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习题(参考资料)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习题(参考资料)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习题(参考资料)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习题(参考资料)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习题

一、选一选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氧气

D.多余的水与无机盐

2.人体血液中的一些组成成分,如尿素,在经过肾小球形成原尿的过程中,要穿过几层管壁?(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3.由血液形成尿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4.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B.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

C.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与肾小管相通

5.某肾病患者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大数倍,该病人肾脏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6.每个肾脏的肾单位大约有( )

A.100个

B.100万个

C.1000万个

D.1000个

7.成人每天可以产生原尿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与之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处的重吸收作用

C.肾脏本身的代谢作用

D.肾小管的运输作用

8.人体制造尿液的“工厂”是( )

A.膀胱B.肝脏

C.肾脏D.尿道

9.肾脏是由什么组成的(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10.血液从左心室出来,流经肾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

C.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D.氧气、尿素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二、填一填

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器官组成.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每个这样的单位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三、想一想

1.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中主要物质质量分数比较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数据单位是克/毫升)

物质样品A 样品B 样品C

葡萄糖0.1 0.1

无机盐1.6 0.75 0.9

蛋白质微量7.0

尿素2.0 0.03 0.03

(1)A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B中的葡萄糖是经过______ 作用出现的,A中的葡萄糖是经过______作用而没有的.

2.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和⑥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④处的几个箭头表示的是______的过程.

(2)⑦中的液体成分与血液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一般没有______和______;①中的血液与⑤中的血液成分比较,⑤处血液明显减少的成分是氧和______.

(3)⑥处的液体最终汇集到肾脏的______,后经输尿管排至膀胱,在膀胱中暂时储存起来.

(4)有一病人出现血尿,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病人的病变部位是图中的______.

(5)图中①③⑤中的血分别是______.

A.①③中是动脉血,⑤中是静脉血

B.①③⑤中全是动脉血

C.①③⑤中全是静脉血

D.①中是动脉血,③⑤中是静脉血.

附: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答案】C

【解析】ABD.通过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都属于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ABD正确;C.人体内的氧气是从外界获得的不是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C不正确.

2.【答案】B

【解析】据分析可知:血液中的成分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要经过肾小球的壁和肾小囊的内壁,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渗透.可见,尿素在经过肾小球形成原尿的过程中要穿过2层管壁.A.C.D都错误,只有B正确.

3.【答案】A

【解析】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甚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是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形成的路线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4.【答案】D

【解析】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弯曲缠绕而形成的血管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被肾小囊包裹,肾小囊与肾小管相通,而肾小球内流动的是血液,只在肾单位的血管内流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5.【答案】C

【解析】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

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尿液中的水分就会就会大大增加,导致病人的尿液比正常人量多而且稀薄,每天的排尿次数和尿量都比正常人多.

6.【答案】B

【解析】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而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只有A正确.

7.【答案】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8.【答案】C

【解析】A.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不符合题意不正确;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胆汁,用于消化脂肪;B不正确;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人体制造尿液的工厂,C 正确;D.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D不正确.

9.【答案】D

【解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10.【答案】C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血液在流经肾脏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其中的水、尿素(尿酸)和无机盐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含量减少;肾脏的组织细胞完成呼吸作用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同时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血液中,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而氧气含量会减少.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精编版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赵慧慧4月13日77班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种类?什么叫排泄? (二)导入 我们刚刚复习了人体的代谢废物的种类,在人体内,少部分的代谢废物形成汗液通过皮肤排出,而大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了解么,在泌尿系统中尿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讲解新课 1.学生观察图片P60图11-2,尝试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教师总结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结合各器官的作用,讲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3.学生阅读观察课本62页,思考下列问题 (1)肾脏由什么构成 (2)每个部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讲解总结并板书 肾脏1.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由肾单位构成 3.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过度:我们了解了肾脏的具体构成,那么在肾脏中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各组成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呢? 4.教师画图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并讲解肾单位中的组成部分在尿液形成中分别起到的作用 A.肾小球(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B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生思考: (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的原因(2)某同学去尿检,医生发现他的尿液中有红色物质,请问该同学发生的病变位置在哪?若尿中有糖,说明哪个结构可能出现问题? 过度:通过以前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要时刻进行新陈代谢,血液要循环流动,由此可知尿液也是时刻在形成,而我们为什么一段时间后才想去厕所呢? 5.学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补充饮水和排尿的好处 (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 ,提高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 教学辅助手段:投影、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生答略)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要了解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首先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仪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 1、学生自学课本P60的 2、3自然段和P62最后1自然段。 2、学生板书泌尿系统的组成。 3、教师利用人体半身模型演示四种泌尿器官的位置排列情况。 4、学生说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功能。 (二)学习肾脏 1、学生观察新鲜的猪肾脏的外形。观察要求:①肾脏是什么颜色的?②肾脏的外形像什么?③找到肾门 (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并找到与它相连的三根管道,说出三根管道的名称和结构差异。 2、学生观察猪肾脏的内部结构。对照课文P61图11- 4 ,区别肾盂、皮质、髓质。 3、出示肾脏纵切面投影片,请一位同学指图说出肾脏的几个部分。 4、学生自学课本P61最后1自然段和P62第1、2 自然段。 5、出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讲述肾单位组成。 6、提问:肾小囊与什么结构相连通呢? 7、学生讨论。 8、教师演示肾单位简易教具。 9、学生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而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四、达标检测: 1、每个肾脏有100多万个____组成。每个_____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____和____组成肾小体。 2 、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_____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_____动脉流入____,由___动脉流出肾小球。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赵慧慧 4月13日 77班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种类?什么叫排泄? (二)导入 我们刚刚复习了人体的代谢废物的种类,在人体内,少部分的代谢废物形成汗液通过皮肤排出,而大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了解么,在泌尿系统中尿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讲解新课 1.学生观察图片P60图11-2,尝试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教师总结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结合各器官的作用,讲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3.学生阅读观察课本62页,思考下列问题 (1)肾脏由什么构成 (2)每个部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讲解总结并板书 肾脏 1.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由肾单位构成 3.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北师大版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道器(气球一个,红毛线,吸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那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学生]: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器官将代谢废物排出 [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途径把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到体外,前面我们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泌尿系统有关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吗?然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书,并找出相应的答案。(3—5分钟) [老师]:些时板书标题及板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问]: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 [学生]:肾脏 [再问]:那尿液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呢? [学生]:输尿管,膀胱,尿道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这几个器官,从尿液的形成到排出所能组成的一个系统,统称为泌尿系统。 [互动]: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中的图,图中的肾在什么位置,什么颜色? [学生]:在肚子里,是红色的 [老师]:肾在我们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红褐色的。 [老师]:说完肾脏,我们看挂图,输尿管在哪里,有多少条? [学生]:有两条黄色的东西 [老师]:很好,这两条细长的黄色小管就是输尿管了,上连接肾脏,下面边接什么?[学生]膀胱 [老师]:膀胱,我们的膀胱在小腹下,是个囊状物。我们用书面语把它称为膀胱,那么生活中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什么? [学生]:??猪小肚 [老师]:对啦,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猪小肚。那膀胱上接输尿管,下面接什么? [学生]:尿道 [老师]:尿道是有男女之分的,女的尿道约只有2.5—5厘米,所以女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了;男的尿道约有20厘米。 [提问]:介绍了整个泌尿系统,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它们各自的功能?(如果此时没同学回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人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导入新课的设计 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学的设计 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 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理念] 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学生的学习属于接受式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习题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习题 一、选一选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尿素 C ?氧气 D ?多余的水与无机盐 2.人体血液中的一些组成成分,如尿素,在经过肾小球形成原尿的过程中, 要穿过几层管壁?( ) A ? 1 层 B . 2层 C.3 层 D.4 层 3.由血液形成尿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 ?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C ?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4.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B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 C .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与肾小管相通 5.某肾病患者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大数倍,该病人肾脏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肾小囊 6.每个肾脏的肾单位大约有( )

A .100 个 B.100 万个 C .1000 万个 D . 1000 个 7.成人每天可以产生原尿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 .5升,与之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处的重吸收作用 C .肾脏本身的代谢作用 D .肾小管的运输作用 8.人体制造尿液的“工厂”是( ) A .膀胱 B .肝脏 C .肾脏 D .尿道 9.肾脏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10 .血液从左心室出来,流经肾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 C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D .氧气、尿素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二、填一填 1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肾单位由 ______ 、___ 、 ____ 组成. 2.泌尿系统由_______ 、_____ 、 _____ 和_____ 等器官组成.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 每个这样的单位主要由 ________ 、____ 和_____ 组成. 三、想一想 1 .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中主要物质质量分数比较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三种排泄途径; ②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③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和推测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观察分析,利用小组讨论交流,加深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知道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成分的去留。 三、课前准备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收集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排遗和排泄的区别 二、排泄的三种途径 三、泌尿系统的组成 四、尿的形成 血液 原尿 尿液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尿的形成是一个无法直接看见的微观过程,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 3.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是生物科学的前沿,与社会生活联系肾小球和肾小 囊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比较紧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肾脏的重要性及其功能的实现原理,了解器官移植的价值所在。 4.肾小球和肾小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的形成这一过程和过滤装置有相似之处,可以利用改进的过滤装置来模拟演示这一过程,直观的实物演示必将带来更好的效果。 回龙初级中学丁茜博 2019年6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尿的形成与排出》。共分六个部分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堂练习和检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设计中体现的课改新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和“泌尿系统的卫生”四部分内容,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3、说出肾脏的血液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视频等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 (2)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 2、13岁,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尿的形成、尿液的排出) 、准备实物(新鲜的猪肾) 、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是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田世国获奖时的片段,他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其母亲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毅然捐肾救母。其“反哺报恩”之举感动了中国。(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 在学生受到孝心教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人有几个肾?肾脏有什么

作用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尿毒症?等等。引出本节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 (一)肾的结构 、动画展示人的排泄途径,了解排泄的概念,认识到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观察肾的结构 出示猪的新鲜肾,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肾脏的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 ()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各指什么?(注意它们与肾脏相连的部位) 、观看动画,认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动画演示有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课件展示: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图 (2)[填图]: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讲述]: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包含万个肾单位。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出示]:肾单位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及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①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结合肾小体与肾小管在肾的分布特点,解释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浅?②描述肾小球是怎样组成的?③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血液在肾小球中的流经途径是怎样的?④肾小球与肾小囊腔壁的特点?⑤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与一般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区别?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的管腔有什么特点。⑥注意观察肾小球与肾小囊腔是否相通?(设计此问题是消除学生的一个误解:肾小球内的血液能流入肾小囊;)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 (二)尿液的形成 1、课件展示资料(课件展示资料和肾内部的结构),这个资料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和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比较,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对比,推理,讨论,表达,交流回答以下问题:()比较尿液和血浆中的成分,说出排尿是排出了哪些物质? ()比较血浆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比较尿液和肾小囊液中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2、学生观看尿液的形成动画,思考: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哪些成分没有被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导学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结构的功能。(重点) 2、认识肾脏的结构,能说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难点) 3、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预习导学 1、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多余的和等排 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泌尿系统是由、、和组成。是形成尿液的 器官。尿道是的通道,膀胱具有的作用。 3、肾脏的结构: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构成,每个肾单位都有、 和等部分组成。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由生活感悟出发,说说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能通过哪些方式排出体外? 粪便的排出属不属于排泄? 探究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观察 P7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由图示中可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 2、试着把上图中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3、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探究三:尿液的形成器官——肾脏 微观结构:肾单位排出尿液输送尿液产生尿液贮存尿液

1)在图中找出组成肾单位的三部分,并指出它们 之间的位置关系。 2)()是个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 面,下接()。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 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的结构,像一个“”。探究四:尿的形成 1、结合教材P75图4-45 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在图中找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关键步骤 2、分析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成分 血浆(克/100毫 升) 肾小囊中液体(克/100 毫升) 尿液(克/100毫 升) 水909896 蛋白质8.000.030 葡萄糖0.10.10 无机盐0.720.72 1.1 尿素0.030.03 1.8 (1)经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后,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滤过到达肾小囊腔?哪些成分没有被滤过? (2)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哪些成分被重吸收了?哪些成分没有被重吸收?(3)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三、随堂练习 1、(滨州中考)下列人体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功能的是() A、大肠B、皮肤C、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 2、如图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3、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图中的①②③代表肾单位 的三个结构,依次是() A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B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C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D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二、思考 小张、小李、小王三人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测得三人分别换血尿、蛋白尿和糖尿,请你判断他们三分别是哪里出现病症?小张:小李:小王:四、谈收获: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合作学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3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导学案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结构的功能。(重点) 2、认识肾脏的结构,能说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难点) 3、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预习导学 1、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 、 ,多余的 和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泌尿系统是由 、 、 和 组成。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道是 的通道,膀胱具有 的作用。 3、肾脏的结构: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 构成,每个肾单位都有 、 和 等部分组成。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由生活感悟出发,说说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能通过哪些方式排出体外? 粪便的排出属不属于排泄? 探究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观察 P7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由图示中可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 2、试着把上图中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3、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探究三:尿液的形成器官——肾脏 微观结构:肾单位 排出尿液 输送尿液 产生尿液 贮存尿液

1)在图中找出组成肾单位的三部分,并指出它们 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是个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 )。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 ), 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的结构,像一个“ ”。 探究四:尿的形成 1、结合教材P75图4-45 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在图中找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关键步骤 2、分析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液体(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经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后,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滤过到达肾小囊腔?哪些成分没有被滤过? (2)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哪些成分被重吸收了?哪些成分没有被重吸收? (3)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三、随堂练习 1、(滨州中考)下列人体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功能的是( ) A、大肠 B 、皮肤 C 、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 2、如图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3、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图中的①②③代表肾单位 的三个结构,依次是( ) A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 B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C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D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二、思考 小张、小李、小王三人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测得三人分别换血尿、蛋白尿和糖尿,请你判断他们三分别是哪里出现病症?小张: 小李: 小王: 四、谈收获 :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合作学习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教学后记: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李 亲 顾 初 级 中 学 许婷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少版)初一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章的教材内容与前面的三章的内容联系密切。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老师点拨为辅,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解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好奇好动,思维发达但欠缺抽象思维。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组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诱思探究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再结合教具的动画演示从而突破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

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尿液形成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排泄的途径。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上课! 大家来看,这尊雕像是为了纪念比利时小男孩于廉用一泡尿拯救了整座城市而建的。古代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的时,想要用炸药炸毁整座城市,幸亏小男孩于廉夜出撒尿,浇灭导火索。 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排除一定量的尿液,我们为什么要排尿呢?尿液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尿液的形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尿液形成的场所是肾脏,肾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图上除了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外,还标记着一些箭头,我们依次来认识一下。首先,上下这两个黄色的箭头代表的是血液及血液流动的方向,最下面蓝色箭头代表的是尿液及尿液流动的方向,中间这两个箭头则代表与尿液形成密切相关的两个作用了。上面这个发生在肾小球和肾小囊之间的称为滤过作用。什么叫做滤过作用呢?就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时候,血液中的一些水分和一些小分子溶质会透过肾小囊壁,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下面,我们就来模拟一下滤过作用。 老师这儿有一些粮食,像大颗粒的白芸豆、红豆、黑豆,还有小颗粒的大米等,但粮食里面掺杂着一些小颗粒的沙子,怎样去除里面的沙子呢?哦,有同学想到了,用筛子筛一下,那请两位同学帮助老师一起筛一下。 筛完之后,我们发现,小颗粒的沙子漏下来了,而大颗粒的粮食留下了,这个过程我们就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滤过作用。其中筛子的作用与肾小球的作用是相似的。 那问题又来了,大家来看,筛出来的杂质能直接倒掉吗?(不能)同学们

已经注意到,有一些小颗粒的粮食在里面,如大米。我们要把里面的粮食重新捡回来。重新捡粮食的过程又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作用——重吸收作用。什么是重吸收作用呢?就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的时候,其中一些物质会被重新吸收送回血液的过程。重吸收作用使得原尿变成尿液。这就是尿液形成的整个过程。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8 页上的图片和表格,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哪些物质会被滤过?又有哪些物质会被重吸收? 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嗯,请坐)他的答案正确吗?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两张表格显示了血浆和原尿中几种主要成分的浓度,可以看出,原尿与血浆相比,其浓度明显下降的是哪种物质呀?对,是蛋白质。这是因为血浆中蛋白质几乎都是大分子蛋白质,它们由于个体太大而无法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因此原尿中几乎不含蛋白质。那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滤过,被滤过的就是一些小分子物质了,也就是水、葡萄糖、尿素、尿酸还有无机盐了。这个小组的讨论的结果正确吗?正确,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又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送回血液了呢?这位同学,请说一下你们小组的答案。 好,请坐。他们小组的答案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看:重吸收是将原尿变成了尿液,很明显,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对,蛋白质和葡萄糖。蛋白质,我们刚刚已经分析了,它在原尿中的含量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重吸收作用对它的影响明显吗?(不明显)那对什么影响明显呀?没错,葡萄糖。可以看出全部的葡萄糖都被重新吸收送回了血液。其实,除了葡萄糖以外还有大部分的水也被重吸收了,怎么看出来的呢?来看表格,由于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导致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代谢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健康的生活。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编者按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尿的排除和泌尿系统的卫生四个部分进行编写,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2、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2、知识现状: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 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 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 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肾脏的结构和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2、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4、列举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视频等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 (2)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学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2、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生物学观点。 4、学会用表格、图解表来对比总结。 教学准备: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学案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的形成 阅读94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每个肾大约有___________个肾单位。 2.肾单位由什么构成的? 肾单位由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肾小球如何形成的? 肾小球是一个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分出的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___________。 肾小囊的位置特点:________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_________。 3.血液依次流经肾单位中的哪些血管?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 阅读95页内容,根据表格内容完成学案资料分析 1、比较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成分不同:尿液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略有增加。主要排出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什么不同?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成分不同:血浆中五种物质都有,而肾小囊中没有_________,其他物质都有。 特点:能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

大分子物质。 3、比较肾小囊中和尿液中葡萄糖的变化,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三、尿的排出 1、过程:肾脏、_________、__________、尿道 2、为什么尿的产生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盘点收获: 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 1.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 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二、学以致用 5、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1)原尿是样本,因为其中含有。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因为其中只含有。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__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学习,建立在掌握肾脏的位置和结构的知识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首先说明了排泄的定义,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观察肾的结构,再进 行“观察与思考”完成对肾单位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排尿是最主要的一条排泄途径。要能很好地理解排尿这条途径,必须先弄清楚 泌尿系统的结构,而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所以尤其要弄清楚肾脏的结构。因此,肾脏的结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肾脏的结构比较复杂,出现的名词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所以,将这部分 知识这样处理:学生分组操作实验(观察肾的结构),使学生对肾脏的结构有 个感性认识,熟悉各结构的名称。然后用自制的CAI课件,将肾脏的结构按从 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弄清楚各结构之间的关系,也为后面学习尿的形成打下结构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肾单位的微观结构时, 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课件显示的图片,讲明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囊腔和肾小管的关系,并强调它们的壁是由一层细胞构成,为讲 解尿的形成打下基础,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突破尿的形成这一难点打下 基础。 “尿的形成”这部分知识既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尿的 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相比之下,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比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此处教学首先要让 学生明白尿是通过过滤血液形成的,代谢废物是由血浆运送来的,再通过血浆、原尿和尿液主要成分比较表,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尿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 简单的模拟实验和动画课件中尿的形成模拟动画,让学生观察、体会血液流经 肾小球时,滤出了些什么物质;流过肾小管时,重吸收了些什么物质。这样, 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和形象思维,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顺序对尿的形成 这一生理过程,能有清晰的认识。 “尿液的排出”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教材用简明又准确的语言和插图进 行了描述,可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就能掌握。有了泌尿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 基础知识,尿的排出和排泄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故稍作讲解即可。 本章教材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教学上要注意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形 象思维。教学中要突出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方法:分析一个器官的结构时,总是 从宏观到微观来进行的;强化一个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 相适应的。同时,本节内容与肾脏内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以及有关血管、血浆 等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教师不能孤立地讲解本节内容,必要时要通过引导学生 回忆旧知识来一步一步导入新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前概念构建新的知识。 【教学目 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