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材分析】本节探究的课题是《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它是高中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它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核心,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要求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反复使用,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2、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教材是以举例的形式展现的,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教材主要通过《鞍山钢铁厂和宝山钢铁厂的区位图》和《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来说明科技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实例来分析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工业选择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而且我们班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来自农村。所以,虽说学生在现在工业文明社会对工厂并不陌生,但真正接触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同学屈指可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典型的工业生产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于本班同学性格活泼,学习积极性高,所以,可以多采用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工业指向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3、理解科学技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

4、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重难点】1、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影响工业区位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自学探究、案例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师】多媒体出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提出探究课题:

1、工业生产的投入有哪些?产出有哪些?

2、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何确定?

【学生】读图、阅读课本进行讨论探究,对所提出课题进行研究;学生将所得的答案进行展示分享。

【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业的导向型:

【教师】依次展示五个工业部门的分布图,提出五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影响这五个工业部门分布的主导因素,并了解与它们类似的一些工业。

【学生】

【课堂练习】

A—原料B—市场C—动力

服装厂——廉价劳动力电子装备厂——廉价劳动力

服装设计——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技术

【分组讨论】一小组分析鞍钢的区位分析;二小组讨论宝钢的区位分析;

【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项目鞍钢宝钢

地理位置辽宁鞍山上海

铁矿石来源当地供应进口

能源来源山西、黑龙江安徽淮南、山西

水源辽河长江

消费市场沈阳、大连、长春上海、南京、杭州等

区位选择靠近动力和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由此得出:同一种工业会有不同主导因素,因此对于主导因素的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反思】

本次录制的影像资料的上课内容为《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第一课时,主要探讨“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讨论、自学探究、案例教学等教学法,尽量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除教材举的典型案例外,还增加了本地方的一些著名工业企业,使学生兴趣更浓,同时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自用。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具体表现在:1、对课堂上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2、讨论环节时,学生主动六人一组,各组成员各抒己见,并有发言人梳理结论,主动发言:3、【课堂练习】的抢答环节,学生反映敏捷,答题准确率高。

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1、有少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应加强引导;2、教学时速度过快,没有留时间让学生将重要知识点落实在教材上,以后上课时应适当提醒,便于以后复习;3、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规范教学语言。

第二课时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第一步:复习鞍山钢铁与宝山钢铁的不同区位

项目鞍钢宝钢

地理位置辽宁鞍山上海

铁矿石来源当地供应进口

能源来源山西、黑龙江安徽淮南、山西

水源辽河长江

消费市场沈阳、大连、长春上海、南京、杭州等

区位选择靠近动力和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的要求?

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的要求

读P61 图4.6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思考:

(1)严重污染空气的工厂有哪些,布局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严重污染水源的工厂有哪些,布局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布局原则是:

(1)空气污染严重的工程应布局在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相垂直的郊外。

(2)水源污染严重的工厂,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3)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学生】按布局原则,动手在图上分别绘出适合各类工业布局的位置。

2、社会因素也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如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即时反馈】判断:

1、60年代,我们把沿海一些工厂迁到四川、贵州等地,大批工厂进山进洞;(国防需要)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实施十大工程;(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3、五十年代,我国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包头布置纺织工业;(解决家属就业和当地男女比例问题)

4、王老板酷爱高尔夫球,他原本打算到老家投资建厂,后来由于听说那儿没有高尔夫球场而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个人喜好)

5、广大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回国、回乡投资建厂。(投资者的情感)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word学案

5.6 工业的区位选择 科组:高一地理组主备人:许玲时间:3月1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区位因素)。 2、掌握不同指向型工业的特点。 3、理解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原因,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 因素,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二、重点难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 2、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三、学习过程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角色扮演、 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请问: (1)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2)你觉得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 (2)那么在现实中有这样的地方吗?那么工厂在现实中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 2、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角色扮演 (1)如果你要建一个制糖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2)如果你要建一个家具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3)如果你要建一个炼铝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4)如果你要建一个电子装配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5)如果你要建一个飞机制造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根据以上回答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及相关部门并完成下表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3、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A、请分析一下面的材料说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业区位的变化 材料1:“长虹”是我国电子电器工业的民族品牌。它的生产基地在四川绵阳,深居内地,原来是军工企业。50年代初应国防需要而建立的。 材料2: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安排许多工业部门在西部落户,目的是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 材料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 材料4: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侨乡经济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外籍华人、华侨投资的结果 材料5: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 材料6: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处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虽然明显区位不合理,但仍留在那里。 总结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思考:作为一个现代厂长,对工业的布局是不是只单单的考虑经济效益就可以了呢? 以下有污染工业分别如何布局: 有水污染: 有大气污染: 有固体废弃物污染: 四、课堂小结

湘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师对。他们的这些活动都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农业种类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造成的。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板书: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承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思考这个问题。 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三大因素的制约。 师(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3.2.1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单元产业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 问题导入 英国是早期的钢铁生产大国,其钢铁工业中心伯明翰曾有“黑乡”之称。日本是20世世纪中后期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其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库及赖户内海沿岸。 对比工业化早期英国钢铁工业与现代日本钢铁工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知识点1 工业概况 一、工业概况 1、概念:指从事____________的开采,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加工和再加

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生产的特点(与农业相比) 地域上的 季节上的 3、分类:按生产对象分为____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__工业;按产品性质分为 ____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__工业;按投入的多少分为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型;按布局类型分为钢铁工业有资源型(煤铁复合型)、临海型;电子工业有临空型;按主导区位因素分为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按形成和发展历史分为传统工业和工业。 答案:1、自然资源;采掘产品;农产品 2、灵活性;连续性 3、采掘;加工;重;轻;资源;劳动;资金;技术;新兴 知识点2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延伸拓展

高考链接 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下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1)据材料,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8分) 答案:二、原料;能源;水源;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劳动力;动力;环境 高考链接: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工业的区位选择 - 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内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内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内容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容的要“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容的学习方式。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学生对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可以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学生对身边的工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理解本节容有一定的帮助。高中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可以给出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获得新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设计思路 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应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突出地理学科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与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与“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与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与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与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忆初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复习导入:第一二单元学习了人口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需求离不开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农业。 自学检查 切块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问题设置:农业区位含义?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你认为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1.农业的区位含义,一是指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交通等。技术条件因素: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技术。 3.说一说自己认为重要的因素,给出图例并判断,加深对因素的理解。 切块二、案例分析、总结方法 案例1: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1.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方法总结:总体评价、关键因素法 3.练习:找出下列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当,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地形) 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 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区。(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区。(水源)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世界荔枝在中国,中国荔枝在深圳,深圳荔枝在南山。南山荔枝是广东省著名荔枝品种。南山荔枝,岭南佳果,是世界上唯一享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荔枝 南山荔枝种植面积2.6万亩,主要分布于南山区西丽、南山、沙河等街道和区西丽果场。主要栽培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年产量1000~1300吨。生产方式除区西丽果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外,其余为果农和果园承包者生产经营。产品以本地销售为主,少部分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和港澳地区,每年出口到美国、德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荔枝100多吨。南山荔枝以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饮誉海内外,成为南山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雄踞“南山农产品三宝”之首。[1] 材料1: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说说汉武帝该不该迁怒于养护人?为什么? 结合荔枝的生长习性(荔枝属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在我国年均温18℃以上的地方有分布,而以年均温21~25℃,年雨量1300mm,年日照时数1600h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好。 对比南山和长安的年均温和降水量。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2 什么是正宗南山荔枝?有人认为,正宗南山荔枝是大南山的荔枝,为什么这么说?“南山荔枝”的名称由来及特色,南山区因风光秀丽的大、小南山和建村历史已有700多年的南山村而得名,南山村最有名的水果是荔枝,并取名南山荔枝。南山区政府十分重视南山荔枝的发展和保护,于2006年9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南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并获得通过。2007年‘南山荔枝’商标被西丽果场抢先注册。南山村荔农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改名“大南山荔枝”。“大南山荔枝”跟“南山荔枝”是没有区别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应该是一个注册,一个未注册吧。荔枝三把火很多朋友都知道,正宗南山荔枝含有盐分,故有百吃不上火之说!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得天独厚,且能吸润到带盐份的潮气。大南山是半岛海洋性气侯,它土壤里面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再一个,在大气里面这些会有海风吹过来或者说含氯离子比较高,这样生产出来的南山荔枝品质就比较好。这是其它地方的荔枝无法复制的天然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导学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什么是农业?你知道南京街上卖的甘蔗来自哪儿?南京为什么不种甘蔗?(学生讨论回答。)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究竟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本节我们共同探讨。 (二)教授新课 1.提问: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 2.再观察我国“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两幅图,请说明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即不同农业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即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3.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 4.教师提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农业区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你知道为什么《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气候)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吗?(引导学生读下列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训练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回答: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它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教师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查找有关的地名,平时注意多积累,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拓展思考: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哪里更合适种植水稻,为什么?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农作物的需水量 (2)地形、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读图3.7,让学生分析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陵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

(完整版)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材料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商投资中,海外华人和华侨在自己家乡的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主要原因是出于() A.解决就业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利用科技优势 D.个人偏好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设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目的是() A.平衡东西部工业的分布 B.解决西部地区就业问题 C.国防安全的需要 D.建设内地,开发西部 5、影响下列四个工厂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因素依次是①飞机制造厂②电视机厂③印刷厂④水果罐头厂 () A.技术、劳力、市场、原料 B.劳力、技术、市场、原料 C.市场、技术、原料、劳力 D.原料、市场、技术、劳力 6.下列工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的是() A.炼铁厂 B.炼铝厂 C.纺织厂 D.精密仪表厂 读四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图,据此回答7—8小题: 7、图中③所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采掘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8、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③的位置移向⑤处,其原因最可能是() A.信息通信网络越来越通达

① ② ③ ④ 居民区 工业区 B.该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C.政府的影响力加强 D.工业污染严重,被迫搬迁 下图为某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规划图,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回答9—11题。 9、若该城市是我国北京,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0、若该城市是印度的加尔各答,则布局比较合理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1、若该城市是英国伦敦,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2、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已不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 ( ) A.市场需要量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素质 D.信息的通达性 1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因素是 ( ) A.原料 B.交通运输 C.信息通信网络 D.劳动力数量 14、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强调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其主要是考虑 ( ) A.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B.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C.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D.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广阔的土地 15、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其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是 ( ) A.原料 B.劳动力 C.技术力量 D.交通运输 16、下图四图式中,设C 为市场,M 1、M 2为原料供应地,假如生产1吨产品需要M 1提供1.5 吨原料,M 2提供0.5吨原料,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工厂P 应设在 ( ) A.①图式中 B.②图式中 C.③图式中 D.④图式中 P P P P 1 1 11 2222 图5.49 C C 17、石油开采活动应 ( ) A 、接近于消费市场 B 、接近于原料地 C 、靠近交通便利地区 D 、接近于沿海地区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工业及其发展变化 1.工业的概念 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采集和对□ 01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发展阶段 经历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02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1.判断正误。 (1)工业发展经过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 (2)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02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和产品到市场(1)工业发展的早期□01原材料和□ 的□03运输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04素质和□05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06环境因素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 2.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罐头厂、啤酒厂等食品加工类工厂应布局在市场地。(×) (4)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5)随着城市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有工厂都应迁出城区。(×) 2.影响啤酒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交通运输 答案 C 解析啤酒运输成本较高,布局时应靠近市场。 3.目前,我国部分服装厂由沿海向内地转移,主要目的是(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答案 C 解析服装厂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4.家用电器装配厂进行布局时,应首先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提示廉价劳动力是否充足。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著名的侨乡,又邻近港澳台,区位条件优越,故有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工业区位因素 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南岸的水深12~16米,水情稳定。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旧址位于黄浦江畔(图中P处),2008年该企业实现从黄浦江整体搬迁至长兴岛,造船能力超过10万吨级,中船一期、二期造船基地已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中的一个常考重点知识,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城市工业区位选择更为合理,是工业区位选择的核心问题。 一、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从社会经济效益入手,工业区位选择应该首先分析所给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角度选择应该发展的工业。 1、原料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的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区位选择时应靠近原料产地。 2、市场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的特点是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区位选择时应靠近市场。 3、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区位选择时应靠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即能源丰富的地方),如炼铝厂。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区位选择时应靠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等工业。 5、技术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技术要求高,区位选择时应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一般情况下,解答工业区位的试题时,结合资源分布情况和工业区位指向类型即可判断出工业区位选择是否合理。但当影响区位的主要因素增多时,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主导因素出现动态变化而难以确定工业指向类型时,应考虑将工业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区位上。 二、从环境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因此,工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还应当考虑环境效益。从环境效益入手,工业区位选择时应该考虑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程度、影响污染的因素和综合利用等方面。 1、根据污染物类型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1)污染大气的工业应考虑当地的风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将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盛行季风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在常年盛行多种风向的地区,工业区要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同时还要考虑热力环流,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距离之外。 (2)污染水源的工业要考虑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决定着河流中污染物的传输方向,为了让广大居民能够饮用清洁水源,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的排污口应建在远离河流的上游及远离自来水厂的地方,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堆积会导致土壤与空气的污染,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应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潘忠惠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难点 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 七、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暖课】 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为什么要这么老远的从蜀地运荔枝过来,而不直接在长安种植荔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并板书】农业区位因素 【新课教学】 在学习农业区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就同学们生活中的理解,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归纳讲述):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可以看出农业作用的对象就是植物或者动物。广义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而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