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治通鉴领导力_清华大学

资治通鉴领导力_清华大学

传统中国的管理智慧
——《资治通鉴》导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张国刚 博士
1

绪论:国学与《资治通鉴》
? 曾国藩:读书有两门 径:修身不外读经; 经济不外读史。 ? 曾国藩:“窃以为先 哲经世之书,莫善于 司马温公《资治通鉴 》 ”。
2

易、书、诗、礼、春秋、孝、群总、四书、

四 库 全 书
乐、小学、石经、汇编等12类。 —儒13经
一易一书一诗三礼三春秋,惟两子孝尔?
正、编年、纪事本末、别、杂、诏令奏议
史 子 集
传、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 目录、史评、汇编等16类 墨、兵、法、农、医、天算、术数、艺术、 谱录、杂、类书、丛书、汇编、小说家、释 道、耶、回、西学格致等19类 楚辞、别集、总集、词曲、闺阁等5类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等
3

胡三省论《资治通鉴》
? 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1230-1302)说:
? “为人君而不治《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 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 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 做事不足以垂后。”——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 按:1256年,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 等同登进士第。
4

(一)比较文明的视野
? ? ? ? ?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中庸) 人类的知识体系:
? 关于自然的知识 ? 关于人与社会的知识 ? 关于超自然的知识(宗教学与神学)
5

6

国史特点:国家治理结构
? 封建社会(Feudalism):封邦建国(采邑) ? 部落长老制度(酋长制) ? 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编户齐民(乡里) ? 礼乐文化:制度(礼)、教化(乐) ? 制度建设:选举制度、赋税制度等.
7

8

欧洲封建制度
中国:皇帝最大,可以管理任何阶层 西欧:国王只对他的下一阶层起限制作用(即称为附庸),而对下一阶 9 层的附庸没有直接的关系(即对国王来说,附庸的附庸,不是他的附庸)

国史特点:市场经济
? 范蠡《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 ,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是专门记叙 从事“货殖”(经济)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 传。 “货殖”,指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 ,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还包括各 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 的经营在内。(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属 10 子贡贤)

国学与商道:智、勇、仁、强
? 白圭:从事商业经营,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 谋略,像孙武、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 法令那样果断。如果智不能权变,勇不足以决断 ,仁不善于取舍,强不会守业,就没资格侈谈经 商之术。(“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
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 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 白圭经商之道:智、勇、仁(取舍)、强(坚守) ? 白圭经商之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知进知守 ? 宋真宗封白圭为“商圣”。
11

北宋交子、南宋会子
12

元朝宝钞、明朝宝钞
13

(二)关于《资治通鉴》
? 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在与 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 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 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 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 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 取经验教训。 ? 两年后,在周恩来安排下, 顾颉刚等十二名著名学者 点校的《资治通鉴》标点 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资治通鉴》概说
?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编年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 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 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宋 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959 年),凡1362年。 ? 作者:司马光(1019-1086) ? 内容条贯、叙事清晰;其内容与 国家兴衰、民生休戚相关,其目 的是为了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过 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 原名《通志》,神宗以该书“鉴于 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资治通鉴”。

关于《资治通鉴》
? 司马光(1019-1086),北宋陕州 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 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 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 《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 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本传)
16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 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 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 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 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 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 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 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 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 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为编年一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 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 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 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 。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 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 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 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 卷。合三百五十四卷。 ? 从1065-1084,前后历时19年。
18

《资治通鉴》残稿
19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 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 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 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监前 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 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 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 九泉,志愿永毕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