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种群的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学习重点、难点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知识梳理:

一、种群的概念

1、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_____ 内占据一定______ 的______ 生物的_______ 个体。

如一个池塘中__________________ 。

2、与个体的关系:种群是由_____ 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 _________ 相同。

二、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1、概念: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 _______ 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表示方法:

3、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样方法(取样调查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_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

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______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

密度估计值。帘川丫用样方訂旳兀妙屮袪和零厂用样込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_____ 及对于活动能力______ 、活动范围_____ 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

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③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适用范围: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 ________ 表示

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_________ 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原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 ___________ 中具有重要意义,也__________ 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四)年龄结构:

1、概念: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 ________ :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② ________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密度较稳定。

③ ________ :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密度将减少。

3、意义: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雌个体数量所占的比例

2、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及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

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家白蚁等。

3、应用:禾U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种群的密度

三、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意义

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⑵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要依据。

3、实践意义

⑴保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监测、预报和有效控制 ____________ 。

⑶监控人口数量。

随堂练习

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多选)()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数的比率

B.人口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总人口的比率

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4、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5、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

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50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 km2

7、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 ?种群数量和密度B.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9、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

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

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 .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10、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贝U N= 头。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11、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______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

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__________ 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

图所示类型。

1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节时确定的小样方

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 。

(2)下图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圆圈表示

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一个调查小组对苦荬菜调查的结果统计: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0 2 3 3 4 12 4 2 3 3

(3)上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StarterUnit1-3---Unit1导学案及答案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StarterUnit1-3---Unit1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StarterUnit1Goodorning 【学习目标】 学习并掌握下列字母:AaBbccDdEeFfGgHh 主要句型和交际用语: conversation1:conversation2: A:Goodorning,Helen!A:Goodorning,Dale. B:Hi.Bob.B:Hi,cindy.Hoareyou? A:Goodorning,Alice.A:I’fine,thans.Hoareyou? B:Goodorning,cindy!B:I’o. A:Hello,Fran. Hello,Eric. B:Goodorning,Dale.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StarterUnit1 【预习重点】: 试读下列字母: AaBbccDdEeFfGgHh 理解下列短语及句子的意义及用法: Goodorning!Hello!Hoareyou?

【课堂互动】 朗读下列字母: AaBbccDdEeFfGgHh .朗读下列对话: conversation1:conversation2: A:Goodorning,Helen!A:Goodorning,Dale. B:Hi.Bob.B:Hi,cindy.Hoareyou? A:Goodorning,Alice.A:I’fine,thans.Hoareyou? B:Goodorning,cindy!B:I’o. A:Hello,Fran. Hello,Eric. B:Goodorning,Dale. 仿照对话,进行对话练习。 【课后反馈练习】 一.写出下列字母相应的大小写. ADEGHB cbfdaf 二.写出下列字母相邻的字母. dBEf ceGb 三.从B栏中找出A栏的答语. Goodorning.A:I’fine.

种群的特征(很实用的学案)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知识构建: 一、种群定义: 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总和。 【课堂练习】分析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课堂总结】总结种群概念要点:①;②;③。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在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称为,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一、种群密度 (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①准备、确定调查对象 ② 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 取样法取样法样方大小:一般以(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④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种群密度=(N1+N2+N3+N4+…+N n)/n 本方法的适用范围: (2)如果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法。 注意问题: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2.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4.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 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可得: 所以本方法的使用条件:①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机会与未标志个体被捕相等 ②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 4.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2)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思考完成: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 2、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九寨沟》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九寨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神奇、倒映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 2、了解最后一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3、了解文章从上而下的观察方法以及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九寨沟的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为什么喜欢旅游?是呀,旅游可以开拓眼界,愉悦心情,今天哪我们就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去九寨沟游览一番。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文都预习过,能读好这些词语吗?(松潘镶嵌湖泊攀吊窥视羚羊咀嚼蹿出来银花四溅蔚为壮观憨态可掬) 来这排同学开火车,读对了同学们跟读,读错的我们一起来

帮忙。 去掉他们的伙伴还能读好吗?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次老师有要求,读完课文后一定要有话可说。 4、读得很认真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谁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预设评价:1、这是你的收获。2、谈出了自己的感受3、) 5、过渡: 如此神奇的九寨沟巴金爷爷这样赞叹到(屏幕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话意的人间仙境啊! 谁来读读?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谁再来读读?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哦,你在赞美九寨沟)随机板书:自然风光异兽珍禽课文的一句话把整篇课文内容浓缩在一起,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把前三个词概括起来?能找出这些词语相关的段落吗?给大家点时间快速浏览课文。 谁来说说你找出的段落?(第几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然风光 来,我们随着巴金爷爷隽永凝练的文字来欣赏九寨沟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 品读一:“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

外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Unit1导学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 导学1、2 1a—2e 设计:贺静审核: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第1 周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会运用重点句型:“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及”Hello/ Hi”,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 学会字母A—H的大小写写法及缩写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学(预习指导) (一)预习p s1—s2 1. 要记住:Aa Bb Cc Dd Ee Ff Gg Hh 这8 个字母的正确读音、顺序和大小写形式,要会正确地书写; 2.单词:good 好的,morning 上午,早上,hi 喂,hello 你好,喂,afternoon 下午,evening 晚上 3. 会正确地向他人问候并能正确地书写: 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4.Good night ! 晚安!再见! 知识点拨:Good night !并不是问候语,而是晚上分别时或就寝时的道别用语,它的含义是“晚安”“再见”! 5.用Hello. Hi 向别人打招呼 6. 要认识这些人名,分清姓别: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7. 标出上面人名的第一个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和特征? (二)预习检测: 1. 请在下面的四线格中写出字母Aa到Hh的大小写形式。 2、选择填空。 1)A:Good morning. B:____________ 。 A. Fine. B. Thank you. C. Good morning. 2).A:Good evening, ____________. B:Good evening. A. Dale B. to Dale C. dale 3). A:____________________ B:Good afternoon, Cindy. A. Good afternoon, Cindy. B. Good afternoon, Eric. C. How are you? 4). A:_________________ B:I’m fine. A. Good morning. B. I’m fine. C. How are you? 二、展,点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九寨沟》的网络教学设计

《九寨沟》的网络教学设计 关于《九寨沟》的网络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在极力呼唤“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眼”的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整合”,决不是勉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拼合”在一起,而是真正的相互渗透。就小语教学而言,其根本仍在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的理解与感悟,网络技术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的。 我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设计了一个网页,尝试利用网络技术组织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简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美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虽然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限,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学起来就少了一份内心情感的共鸣。因此,我在上这一课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阅读资源和阅读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新概念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时,我主要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

学习的组织、实践性活动的开展以及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宽度、深度与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教学,体现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揭题解题,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伴着音乐——“神奇的九寨”走进课堂,自由欣赏四川省内景点,突出九寨沟的美景介绍。) 1、老师这儿有个词语(板书课题“九寨沟”),谁能对它作番解释? 4、引导背诵 谁有本事,看着中的图片,就能有声有色地描绘九寨沟的美丽神奇? 5、小结:点题——神奇。 (.c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三、阅读课文,亲近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九寨沟的神奇还和什么有关。 2、“珍稀动物”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这一段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3、图文并茂,感受珍稀动物的可爱。 4、介绍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先各自练一练,注意有关词句,读出动物的可爱。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Unit1Goodmorning!导学案

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 年级:7 年级学科:英语第1 课时课题:Unit 1 Good morning! 课型:听说课学习内容:1a-2e 【学习目标】: 1. 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 2. 学会早上见面打招呼的用语。 3. 正确认读Aa-Hh 八个字母。 4. 培养正确的交际观念。 【学习重难点】: 1. Hello! Good morning! 2. 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3. A--H 八个字母的学习,能认读,会书写。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 观看课本插图,听一听,读一读课本1a。 2. 小组练习打招呼,教师巡回指导。 A: Hello, Frank! B: Hello, Alice! A: Good morning, Frank!(早上好,Frank) B: Good morning, Alice!(早上好,Alice) 3. 学习字母Aa Bb Cc Dd Ee Ff Gg Hh 的正确发音。 4. 正确书写字母。 二、合作探究 1. 小组训练早上见面打招呼。 2. 小组表演比赛。 3. 熟悉人名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4. 查词典为自己找一个喜欢的英语名字。 5. 完成句子。

——_______________ (早上好,Helen !) ——_______________ (Bob,早上好!) 6. 和同伴练习教材PS1上1a图片中的对话,并运用学过的表示打招呼的句型和同伴练习对话。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Hi... B:Hi... A:Hello... B:Hello... 展示提炼拓展延伸 1. 写出下列字母的相应大小写字母。 A 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E ________ f ________ G _________ h 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字母相邻的字母。 ___ Bb ___ ______ Cc ____ Ee ____ Gg Ff _____ Hh_ 3. _______ _______ (早上好),Mr. Wang! 4. ——Good morning, Mary. A. Good morning B. Good evening C. Good afternoon D. Hello 三、当堂检测 (一)根据所给的字母的音标,写出大、小写字母。 1. ___________ /si:/___ ______ 2./di:/ ______ 3./ef/ ______ 4./bi:/ ________ 5. __________ / ei / ______________ 6./eit / _______ 7./i:/ (二)写出下列大写字母的小写字母。 1) BEE _______ 2)BAG ________

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预习导航】 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 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自主探究】 一、种群思考:判断一个种群的标准有哪些? 【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例2】: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A.个体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D.出生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公式: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样方法:探究: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 ①.简要写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②. 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④.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九寨沟》的教学设计

《九寨沟》的教学设计 有关《九寨沟》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有关《九寨沟》的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用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诵读课文,感受九寨沟的美。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形式赞美九寨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学法: 主要运用以读为本,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此模式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把问题引领作为学生钻研文本的中介,把合作探究作为学生钻研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法:

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流程 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将教学过程具体化为: (读九寨)——(品九寨)——(诵九寨)——(赞九寨)——(寻九寨)五个板块。这种基于语文学习自身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构建的板块式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走进九寨沟(读九寨) (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视频朗诵引领孩子们走进九寨沟,走入文本。:九寨沟是人间天堂。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海子,绚丽多彩的山林、变幻莫测的深秋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同作者一起走进迷人的九寨沟。 通过刚才的视频欣赏你最想欣赏的九寨沟的什么景点? 根据学生回答筛选出的问题,我确定本课时主要探究一个问题:品读课文2、3、4段,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景色欣赏学习。 欣赏九寨沟(品九寨) 自读自悟,品味仙境 学生带着问题,运用读、找、思、品、诵的方法精读课文2—4段,品味九寨沟的海子、山林和深秋不同的美,感悟九寨沟的神韵。这时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或静思默想,想象文字所表现的精美画面;或激情朗读,抒发对九寨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或体会关键词在表情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 Unit 1-2》导学案.doc

课 题 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会认读英文人名。 2.会说会写会运用关于问候他人的句型:A: Good afternoon ,Cindy! B: Good afternoon ,Dale ! 学习过程 Step 1.自主学习 自主认真完成任务一至任务五,然后进行对学群学。 任务一:正确写英文字母Aa-Hh。(并归纳含有相同发音的字母)———————————————————————————————————————————————————————————————————————————————————————————————————————————————————————————————————————————————————————————————————————————————————————————————————————————————————————————————————————————————————————————————————————————— Aa _______ Ee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任务二:读一读下列人名然后根据人名的首字母进行人名排序。 Bob Grace Helen Alice Cindy Eric Frank Dale ——————————————————————————————————————— 任务三:会读会写会认人的名字 1海伦________2 艾丽斯_______ 3 辛蒂______4 格雷斯_____________ 5 戴尔_________ 6埃里克________7 弗兰克_______8鲍勃_______ 任务四:会说会写会运用下列单词或句子。 1.下午________ 2.下午好!_________________ 3.晚上_________4.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 _ 任务五:大声朗读下列对话,并编写出自己的对话 1. A: Good afternoon ,Cindy! 1.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Good afternoon ,Helen!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Good even ing, Alice! 2.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Good evening, Dale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2.合作学习 首先对子组合作学习,互练互查互考,然后组内小展示,不仅要展示答案,还要说明原因,展示者声音适度,听展者做好质疑,补充。 Step3.展示。 各小组抽任务条,小组长根据任务条组织组员准备班内大展示。 要求:快,静,齐。展示的学生声音要洪亮,语句流畅,全员参与,倾听组认真倾听,思考,补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 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 地理隔离,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配繁殖。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 和新种的形成。可见,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种群 分布型、存活曲线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 所特有的。 3.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 群的自然增长率。 4.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种群分布型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存活曲线包括凸形、 对角线形和凹形。 对应学生用书 P41 种群的数量特征 1.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2)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

来表示。 (2)年龄结构的类型[连线]: (3)作用:可带给我们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2)作用: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1.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为什么?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提示:(1)不是;(2)不是;(3)不是。因为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必须保证“同种”和“总和”,必须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 2.种群m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如下图所示,试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动态趋势。 提示:该种群未来数量动态趋势为增多。因为种群m的生殖前期个体数多,生殖后期个体数少,即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蝗虫的数量”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4.某种群在一年时间里新增个体数为356个,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为356,对吗?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年级高二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杨秀梅审核人于永强教学时间 4、22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重点难点】 重点:种群的特征。 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法指导】 通过讨论、自主学习、反馈练习等活动,逐步深入掌握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课堂导学】 旧知回顾: 1、回忆初中知识思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履虫 概念:在一定的内,的的总和。 2、思考: (1)种群是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2)个体我们可以研究:形态、颜色、习性、捕食等特征。种群我们研究什么?

【新课导学】 一、种群密度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2. 表示方式:种群密度= 。 3.调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 _。(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①假设图一为一块面积为2m2的草地,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方块代表其他植物,怎样计算这块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计算一下: ②假设图二为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方块代表其他植物,怎样计算这块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计算一下: ③关系式:种群密度= 。 ④你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你想到的问题:

(2)标志重捕法 ①应用范围: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 ②关系式: ③你如何给动物做标志呢?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导学】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自主学习】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问题探究: 1.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密度变化有何影响? 2.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3、你的问题或想法:

九寨沟教学设计(改后稿)

《九寨沟》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篇课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认识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 的语言材料,学习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 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通过充当小导游,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能为九寨沟写广告语或导游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思的能力。 2、通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可以朗读、可以介绍. 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较感兴趣;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通过课前《导学案》知道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情境交融法、小组自学法组织学生学习,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通过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九寨沟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整堂课的教学以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为媒介,配以必要的图片、音像资料。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课前请学生从课外书或网上了解九寨沟的优美风景和生活的动物们; 完成教室设计的《导学案》; 教师准备多媒体录象的观看以及图片、PPT的展示。 六、教学过程 《导学案》设计 (一)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例句:我在课文中游览过(宁静幽雅)的西湖。 我在课文中游览过()的西湖。 我在课文中游览过()的西湖。 (二)看了《九寨沟》这个课题,关于九寨沟你有哪些疑问呢?你是怎样去寻找答案的呢? 我的疑问:() 我是这样解决的:()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不懂得词语。 2. 朗读课文,讨论并归纳出每段的意思: 第1、2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第3、4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 第5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如果要介绍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4、自学课文后,你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帮助?请到文中做好记号。 (四)生字书写

Starter Unit1-3导学案

Starter Lesson1 -3 姓名:班级:教学目标: Lesson1 1.掌握问候、介绍和告别的英语表达方式。 2.学会运用人称代词提问和回答。 3.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他人。 4.学会写简单描述同学的小短文。 Lesson2 1.能够就家庭成员的职业和年龄进行熟练问答。 2.掌握100以内基数词的表示方法。 3.学会写简单描述家庭成员的小短文。 Lesson3 1.学会一些课堂指示语。 2.数练掌握there be句型。 3.能够运用基数词描述学校。 4.学会写简单介绍学校的小短文。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 )1.早晨见到王先生,你向他问好,你应该说:“” A. Mr. Wang, good morning! B. Wang Mrs. , good morning! C. Good morning, Wang Mr.! D. Good morning, Mr. Wang! ( )2.---What your name? ---I’m Millie. A. is B. am C. be D. are ( )3.---How are you? --- . A. How are you? B. Yes,I am. C. I’m fine, thank you. D. Thank you. ( ) 4.---Jill, this is Mr. Wu. --- . A. This is Mr. Wu. B. Are you Mr. Wu? C. Hello, Mr. Wu. Nice to meet you. D. What’s your name? ( ) 5. --- is she? ---She is my sister. A. Where B. Who C. What D. How ( ) 6. ---What’s that woman? --- A. She is thirty. B. She is my mother. C. She is a nurse. D. Her name is Maria.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StarterUnit1 3 Unit1导学案及答案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StarterUnit1-3---Unit1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StarterUnit1Goodorning 【学习目标】 学习并掌握下列字母:AaBbccDdEeFfGgHh 主要句型和交际用语: conversation1:conversation2: A:Goodorning,Helen!A:Goodorning,Dale. B:Hi.Bob.B:Hi,cindy.Hoareyou? A:Goodorning,Alice.A:I'fine,thans.Hoareyou? B:Goodorning,cindy!B:I'o. A:Hello,Fran. Hello,Eric. B:Goodorning,Dale.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StarterUnit1 【预习重点】: 试读下列字母: AaBbccDdEeFfGgHh 理解下列短语及句子的意义及用法:

Goodorning!Hello!Hoareyou? 【课堂互动】 朗读下列字母: AaBbccDdEeFfGgHh .朗读下列对话: conversation1:conversation2: A:Goodorning,Helen!A:Goodorning,Dale. B:Hi.Bob.B:Hi,cindy.Hoareyou? A:Goodorning,Alice.A:I'fine,thans.Hoareyou? B:Goodorning,cindy!B:I'o. A:Hello,Fran. Hello,Eric. B:Goodorning,Dale. 仿照对话,进行对话练习。 【课后反馈练习】 一.写出下列字母相应的大小写. ADEGHB cbfdaf 二.写出下列字母相邻的字母. dBEf ceGb

河北省唐山市高中生物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导航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 。 死亡率: 。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五、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六、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如人类; ②雌多雄少型,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 A B C

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特别提醒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 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 相关。 八、种群的空间特征概述(选学)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 2.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A B C D 3.下列对种群密度无直接影响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2017导学案模板.pdf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四年级单元 第一单 元 主备人潘正琴执教人 时 间 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过程 与 方法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相关PPT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 看一看 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 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 一个称?诗圣?)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明确学习目标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议一议 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 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 (课件出示) 3.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 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出示写作背 景) 小组长分配任 务,并组织学习 讲一讲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作补充和 总结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 示鸟飞图)(课件)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 意(出示云去图)(课件)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 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 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 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 样的孤单寂寞!) 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 小组完成学习目 标,汇报交流展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