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绘本走进数学课堂

让绘本走进数学课堂

让绘本走进数学课堂
让绘本走进数学课堂

学科支持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动脑思考问题,更不会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数学绘本以其趣味性、故事性等特点,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绘本与数学绘本

绘本是由图画和文字组成的叙述故事的图书,主要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两者相互点缀,互动关联,共同表达作者意愿。

而数学绘本是以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性的故事、色彩丰富的图画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出的美妙的数学知识世界,它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与具有吸引力的图文故事融为一体,使得数学知识趣味盎然,对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如《猜一猜,除一除》(除法)、《大家来切派》(角的概念)、《分数是分出来的》(分数的基本概念)、《比零小,还有数哟!》(负数的认识)等。在这些绘本中,都是将数学的有关知识融入绘本故事中,这就使得数学绘本趣味性十足,学生深受其内容吸引。

二、数学绘本的选择

优秀的绘本应该以儿童为主体,并

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儿童

的心理特点,还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

图文要相互点缀、有趣味性、有美感,能

够吸引儿童的目光并引导他们进入绘本

的世界,与此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意

义。而一本适合数学学习的数学绘本,

应该是具有正确的数学内容、具有有吸

引力的图文,还要能够恰当地呈现数学

概念,让儿童有探索数学信息的欲望,故

事情节要与数学概念相呼应,数学概念

应当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一)绘本应与教材体系相适应

选择数学绘本一定要符合小学数学

教学的特殊环境,数学绘本要与教材体

系相匹配,教师应认真选取适合教学内

容的数学绘本,应避免在选择绘本时的

盲目随意性,要符合教学内容,恰当的数

学绘本才能呈现出一堂好的数学课。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选择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

知识水平、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点,同时

还要特别考虑绘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

经验的关系。优秀的绘本就是学生能够

理解,又能够自主探索逐渐发现更多有

趣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可以自觉地接触

数学,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数学,然后轻松

地进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三)图文对学生有吸引力

数学绘本应当具有数学的美感,具

有欣赏性,在语言、内涵、绘图、设计上均

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让学生阅读数学绘

本时能被其中的图文吸引。同时数学绘

本的图文信息与数学元素应当融合得恰

到好处,能非常好地传递数学相关的信

息与线索。有吸引力的绘本才能让学生

对其产生兴趣,才能愿意学数学。

三、数学绘本引入数学课堂的优势

分析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

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

过渡。这一阶段保持好学生的想象力和

好奇心,既有益于学生养成观察事物并

学会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也有益于培养

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小学阶

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在数学学

习中引入绘本,可以助力幼小衔接、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及品

格发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等。

(一)利于幼小衔接工作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是学生

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一阶

段,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

段的数学学习,绘本在低学段的数学教

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绘本能够助

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利用好数

学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

让绘本走进数学课堂

◇李萍

-

-137

在学生心里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从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例如《数是怎么来的?》这本书是让学生认识数字的相关概念。书中第七页的儿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通过有节奏的儿歌,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他们是什么时候对数有概念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会数一、二、三的。紧接着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得到数字的地方。这一系列的数学思考都是在儿歌之后,学生们感兴趣的情境下产生的。再加上后面的抢椅子游戏,让学生们有了“配对”的概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前运算阶段,以这种儿歌和做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毫无压力地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每次在数学课堂上都是在亲近和体会数学,而不是一味的满脑子只是加减乘除这样机械的数学概念。可以看出,数学绘本能成功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绘本通常是以趣味性、故事性的形式呈现,再加上色彩丰富的图画以及充满童趣的情境,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数学绘本为学生提供的生活经验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处的周边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很多有用及有趣的数学知识,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的完整学习经验。当学生愿意打开心扉去接触数学、去感受数学时,数学也就不再遥远,也就不再生硬。像这样,数学绘本“以柔克刚”,成功地激起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葛小大的一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个数学故事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有限数系的学习。像有限数这样的概念,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其含义,通过数学绘本,以故事的形式为课堂教学做铺垫,淡化了数学的难度。让学生们通过图画文字思考并且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轻松地学习到有限数系的循环、有限数的特点这些知识。也正是这样趣味性、故事性的数学绘本,才让有趣好玩的数学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数学这一门学科。

(三)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感

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需要做

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

实生活中的原型,从周遭熟悉的生活场

景中接触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慢慢地体

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这样

认为,数学的教学离不开生活,应该是来

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而数学绘

本就是将生活性的故事情节与数学内容

相联系的,它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

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数学绘本教学能

够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

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通过绘本教学,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更好

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分数是分出来的》,这本书是

教学生分数的基本概念。在书的第六

页,我们可以看到半杯水、窗帘遮住的一

半和分成两个一半的巧克力棒,鉴于此,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了

什么的一半?学生们可能会回答橙子的

一半、梨子的一半、甜瓜的一半。老师请

同学们一一地说出来。第十一页,让学

生们找找看: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分

成两个一半?在家里面又有哪些东西可

以分成两个一半呢?如果有好朋友来家

里玩,我们可以把什么吃的分成两个一

半,给好朋友一半呢?虽然这是一本教

分数的书。但是呢,我们可以发现,没有

一丝分数这个符号的痕迹,像1/4、1/5、1/

7这样的分数是没有的。因为数学上的

符号是抽象的,这个绘本正是把这些符

号转化成了具体的事物,学生在接触绘

本过程中,就会不受符号的干扰,而是直

接了解数学绘本上所要传达的数学知

识。此绘本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分

数”这两个字,而是让学生从一个个与生

活有关的问题出发,从实际的物体上了

解分数的意义后,再告诉学生们这节课

我们学习的概念是——分数。这也正体

现了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教学过

程中又暗示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

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学绘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

利用绘本增添学生的课前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完成预习,这样既可以助推学

生自主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能力。其次,可以利用绘本创设问题情

境——导入新知,导入环节利用绘本能

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好奇

心和想象力。再次,可以利用绘本贯穿

课堂教学,介绍数学知识——讲授新知,

教学过程中利用具有生活性的绘本故事

能够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最后,可以利用绘本来扩

展课堂内容,延伸数学的度——提升知

识,把课上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延伸,可

以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软糖666——代数趣谈》(代

数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绘本的图文及

其对应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预习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

自助探究的同时产生多重思考。教师借

助绘本,通过开始的猜心术的游戏,向学

生提出问题,学生觉得神奇的同时又迫

切想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恰到好处地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中,

教师始终利用此绘本中的游戏及生活性

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未知数,进而了解代

数。最后,引导学生延伸运用代数知识。

从中可以看出,绘本在数学课堂教学应

用中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形成多元化

数学课堂,还能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建

立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数学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

的教学辅助手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比

文字性的语言更加具有情境性,更具有

直观性。数学绘本对于教学的价值是显

而易见的,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数学绘本的优势和小学生的认知

特点结合起来,将其应用到数学课堂教

学中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

地利用数学绘本,为课堂教学创设有趣

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顺

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扩展课堂内容并

升华课堂,为学生知识的迁移理解搭建

一个“平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

辽宁】

--138

数学童话故事

篇一:适合一年级的数学童话故事小学生数学故事:十二生肖里有七个出场 在图1中,十二生肖里有七个出场,每种生肖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生肖代表不同数字,组成如图所示纵横交错的若干等式。这是些什么样的等式呢? 从横看第一行的等式马猴-鸡=牛,得到马=l。 再从竖看最左边的算式,得到猴=0。 从竖看中间一道等式鸡=兔×兔,知道“鸡”是平方数,因而是4或9。 因为牛≠马,所以只能是鸡=4,兔=2。进而得到牛=6,羊=3,狗=9。 横看的三个等式,分别是 10-4=6, l+2=3, 11-2=9; 竖看的三个等式,分别是 10+l=11, 4÷2=2, 6+3=9。 1 小学生数学故事:渔夫和草帽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 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英里。渔夫相对于河水的划行速度为每小时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总共花了2小时划完这10英里。于是,他在下午4时找回了他那顶落水的草帽。这种情况同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速度和距离的情况相类似。地球虽然旋转着穿越太空,但是这种运动对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同样的效应,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速度和距离的问题,地球的这种运动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23篇二:让童话故事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龙源期刊网 .cn 让童话故事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杨永强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中针对低年级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及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的年龄

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实验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很多老师觉得数学趆来趆难上了,是呀,学生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有人说使用多媒体,不可否认,多媒体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方便和实效。但是我认为:在新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也未必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如果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对很多内容有一种过眼云烟的感觉,没有那种踏踏实实的体验。其实,有一些数学课,只要我们的课堂思路清晰,设计新颖,不浮不躁,把“数学实验教学”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学具,让动手实验与思维联系起来,那么既能够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又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更好协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效果也能达到甚至胜过“多媒体演示”。 一、用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数学实验正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直观地探索抽象的数学问题,化枯燥为有趣,这个个过程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行程问题”学习时较多学生感觉理解难,如果教师把一些“玩具”带进课堂,以提升学习过程,采用仿真和模拟的方法,再现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使学生身在其中,理解题意。例如行程问题中可带上实验室的“平板小车”,用线拉动实行演示,体积问题可带自制的长方体盒子和量筒(或烧杯)等用水灌装。这样边玩边学习,即使是教材的难点,学生也会从直观形象中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真实性。 二、用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算理 就以五年级“分数乘分数”的内容为例吧,理解与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探究时间及必备的学具(如长方形纸),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操作、探究要求,如,先折出一张的四分之三,并涂上阴影部分;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涂上其它颜色;然后回到第一张纸,即展开整张纸;再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则巧妙地转向“幕后”,把学生推至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间教师仅作适时、适度、恰当的点拨与引导,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各算式,并结合自己折纸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借助直观的图形,调动已

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洪县城头实验学校许利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出动画情节“小鸭游泳嬉戏”,将它播放到学生机上来引入新课:景色美丽的湖面上,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进行游泳接力比赛。此时,学生像在自己的王国中观看小电影一样,动画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 这时,我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画面上游过多少只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吗?”这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不仅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而且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方法。“学贵有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动画,观看着影片,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的动力被激发出来。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探索空间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才会显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当前的网络环境虽然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而言,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很难使学生真正能够自主探索并学有所获。 于是,我根据学习内容,建立一些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内容纳人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等能力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通过“地球绕太阳转动”这一动画的引入,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后,我就带领学生进入有关“年、月、日” 知识的模拟网站。网站的主页由欣赏、观察、探索、知识、留言5部分组成,学生根据需要和个人情

听数学绘本课心得体会

听洪老师数学绘本课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的报告会,会上洪老师讲了一年级数学绘本课和六年级的数学思维课两节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关于数学绘本的课,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对数学绘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绘本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也让数学概念或问题发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绘本与数学课堂的结合,提供低年级学生倾听、讨论、写作的机会,培养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扩大低年级学生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课上洪老师针对一年级数学绘本给学生讲了一节《拯救太阳先生》,洪老师在课的开头讲了一个太阳先生被怪兽抓走并将它困在山 洞的故事,请来了一群小动物和学生们一起去拯救太阳,并告诉学生要完成6个任务才能就出太阳先生。洪老师抓住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生动的故事来向孩子呈现数学知识,当数学知识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线索和背景呈现出来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会慢慢喜欢上数学。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对于玩充满了兴趣。洪老师根据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的中的主角,来玩玩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去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辨析,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也让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绘本内容中一步一

步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 现就将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这几年的教学历程,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学习,听了洪老师的课,洪老师的教学态度和心态,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洪老师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给我们阐述深奥的,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

数学课堂常用语

数学课堂精彩常用语 “数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这个角色的常用语有哪些呢?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收集来的资料,特将一些教学常用语整理成菜单形式介绍给大家,希望给象我这样的新上岗教师一点借鉴。菜单一:启发性常用语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其常用语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从这道题(统计图、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出门旅游、卖东西等要考虑哪些问题?”——“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根据数的整除关系、约数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你能想出几种”?/“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想来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以上这些启发性的用语,较具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菜单二:赏识性常用语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每次在学生回答题后,反应平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听课教师和学生不太明白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满意,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

数学课堂让“精问”而走向高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3432775.html, 数学课堂让“精问”而走向高效 作者:谷亚肖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设计课堂教学时,重点设计课堂提问,从精研教材、精当预设、精确表达、精巧呈现四个方面,让数学课堂问题更加精准,从而使数学课堂走向高效,绽放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精准;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4-0024-03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来说,提问引导其积极思考、激发好奇心的有效方法。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的一种有效策略,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精准的提问,能够使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合理,同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精研教材,精当预设,精确表达,精巧呈现,让课堂因“精问”而走向高效。 一、精研——问题的高效要以高效的备课为基础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严谨、科学、有序的备课,是教师准确提问、有效实施教学的强力保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首先备教材要深入,可通过精研课标、集体备课、精品借鉴等途径达到对教材的“通”和“透”,进而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节课的核心或关键问题。其次是备学生要“实”,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学习能力、身心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因为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服务。 例如: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在备课时,笔者首先了解知识点的纵向结构,同分母加减法计算学生在三年级已有初步接触,已会计算得数。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讨,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3/8+1/8的答案是多少,你得出这一答案的理由是什么?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例谈资料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例谈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例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 关键词: 【案例】 在教学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刚出示了例1:“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一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 生1:老师,是。 生2:不,应该是。 生3:我觉得应该是…… 课堂气氛瞬即热烈起来了。 我本想让学生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迁移思考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但学生猜想的答案让我意识到,如果在这时我打断学生的争辩再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于是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猜想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到这个答案呢?”

生4:因为接近3,所以≈3,但因为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根据小数的性质,≈ 。 生5:因为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我认为应该看小数部份的第三位,千分位上是3,不满5,要舍去,所以≈。 生6:因为接近3,但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十分位和百分位上的数都满5了,要向前一位进1,所以≈。 听完发言后,我再让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猜想过程,结合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去认真地思考、讨论,哪一个猜想的方法是正确的。同学提出了不少的疑问: 生7:要保留两位小数,为什么要把它们先看成整数呢? 生8:运用四舍五入方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时候,要看省略尾数左起的第一位。那么求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应该看哪一位呢?…… 在同学的质疑和思辩中,学生们逐渐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清晰起来了,其实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相似,要看省略尾数左起的第一位,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 【反思】

浅谈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

浅谈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 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上,也就是要使数学学习生活化,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引入生活实际数学联系生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学情境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选组教材,极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提炼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法”的内容时我改变了原来教法,让学生做老板,通过对收入、支出以及赢余体验,加强对有理数加减法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接着让学生针对情境互相编题,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再者,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组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生活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新课程则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知识与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更多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的'选编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调配类”问题时,先让学生观看一工厂需调运货物的的录像。问学生:“如果你是厂长的话,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说:“我想了解车辆的吨位、价格和运输的里程?”老师接着出示价格表:“你有哪些方案?根据你设计的方案,算一算共需要多少元?”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有的方案可以减少开支,从而得到最佳的方案,这节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观看录像→出示价格→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有条理的教学程序中,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将所学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这也是我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让数学更好玩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让数学更好玩 静下心来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过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发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现数学的文化元素和内在价值.回忆自己教的内容: 如在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时,可以介绍笛卡尔,他在生病时还一直思考如何把点和数结合在一起,而墙角的蜘蛛和蜘蛛网让他得到了启示,把蜘蛛看成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据确定下来,,他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设计旅游方案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完成这项活动,在整理自己旅游方案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运用了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实际却紧密相连的内容,如学生学习如何用电脑制作图片,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在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后,出示韩信点兵故事,让学生猜测解答并让学生课后查一些有关中国剩余定理的资料,下节课汇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仅好学,还好玩。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再讲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金子塔的高度这样有趣的小故事。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数学绘本让课堂更精彩

数学绘本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9-12-09T09:26:35.78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期作者:姚琴琴[导读] 多数儿童在接触数学这门课程之时都会觉得有困难,数学绘本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姚琴琴摘要:多数儿童在接触数学这门课程之时都会觉得有困难,数学绘本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绘本中各种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加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探索新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关键词:数学绘本;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在一开始就进入较为系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已这无疑是毫无吸引力,这样的情况一旦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大多数小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只将书本中的知识点机械地介绍给学生,这就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底下。在数学绘本的帮助下,老师也就能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趣味性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一、绘本教学的优势 对小学生来说,枯燥无味的数学不能吸引他们更多的注意力。但是数学又是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无法顺利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学习信心受到打击。绘本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下更高效地学习,在无形中了解更多的数学哲理。因此,绘本数学教学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1.指向性。数学绘本最大的特征是指向性非常强。根据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数学绘本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工具。这一时期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图画。所以,数学绘本直接指向小学生。数学绘本的针对性非常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 2.趣味性。数学绘本的趣味性决定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受欢迎。数学绘本中有引人入胜的图画,有吸引人的故事,比传统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更加强调启发性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知识性。数学绘本不是简单的几幅画,而是利用有效的图画对学生进行知识熏陶,让他们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拥有更强的数学能力。数学绘本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观看图画的同时也学习到数学道理。数学绘本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二、数学绘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绘本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如上文所说,它也是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的,不同的绘本面向的是不同的学生,总体来说,在数学绘本运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即生动形象、情节连贯、寓理于事,这样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数学绘本教学,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浓郁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快更全面地掌握学习数学的能力。 1.绘本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这样事情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绘本就以这一目的为出发点,用学生们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在主动的过程中掌握适合他们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这样就在极大程度上取消了数学的陌生感以及神秘感,让数学真正成为“身边的科学”。 2. 绘本教学,培养能力 数学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滋养的,我们学习数学,最终还是要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不是让它成为一门神秘的、高不可及的学科,孤单的站在知识殿堂的高处,让学生望而生畏。数学绘本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 比如:《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本绘本。它就是一个简单的帮助的故事,公主在王子的请求下救他于困境之中。虽然在去之前公主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她还是遇见很多问题。最终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运用有规律的排序解决了一道道的难题,闯过了一道道的难关,最终救出王子……解决所以难题,对问题进行改编或拓展。 这本绘本将规律排序的数学经验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呈出现来,引导儿童发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隐藏着排序规律,让儿童主动发现规律。后续加上改编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探究规律,将规律融会贯通。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 绘本教学,增强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关于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需要教师深思熟虑之后明确确定这方面的目标。所以在确定好目标之后,将计划实施在学生身上就更加重要了。这即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的道德观念不断完善。具体来说,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比较愉悦的学习感受,内在的学习潜能也就能被成功激发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挑选有教育意义的数学绘本,有计划地指导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比如:《宇宙小子》这本绘本。这是一个典型的将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小故事结合在一起的数学绘本.借由故事中的主角----吉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然后结合绘本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就这个绘本具体来说,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这样的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启发。一是主人公在遇见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不肯轻易放弃,最后解决问题。其次是主人公和朋友们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最后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了这一系列目标之后,就能让孩子们懂得坚持和感恩。数学绘本在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爱上课堂。 数学绘本自身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这样以来就能将学生带到这样的一个情景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阶段学生的生长特点和注意力发展规律的特点。绘本中既包含了大量丰富的专业数学知识,又有很多丰富的相关课外知识,能够提高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泗县丁湖镇索滩小学于健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了解,清晰地把握课堂的进程,即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了如指掌,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形成数学观念,具有数学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了解,清晰地把握课堂的进程,即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都了如指掌,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读懂教材,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从而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1.“吃透”教材。 课前教师要认真地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读懂教材“画外之音”。

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达到高效。 2.用活教材。 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教学中,要创新知识呈现形式,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事例着眼,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化。 同时,还要留心教材中的细节,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使之能够起到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比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注意到,教材中用学生熟知的温度计来认识负数,实际上,把温度计平放不就是一条数轴吗这就为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北师大版的教材中习题少,“留白”多,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3.活用教材。 俗话说得好:“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用童话故事展现我的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用童话故事展 现我的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最为基本的来源。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很差,再加上小学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枯燥,题型也很单调,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就应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因为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演绎成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像听童话故事一样,不但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教师方可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的高效。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

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用童话故事化解教学重难点 因为童话故事具有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便于理解等特点,所以将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到童话故事中,让学生在听童话故事的同时,细细品味其中的寓意,这样等故事讲完,教学的重难点也差不多已经被化解。 例如: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概念,很多学生很难理解。笔者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解:白雪公主有7个苹果,她把其中的3个苹果分别平均分成了3份、6份和9份,让七个小矮人分别取其中2份、4份、6份。话音刚落,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疑问:“白雪公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演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但是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数学还是一种文化,数学学习是一种文化教育现象.近年来,数学文化引起了相关教育学者的普遍重视,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数学文化的潜在作用,他们不再像往常一样,单纯注重数学解题技巧、数学学习方法、数学计算能力的普遍提高,而是更加注重数学的内在文化价值.本文基于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中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文化交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旨在汲取数学文化精华,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堂教育;作用;策略 一、引言 从广义上看来,所谓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科目与社会、文化的辩证发展关系,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对数学文化的制约作用等;从狭义上看来,数学文化就是指数学科目本身的发展特点、学习思维、公式、方法、观点、概念以及它们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古往今来,数学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现象,已经被广大教育者以及学生所认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

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数学题目研读、数学方法寻找以及数学能力提高上,很少提及数学文化,便导致了数学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只能作为粉饰数学课堂的一种表面现象而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教师只是将数学文化理解为一种学习、掌握、计算、教授以及探索的机械性学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只有真正地感悟数学思想、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认真体会数学思想,才能发挥数学文化的潜在力量,将数学文化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更好地体现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 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将数学解题思想与深入探究能力具体结合起来,通过理性思维方式,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与逻辑性,从而让数学科目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揭示数学题目的基本规律与内涵,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数学能力 以往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学题目的计算、讲解、反思以及探究方面,而很少关注数学科目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比如,数学题目的思?S探究方向,学生的解题切入点以

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地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与幼儿地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地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地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地数学化为有趣地、生动地、易于理解地事物?绘本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有趣地童话情景,将抽象地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熟悉地生活情境中,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于他们地生活情境中,最终获得感性地、具体地数学经验。在活动中如何有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绘本地有效价值?让数学活动更精彩! 一、熟读绘本情节,挖掘数学资源。 1、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的删减绘本画面。 数学绘本中蕴涵了丰富地教学资源,首先我们要用心挖掘,深入探究,根据教学目标及各年龄段幼儿地身心发展特点,对绘本作相应地筛选或拓展,并进行设计活动,这样才能使绘本充分发挥其多元化地教育价值。在对绘本进行分析、研讨,挑选合适地教学内容时,通过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地线索,挖掘其数学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活动。如小班绘本《吃了魔法药地哈哈阿姨》,这本书地数学点就是用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图形进行创意拼图,共有三十几页,由于小班孩子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短短地15---20

分钟时间内,想每页都讲全,不可能,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我们对绘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设定地教学目标、重难点来删减相应地画面,最后保留故事地开头,中间“圆地老鼠”、“方地狗”及“三角形帆船”和故事地结尾6页左右,整个教学画面人物简介、主题鲜明,既突出主要数学元素画面,又保证了绘本故事地完整性。 2.同一绘本,可适合不同年龄段教学。 在教学中,每一种教学内容对各年龄段幼儿有不同地要求,如物体地分类,要求小班孩子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中班孩子可以不受其他物体特征地干扰正确地按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初步尝试物体地二次分类,大班孩子能进行物体地二次分类并迁移经验,运用于生活。因此在设计数学绘本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各年龄段地教学要求,合理地选择绘本中地数学知识来制定不同年龄段地教学目标。如绘本《大熊地储藏室》,既可以在中班教学也可在大班教学,如在中班教学重点可设计为能根据物体地三种特征进行的分类,初步学习物体地二次分类。在大班教学重点可设计为初步尝试按种类进行第一次分类,小组合作探索第二次分类,能与同伴共同概括、分类,并把分类地方法和作用迁移在生活中。所以我觉得每一本绘本,都蕴含着不同年龄段地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如何去把握绘本中地数学点,把它放大、放宽,并能积极探讨、研究,大胆尝试,让同一绘本在不同年龄段地数学教学中有不一样地教学效果。 二、品味绘本的精髓,有效组织幼儿进行教学。

巧妙设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巧妙"设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设疑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问题的设计着手,精心"设疑" 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把握设疑时机,发挥设疑功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时机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把握设疑的时机是发挥设疑功效的关键。课堂上我尝试在这样几个地方设疑: 1、在新课的导入处设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导入时进行巧妙的设疑,能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学习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圆的认识"时,导入设疑: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总是圆的?车轴又装在什么位置上?让学生看出、分组讨论。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被巧妙的设问所深深地吸引,纷纷开动脑筋,结合课本上的所讲的内容进行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这节课学生学的特别开心。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知识掌握的也特别好。 2、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处设疑 知识的重点是教学的核心,是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此处设疑能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使落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比较分数大小"时,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再学习同分子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接着设疑:那么,要是分子分母都不同,这样的分数怎样比较呢?如:比较和哪个分数大呢?我先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在教学的重点处设疑,诱导学生由联想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欲望,使思维的大门绐终开着,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3、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处设疑 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点,突破难点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难点处设疑,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克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调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出示例题:430÷62,提问:计算时我们可以把除数62看作几十来试商?应商几?学生试算,你发现了什么?这时设疑:为什么不能商7,而要改商6?让学生对学习的难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除法试商的原理和操作结构,使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有效的突破。 4、在教学中易产生混淆处设疑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对有些知识易混淆从而产生知识的模糊认识,对形成知识系统构成障碍,把设疑的着力点放在此处,能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关联,为学生顺利地接受知识创造条件。 如:教"垂直"时,学生往往对"垂直"、"直角""90?"混淆不清,多数学生看作同一概念,于是我设问:"垂直"、"直角"、"90?"是同一概念吗?有区别吗?这样,唤起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注意,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辨清三者之间的异同,深化了概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巧用设疑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科学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功效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功效,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设疑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技法。 1、比较设疑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设疑方法,有处于培养学

将童话故事引入数学课堂

将童话故事引入数学课堂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东关民族小学杜倩 一、背景分析 “统计与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数学新课程标准》将“统计与可能性”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足以说明它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学思路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通过摸球游戏“猜想—验证”这一模式来进行,“猜想‘哪种颜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验证‘果然如此’”,让学生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我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时,采取了全新的教学设计,以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为导入,以“拯救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的活动为助手,在培养学生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精神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童话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童话故事走进了学生的数学世界,创设了学生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故事引入,切入正题 由一句话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比赛为导入,用“巫婆把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困在了冰冷黑暗的海底,他们现在需要你的

帮助,你愿不愿意奉献爱心拯救他们”“如果你一次只能救一个人,那么你救起的是白雪公主还是青蛙王子”的问题。 (反思: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 就越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持童话故事激趣引入, 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环节:模拟“拯救活动”,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1)出示四幅图 (2)分组进行爱心拯救活动 全班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分成四组,每两个竖排为一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一个组长助理,组长负责安排每位同学拯救用不透明的盒子做成的模拟的海底世界中的公主和王子(每人只有一次救援机会),并维持秩序;组长助理负责记录拯救出公主和王子的次数(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拯救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记录结果板书列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