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谈唐代的扬州让诗人魂牵梦绕:435首诗篇歌吟扬州

历史趣谈唐代的扬州让诗人魂牵梦绕:435首诗篇歌吟扬州

历史趣谈唐代的扬州让诗人魂牵梦绕:435首诗篇歌吟扬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代的扬州让诗人魂牵梦绕:435首诗篇歌吟扬

导语:唐代,是扬州历史上的第二个繁盛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在扬州流连忘返,并留下不少诗词佳作。唐代扬州繁荣景象“唐代,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唐代,是扬州历史上的第二个繁盛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在扬州流连忘返,并留下不少诗词佳作。

唐代扬州繁荣景象

“唐代,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时代,是一个最开放、最浪漫的时代!”昨天下午,讲座一开始,华干林称,“唐诗,则是记录这个浪漫时代最华美的文字,也是我国古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华干林认为,唐代的扬州,农业、手工业、商业、航运、文化(宗教)、工艺美术、文学艺术诸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唐代的扬州,之所以能够称为大唐重镇,首先是因为它的政治地位高。扬州虽然不是都城,但大唐中央对它特别重视。”他举例说,唐初设扬州大都督府,有些朝廷功臣、重臣死后赠为扬州大都督,可见扬州大都督府已成为一种荣誉。淮南节度使是中唐之后所置,治所在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的人,同样是朝廷重臣。

唐朝有“犯夜”的罪名,扬州没有“宵禁”。因此,因交通便捷,市场繁荣,开放的城市管理,让扬州不仅白天热闹,而且形成了夜市。这样繁华景象,令来自北方中原的人们惊奇不已,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旅游,他们在此留连往返,纵情放歌,用诗歌记录了扬州的繁荣景象和市井生活。

生活常识分享

有关扬州的诗

有关扬州的诗 桥的: 虹桥 冶春红桥绝句 清.王士祯清.吴琦 红桥飞跨水当中,榆钱飞尽荷钱出, 一字栏杆九曲红。买断扬州十里春。 日午画船桥下过,城北风光绝点尘, 衣香人影太匆匆。垂杨个个斗腰身.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顾嗣同的《红桥》竹西歌吹视平芜,廿四桥边有月无。堤上青青数株柳,半分犹得似西湖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象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

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发表时间:2009-07-29T11:36:56.21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6期供稿作者:韩志龙 [导读] 本文主要通过李白、杜甫,还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风分析,进一步论述了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李白、杜甫,还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风分析,进一步论述了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关键词:盛唐诗歌;美学风貌;自然美 作者简介:韩志龙,任教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四中。 雄浑悲壮是盛唐诗歌的一大美学风貌。大唐帝国建立后,国家空前统一,经济日益繁荣,国力空前强大,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扬。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以壮伟雄浑为美的时代审美观。在诗歌领域,同样也表现出这样的美学倾向。 初唐四杰,已发出对壮美诗风的召唤。王勃首先要求诗人的“雄笔状词”,杨烔对这种壮美诗风又提出具体要求,即“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醉”。在当时的诗中,“雄笔壮词”及“健举”之气俯首皆拾,即使是抒发不遇之叹、身世之盛,也能在悲中见状,无委靡之志,这种“健举”之风,已是盛唐气象的先声了。 进入盛唐,在继承“汉魏”风骨及“四杰”的基础上,诗歌以“雄壮”为风已近乎一个完美的境界。所以南宋严羽在《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诗,如颜鲁公书,即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严羽还认为,以“雄浑悲壮”四字评唐诗,最为贴切。“雄壮浑厚”也好,“雄浑悲壮”也好,都是指一种壮伟豪健的气势。严羽说:“李杜公,如金擎海,金象渡河。”强调的就是这种气势。杜甫还认为,作诗须“有凌云健笔,有擎鲸鱼于碧海之力(《戏为六绝句》之一、四)强调的也是这种气势。而这种气势,又是蕴含在浑成统一,不可句摘的艺术整体之中。沉郁而不浮薄,浑厚而不浅陋。读盛唐诗,确能使人在气势上领略到一种自然浑成的壮阔之美。 李白作为我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位诗人,他的前半生在国力昌盛、文化繁荣的玄宗开元年间渡过。时代的风气,陶冶了他的气质,开阔了他的胸襟,更造就了他桀骜不驯,豪放不羁的性格。他的诗以澎湃豪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济世的怀抱,表现蔑视权贵,反抗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精神,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成为反映盛唐诗风的一面镜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裴十四》)“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是李白对其诗歌雄奇豪放风格的自我描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则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梦游天姥吟留别》),“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中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王道中》五首之四))))),也都无不体现出一种雄浑、悲壮、豪迈、旷达的精神情怀。 真所谓,读李白诗,宛如遥望长江大河奔腾直下的壮阔情景,倾听寥廓天宇传来暮鼓晨钟之声,使人受到一种强烈的力的震撼和情的激发。 李白常自比为大鹏,任意遨游于天地之间,诗句里洋溢着一种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他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读其诗句,我们不难感到,李白愁的有力,愁的气派。正如他的名句“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 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体恤民瘼,其诗情感深沉,蕴含深广,笔法深曲,语言遒劲,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既与诗人的性格,遭遇有关,又与自己的审美理想是分不开的。 杜甫对诗的要求是写真传神,作为这种审美要求的实践者,杜诗写时代之实,道性情之真,传事物之神,达到极至。诗人之肺腑肝胆露于字里行间,使人愁、使人愤、艺术力量震撼人心。 “无边落幕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壮而敢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壮而凄丽;“锦江去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壮而深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壮而萧森。以上所云,情思各异,而壮则一。可见杜甫胸中气吞八慌,笔下包举山海,其诗自有宏大壮阔之美。诗人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他虽忧国忧民,但决不做一介懦夫,消极呻吟。 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壮征》,忠实记录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却仍相信国家将气中兴。他漂泊西南之际所写的《登楼》,在痛心“万方多难”这句把大唐比作北极星,相信它不会沉沦。他在《汉江》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痛欲苏。”在《凤凰台》中说“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在《洗兵马》中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在安史之乱那些最阴霾的日子里,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投身于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致使诗中所体现出的浑然之气脱颖而出。 最能体现盛唐诗歌雄浑悲壮这一美感特征的,当推以边塞诗人著称的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了。他们四个同属边塞诗派,但诗歌又各具风格。高诗偏于遒质,岑参偏于奇逸,李诗在凄宛中见古质,王诗于明丽中见雄豪。其他可属盛唐边塞诗派的诗人,如王翰、王之涣、崔颢、常健、张谓、刘湾等诗人的诗,也各具面目。但不管他们个人风格有所不同,他们的边塞诗都共同体现了盛唐诗风雄浑悲壮的阳刚之美。他们的边塞诗,或写战斗杀伐,或绘塞上风物,或抒关山别情,即从题材本身,就有壮伟之气象了,而通过这样的题材,寄托的又是进取之志,昂奋之情,悲愤之感,就更能造出闳肆的境界了。 高适以政治眼光议论边防之得失,其诗确有悲壮的特点,但在“悲”中有深沉的忧愤,在“壮”中有浑朴的气质。他的边塞诗是胸中之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性格气质的艺术外观。由于他长期身处下层,对国事民情有较深的体察,形成了与杜甫相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他的边塞诗中,“豪放”之中有深沉的忧虑和苦闷,在“悲壮”中有对现实矛盾的冷静和认识。他的前期边塞诗多写壮志豪情,但又流露出深沉的不遇之慨。后期边塞诗虽不如前期那样有思想深度,但艺术上更加成熟。作为盛唐边塞诗杰出代表的《燕歌行》,虽有诗的性质,但它是“有感”而发。所感何在?在诗中,高适流露出对这场战争必要性的怀疑和对朝廷发动这场战争的不满,有对战士们的同情,但主要抒写的是一种慷慨悲愤之情。其抒情激烈而不沉缓,强劲而不轻柔,端正而不婉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照鲜明。不由得使人感到诗中回荡着一股苍凉悲壮之气。这正好体现了盛唐诗歌那种壮伟雄浑的审美倾向。 善于通过意象来抒写自然真情,具有天然浑成的自然美,是盛唐诗歌中又一美学风貌。西晋陆机强调:“诗缘情而绮靡”,表明了人们对诗人的抒情性和语言艺术的自觉认识。南朝诗人创作追求“事增华”,大大发展了诗的语言美,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意象的创造更加自觉了。

唐代诗人列表及其作品风格

唐代诗人列表及初唐四杰作品风格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唐诗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对初唐浮艳诗风或较单一的体制有所突破和革新。四杰仕宦不显而才华横溢,慷慨有志。他们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其创作在形式上虽未完全摆脱齐梁遗风,但内容与气骨方面已大有突破。王、杨工于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五言律诗,事实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每一个古代乐府曲调,都有一个规定的内容。例如《孤儿行》是描写孤儿生活的,《从军行》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

古人咏扬州诗歌百首

古人咏诗歌百首xx中学xx整理 送xx之xx 白 故人xxxx,烟花三月下。 xx远影碧空尽,惟见xx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xx 商离别下,忆上xx故驿楼。 为问米贵贱,xx乘兴欲东游。 xx秋月对月即事 xx 霜落空月xx,月中歌唱满。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xx树秋。 xx诗 Word资料 xx舆 xx实xx,隋季此为xx。 八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xxxx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xx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xx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xx将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xx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市 Word资料 建 夜市千灯照xx,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xx。xx 凝 xx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xx 绅

xx横渡阔烟波晚,潮过xx落叶秋。 嘹唳塞xx经xxxx,浅深红树见。 夜桥灯火xx星汉,水xx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春词三首 合 (一) Word资料 xx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xx,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xx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xx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xx鸟鸣还艳,xx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xx烟光里,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三首 xx Word资料 (一) 炀帝xx,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喧阗醉年少,半脱xx。(二) xx放萤苑,春草斗鸡台。xx雕去,xx环拾翠来。 蜀船xx,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奈却回。(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xxxxxx,风xx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xx杂繁缨。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妨作xx。Word资料

盛唐诗歌

教案(四)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第四讲: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是唐朝的“盛世”,也是诗歌史上的盛唐。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风云际会的幻想,以比他们所追慕的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豪迈的气质、更为坚定的信念,去观照社会、体验人生。不论个人遭际如何,无论感情快乐或悲伤,都开朗健康、豁达从容,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希望,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从而创造出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杰出成就。盛唐在诗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乐府、七言歌行、七绝的创作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杜甫更是众体兼长,律诗尤其具有很高的造诣。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

有关于扬州的诗句

有关于扬州的诗句 【篇一:有关于扬州的诗句】 《》年代:唐作者: 百龄嗟倏忽,一旦向山阿。丹桂销已尽,青松哀更多。 薰风虚听曲,薤露反成歌。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恻怆恒山羽,留连棣萼篇。佳城非旧日,京兆即新阡。 城郭三千岁,丘陵几万年。唯馀松柏垅,朝夕起寒烟。 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 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 换一首以上为随机展示 【篇二:有关于扬州的诗句】 1.咏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1.精神美 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中外交流,儒道释三教并存。诗人的创作空间宽松,他们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当时诗人们都有点自命不凡,都希望有所作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当时的诗人,都有一股昂扬的精神状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我解放!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正因为唐代有这样比较自由的空气,有这样的气度和精神,所以他们才能把他们自己心灵的感受,内心的本质力量,自由地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诗人能够把自己全部的本质力量投射进去,迸发出充实而又光辉的美。2.音乐美 我国古代的诗,一直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诗三百首,都是合乐的。诗歌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节奏而起伏变化的。这种感情的节奏,就富有音乐性。讲究声韵和格律,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唐诗就非常讲究声韵与格律,因而唐诗具有音乐的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如行云流水,声音到处感情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一种音乐的美! 3.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是说唐诗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象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是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于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4.个性美 诗歌是自由心灵的抒写,必须有个性。唐诗之所以美,也在于它有个性。个性是从自我的觉醒开始的,诗人都善于以其独具生命特色的个性,来观看和发见世界。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是具有高度个性的人,因而他们善于发见世界的美。反映到诗中,就成为唐诗的个性美。 李白是最富有个性的人,因而他的诗,特别具有个性美。例如《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真是玲珑透彻,美极了。表面看起来,诗人“笑而不答”,什么都不肯说,但实际上,他什么都说了。他的诗,美就美在明白晓畅而又自然。他的自然,是一种“谪仙人”的自然,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然。这种自然,来自于性情的天真,胸襟的开阔以及李白那种没有任何保留的个性的流露。 而个性的美在杜甫的诗中,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现象上面,而是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普遍哲理,常常焕发为一种明智的光辉,一种思想的闪光: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样一些名句,那更是把自己独特感受融入到的社会现象或历史经验中,加以熔裁提炼,再以自己独特的感情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变成了永恒不灭的形象。 5.意境美 如果说个性美是诗人精神成熟的标志,那么,意境美则是一首诗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每首成功的诗,都应当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艺术世界。有了这样的艺术世界,也就是有了意境。文学艺术都要塑造形象,诗歌也要塑造形象。但诗歌的形象不是完整的戏剧性动作和人物性格,而只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把他感于外而又动于中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艺术形象中来,变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3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课教案_8

部编版九上第三单元第十三课《诗词三首》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情化作豪情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设计理念:刘禹锡比苏轼更多一份执着,比辛弃疾又多一份通脱,所以他亢奋而不狂躁,悲债而不沉沦,洒脱而不放浪,执着而不拘泥,他的人生态度最少偏执,既不高蹈出尘,又不哀伤消沉;既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又保持着相对开朗豁达的心态。学习刘禹锡的诗歌,应该从中感受作者豪放、乐观的做人态度,学习作者积极、昂扬的人生哲学。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 2.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感受、理解诗人的情感,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朗读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近年,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非常火爆。老师也将诗词大会搬到了我们教室,我们来玩一玩看字猜诗句的游戏好不好? 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一句诗。提示七言诗。 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刘禹锡。我们曾经在初一初二学过他的《秋词》和《陋室铭》,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进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一读倾心 1.师: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由“读”开始这首诗的学习之旅!老师想先问问大家要把一首诗读好,咱们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学生讨论 生:(1)掌握节奏(2)注意停顿(3)读出情感 屏显:朗诵要求:(1)掌握节奏(2)掌握停顿(3)理解诗意。

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居士一览表

1 六如居士--明·唐寅 后山居士——陈师道 柳泉居士——蒲松龄 东坡居士——苏东坡 历史上的居士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迎(金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蝶庵居士——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云林居士——倪瓒(元代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近代史颇有影响政治家)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 龙丘居士——陈季常(唐诗人)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侠(北宋文学家)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法家)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山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至游居士——曾慥(北宋末、南宋初)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诗人)

10首扬州八怪郑板桥诗词

10首扬州八怪郑板桥诗词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这首词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反语激词来抒写自己情感,更加强烈、感人,通过具体的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清苦的生活,生动形象,词语通俗,用典活脱。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咏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是咏雪bai,讲的是天上的雪花一片两du片三片四zhi片的落下来,越下越大哪千万片dao的雪花落在地上的芦花中,却突然没有了踪影。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题游侠图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画面美好,让人神往,希望与游侠剑客一起煮酒谈天。想必这位游侠青年时是一位怀着扶贫济弱、打抱不平的人生理想刻苦修炼的人。时至中年,回忆往事。自己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蜉蝣撼树班的可笑之举。 题画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古人咏扬州诗歌百首

古人咏扬州诗歌百首 甘泉中学邱龙涛整理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璠《河

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优秀作品】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 新人教版

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读节奏划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主题思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行路难、水调歌头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却没有被皇帝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的典故;后一句化用了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旁边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目标导学三:赏析本诗艺术手法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原因在哪里? 明确:(1)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2)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以及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