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解释概念

1. 总体和总体单位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充内容

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

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3. 数字、概率论、大量观察法

4. 总体、方法论

5. 信息、监督、信息

6.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

7.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

8. 同质、相对

9.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10.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

三、选择答案

1. (b)

2. (b)

3. (c)

4. (c)

5. (a)

6. (c)

7. (a b)

8. (b d)

9. (b)

10.(a)

11. (a)

12. (a)

13. (b)

14. (a)

15. (c)

16. (c)

17. (d)

18. (c)

19. (a b c d)

20. (c)

四、判断改错

1.(√)

2.(×)

但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3.(√)

4.(×)

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具有代表性。

5.(×)

统计分组法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6.(×)

我国所有的企业能够构成总体。

7.(√)

8.(√)

9.(√)

10.(×)

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

五、回答要点

1. 【答题要点】

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2. 【答题要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

统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3. 【答题要点】

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

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

统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

统计推断法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

4. 【答题要点】

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

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的升华。

5. 【答题要点】

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

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

六、论述问题

1. 【答题要点】

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

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

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

2. 【答题要点】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对标志表现的计量可以划分为四种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四种计量尺度的涵义,适用对象,尺度本身的层次,四种尺度的转化。

假定我们研究某地商业企业情况,企业所有制性质只能用定类尺度观察,企业资质(即企业等级)可以用定序尺度观察,企业利润可以用定距尺度观察,企业产值既可以用定距尺度也可以用定比尺度观察。

3. 【答题要点】

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针对总体而言,标志针对总体单位而言;指标必须能计量,标志并非都能计量。

联系:指标由标志汇总而来;指标与数量标志具有相对性,当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时,与此相对应的指标就转化为标志。

例如,当我们研究某班学生学习情况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标志,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指标。当我们研究这个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如果以班为单位,那么这个班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标志;全校的平均成绩才是一个指标。

在研究学生情况时,学生“性别”是一个标志,但它不能成其为指标,因为性别是不能计量的。

七、案例讨论

问题1. 【答题要点】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总体、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基本概念来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指标中,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在指标体系中,运用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明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

②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资料来源而言,涉及到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统计基本方法。其中,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资料,都来源于统计推断法。

问题2. 【答题要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学)、高中阶段毕业生(教育学)、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政治学)、社会安全(社会学)、预期寿命(人口学)、综合能耗(工业经济学)、环境质量(环境学)等基本概念;用其指标体系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问题3. 【答题要点】

①无论是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还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可行性等方面来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均符合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观察,仍然应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总体而言,这一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其设计要求,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当时对小康生活水平的期望,但从局部来看还需要完善。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首先需要完善的是指标的内涵与外延,如“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中的“城”与“乡”的概念;其次是指标的综合性,如何用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内容;第三是指标的代表性,如何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较少的指标组成体系来说明总体的问题。

八、能力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方法和操作过程。

【训练资料】【解答】

(注:此为“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参考)

大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

一、饮食开支

(一)主食

1、校内开支

2、校外开支

(二)副食

1、糖果糕点

2、饮料

3、烟

4、酒

5、茶

二、学习开支

(一)校内学习开支

1、学费

2、书本费

3、其他学习费用

(二)校外学习开支

1、专项培训费

2、考级考证费

3、其他学习费用

三、娱乐旅游开支

(一)娱乐

(二)旅游

1、集体旅游

2、个人旅游

四、日用品开支

(一)洗涤用品

(二)化妆用品

五、穿戴开支

(一)服装

(二)鞋袜

(三)饰品

六、通讯交往开支

(一)电话费

(二)交往费

七、住行开支

(一)住宿费

1、校内住宿

2、校外租房

(二)交通费

八、其他开支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解释概念

1. 统计调查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登记总体各单位事实资料的工作过程。

2. 直接观察法

——是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进行清点、测定、计量,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3. 普查

——是根据统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全面调查。

4. 重点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5. 典型调查

——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总体进行全面分析以后,有意识地从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6. 统计报表

——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再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7. 自填式问卷

——是通过邮寄或分发的方法,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的问卷。

8. 访问式问卷

——是由调查人员通过现场询问,根据被调查者口头回答的结果代为填写的问卷。

二、填充内容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2. 准确性。

3. 全部单位。

4. 非全面调查。

5. 报告法。

6. 调查对象。

7. 调查单位。

8.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

9. 调查项目。

10. 单一表;一览表。

11. 调查期限

12. 自填式问卷;访问式问卷。

13. 重点单位。

14. 一次性。

15. 随机原则;数量方面。

三、选择答案

1.(abc)

2.(abd)

3.(ac)

4.(cd)

5.(ab)

6.(bc)

7.(bcd)

8.(abc)

9.(d)

10.(b)

11.(ac)

12.(ab)

13.(ab)

14.(abd)

15.(abc)

四、判断改错

1.(×)感性。

2.(√)

3.(√)

4.(×)经常性。

5.(√)

6.(×)是报告单位,不是调查单位。

7.(√)

8.(×)时点现象。

9.(√)

10.(×)普查。

11.(√)

12.(×)重点调查不能,抽样调查能。

13.(√)

14.(×)不能进行全面调查。

15.(×)随机地改为有意识地。

五、回答要点

1. 【答题要点】

统计调查是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登记总体各单位事实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有如下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 【答题要点】

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关键是确定调查目的。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有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提纲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制定调查工

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3. 【答题要点】

调查单位是在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它的确定取决于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它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4. 【答题要点】

如果调查项目较多时,宜使用单一表;如果调查项目较少时,宜使用一览表。单一表的特点表现在可容纳较多的调查项目,但易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一览表的特点表现在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可容纳的调查项目有限。

5. 【答题要点】

拟定统计调查提纲应注意:只列出调查目的所必需的项目;只列出能够取得资料的项目;列入调查提纲的内容含义要明确、具体;列入的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相互联系。

6. 【答题要点】

统计调查问卷是调查者依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问题、调查项目、备选答案及说明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

它的特点有:调查内容标准化、系统化,便于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范围广,涉及内容多,信息反馈快;直接了解被调查者的意见和要求,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7. 【答题要点】

通常由题目、说明信、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调查事项的问题和答案、填写说明与解释等五个部分构成。

8. 【答题要点】

基本形式有自由询问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顺位式、赋值评价式等形式。

9. 【答题要点】

自填式问卷和访向式问卷,各有其优点、缺点及适用条件,因此,在统计实践中,区分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可以提高调查资料的质量,达到不同的调查目的。

10. 【答题要点】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相比较,很难说谁优谁劣,因为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式、调查环境和调查条件,选择开放式问题或封闭式问题,或二者的有机结合。

11. 【答题要点】

框图好。因为每个同学消费情况不同,具有个性,只有站在全班的角度,把握问卷的总体结构,才能调查得到全班同学消费情况的共性资料。

12. 【答题要点】

非自由询问式主要有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顺位式、赋值评价式等。它的优点是答案标准、统一,且方便资料的整理和统计,缺点是被访者回答问题的答案受到限制。自由询问式的优点是给被访者自由,随意发挥,缺点是有些问题他们可能不愿或不便用文字表达,影响调查资料的质量,且不方便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13. 【答题要点】

优点是可以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方便各级领导部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有利于积累资料,进行纵、横向的对比。

14. 【答题要点】

避免因为自然变动或机械变动而产生搜集资料的重复和遗漏。

15. 【答题要点】

组织原则主要有:第一,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第二,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调查,并尽可能在最短期限内完成;第三,调查项目一经

统一规定,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减;第四,普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

16. 【答题要点】

定期统计报表是经常性、制度性的调查,普查是一次性、专门性的调查。定期统计报表适用于调查了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资料,普查适用于调查了解我国重要的国情、国力资料。

17. 【答题要点】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但它们的调查单位选择方法不同,且重点调查的资料不宜推断总体。

18. 【答题要点】

这20家企业是集团的重点单位,可以根据这20家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研究集团的发展趋势,但不能根据它们的情况来预测集团5年后的销售收入。因为,虽然这20家企业代表了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它们没有完整地反映出集团的经营成果。

19. 【答题要点】

抽样调查。因为企业没必要或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且抽样调查的资料可以推断总体。

20. 【答题要点】

重点调查。注意重点单位应尽可能少,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而且重点单位的选择要客观。

六、论述问题

1. 【答题要点】

该统计人员不应该觉得委屈。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完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及时必须以准确为前提,准确不能损害及时的要求,要准中求快、求全。

2. 【答题要点】

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提纲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3、【答题要点】

应注意:问卷上所列的问题应该都是必须的;所问问题应是被调查者熟悉且易于回答的;注意询问语句的措辞和语气;隐私问题应采取间接提问;问卷上答案应穷尽、互斥;问卷纸张质地要良好。

4. 【答题要点】

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综合分析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主要内容有:建立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抽样调查;逐步缩小全面统计报表的范围;应用科学的综合分析推算方法。

七、案例讨论

问题1. 【答题要点】

整体框架相同,但企业景气调查方案更具体,更详细。

企业景气调查方案科学、完整。第一,整个方案框架符合统计调查方案的理论要求。第二,方案的调查内容能达到方案调查目的的要求。第三,调查项目的设计合理,且具有逻辑性。第四,调查的方法科学。第五,调查的组织措施具体,要求明确。

如果用发展的观点衡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问题2. 【答题要点】

企业景气调查问卷属于自填式问卷,采取的是自由询问式和非自由询问式相结合的形式。其基本结构完整,能达到本次调查目的的要求,较客观地反映本次调查所需调查的内容。

问题3. 【答题要点】

企业景气调查属于定期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报告法。方案中明确了不同表式的填报人及具体的报送时间和报送方式。

八、能力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统计资料的搜集过程。

【训练资料】【解答】

(注:“调查方案”和“调查表”仅供参考)

(一)××大学在校大学生消费调查方案

1. 调查目的

了解本校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旨在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依据。

2. 调查对象

本校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

3. 调查内容

(1)大学生在学习、餐饮、衣着、日用品、社会交往、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2)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态度;

(3)大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

(4)大学生家庭背景资料。

4. 调查方式

整个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按学生人数的10%进行抽样,以家庭收入状况为主要标志,适当考虑专业、年级和性别,兼顾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分配。

5. 调查时间及组织安排

(略)

6. 质量控制

(1)抽样组织的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换样本单位;

(2)调查过程中必须将指标内容解释清楚;

(3)问卷回收时,必须有专人进行质量检查。

(二)××大学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

问卷编号:审核员姓名:

访员姓名:复核员姓名:

访问时间:年月日时

~~~~~~~~~~~~~~~~~~~~~~~~~~~~~~~~~~~~~~~~~~~~~~同学:

你好!我是湖北经济学院学生,我校老师正在进行一项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这一研究将为教育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客观依据,希望你能抽出宝贵时间接受访问。我们依法对你提供的个人资料保密。你的意见无所谓对错,但对研究很重要。谢谢!~~~~~~~~~~~~~~~~~~~~~~~~~~~~~~~~~~~~~~~~~~~~~~

请问你的姓名性别家庭所在地

学校专业年级学历:专科□本科□

学校宿舍住址栋楼室联系电话

A 收支概况

A1. 请问你上学的经济来源有(可选多项):

①家庭供给□②学校奖助□③自己打工□④贷款□⑤其他(请注明)

A2. 到目前为止,你本学期所得到的各项总收入(含已交学费等)元,其中,家里提供元,学校奖、助、补元,自己打工挣元,贷款元A3. 请问你本学年应交学费元,已交学费元

A4. 本学期除学费以外,你平均每月的消费额是多少?

①200元以下□②200—300元□③300—400元□④400—500元□

⑤500—600元□⑥600—800元□⑦800—1000元□⑧1000元以上□

A5. 你上月的各项支出是元。

A6. 请你根据自己平时消费情况,选出消费额最多的前3项:

①学习用品□②日常用品□③个人饮食□④衣着□⑤通讯□

⑥上网□⑦交友开支□⑧娱乐□⑨旅游□⑩体育用品□

B学习支出

B1. 请问你除了日常学习任务以外,参加了以下哪几方面的学习活动(可选多项)?

①国家统一的考级□②资格证考试□③自学考试□④培训班□

⑤其他(请注明)(无上述学习活动的跳到B4)

B2. 你参加上述学习活动的资料费、培训费,考试办证费等费用共计多少?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100—200元□④200—300元□

⑤300—500元□⑥500—800元□⑦800—1000元□⑧1000元以上□

B3. 请问你参加上述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①升本或考研□②将来好就业□③拓宽知识面□

④受环境影响□⑤其它(请注明)

B4. 请问你本学期是否购买课外书籍或参考书?

①买过□②没有买过□(没有买过的跳到B6)

B5. 你本学期买课外书籍或参考书共开支多少?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100—200元□④200—300元□

⑤300—500元□⑥500—800元□⑦800—1000元□⑧1000元以上□

B6. 请问你本学年交学校书本费、资料费、上机费等共支出多少?

①100元以下□②100—200元□③200—300元□④300—400元□

⑤400—600元□⑥600—800元□⑦800—1000元□⑧1000元以上□

C衣食消费

C1. 请问你本学期用于购买衣服、鞋袜等穿戴方面支出多少?

①100元以内□②100—300元□③300—500元□

④500—800元□⑤800—1000元□⑥1000元以上□

C2. 在购买衣服、鞋袜等穿戴用品时,你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限选3项)?

①价格□②质量□③品牌□④款式□⑤个性化□⑥其他(请注明)

C3. 你认为衣着穿戴与大学生的形象是否有关系?

①无关系□②有关系□③有很大关系□

C4. 请问你每月的主食支出多少?

①100元以下□②100—200元□③200—300元□

④300—400元□⑤400—500元□⑥500元以上□

C5. 请问你每月是否有副食支出?

①有□②没有□(没有副食支出的跳到C8)

C6. 请问你上月的副食支出多少?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100—200元□

④200—300元□⑤300—500元□⑥500元以上□

C7. 请从下列副食中选出消费额最多的3项:

①糖果糕点□②水果□③饮料□

④烟□⑤酒□⑥其他(请注明)

C8. 你每月在校外就餐一般有几次(早餐除外)?

①1—2次□②3—4次□③5—6次□④7—8次□

⑤9—10次□⑥10次以上□⑦没有□

C9. 请问你每月在外就餐的开支一般是多少(别人开支的不计入)?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100—200元□④200—300元□

⑤300—500元□⑥500—800元□⑦800—1000元□⑧1000元以上□

C10. 校外就餐中花钱最多的是下列哪一种情况?

①一个人就餐□②校外来客就餐□③校内同学聚会□④其它(请注明)

D住行消费

D1. 请问你现在住的是:

①新学生公寓□②旧学生宿舍□③校外租房□

④校内其它用房改造□⑤其它(请注明)

D2. 每学年的住宿费(或租金)是多少?

①500元以下□② 500—800元□③ 800—1000元□

④ 1000—1500元□⑤ 1500—2000元□⑥ 2000元以上□

D3. 你认为住宿费用

①太高□②偏高□③合适□④偏低□

D4. 你回家的情况是

①一年回家1次□②一学期回家1次□③一学期回家2次□

④一月回家1次□⑤两周回家1次□⑥一周回家1次□

⑦上学以来未回家□⑧其它(请注明)(上学以来未回家的跳到D7)D5. 你回家一趟需要的费用元

D6. 你回家最主要目的是:

①看望父母和家人□②与原伙伴相聚□③拿生活费□

④改善伙食□⑤回家休息□⑥其它(请注明)

D7. 你本学期是否旅游过(含市内游)?

①有□(花费元)②没有□

D8. 你每月在市内的交通费:

①20元以下□②20—50元□③50-80元□④80-100元□

⑤100—150元□⑥150—200元□⑦200—300元□⑧300元以上□

E电子、通讯消费

E1. 请问你是否有计算机?

①有□②没有□

(没有计算机的跳到E4)

E2. 你的计算机是

①家里购买的□(花了元)

②自己购买的□(花了元)

③租用的□(月租金元)④其它(请注明)

E3. 你购买或租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

①学习□②娱乐□③其它(请注明)

E4. 请问你本学期是否购买光盘、软盘?

①买过□(支出元)②没有□

E5. 请问你的通讯方式主要是:

①手机□②电话卡□③计算机网络□④其它(请注明)

E6. (有手机者回答)你的手机来源:

①家里买的□(花了元)②自己买的□(花了元)

③别人送的□④其它(请注明)

E7. 你上月的通讯支出是多少?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100—200元□

④200—300元□⑤300—500元□⑥500元以上□⑦没有□

E8. 请问你上月上了网吗?

①是□②否□(没有上网的跳到F1)

E9. 你上网的目的是(限选3项):

①学习□②收发电子邮件□③下载软件□④收集信息□

⑤聊天、玩游戏□⑥看影视、小说□⑦其它(请注明)

E10. 请问你上月的上网费用是多少?

①20元以下□②20—40元□③40—60元□④60—80元□⑤80—100元□⑥100—150元□⑦150—200元□⑧200元以上□

F其它消费

F1. 请问你每月用于购买日用品方面的支出元

F2. 你在业余时间从事哪些活动(限选3项)?

①看书报杂志□②跳舞、唱歌□③看影视、录相□

④体育活动□⑤上网□⑥与同学聚会□

⑦谈恋爱□⑧其它(请注明)

F3. 你上月在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多少?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100—200元□

④200—300元□⑤300—500元□⑥500元以上□

F4. 你上月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费用是多少?

①20元以下□②20—30元□③30—50元□

④50—80元□⑤80—100元□⑥100元以上□

F5. 请问你是否有谈朋友的支出?

①有□②没有□

(没有谈朋友支出的跳到G1)

F6. 请问你在谈朋友上面每月花费多少?

①50元以下□②50—100元□③ 100—200元□

④200—300元□⑤300—500元□⑥ 500元以上□

G消费观念

G1. 请问你每月的收支状况?

①收大于支□②收支平衡□③支大于收□

G2. 当你的支出大于收入时,解决的办法是:

①向老师借□②向同学借□③向朋友借□④其它(请注明)

G3. 请问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

①经济实用型□②新潮个性化□③注重品牌型□

④从众消费型□⑤其它(请注明)

G4. 你认为影响你消费的主要因素是(限选3项):

①家庭条件□②兴趣爱好□③社会潮流□④有关传媒□

⑤同学朋友□⑥个性追求□⑦生活必需□⑧其它(请注明)

H背景资料

H1. 请问你家庭居住地的类型?

①省会武汉□②其它地级市□③县级市或县城□④小城镇□⑤农村□

H2. 请问你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

①商业区□②工矿区□③政府机关□④文教区□⑤居民小区□

⑥其它(请注明)

H3. 请问你的家庭有人

①500元以下□②500—1000元□③1000—2000元□

④2000—3000元□⑤3000—4000元□⑥4000—5000元□

⑦5000—6000元□⑧6000—8000元□⑨8000—10000元□

⑩10000元以上□⑾不清楚□

H6. 请问你家庭的经济收入在当地处于什么状况?

①高收入□②中上等收入□③中等收入□

④中下等收入□⑤低收入□⑥说不清□

H7. 请问你家经济上主要由谁当家?

①父亲□②母亲□③其他人(请注明)

H8. 你认为,你家里能否承受你上大学的费用?

①没有问题□②尚能承受□③有点困难□

④非常困难□⑤无法承受□

H9. 请问你对当前高等教育学费的看法?

①收费偏低□②收费适中□③收费偏高□

④收费过高□⑤说不清□

H10. 请问你对当前高等学校住宿费的看法?

①收费偏低□②收费适中□③收费偏高□

④收费过高□⑤说不清□

H11. 请问你家庭的详细地址

你提供的情况对我们研究大学生消费很有帮助,耽误你的宝贵时间,谢谢!

(三)在本校范围内组织问卷调查(略)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解释概念

1. 统计整理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初步加工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2. 统计分组

——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3. 分组标志

——就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的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4. 组限

——是用来表示各组之间界限的变量值,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

5 组距

——是指一组变量值的区间长度。也就是每一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差量。

6. 复合分组

——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起来所进行的分组。具体地说,它是先按一个标志分组,然后再按另一个标志将已分好的各个组又划分为若干小组。

7. 分布数列

——又称分配数列、次数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

8. 统计表

——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出来的一种形式。

二、填充内容

1. 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2. 分组、汇总。

3.逐级汇总、综合汇总。

4.及时性、准确性。

5.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6. 排列、复合分组、分组体系。

7. 并列标志、分别。

8. 离散型、组距式。

9.反比。

10.组中值、一般水平。

11.重合式、非重合式。

12.总标题、纵标目。

13.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

14.几何图形、具体形象。

三、选择答案

1.( a b c d )

2.( d )

3.( a )

4.( b c )

5.( b )

6.( b )

7.d

8.( a b )

9.( a )

10.( a c d )

11.( b )

12.( c d )

13.( a )

14.( a c )

15.( a b c d

四、判断改错

1.(√)

2.(×)

分布数列包括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3.(√)

4.(√)

5.(×)

与实际值由一定误差。

6.(√)

7.(×)

是一个品质数列。

8.(√)

9.(×)

通常是把该数值列入下限的所在组。

10.(√)

11.(×)

是离散变量数列。

12.(×)

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或者是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五、回答要点

1.【答题要点】

①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②实现由个体到全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整体上反映出事物的数量特征。

③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

2.【答题要点】

统计整理的全过程包括对统计资料的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等几个主要环节,由此构成了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

①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如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确保统计资料准确无误。

②根据研究目的的要求和统计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划类分组。

③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的总量指标。

④通过编制统计表、统计图,将整理出来的资料简明扼要、系统有序地显示出来。

统计整理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就是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统计汇总的基本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此外还有由这两种形式结合而成的综合汇总。在这几种组织形式中,逐级汇总是最常用的。

3.【答题要点】

统计资料的审核,包括汇总前的审核和汇总后的审核。

①汇总前的审核。汇总前的审核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审核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审核资料的完整性;二是审核资料的及时性;三是审核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审核的重点。

②汇总后的审核。汇总后的审核主要是检查汇总工作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复计审核;二是表表审核;三是对照审核;四是表实审核。无论是汇总前、还是汇总后,在审核中发现错误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订正。

统计资料经过检查无误后就要进行汇总。其汇总技术主要有两种: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

手工汇总指以算盘和计算器为手段,通过手工操作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实际中常用的方法有点线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等四种。电子计算机汇总,是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全过程大致分为五个步骤:编程、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查(也称编辑)、制表打印。

4.【答题要点】

综合汇总是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的结合。它是对各级都需要的基本资料实行逐级汇总,对调查所得的其它资料则实行集中汇总。这种组织形式既满足了各级对统计资料的需要,又有利于节约时间,是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相结合的产物。

5.【答题要点】

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和差异性特征,一方面,可以使总体中在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相同的性质的各个单位结合在同一性质的总体中;另一方面,使在其他标志上具有彼此相异的性质的各个单位被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个组成部分。

6.【答题要点】

复合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起来所进行的分组。具体地说,它是先按一个标志分组,然后再按另一个标志将已分好的各个组又划分为若干小组。复合分组的排列形式既可以是层叠式又可以是交叉式。分组体系,就是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并列标志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分别进行的分组,这些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分组,就构成了分组体系。应用分组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作出比较全面的说明。

7.【答题要点】

分组表又称简单分组表,是对总体的统计单位按一个标志进行简单分组而形成的统计表;复复合表又称复合分组表,是对总体的统计单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复合分组

而形成的统计表。

8.【答题要点】

统计再分组有其实用价值,因为在统计认识过程中,常常遇到有些已分组资料与现行研究目的不相符,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分组。

9.【答题要点】

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

根据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分布数列分为两种:即按品质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变量数列按其分组方式不同又有两种:即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单项式数列;按组距式分组而形成的组距式数列。

分配数列可以表明总体的分布特征和内部结构,并为研究总体中某种标志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规律提供依据。

10.【答题要点】

通过统计分组,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进行归类,各组分布的统计单位数叫做次数,又称频数;各组单位数(即次数、频数)占总体单位数(也称总次数)的比重,称为频率。

按品质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11.【答题要点】

在等距式分组中,涉及到组限、组数、组距、组中值等分组要素。

如果分组标志是连续变量,组限一般用重合式表达;如果分组标志是离散变量,组限一般用不重合式表达;组距,是指一组变量值的区间长度,也就是每一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差量;

在确定组距和组数时,应注意保证各组都能有足够的单位数,组数既不能太多,也不宜太少,应以能充分准确体现现象的分布特征为宜;在重合式组限的分组中,组中值是各组上限与下限简单平均数。

等距分组由于组距相等,各组次数分布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便于比较,有利于现象间依存关系的研究。

12.【答题要点】

累计次数有两种:一是以下累计又称顺累计,即从变量值的低组向高组累计,此时每组的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表示该组上限以下的次数和或频率和;二是以上累计又称倒累计,即从变量值的高组向低组累计,此时每组的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表示该组下限以上的次数和或频率和。

13.【答题要点】

次数分布特征帮助人们直观的观察与分析现象的结构特征;累计次数分布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累计次数观察某一上限值以下或下限值以上的部分在现象总体中的地位及其影响。(2)、通过两个方向的累计曲线可以观察中位数的近似值,反映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14.【答题要点】

统计表的构成包括总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和统计数字等四个基本要素。

为了使统计表能够更好地反映被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便于比较分析,在设计和填写统计表时必须遵循以下规范要求:(1)科学布局、实用美观;(2)简明扼要、一目了然;(3)

纵横排列、逻辑清晰;(4)准确编号、主宾有序;(5)“合计”活排、“其中”有序;(6)数字填写、严格规范;7()线条区分、左右开放;(8)资料说明、表下加注。

15.【答题要点】

统计图主要有柱形图、圆形图、曲线图、象形图、统计地图五种形式。它可以表示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揭示总体结构及其变化,描述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说明现象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等。

16.【答题要点】

日常经济活动中使用的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出来的一种形式。统计表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其主要优点是:能使统计资料条理化,更清晰地表述统计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统计表格显示统计数据,简明易懂,节省篇幅;便于计算和比较表内的各项统计指标,并易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统计图,是借助几何图形或具体形象来显示统计数据的一种形式。利用统计图显示统计资料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六、论述问题

1.【答题要点】

①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②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③举例说明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

2.【答题要点】

①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整理的关键。

②选择统计分组标志必须遵循三条原则:要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要根据现象的本质特征选择分组标志;要结合被研究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状况选择分组标志。

③论述的过程中举例说明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3.【答题要点】

①统计总体既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

②按品质标志分组在有些情况下比较简单,即分组标志一经确定,各组的特征也同时确定,组与组的界限十分清晰。

③按数量标志分组,并不是单纯地确定各组间的数量差异,而是要通过分组体现的数量变化来确定现象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因此,根据变量值的大小来准确划分性质不同的各组界限并非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在按数量标志分组时,首先分析总体中可能有多少种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再研究确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界限。

4.【答题要点】

①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③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统计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动态分析,这就需要长期积累的历史资料。积累资料要对已有的统计资料进行甄选,按可比口径进行调整、分类和汇总,都必须通过统计整理工作来完成。

七、案例讨论

问题1.【答题要点】

①案例中对调查资料分组选用“按中小企业成立时间、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贷款偿还情况”等分组标志。

②按“中小企业成立时间”标志分组,可以分析这类企业成立时间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奠定基础。

③按“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贷款偿还情况”分组,可以分析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状况和金融机构的贷后管理问题,避免坏帐风险。

问题2.【答题要点】

①从统计资料整理的角度分析,这篇案例的特点是分组标志选择适宜,与企业融资问题联系紧密,抓住了分析问题的本质标志和关键标志。

②存在的问题是,分组标志单一,不能深入地说明中小企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发展条件下的融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问题3.【答题要点】

如果把复合分组表、相关分析图结合起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就能更加清楚、深入、形象地说明企业融资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发展条件下的发展变化状况。

八、能力训练

训练目标1

理解统计分组的原理,掌握次数分布表的编制和次数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训练资料1】【解答】

1. 设计生产能力分布表(钟形分布或近似钟形分布)

某地区某种产品设计能力分布表

2 设计生产能力分布图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复习总结 一、概念题 1.测试过程中,若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称这种测试称为静态 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或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动态测试。 2.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易于变换、传输和处理的一种器件或装置。 3.按构成原理分类,电阻应变片、热敏电阻、压电晶片属物性型传感器。 4.按构成原理分类,电容传感器、自感型电感式传感器属结构型传感器。 5.为提高和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差动技术、平均技术以及 补偿与修正技术。 6.传感器的定度曲线(或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称为传感器的线性 度。 7.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8.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9.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输 出。 10.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1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灵敏 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12.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13.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得到 最大灵敏度输出。 1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15.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6.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料零 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17.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中,若采用交流桥路为变换电路,常出现零点残余电压现象, 该现象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灵敏阈值增大,非线性误差增大。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机器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方法

机器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方法 一、设备搬迁费用的含义 设备搬迁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设备搬迁费用是指在设备搬迁过程中为耗费的人化劳动和物化劳动所支付的所有价款。但是,在实际设备搬迁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的人化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外,还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损失(如在设备搬迁过程中,原设备基础的尚存价值灭失,这一灭失的价值即形成了设备搬迁所产生的损失)。因此,广义的设备搬迁费用包括搬迁过程中为耗费的人化劳动和物化劳动所支付的所有价款,以及搬迁过程中造成的所有损失。本文所称设备搬迁费用系指广义的设备搬迁费用。 二、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方法 设备搬迁费用的大小主要受搬迁期限、搬迁距离及设备类别和性质的影响,而设备搬迁行为往往千差万别、一般不具备可比案例,因此,对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不宜采用市场比较法进行。另外,设备搬迁费用作为一成本项目,而非资产项目,其获利性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对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不能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 对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往往采用成本逼近法(亦称成本累加法、成本加和法)进行,即对设备搬迁过程中耗费的人化劳动和物化劳动价款与搬迁过程中各项损失相加后,得到设备搬迁费用。 三、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步骤 对设备搬迁费用的评估,具体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将设备搬迁全过程进行工序分解;然后,据实际情况计算各工序对应的人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以及损失项目;最后,经充分市场调查、据市场行情确定各工序对应的人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款以及损失项目的尚存价,累加后即得出该项设备的搬迁费用。 四、设备搬迁费用的构成项目及具体评估方法 在设备搬迁过程中,其设备搬迁费用具体包括拆卸费、包装费(固定费)、运输装卸费、安装调试费、损耗费、保险费、不可预见费、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等,其中损耗费含拆卸损耗费、设备基础损耗费和其他损耗费。设备搬迁费用各构成项目具体评估方法分述如下: 1、拆卸费:对部分大型设备,因其体积过大或重量过大造成搬迁困难,应先行对其进行拆卸分解,所发生的费用即为拆卸费。受设备结构、精密度及性质的影响,拆卸时应采取 2、包装费(固定费):对部分大型设备进行分模块拆卸后,受其精密程度和特性的影响,应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对其进行良好保护,因此应进行清洗上油后用木箱进行包装固定,这样一来,对各模块进行包装的成本(主要包括木箱成本、人工费用)即为包装费用。包装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DOC)

全国2001年10月自学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 课程代码:0220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C ) A.压力B.力矩C.温度D.厚度 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重复性B.线性度C.灵敏度D.固有频率 3.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固体图象式传感器属于(A ) A.光电式传感器B.电容式传感器 C.压电式传感器D.磁电式传感器 4.测量范围大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 D ) A.变极板面积型B.变极距型 C.变介质型D.容栅型 5.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C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 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 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 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6.影响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低频响应能力的是( D ) A.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方式B.电缆的长度 C.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D.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7.固体半导体摄像元件CCD是一种( C ) A.PN结光电二极管电路B.PNP型晶体管集成电路 C.MOS型晶体管开关集成电路D.NPN型晶体管集成电路 8.将电阻R和电容C串联后再并联到继电器或电源开关两端所构成的RC吸收电路,其作用是 (D )A.抑制共模噪声B.抑制差模噪声 C.克服串扰D.消除电火花干扰 9.在采用限定最大偏差法进行数字滤波时,若限定偏差△Y≤0.01,本次采样值为0.315,上次采样值为0.301,则本次采样值Y n应选为( A ) A.0.301 B.0.303 C.0.308 D.0.315 10.若模/数转换器输出二进制数的位数为10,最大输入信号为2.5V,则该转换器能分辨出的最小输入电压信号为( D ) A.1.22mV B.2.44mV C.3.66mV D.4.88mV 11.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必为(A ) A.周期偶函数B.非周期偶函数 C.周期奇函数D.非周期奇函数 12.已知函数x(t)的傅里叶变换为X(f),则函数y(t)=2x(3t)的傅里叶变换为(D ) A.2X(f 3) B.2 3 X(f 3 ) C.2 3 X(f) D.2X(f)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不写解答过程,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每小题 的空格内。错填或不填均无分。 13.对传感器进行动态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14.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的能力。 15.传感检测系统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方向发展。 16.已知某传感器的灵敏度为K0,且灵敏度变化量为△K0,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误差计算公式为r s= 。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传感与检测技术考试题

科目:《传感与检测技术》试题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答案一律答在后面得答题纸上,答在其它地方无效,可携带计算器。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得分阅卷教师 1、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A.压力 B.力矩 C.温度 D.厚度 2、()不可以改变电感式传感器的电容。 A、改变极板间距离 B、改变极板间电压 C、改变极板面积 D、改变介电常数 3、半导体应变片具有( )等优点。 A.灵敏度高 B.温度稳定性好 C.可靠性高 D.接口电路复杂 4、在下列元件中不属于光电元件的是()。 A、光纤 B、光敏电阻 C、光电池 D、光敏晶体管 5、( )传感器可用于医疗上-50℃~150℃之间的温度测量。 A.金属辐射式 B.热电偶 C.半导体三极管 D.比色计 6、在信号远距离传输中,常采用调制方法,当高频振荡的频率受缓慢变化信号控制时,称为()。 A、调频 B、调相 C、调幅 D、鉴相 7、改变电感传感器的引线电缆后,()。 A.不必对整个仪器重新标定 B. 必须对整个仪器重新调零 C. 必须对整个仪器重新标定 D. 不必对整个仪器重新调零 8、若模/数转换器输出二进制数的位数为10,最大输入信号为2.5V,则该转换器能分辨出的最小输入电压信号为()。 A.1.22mV B.2.44mV C.3.66mV D.4.88mV 9、在光的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引起物体电阻率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 )。 A.磁电效应 B.声光效应 C.光生伏特效应 D.光电导效应 10、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将温度转换为电势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是 传感器,而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是 (金属材料)或 (半导体材料)。 2、热敏电阻可分为 和 型两大类。 3、电感式传感器也称为 传感器,它是利用 原理将被测的物理量转换成线圈 和 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 4、霍尔效应是导体中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 作用产生 的结果。 5、噪声一般可分为 和 两大类。 6、用于制作压电传感器的常用压电材料是 和 。 7、光纤是由折射率较大 和折射率较小 组成,按照的传播模式分类,光纤可以分为 光纤和 光纤。 8、传感检测系统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 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测量的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的差值即为测量误差。( ) 2、接触式测温是基于热平衡原理进行的,非接触式测温是基于热辐射原理进行的( ) 3、电涡流的产生必然消耗一部分磁场能量。( ) 4、在光线作用下,电子从物体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也称光电发射效应。( ) 5、在光线作用下,物体电导性能发生变化或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 ) 得分 阅卷教师 得分 阅卷教师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测试与传感器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测试与传感器技术试题(1)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打A“√”,错误的打B“×”。每小 题2分,共10分) 1.X-Y记录仪可记录任何频率的信号。( B ) 2.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的工具是傅立叶级数。( A ) 3.阻抗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高输出阻抗变为低阻抗输出。( A ) 4.瞬态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A ) 5.系统的不失真测试条件要求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均保持恒定。( B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信号x(t)=sin(2t+1)+cos(t/3)是( A ) A.周期信号 B.非周期信号 C.瞬态信号 D.随机信号 *2.用共振法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在有阻尼条件下,( )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一致。 A.加速度共振 B.速度共振 C.位移共振 D.自由振动 3.压电式加速度计与测振仪之间可以串接的是( A ) A.电荷放大器 B.A/D转换器 C.相敏检波器 D.滤波器 4.温度误差的线路补偿法是利用电桥( C )实现的。 A.相邻桥臂同变输入电压相加 B.相邻桥臂差变输入电压相减 C.相对桥臂同变输入电压相加 D.相对桥臂差变输入电压相加 5.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中线圈之间的互感M( B ) A.始终保持不变 B.随被测位移的变化而变化 C.不随被测位移的变化而变化 D.随线圈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若位移信号x(t)=Acos(ωt+ψ),则其速度信号的振幅为___AW_____,加速度信号的振幅为 ______AW2__。 2.利用数字频率计测量振动频率时,一般对低频信号测________,高频信号测________。 3.信号的频谱函数可表示为__幅值______频谱和___相位_____频谱。 4.用共振法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由于测量的振动参数不同,存在着________共振频率, ________共振频率,________共振频率。 5.高频情况下,多采用___压电式____测力传感器来测量激振力,而且在实验前需对测力系统 进行____标定____。 6.当压电式加速度计固定在试件上而承受振动时,质量块产生一可变力作用在压电晶片上, 由于___压电_____效应,在压电晶片两表面上就有___电荷_____产生。 7.阻抗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___力_____传感器,一部分是_加速度_______传感器。它 是用来测量驱动点__阻抗______的。 8.阻容式积分电路中,输出电压从_电容C_______两端取出,RC称为__积分______时间常数, RC值越大,积分结果越__准确______,但输出信号___越小_____。 9.光线示波器的关键部件是________,通过它,可将按一定规律变化的________信号,转换 成按同样规律变化的________摆动信号,从而记录测量结果。 10.热电偶的热电势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11.测试装置所能检测到的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量称为_分辨率_______。 12.具有质量为M,刚度为K的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为________。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机器设备评估方法及风险浅析(一)

机器设备评估方法及风险浅析(一) 在自然科学中,机器设备是特指人们利用机械原理制造的装置。而在资产评估中所指的机器设备与自然科学中的定义是不同的,评估中所指的机器设备是广义的概念,除了机器设备,还包括人们根据声、光、电技术制造的电子设备、电器设备、仪器仪表等,包括单台设备及设备的组合。 在当前的资产评估中,机器设备是除房地产外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形资产,特别在对工业企业的资产评估中,机器设备种类繁多,数以百计,构成各异。评估时通常需要逐台进行核查评定,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数据、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依次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有效的评估结论。 机器设备在不同的单位,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继续使用、长期闲置)或不同的评估目的(续用、抵押、转让变卖、清算拍卖),所用的评估方法,选用哪些数据、参数都会有所不同,因而评估结果也会有不小差别。评估时从资产评估的效率和相对合理角度看,按各种评估方法的特点,明确其最适宜发挥作用的范围选用好评估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和效率,免除评估方法选用不当形成的风险。 和其它资产的评估一样,机器设备评估方法主要为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三种。下面我们对其原理、适用范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简单分析。 一、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根据目前公开市场上与被评估对象相似的或可比的参照物的价格来确定被评估对象的价格。如果参照物与被评估对象是不完全相同,则需要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对价值的影响作出调整。影响机器设备市场价值的主要是比较因素。比较因素是一个指标体系,它要能够全面反映影响价值的因素。不全面的或仅使用个别指标所作出的价值评估是不准确的。一般来说,设备的比较因素可分为四大类,即个别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 市场比较法评估机器设备,要求有一个有效、公平的市场。有效是指市场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评估参照物在市场上的交易是活跃的。而公平是指市场应该具备公平交易的所有条件,买卖双方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在谨慎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并且假定这价格不受不适当刺激的影响。 市场比较法适用于市场发育较完善的地区,当存在有同类设备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或有较多的交易实例,是获取资产价值较为简捷的方法。但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在逐步健全的进程中,二手设备市场交易品种单调、频率不高,交易信息不透明,可采用案例贫乏,这限制了市场比较法在现实资产评估中的广泛运用。 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时,应注意评估的是机器设备的成交价,而不是一台持续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完全重置成本,得出成交价后应加计运输费、安装调试费、设备基础费,安装调试时间较长的还应加计管理费用、资金成本等。一般用现金结算时,成交价会低,设备中哪一方运输也会影响价格。运用市场法评估不存在成新率、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问题。 二、收益法 机器设备的价值评估也可以使用收益法,即对机器设备未来产生的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作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基本公式如下: P=/ 式中:P——评估值 ——在第i年的净收益 ——第i年的折现率 或: P=/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1.

2.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 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3.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 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输出。 4.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 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5.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 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灵敏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6.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 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7.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 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8.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 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9.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 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0.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 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料零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11.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中,若采用交流桥路为 变换电路,常出现零点残余电压现象,该现象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灵敏阈值增大,非线性误差增大。 12.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位移量 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系数的变化,两个次级线圈要求反向串接。 13.电容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包括:交流电桥、变 压器电桥、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14.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可逆型传感器,即可将 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也可反之实现逆向变换。 15.压电传感器中压电晶片的等效电路,可以看 作是一个电荷源与一个电容器的并联。 16.压电传感器测量电路常接电压或电荷放大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 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9.国民收入是()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都是 和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I+G=S+T B.I=S+T C.I=S D.I+G=S 16.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8.当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量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机器设备评估常用方法及参数.doc

机器设备实体性贬值率参考表 注:上表参考美国评估师协会使用的《实体性贬值率表》,并进行了部分修改

第二节、机器设备重置成本估算方法与参数 一、设备运杂费估算方法与参数 (一)国产设备的运杂费 设备运杂费的计算公式为: 运杂费=国产设备原价×国产设备运杂费率(3-2-1)《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1995年版)中规定的设备运杂费率见表3-2-1 表3-2-1 机械行业国产设备运杂费率表 《纺织工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规定》(1993年版)中规定的设备运杂费率取值见表3-2-2。 《冶金工业建设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办法》(1994年版)中规定的设备运杂费率取值见表3-2-3。 表3-2-3 冶金行业国产设备运杂费率表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7年版)中规定该行业设备运杂费率取值见表3-2-4、表3-2-5。

表3-2-5 其他设备运杂费率表 (二)进口设备的国内运杂费 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的计算公式为: 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进口设备原价×进口设备运杂费率 (3-2-2) 《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1995年版)中规定的设备运杂费率见表3-2-6、表3-2-7。 表3-2-6 机械行业进口设备海运方式国内运杂费率表 二、 设备安装费估算方法与参数 (一)国产设备的安装费 国产设备的安装费计算公式为: 安装费=设备原价×设备安装费率 (3-2-3) 式中,设备安装费率按所在行业概算指标中规定的费率计算。 《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1995年版)中规定的国产设备安装费率见表3-2-8。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复习总结 一、概念题 1.测试过程中,若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称这种测试称为 静态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或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动态测试。 2.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易于变换、传输和处理的一种器件或装置。 3.按构成原理分类,电阻应变片、热敏电阻、压电晶片属物性型传感器。 4.按构成原理分类,电容传感器、自感型电感式传感器属结构型传感器。 5.为提高和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差动技术、平均技术 以及补偿与修正技术。 6.传感器的定度曲线(或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称为传感器的线 性度。 7.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8.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9.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 输出。 10.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1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 灵敏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12.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13.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 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1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15.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6.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 料零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