

传热学基础知识 1.2.1 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传热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热传递的规律。热传递的现象很多,但可归纳成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即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常用以下两个物理量来表征热传递的强弱: 热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传热面的热量,W/s ; 热流密度q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W/(m 2?s) 。 1.导热 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导热(又称热传导)。 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机理是有所不同的。气体中,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互相碰撞的结果,气体的温度较高,其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使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液体或固体是通过它们的微观粒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而形成弹性波来传递热能;金属则主要依靠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产生热能传递。传热学研究的范围只是以宏观方法去研究导热过程,通常只使用宏观量把导热过程与物体的温度分布联系起来。 分析一维导热过程的基本公式是傅里叶定律。考察如图1.5所示的平板,假设两个表面均维持均匀温度,对于x 方向上任意位置一个厚度为dx 的微元层,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通过该层的导热热量与其温度变化率及平板面积F 成正比,即: dx dt F Q λ-= 式中,λ为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也称热导率),单位W/(m?℃)。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同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图1.5 通过平板的导热 假设λ不随温度变化,将上式积分,可得: δλt F Q ?-= 式中 δ——平板厚度,m ; ?t ——平板两边的温度差,℃ 。 该式又可表示为: F t Q λδ ?=

环境学基础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反思重塑人与自然关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寻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依托现实,思索未来,为未来人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时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一、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的诞生,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生存环境系统发生尖锐对立后,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环境伦理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引起,是指在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思维决策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行为。因此,在人类文明转型的背景中反思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寻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是当今社会必须做出的正确抉择。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力量,更需要环境伦理的约束力。环境伦理,就是在以人类的社会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度

内,人的行为以及相互关系的价值理念,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的总和,它要依靠信念和社会舆论,运用伦理道德原则规范人的利益需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二、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现代工业文明以前的阶段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一边享受着自然带给的优厚条件,依附于自然而生存,而另一边去在自然条件下与其他的物种进行残酷的竞争。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都市文明对森林产生的破坏。另外,人类想要征服自然的同时进而改造自然,制造出自然本身不复存在的物品,导致了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这仅是于一定范围内。最为特殊和典型的实例应该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 原住民最先迁徙到复活节岛时,这里是一片乐土。他们的食物来源是太平洋里的鱼类,相对于小小复活节岛上的那点人类,太平洋的渔业资源可以理解为是无限的,因此,他们衣食无忧,像在桃源仙境一样快乐的生活着。但是,居民们下海捕鱼,必须用岛上的树木做独木舟,开始人口少的时候倒没什么,随着岛上人口逐渐增多,树木的生长速度开始跟不上人类的砍伐速度了——另外据推测,复活节岛居民繁荣的年代很可能也砍伐了大量树木用于树立巨石像,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森林资源耗竭的速度。最终的结果就是:人类砍光了岛上最后一棵树木,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也吃光了不用独木舟就能捕到的近岛鱼类,最后困死孤岛。 (二)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工业化阶段。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工业化阶段的迅速崛起,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关系逐渐明显化。企业家往往以追求资本积累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前提,将自然界看作无限度开发且可以利用的资源,并把生产后的废弃物排放至自然环境中,这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自然界遭受到了来自人类的破坏,那么作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 山谷风 )和( 海陆风 ) 。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F. 噪声污染 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 C D )。 A 淮河 B 黄河 C 海河 D 辽河 E 长江 E 松花江 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 B D E) A、主观判断性 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D、局部的 4.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A 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